目录
48 关系: 城代,古田重然,大名,天正,太刀,太田牛一,安土桃山时代,小田原之戰,尾張國,川口長孺,上杉景勝,丰臣秀吉,一番槍,京都,今川義元,伊勢,伊勢國,会津若松城,征韓偉略,德川氏,後北條氏,信長公記,切腹,紀州,織田信長,聚樂第,首爾,高野山,豐臣秀賴,豐臣秀次,越後國,黃母衣眾,蒲生氏鄉,長槍,松坂城,桶狹間之戰,母衣,毛利良勝,永祿,朝鮮之役,本能寺之变,戰國外傳 桶狹間戰記,战国时代 (日本),明朝,文禄,文藝春秋,日本,旗本。
- 1595年逝世
- 切腹
- 愛知縣出身人物
城代
城代(じょうだい)是指日本戰國時代各城池城主負責在戰時留守或平時管理的稱呼。一般戰國時代大名的會指派家臣擔任一些主要或重要的城池讓家臣管理政務、軍事及大小雜事(民生通常不在此限)。在江戶時代,幕府會指認旗本或譜代大名(有時是大名自己的家臣)來擔任此職務。 Category:戰國時代 (日本) Category:江戶幕府 Category:日本城堡 Category:安土桃山時代.
查看 服部一忠和城代
古田重然
古田重然(),戰國時代的武將。以古田織部之名享譽茶道界,通稱左介,初名景安。織部之名是由他受封的官職從五位下織部正而來。他集千利休茶道之大成,在茶器製作、建築、造園方面風格大膽且自由,帶動了安土桃山時代的流行文化「織部風」。.
查看 服部一忠和古田重然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查看 服部一忠和大名
天正
天正在历史上是多个年号的称呼:.
查看 服部一忠和天正
太刀
太刀為日本刀的一類。一般而言指的是刃長超過兩尺(60公分以上)、刀身彎度較高、一般以邊鋒朝下並吊在腰帶以下的方式配帶的日本刀。在刀刃向上切先向前的狀況下,太刀銘的位置通常是在與打刀相反的左面(不過也有例外的狀況)。.
查看 服部一忠和太刀
太田牛一
太田牛一(1527年-1613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武將。通稱又助、和泉守。名稱的日文讀音有多種說法。以貴重史料『信長公記』的作者聞名。.
查看 服部一忠和太田牛一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查看 服部一忠和安土桃山时代
小田原之戰
小田原之戰(日語:小田原の役、小田原攻め、小田原征伐、小田原合戦)是日本戰國時代1590年(天正18年)豐臣秀吉與北條家之間的戰爭。戰爭起因於北條家家臣猪俣邦憲違反秀吉頒發的惣無事令,攻擊真田家的名胡桃城。豐臣軍一方面去包圍小田原城,一方面則攻擊北條家的領地,最後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開城投降,後北條家滅亡。.
查看 服部一忠和小田原之戰
尾張國
尾張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尾州”(びしゅう),其國領約為現在愛知縣的西部。.
查看 服部一忠和尾張國
川口長孺
川口長孺(),字嬰卿,號緑野,世稱川口助九郎。日本江戶時代晚期的歷史學家與醫學家。他大約出生於明和九年(1772年),是常陸人。小時候跟隨家裡學醫,後來任職於水戶藩的彰考館,後來曾擔任彰考館總裁一職。他也因他的漢學與詩人才華聞名於當時。 他於天保六年(1835年)逝世,享年63歲。 主要作品有《征韓偉略》(1831年)五卷、《臺灣割據志》(1822年)一卷與《臺灣鄭氏紀事》(1828年)三卷等等。《征韓偉略》內容主要是記載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的史事。《臺灣割據志》,以中國年紀元,主要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至雍正元年(1723年)有關台灣的史事,以明鄭時期為主軸。《臺灣鄭氏紀事》以日本年紀元,專載明鄭時期的史事,自慶長十七年(1612年)鄭芝龍拜訪日本幕府至元祿十三年(1700年)康熙帝令人將鄭氏遷葬南安為止。三部作品皆為編年體。.
查看 服部一忠和川口長孺
上杉景勝
上杉景勝(、弘治元年11月27日-元和9年3月20日)。日本戰國時代、織豐政權和江戶時代的大名,岀羽米澤藩初代藩主。生父是上杉謙信的遠親長尾政景,母親是同族的上杉謙信的姊姊仙桃院,幼名卯松、通稱「喜平次」,元服後名為長尾顯景,生父死後成為上杉謙信的養子。正室是武田信玄的女兒菊姬,與菊姬之間沒有孩子,與側室四辻公遠的女兒桂岩院(原名不詳)生有一子上杉定勝,子嗣只有庶子定勝一人。.
查看 服部一忠和上杉景勝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查看 服部一忠和丰臣秀吉
一番槍
一番槍()是指在以槍交戰時,第一個攻擊敵人的軍團或個別的人。主要是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合戰中使用的詞語,在現代日本社會中是指最初立下功勞的人。.
查看 服部一忠和一番槍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查看 服部一忠和京都
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是日本戰國時代守護大名今川氏的第十一代家督,家系出身鎌倉八幡太郎源義家一系的名門望族。父親是今川氏親,母親壽桂尼,正室為武田信虎之女定惠院。 義元是戰國時代中期戰國大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川家在其統治下迎向其全盛期,占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並與同代的武田晴信(信玄)、北條氏康、織田信秀競逐霸業,在世時有「東海道一弓取(弓取引伸有武家人之意,意指東海地區第一的武士)」的威名。然而,由於他在永祿4年(1560年)戲劇性地敗死在年輕的織田信長手上,今川家也迅速地由盛轉衰。.
查看 服部一忠和今川義元
伊勢
伊勢可以指:.
查看 服部一忠和伊勢
伊勢國
伊勢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勢州。伊勢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三重縣的中央大部份,即扣除東部的志摩半島、西部的上野盆地及南部的熊野地方東隅。.
查看 服部一忠和伊勢國
会津若松城
會津若松城,為一座位於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追手町內的城郭。會津若松城亦名「鶴城」(鶴ヶ城),歷史文獻中亦名為「黑川城」及「會津城」。在日本,一般稱之為「會津若松城」,而國家指定的古跡名稱為「若松城」。.
查看 服部一忠和会津若松城
征韓偉略
《征韓偉略》是日本江戶時代晚期學者川口長孺(平假名:かわぐち ちょうじゅ)用漢語文言文所撰,內容記載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的史事,共五卷。作者站在日本的立場編撰此書,未必公允,但由於其写作年代較晚,因此能蒐集日、中、朝的史書,如《太閤記》、《明史》、《懲毖錄》等等,使這部史書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查看 服部一忠和征韓偉略
德川氏
德川氏(),是由德川家康創始的日本姓氏。.
查看 服部一忠和德川氏
後北條氏
後北條氏是日本關東地方的氏族,特別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由於與鎌倉時代的執權北條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故特此區分,或以居城為名,被稱為小田原北條氏,原姓伊勢。家紋與北條氏一樣,同樣為三塊鱗(形狀稍有不同)。.
查看 服部一忠和後北條氏
信長公記
信長公記是部半傳記式的回憶錄,由織田信長舊將太田牛一(和泉守)著作。內容主要描寫關於日本戰國時代名將織田信長與其父織田信秀的生平事蹟。全書共16卷,從織田信秀崛起(天文三年)寫到本能寺之變後,德川家康逃回三河(天正十年)為止。由於作者曾為織田家臣,加上對事件的描述詳實完備,該著被認為是可信度相當高的一本著作,不過由於為半回憶錄式的寫作,故可信度高不代表全書毫無錯誤。 該書現存有25種版本,皆宣稱為太田牛一所著。目前無法確切確定何者為是,市面上流通一般以「町田本」為主。 內容形式則可分成下列三種.
查看 服部一忠和信長公記
切腹
切腹是用脇差等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日本文化中,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近代除了自殺,也用在處刑。也稱為腹切り(はらきり)、割腹(かっぷく)、或屠腹(とふく)。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君主而自殺殉葬,則稱為「追腹」。切腹後產生劇痛,亦不太會即刻死亡,為了減輕痛苦,可能會找介錯,在最痛苦的一刻,将切腹人斬首。.
查看 服部一忠和切腹
紀州
纪州可以指:.
查看 服部一忠和紀州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查看 服部一忠和織田信長
聚樂第
聚樂第是安土桃山時代末期,豐臣秀吉於京都內野(平安京大內裏遺址東北,今京都市上京區)興建的城郭兼邸第,但是前後存在期間只有八年,至今尚有不少未知之處。天正15年9月13日(1587年10月14日),豐臣秀吉逐步統一日本後,將統治中心從大坂城遷移至此,天正19年12月28日(1592年2月11日),秀吉讓關白之位與豐臣家督職於外甥豐臣秀次,成為秀次的居城,秀吉則以太閤身分遷往伏見城,持續實際號令天下。文祿4年(1595年)7月,秀吉勒令驅逐至高野山(和歌山縣)出家後的秀次切腹,妻子與家臣大半處決。聚樂第亦於同年8月以降全面拆除,統治中心由聚樂第轉移至伏見城。.
查看 服部一忠和聚樂第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查看 服部一忠和首爾
高野山
野山(こうやさん)是位于日本和歌山縣裡標高約1,000公尺前後的山群中的一個地域,在行政劃分上隸屬於伊都郡高野町,也是該町的核心聚落和市中心所在。 在平安時代的弘仁7年(816年)弘法大師空海在此修行並建立了金剛峰寺,後來成為高野山真言宗總本山 (和歌山新聞2004年1月3日第四版面上刊載記事內容)。整個山中的寺院總數約有117間,於平成16年(200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紀伊山地的聖地與參拜道』列為世界遺產之一。高野山同時也是金剛峯寺的山號(悠誘高野山詳細介紹說明以及參考地圖與由來等資料)。 高野山同時是安土桃山時代非常著名的流放勝地,許多知名武士都因不同的原因被流放到此。.
查看 服部一忠和高野山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查看 服部一忠和豐臣秀賴
豐臣秀次
豐臣秀次()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關白,豐臣政權的第二代家督。.
查看 服部一忠和豐臣秀次
越後國
越後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亦稱越州,越後國的領域相當於現在的新潟縣。.
查看 服部一忠和越後國
黃母衣眾
黃母衣眾是豐臣秀吉仿效織田信長的赤母衣眾和黑母衣眾而從馬迴眾中提拔的親衛隊。職責為穿上鮮豔、容易識別的母衣在各部隊之間傳令。.
查看 服部一忠和黃母衣眾
蒲生氏鄉
蒲生氏鄉()是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蒲生賢秀的嫡男。正室為冬姬,另有三名側室,幼名為鶴千代,元服後名為賦秀,再改為教秀,洗禮名里奧(レオン或レオ)。長子為秀行。.
查看 服部一忠和蒲生氏鄉
長槍
長槍可以指:.
查看 服部一忠和長槍
松坂城
松坂城(まつさかじょう)是日本的一座城堡。現在表記為松阪城。位於三重縣松阪市殿町。城池輪廓為梯郭式平山城。阪内川沿城池北沿流淌,成為天然的護城河。松板城在江戶時代初期是松坂藩的藩廳所在地。 Category:三重县城堡 Category:安土桃山時代建築 Category:蒲生氏 Category:古田氏 Category:紀州藩 Category:日本史跡.
查看 服部一忠和松坂城
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桶狭間の戦い)是一場发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役。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查看 服部一忠和桶狹間之戰
母衣
母衣(ほろ)是日本古代騎兵用的一種布幔護具,又名為「幌」或「保呂」。對於有效射程僅30公尺的和弓,有一定的防禦效果。.
查看 服部一忠和母衣
毛利良勝
毛利良勝()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織田氏家臣。通稱新助、新左衛門。別名秀高。.
查看 服部一忠和毛利良勝
永祿
永祿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弘治之後,元龜之前。指1558年到1569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正親町天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輝、足利義榮、足利義昭。.
查看 服部一忠和永祿
朝鮮之役
#重定向 萬曆朝鮮之役.
查看 服部一忠和朝鮮之役
本能寺之变
本能寺之變(本能寺の変)發生在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織田信長的家臣明智光秀于京都附近的桂川叛變,討伐位於本能寺的織田信長(1559年起出仕幕府)及其後繼者織田信忠,逼使兩人先後自殺。本能寺在事變時發生火災,令信長葬身火海且尸骨難存。.
查看 服部一忠和本能寺之变
戰國外傳 桶狹間戰記
《戰國外傳 桶狹間戰記》是宮下英樹所著的日本歷史系列漫畫。此為宮下戰國系列外傳,全5冊。.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服部一忠和明朝
文禄
文禄(元年:1592年—末年:1596年)是日本後陽成天皇的第二个年号。日本使用这个年号共五年。.
查看 服部一忠和文禄
文藝春秋
株式會社文藝春秋(,)是一家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出版社。.
查看 服部一忠和文藝春秋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服部一忠和日本
旗本
旗本〈はたもと〉是中世紀到近代的日本武士的一種身分。一般是指在江戶時代石高未滿一萬石,但有資格在將軍出場的儀式上出現,且家格在御目見以上的德川將軍家的直屬家臣團的統稱。即使薪酬只有二百石的家臣,若家格為御目見以上都視為旗本,否則稱為御家人。旗本所統治的領地稱作知行所。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旗本一詞最初指的是在戰場上守護主君軍旗的武士團。.
查看 服部一忠和旗本
另见
1595年逝世
- 前野長康
- 叶春及
- 吉弘菊姬
- 托尔夸托·塔索
- 托马斯·迪格斯
- 斐迪南二世 (上奧地利)
- 服部一忠
- 木曾義昌
- 木村重茲
-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
- 海华沙
- 潘季驯
- 穆拉德三世
- 约翰·霍金斯
- 蒲生氏鄉
- 豐臣秀次
切腹
- 上杉景虎
- 仁科盛信
- 佐佐成政
- 來島又兵衛
- 别所长治
- 北條氏政
- 北條氏照
- 千利休
- 堀部武庸
- 大內義隆
- 大石良雄
- 大藏卿局
- 大谷吉繼
- 大道寺政繁
- 安宅冬康
- 尼子勝久
- 山南敬助
- 平手政秀
- 弘中隆兼
- 德川忠長
- 服部一忠
- 朝倉義景
- 松平信康
- 松田憲秀
- 柴田勝家
- 森蘭丸
- 武市半平太
- 武田勝賴
- 武田義信
- 淺井久政
- 淺井長政
- 淺野長矩
- 清水宗治
- 渡边华山
- 源為朝
- 源義經
- 源賴政
- 田中新兵衛
- 由井正雪
- 織田信孝
- 織田信忠
- 織田信長
- 豐臣秀次
- 豐臣秀賴
- 赤松满祐
- 赤穗事件
- 遠藤基信
- 鳥居元忠
愛知縣出身人物
- 堀尾吉晴
- 小林智樹
- 山下敦弘
- 山內一豐
- 山本音吉
- 山村洋貴
- 待田堂子
- 服部一忠
- 杉山晋辅
- 杉山英司
- 東海正在播出
- 森博嗣
- 河尻秀隆
- 熊澤寬道
- 磯光雄
- 福島正則
- 菊田裕樹
- 蜂須賀家政
- 西尾鐵也
- 豐田喜一郎
- 豐田章一郎
- 豐臣秀次
- 金太郎。
- 鈴木正三
- 青木沙耶加
- 高力清長
- 黑川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