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曾澍基

指数 曾澍基

曾澍基(TSANG Shu-Ki,),香港著名政治經濟學家。早年就讀英皇書院,後來入讀香港大學修讀哲學和政治,期間曾經擔任香港大學學生會內務副會長和《學苑》編輯,為學運份子。畢業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經濟學碩士和工商管理碩士,以及於曼徹斯特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 2013年曾委任競爭事務委員會委員。 2014年8月16日,在家中吃下午茶時突然鯁喉,進入房間休息數分鐘後,妻子進門發現他已昏迷,後證實死亡。.

8 关系: 學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競爭事務委員會香港大學香港大學學生會香港中文大學英皇書院曼徹斯特大學

學苑

學苑(Undergrad),為香港大學學生會內唯一文字媒體,出版同名中文期刊《學苑》,探討各項校園及社會議題,主要版面包括新聞、專題、文藝及專欄。學苑成立於1952年,初期以報章形式出版英文刊物《Undergrad》,主要報道學生活動。自1959年起,改用中文為出版語言,更名為《學苑》。1971年,學苑註冊外銷,其後直至1990年代才恢復免費派發。現時學苑會在Facebook上發佈即時新聞,其內容涵及校園新聞、社會新聞,不時為本地傳媒所引用。.

新!!: 曾澍基和學苑 · 查看更多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Comme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eau,縮寫:CED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負責涵蓋香港旅遊業、保障消費者權益、創意產業及競爭政策事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由工商及旅遊科、通訊及創意產業科組成,現任局長為邱騰華。.

新!!: 曾澍基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競爭事務委員會

爭事務委員會,簡稱競委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在2012年6月14日,於香港立法會通過香港法例《競爭條例》第619章制定成立,主席由胡紅玉出任,委任日期為2013年5月,再由13人委員組成。 競委會成立目的主要是用作宣傳、向市民教育禁止妨礙、限制或扭曲在香港的競爭的行為,以及禁止大幅減弱在香港的競爭。.

新!!: 曾澍基和競爭事務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曾澍基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學生會

香港大學學生會(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簡稱HKUSU)是香港大學內官方認可的兩個學生會組織之一。會員包括所有正在香港大學修讀全日制課程的本科生及部分申請入會的全日制研究生及碩士生。 香港大學學生會成立於1912年。於1949年向香港警務處註冊成為獨立組織社團,脫離大學管治成為完全獨立的學生組織。 學生會不但在學生福利及康樂方面發展,在大學學制改革、學生資助政策等校務議題亦貢獻良多,更在本港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港大學生會的宗旨是「團結一致、獨立自主」。會務層面指各屬會有獨立自主的空間,亦有團結一致的平台;校務層面指學生會團結學生力量各校方爭取權益,是獨立自主的學生組織,不從屬於學校;外務層面則指學生會內各人有獨立自主的思維,而有團結一致的力量去改變社會。 學生會辦公室位於薄扶林道香港大學學生會大樓內,正門向東,面對平台上有國殤之柱。2009年,學生會大樓為配合大學百周年校園工程進行改建,至2012年9月完成工程。.

新!!: 曾澍基和香港大學學生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曾澍基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英皇書院

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 Hong Kong)是一家位於香港西半山般咸道的著名男校。書院是香港的傳統名校之一,位於般咸道的校舍以紅磚建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目前除新翼外的整座英皇書院般咸道校舍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校舍建築屬於愛德華時代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英式學校建築。英皇書院為香港英文中學之一,教學語言為英語。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3位。 該校是戰後香港首家全日制中學。前身為政府於1857年興辦的西角官學堂(West Point School)及後來於1879年興辦的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西營盤官學堂後來於1926年升格為今天的英皇書院,承傳了中央書院的學制,涵煦近百年。成立之初,民間以「新書院」逕稱之,以將其與當時位於上環的皇仁書院作區別。西營盤官學堂於1925年停辦。雖然西角官學堂及西營盤官學堂可説是英皇書院的前身,但英皇書院並非繼承自該校。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分别是,西角官學堂是一所政府免費學校,而英皇書院有別於美式的公立學校,在當時則要求缴付相對高昂的學費。另外,西營盤官學堂只開辦第八班至第四班,而英皇書院則有第三班至第一班。當時香港政府是特意選擇將西營盤官學堂升格為英皇書院。 現時該校般咸道校舍始建於1923年,於1926年竣工。書院學生於理學見長,畢業生及其後代多有社會名流。.

新!!: 曾澍基和英皇書院 · 查看更多 »

曼徹斯特大學

#重定向 曼彻斯特大学.

新!!: 曾澍基和曼徹斯特大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