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櫻町天皇

指数 後櫻町天皇

後櫻町天皇(),日本第八位也是至現時為止最後一位女天皇。是櫻町天皇第二皇女,母親為女御二條舍子(青綺門院)。諱智子最初「智子」的訓讀為“さとこ”,但因與靈元天皇的名諱識仁(さとひと)音相近,故在即位後(宝暦12年7月29日,1762年9月17日)改為“としこ”。,幼名以茶宮,後改為緋宮。.

30 关系: 太上皇女御寶曆寶曆 (日本)左大臣中宮京都京都市京都府京都御所二条舍子二條吉忠後桃園天皇典侍光格天皇靈元天皇閑院宮典仁親王關白東山區 (日本)桃園天皇櫻町天皇欣子內親王江户时代泉涌寺月輪陵明和1762年1770年5月23日9月15日

太上皇

太上皇,簡稱上皇,是东亚国家於實行君主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内禅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係同一政權的元首。.

新!!: 後櫻町天皇和太上皇 · 查看更多 »

女御

女御,是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周禮》中的記載:「女御:掌御敘於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功事。凡祭祀,贊世婦。大喪,掌沐浴。--之喪,持翣一種在典禮儀式中所用的大扇子,用途為遮蔽沙塵和陽光,也有裝飾典禮威儀的功用。從世婦而吊於卿大夫之喪」。 隋代,隋文帝後宮編制設女御,定員三十八人,位在世婦之下,但由於皇后獨孤伽羅不許丈夫納妾,故此並沒有實際設置。隋煬帝置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三者合稱為女御。 日本古代宮廷中,女御為天皇嬪妃位階的一種,地位僅次於皇后和中宮。 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前期,女御原本是嬪的別稱,但在平安時代中期之後,隨著後宮位號的更動,女御和嬪分為兩種不相等的意義,並且取代了嬪的位號,成為一個獨立且僅次於皇后和中宮的位號。之後又有皇后和中宮由眾女御中選出的慣例。.

新!!: 後櫻町天皇和女御 · 查看更多 »

寶曆

寶曆可以指:.

新!!: 後櫻町天皇和寶曆 · 查看更多 »

寶曆 (日本)

宝历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宽延之後,明和之前,指1751年十月到1764年六月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桃園天皇、後樱町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重、德川家治。.

新!!: 後櫻町天皇和寶曆 (日本) · 查看更多 »

左大臣

左大臣為日本律令制最高的常設官職,是太政官的長官,相當於正、從二位。依據養老令的記載,左大臣「統理眾務,舉持綱目,惣判庶事,彈正糾不當者,兼得彈之。」別稱「一上」、「左府」、「左丞相」、「左相國」、「左僕射」、「太傅」。.

新!!: 後櫻町天皇和左大臣 · 查看更多 »

中宮

中宮,只見於古代中國及部分東亞地區,指的是紫微垣或天極星,「洛書軌跡」等風水或陰陽學,稱土為中宮,或九宮、洛書九星中間為中宮,秦漢以後王后演變成皇后,則稱皇后居住的宮室,或稱皇后本身。原來王后的宮室「後宮」,反而不在中宮之列。.

新!!: 後櫻町天皇和中宮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新!!: 後櫻町天皇和京都 · 查看更多 »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新!!: 後櫻町天皇和京都市 · 查看更多 »

京都府

京都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縣之一。自794年遷都至此(平安京),京都就成為天皇的御所所在地。以令制國來說,京都府約當山城國的全域、丹波國的大半與丹後國的全域。.

新!!: 後櫻町天皇和京都府 · 查看更多 »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又名京都皇宮(),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區的宮殿建築,也曾是日本天皇的居所(皇居),自北朝存在期間、到1869年遷都東京前的歷代天皇皆居住於此。名稱中的「御所」在日語是指天皇或皇室主要成員之住所,現亦被京都市民做為該宮殿的簡稱。.

新!!: 後櫻町天皇和京都御所 · 查看更多 »

二条舍子

二条 舎子,享保元年8月24日(1716年10月9日) - 寬政2年1月29日(1790年3月14日)),為櫻町天皇女御、後櫻町天皇生母。桃園天皇朝皇太后。女院號青綺門院。.

新!!: 後櫻町天皇和二条舍子 · 查看更多 »

二條吉忠

二條吉忠(),是江戶時代中期的公卿;櫻町天皇的關白,也是藤原北家攝關家的當主。其名字中的「吉」字是將軍德川綱吉賜下的偏諱。.

新!!: 後櫻町天皇和二條吉忠 · 查看更多 »

後桃園天皇

後桃園天皇(,寶曆八年七月二日-安永八年十月二十九日),第118代日本天皇(1770年5月23日-1779年12月16日,明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安永八年十一月九日)。名諱英仁(ひでひと)。.

新!!: 後櫻町天皇和後桃園天皇 · 查看更多 »

典侍

典侍,是宮中尚侍所的次官,在尚侍所中地位僅次於尚侍而已。其長官為尚侍,次官為掌侍。 在尚侍侍妾化號之後,典侍的地位往上升,成為尚侍所實際上的最高女官,並同時接替尚侍其所負責的奏請、傳宣一職,但由於其職務之故,和尚侍一樣需常隨侍於天皇面前,故也和尚侍一樣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現,而之後便尤其次官掌侍升等成為尚侍所內的最高女官。雖然如此,典侍仍不算正式的嬪妃位號,但育有皇子女的典侍已有天皇側室()的地位。.

新!!: 後櫻町天皇和典侍 · 查看更多 »

光格天皇

光格天皇(),幼名祐宮(さちのみや),名諱最初為師仁(もろひと),但因其汉字读法與死人(しにん)音相近而於即位時改名兼仁(ともひと)。 出身自旁系的閑院宮家,為閑院宮典仁親王第六皇子。復興中世紀以後消失的朝廷儀式。與生父閑院宮典仁親王同樣擅於歌道。.

新!!: 後櫻町天皇和光格天皇 · 查看更多 »

靈元天皇

靈元天皇(;),是後水尾天皇第十六皇子,母親為內大臣園基音之女園國子(新廣義門院),名識仁,幼名高貴宮。出生不久後,便成為其兄後光明天皇的養嗣子,同年後光明天皇崩御;在高貴宮長大之前,由後西天皇暫時繼位以處理政事。1663年,後西天皇正式讓位給高貴宮,是為靈元天皇。 天皇個性剛強,意志堅定,作風豪邁。在與幕府交涉時,也很明白的展現自己的立場主張。他也開始恢復大嘗祭等古代禮儀,有所貢獻。1684年,他開始有讓位給皇太子朝仁親王的想法,但因當時將軍德川綱吉慰留,一直到1687年才正式讓位,他成為太上皇,並且以上皇的身份實行院政。對於上皇這樣剛硬獨斷的態度,幕府也加強對朝廷的干涉,迫使上皇不得不停止院政。 他於1713年剃髮出家,成為法皇,法號為「素淨」。1732年過世,其諡號取自古代孝靈天皇與孝元天皇,葬於月輪陵。 Category:江戶時代天皇.

新!!: 後櫻町天皇和靈元天皇 · 查看更多 »

閑院宮典仁親王

閑院宮典仁親王(1733年-1794年)是江戶時代的皇族,閑院宮直仁親王的皇子。嫡母是近衛基熙之女近衛脩子,生母為家女房讚岐,王妃是中御門天皇第五皇女成子內親王,子女有美仁親王、兼仁親王等人。閑院宮第二代,幼名「壽宮」,後來稱為慶光院(慶光天皇)。 在朝廷方面,1779年時後桃園天皇過世,沒有男嗣,於是迎立典仁親王第六子師仁親王(光格天皇)即位。天皇因為生父在宮中沒有地位,於是想贈他太上天皇的尊號,但被幕府老中松平定信反對,事情一直無法順遂完成。 1884年時,先追封他「慶光天皇」的諡號,再追尊他為「太上天皇」(因為明治以後廢止「太上天皇」制度,因此必須要有經過這兩道手續),以後便稱他為「慶光院」。.

新!!: 後櫻町天皇和閑院宮典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新!!: 後櫻町天皇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東山區 (日本)

東山区()是京都市的11区之一,位於京都市市區東南側鴨川以東。區內有祇園、等觀光區域。由於歷史古跡多,故政府對該地區的再開發規定較嚴,是京都市內人口最少的區。.

新!!: 後櫻町天皇和東山區 (日本) · 查看更多 »

桃園天皇

桃園天皇(),日本第116代天皇,於1747年6月9日 - 1762年8月31日間在位。 幼名八穂宮(やほのみや),後為茶地宮(さちのみや),名諱遐仁(とおひと)。.

新!!: 後櫻町天皇和桃園天皇 · 查看更多 »

櫻町天皇

櫻町天皇(;),中御門天皇第一皇子,母親是關白太政大臣近衛家熙之女近衛尚子(中和門院),幼名若宫,諱昭仁。1728年立為太子,1735年接受父皇的讓位。在他任內得到當時的將軍德川吉宗協助,恢復了許多古代的朝廷儀式,包括曾在東山天皇時期復興卻又中斷的大嘗祭,以及新嘗祭等其他的祭祀禮儀。同時,他在歌道的造詣也很高,留有出色的詩歌。由於他和聖德太子有許多共同的地方,被人稱為是「聖德太子再世」。 1747年,讓位給太子遐仁親王,三年後過世,葬於月輪陵,其追號「櫻町」是出自於仙洞御所其中一個宮殿「櫻町殿」。.

新!!: 後櫻町天皇和櫻町天皇 · 查看更多 »

欣子內親王

欣子內親王(安永8年一月二十四日(1779年3月11日)-弘化3年六月二十(1846年8月11日)),為日本江戶時代的皇族。第119代光格天皇的中宮。幼名女一宮。女院號新清和院。.

新!!: 後櫻町天皇和欣子內親王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後櫻町天皇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泉涌寺

泉涌寺(せんにゅうじ)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的寺院,真言宗泉涌寺派總本山。山號「東山」(とうざん)或「泉山」(せんざん)。本尊釋迦如來、阿彌陀如來、彌勒如來之三世佛、開基(創立者)為月輪大師俊芿。東山三十六峰南端之月輪山山麓的寺域內,有鎌倉時代的後堀河天皇、四條天皇、江戶時代的後水尾天皇以下至幕末的歷代天皇陵墓,作為皇室的菩提寺而被稱為「御寺泉涌寺」。 File:Sennyuji Kyoto11o4592.jpg|月輪陵(歷代天皇陵墓) File:Sennyuji Kyoto23n4592.jpg|御座所庭園.

新!!: 後櫻町天皇和泉涌寺 · 查看更多 »

月輪陵

月輪陵位於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今熊野泉山町)泉湧寺內,葬有十二位天皇:四条天皇、後水尾天皇、明正天皇、後光明天皇、後西天皇、靈元天皇、東山天皇、中御門天皇、櫻町天皇、桃園天皇、後櫻町天皇、後桃園天皇。 此外亦包括: 陽光太上天皇(後陽成天皇御父) 後水尾天皇皇后 源和子(本名德川和子) 靈元天皇皇后 藤原房子 東山天皇中宮 英宮幸子女王 中御門天皇女御 贈皇太后 近衛尚子 櫻町天皇女御 尊稱皇太后 藤原舍子 桃園天皇女御 尊稱皇太后 藤原富子 後桃園天皇女御 尊稱皇太后 藤原維子.

新!!: 後櫻町天皇和月輪陵 · 查看更多 »

明和

明和可以指:.

新!!: 後櫻町天皇和明和 · 查看更多 »

1762年

没有描述。

新!!: 後櫻町天皇和1762年 · 查看更多 »

1770年

没有描述。

新!!: 後櫻町天皇和1770年 · 查看更多 »

5月23日

5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3天(闰年第14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2天。.

新!!: 後櫻町天皇和5月23日 · 查看更多 »

9月15日

9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58天(闰年是25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7天。.

新!!: 後櫻町天皇和9月15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后樱町天皇后樱町女帝智子內親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