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晉朝侯爵列表

指数 晉朝侯爵列表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開建五等,侯爵為第二等,官品第一,分大國侯(地方七十里,食邑1600戶)、次國侯(地方六十五里,食邑1400戶)兩級,封國的名稱並不一定採用縣名,封國也並未納入到郡縣行政體系中。侯國置相、典祠、典书、典卫、典礼等官,车前司马(8人)、旅贲(36人)等吏,國主置妾5人。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增設郡侯。咸寧三年(277年),規定除宗室推恩之外不得再封授五等爵。《晉書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職官》 東晉新制侯爵分為開國縣侯(實封)、五等縣侯(虛封)两个等级。開國縣侯為第二品爵,以縣為國,改稱縣令長為“侯相”,封國納入到了郡縣行政體系中姚乐:《县级封国考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02期。 晉朝的二十等爵制承襲魏制。列侯爵二十級,分縣侯(西晉時,封地縣令長改稱“侯相”)、鄉侯、亭侯三等,縣侯第三品,鄉侯第四品,亭侯第五品。關內侯爵十九級,名號侯爵十八級,第六品。關中侯爵十七級,關外侯爵十六級,第七品。 以下的列表,列出魏末以及晉朝可考的郡侯、大國侯、次國侯、開國侯、五等侯、列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

目录

  1. 283 关系: 劉寔劉延孫劉喬劉穆之劉隗劉遵考劉道產劉道鄰劉輯劉淵劉演劉懷肅卞秉卞敦十六國侯爵列表卜天與南朝侯爵列表司馬宗司馬勳司馬繇司馬炎司馬煥司馬駿司馬蕤司馬渾司馬澹司馬望司馬攸司馬承向雄夏侯劭夏侯廙夏侯佐夏侯充夏侯惇太康 (西晋)孟元孟懷玉孫盛孫處孫楷孔亭孔绍孔荂孔靖之孔震孔英哲孔愉孙皓宜兴市... 扩展索引 (233 更多) »

劉寔

劉寔(),字子真,平原高唐人。西汉濟北王刘勃的十二世孫。三國時曹魏及西晉官員。十分好學,尤其精通春秋三傳,有一些關於《春秋》的著作,如《春秋條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寔

劉延孫

劉延孫(),彭城呂人。劉延孫是南朝宋雍州刺史劉道產之子。宋孝武帝心腹,在宋官至尚書僕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延孫

劉喬

劉喬(),字仲彥,南陽安眾人。西晉時重要將領。劉喬先祖是漢朝宗室,曾獲封安眾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喬

劉穆之

劉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東莞郡莒縣人。西漢齊王劉肥的後裔。東晉末年政治人物,官至尚書左僕射。劉穆之深受劉裕倚仗,更屢次在劉裕領兵在外時留守建康,並且總掌朝廷內外事務。.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穆之

劉隗

劉隗()《晉書.劉隗傳》在劉隗投奔後趙後只有「勒以為從事中郎、太子太傅。卒年六十一。」的記載,未詳其卒年;咸和八年戰死潼關的丞相左長史劉隗皆見於《晉書.石勒下》及《資治通鑑》,胡三省作註時亦認為這就是當日投奔後趙的晉臣劉隗。,字大連,東晉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兩晉時期的官員,在東晉時官至鎮北將軍。王敦之亂時率朝廷軍隊抵抗王敦失敗,投奔後趙。.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隗

劉遵考

劉遵考(),表字不詳,彭城人。南朝宋宗室,宋武帝劉裕族弟。封營浦縣侯,在宋官至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遵考

劉道產

劉道產(),彭城呂縣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將領。官至雍州刺史,在地方很有治績,亦成功招撫蠻族,讓治下人民安居樂業。.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道產

劉道鄰

刘道鄰,(),刘翘第二子,宋武帝刘裕异母弟,母為孝懿皇后萧文寿。 刘道鄰早年为国子学生。刘裕平定桓玄之乱时,刘道鄰留在家中侍奉母亲。桓玄之乱平定后,出任员外散骑侍郎。不久改任建威将军、南彭城内史。刘裕镇守京口时,进号龙骧将军,又领堂邑太守,戍石头。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加任使持节、监征蜀诸军事,封新兴县五等侯。义熙四年(408年),代替诸葛长民出任并州刺史、义昌太守。当时北魏南侵,刘道鄰镇守山阳,进号征虏将军,加任督淮北军郡事、北东海太守,因破鲜卑军有功,进封新渝县男,食邑五百户。 义熙五年(409年),刘道鄰跟从刘裕攻伐广固,常作军锋。广固攻陷后,慕容超率亲兵欲突围逃走时,被刘道鄰所部擒获,刘道鄰因功加使持节,进号左将军。义熙七年(411年),改任北徐州刺史,移镇彭城。义熙八年(412年),刘裕讨伐刘毅,征刘道鄰为都督衮、青二州晋陵、京口、淮南诸郡军事、兗州刺史、青州刺史。义熙九年(413年),因刘道鄰攻伐广固的战功,改封其为竟陵县公,食邑一千户,原先的新渝县男一爵赐予刘义宗。义熙十年(414年),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义熙十一年(415年),改任都督荆、秦、宁、湘、益、梁、雍七州诸军事、骠骑将军、镇护南蛮校尉、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刘道鄰贪财,致使镇守之地的府库空虚。晋恭帝元熙元年(419年),解任尚书令,进位司空,出镇京口。 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庚午(420年7月13日),封长沙王,食邑五千户,进位太尉。永初三年六月戊子(422年7月21日),刘道鄰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追赠太傅,谥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道鄰

劉輯

刘辑,三国蜀汉宗室,蜀汉先主刘备之孙、安平悼王刘理之子。原封武邑侯,后因安平王三代(即刘理、刘胤、刘承祖孙三代)皆早卒,于景耀四年(261年)被后主刘禅立为安平王。263年曹魏司馬昭灭蜀,264年被迫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輯

劉淵

漢光文帝劉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匈奴屠各部。為五胡十六國時代中,汉赵的開國君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淵

劉演

劉演(),字文敷,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演

劉懷肅

劉懷肅(),表字不詳,彭城郡人。宋武帝劉裕的姨表兄。東晉末年將領,曾與劉裕一同起兵討伐桓玄,及後亦主要負責平定桓楚餘眾。.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劉懷肅

卞秉

#重定向 卞兰 (曹魏)#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卞秉

卞敦

卞敦(),字仲仁,濟陰冤句人。晉朝官員,西晉末年及東晉時多出鎮地區,為一州首長。蘇峻之亂時因不支援討伐軍,坐看成敗而被彈劾,不久就在憂愧中逝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卞敦

十六國侯爵列表

下表列出十六國時期可考的侯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十六國侯爵列表

卜天與

卜天與(),吳興餘杭人。南朝宋軍事人物。卜天與官至廣威將軍,多年來都在宮中任職,劉劭弒父奪位當日曾率眾討伐劉劭,但失敗被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卜天與

南朝侯爵列表

南朝宋的五等爵制承襲晉制,侯爵分為開國縣侯與五等縣侯。開國縣侯為第二品爵。縣為侯國者,改稱縣令長為相,相最初向國主稱臣,宋孝武帝時革除稱臣之制。侯國置郎中令、典書令、典祠令、典衛令、學官令、治書、世子庶子、陵長、廟長、牧長、謁者、中大夫、舍人、典醫丞、典府丞等官。五等縣侯為虛封爵,不開國,無食邑。南朝梁時,開國縣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光祿大夫,班次之。縣侯國置郎中令一卿。除卿之外,侯國又置相、侍郎、典祠令、典書令、典衛長等官。國官皆向國主稱臣。南朝陳時,開國縣侯為第三品爵,位視中二千石。《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嗣王、蕃王、開國郡縣公,第二品。開國郡、縣侯,第三品。開國縣伯,第四品。並視中二千石……湯沐食侯,第七品。鄉、亭侯,第八品。並視千石。關中、關外侯,第九品。視六百石。” 南朝的二十等爵制承襲魏晉之制。列侯爵二十級,分縣侯(湯沐食侯)、鄉侯、亭侯三等。南朝宋時,縣侯為第三品爵,鄉侯為第四品爵,亭侯為第五品爵。《宋書 卷四十 志第三十》:“縣侯。右第三品……鄉侯。右第四品……亭侯。右第五品……關內侯。右第六品……”南朝梁時,食邑千戶以上的列侯置家丞、庶子,食邑不滿千戶的列侯只置庶子。南朝陳時,湯沐食侯為第七品爵,鄉侯、亭侯為第八品爵,位視千石。關內侯爵十九級,南朝宋時為第六品爵。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南朝陳時為第九品爵,位視六百石。關外侯爵十六級,南朝陳時為第九品爵,位視六百石。 以下的列表,列出南朝可考的開國侯、五等侯、列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南朝侯爵列表

司馬宗

司馬宗(),字延祚,晉朝宗室,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汝南王司馬亮第四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宗

司馬勳

司馬勳(),字偉長,河內溫縣人。晉朝宗室,司馬懿侄兒濟南王司馬遂的曾孫。東晉梁州刺史,後起兵叛亂失敗,被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勳

司馬繇

司马繇(),字思玄,西晋东安王,琅邪王司马伷三子,晋元帝司马睿叔父,诸葛诞外孙。 司马繇早年以姿容著称,任散骑黄门侍郎,后升为散骑常侍,封东安公。后因协助贾南风、司马亮诛杀杨骏有功,被封为右卫将军、侍中等职,进位为郡王,进入权力核心。司马繇因文钦之子东夷校尉文俶当年諸葛誕之亂叛離外祖诸葛诞導致诸葛诞敗亡,虑其为仇,故构陷其为杨骏一党,夷其三族。 由于司马繇专权,一天之内恣意赏罚达三百余人,故而招致司马亮的疑忌,加上司马繇之兄司马澹从中挑拨,最终导致司马亮将司马繇免职,后流放东北带方郡。 永康初年,司马繇起复为宗正卿,后升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因母亲去世,守丧于邺。晋惠帝起兵讨伐司马颖时,司马繇力劝司马颖投降。但是司马颖很快击败朝廷军队,反而忌恨司马繇,将其处死。 司馬繇兄司馬覲之子司馬渾繼嗣司馬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繇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炎

司馬煥

司馬焕(),字耀祖。晉朝宗室,晉元帝司馬睿之子,母為郑阿春。晋简文帝同母兄。 母郑阿春有宠,元帝特所钟爱。初继元帝弟长乐亭侯司马浑,后封显义亭侯。尚书令刁协奏:“昔魏临淄侯以邢颙为家丞,刘桢为庶子。今侯幼弱,宜选明德。”晋元帝下令:“临淄万户封,又植少有美才,能同游田苏者。今晚生矇弱,何论于此!间封此兒,不以宠稚子也。亡弟当应继嗣,不获已耳。家丞、庶子,足以摄祠祭而已,岂宜屈贤才以受无用乎!”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焕疾笃,司马睿为之撤膳废食,下诏封为琅邪王,嗣恭王司马觐后,不久去世,年二岁。谥号悼(琅邪悼王)。 晋元帝悼念无已,将葬,以司马焕既封列国,加以成人之礼,诏立凶门柏历,备吉凶仪服,营起陵园,功役甚众。 永昌元年(322年),立司马焕母弟司马昱为琅邪王,即简文帝。咸和二年(327年),司马昱徙封会稽王,以司马岳(晋康帝)为琅邪王。晋康帝即位,司马丕(晋哀帝)为琅邪王。晋哀帝即位,晋废帝为琅邪王。晋废帝即位,又以司马昱(简文帝)摄行琅邪王国祀。简文帝登阼,国遂无嗣。简文帝临崩,封少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太元十七年(392年),司马道子为会稽王,更以司马德文(晋恭帝)为琅邪王。晋恭帝即位,于是琅邪国除。 2003年,在山东省临沂市发现司马焕的墓葬,同时合葬和还有司马焕冥婚的妻子,和其兄的儿子琅邪哀王司马安国。.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煥

司馬駿

司馬駿(),字子臧,西晉宗室、扶風武王、晉宣帝司馬懿第七位兒子,由伏夫人所生。他是晉景帝司馬師、以及晉文帝司馬昭同父異母的胞弟,又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駿

司馬蕤

司馬蕤(),字景回,西晋人。齐献王司馬攸的庶長子。其叔父遼東王司馬定國早死,司馬攸以司馬蕤作為其繼嗣,继辽东王之位。太康四年(283年)五月,改封東萊王,元康年间历任步兵、屯骑校尉。 司馬蕤生性凶殘,好嗜酒,数次凌辱弟弟齐王司马冏,司马冏因他是自己兄长而包容他。皇叔祖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冏起兵讨伐他,司马伦收捕司马蕤及其弟北海王司马寔下廷尉狱,将要诛杀他们。太子中庶子祖纳劝谏保全司马蕤兄弟。正好司马伦心腹孙秀被司马冏等讨伐而死,司马蕤等得以幸免。司马冏率众入洛阳,司马蕤在路上迎接,司马冏不立即相见,司馬蕤愤然说:“吾坐尔殆死,曾无友于之情!” 司马冏推翻司马伦后以大司马身份執政,任司马蕤为散騎常侍,加大將軍、領后军、侍中、特進,增邑满二万户。司马蕤向司马冏请求开府,司马冏说:“武帝子吴王、豫章王尚未开府,你应该在他们之后。”司马蕤因此愈发怨恨,秘密上表司马冏专权。永寧元年(301年)六月,司馬蕤與左衛將軍王輿謀廢司馬冏,八月事敗後被廢為庶人,徙居上庸,王輿被灭族。司马蕤又被改封微阳侯。当月,司馬冏指使上庸内史陈锺秘密殺死司马蕤。晋惠帝下诏诛杀陈锺,复司马蕤封爵,以王礼改葬。 子司马遵继嗣,后又出继成都王司马颖。后来翊军校尉李含奔长安诈称受密诏,唆使河间王司马颙诛杀司马冏,司马颙就上表称司马蕤知道司马冏的逆行,上表陈说,反被诬陷获罪罢黜迁徙。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司马冏伏诛,司马蕤另一子司马照被封为齐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蕤

司馬渾

司馬渾(),晉朝宗室,司馬懿第五子琅邪王司馬伷的長子司馬覲的兒子、晉元帝司馬睿之弟。初封長樂亭侯。 永安元年(304年),叔父東安王司馬繇被司馬穎所殺後,司馬渾繼嗣為東安王以奉司馬繇之祀。司馬渾不久逝世後,東安國被取消。.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渾

司馬澹

司馬澹(),字思弘,晉朝宗室,司馬懿第五子琅邪王司馬伷的次子、晉元帝司馬睿之叔父。 司馬澹初為冗從僕射,後封為東武公,食邑五千二百戶。其後轉為前將軍、中護軍。司馬澹性格忌害,並無孝順友愛之行為。其三弟東安王司馬繇有令名,為父母所鍾愛,司馬澹惡之如仇,遂向汝南王司馬亮譖告司馬繇,司馬亮素與司馬繇有隒隙,上奏廢去及流放司馬繇至東北帶方郡。 趙王司馬倫作亂時,以司馬澹為領軍將軍。司馬澹素來與河內郭俶及郭俶之弟郭侃親善。酒酣之時,郭俶等言及張華的冤情,司馬澹性好酗酒,因而殺了二人,將他們的首級送給司馬倫,可見他酗虐的情況。 司馬澹妻子郭氏,乃皇后賈南風的內妹,當初恃勢,對司馬澹的母親諸葛太妃無禮。齊王司馬冏輔政時,諸葛太妃上表控訴司馬澹不孝,乞告放還司馬繇,因此司馬澹與妻子被流放至遼東。其子司馬禧當時年僅五歲,不肯隨父母流放,希望可為父母求情放還,由此陳訴多年。諸葛太妃逝世後,司馬繇被司馬穎殺害,然後司馬澹才得放還。 其後,司馬澹被拜為光祿大夫、尚書、太子太傅,改封為武陵王。永嘉末年,司馬澹為石勒所殺害,諡號為「莊」。其子哀王司馬喆繼立,又為石勒所殺害。其後因司馬喆無子,因此司馬睿立其子司馬晞為武陵王,以奉司馬澹的禮祀。.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澹

司馬望

司馬望(),字子初,三國時期魏國及西晉初期的重臣、大將,官至大司馬,封爵為義陽王,諡號成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望

司馬攸

司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河内郡溫縣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及西晉宗室。晉景帝司馬師之繼子,晉文帝司馬昭次子,晋武帝司馬炎之同母弟,八王之亂参与者之一司马冏之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攸

司馬承

司马承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司馬承

向雄

向雄,字茂伯,河內山陽人,魏晉時期人物,彭城太守向韶之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向雄

夏侯劭

#重定向 夏侯惇#曾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夏侯劭

夏侯廙

#重定向 夏侯惇#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夏侯廙

夏侯佐

#重定向 夏侯惇#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夏侯佐

夏侯充

#重定向 夏侯惇#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夏侯充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属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的從兄弟。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後代。曹魏所有文武中最受曹操信賴之人,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死後谥為忠侯,曹操死後數月跟著去世如忠義追隨傳為美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夏侯惇

太康 (西晋)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馬炎的第三个年号,共计10年。 咸宁六年四月,消灭孙吴政权,统一中国,改元太康元年。.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太康 (西晋)

孟元

孟元,臺灣男演員,本名孟憲山,山東省招遠縣出身,曾獲第十五屆金鐘獎男演員獎。.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孟元

孟懷玉

孟懷玉(),平昌安丘人。東晉末年將領,晉尚書左僕射孟昶族弟,曾參與劉裕討伐桓玄的戰事,後亦參與平定孫恩盧循之亂,官至江州刺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孟懷玉

孫盛

孫盛(),字安國。晉代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史學家。 祖父孫楚為馮翊郡太守,父孫恂曾任颍川郡太守,在郡遇賊被殺。孫盛十歲時隨族人避亂於江左。官至秘書監,加給事中。博學多聞,與殷浩擅名一時,《晉書》本傳稱:「篤學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釋卷。」撰有《魏氏春秋》、《晉陽秋》等。 Category:晉朝歷史學家 Category:东晋中央官员 S S盛.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孫盛

孫處

孫處(),字季高,會稽永興人。東晉末年將領,曾參興收復被盧循勢力佔據的廣州。.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孫處

孫楷

孫楷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孫楷

孔亭

孔亭(),孔子后裔,代次、世系均不详,东晋奉圣亭侯。 东晋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下诏让孔亭一年四季祭祀孔子,就如同晋武帝泰始年间一样。后世孔子世家谱,没有孔亭,孔继涑分析说,可能是北魏孔灵珍被封为崇圣侯之后,尊自己的四代祖先孔抚、孔懿、孔鲜、孔乘为嫡裔,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亭

孔绍

孔绍(),孔子九代孙孔鲋后裔,代次不详,封宋侯,晋朝的二王三恪。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下诏赐予山阳公刘康的一个子弟以关内侯的爵位,赐予卫公姬署和宋侯孔绍的一个儿子驸马都尉的官位。 孔佑是第五十四孙.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绍

孔荂

孔荂(),奉圣侯孔迈之子,孔子后裔,代次不详。 孔迈死后,孔荂继承了奉圣侯,后因有罪,失去了爵位。后世孔子世家谱,没有孔荂,孔继涑分析说,可能是北魏孔灵珍被封为崇圣侯之后,尊自己的四代祖先孔抚、孔懿、孔鲜、孔乘为嫡裔,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荂

孔靖之

孔靖之(),孔子后裔,代次、世系均不详。 东晋太元十一年八月庚午(386年9月10日),晋孝武帝封孔靖之为奉圣亭侯,负责祭祀孔子。后世孔子世家谱,没有孔靖之,孔继涑分析说,可能是北魏孔灵珍被封为崇圣侯之后,尊自己的四代祖先孔抚、孔懿、孔鲜、孔乘为嫡裔,而正史记载的东晋南朝所封的数人,子孙不嗣,家乘失传。.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靖之

孔震

孔震,表字伯起,西晋时鲁郡人。孔子二十二代孫,孔損玄孙,孔曜曾孙,孔讚之孙,孔羡之子。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正月魏文帝命孔羡为宗圣侯,孔羡死后,孔震袭爵宗圣侯。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十二月孔震改封奉圣亭侯,拜为太常卿、黄门侍郎,食邑二百户,孔震七十五岁去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震

孔英哲

孔英哲,孔长孙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嫡长孙。 陈废帝光大元年十二月庚寅(567年12月7日),仪同三司兼从事中郎孔英哲被封为奉圣亭侯,负责祭祀孔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英哲

孔愉

孔愉(),字敬康,会稽郡山阴人。晉朝官員,為人守正,官至尚書僕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孔愉

孙皓

吴末帝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国志》原名为孫晧。為廢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在位十七年(264年—280年),是三国時期孫吴的第四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吳景帝孙休逝世時,太子孫𩅦非常年幼。因當時吳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大臣們便合議改立較年長的孫皓即位。孫皓即位後,初期雖然英明施政並多行善舉,在西陵之戰一度挽回吳國的厄運,但中後期實行暴政並過度役使民力,加深了亡國危機。最終,吳國於280年被晉王朝征服,三國時代也因此終結。 孫皓並無廟號與謚號,後世史書中多將孫皓稱為吳後主、吳末帝,也有用他即位前的封號烏程侯,或是歸晉後的封號歸命侯來指代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孙皓

宜兴市

宜兴市地处江苏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地理中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因盛产紫砂陶土,由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壺享誉中外,而被誉为中国“陶都”。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公里(含太湖面积24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16万(2014年底),其中城镇人口79.79万人(至2014年底)。.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宜兴市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东晋

干宝

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為祖籍)人。东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祖父干統,三國時為東吳奮武將軍都亭(今湖北恩施)侯;父干瑩,曾仕吳,任立節都尉,遷居海鹽,博覽群書,晉元帝時召為佐著作郎,“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曾參與鎮壓荊湘流民起義(杜弢之亂),賜爵關內侯。後王導提拔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咸康二年(336年)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干宝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交州

交趾郡

交趾郡,一作交阯郡,中國西漢至唐朝郡名,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之後交趾從中國獨立,但中國、日本仍以“交趾”、“交阯”稱該地諸政權。宋朝皇帝亦封統治越南红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為“交趾郡王”。元朝和明朝也曾分别短暂设立交趾行省和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前209年7月爆发秦末民变,南海郡太守任嚣下属的番禺县县令趙佗稱王建立南越国之後,分象郡為交趾、九真二郡,屬南越國四郡之一。前112年漢滅南越國,於南越國故地設置了十個郡,其中的交趾郡下轄羸𨻻縣、安定縣、苟屚縣、麊泠縣、曲昜縣、北帶縣、稽徐縣、西于縣、龍編縣、朱䳒縣十縣,治所羸𨻻。東漢治所龍編县。東漢汉献帝建安年间至東吳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獨立的割據政權。 南北朝時,行政區劃改變,至隋滅南陳後,重新設置交趾郡,下轄九縣,郡治設於交阯縣。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交趾郡曰交州,其故地歸屬於交州,交阯縣則為交州州治。日語維基百科 交阯郡條.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交趾郡

庾峻

庾峻(),字山甫,颍川郡鄢陵縣人(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魏晋之际学者、散文家。西晋官員。太中大夫庾道的儿子、侍中庾純之兄。 庾峻年轻时勤学好思,颇有才气。曾从苏林问学,曹魏时为郡功曹,举计掾,州辟从事。太常郑袤举为博士。转任秘书丞。当时重“老庄”之学,轻视儒学经史,他恐怕孔学颓衰,于是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为魏帝曹髦解《尚书》疑文,庾峻解释难点,深加论述,对答悉详。长安有大案,久而不决,以庾峻为侍御史,去裁断,被朝野称道。当时风气败坏,庾峻上疏陈辞。不满时俗放荡浮华,不修名实,著论指责,主张“设官分职”,“量能授爵”,“名实双修”,反对浮华趋竞之风。西晋时,赐爵关内侯,转任司空长史、秘书监、御史中丞,拜侍中,升任谏议大夫。泰始九年(273年)卒。常侍晋武帝讲《诗经》。原有文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二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庾峻

庾亮

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時期權臣和外戚,妹妹是皇后庾文君。晉成帝即位初期在朝輔政,蘇峻之亂後官至征西將軍,出鎮外地,並有北伐的志向,但因石虎派軍擊敗其部處的軍隊而失敗。.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庾亮

庾冰

庾冰,字季堅,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官員,中書令庾亮之弟。王導死後以中書監身份在內朝掌權,亦促成晉成帝傳位給弟弟晉康帝,以鞏固庾氏勢力。及後出鎮江州。.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庾冰

庾翼

庾翼(),字稚恭,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东晋將領和书法家,权臣庾亮和庾文君之弟,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庾翼

庾條

庾條,字幼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東晉時期權臣和外戚庾亮、庾冰的弟弟,庾翼的哥哥,姐姐是晉明帝皇后庾文君。初避太宰府,累迁黄门郎、豫章郡太守。征拜为秘书监,赐爵乡亭侯,出为冠军将军、临川郡太守。豫章黄韬自称孝神皇帝,临川人李高为相,聚党数百人,乘犊车,衣皁袍,攻郡县,庾條将他讨平。庾条在兄弟最为凡劣,所以禄位不至。在任上去世,赠左将军。.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庾條

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爵位制度,起源於戰國時期的秦國,西漢時中下層爵位的性質由軍功爵轉化為普通的吏民爵,北宋以後徹底消失。.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二十等爵

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张华

张寔

张寔()《太平御覽》引《十六國春秋·前涼錄》:「京兆人劉弘使左道以眩惑百姓,密與實左右十餘人謀殺實,皆懷刃入內,斬實于外寢,時年五十。」,字安遜,安定烏氏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为张轨长子。張寔任內保持與晉廷關係,也支持晉元帝即位為帝,但仍一直在割據狀態,即使西晉亡後仍然用晉愍帝「建興」年號。.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张寔

张骏

张骏(),字公庭,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在位二十二年。为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張駿任內前涼國力提升,也乘前趙滅亡而盡得河南(甘肃地区黄河以南)隴西之地,又進攻西域。張駿亦先後接受後趙及東晉的官位,在位晚期亦建設起天子規格器物、儀式及官職架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张骏

张雄

张雄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张雄

張玄之

张玄之,一作张玄,字祖希,吴郡太守张澄之孙。 张玄之母顾氏是顧和之女。张玄之封晋宁侯,张玄之以才学显名,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的时候,司马道子以司徒、骠骑将军兼扬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尚书令谢石拜卫将军,陆纳担任尚书仆射,王献之担任中书令,车胤、王国宝、张玄担任侍中。太元十一年(386年),东晋将尚书仆射一分为二,以陆纳为尚书左仆射,谯王司马恬为尚书右仆射;侍中张玄为吏部尚书;王献之去世,王珣弟弟、侍中王珉兼中书令。太元十二年(387年),张玄从吏部尚书转任吴兴郡太守,与谢玄同年到吴兴郡任太守,而张玄之名次于谢玄,时人称为“南北二玄”。张玄官至冠军将军。 车骑将军桓冲任荆州刺史时在江陵镇守,朝廷派左卫将军张玄之去桓冲处谘谋军事,奉命到江陵出差,坐船路经阳歧村。张玄忽见人拿着半小笼活鱼,走到船旁,说:“有鱼,想切成鱼片。”张玄叫人拴好船让他上船。他自称是刘遗民。张玄听过他的名声,于是高兴地接待了他。刘遗民知道张玄是奉命到江陵,问:“谢安和王文度都好吗?”张玄和他谈论,刘遗民无意停留。等到拿到生鱼片,说:“刚才得到鱼,想你船上定有刀具,因此才来。”于是就走了。张玄跟着到他家。刘遗民摆酒,酒浊,味也不好。张玄敬重刘遗民,还是喝下去。刘遗民说:“现在是收获的时候,不宜停工。”张玄也无法留住他。 张玄和王忱先前不相识,在范宁的家里相遇,范宁让两人交谈。张玄正襟端坐,王忱不和他交谈。张玄失望,便离开了,范宁挽留不得。范宁是王忱的舅舅,责备外甥。王忱笑着说,张玄若想要相识,自当来我这里。范宁告诉张玄,张玄束好腰带拜访王忱。二人一起共饮交谈,宾主无愧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玄之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遼

張軌

張軌(),字士彥,雍州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平涼市西北)人。西漢常山王張耳的十七世孫。晉朝時任涼州牧,是前涼政權奠定者,張寔、張茂皆為其子。314年去世,晉諡曰武公《十六國春秋》和《資治通鑑》作武穆公。。至其曾孫張祚時,被追諡為武王,廟號太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軌

張輔

張輔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輔

張郃

張郃(),字--乂,冀州河間國鄚(今中國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中唯一望族出身的將領。官至征西車騎將軍,封鄚侯;死後,追封諡曰壯侯。以“臨場巧變”見稱,先隨韓馥,後隨袁绍。在跟隨袁绍時遭到謀士郭圖的誣陷,所以轉投曹操。在曹魏帳下常立功勛,後期抵禦蜀國的表現出色,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蜀國上至劉備、諸葛亮,下至諸將都對其忌憚三分。.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郃

張闓

在歷史上,有兩個人的名字為張闓:.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闓

張邵

张邵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邵

張虎

張虎(生卒年不詳),東漢末至三國時代曹魏將領張遼之子。黃初三年(222年)其父張遼病逝於江都,張虎奉詔繼襲父爵,最後官至偏將軍。張虎死後,其子張統繼襲其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張虎

何尚之

何尚之(),字彥德,廬江灊縣人。東晉驃騎將軍何充弟何準曾孫。南朝宋官員。.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何尚之

何充

何充(),字次道,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要官員,在東晉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曾與庾氏分別在讓晉康帝和晉穆帝繼位時有分歧,何充堅持父死子繼,而庾氏則名託立年長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權,實際是想保持庾氏與皇室的血緣親近。何充亦提出讓桓溫代替庾氏家族鎮守荊州,是譙國桓氏在東晉堀起的重要起點。.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何充

何璋

何璋(),字國珍,湖廣荊州府夷陵州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何璋

何楨

何楨,一作何禎,字元幹,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曹魏弘農郡太守、幽州刺史、廷尉、晉尚書,終官至西晉光祿大夫,封爵雩婁侯。 有文才,著有《許都賦》、《冠儀約制》,有文集一卷(一說五卷)。與張儼有交情。.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何楨

何攀

何攀 ,字惠興,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漢司空汜鄉侯何武弟潁川太守何顯後裔。.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何攀

何曾

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三國時曹魏及西晉官員,曹魏太僕何夔之子,東漢車騎將軍何熙的玄孫。為人好學博聞,與袁侃齊名。在晉歷任太保、太傅、太宰。.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何曾

徐廣

徐廣(),字野民,東晉東莞郡姑幕(今江蘇常州)人。東晉官員、歷史學家。徐邈之弟。.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徐廣

侯史光

侯史光(),字孝明,东莱掖县人。西晋官员。 幼年有才且聪明,跟随同县人刘夏学习,被举为孝廉,被本州辟为别驾。 咸熙初年,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封关中侯。泰始初年,拜散骑常侍,不久,兼侍中。二年(266年)正月,与皇甫陶、荀暠持节去各地巡查风俗,《晋书》卷三回京后奏事合乎皇帝旨意,转城门校尉,进爵临海侯。当年晋武帝下诏赞侯史光“忠诚朴素,有正义之心,历任内外官职,恭敬勤劳,克己奉公,任为御史中丞,虽是屈居列卿、校尉之列,也是为了施展他司直的才干”。侯史光在任上,宽松而不放纵。三年(267年),太保王祥因久病不上朝,侯史光奏请免其官,并与司隶校尉李憙以太傅郑冲、太保何曾、太尉荀顗有疾病为由,奏请罢免郑冲、何曾、荀顗。晋武帝下诏优待王祥,搁置了侯史光的奏折,也没有答应罢免其余三人。 四年(268年)七月,侯史光又作为使者巡行全国。 侯史光后改任少府,泰始年间卒于任上,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下葬时,诏书说:“侯史光有志向而守约,有清廉忠诚的节操。家里极其贫穷俭朴,赐钱五十万。” 侯史光学习并精通先代儒学,历任官职都有很好的政绩,其文笔奏议都有条理。长子侯史玄嗣侯,官至玄菟太守,死后子侯史施嗣侯,官至东莞太守。.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侯史光

侯爵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裏也用“侯爵”來翻译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法國Marquis、英國Marquess、德國Markgraf等)。.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侯爵

北朝侯爵列表

北魏前期的爵位均為虛爵,分為正爵、假爵兩類,正爵可世襲,假爵不可世襲,追贈的爵位一般也不可世襲。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始賜五等爵,天赐元年(404年)規定侯為第三品《魏書 卷一百一十三 官氏志九第十九》。北魏前期尚存關內侯、關中侯等晉制爵位。 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仿效南朝推行爵制改革,廢除假爵,改置開國爵(五等封爵)和散爵(五等爵),均可世襲。開國侯為實封,享有食邑,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等官。開國郡侯、開國縣侯的封地分別改郡太守、縣令為相。散侯為虛爵,無封國、食邑和官屬。舊有爵位公降為散侯,侯降為散伯。太和十八年(494年),制定租税分食制,開國侯四分食一。太和二十年(496年),廢除開國郡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制定的《後職員令》規定開國縣侯為第二品,散侯為從第二品,歸義侯、率義侯、順義侯、朝服侯等名號侯為從第五品。自孝明帝、孝莊帝以來,出現了一地累封的現象,內史、相制度漸廢。 北齊爵制基本沿襲北魏、東魏之制,廢除散郡侯。開國縣侯為實封,從第二品,侯國置三卿(郎中令、大農、中尉)、四令(典書、典祠、學官、典衛令)、四長(陵、廟、食官、廄牧長)、典府丞、執書、謁者、舍人等官。散縣侯為虛爵,第三品。名號侯位於開國縣男與鄉男之間。《隋書 卷二十七 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西魏、北周對爵制進行了大幅改革,廢除了散爵,但開國爵卻走向虛散化,國官大量減省,食邑虛指,只有寄食別地者才享有實封收入。 下表列出北朝可考的郡侯、縣侯、名號侯、關內侯、關中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北朝侯爵列表

刘宝

劉寶(),字道真,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晉時期官员。 曾因罪被判刑處罰,罰服苦役,後西晉諸侯王司馬駿用五百匹布把他贖出來。又委任他為從事中郎,負責處理文書事宜。此事在當時成為一時佳話,而人民都讚美司馬駿的美德。因能詩善文,晉帝請他給太子講解;著有《漢書駁議》二卷。歷任中書郎,河內太守,御史中丞,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安北將軍。 1974年3月,刘宝墓志在山东省邹城市郭里镇独山村出土。墓志所记官职、爵位:侍中、使持节、安北大将军、领护乌丸校尉、都督幽并州诸军事、关内侯。墓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邹城博物馆。.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刘宝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刘琨

刘舆 (西晋)

刘舆(),字庆孙。中国西晋末年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其祖父刘迈官至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也曾出任高官。《晋书》卷六十二.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刘舆 (西晋)

列侯

列侯,原称彻侯,是从战国到南朝陈的一种中國爵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列侯

嵇含

嵇含,字君道,自號亳丘子,譙國銍縣人,為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及植物學家。 嵇含是嵇康的侄孫。曾任征西參軍、驃騎記室督、尚書郎等職位。在永興元年(304年)為范陽王邀請任職中郎,後來成了襄城太守。戰敗後投靠鎮南將軍劉弘。可是在永興三年(306年),嵇含在劉弘去世後即為所害。.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嵇含

嵇紹

嵇紹(),字延祖,譙國銍縣人(今安徽宿州),晉朝大臣,官至侍中,其父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在八王之乱中捨身保衛晉惠帝而身亡,因而被晋朝作为忠臣颂扬,位列《晋书·忠义传》之首。然而因其经历的特殊性,对于他的评价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争议。.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嵇紹

周处

周處(),字子隱。東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人,鄱阳太守周魴之子。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慾,為禍鄉里,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功業更勝乃父,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 吳亡後,周處仕晉,剛正不阿,得罪權貴,被派往西北討伐氐羌叛變,遇害於沙場。.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处

周玘

周玘(),字宣佩,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周玘出身江南豪族義興周氏,父親是晉建威將軍周處。周玘在晉官至建武將軍,因有三定江南之功勳而獲封爵並為此建義興郡,然而後來因與僑姓士族的矛盾而圖謀起兵,失敗而憂憤而亡。.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玘

周琳

周琳,字廷貴,四川省重慶府忠州人,民籍,治《書經》,年三十歲中式天順元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五名進士。十一月二十二日生,行三,曾祖周希茂;祖周惠先;父周文昱;母李氏。嚴侍下,妻施氏,兄璇;璣,弟瑞;瑀;瑛;瓌。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試第六十四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七十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琳

周縉

周縉,字伯紳,湖廣行省武昌府武昌縣(今湖北省鄂城区)人,明朝政治人物。 周縉早年為太學貢生,后授任永清典史。燕王朱棣起兵時,周縉進行堅守。后知其不可,懷官印南去。途中聽聞母喪后奔喪。之後聽聞朱棣攻佔京師后,逃走后被捕。后子替代而還鄉。.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縉

周顗

周顗(),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西晉安東將軍周浚之子,西晉及東晉官員。.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顗

周謨

周謨(),字守謨,江西臨江府新淦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江西鄉試第五十一名。天順元年(1457年),參加丁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七十七名。曾祖父周平殷。祖父周鈇仲。父亲周行勉。.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謨

周札

周札(),字宣季,義興陽羨人。西晉建威將軍周處三子。出身江南士族,在東晉官至右將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札

周浚

周浚(),字開林,汝南安城人。西晉將領,官至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曾參與晉滅吳之戰。.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浚

周撫

周撫(),字道和,廬江尋陽人,祖籍汝南安城。梁州刺史周訪之子。東晉時將領,曾協助王敦叛亂。王敦敗後逃亡,後來獲赦免並再度入仕,官至鎮西將軍、益州刺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周撫

咸熙

咸熙(264年五月-265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元帝曹奂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个年号。 咸熙二年十二月,曹奂被迫禅位于司马炎。曹魏灭亡,晋朝建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咸熙

和嶠

和嶠,字长舆,西晋汝南西平人(今河南西平)。 祖父和洽曾任魏國尚書令。父和逌是魏國吏部尚書。嶠少有風格,慕舅夏侯玄的為人,珍重自愛,有盛名于世,襲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遷潁川太守,為政清簡,甚得百姓歡心。太傅從事中郎庾顗見到他讚歎說:“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賈充亦十分看重他,在武帝面前讚美他,後任給事黃門侍郎,遷中書令,武帝十分器重。當時荀勗為中書監,晉朝中書監與中書令常同乘一車入朝,和嶠鄙視荀勗的為人,遂乘坐專車,與之抗衡,這是【和嶠專車】的典故。晉太康二年(281年)汲郡民發古塚,得書言穆王遊幸之事,武帝下詔荀勖、和嶠等以隸字寫之,書成為《竹書紀年》。 他家里富但吝啬,家种有李树,王武子求他给些李子,只给了幾十個。杜预称其有“钱癖”。 九世孙和敬宾,北齐司空、永平郡王。和敬宾子和龙,隋盐州刺史、南平郡公。和龙孙唐朝朱阳县开国男代郡人和智全。.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和嶠

和郁

和郁(),字仲舆,汝南郡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西晋官員。官至尚書僕射、中書令、尚書令。 和郁祖父和洽,父亲曹魏廷尉、吏部尚書和逌,兄长中书令、太子少保和嶠。和郁才望不及和峤,而以清干著称。和郁及石崇、陆机、陆云、潘岳、刘琨等人归附于贾谧的门下,号二十四友。299年,晋惠帝派遣尚书和郁等拿着符节到东宫,废黜太子司马遹为平民。300年,司马伦掌权,派遣尚书和郁持符节把贾南风押送到金墉城。恢复司马遹的爵位封号,派尚书和郁带领东宫僚属到许昌迎接司马遹的遗体。后历任尚书左右仆射。307年十一月初八,朝廷任尚书右仆射和郁为征北将军,镇守邺城。308年九月,汉国王弥、石勒进犯邺城,和郁弃城而逃,奔于卫国。309年任中书令,寻迁尚书令。311年,刘曜、王弥攻入洛阳。和郁与傅宣赴告各地,征义兵,并与豫章王司马端投奔大将军苟晞。不久病卒。子和濟,为和嶠嗣子,西晉中書郎。.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和郁

傅咸

傅咸(239年-294年),字長虞。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東南)人。西晉文學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傅咸

傅玄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耀縣東南)人,晉初文學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傅玄

傅祗

傅祗(),字子莊,北地郡泥陽縣人。曹魏太常傅嘏之子,西晉時重要官員,永嘉之亂後設行臺向各地募集義軍試圖營救被俘的晉懷帝。.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傅祗

傅暢

傅畅(),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字世道,西晋、后赵时大臣。 傅畅是傅祗的儿子。在晋朝为东宫侍讲,官至秘书丞。永嘉五年(311年),汉赵攻陷洛阳,傅畅劝豫州刺史阎鼎奉秦王司马邺据守长安,号令四方,后陷落于石勒,为大将军右司马。他辅助石勒,拟订朝仪,深得石勒信任。著有《晋诸公叙赞》二十二卷、《公卿故事》九卷,已经佚失。晋成帝咸和五年傅畅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傅暢

唐彬

唐彬(),字儒宗,西晉官员、武將。 父唐宣曾任泰山郡守。唐彬身长八尺,强力兼人,跑得比麋鹿快。年少有武力,爾後通曉《易經》等經史。早年为郡门下掾,转任主簿。討伐東吳後,攻破吴國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顺流而下,相继攻下西陵、夷道等地。以功升為雍州刺史。 早年晉武帝考慮益州监军人选,徵詢散騎常侍文立的意見,文立說:“唐彬貪財,楊宗好酒”。晉武帝認為“財欲可足,酒不可改。”遂用唐彬。帝又诏彬监巴东诸军事,加广武将军。元康四年(294年),卒於官,谥襄。有子唐熙、唐极。唐熙娶涼州(今屬甘肅)刺史張軌之女。.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唐彬

石崇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勃海郡南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縣)。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子,西晉著名官吏、盜賊。為人豪奢但又文藻不凡,八王之亂時遭孫秀誣陷,被處死。.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石崇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石勒

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太原郡晉陽县(今山西省太原县)人。東晉太原王氏族人,尚書令王述之子,曾與謝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溫,阻止簡文帝死前幾同於讓國予桓溫的詔令,桓溫死後亦一度與謝安等人輔政。.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坦之

王導

王導(),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東晉初年的權臣,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他與堂兄王敦及其家族隨晉元帝南渡,並積極聯結南方士族以支持晉室,又團結北來僑姓氏族,讓晉元帝得以在南方立足並在西晉亡後建立東晉。後雖然王敦發起叛亂,但王導仍然支持晉室,及至亂事平定後仍然身居高位,續獲明帝、成帝以及朝中大臣倚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導

王仲德

王懿(),字仲德,东晋、劉宋将领,太原祁縣人。晋朝时为司马懿避讳,以字行,称为王仲德。他自稱東漢司徒王允弟王懋的七世孫,對於他出身魏晉高門太原王氏的真實性,當時南方的高門士族都不採納,在後世稱其家族為下邳王氏。東晉末及南朝宋時將領,曾參與多場北伐戰爭。.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仲德

王廙

王廙(),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晉朝官員,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東晉丞相王導的堂弟,「書聖」王羲之的叔父,王廙在東晉官至荊州刺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廙

王弘

王弘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弘

王彝

王彝(?—1374年),字常宗,別號媯蜼子。明代詩文家。 其先蜀人,本姓陳氏,父王事元,為崑山州儒學教授,遂徒嘉定(今屬上海)。少孤貧,讀書於天台山,從學於孟夢恂,故其文特醇雅。時楊維楨以文雄於東南,從遊者甚眾。王彝作《文妖》一篇詆之。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布衣與鄉人杜寅及張簡同被召修《元史》,旋入翰林,以母老乞归,賜金幣遣還。洪武七年(1374年),因蘇州知府魏觀事,與高啟同誅於南京。著有詩文集《三近齋稿》、《媯雌子集》,輯成《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未清初經學家朱彝尊曾為王彝作傳,收錄於曝書亭集。.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彝

王彬

王彬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彬

王俊

王俊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俊

王化

王化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化

王准之

王准之(),字元魯,琅琊臨沂人。東晉末及南朝宋初年官員,曾祖父是東晉尚書令王彪之。王准之一支世代傳承朝儀知識,撰有《儀注》。.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准之

王允之

王允之(),字淵猷,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於琅琊王氏,東晉時官員,是晉朝撫軍將軍王舒之子。官至衞將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允之

王元德

#重定向 王叡 (東晉).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元德

王瞻

王瞻(),字思範,琅邪臨沂人《梁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五》:王瞻字思範,琅邪臨沂人,宋太保弘從孫也。祖柳,光祿大夫、東亭侯。父猷,廷尉卿。瞻年數歲,嘗從師受業,時有伎經其門,同學皆出觀,瞻獨不視,習誦如初。從父尚書僕射僧達聞而異之,謂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服闋,襲封東亭侯。《南史·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一》:瞻字思範,弘從孫也。祖柳字休季,位光祿大夫、東亭侯。父猷字世倫,位侍中、光祿大夫。瞻年六歲從師,時有伎經門過,同業皆出觀,瞻獨不視,習業如初。從父僧達聞而異之,謂其父猷曰:「大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憂,以孝聞。服闋,襲封東亭侯。,南齊、南梁官员。 王瞻是劉宋太保王弘的從孫,祖父王柳是劉宋光祿大夫、東亭侯,父親王猷曾擔任廷尉卿、侍中、光祿大夫。王瞻六岁时跟随老师学习,有歌舞伎经过课堂门前,王瞻的同学都出去观看,只有王瞻不去看,学习诵读和之前一样。王猷的堂兄弟尚书仆射王僧达听说之后感到奇怪,对王猷说:“我们的宗族不会衰落,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他十二歲時父親去世,服喪期間有孝道名聲。服喪完畢,王瞻襲封父親東亭侯的爵位。年輕的王瞻轻佻,愛好遊樂,變成邻居忧患;長大後他卻變得有節操,讀書不少,還擅於圍棋和騎射。王瞻自著作佐郎起家,累遷太子舍人、太尉主簿和太子洗馬,不久出任鄱陽內史,任期屆滿後授官太子中舍人。他亦獲任命為南海王蕭子罕王友,很快轉為司徒、竟陵王蕭子良的從事中郎,待遇很好。蕭子罕出任護軍將軍,以王瞻為長史,又補任徐州別駕從事史,遷官驃騎將軍王晏的長史。王晏被誅殺,王瞻就任晉陵太守。他為政廉潔,妻子儿女因此挨餓,當時大司馬王敬則叛亂,叛軍路經晉陵時,居民都依附王敬則。王敬則敗亡後,官軍討取餘眾,王瞻向朝廷稟告:「愚蠢的人容易被說動,不需要追究。」齊明帝允許,萬餘人因此存活,之後他徵拜給事黃門侍郎、撫軍建安王蕭子真長史和御史中丞。 蕭衍開設霸府,起用王瞻為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領錄事。南梁建立,他出任侍中,遷任左民尚書,不久轉任吏部尚書。王瞻個性正直,在選部任職期間自覺行事。他亦喜歡喝酒,每一次飲酒都可以長達一整天,而精神依然充足,不荒廢公事,蕭衍稱讚王瞻有三項才能:騎射、圍棋、喝酒。很快朝廷加任他為左軍將軍,但他以生病不拜任,仍為侍中,後領官驍騎將軍,未拜而去世,虛歲四十九,諡康侯《梁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五》:高祖霸府開,以瞻爲大司馬相國諮議參軍,領錄事。梁臺建,爲侍中,遷左民尚書,俄轉吏部尚書。瞻性率亮,居選部,所舉多行其意。頗嗜酒,每飲或竟日,而精神益朗贍,不廢簿領。高祖每稱瞻有三術,射、朞、酒也。尋加左軍將軍,以疾不拜,仍爲侍中,領驍騎將軍,未拜,卒,時年四十九。諡康侯。子長玄,著作佐郎,早卒。《南史·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一》:梁台建,為侍中、吏部尚書。性率亮,居選部,所舉多行其意。頗嗜酒,每飲或彌日,而精神朗贍,不廢簿領。梁武每稱瞻有三術:射、棋、酒也。卒,諡康侯。子長玄早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瞻

王珣

王珣()或作(350年-401年)。《晉書·安帝記》載:「(隆安四年)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衞將軍、東亭侯王珣卒。」《晉書·王珣傳》則寫:「(隆安)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時年五十二。」《資治通鑑》則依《安帝紀》。今從《安帝紀》。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臨沂)人。晋代官員、书法家。父亲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导。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珣

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临沂)人,历東漢、魏、西晋三代。仕魏官至司空、太尉,在晉官至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他亦是“书圣”王羲之四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祥

王猷

王猷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猷

王隱

王隱,字處叔,陳郡陳人。 父王銓,仕曆陽令。王隱是晉元帝年間人,太兴初年,與郭璞同為著作郎,留心晋代史事,撰有《晉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隱

王誕

王誕(),字茂世,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末年官員,東晉丞相王導曾孫,祖父是後將軍王恬,其父王混過繼了給王恬兄王悅為其後嗣。王誕早年曾依附司馬元顯勢力,元顯敗後遭流放。回建康後便為劉裕所倚,屢次隨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誕

王謐

王謐(),字稚遠,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末年重要官員,東晉建威將軍王劭子,因四伯父王协無子而過繼過去作嗣子。王謐曾經在桓玄建立的桓楚朝廷中擔任司徒,而在桓玄篡位前和劉裕起兵擊敗桓玄並佔領建康後,王謐都曾領司徒。雖然曾經在桓玄朝中擔任高官,他亦自疑,不過最終仍在高位去世,名聲不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謐

王述

王述(),字懷祖,晉朝政治人物,封藍田侯,人稱王藍田。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東海太守王承之子。東晉官員,歷任揚州刺史和衞將軍、尚書令。.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述

王舒

王舒,字處明,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掌權士族琅琊王氏的一員,丞相王導及權臣王敦的堂弟。西晉光祿大夫王覽之孫,父親為西晉侍御史王會。王舒在為東晉平定初年發生的兩場動亂都有助力。.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舒

王沈 (太原)

王沈,(《王浚妻华芳墓志》作王汶)字處道,太原晉陽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沈 (太原)

王混

王混(),一作琨,字奉正,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中外大都督、太傅、丞相、始兴文献公王导的孙子,东晋后将军、吴国会稽内史、散骑常侍、即丘宪子王恬的儿子,王浩和王女宗的哥哥。 王混的大伯王悦没有儿子,因此以王混为嗣子,承袭王导的爵位始兴郡公,官至丹杨尹,死后朝廷赠予太常。 王混的外甥桓嗣长的像王混,桓嗣很忌讳这事。桓嗣的大伯桓温说:“并不是总像,有时候像而已。总像的是外形,有时像的是精神。”桓嗣更不高兴。.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混

王渾

王浑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渾

王湛

王湛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湛

王澄

王澄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澄

王濬

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县(今河南靈寶西)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濬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戎

王昶 (三國)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三国时魏国重要武将,官至司空。兒子王渾亦是曹魏將領。.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昶 (三國)

王浑 (太原)

王渾(),字玄沖,太原晉陽人,三國時曹魏及西晉時期將領,曹魏司空王昶之子。曾參與攻滅東吳的戰爭,協助西晉統一中國。王渾在西晉官至司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浑 (太原)

王愷

王愷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愷

王敦

王敦(),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为東晋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敦

王承

王承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王承

祖約

約,字士少,范阳郡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兄長為東晉名將,鎮西將軍祖逖。祖約亦是東晉官員和將領,在祖逖死後接掌其部眾和豫州刺史職位,但不僅不能延續兄長北伐事業,更無法抵抗後趙君主石勒的進攻,失去早前祖逖北伐所收復的失地。祖約後來亦與蘇峻聯手發動蘇峻之亂,但期間先被後趙軍擊敗,後又被起義勤王的東晉討伐軍所攻,被逼投奔後趙。最終被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祖約

索靖

索靖(),字幼安,晉朝敦煌人。家族世代為官。晉朝官員及書法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索靖

纪瞻

紀瞻(),字思遠,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晉朝時官員,出身江南,父親紀陟是東吳的光祿大夫。紀瞻曾協助晉元帝於江東建立東晉,亦受晉元帝和晉明帝倚重。紀瞻與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和丹揚薛兼齊名,號為「五俊」。.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纪瞻

羊玄之

羊玄之(),字宏献。西晉時代外戚及官員,晉惠皇后羊獻容之父,尚書右僕射羊瑾之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羊玄之

羊琇

羊琇(),字稚舒,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曹魏太常羊耽及辛憲英之子,尚書右僕射羊瑾之弟,景獻皇后羊徽瑜及名將羊祜之堂弟。《魏書·酷吏傳》載羊祉為其六世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羊琇

羊祜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曹魏晚期與西晋早期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一代名將。羊祜出身泰山名门望族羊氏家族,家族人才辈出,東漢名臣蔡邕為其外祖父,世代皆有人在朝为官。他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曾任上党太守;其胞姊羊徽瑜為晉景帝司馬師的皇后。.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羊祜

羊篇

羊篇,泰山南城人,羊發之子,西晉散騎常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羊篇

羊鑒

羊鑒,字景期,太山人。曾任東晉東陽太守、征虜將軍、征討都督。.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羊鑒

羅憲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三國後期蜀漢將領,巴東郡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於蜀漢滅亡後投降曹魏,成功抵禦孫吳的入侵,守住入蜀的要衝永安。.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羅憲

甘卓

卓(),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戰國時秦國丞相甘茂的後代,孫吳將領甘寧的曾孫。東晉重要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甘卓

盧志

盧志(),字子道,范陽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東漢大儒盧植的曾孫。西晉官員,成都王司馬穎的心腹,曾參與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被漢國軍隊捕擄,不久被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盧志

盧欽

盧欽(),字子若,范阳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東漢大儒盧植之孫,三國時曹魏司空盧毓長子。曹魏及西晉時官員,在西晉官至尚書僕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盧欽

盧毓

盧毓(),字子家,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曹魏政治家。東漢末著名經學家、政治家盧植第四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盧毓

隋朝侯爵列表

隋朝前期的爵制基本沿襲北周,分王、郡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九等。開國縣侯為正二品,開國置國官,所置國官及其數量因所加散實官不同而不同:.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隋朝侯爵列表

鍾繇

鍾繇(),字元常,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傅,逝世後諡曰「成侯」。钟繇在書法上頗有造詣,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合稱為「鍾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鍾繇

鍾毓

鍾毓(),字稚叔,潁川長社人。曹魏太傅鍾繇之子,鍾會之兄,自己亦是曹魏重臣。.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鍾毓

荀崧

荀崧()《晉書·荀崧傳》寫荀崧卒於咸和三年,然而本傳中亦寫到荀崧於咸和四年成帝被迎至溫嶠船上時仍在世,可見此卒年有誤。而本傳亦稱當時荀崧「年老病篤」,故荀崧可能在不久便死去字景猷,潁川潁陰人。東漢末著名謀士荀彧的玄孫。晉朝官員,在東晉時官至右光祿大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荀崧

荀勗

荀勗(),亦作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魏晉年間政治家,也是音樂家、目錄學家、画家。東漢司空荀爽的曾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荀勗

荀頵

荀頵,字温伯,西晋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尚书令荀彧的曾孙,虎贲中郎将荀惲的孙子,散骑常侍荀甝之子。 荀頵的祖母是曹操之女安阳公主。荀頵在晋朝官至羽林右监。封安陵乡侯,早卒。荀頵娶袁侃的女儿,生子荀崧。.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荀頵

荀顗

荀顗(),字景倩,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三國時代魏、晉的政治家。是荀彧的第六子,荀惲之弟,荀粲的兄長。.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荀顗

華嶠

華嶠(),字叔駿,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魏晉史學家。 高唐縣望族,華歆之孫、華表第三子。初為司馬昭屬吏,補尚書郎,轉車騎從事中郎。晉武帝時,“賜爵關內侯。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安平太守。辭親老不行,更拜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史稱華嶠「博聞多識」,有「良史之志」,官至秘書監內台中書,專管朝廷的圖書典籍,他「遍觀秘籍」,撰成《漢後書》九十七卷,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书“准当”。元康三年(293年)卒。峤生前計畫改〈志〉为〈典〉,預撰十篇,未竟而卒,《漢後書》的《十典》尚未完稿,後由子華徹續作,亦未竟而卒,華徹之弟華暢,繼父兄未竟之作,《十典》終成。西晉末年《後漢書》書稿流失,殘存五十餘卷,南朝宋范曄寫《後漢書》以華嶠書為藍本,直接引用華嶠「論贊」者達十處之多,但范曄對華嶠書法不全照搬,如華嶠記楊震死作「薨」,范書中稱「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華嶠

華頤

#重定向 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華頤

華譚

華譚(),字令思,廣陵郡江都縣人。晉朝官員,以才思口辯而聞名,在晉官至祕書監,然而仕途屢屢受阻,晚年常感不得志。.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華譚

顏含

顏含(),字弘都,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晉朝官員,在晉官至右光祿大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顏含

顧眾

顧眾(),字長始,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建立東晉的重臣顧榮的族弟。東吳偏將軍顧悌孫,晉交州刺史顧祕之子,後出繼伯父。曾在蘇峻之亂中領導東方義軍抵抗蘇峻叛軍的進攻。.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顧眾

衛瓘

衞瓘(),「瓘」音ㄍㄨㄢˋ,字伯玉,司隸河東安邑人,三國時期魏國、西晉的大臣,魏國侍中衛覬之子,出身於書法世家。年輕時在魏國仕官,擔任廷尉、鎮西將軍。參加討伐蜀漢的戰事,為持節監軍。蜀漢亡後,瓦解了鍾會的叛亂。入晉後衞瓘曾出鎮幽州,削弱了北方鮮卑的勢力,後任朝任尚書令,官至太保,八王之亂期間為賈后誣陷,被楚王司馬瑋殺害。.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衛瓘

袁喬

袁喬(),字彥叔,小字羊,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官員、將領。袁喬也是東漢末郎中令袁渙玄孫,東晉國子祭酒袁瓌子。袁喬長期擔任桓溫屬官,並參與晉滅成漢之戰,成功消滅成漢,但戰後不久即去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袁喬

袁瑰

#重定向 袁瓌.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袁瑰

裴秀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西晋政治家,地图学家。青年起从政,一直颇受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信任,曾主持魏末晋初官职和爵位的制定工作,官至司空。他著有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并在其序中提出了对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影响很大的“制图六体”。后因服寒食散误饮冷酒去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裴秀

裴楷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晋朝官员、名士。祖父裴茂,汉尚书令。父裴徽,魏冀州刺史。从兄裴秀。裴楷是西晋时杰出人物的代表之一,在西晋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名望于当世。他相貌英俊,气质卓越,学识广博,精擅《老子》《易经》,年少时即出名,当时人们称他为“玉人”,与王戎、王济、和峤等齐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裴楷

褚翜

褚翜(),字谋远,河南郡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晋朝官員。太傅褚裒堂兄弟。祖父关内侯褚䂮,父褚頠,少知名,早卒。 褚翜以才艺桢干著称。袭爵关内侯,初仕为冠军参军,永嘉之乱,褚翜避乱渡江,和荥阳郡太守郭秀等人共保万氏台,保全了数万百姓性命。晋王司马睿以他为散骑郎。转任太子中庶子,出为淮南国内史。永昌初年,王敦之乱,他参与平定。晋成帝初,褚翜为左卫将军。328年,褚翜为侍中,平讨苏峻之乱,保卫皇帝,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阳尹。褚翜代庾亮为中护军,镇石头城。历任领军、五兵尚书,加奉车都尉,监新宫事。后褚翜任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加散骑常侍。褚翜代何充为护军将军,常侍如故。咸康七年(341年)褚翜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穆。子褚希嗣,官至豫章太守。.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褚翜

褚裒

褚裒(),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東晉外戚,官至征北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曾經領導北伐,但失敗而回,不久憂憤得病而死。.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褚裒

西漢侯爵列表

#重定向 西汉列侯列表.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西漢侯爵列表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西晋

馬隆

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人。三國時曹魏武官,後來入仕西晉,協助西晉平定涼州的叛亂,並鎮守涼州十多年。.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馬隆

諸葛緒

諸葛緒(生卒年不詳),琅邪郡陽都縣人,三國時魏國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諸葛緒

諸葛恢

諸葛恢(),字道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曹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之孫,父親是諸葛靚。晉朝官員,曾多次在地方任職,治績極佳,任會稽太守時管理下的會稽被晉元帝形容為「政清人和,為諸郡首」。在東晉官至尚書令。.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諸葛恢

魏元帝

#重定向 曹奂.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魏元帝

魯宗之

魯宗之(),字彥仁,扶風郿縣人。東晉將領,曾經參與討伐諸桓及進攻劉毅等多場戰爭,後因自疑而與司馬休之抵抗劉裕進攻,最終失敗並投奔後秦。.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魯宗之

魯芝

魯芝(),字世英,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眉縣)人,魏晉時期官員。.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魯芝

许仪

许仪,祖籍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将领,名将许褚之子。 许褚死后,许仪继承了他的爵位(牟乡侯)。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指令三路大军进攻蜀汉,许仪随镇西将军钟会,十万大军从斜谷、骆谷进军。钟会命令许仪在前方开路,自己在后面跟随,结果有一座桥桥面穿裂,导致后面马蹄陷入。由于钟会被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有生杀大权,于是立即将许仪处斩。 许仪之父许褚是曹魏前三代君主曹操、曹丕和曹叡的贴身警卫和爱将,而许仪却仍然没能被宽恕,所以许仪之死使得全军震惊。钟会、邓艾迫使蜀汉投降后,之间又发生冲突,钟会试图起兵叛乱失败,最终也死在蜀地。 晋武帝即位后,许仪之子许综继承了他的爵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许仪

许褚

许褚(161年-230年),字仲康,谯国谯(今中国安徽省毫州市)人,中国漢末三国时曹魏名將,自典韋戰死之後,主要负责曹操的護衛工作。许褚力大寡言,被称为“虎痴”。.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许褚

诸葛虪

诸葛虪(),琅邪阳都人,诸葛恢的次子,诸葛甝、诸葛衡、诸葛文彪、诸葛文熊的兄弟。因诸葛恢讨伐王含有功,被东晋政府加封为建安伯,将诸葛恢之前的爵位博陵亭侯转封给诸葛虪,为关内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诸葛虪

谢尚

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东晋人,豫章太守谢鲲子,东晋太傅谢安从兄。 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书法,尚清谈。历任江州刺史、尚书仆射,后进号镇西将军,累宦至散骑常侍,卫将军,并开府仪同三司。世称谢镇西。 曾于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又于牛渚采石制为石磬,为江表钟石之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谢尚

谢玄

谢玄(),字幼度,小名羯儿,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谢羯”或“谢遏”雅好清谈,与张玄之并称为“南北二玄”,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官員、文學家、军事家。封康樂縣公,谥献武,人稱謝献武、康乐献武公。追封车骑将军,是以又被称为“谢车骑”。.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谢玄

谢靖

谢靖,江苏泰州人,象棋棋手,特级大师胡荣华的关门弟子。2001年,谢靖获得全国少年赛16岁组的冠军,成为象棋大师。2008年,谢靖获第六届全国象棋排名赛的第一名,晋升为中国象棋特级大师。 2004年和2008年,谢靖帮助中国队两度斩获亚洲象棋锦标赛团体赛的冠军。.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谢靖

谢鲲

谢鲲(),字幼舆,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陳郡謝氏士族,東晉鎮西將軍謝尚之父,太保谢安的伯父,两晋名士。官至豫章太守,故有稱謝豫章。.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谢鲲

谯周

谯周(),字允南,巴蜀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蜀汉学者。.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谯周

賈充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襄汾县)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是三国時代仕於魏國和西晋兩個朝代的大臣。西晉建國功臣,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心腹,其女兒賈褒及賈南風分別嫁予司馬炎弟司馬攸及兒子司馬衷,與皇室結為姻親,地位顯赫,諡號武公。.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賈充

賈模

贾模(),字思范,平阳郡襄陵县(治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南)人,西晋大臣。司空贾充从子。 贾模年少有志,博览群书,沉深有智。被贾充所信任爱护。每遇事情与他筹划。起家任为邵陵县令,历任事二宫尚书吏部郎,以公事免职,复起为车骑司马。晋惠帝时,参与诛杀权臣杨骏,以功封平阳乡侯,食邑千户。是时皇后贾南风干预朝政,欲委信亲党,拜从兄贾模散骑常侍,二日後擢为侍中、“分掌朝政”。贾模尽心匡弼,推荐中书监张华、侍中裴頠同心辅政。数年之中,朝野平静。但是他依仗权势,贪冒聚敛。曾向贾南风陈述祸福利害,贾南风不能听从,猜忌贾模,贾模忧愤成疾而亡。谥号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賈模

賈混

贾混,字宫奇,平阳郡襄陵县(治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南)人,西晋大臣。司空贾充之弟。 贾混笃厚自守,没有其他的才能。封阳里亭侯。孙吴平定,晋武帝赐贾充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户;分封贾充从孙贾畅新城亭侯,贾盖安阳亭侯;贾混、从孙关内侯贾众增户邑。太康年间,担任宗正卿。历任镇军将军,领城门校尉,官至侍中,封永平侯。死于任上,赠中军大将军、仪同三司。.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賈混

费立

費立,中国三国時代末期人物,蜀漢、西晋官員,益州犍為郡南安縣(今四川省樂山市)人,費詩之子。 費立在蜀漢滅亡後,被乡里诽谤,评议了十多年。何攀明辨曲直,洗刷了他的冤屈。在西晋費立被举荐为孝廉,担任王国中尉。后出任成都县令,有政績。被征入担任州里的大中正。后转任巴西郡太守,不就。转任梁益宁三州都督,兼尚书。官至散騎常侍,封关内侯。 永嘉元年(307年),漢國刘渊派石勒等屡破晋军。永嘉五年(311年),刘渊之子刘聪派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晉怀帝,费立与其子一同被杀。西晋以降,犍為郡費姓人物名声、官位,多是費詩、費立父子后裔。.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费立

范康

范康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康

范弘之

范弘之(),字長文,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人。東晉安北將軍范汪孫。東晉儒家學者。.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弘之

范甯

范甯(約),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 晉徐兗二州刺史范汪之子,東晉經學家,曾任豫章太守。范甯亦是《後漢書》作者范曄之祖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甯

范蔚

范蔚(),吳郡錢塘(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在晉朝其間任關內侯。其祖父范平曾任東漢孫吳臨海太守,藏有七千餘卷書。其父范泉因儒學之名任大官。有一子-范-文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蔚

范汪

范汪(),字玄平,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東晉官員,官至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但不久被桓溫所廢。.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汪

范泰

范泰(),字伯伦,东晋顺阳山阴人(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東晉末及南朝宋官員,范甯之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泰

范晔

范晔,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范晔

胡奮

胡奮(),字玄威,安定臨涇人。魏晉三國時期晉國武將。車騎將軍胡遵的兒子,胡烈之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胡奮

胡威

胡威(),字伯虎,一名胡貔,淮南壽春人。曹魏末年及西晉官吏,三國時曹魏官員胡質之子,父子皆以清廉著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胡威

郤正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本名纂,三國時蜀漢官員,蜀漢亡後在西晉任官。.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郤正

郭彰

郭彰,字叔武,太原郡晉陽縣人。賈南風從舅。西晉冠軍縣侯。諡烈。《晉書·郭彰傳》:郭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后從舅也。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曆散騎常侍、尚書、衛將軍,封冠軍縣侯。及賈后專朝,彰豫參權勢,物情歸附,賓客盈門。世人稱為「賈郭」,謂謐及彰也。卒,諡曰烈。.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郭彰

郭永

郭永可能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郭永

郗鉴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重要將領,軍事家。東漢御史大夫郗慮的玄孫。郗鑒歷仕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三朝,曾協助討平晉初的王敦之亂和蘇峻之亂。.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郗鉴

阮孚

阮孚(約278年 - 約326年),字遙集,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咸次子。東晉大臣,歷任顯官,以繼承父親和叔祖的任性曠達見稱。當時的人給予阮孚「誕伯」的稱號,與阮放、郗鑒、胡毋輔之、卞壼、蔡謨、劉綏及羊曼合稱兗州八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阮孚

薛兼

薛兼,字令長,丹陽人。 薛綜之孫,薛瑩之子。王隱稱薛兼「清素有器宇」。與丹陽紀瞻、廣陵閔鴻、吳郡顧榮、會稽賀循齊名,號為「五俊」。歷官丹楊尹(市長)、尚書、太子少傅。祖孫三代都做太子的老師,談及此事的人都深表讚美。晉明帝時代,加散騎常侍。官至太常。臨終將後事託付給紀瞻。.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薛兼

董猛

董猛(),晋朝宦官,晋惠帝时期黄门。 董猛平时在东宫供职,主管宦官。皇后贾南风秘密指使董猛与孟观、李肇谋划除掉杨骏,废黜太后杨芷。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十九日,皇后贾南风封董猛为武安侯,他的三个哥哥都被封为亭侯。六月,太子少傅张华派董猛劝说贾后惩处楚王司马玮,司马玮被杀。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三十日,惠帝到式乾殿,召公、卿入宫,让黄门令董猛出示皇后贾南风伪造的太子司馬遹的信以及青纸写的诏书。贾皇后又让董猛假托长广公主的言辞对惠帝说,要尽快决断,大臣们对废太子有不同意见的,应按军法处理。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初四,赵王司马伦派遣尚书和郁持节把贬为平民的贾皇后押送到金墉城,诛杀了刘振、董猛、孙虑、程据等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董猛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葛洪

蒯恩

蒯恩(),字道恩,蘭陵承縣人。東晉末年將領,參與多場重要戰事如孫恩盧循之亂、劉裕北伐等。後在護送劉義真從關中東還時敗於夏軍被俘,死在北方。.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蒯恩

鄭袤

鄭袤(),字林叔,荥阳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東漢名儒鄭眾的玄孫。東漢末至西晉初年的大臣,在西晉官至司空,但一直辭讓。.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鄭袤

鄭默

郑默(),字思元,郑袤子。西晋荥阳开封人。 早年是曹魏的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入晋後,官拜中庶子,出为东郡太守。當時東郡大饑,郑默下令开仓赈济。曾編《中經》。官至散骑常侍。一日晉武帝出車南郊,已有侍中部乘,依舊下诏說:“使郑常侍参乘。”咸宁年間拜廷尉,再升迁太常。因故被罷免。不久又拜大鸿胪,再進大司农,再转光禄勋。太康元年(280年)卒,谥曰成。 子郑球、郑豫。.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鄭默

鄭沖

鄭沖(),字文和,滎陽開封人。漢末晉初人物。在曹魏官至太保,西晉官至太傅。.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鄭沖

臧熹

臧熹(),字義和,東莞莒縣人。東晉末年人物,本身亦是南朝宋外戚,是武敬皇后臧愛親及金紫光祿大夫臧燾之弟。.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臧熹

臧燾

臧燾(),字德仁,南朝東莞郡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武敬皇后兄,少好學,善《三禮》,後雖為外戚貴顯,仍自奉簡約。 晉孝武帝太元年間,衛將軍謝安開始建立國學,徐、兗二州刺史謝玄舉薦臧燾為助教。後來顧慮母親年老,家中貧窮,臧燾跟弟弟臧熹一起放棄仕途,以耕種謀生,自己節約而供養雙親十多年。父母去世後,臧燾守喪六年,以居喪過哀而出名。守喪期滿後,被任命為臨沂縣令。 劉裕在家鄉京口起兵討伐桓玄後,臧燾任太學博士,參右將軍何無忌軍事。義熙初年,隨府轉鎮南參軍,不久參劉裕中軍軍事,入補尚書度支郎,改掌祠部,承襲封爵為高陵亭侯。 後來臧燾升為通直郎,復任劉裕鎮軍、車騎、中軍、太尉諮議參軍。劉裕北伐關、洛,大司馬琅邪王一同出征,任命臧燾為大司馬從事中郎,總攬留府之事。義熙十四年(418年),任命為侍中。元熙元年(419年),因腳病離職。 劉裕登基後,召拜臧燾為太常,雖然身為外戚顯貴,然而更加自我約束,住茅屋吃蔬菜,不改變原有的習慣,所得俸祿,與親戚共用。永初三年(422年),臧燾退職,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同年去世,時年七十歲。少帝追贈他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臧燾

臧霸

臧霸(),字宣高,兗州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泰山寇」首領。年少以孝烈聞名,為人孝順忠勇、講義氣。年少時曾召集數人將獲罪的父親救出,此後四處流亡。後來成為陶謙麾下的騎都尉,負責募兵抵抗黃巾軍。 之後屯開陽聚群豪自立,於建安二年領兵擊敗蕭建,佔領莒城。導致呂布發兵攻擊臧霸,而後兩人和解。曾遣兵將助陣呂布以抗曹操,呂布戰敗後,與孫觀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為琅邪相。曹操將青徐二州防務及青州兵委以管治,不負所託先後轉戰南北力抗袁紹、孫權等諸侯之攻勢,立下諸多顯赫戰功。 歷拜將銜威虜將軍、镇东将军,假节,歷封爵位都亭侯、武安乡侯、開陽侯、良成侯,徵辟為执金吾,都督青州諸軍事。魏文帝時,領有食邑三千戶,食邑在列臣中居第三位,僅次曹仁、張郃,魏明帝時加封五百戶。去世后諡號「威侯」。《魏略》記述臧霸別號稱為「奴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臧霸

苟晞

苟晞(),字道將,河內山陽人。西晉中期至末年重要將領,曾多次與外族作戰。官至大將軍,後被石勒擊敗被俘,不久被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苟晞

虞仡

虞仡,为晋朝官僚,官至右将军司马。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虞仡

虞啸父

虞啸父,东晋大臣。.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虞啸父

虞预

虞预,字叔宁,東晋经学家,史学家。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出生门阀世族,虞翻后人,虞喜的胞弟。在东晋时曾历任著作郎、散骑常待等官职,进爵平康县侯。 虞预本名虞茂,犯明穆皇后母讳,故改名作预。 虞预私撰《晋书》四十余卷。 唐朝刘知几《史通·杂述》以为虞预《会稽典录》等“郡书”:“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虞预

虞胤

虞胤(),晋朝济阳郡外黄县(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晋元帝夫人虞孟母的弟弟,虞豫的儿子。 开始担任散骑常侍,后来任步兵校尉。太宁末年,袭封父爵平山县侯。转任右卫将军。他和南顿王司马宗都被晋明帝信任,一起掌管禁卫军,多聚勇士为羽翼。护军将军庾亮以司马宗有异谋,解除他的兵卫,转任为宗正卿。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司马宗被杀,虞胤被贬出朝为桂阳郡太守,历任琅琊郡、庐陵郡太守。咸康元年(335年),虞胤去世,追贈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子虞洪襲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虞胤

虞潭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東吳騎都尉虞翻之孙。晉朝時重要官員,多次出任朝內和地方官職,在東晉官至衛將軍。虞潭曾在屢次起兵平定多場叛亂,在協助東晉立國於南方並在其建立後維持其安穩都有極大的功勞。.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虞潭

陳騫

陳騫(),字休淵,臨淮東陽(今安徽天长)人。三國時代曹魏司徒陳矯之子,是晉朝開國功臣,官至車騎將軍,於《晉書》中有傳,但因表字重犯唐高祖李渊名讳而被隐去不表。陳騫之父陳矯本姓劉氏,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陳騫

陶侃

陶侃(),字士行。江州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晋朝名将。出身寒門的陶侃自討平張昌叛亂開始以其戰功一直升遷,最終當上太尉之位,並掌握重兵,都督八州軍事並任荊江兩州刺史;在世族壟斷高位的東晉是一個例外。陶侃不單對東晉的建立與維持在軍事上作出貢獻,本身亦甚有治績,治下荊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遺,亦深受人民愛戴。曾建杉庵讀書於嶽麓山。.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陶侃

陶璜

陶璜(),字世英,中國三國時代東吳及西晉時人。陶璜生於東吳官宦家庭,歷任顯位。3世紀60年代,東吳所轄的交州(州境包括現時越南北部)地區一度被西晉侵佔,雙方遂在當地爆發爭奪戰,陶璜受東吳孫晧委派率兵,成功擊敗晉軍,璜任交州刺史。其後,西晉於280年滅吳,陶璜投降,晉武帝繼續授任他為交州刺史。陶璜在交州任職三十年,深得當地民眾愛戴,後世越南史書甚至盛讚他「威惠素著」。.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陶璜

陸曄

曄(),字士光,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東晉時重要官員,官至散騎常侍、衛將軍。陸曄為東吳丞相陸遜的侄孫,祖父為陸遜弟陸瑁。.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陸曄

陆机

陆机(),字士衡,吴郡(含江苏省苏州市及上海市松江区等地,故居在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人,西晋文学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陆机

李庠

李庠(),字玄序,巴西宕渠人(今中國四川省渠縣)。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為成漢開國君主李雄的三叔,成漢奠基者李特之弟。.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庠

李志

李志(),现居江苏省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男歌手,摇滚音乐人,亦有民谣作品。因创作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而被人们熟知。传播较多的有《下雨》《梵高先生》《他们》《和你在一起》《黑色信封》《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天空之城》《广场》《春末的南方城市》《关于郑州的记忆》《被禁忌的游戏》等。.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志

李缉

李缉(),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二十二子,生母不详。 其父唐顺宗在806年逝世。咸通二年(861年),李缉被侄孙唐懿宗封为蕲王,咸通八年(867年)七月初五,李缉去世。《旧唐书》误作咸通八年封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缉

李特

李特(),字玄休,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其父為李慕;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漢政權的奠基者。後來李特之子李雄稱王時,追諡李特為成都景王,等到稱帝時,再追諡為景皇帝,廟號為始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特

李高

李高()是高麗王朝的一名將領。由於當時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李高對高麗毅宗優待文臣、賤待武臣的行為非常不滿,遂於1170年(高麗毅宗二十四年)與鄭仲夫、李義方等人在普賢院發動兵變,推翻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此後,李高被封為大將軍衛尉卿,與鄭仲夫、李義方等發動政變的武臣們兼任朝廷中的文官職務,武臣的勢力急劇膨脹。 李高希望成為新的國王,夥同法雲寺僧修惠、開國寺僧玄素等人,計畫於1171年(高麗明宗元年)發動叛亂。但其密謀被李義方得知。在他準備叛亂之前,李義方擊殺他於宮門外。李義方盡誅李高的黨羽,李高的母親也被斬首,其親族流配外島。唯獨李高的父親由於對李高的叛逆行為深惡痛絕而幸免於被誅。 李高死後,李義方、鄭仲夫專斷朝政,建立武人政權,開創了高麗王朝長達100餘年的武人時代。 Category:李姓 Category:高麗軍事人物 Category:朝鮮半島遇刺身亡者.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高

李贊

李贊,字尚忠,四川省重慶府合州人,民籍,治《禮記》,年三十四歲中式天順元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進士。正月二十三日生,行一,曾祖李宗貴;祖李幹,理問;父李安;母楊氏。具慶下,妻宋氏,弟珵;環。由州學生中式四川鄉試第五十三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六十五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贊

李胤

李胤(),字宣伯,西晋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 李胤是汉朝河内郡太守李敏之孙。幼年孤儿以孝著称。仕郡上计掾,被州辟为部从事、治中,举孝廉,参镇北军事。转任乐平侯相,政尚清简。入朝为尚书郎,历任中护军司马、吏部郎,铨选廉平。赐爵关中侯,任安丰郡太守。司马昭命他为自己的僚属大将军从事中郎,转任御史中丞,依法办事。曹魏伐蜀汉,李胤为西中郎将、都督关中诸军事。之后转任河南尹,封广陆伯。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李胤为尚书,晋爵为广陆侯。上奏:“古代三公坐而论道,内参六官之事,外与六卿之教,兼听狱讼,疑难之典,谋及卿士。”建议大政方针,应听取群公直言。晋武帝听从。泰始二年(266年),任吏部尚书仆射,转太子少傅、领司隶校尉。咸宁元年(275年)以侍中加特进,迁尚书令。晋武帝因司徒为西汉的丞相之职,以李胤为司徒。李胤为官“简亮持重,称为任职”。太康三年(282年)李胤卒,谥号成。李胤为官清廉,家中贫俭,儿子得病无钱买药。晋武帝得知,赐钱十万。身后家无余财,晋武帝赐李胤家二百万钱,一千斛谷。.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胤

李阳

李阳(),祖籍山西襄汾汾城镇南关村,生于江苏常州武进区,中国爱国教育家、企业家、演说家、英语口语教育者,“疯狂英语”创始人,提倡用大声重复诵读英语达到学习的方法。其曾提出“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让中国之声响彻世界”。.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阳

李毅

李毅,可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毅

李流

李流(),字玄通,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漢政權奠基者李特之四弟。.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流

李憙 (晉朝)

李憙,字季和,上党郡铜鞮县(今山西省沁县南)人。 曹魏时被司马懿引为掾属,官至御史中丞。外任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回京为司隶校尉。晋武帝即位,以本官代行司徒事,弹劾尚书山涛和中山王司马睦占田违度。历任太子太傅,尚书仆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李憙 (晉朝)

杨骏

楊駿(),字文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楊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孙子,晉武帝武悼皇--楊芷之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杨骏

杜乂

杜乂,字弘治,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西晉名士,是著名的美男子。名將杜預之孫,尚書左丞杜錫之子,成恭皇后杜陵之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杜乂

杜畿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吏及將領。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後代。.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杜畿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杜预

杜錫

杜錫,字世嘏,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西晉尚書左丞。名將杜預之子,名士杜乂之父,成恭皇后杜陵陽之祖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杜錫

杜恕

杜恕,字務伯,京兆杜陵人。三國時曹魏官員、學者,曹魏尚書僕射、豐樂亭侯杜畿之子,杜畿死後繼承其爵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杜恕

杜慧度

杜慧度(),交阯朱䳒郡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交州刺史,曾參與平定盧循之亂並將其首領盧循斬首。其家族原是京兆郡人,因曾祖父杜元到交阯當寧浦太守而遷居交阯,成了交阯人,慧度父親杜瑗亦任交州刺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杜慧度

桓偉

桓偉,字幼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大司馬桓溫之五子。桓熙、桓濟、桓歆、桓禕之弟,桓玄之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桓偉

桓石虔

桓石虔(),表字不詳,小字鎮惡,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孙,桓豁之子,以勇猛矯捷聞名,官至豫州刺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桓石虔

桓景

桓景,中国传说人物,东汉汝南人。 《续齐谐记》记载桓景随费长房游学多年。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家中当有灾祸,应该急忙逃走。让家人各作绛囊,盛满茱萸以系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桓景像他说的这样在九月初九,举家登高山。晚上回来,发现鸡犬牛羊全部暴死。费长房听说後表示,这可以代替。重阳节登高饮酒,女人带茱萸囊,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桓景

檀祗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鄉人。東晉末年將領,晉左將軍檀韶弟,南朝宋司空檀道濟兄。檀祗曾參與討伐桓玄的戰爭,後長出守廣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檀祗

檀韶

檀韶(),字令孫,高平金鄉人。東晉末年將領,曾參與討伐桓玄、北伐南燕及抵抗盧循之亂等戰事,在晉官至左將軍、江州刺史,但因罪被免。入宋後雖獲增邑,但再無授官。.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檀韶

檀道济

檀道济(),祖籍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南朝宋之名将,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檀韶、檀祗之弟。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將領,曾參與討伐盧循,滅後秦及元嘉北伐等戰役,既是開國元勳,亦屢立功勳,卻引來宰相劉義康與宋文帝的猜忌,最終被兩人下令誅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檀道济

步璿

步璿(),临淮淮阴人。三国时东吴将领,丞相步骘孙,步协之子。 步协死后,步璿的兄长步玑袭爵为临湘侯。 鳳凰元年(272年),吴帝孫皓徵召步璿叔父步闡為繞帳督,步闡因為自父親開始已長駐西陵,如今却被徵召離開,擔心是被指失職以及會有處罰,於是據西陵投降西晉,并派步璿去洛阳为质。西晋因而任步璿为给事中、宣威将军,封都乡侯。孙皓派陆抗攻西陵,同年破城,包括步玑、步阐在内步氏一族几被夷灭,只有步璿因在洛阳,得以幸免。.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步璿

武陔

武陔(),字--夏,西晋沛国竹邑(今安徽宿州市北)人。魏卫尉武周长子,次妹武氏为刘芬之妻。三弟武韶字叔夏、四弟武茂字季夏。 武陔年轻时好品评人物。魏明帝时任下邳郡太守。司马师为大将军时,官至司隶校尉,太仆卿。初封亭侯,五等侯制度建立后,改封薛县侯。文司马昭很重视他,多次和他品评时人。西晋泰始元年,被晋武帝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于任上,谥定。子武辅嗣。.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武陔

段灼

段灼,字休然,是晋朝将领。敦煌人。开始在曹魏时是邓艾的镇西司马,後改任议郎。 晋武帝即位后,上疏为邓艾辩冤,并上表历陈时政。晋武帝任命他为明威将军、魏兴郡太守,在官位上去世。.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段灼

毛寶

毛寶(),字碩真,滎陽陽武人。東晉時將領,曾協助平定蘇峻之亂,後參與庾亮的北伐行動,但被後趙擊敗,自己亦在長江遇溺身亡。.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毛寶

毛德祖

毛德祖(),滎陽陽武人。東晉將領毛寶的族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將領。曾參與平定盧循之亂及攻滅後秦,後長期鎮守虎牢,堅拒北魏入侵,但最終因不敵北魏大軍而被俘,死在北魏。.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毛德祖

毛珍

毛珍(),字廷貴,湖廣岳州府華容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湖廣鄉試第十八名。正統十年(1445年),參加乙丑科會試,得貢士第二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二十七名。曾祖父毛楚杰。祖父毛仲銘,曾任贈工部郎中。父亲毛永震,曾任前工部郎中。.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毛珍

毛穆之

毛穆之(),字憲祖,小字虎生,滎陽陽武人。因與哀靖皇后王穆之同名而稱字,後又因權臣桓溫母親孔氏名字有「憲」字而再稱小字。故此史書中有稱毛憲祖和毛虎生替代其名。東晉將領毛寶的長子,自己亦是東晉將領,曾協助桓溫北伐和參與多場東晉與前秦的戰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毛穆之

江夷

江夷(),字茂遠,濟陽考城人。晉黃門侍郎、《徙戎論》作者江統的曾孫,祖父江虨及父江敳皆在東晉任官。東晉末及南朝宋官員,在宋官至尚書右僕射。.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江夷

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在位17年,得年僅27岁,其正式諡號為「孝和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和帝」,他是章帝第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汉和帝

沈田子

沈田子(),字敬光,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人。東晉末年將領,曾參與北伐南燕和後秦的戰爭,並留鎮關中。不久因擅殺另一將領王鎮惡而被處死。沈田子是南北朝文學家沈約的伯祖父。.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沈田子

沈林子

沈林子()《宋書·自序·沈林子傳》中載沈林子卒於永初三年(422年),時年四十六,即沈林子應生於晉太元二年(377年),但同傳中寫:「從高祖剋京城,進平都邑。時年十八,身長七尺五寸。」按劉裕起義兵時為元興三年(404年),沈林子生年應在太元十二年(387年)。而其兄沈田子於《宋書》中載卒於義熙十四年,時年三十六,即應生於太元八年(383年),故沈林子應生於太元十二年。,字敬士,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早年將領,參與了伐南燕、抵抗盧循、討伐司馬休之及伐後秦等各個戰役,因為才智而深受劉裕親重。甚至在沈林子死後,官員都不敢將其死訊報告劉裕。.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沈林子

沈演之

沈演之(),字臺真,吴兴武康(今德清)人。沈演之出身江東豪族吳興沈氏,是王敦之亂時支持王敦的沈充玄孫。南朝宋官員,得宋文帝重用。.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沈演之

泰始 (西晉)

#重定向 泰始 (西晋).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泰始 (西晉)

清朝侯爵列表

#重定向 清朝功臣爵位列表#侯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清朝侯爵列表

滿偉

滿偉(生卒年不詳),字公衡,三國時代曹魏官員,太尉滿寵之子。.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滿偉

滿寵

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初由劉曄推薦予曹操任用,身高八尺,素來以廉潔著稱。初任許縣縣令掌管司法,後轉任汝南太守,開始參與軍事。魏文帝在位期間,駐扎在新野,負責荆州側對吳作戰。魏明帝在位期間,專任至揚州,負責東側對吳作戰,屢有功勛。後因年邁調回中央任太尉,數年後病逝,諡曰景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滿寵

滕修

滕修(),字顯先,南陽西鄂人,三国时期、晋朝政治人物。 其早先为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任职,并封西鄂侯。孫皓时期,代替熊睦为广州刺史,治理有方。后广州地方郭馬等人叛乱,孙皓命其镇压,并任命为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廣州牧。尚未攻克时,晋朝对东吴发动进攻,滕修率领军队去救难。到巴丘时候,孙皓已经投降。滕修于是痛哭而还,后与廣州刺史閭豐、蒼梧太守王毅送印綬。后晋朝下诏命其为安南將軍,继续担任廣州牧、持節、都督,并封武當侯,负责南方事务。太康九年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滕修

朱伺

朱伺,字仲文,晉朝安陆人。 早年为吴国牙门将陶丹给使。三國魏滅吳,遷江夏,历任骑部曲督、绥夷都尉。善于水战,陶侃率朱伺及各部军马平定陈敏、陈恢之乱,以功封亭侯。有胆识,但不善言谈,不知诗书。以谦恭著称。建兴元年(313)八月,隨陶侃討杜弢有功,用铁面具自卫。楊珉問朱伺為何常取勝?朱伺回答說:“兩敵相對,唯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累加广威将军。 建武元年,杜曾请降,并请求攻击第五猗所在的襄阳,用来赎罪。朱伺告訴王廙:“杜曾是奸猾之贼,表面上做出向西进兵的假态,以迷惑众心,想引诱官军专心西进。”王廙固执己见,以為朱伺老怯,遂去荊州,留長史劉浚守揚口壘(湖北省潜江市)。不久,杜曾果然引兵攻陷揚口壘,王廙得知中計,才命令朱伺返回,朱伺的部队刚抵营门,就被杜曾所包围。荆州旧将领马隽跟郑攀同叛,此次随杜曾作战。朱伺的部将主张把马隽的妻子脸皮剥下来,但朱伺拒絶。杜曾攻破北门,朱伺身负重伤,败退到船上,下到船舱,敌人大呼:“贼帅在此!”情勢危急,朱伺下令沉船,朱伺在水底潜行五十多步,勉强逃脱。杜曾派人招撫朱伺,朱伺以年老拒絕。不久朱伺傷重而死。葬于甑山(湖北省汉川县东南)。.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朱伺

朱隆

朱隆,浙江縉雲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武十八年,登進士,官至龍泉縣縣丞。.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朱隆

朱超石

朱超石(?-418年),是朱齡石之弟。東晉、南朝人。 時为河东太守。歷官中书侍郎,封兴平县候。官至寧朔將軍。東晉义熙十三年,刘裕伐姚秦,北魏明元帝派长孙嵩率兵阻拦,朱超石率两千兵士並携帶大弩百张至畔城,他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軍果然中計,长孙嵩率三万骑兵猛攻晋军。這時朱超石下令換大弩猛攻,一舉擊敗北魏聯軍,魏軍退至畔城,朱超石和胡籓等率骑兵追击,斬獲千計。 後來與其兄朱齡石棄守長安後被夏國軍隊擊敗,被俘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朱超石

朱齡石

朱齡石(),字伯兒,沛郡沛縣(今江蘇沛縣)人。東晉末年將領,在晉官至右將軍、雍州刺史。朱齡石曾參與劉裕討桓玄的義兵,亦曾抵抗進犯京師的盧循及掛帥率眾滅西蜀,很得劉裕器重。最終在棄守長安後被夏國軍隊擊敗,被俘並被殺。.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朱齡石

朱整

朱整(),西晋大臣。 曹魏正始年间朱整任黄门侍郎,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任命朱整为尚书。太康年间朱整多次参与议朝仪新礼,庾旉上奏说司马攸逾制,尚书朱整弹劾庾旉。太康九年(288年)二月,尚书右仆射、阳夏侯胡奋卒,以尚书朱整为尚书右仆射,封广兴侯。太康十年(289年)四月丁未,尚书右仆射、广兴侯朱整卒。.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朱整

戴邈

戴邈,字望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東晉時期官員,兄戴淵。 戴邈精通《史記》和《漢書》,學問更勝戴淵。举秀才,迁太子洗马,出为西阳内史。永嘉年间,司马睿命他为行邵陵内史、丞相军谘祭酒,出为征南军司。他向司马睿建议设立学校,在東晉代刘隗为丹阳尹,加左将军。王敦之亂時,王敦殺害戴淵,戴邈坐免官。王敦死后,戴邈拜为尚书仆射。任上去世,赠卫将军,谥号穆。子戴謐,歷任義興太守、大司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戴邈

戴淵

戴淵(),一名儼,字若思,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兩晉時期官員,在東晉官至征西將軍。王敦之亂時因王敦忌憚其名氣而遭殺害。.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戴淵

明朝侯爵列表

明朝的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券,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曰奉天翊衞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部分侯爵死后追赠郡王和公侯,见本表“谥号”栏。明朝建立前,追赠郡公的死难功臣,另见明朝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列表。部分侯爵、伯爵死后追赠公爵,见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谥号”栏,本表不再赘列。.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明朝侯爵列表

文聘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業,荊州宛(今河南省南阳)人,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要將領。本為劉表麾下,負責鎮守北方外敵。劉表去世,曹操征伐荊州,劉琮投降。初不响應曹操的傳召,後文聘與曹操相見問到為什麼不响應召見,文聘對自己不能防禦外敵而慚愧;曹操對他的忠誠行為感慨,并加以厚待,官拜後將軍、新野侯,逝世後諡曰壯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文聘

文武

文武可以指:.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文武

應詹

應詹(),字思遠,汝南南頓(今項城市南頓鎮)人。 曹魏侍中應璩之孫,应秀之子。應詹生於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年),幼孤,為祖母所養。十余歲時,祖母死去,應詹因悲痛過度,走路用拐杖。後由族人共養,委以資產。長大後以文章著称,气度非凡。司徒何劭稱他:“君子哉若人!”曾擔任太子的教師。韋泓“親屬遇饑疫並盡”,至洛陽,依託應詹,“詹與分甘共苦,情若弟兄”,這是成語「分甘共苦」的典故。 晉愍帝时,應詹督導南平(今福建南平市)、天门、武陵三郡军事,天下大亂,詹境獨全。時百姓有歌曰:“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建兴三年,陶侃与杜弢相攻,杜弢屡败,杜弢寫信給应詹,自言与詹“共讨乐乡,本同休戚。后在湘中,惧死求生,遂相结聚。倘以旧交之情,为明枉直,使得输诚盟府,厕列义徒,或北清中原,或西取李雄,以赎前愆,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于是应詹把杜弢的信,转呈给司马睿,并为流民请愿,“宜命使扶纳,以息江、湘之民!”司马睿遂派前南海郡(广东广州市)郡长王运,前往接受杜弢投降。 王敦之亂平定後,以功封观阳侯、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咸和六年(331年)卒。册封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烈。有文集三卷。 應詹有二子,應玄官至散骑侍郎,應誕歷六郡太守、龍驤將軍,追贈冀州刺史。.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應詹

曹馥

曹馥(),沛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魏、西晋官員。父亲曹魏名将曹洪。 曹洪死后,曹馥袭爵乐城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曹馥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曹魏

曹洪

曹洪(),字子廉,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曹操堂弟。性格仗義護主,但是個小氣吝嗇的守財奴。 歷任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卫将军等,封都阳侯。因拒絕借錢給少年時的曹丕,讓心胸狹隘的曹丕對他記恨數十年,曹丕即位後將曹洪羅織罪名下獄,卞太后知道此事後脅迫郭皇后向曹丕求情,免去死罪的曹洪仍被削爵貶為庶民。曹丕死後曹叡即位,復曹洪爵位,拜曹洪為後將軍,封樂城侯,官至骠骑将军,死後谥為恭侯。.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曹洪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查看 晉朝侯爵列表和晋朝

东晋干宝交州交趾郡庾峻庾亮庾冰庾翼庾條二十等爵张华张寔张骏张雄張玄之張遼張軌張輔張郃張闓張邵張虎何尚之何充何璋何楨何攀何曾徐廣侯史光侯爵北朝侯爵列表刘宝刘琨刘舆 (西晋)列侯嵇含嵇紹周处周玘周琳周縉周顗周謨周札周浚周撫咸熙和嶠和郁傅咸傅玄傅祗傅暢唐彬石崇石勒王坦之王導王仲德王廙王弘王彝王彬王俊王化王准之王允之王元德王瞻王珣王祥王猷王隱王誕王謐王述王舒王沈 (太原)王混王渾王湛王澄王濬王戎王昶 (三國)王浑 (太原)王愷王敦王承祖約索靖纪瞻羊玄之羊琇羊祜羊篇羊鑒羅憲甘卓盧志盧欽盧毓隋朝侯爵列表鍾繇鍾毓荀崧荀勗荀頵荀顗華嶠華頤華譚顏含顧眾衛瓘袁喬袁瑰裴秀裴楷褚翜褚裒西漢侯爵列表西晋馬隆諸葛緒諸葛恢魏元帝魯宗之魯芝许仪许褚诸葛虪谢尚谢玄谢靖谢鲲谯周賈充賈模賈混费立范康范弘之范甯范蔚范汪范泰范晔胡奮胡威郤正郭彰郭永郗鉴阮孚薛兼董猛葛洪蒯恩鄭袤鄭默鄭沖臧熹臧燾臧霸苟晞虞仡虞啸父虞预虞胤虞潭陳騫陶侃陶璜陸曄陆机李庠李志李缉李特李高李贊李胤李阳李毅李流李憙 (晉朝)杨骏杜乂杜畿杜预杜錫杜恕杜慧度桓偉桓石虔桓景檀祗檀韶檀道济步璿武陔段灼毛寶毛德祖毛珍毛穆之江夷汉和帝沈田子沈林子沈演之泰始 (西晉)清朝侯爵列表滿偉滿寵滕修朱伺朱隆朱超石朱齡石朱整戴邈戴淵明朝侯爵列表文聘文武應詹曹馥曹魏曹洪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