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春捺钵遗址群

指数 春捺钵遗址群

春捺钵遗址群位于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 捺缽是辽朝皇帝的行营。《辽史》所记:春捺钵曰鸭子河泺。辽之后,春捺钵所在不详。一般认为在长春州(今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塔虎城)、鸭子河泺一带,但并未发现遗址。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乾安县文物工作者在赞字乡后鸣村花敖湖畔发现大量土台。吉林省文物局认为此处遗址即是春捺钵遗址。先后共发现四处遗址群。2011年,以“辽春捺钵遗址群”之名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2013年,中国国务院以“春捺钵遗址群”之名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2014年,对其进行考古挖掘。结束后,断定此处是季节性营地遗址,规模超过普通的村庄和城市。.

14 关系: 吉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辽史赞字乡長春州考古学捺缽松原市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乾安县

乾安县是中国吉林省松原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乾安县 · 查看更多 »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吉林省松原市下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县。成立於1956年,原称郭尔罗斯前旗。簡稱前郭縣。是吉林省唯一一個蒙古族自治縣。面积5117平方千米,人口57万。邮政编码131100,电话区号0438。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前郭尔罗斯镇。.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

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列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类型,较之前批次共新增516处,占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的26.6%。此外与原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共计12处。.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决定开展的。 此次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2007年4月至9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10月至2009 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普查的范围是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6大类59个小类文物。 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此次文物普查是继1956年和1981年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普查。 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委员陈至立担任。 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国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23480处,其中复查48222处,新发现文物75258处。 2011年底普查基本结束后,在新发现的文物中经遴选、推荐,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组织评选,最终以投票方式选出的100项文物,被称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 查看更多 »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是2011年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结束后,在新发现的文物中经遴选、推荐,由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组织评选,最终以投票方式选出的100项文物,共六大类,其中,古遗址27个,古墓葬6个,古建筑16个,石窟寺及石刻6个,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0个,其他5个。 图片展于12月23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同时发行由国家文物局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画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 查看更多 »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辽史 · 查看更多 »

赞字乡

赞字乡,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赞字乡 · 查看更多 »

長春州

长春州,辽朝的州。 辽圣宗重熙八年(1039年),设置长春州,建韶阳军。简称春州,治所在长春县(今吉林省乾安县北)。包括今吉林省查干湖附近的嫩江、松花江以西和洮儿河下游。东北的鸭子河泺为辽国春季捺钵。金朝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废除长春州。.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長春州 · 查看更多 »

考古学

考古學(archaeology或archeology,源自古希臘文:ἀρχαιολογία, archaiologia ;ἀρχαῖος,arkhaīos,「古代」;以及-λογία, -logiā,「學問」),對於過去人類社會的研究,主要透過重建與分析古代人們的物質文化與環境資料,包括器物、建築、與。由於考古學運用許多不同的研究程序,它可被認定為一門科學與一門人文學,Renfrew and Bahn (2004:13)而且在美國,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2005)在歐洲則是一門獨立學科。 考古學研究人類歷史,從距今250萬年前東非最早的石器的發展,直到近代。這個學科是最重要的史前史研究學科,在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資料可供歷史學家研究,而且這個時代佔了人類整體歷史的99%以上,從舊石器時代直到書寫文字出現之前。考古學具有各種不同的目標,範圍從研究人類演化到文化演化與瞭解文化史。 考古學包括、以及最後對所收集資料的分析,以便更瞭解人類的過去。就宏觀的視野來看,考古學仰賴跨學科分析,學科上的協助來自人類學、歷史學、遺傳學、演化生物學、生物科技、藝術史、古典學、民族學、地理學、Aldenderfer and Maschner (1996) 地質學、Gladfelter (1977)Watters (1992)Watters (2000) 語言學、物理學、資訊科學、化學、統計學、古生態學、古動物學、古生物學、與古植物學。 考古學在19世紀由歐洲的發展出來,從那時開始就成為遍佈世界的學科。從一開始,各種特別型態的考古學就已發展,包括與考古天文學,以及多樣的科學技術以輔助考古學調查。然而今日考古學家面對許多問題,包括面對、盜掘掠奪器物、與反對人類遺留的發掘。.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考古学 · 查看更多 »

捺缽

捺缽是契丹语,漢語譯為行營、行在、營盤﹐意为遼朝帝王的行营。 遼朝雖以遼上京作為首都,但是其政治核心不在首都,而在捺钵(契丹语“行在所”、“行宫”的音译)。這是因為遼朝的主要民族契丹族為遊牧民族。由於契丹族轉徙不定、車馬為家的特性,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一切重大政治問題均在捺缽隨時決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每年又“四時巡狩”,“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皇帝在遊獵地區設的行帳,以區別於皇都的宮帳。因氣候、自然條件的制約,四時各有捺缽之地。 捺钵一語最早记载自马扩的《茆斋自叙》。《辽史》有“春捺钵”条:“春捺钵曰鸭子河濼。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 遼朝皇帝每年只在上京暫住,經常遷移。每年兩次,北面和南面官被召到捺鉢商討國事。皇帝遊幸期間,由北面高官陪伴,一起生活。南面官則於冬天南下中京,處理漢人臣民的事務,只有一名丞相及幾名文書充當皇帝的日常隨從。 辽代皇帝的捺钵体制在四个季节分别安排了不同的活动,以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春捺钵地一般在鸭子河泺,其活动有钓鱼、捕捉天鹅等...夏捺钵一般在黑山,吐尔山一带,皇帝夏天来此避暑...秋捺钵的主要活动是围...冬捺钵之地主要是在广平淀,皇帝来此避寒是主要目的。”.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捺缽 · 查看更多 »

松原市 (吉林省)

松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

新!!: 春捺钵遗址群和松原市 (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春捺钵辽春捺钵遗址群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