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5 关系: 停車場,填海,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太子大廈,外景拍攝,中國銀行大廈,中環,中環站,中西區 (香港),干諾道,人行道,德輔道,地皮,皇后像廣場,火炬手,示威,立法會,銀行街,遮打花園,遮打道,荃灣綫,街道,街頭食品,香港,香港大會堂,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香港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電影,香港會,香港會所大廈,香港文華東方酒店,豬腸粉,車輛號牌,范徐麗泰,舊最高法院大樓,長江集團中心,英雄本色,電車,泊車,港島綫,港鐵,昃臣,愛丁堡廣場,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
停車場
停車場是供車輛停放之場所。停車場有僅畫停車格而無人管理及收費的簡易停車場,亦有配有出入欄口、泊車管理員及計時收款員的收費停車場。現代化的停車場常有自動化計時收費系統、閉路電視及錄影機系統。停車場主及管理員的法律責任,通常只是提供場地給駕車人士停泊車輛,不保障車輛受損及失車責任,一般會貼合約免責條款於停車場大門之外供車主參閱。.
查看 昃臣道和停車場
填海
填海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新加坡、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有些機場,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更是整座百分之百填海而成,包括與陸地連接的連絡道路。.
查看 昃臣道和填海
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
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是香港島中區中環愛丁堡廣場9號的一個公眾停車場,位於前中環天星碼頭(即愛丁堡廣場碼頭)以南毗鄰,停車場是香港政府物業,經投標後由威信泊車取得經營權。雖然天星碼頭已於2006年搬遷,但停車場名稱未有改動。 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設有CSL、3香港、中國移動香港和數碼通流動電話基站。 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只有三層,頂層是露天車場,在此適合攝影、拍外景、看節日煙花匯演也很壯觀。.
太子大廈
太子大廈(英文:Prince's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10號,是置地公司發展的物業之一。.
查看 昃臣道和太子大廈
外景拍攝
外景拍攝,又稱拍攝外景、出外景,相對於廠景錄影製作,是指電視或電影拍攝場地的分類。 在從前,攝錄機是大型室內機械儀器,所以出外影是不可能的事,舊時影片背景多是廠景。 拍外景可以省回佈景的成本,不過交通、住宿、時間等成本也不少。 況且外景場地申請及租借也要費用,而且變數多,突發麻煩事也有不少,例如人群控制、天氣等。.
查看 昃臣道和外景拍攝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可以指:.
查看 昃臣道和中國銀行大廈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查看 昃臣道和中環
中環站
中環站(Central Station)是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和德輔道中的港鐵列車站,並設有4個月台(一個島式月台和兩個側式月台),是荃灣綫香港島的終點站與港島綫的中途站。中環站設有收費區的行人隧道分別連接鄰近商業區及香港站,供乘客轉乘東涌綫和機場快綫,而該隧道位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和交易廣場地底。.
查看 昃臣道和中環站
中西區 (香港)
中西區(Central and We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其中中環和上環是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區,而西環則是早期發展的華人住宅區。中西區亦居住了不少福建人(閩南人)以及潮州人,中西區亦有2600多以及2800多人以福建話(閩南話)和潮州話為母語,大多為老一輩的人口。福建人在開埠以來大量遷入中上環以及中上環半山一帶,文咸東、西街、永樂東、西街的轉口貿易,藥材,船務絕大多數都是福建人經營,而潮州人則較後遷入西環以及西環半山一帶。中環亦是早期的香港政治經濟中心,也有全國各地的族群聚居。此外,山頂是香港其中一個富豪聚居地。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查看 昃臣道和中西區 (香港)
干諾道
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及干諾道西(Connaught Road West)是香港島區的其中一組主幹道,位於中西區沿岸,連接堅尼地城城西道及金鐘夏慤道,穿越中環心臟地帶。全線為3線至4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及地下行車隧道。干諾道中及干諾道西天橋屬於香港4號幹線的一部份,當中干諾道西天橋雖不是快速公路,但車速限制為每小時80公里,是香港島限速最寬鬆的道路,比同屬4號幹線的東區走廊——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的限速(每小時70公里)更寬鬆。.
查看 昃臣道和干諾道
人行道
人行道(行人專用道)是專門為了行人而鋪設的道路。.
查看 昃臣道和人行道
德輔道
德輔道中(Des Voeux Road Central)及德輔道西(Des Voeux Road West)是香港香港島中西區的主要道路,德輔道中與德輔道西並不連接,兩條道路的分隔處在上環,電車路線沿德輔道中及德輔道西而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文件中,德輔的英文名稱中的兩字母「oe」多寫作「œ」。不過現時官方的寫法是Des Voeux。.
查看 昃臣道和德輔道
地皮
地皮(Land),是房地產之中建築樓宇房屋的土地。地皮是有價資產,時有升值及減值,不會折舊。 地皮物權源自國家主權,在英國則源自皇室土地(Crown land)。地皮分為自用地()和租用業權(Leasehold),前者的買家有權永久擁有該土地,而後者的買家只是買得該有年期的土地。在香港拍賣的官地,其性質就是後者。 地皮是固定資產,不過在炒家手中,視為流動資產,其所買賣所得的利潤,在中國大陸等地方可能要納資本增值稅(Capital gains tax),而在香港的則視為貿易,等同炒樓,要交納利得稅。.
查看 昃臣道和地皮
皇后像廣場
皇--像廣場(Statue Square)是香港的一個廣場,位於香港島中環,為早年維多利亞城的地標性廣場建築。 隨著香港淪陷及戰後的城市發展,皇后像廣場現時已經沒有任何英國皇室成員的銅像,僅保留了一座紀念銀行家昃臣爵士的銅像。政府於1960年代將廣場重建成現貌,供市民休憩之用。.
查看 昃臣道和皇后像廣場
火炬手
火炬手可以指:.
查看 昃臣道和火炬手
示威
威活動是一群人共同表達意見的展現,是激進主義的一種類型,通常採取一干人集結在同一地方的形式。因為有一群人為了同一意見而集結,他們所主張的意見也因此顯得有重要性。 示威可以用來表示對一公共議題的觀點(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尤其是和社會不公及人民疾苦有關的議題。一場示威活動若參與的人越多,通常被認為是越成功的。示威活動所關注的通常是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議題。.
查看 昃臣道和示威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查看 昃臣道和立法會
銀行街
銀行街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德輔道中,前身稱為獲多利街(Wardley Street,)。該街道位於中國銀行大廈和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之間。 獲多利街本來連接皇后大道中及干諾道中,將皇后像廣場東西分割,女皇像則座落於獲多利街及遮打道交界。1930年代,由於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擴建,須佔用舊香港大會堂西面的土地,獲多利街遂東移至現今位置,而原貫穿廣場的部份則合併於廣場之內。 Category:中環街道.
查看 昃臣道和銀行街
遮打花園
遮打花園(Chater Garden)位於香港島中環遮打道,在1978年10月20日落成啟用,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公園,以吉席·保羅·遮打爵士命名。遮打爵士是一位木球運動、賽馬愛好者、金融家、慈善家、瓷器和藝術品收藏家。.
查看 昃臣道和遮打花園
遮打道
遮打道(Chater Road),位於香港中環,現時是一條三線單程行車的道路,是東行方向。遮打道西接德輔道中及畢打街交界,東接美利道止。地底則是港鐵中環站的荃灣綫月台(荃灣綫通車前為修正早期系統使用)。通車初期,車站的英文名稱以遮打道命名為Chater Station,直至港島綫通車後才統一稱為Central Station。道路以香港亞美尼亞裔商人保羅遮打命名。.
查看 昃臣道和遮打道
荃灣綫
荃灣綫(Tsuen Wan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路綫編碼為TWL,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中環站,與新界荃灣區的荃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荃灣綫於1982年5月17日全綫通車,為前香港地鐵網絡中第二條通車的路綫。荃灣綫以北端的總站設於荃灣站而命名。荃灣綫共有16個車站,包括8個轉車站(尖沙咀站/尖東站包括在內),在路綫圖中以紅色代表。.
查看 昃臣道和荃灣綫
街道
街道为“街”与“道”的合称,指城镇中的道路,而且此类道路两边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汉语意境中,人口稠密区中有建筑连片区的道路,尽管多被冠以“街”、“道”、“路”、“马路”、“大道”,不论其主要功能是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街道。对于具有良好基础设施与娱乐休闲功能的道路,即使两边没有连片建筑设施,也被认为是街道。但对以车辆通行为主的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很少人會當作街道。 在规划学领域,街道也被看做建筑围合中的一个负空间。 Category:城镇.
查看 昃臣道和街道
街頭食品
街头食品或街头小吃,是指在面对街道的店面(这些店面多不大)购买食物,在临街的桌子上食用,或是边走边吃。常见的街头小食食品有:饮料、冰激凌、烤串等。不同的地区街头小食不同,如香港的街头小食。.
查看 昃臣道和街頭食品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
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第一座公共文娛中心,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於1962年3月2日落成開幕,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
大會堂紀念花園(The City Hall Memorial Garden)是位於香港大會堂高座與低座之間的花園,為紀念在1941至1945年間,於香港保衛戰中捐軀的軍民而興建,花園外圍有「L」形的行人走廊,上方連結大會堂平台,花園及行人走廊面積合共4,950平方米。 由於鄰近大會堂高座的婚姻註冊處,連接婚姻註冊處和紀念花園的梯級,成為新人及親友拍照留念的熱門地點。.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島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電影
香港會
香港會又名香港會所,是香港一家私人會所,位於中環遮打道3號A,位處皇后像廣場側。 香港會創辦於1846年,提供商務及高級飲食服務,會員非富則貴,入會必須經介紹人,也要付出昂貴的入會費、年費及買會所發出的債劵。在殖民地時代,是英國人娛樂及社交的地方。.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會
香港會所大廈
香港會所大廈,是香港高級俱樂部「香港會」的會所建築物,位於中環昃臣道、遮打道、會所街、干諾道中之間。樓高共21層,其中8層為會所使用,其餘為商業辦公室,其中駐港名譽領事館位於16樓。 目前的會所大廈為第三代會所建築物,落成於1984年。.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會所大廈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英文:Mandarin Oriental Hong Kong)位於香港中環干諾道中5號,是文華東方酒店集團旗下的旗艦酒店。.
查看 昃臣道和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豬腸粉
酱和辣醬 豬腸粉又稱齋腸,是一種使用米漿製作的廣東食品,在香港及馬來西亞是常見的街頭小吃。香港的豬腸粉除了使用醬油調味外,還可按喜好加入甜面酱、花生醬、辣椒醬或芝麻醬。香港的酒樓常以XO醬與豬腸粉同炒,製作XO醬炒豬腸粉。.
查看 昃臣道和豬腸粉
車輛號牌
車輛號牌是兩面分別懸掛在車子前後的板材,通常使用的材質是鋁、塑料或貼紙,在板上會顯示有關車子的登記號碼、登記地區或其他的基本資料,形狀以美國、日本的長方形或是歐洲、中國大陸使用的長條形為主。車輛號牌也被稱為車輛牌照或車牌。 號牌上的登記號碼由指定的政府單位負責發配,執法相關單位(如警察、海關人員等)可以通過這個號碼追蹤到有關車輛的擁有者、登記年份、登記地區、罰單紀錄和其他的相關資料,偽造登記號碼或刪改有關資料是屬於犯罪的行為。.
查看 昃臣道和車輛號牌
范徐麗泰
范徐麗泰(Rita Fan Hsu Lai-tai,),本名徐麗泰,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首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早年在香港理工學院工作,1983年起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得悉英國將撤離香港後低頭落淚,1989年起兼任行政局議員,任內曾關注香港教育和越南船民問題等事務。范徐麗泰在1992年與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意見不合,在當年10月辭任所有公職,到1993年,范徐麗泰轉投親共陣營,先後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等職,由親「英」變成親「中」。 范徐麗泰於1997年至2008年先後擔任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主席;自2005年至2008年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連續為支持度最高的立法會議員。.
查看 昃臣道和范徐麗泰
舊最高法院大樓
#重定向 終審法院大樓.
查看 昃臣道和舊最高法院大樓
長江集團中心
長江集團中心(Cheung Kong Center),又名長江集團大樓、長江中心,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2號,樓高62層(283米)。.
查看 昃臣道和長江集團中心
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可指:.
查看 昃臣道和英雄本色
電車
“電車”一词在兩岸三地最常被使用的用法分別是:.
查看 昃臣道和電車
泊車
泊車 ,Parking,是交通活動,也是一項常見的商業服務。 司機把私家車、單車等停泊在馬路、停車場等泊車位。 如此生活所需,有免費,也有需要付費的服務。 在地產發展項目中,泊車位的多少及位置也是重要計劃的環節,它代表交通方便。.
查看 昃臣道和泊車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查看 昃臣道和港島綫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查看 昃臣道和港鐵
昃臣
昃臣爵士,Bt(Sir Thomas Jackson,),英國19世紀末銀行家,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班,為該銀行業務發展立下基石。另外,昃臣爵士曾於1884年至1886年出任定例局非官守議員。現時香港立法會大樓及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對出的皇后像廣場,仍放有一座昃臣爵士銅像,以作紀念。.
查看 昃臣道和昃臣
愛丁堡廣場
愛丁堡廣場(英文:Edinburgh Place)是香港香港島市中心一處靠近維多利亞港的廣場。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是早期香港島中環不斷填海工程的成果,也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現代實用建築主義建築群的典範,甚至是香港市區沿海公共空間的典型範例。皇后碼頭拆卸後,露天的公共空間被擴大,龍和道和愛丁堡廣場之間的行人路可以進行公眾活動。.
查看 昃臣道和愛丁堡廣場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是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境外傳遞的第20站。火炬接力活動於2008年5月2日舉行,總行程25公里,歷時6.5小時,共有119名(原定120名)火炬手參與傳遞。該次火炬接力活動是香港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首次參與火炬接力以來,奧運聖火首次重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