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施密特攝星儀

指数 施密特攝星儀

施密特攝星儀是一種設計用於廣視野但像差很小的天文照相機。其他相似的設計有賴特攝星儀和Lurie-Houghton望遠鏡。.

28 关系: 天文學小行星主鏡帕洛马山天文台人造衛星伯恩哈德·施密特彗形像差彗星國家地理學會像差哈佛大學球面像差真空爾約·維薩拉焦點焦比照相機錄影機透镜次鏡洛厄尔天文台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星特朗新星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施密特-維薩拉攝星儀施密特-牛頓望遠鏡施密特修正板

天文學

天文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運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方法來解釋宇宙間的天體,包括行星、衛星、彗星、恆星、星系等等,以及各種現象,如超新星爆炸、伽瑪射線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等。廣義地來說,任何源自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現象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物理宇宙學與天文學密切相關,但它把宇宙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天文學有著遠古的歷史。自有文字記載起,巴比倫、古希臘、印度、古埃及、努比亞、伊朗、中國、瑪雅以及許多古代美洲文明就有對夜空做詳盡的觀測記錄。天文學在歷史上還涉及到天體測量學、天文航海、觀測天文學和曆法的制訂,今天則一般與天體物理學同義。 到了20世紀,天文學逐漸分為觀測天文學與理論天文學兩個分支。觀測天文學以取得天體的觀測數據為主,再以基本物理原理加以分析;理論天文學則開發用於分析天體現象的電腦模型和分析模型。兩者相輔相成,理論可解釋觀測結果,觀測結果可證實理論。 與不少現代科學範疇不同的是,天文學仍舊有比較活躍的業餘社群。業餘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和觀察彗星等短暫的天文現象上。 http://www.sydneyobservatory.com.au/ Official Web Site of the Sydney Observatory Astronomy (from the Greek ἀστρονομία from ἄστρον astron, "star" and -νομία -nomia from νόμος nomos, "law" or "culture") means "law of the stars" (or "culture of the stars" depending on the translation).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天文學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主鏡

主鏡是反射或折射望遠鏡收集主要的光線的鏡片。 在大多數的天文學歷史上,主鏡曾經是被彎曲成特定的形狀,和在反射層上鍍膜的一整塊玻璃或是其他的材料。 這樣做很好,但是隨著望遠鏡口徑的增加,主鏡的大小卻成了最大的限制:鏡片必需承受自己的重量,並不在重力下扭曲或變形。很快的,帕羅馬天文台的5公尺主鏡和USSR的6公尺主鏡都達到了這個極限。數十年來,望遠鏡在口徑的大小上都沒有進展。 然後,先是一些新的技術被引進:從MMT開始,主鏡可以用小的鏡片製造,再組合(由實體的結合或以後用光學來處理)成大的主鏡。當時的MMT是4.5公尺(新的是6.5公尺),凱克望遠鏡是組合成的10公尺主鏡,亞利桑那大學所屬的Steward天文台還研發出許多不同的形式。 其次,薄透鏡的製造技術和主動光學一起被引進:非常薄的鏡片(厚度只有幾公分),以促動器與重力對抗,以維持光學的形狀,這樣就可以做出更大的非組合式鏡片。這種技術已經運用在VLT(非常巨大望遠鏡)和LBT(大雙筒望遠鏡),和其他已經在運作或計畫中的望遠鏡。 Category:望遠鏡.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主鏡 · 查看更多 »

帕洛马山天文台

帕洛马山天文台(Palomar Observatory)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亚哥东北的帕洛马山的山顶,海拔1706米。是在美国天文学家喬治·海爾的领导下,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于1928年建成的。 该天文台拥有口径5.08米(20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海尔望远镜。还有一台口径为1.86米/1.22米施密特望远镜,负责寻找射电源的光學对应物及超新星爆发。1970年安装一台1.52米(60英寸)的反射望远镜,用来观测暗天体。 1969年,为纪念美国天文学家海爾,帕洛马山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合并成为海爾天文台。.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帕洛马山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人造衛星

美國DSP紅外線间谍卫星 ESTCube-1 人造衛星,在不產生歧义的情況下亦稱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通訊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信媒介。雖然通訊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由於能傳輸大量的資訊,而且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因為一個通訊衛星所傳播的地域相當的大;只要三個通訊衛星就能涵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域。.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人造衛星 · 查看更多 »

伯恩哈德·施密特

伯恩哈德·沃爾德馬爾·施密特(Bernhard Woldemar Schmidt,)是一位德國裔愛沙尼亞光學設計家,成年後居住於德國。1930年發明了可以修正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和散光像差的施密特攝星儀,這是第一種作為天文研究用的大範圍、廣角、且曝光時間短的反射式照相機。.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伯恩哈德·施密特 · 查看更多 »

彗形像差

彗形像差,又稱彗星像差,指的是類似彗星形狀的變形,為光學系統中的一種像差,這是一些透鏡固有的或是光學設計造成的缺點,導致離開光軸的點光源,例如恆星,產生變形。特別是彗形像差被定義為偏離入射光孔的放大變異。在折射或繞射的光學系統,特別是在寬光譜範圍的影像中,彗形像差是波長的函數。.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彗形像差 · 查看更多 »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彗星 · 查看更多 »

國家地理學會

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一個於1888年1月27日在美國正式創立的非營利科學與教育組織。學會的成立可回溯至同年1月13日,由33位初期創會會員決議創設目的在於「增進及普及地理知識」,在經過約兩週的討論後正式確定該學會的組織章程與營運計畫,並開始運作。 該學會最為人所熟知的國家地理雜誌與國家地理頻道在2015年11月被劃分到新成立的營利組織國家地理合股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旗下,該集團的最大股東是迪士尼公司。.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國家地理學會 · 查看更多 »

像差

像差(Optical aberration)是光學中,實際像與根據單透鏡理論確定的理想像的偏離。這些偏離是折射作用造成的。像差是由透鏡對色光的不同彎曲能力所致,並造成帶有色暈的像。單色像差與是与色無關的像差,包括使畸變、像場彎曲等變形像差和面像、形像、散光等使像模糊的像差。像差在照相機、望遠鏡和其他光學儀器中可以通過透鏡的組合減小到最低限度。面鏡也有與透鏡一樣的單色像差,沒有像差。 初階像差分為五種:球面像差、 彗形像差、 散光、 場曲、 畸變。 Category:光學.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像差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學

#重定向 哈佛大学.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哈佛大學 · 查看更多 »

球面像差

在光學中,球面像差是發生在經過透鏡折射或面鏡反射的光線,接近中心與靠近邊緣的光線不能將影像聚集在一個點上的現象。這在望遠鏡和其他的光學儀器上都是一個缺點。這是因為透镜和面鏡必须满足所需的形狀,否则不能聚焦在一個點上造成的。 球面像差與鏡面直徑的四次方成正比,與焦長的三次方成反比,所以他在低焦比的鏡子,也就是所謂的「快鏡」上就比較明顯。 對使用球面鏡的小望遠鏡,當焦比低於f/10時,來自遠處的點光源(例如恆星)就不能聚集在一個點上。特別是來自鏡面邊緣的光線比來自鏡面中心的光線更不易聚焦,這造成影像因為球面像差的存在而不能很尖銳的成象。所以焦比低於f/10的望遠鏡通常都使用非球面鏡或加上修正鏡。 在透鏡系統中,可以使用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組合來減少球面像差,就如同使用非球面透鏡一樣。 File:Spherical_aberration_2.svg|球面像差。一個理想的鏡面(頂端),能經所有入射的光線匯聚在光軸上的一個點,但一個真實的鏡面(底端)會有球面像差:靠近光軸的光線會比離光軸較遠的光線較為緊密的匯聚在一個點上,因此光線不能匯聚在一個理想的焦點上(圖較為誇張) File:spherical-aberration-disk.jpg|一個 點光源 在負球面像差(上) 、無球面像差(中)、和正球面像差(下)的系統中的成像情形。左面的影像是在焦點內成像,右邊是在焦點外的成像 File:spherical-aberration-slice.jpg|平行光束通過透鏡後聚焦像的縱切面,上:負球面像差,中:無球面像差,下:正球面像差。鏡子位於圖的左側 File:Circle caustic.png|thumb|來自球面鏡的球面像差.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球面像差 · 查看更多 »

真空

真空是一種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空間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真空中,聲波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不受真空的影響。粗略地說,真空是指在一區域之內的氣壓遠遠小於大氣壓力。真空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托爾(Torr)做為壓力的單位。目前在自然環境裡,只有外太空堪稱最接近真空的空間。 真空下的氣壓為零,有些情形下,氣壓小於大氣壓力,但不為零,此時稱為局部真空,有些也簡稱為真空。 在局部真空的情形下,若其他條件不變,氣壓越低,表示越接近真空。例如一般的吸塵器的吸力可以使氣壓降低20%。也可以以產生更接近真空的條件,像化學、物理及工程常見的腔體,其氣壓可以到大氣壓力的10−12,粒子密度為100粒子/cm3,對應約100粒子/cm3。外太空更接近真空,相當於平均一立方公尺只有幾個氫原子,估計本星系群的密度為 for the Local Group,原子質量單位為,大約一立方公尺有40個原子。根據現代物理學的了解,即使空間中的所有物質都移除了,因為量子涨落、暗能量、經過的γ-射线和宇宙射线、微中子等現象,空間仍然不會是完全的真空。在近代的粒子物理中,將視為是物質的基態。 自古希臘起,真空就是常帶來爭議的哲學議題,但到了十七世紀西方才開始實驗上的研究。埃萬傑利斯塔·托里切利在1643年進行了第一個真空的實驗,而隨著他大氣壓力理論的出現,也開始產生其他的實驗技術。托里切利真空是將一端封閉的長玻璃容器(超過76公分)中裝滿水銀,倒置在裝滿水銀的容器中,長玻璃容器上方的真空即為托里切利真空。 20世紀在電燈泡及真空管問世後,真空變成一個有價值的工業工具,也出現了許多產生真空的技術。载人航天的進展也讓真空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影響開始感興趣。.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真空 · 查看更多 »

爾約·維薩拉

約·維薩拉,或译为于尔约·外伊塞莱(Yrjö Väisälä,,),是一位芬蘭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 維薩拉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天文學系,指導教授是安德斯·唐納。維薩拉的主要貢獻是光學方面,但他在大地測量學、天文學和光學氣象學也有相當貢獻。他因此獲得綽號「圖爾拉(天文台/光學實驗室)的魔術師」。另有一本同名的芬蘭書籍就是描述他的光學成就。 他的兩位兄弟分別是數學家和氣象學家。 維薩拉也是相當狂熱的世界語支持者。並曾在1968年擔任國際世界語科學家協會(世界語:Internacia Scienca Asocio Esperantista)會長。.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爾約·維薩拉 · 查看更多 »

焦點

點,在幾何光學中有時也稱為像點,是源頭的光線經過物鏡後匯聚的點。然而,焦點只是概念上的點,實際上在空間上有一個範圍,稱為朦朧圈。這種非理想的焦點也許會導致光學影像的像差,在沒有明顯的像差下,最小的朦朧圈是艾里盤,是因為光學系統的開口產生繞射造成的。當口徑加大時,像差也會變得更為嚴重,而艾里圈是在大口徑下最小的。 一個影像,點像或區域如果能很好的被收歛就是對焦,如果未能良好的匯聚就是失焦。兩者之間的邊界有時被用來作為模糊圈的定義。 主焦點或焦點是球面的焦點:.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焦點 · 查看更多 »

焦比

在光學中,一個光學系統中的焦比(f-number,或稱F值、F比例、相對孔徑、光圈值等,习惯上也简称「光圈」)表達鏡頭的焦距和光圈直徑大小的關係。簡單來說,焦比等於焦距數除以孔徑數。焦比是無因次量的,它代表了攝影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鏡速(Lens speed)的量。.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焦比 · 查看更多 »

照相機

广义上,照相机是任何可以捕捉和记录影像的设备。最常见的照相机拍摄可见光的影像,但并不是所有照相机都需要可见光(如红外线热像仪),有的甚至不需要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光源(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很多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如雷达、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照相機 · 查看更多 »

錄影機

录像机(或简称VCR)是一种装有活动录像带盒的录像机,它带有的磁带用来录制电视广播节目的声音及视频留作以后播放。许多VCR有自己的(用于电视节目接收)和可编程定时器(用于自动在某个时间录制特定频道的节目)。 后来的VCR型号能够使用标准(SP)和长时(LP)格式录制和播放。LP格式通过牺牲一部分的影片及声音品質提高了能够录制的时间长度。有些型号甚至能够使用超长(EP,ELP或者SLP)格式录制和播放,这种格式将磁带的速度降到了标准模式的三分之一,能夠錄更久;但是,这带来了更多的声音和影片品質下降。超长播放通常针对美国市场,那里的人们通常较少关心回播的品質。 目前錄影機正大量被隨選視訊和數位視訊錄影機取代。.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錄影機 · 查看更多 »

透镜

本条目介绍的是光學設備,其他領域的透鏡不在此處討論。 透鏡是一種將光線聚合或分散的設備,通常是由一片玻璃構成,但用於其他電磁輻射的類似設備通常也稱為透鏡,例如:由石蠟製成的微波透鏡,用玻璃、树脂或水晶等透明材料制成的放大镜、眼镜等,也都是透镜。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比球面半径小许多的透镜叫薄透镜,薄透镜的几何中心叫透镜的鏡心。 透镜并不一定是固定形状,使用满足要求的材料来制作可以改变形状的透镜可以提高清晰度,景深,不过通过使用镜头组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如澳大利亚摄影师吉姆·弗雷泽(Jim Frazier)做的那样,这样做是等效的。如果你有适合形状的壳来封存洁净的可增减的水,那就能做到。.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透镜 · 查看更多 »

次鏡

次鏡是反射望遠鏡匯集和聚焦光線的第二面鏡子。主鏡收集的光線傳向焦點時,經過次鏡所在的位置是很典型的做法。次鏡調整光線或是朝向側面(牛頓望遠鏡)或是返回焦平面和穿過主鏡(卡塞格林反射鏡)…… 次鏡通常由X型的叉架(有時稱為蜘蛛架)支撐在光源和主鏡之間的光路上,但最重要的是不能導致影像的畸變。主鏡上的每一個點都會單獨的成像,當面積增加時就能使微弱的影相增加亮度,而不改變影像的形狀。也就是說,次鏡和他們的支撐架可能因為點彌漫函數導致較小的畸變,來自明亮光源的輻射就會造成影像上常見的十字型"繞射尖刺"。.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次鏡 · 查看更多 »

洛厄尔天文台

洛厄尔天文台是位於亞利桑那州旗杆鎮的天文觀測台。在美國,洛厄尔天文台是最老的天文台,因此在1965年被指定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最初,這個天文台只有一架迄今仍開放給民眾使用24英吋克拉克望遠鏡,每年大約有70,000名遊客在白天先參加天文台安排的導遊活動,晚間再透過克拉克望遠鏡以及其他的望遠鏡觀賞夜空中奇妙的美景。它是由波士頓的望族洛厄尔家族的天文學家帕西瓦尔·洛厄尔建立的,並且有一陣子是由他的第三代堂兄盖伊·洛厄尔掌管,現在受委託的管理人是威廉·洛厄尔·普特南,是建立起長遠委託制度的羅傑·普特南的兒子與創建者帕西瓦尔·洛厄尔的孫外甥。 天文台目前有在旗杆鎮的兩個地點設置了一些望遠鏡,主要的機構設置在旗杆鎮正西方的火星丘,最早的24英吋克拉克折射望遠鏡和建築至今仍開放做為公共教育的場所,但已經不從事研究工作了。這架望遠鏡在1896年建造時花費了20,000美金,是由在波士頓的克拉克父子光學望遠鏡公司組裝好,再經由鐵路運送到旗杆鎮。 同樣位於火星丘上的還有發現冥王星的13英吋望遠鏡,克萊德·湯博用這一架望遠鏡在1930年發現了冥王星。 本天文台用在研究的四架望遠鏡都在旗桿是西南方12英里,有著漆黑夜空的安德森台地,包括72英吋的帕金斯望遠鏡(與波士頓大學共管)和42英吋的約翰S.海爾望遠鏡。本天文台和美國海軍天文台是合作夥伴,因此NRL的海軍原型光學干涉儀(Navy Prototype Optical Interferometer, NPOI)就位於此地。天文台還有一些較小的研究用望遠鏡分別位在有歷史性的火星丘和澳洲、智利等地方。本天文台目前正在建造的4.2米是與發現傳播集團合作的。.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洛厄尔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

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LONEOS)是NASA和洛厄尔天文台共同執行的發現近地小行星計畫。計畫開始於1993年,主要的研究員是特德·鮑威爾。 LONEOS是被設計來發現掠地小行星(ECAs)和彗星,共同稱為近地天體(NEOs)的系統。這些天體偶爾可能會與地球碰撞而造成破壞性的結果,發現大的近地天體是避免碰撞的第一步。估計大約有1,600個直徑超過1公里的近地天體,但目前已經知道的僅有100個左右。感謝LONEOS計畫的效率,由於CCD攝影機和數據處理軟體的升級,在1990-200年發現的近地天體數量已經明顯的增加。.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洛厄爾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尋計畫 · 查看更多 »

星特朗

星特朗 (Celestron)是一个制造与进口天文望远镜,双筒望远镜,鑑識望遠鏡,显微镜,以及相关辅助程序的公司。.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星特朗 · 查看更多 »

新星

新星是激变变星的一类,是由吸積在白矮星表面的氫造成劇烈的核子爆炸的現象。这类星通常原本都很暗,难以发现,爆发时突然增亮,被认为是新产生的恒星,因此而得名。新星按光度下降速度分为快新星(NA)、中速新星(NAB)、慢新星(NB)和甚慢新星(NC),爆发时亮度会增加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持续几星期或几年。但不能和Ia超新星或其它恆星的爆炸混淆,包括加州理工學院在2007年5月首度發現的發光紅新星。 目前在银河系中已发现超过200颗新星。.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新星 · 查看更多 »

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

施密特-卡塞格林式望遠鏡是一種折反射望遠鏡,以折疊的光路與修正板結合,做成一個緊密的天文學儀器。.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施密特-維薩拉攝星儀

#重定向 施密特-維薩拉攝星儀.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施密特-維薩拉攝星儀 · 查看更多 »

施密特-牛頓望遠鏡

施密特-牛頓望遠鏡的光學設計結合了施密特攝星儀和牛頓望遠鏡的元素。這個系統將牛頓望遠鏡的拋物面鏡換成球面鏡,因而產生了球面像差。但就像施密特-卡塞格林望遠鏡一樣,使用施密特修正板予以修正。次鏡則承襲牛頓望遠鏡採用橢圓形的平面斜鏡。.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施密特-牛頓望遠鏡 · 查看更多 »

施密特修正板

施密特修正板(英語:Schmidt corrector plate)是伯恩哈德·施密特在1930年發明的 ,它是用來修正反射望遠鏡的球面鏡所產生的球面像差的透鏡。這個修正透鏡被安置在望遠鏡前端,光線進來的路徑上。在純粹的施密特攝星儀上,修正板的位置在主鏡的曲率中心上,而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則就在主鏡焦點的後方。施密特修正板的中央和邊緣比較厚實,這改正了光線的路徑,使得鏡子外緣的光線和中心的光線都能匯聚在相同的點上。施密特修正板不會改變系統的焦距,只是修正球面像差。 施密特修正板的曲線雖然很複雜,但可以使用一種相當簡單的方法來生產與製造。薄的玻璃只需要在一側研磨和拋光,板材在真空裝置內進行拋光和平邊,並且在真空中使板材變型和讓無圖形的凹面產生精確的曲線,然後將未拋光的一面進行研磨和拋光成平面。當真空被解除以後,板材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現在,原來是平坦的一面又恢復了平坦,但是另外一面則形成了修正板所需要的複雜曲面。安裝時則將平坦的一面朝向主鏡。(註:還是不知道複雜的曲面是何種曲面!) Category:幾何光學 Category:望遠鏡.

新!!: 施密特攝星儀和施密特修正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施密特摄星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