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广州市执信中学

指数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市执信中学,简称执信中学,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是孙中山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创办的学校,校内有朱执信墓。执信中学曾率先推进新学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执信中学已是国内37所重点中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8年再次被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执信中学是广州重点中学之一和首批创办2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

49 关系: 劉紀文古应芬学校孫中山孫科宋庆龄岑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广州市广东省廖仲恺廖承志张素我张继張治中何香凝全日制學校先烈路四维八德琉璃硬山顶衣冠冢褚民谊許崇清谭延闿越秀区胡漢民蒲蛰龙邓泽如鄒魯金曾澄陳公博陶斯亮陈廉伯陈璧君陈融陈耀祖林云陔林森李大钊李石曾歇山顶汪精卫朱执信朱执信墓文化大革命执信南路曾醒

劉紀文

劉紀文()原名兆銘,字自然,别字紀文,并以别字行。祖籍广東省广州府東莞县横沥镇下车岗村,生于广东省順德县,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31.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劉紀文 · 查看更多 »

古应芬

古应芬()字勷勤、湘芹,广東省广州府番禺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古应芬 · 查看更多 »

学校

学校(或稱學院)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學習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和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学校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孫科 · 查看更多 »

宋庆龄

宋庆龄(曾用名:宋庆林、宋庆琳;英文译名:Soong Ching-ling;曾用英文名:Rosamond;),20世纪中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国际活动家,是已故中国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总理及中華民國國父孙中山先生在中國的第二任正式妻子,孫在前已有元配盧慕貞以及日配大月薰。 在国共内战时期,她堅持孙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反对中国国民党“清党”。抗战爆发后,宋庆龄通电支持国共合作,并和宋家姐妹以「團結合作」的面貌示人,还筹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并曾两次代理国家元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亦位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列。1981年,她获授予国家名誉主席称号,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士。同年,她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宋庆龄 · 查看更多 »

岑可法

岑可法(1935年1月出生),广东南海人。工程热物理专家,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岑可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廖仲恺

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以字行,籍贯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城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中國國民黨革命元勳之一,國民黨改革派人物。當孫文於1923年1月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後,廖仲愷被孫文派往莫斯科進行更進一步協商,同時蔣介石也被送去學習蘇聯政治和軍事制度。1925年被刺殺身亡。.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廖仲恺 · 查看更多 »

廖承志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华,中國廣東惠陽人。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中國共產黨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家。 1949年前多數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国海员总工会中国共产党党团书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長等职,参与长征,曾七次被捕,七次獲釋;1949年後,历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主席、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等职。長期是中国共产党海外統戰工作負責人。廖承志是中國战后中日关系、人民外交及对港澳、對臺、僑務工作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廖承志 · 查看更多 »

张素我

张素我(),安徽巢县人,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张治中长女。 张素我于1935年肄业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同年赴英国西南大学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中国,此后曾任安徽黄麓小学校长、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学校妇女训练班副主任。1940年与周嘉彬成婚,并任教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1947年任国立兰州兽医学院英语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素我于1951年至1953年间在北京外国语学校任教。1953年起长期任教于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后改名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历任教员、副教授、教授。她于195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中央委员、中央常委、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等。此外,她还是第五、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2004年退休。2011年12月2日在北京去世,终年96岁。.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张素我 · 查看更多 »

张继

張繼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张继 · 查看更多 »

張治中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原为中國國民黨黨员,國民革命军二級上將,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新疆省政府主席,曾主導参與多次國共和談。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巢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6月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后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于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上病逝。.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張治中 · 查看更多 »

何香凝

何香凝(),中國女性革命家、政治家、妇女运动先驱,国画家,号双清楼主,籍貫廣東省南海县(今广州市荔湾区东漖棉村),生于香港,中国国民党改革派元老。 何香凝是廖仲恺的夫人,二人均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何香凝提倡男女平等,并组织了中国第一次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活动。1925年,廖仲恺遇刺,这使得何香凝在接下来的20年中远离党派政治,但仍积极组织支援抗日战争。1948年,何香凝参与共同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众多高阶政府职务。 何香凝是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作品被中国邮政发行的特种邮票采用。何香凝美术馆收藏、陈列及研究何香凝的书画作品。.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何香凝 · 查看更多 »

全日制學校

全日制學校,相對於半日制學校而言。全日制的學校無分上午班、下午班,即是學生課程表/時間表全日都有課程要上,中間應該加插有小息、自修課、勞作堂、體育堂和午餐時間。.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全日制學校 · 查看更多 »

先烈路

先烈路可以是以下的道路:.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先烈路 · 查看更多 »

四维八德

四維八德是漢人傳統美德。春秋時代,齊國管仲把禮、義、廉、耻稱為國之「四維」。孫中山在民族主義第六講中特別倡導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八德」,當時稱為固有之道德。.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四维八德 · 查看更多 »

琉璃

琉璃,又称流離、瑠璃、瑠瓈,璧流离是中国古代对来自西域的一种宝石的称呼。一般意义上,琉璃也指人造琉璃,一种具有玻璃质表面的烧制的建筑装饰构件或器皿。.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琉璃 · 查看更多 »

硬山顶

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越南傳統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和南方沿海民居多硬山,南方内陆的土木结构建筑则多用悬山。清代随着硬山顶技术的成熟,山墙的造型开始多样化,稱為封火牆,南方各地都出现了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山墙,譬如吴中的观音兜、湖南的猫弓背、粤中的镬耳墙、潮汕的五行山墙等等。.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硬山顶 · 查看更多 »

衣冠冢

衣冠塚主要是指只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无死亡者尸体的坟墓。修建衣冠塚一般情况为尸体无法寻回,或处于避免尸体被发掘破坏的纪念或掩护性质。.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衣冠冢 · 查看更多 »

褚民谊

褚民誼(),原名明遺,字重行,浙江省湖州府(今吳興区)人,中華民国政治家、外交官、医生,中国国民党元老,汪精衛政權要人,被國民政府認定为漢奸。禇也以精于书法和太极拳闻名。 其妻子陳舜貞是汪精衛外母的養女。.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褚民谊 · 查看更多 »

許崇清

許崇清(),字志澄、芷澄,籍貫廣東番禺(現廣州)。中华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家、政治家,曾三度出任中山大學校長。.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許崇清 · 查看更多 »

谭延闿

譚延闓(),幼名寶璐,字組庵,或作祖庵、組安、祖安,別號無畏,齋號切齋,湖南茶陵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曾任湖南都督,國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長。亦長於詩法、書法、槍法,綽號「譚三法」,當年與陳三立、譚復生並稱「湖湘三公子」。 父親譚鍾麟曾任清戶部左侍郎、工部尚書、閩浙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直隸總督。他镇压了1895年孙中山第一次广州起义。.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谭延闿 · 查看更多 »

越秀区

越秀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是广州老四区(越秀、东山、荔湾、海珠)之一,因越秀山而得名。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183号。越秀區總面積33.80平方公里,總人口115.72萬人,本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辖区之一,达平均每平方公里52834人,为全球同类行政区中第四。現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越秀区 · 查看更多 »

胡漢民

胡漢民(),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清末民初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今廣州市區)人。自稱汉民,意为不做滿清臣民,做大汉之民。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黨前期的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胡漢民 · 查看更多 »

蒲蛰龙

蒲蛰龙(),中国昆虫学家。原籍广西钦州,生于云南。193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194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研究取得成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分类:钦州人 分类:云南人.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蒲蛰龙 · 查看更多 »

邓泽如

#重定向 鄧澤如.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邓泽如 · 查看更多 »

鄒魯

鄒魯(),字海濱,中國廣東省大埔縣人,革命黨人,鄒魯自幼聰穎,為文有神氣, 且精於書法。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鄒魯 · 查看更多 »

金曾澄

金曾澄(),字湘帆,中国近代教育家,广东番禹县人。少年时代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崇尚西法。曾发起创办广州时敏学堂。主要著作有《三民主义问答》,《澄宇斋诗存》等。.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金曾澄 · 查看更多 »

陳公博

陳公博()。祖籍福建上杭,生於廣東南海縣(今廣州市),中國政治人物。曾經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大會中央執委。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汪精衛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長,是汪兆銘政權第二號人物。汪精衞死後代理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抗戰勝利後逃往日本,最後被押解回中國,審訊後被槍決。.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陳公博 · 查看更多 »

陶斯亮

陶斯亮(),祖籍中国湖南省祁阳县,出生于延安,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陶铸和其妻曾志之女,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中国医学基金会副主席。.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陶斯亮 · 查看更多 »

陈廉伯

廉伯(),字朴庵,陈启源之孙,祖籍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英国籍中国商人,广州商团团长,香港沦陷时期與日軍合作。.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陈廉伯 · 查看更多 »

陈璧君

#重定向 陳璧君.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陈璧君 · 查看更多 »

陈融

融可以指:.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陈融 · 查看更多 »

陈耀祖

陳耀祖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人:.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陈耀祖 · 查看更多 »

林云陔

#重定向 林雲陔.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林云陔 · 查看更多 »

林森

林森(),字子超,號長仁,中華民國政治家。福建閩縣(閩侯縣、林森縣)人。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1943年逝世後繼續由蔣中正擔任此職。.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林森 · 查看更多 »

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時期推翻北洋政府的主要角色之一,同時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1927年由西方國家授權下遭到逮捕,被捕後因裡通苏联颠覆中国政府遭張作霖控制的北洋政府處決。.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李大钊 · 查看更多 »

李石曾

李石曾(),又名李煜瀛,笔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阳县人,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創建人之一。.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李石曾 · 查看更多 »

歇山顶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頂亦有傳入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假名:いりもやづくり)。.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歇山顶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

汪兆銘,表字季新,別號精卫(亦為其筆名),歷史多沿用其號,稱其汪精衛,中國近代政治人物、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柯桥区),生于广东三水县(今佛山市三水区),清末秀才、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 青年時曾經參與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為謀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敗被捕。本应处死,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早年擔任孫文的秘書及文膽,孫文逝世後,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行政院長、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及中國國民黨副總裁等。直到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仍然是蔣中正主要政治對手之一,後來主張对日求和,與日本合作,建立以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为名的傀儡政权。.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汪精卫 · 查看更多 »

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以字行。广州人,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廣東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区豪賢路)。中国近代革命家、理论家。是孙中山的文胆。.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朱执信 · 查看更多 »

朱执信墓

#重定向 朱执信.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朱执信墓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执信南路

执信南路现多简称为执信路,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道路。目前车辆通行方向在东风东路以北为由南往北单向行驶,其余路段为双单向通行。.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执信南路 · 查看更多 »

曾醒

曾醒,籍贯福建福州,是中国同盟会早期的女性会员,国民党一大时担任妇女部长,抗日战争时在汪兆铭政权中担任过监察委员。丈夫为方声濂,其弟为曾仲鸣。.

新!!: 广州市执信中学和曾醒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广州市第55中学執信中學执信执信中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