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 关系: 学术,家庭,工商业,主席,公噸,环境保护,社会问题,策略,组织 (社会学),環境局,環境局局長,餐飲業,香港人,香港社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政府部門,梁振英,款待,教育。
学术
學術,在古代中國是指追尋研究學問的方法與水平,在現代則包括了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從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常被稱呼為学术界或学府。歐洲學術發展隨著文藝復興出現而改變,到了工業革命時期更出現了現代化的過程。東亞的學術發展在清朝中葉或以前,仍然受到中國學術思想所影響。自從日本明治維新,東亞各地的學術朝著西方化發展,由專注人文範疇轉移到科學範疇。由於科學範疇的學術高速發展,所以人文研究方法變得科學化。從整體來看,到了21世紀,現代學術架構以歐美模式為基礎,系統性專業分科變得非常仔細,而跨領域的研究與生命技術成了學術研究新的發展空間。.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学术
家庭
家庭是一種以婚姻、血緣、收養或同居等關係為基礎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單位由婚姻组成的家庭关系,經由生育孩童,产生出以血緣為連帶的家庭成员。除此之外,家庭也可以由收养而建立的亲子关系组成。 家庭这个词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延伸至祖先辈,比如家谱中所列举的人;而横向也涵盖了姻亲关系在内的亲属;当然,也有用于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如,同住在一间房屋里的其他人所构成的。 因共同的生活,常常会把一家与一户混淆,一家组成一户,则会把住所内的房客和寄宿者统计在内。由于血缘,家庭也会与家族混淆,但一个家族可分为好几户。家庭常与婚姻混淆,复杂的习俗确定着家庭内同居的男女关系,婚姻既包含關係的建立和终止,也包含相互的义务和承诺。 核心家庭通常由雙親,加之其子女,同居在私人的或单独的房屋。扩大至包含一起住的祖父母、親戚,甚至包括已婚子女以及他们的伴侣和后代的,即所谓大家庭。由於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西方國家通過的社會法案,強調核心家庭的成員應該住在一起,而比較疏遠的人應該分開居住。儘管由於意識形態和法案壓力,很大比例的家庭,並不符合核心家庭的樣貌。.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家庭
工商业
工商业包括工业和商业两大部分。.
主席
主席(Chairperson/President)一般指一個機構或委員會內的領袖,根據機構的類型有多種不同稱謂,如會長、議長、委員長、理事長等,副職一般稱「副主席」。公司的負責人(董事長)又可以稱「董事會主席」。有些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或政黨領袖也會稱為主席。.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主席
公噸
公噸,Tonne(s)或MT(metric ton),又稱公頓,是公制的質量單位,符号為t。其雖非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之一,但符合十進制,在使用上是可以與國際單位制相合。 1 吨.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公噸
环境保护
境保護(簡稱環保)是在個人、組織或政府層面,為大自然和人類福祉而保護自然環境的行為。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損害生態環境,部份更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觸發各工業化國家對環境的重視,繼而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去規管和處理污染問題,並作出宣傳使全社會注意污染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自1960年代起,環保運動已漸漸令大眾更重視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 學術機構現在提供課程,如環境研究、環境管理和環境工程等,教授環境保護歷史和方法。保護環境需要人類的各種活動。廢物生產、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物種入侵和滅絕所致)都是環保的相關議題。環境保護有三個相關因素:環境立法、道德與教育。這些因素都對國家環保決策和個人環境價值與行為產生影響。.
社会问题
會問題,指一社會所面臨之普遍性問題(認定標準上會隨社會文化不同而有差異)。社會問題是由於社會關係或社會環境失調,致使人類全體(如人口過多、環境破壞、戰爭)、國家整體(如社會保障缺失、失業、貧富懸殊、歧視)或相當一部分成員(如家庭暴力、霸凌、性侵害)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響,社會進步發生障礙並需要運用社會力量才能加以解決的社會現象,皆為社會學者及新聞媒體、大眾經常討論之議題。社會問題必須有一種或數種社會現象產生失調的情況,一般有廣泛的影響力並引起許多人的注意,需要透過政府或社會成員集體的行動方能解決。.
策略
#重定向 战略.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策略
组织 (社会学)
组织一词有几层基本含义。作为动词,即按一定目的进行编排、组合;作为名词,就是上述活动的结果——有组织的实体,或实体内组成要素间的关系。“组织”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许多知识领域的基本概念,本条目的主题,是作为社会实体的“组织”概念,是以人为主要元素构成的系统,并具有目标、行为与活动。.
環境局
境局(英文:Environment Bureau,縮寫:EN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一個決策局,是由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分拆出來的;於2007年7月1日成立,負責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及能源等相關的政策。.
環境局局長
#重定向 環境局#歷任首長.
餐飲業
#重定向 飲食業.
香港人
香港人(英文可作:Hong-konger、Hong-kongese、Hong Kong people等),簡稱港人,視乎語境不同有多重意思。一般是指土生土長,以香港為身份認同的華裔;在法律上,因種種考慮,香港法律沒有定義香港人,只有香港居民,不問國民忠誠、種族、膚色或者國籍,只問是否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香港人口以華人佔絕大多數,香港文化以漢族嶺南文化為基礎,,非華裔的少數族裔人口亦有相當數量。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分華裔香港人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华人民共和國國籍,因此產生中國籍香港人與外國籍香港人的說法。 清朝中葉道光年間,香港割讓英國開始,陸續有廣東人、福建人及外國人等,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大量外來人口移居香港,不同族群之語言及生活文化大致趨同。.
香港社會
香港社會的政策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個政策局及部門負責,主要由勞工及福利局及民政事務局領導。資源主要投放於:推動家庭關係、抗毒運動、教育改革、青少年發展、體育發展、長者服務、殘疾人士及精神病患者康復服務、社會企業以及就業服務,以及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香港政府部門
#重定向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款待
款待(Hospitality),是一個專有統稱。源自5世紀前,英語的「Hospital」,意指尊重對方與自己的差異,為對方提供住宿、飲食與保護等,平等地對待病人。現在大多被人認為是尊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不分高低,平等地為他人提供服務。.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款待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查看 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