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悼亡兒之歌

指数 悼亡兒之歌

悼亡兒之歌(Kindertotenlieder)乃古斯塔夫·馬勒之作品,取材自呂克特(Friedrich Rückert)之詩句,於1901-1904年間創作,1905年出版。.

目录

  1. 4 关系: 古斯塔夫·馬勒第5號交響曲 (馬勒)第6號交響曲 (馬勒)李哲洋

  2. 1905年音樂作品
  3. 死亡题材歌曲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查看 悼亡兒之歌和古斯塔夫·馬勒

第5號交響曲 (馬勒)

升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乃古斯塔夫·馬勒的第五首交響曲作品,作於1901年至1902年。公論認為,此曲為馬勒交響曲中較普及的一首,原因是在於第一樂章開頭的一段小號獨奏及美妙的第四樂章被用於電影《魂斷威尼斯》中。全曲演奏時間約70分鐘。.

查看 悼亡兒之歌和第5號交響曲 (馬勒)

第6號交響曲 (馬勒)

《a小調第六交響曲》是古斯塔夫·馬勒於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乐章交響曲(本曲亦於1906年作大幅度修訂)。此曲亦曾於1906年5月27日於德國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後人往往因為馬勒當時的背景遭遇以及樂曲的陰沉氣氛, 將這首交響曲命名為「悲劇」, 但馬勒本身創作時並沒有為這首交響號曲冠以任何標題。.

查看 悼亡兒之歌和第6號交響曲 (馬勒)

李哲洋

李哲洋,臺灣彰化人,音樂學者、《全音音樂文摘》主編,翻譯西洋音樂書籍,以及採集臺灣原住民音樂。.

查看 悼亡兒之歌和李哲洋

另见

1905年音樂作品

死亡题材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