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鏡 (拉威爾)

指数 鏡 (拉威爾)

組曲《鏡》(Miroirs)是莫里斯·拉威爾於1905年在30歲時所創作的作品,总计由5首鋼琴曲組成的組曲。 1906年1月6日在巴黎的國民音樂協奏演奏會上,由里卡多·韋恩斯初次演出。.

6 关系: 加布里埃尔·皮尔纳巴黎国际乐谱典藏计划组曲莫里斯·拉威爾钢琴

加布里埃尔·皮尔纳

亨利·康斯坦特·加布里埃尔·皮尔纳(Henri Constant Gabriel Pierné,),法國作曲家,指挥家,管风琴家。1870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90-1898年继弗兰克任圣克洛蒂尔德大教堂管风琴师,1903-1934年任科洛纳音乐会指挥。皮尔纳的作品风格优美清澈,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亦常有崇高深邃和诙谐幽默的成分,对各种乐器的使用都有深刻的理解。.

新!!: 鏡 (拉威爾)和加布里埃尔·皮尔纳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鏡 (拉威爾)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国际乐谱典藏计划

國際樂譜典藏計劃 (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縮寫:IMSLP)是一個以Wiki為基礎,集合公共領域的樂譜的虛擬樂譜資源庫計劃。從2010年6月6日開始,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亦收集公共領域及許可的音樂錄音。該項目採用MediaWiki軟件提供貢獻者熟悉及易用的界面。自2006年2月16日推出以來,逾7,800名作曲家的61,000份作品的約220,000份樂譜和21,000段錄音被上載。.

新!!: 鏡 (拉威爾)和国际乐谱典藏计划 · 查看更多 »

组曲

组曲是一种套曲形式的器乐曲或交响曲,即各自独立的不同乐曲的组合,在巴洛克音乐时代为古典组曲/舞曲組曲,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调式,都是从舞曲演变来的。18世纪以后为现代组曲。 巴洛克時期的組曲雖由舞曲組成,但實際上並非作為舞蹈用途,而是經過風格化後供大家欣賞或演奏用的音樂。舞曲風格化的現象在文藝復興晚期便已存在,舞曲所組成的組曲也在當時便略具雛型。到了巴洛克早期,組曲則是主要的樂器作品類型之一。 巴洛克中期以後,德國音樂家Johann Jacob Froberger (1616-1667)為組曲設計了一個較固定的組合方式: 古典组曲包括四首舞曲乐章,.

新!!: 鏡 (拉威爾)和组曲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拉威爾

約瑟夫-莫里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生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1937年在巴黎逝世时,已经是法国樂壇中与克勞德·德彪西齐名的印象乐派作曲家。 他的音樂以纖細、豐富的情感和尖銳著稱,同時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樂曲、室內樂以及管絃樂在音樂史上不容忽視。鋼琴曲諸如《Miroirs》和《夜之魔》是經典的作品;管絃樂例如《達夫尼與克羅伊》,還有替穆索斯基編曲的《展覽會之畫》出色的展示了他以音樂表現光影色彩的技巧。對於大眾而言,最熟悉的應是他的《波麗露》,但他本人不十分看重此作品,並一度把它描述為“沒有音樂的管絃樂曲”。 根據SACEM的統計,拉威爾比其他法國作曲家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者,使他成為至今最受歡迎的法國作曲家。.

新!!: 鏡 (拉威爾)和莫里斯·拉威爾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新!!: 鏡 (拉威爾)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