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徐顯卿宦跡圖

指数 徐顯卿宦跡圖

《徐顯卿宦跡圖》是勾勒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大臣徐顯卿一生際遇的彩繪圖冊,作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作者分別為太倉余壬、歙縣吳鉞兩位畫師。圖冊現存26開,絹本,設色,每開縱62厘米,橫58.5厘米,對開則分別為徐顯卿題寫的紀遇詩和詩序,圖後還有民國十四年(1925年)陶鎔題記一則《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工作履历——徐显卿宦迹图》。 徐显卿(明嘉靖十六年-萬曆三十年,西曆1537年-1602年),字公望,號檢庵,直隸長洲縣(今苏州市)人。明朝翰林、政治人物。隆慶二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職多年,曾主持經筵,参修世宗、穆宗《實錄》及《大明會典》等重要典籍。歷官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陞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萬曆十五年補禮部右侍郎,次年轉吏部右侍郎,因遭言官攻訐,上疏請求致仕,返回江南,在宜興縣終老。 《徐顯卿宦跡圖》流轉內府多年。民國之初,曾為日本駐天津總領事吉田茂收購。為避免畫作流失海外,陶鎔委託寶晉斎主人以重金購回。後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紀遇詩與各開圖繪一一對應,然而,徐顯卿《天遠樓集》共收錄紀遇詩30首,完整記錄了徐顯卿的官場事跡,因此圖冊原本可能共計30開,如今後4開已下落不明。 《徐顯卿宦跡圖》筆觸細膩,意境宏博,對研究明代朝會、經筵、科考、冠服等都有重要的價值。.

目录

  1. 24 关系: 南直隶吏部侍郎吉田茂天津市太仓市中華民國庶吉士徐顯卿国子监礼部侍郎祭酒經筵翰林院言官詹事詹事府长洲县苏州市陶镕 (舒城)歙县明实录明世宗明穆宗日本

南直隶

南直隶是明朝时期,由中央六部直辖的江南、江淮等地共十四府四直隶州的统称。原名“直隶”,永乐十九年后,因废北平布政司,其所辖州府亦改为中央直辖。为区别两大直辖区,直隶故俗称南直隶,简称南直,或称南京。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南直隶不同于一般承宣布政使司,其本身不属于行政区,范围内的十八府州直接向六部负责。.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南直隶

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別名吏侍、二銓、小天官、小宰、天官之貳、天官貳卿、倅天官、藻鏡,掌管文官任免、考課、升降、勛封、調動等事務。「吏部」乃六部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侍郎」,相當於今日的副部長、次長。尚書是部長。今日,这一职位相当于中华民国銓敘部、考選部次長、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吏部侍郎

吉田茂

吉田茂(),日本政治家。內閣總理大臣,為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的最後一任首相,1948年再度拜相後執政至1954年,期間主導了日本-輕武裝、發展經濟的國策影響日本至今,領導日本度過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時期,和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關係很好。日本政治元老、原外務省官僚、大老牧野伸顯的女婿。从1950年10月到1952年8月,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支持下,吉田茂政府先后为18万的旧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解除“整肃”,重返日本政界。1954年因為執政共計7年的獨斷作風和將國防交給美國的國策遭到鳩山一郎等黨人派的夾殺,在罷黜時任自由黨副總裁緒方竹虎後受到極大壓力下台,但其吉田學校的官僚派仍然影響著日本,後其得意門生池田勇人和佐藤榮作都於整個1960年代擔任日本首相。吉田所創造的路線至今仍影響著日本,其奠基了日本戰後經濟奇蹟使日本成為今日的經濟大國。.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吉田茂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天津市

太仓市

太仓市,位于中国江苏省最南部,是苏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太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工业发展迅速,是距离上海最近的一座城市,太仓市区与上海市嘉定区相邻。太仓市区到上海地铁11号线(嘉定北站)有公交相连,用时20分钟。太仓市经济增速指标近年常位居苏州市域首位,太仓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2012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四位。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为94.7万,户籍人口为47.26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超过30万。预计2013年GDP将超过1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太仓市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中華民國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庶吉士

徐顯卿

徐显卿(明嘉靖十六年-萬曆三十年,西曆),字公望,號檢庵,直隸長洲縣(今屬蘇州市)人。明朝翰林、政治人物。隆慶二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職多年,曾主持經筵,参修世宗、穆宗《實錄》及《大明會典》等重要典籍。歷官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陞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萬曆十五年補禮部右侍郎,次年轉吏部右侍郎,因遭言官攻訐,上疏請求致仕,返回江南,在宜興縣終老。 徐顯卿平生所任官職,多為清華之選,其詩文亦別具一格,有《天遠樓集》傳世。徐顯卿晚年,曾延請畫師--壬、吳鉞描繪一生際遇,並逐張親題詠記,作成《徐顯卿宦跡圖》,流轉至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徐顯卿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国子监

礼部侍郎

部侍郎,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副長官,雅稱禮侍、小宗伯、儀曹貳卿、貳宗伯、貳春官。.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礼部侍郎

祭酒

祭酒是汉朝末年的官职,由曹操所创。 与功曹、仆射等为同类官职,不同的是祭酒為文職,类似现在的主任或秘书职务,没有实际权力。曹操著名谋士郭嘉就曾经担任军师祭酒,后来由於公務繁重而廣設此職以輔助政事,比如太乐祭酒、太常祭酒等等。 Category:学官 Category:职事辅官 Category: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祭酒

經筵

经筵是中国、朝鮮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汉代以来即经久不绝,但到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官员兼任或充任讲官。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每年八月至冬至为经筵讲期,讲官每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三代因袭此制度,其中尤以明代对此重视。朝鮮王朝也設置并重視經筵。 此外,太子出阁之后,亦可有讲筵之设。.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經筵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翰林院

言官

言官是明清两代对监察御史和给事中的通称。以其均有建言之责,故称。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甚至一些时期可以参议军国大事,拾遗补阙,接近于皇帝的高级谋士或智囊团。 言官在中国各朝代的称谓有别,秦朝设“谏大夫”,属中郎令;两汉时改称“谏议大夫”,属光禄勋;隋朝时仍称为“谏议大夫”,属门下省;唐朝称谓顺延隋朝,又增设“左拾遗”和“右拾遗”;宋朝时专门设立谏院,首长称“左谏议大夫”和“右谏议大夫”。 Category:官职.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言官

詹事

詹事,中國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詹事

詹事府

詹事府,是唐代到清代的官署之一,主要負責東宮事務。.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詹事府

长洲县

长洲县是江苏省苏州市历史上的一个县,因吴王阖闾所建的园林长洲苑而得名。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分置长洲县,两县同城而治,同属于苏州管辖。宋朝时属平江府。元朝时,属平江路。 清朝,长洲县下设吴塔巡司,初设今常熟市辛庄镇常南村,雍正九年(1731年)移驻浒墅关。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长洲县人口、赋税繁多,分出其南部设立元和县(东南),与吴县(西南)、长洲县(东北)3县同治于府城内,同为苏州府的附郭县。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长洲县、元和县,均并入吴县。 长洲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17位状元,占苏州全市的四分之一多。.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长洲县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苏州市

陶镕 (舒城)

陶镕()字寿民,安徽省舒城县阙店乡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舒城县志 第三十章人物 第一节 人物传,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陶镕 (舒城)

歙县

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东南部,是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歙县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置县始,统领徽州数千年,为徽州首县,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歙县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明实录

明世宗

明世宗朱厚熜(),或稱嘉靖帝,明朝第12位皇帝,庙号世宗,年號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無嗣,內閣首輔楊廷和立朱厚熜入繼大統,即明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世宗前期进行改革,颇有作为,他说:“今天下诸司官员,比旧过多。我太祖初无许多,后来增添冗滥,以致百姓艰窘,日甚一日。”下令革除先朝蠹政,“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裁革錦衣衛三萬餘人,节用宽民。英明果斷,又寸斬前朝王綸、钱宁和江彬等奸臣,人稱嘉靖中興。 但世宗受人詬病處更多,如他為了追封生父興獻王的問題,與楊廷和等朝臣引發嚴重衝突,即大禮議事件,世宗為了此事,對大臣們進行了嚴重的大清洗。後期世宗迷信道教,無心朝政,通過內閣掌控朝局,嚴嵩專權逐漸形成,又因為濫用民力,導致民眾起義無數。在宮中,世宗也暴虐無道,因為虐待宮女,導致宮女發動壬寅宮變,險些喪命。.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明世宗

明穆宗

明穆宗朱載坖(“坖”音“jì”)(),一說名朱載垕(“垕”音同“厚”),或稱隆慶帝,明朝第13位皇帝,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莊皇帝”。.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明穆宗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徐顯卿宦跡圖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