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後彎齒龍屬

指数 後彎齒龍屬

後彎齒龍屬(學名:Aublysodon)是一屬肉食性恐龍,由約瑟夫·萊迪於1868年所命名。牠的模式標本出土於美國的上白堊紀地層,但只有一些個別的前上頜骨牙齒,所以牠目前的狀態是一個疑名。這些牙齒肯定是屬於暴龍科的幼年個體,卻沒有可以進一步分類的特徵。.

38 关系: 动物古生物学古蜴甲龍學名亚洲人類似鳥龍屬北美洲分類單元傷齒龍矮暴龍屬獸腳亞目糙齒龍約瑟夫·萊迪美國異名特暴龍牙齒白垩纪颅骨馳龍科近爪牙龍屬蜥形纲蜥臀目蒙大拿州肉食性脊索动物雷克斯暴龍暴龍暴龍科暗脈龍恐齒龍屬恐龙模式種惡地新墨西哥州懼龍屬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後彎齒龍屬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地质学分支学科,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生物宏观进化模型、节奏与作用机制等历史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又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化石,用以确定地层的顺序、时代,了解地壳发展的历史,推断地质史上水陆分布、气候变迁和沉积矿产形成与分布的规律。.

新!!: 後彎齒龍屬和古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古蜴甲龍

古蜴甲龍(學名Palaeoscincus)又名古伊犁龍,意為「古代的石龍子」,是甲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狀態為疑名。化石只有牙齒,發現於蒙大拿州的朱迪斯河組,地質年代為上白堊紀坎帕階中期。就像其他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所命名的屬,例如恐齒龍、強龍及糙齒龍,古蜴甲龍過去層包含許多種,但目前多被古生物學家廢棄不用。在20世紀早期,古蜴甲龍曾被廣泛地使用,而成為知名的恐龍之一。古蜴甲龍通常會被描繪成有類似埃德蒙頓甲龍的裝甲,以及甲龍科的尾槌。.

新!!: 後彎齒龍屬和古蜴甲龍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後彎齒龍屬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属.

新!!: 後彎齒龍屬和屬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後彎齒龍屬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人類

#重定向 人.

新!!: 後彎齒龍屬和人類 · 查看更多 »

似鳥龍屬

似鳥龍屬(屬名:Ornithomimus)意為「鳥類模仿者」,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急速似鳥龍(O.

新!!: 後彎齒龍屬和似鳥龍屬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後彎齒龍屬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分類單元

分類單元(分類群,Taxon)是指分類學上的一個群體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中對此字的釋義較簡單,不管何種階層,是分類學上的一個群體」。,國際動物命名規約對於分類群的解釋較多,定義分類為「一個分類學上的單元,不管是否具有學名;一個被認為具親緣關係的物種之一個族群或多個族群,具有能分別出相似的其他一群之共同的特徵之單元。一個分類群包含了較低階層的所有分類群及其中的個體。」。,不管處哪一個分類階層(taxonomic rank),稱此群體為分類群。.

新!!: 後彎齒龍屬和分類單元 · 查看更多 »

傷齒龍

#重定向 傷齒龍屬.

新!!: 後彎齒龍屬和傷齒龍 · 查看更多 »

矮暴龍屬

暴龍屬(屬名:Nanotyrannus,意為「小型暴君」)又稱小暴龍或侏儒暴龍,是種暴龍科恐龍,可能是暴龍的未成年體。矮暴龍的化石為一個小型頭顱骨(編號CMN 7541),是在1942年由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 Gilmore)發現,並在1946年被敘述、命名為蘭斯蛇髮女怪龍(Gorgosaurus lancensis);蛇髮女怪龍現在可能為艾伯塔龍的一種。在1988年,該標本由羅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與他的同事重新敘述。初步的研究顯示這個頭顱骨已經癒合,顯示該標本來自於一個成年個體。巴克與他的同事將這頭顱骨歸類於一個新屬,屬名為矮暴龍,指的是頭顱骨的小尺寸。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一些爭議,有些古生物學家不再認為矮暴龍是個有效屬;因為這些化石與暴龍處於相同時代,許多科學家認為該化石來自於一個未成年的暴龍個體,尤其是2001年發現了一個名為「珍」的矮暴龍標本之後。矮暴龍最初的標本被估計身長約5.2公尺。 在2001年,發現了一個更完整的未成年暴龍類化石,這個名為「珍」的標本,與矮暴龍的最初標本屬於同一種動物。在2005年,一個關於矮暴龍有效性的會議談論到位於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珍」標本。數個古生物學家,包含菲力·柯爾(Phil Currie)與Donald M. Henderson認為這個標本的發現,確認矮暴龍是未成年的暴龍個體,或是暴龍的相關種。另一方面,彼得·賴森(Peter Larson)繼續支持矮暴龍為一個獨立的屬。「珍」標本的正確科學研究,正由巴克、賴森、以及柯爾等人準備公佈中,這研究將有助於決定矮暴龍是個有效屬,還是未成年的暴龍,或者是暴龍類中某個已承認屬的新種。 巴克宣稱他相信矮暴龍以小群體方式獵食。在草食性恐龍的骨頭上曾發現來自於多隻矮暴龍的牙齒。.

新!!: 後彎齒龍屬和矮暴龍屬 · 查看更多 »

獸腳亞目

腳亞目(学名:Theropoda)屬於蜥臀目,是群雙足恐龍。雖然牠們主要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在白堊紀時期,一部份的獸腳類恐龍演變成為草食性、雜食性、甚至食蟲動物。獸腳類最早出現在三疊紀晚期的卡尼階,大約是2億3000萬年前。牠們從侏儸紀早期開始成為獨占廣大陸地的肉食動物,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結束為止。獸腳亞目也是恐龍總目中唯一的肉食族群,其餘的鳥臀目所有恐龍、以及和獸腳亞目同為蜥臀目的蜥腳亞目都已經改為素食,但他們的祖先卻肉食素食都有。 獸腳亞目後來演變出一類特殊的小型恐龍,稱為虛骨龍類,虛骨龍經過幾千萬年的演化可能演變成了9,300個物種的鳥類的共同祖先。而目前已知最早的鳥類在侏儸紀晚期已經出現,例如始祖鳥,並且在恐龍還存活的白堊紀就已經有例如黃昏鳥和孔子鳥之類的現代鳥類生存了。獸腳亞目與鳥類之間的共同點包括:腳掌有三趾(牠們的第一趾其實萎縮在腳部後方)、胸部上的「叉骨」、與充滿空氣的骨頭。此外,某些獸腳類恐龍的手臂擁有羽毛(但不應具備飛行能力,例如恐爪龍和盜伶龍)和孵卵行為。.

新!!: 後彎齒龍屬和獸腳亞目 · 查看更多 »

糙齒龍

#重定向 糙齒龍屬.

新!!: 後彎齒龍屬和糙齒龍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萊迪

約瑟夫·萊迪()是一位美国古生物学家。.

新!!: 後彎齒龍屬和約瑟夫·萊迪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後彎齒龍屬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異名

名(英語:synonyms)或稱同物異名,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表示用來指稱同一分類單元(taxon)的不同命名,此用詞在動物學與植物學上的用法不甚相同。.

新!!: 後彎齒龍屬和異名 · 查看更多 »

特暴龍

#重定向 特暴龍屬.

新!!: 後彎齒龍屬和特暴龍 · 查看更多 »

牙齒

牙齒是存在於很多脊椎動物(鳥類除外)的頭部(或口部)內、用於咀嚼食物的鈣化組織。肉食性動物尤其倚賴牙齒進行獵食或搏鬥、禦敵。牙齒的構成成份不是骨骼,而是由動物體內不同密度與硬度的複雜組織組成,它的根部則由牙齦包覆、固定。 一些動物牙齒裏更有著複雜的神經,比如獨角鯨,其牙齒有上百萬神經,是目前已知最複雜的牙齒(以神經學而論)。這允許獨角鯨牙齒具食物觸覺,以及導航、交配作用。 隨著人類文明的創建,各種語言的發音已發展得多樣化。語言發音均非常依賴牙齒、舌頭和口腔的合作,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說話、歌唱。牙齒在古代被稱為“雅言”,牙齒的整潔,甚至關繫到社交活動和地位。專門為牙齒服務的醫學,稱為牙科。 牙齒在生物學與解剖學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新!!: 後彎齒龍屬和牙齒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後彎齒龍屬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颅骨

顱骨或者頭骨、骷髏頭是指人類或者許多脊椎動物的頭部骨性結構。頭骨之功能為支撐臉部,並保護腦部。 頭骨分為兩部分:顱骨和下頜骨。一般所稱之‘頭顱’通常僅指顱骨,並未包含下頜骨。 擁有頭骨的動物稱為有頭動物。.

新!!: 後彎齒龍屬和颅骨 · 查看更多 »

馳龍科

馳龍科(学名:Dromaeosauridae)又名奔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牠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在非正式的用法裡,牠們通常被稱為「盜龍」(Raptor),這個名稱因為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出現的伶盜龍而開始盛行。馳龍科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奔跑的蜥蜴」,dromeus / δρομευς 意為「奔跑」,而sauros / σαυρος 意為「蜥蜴」。 馳龍科的恐龍分布範圍可能極廣,化石在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以及南極洲等地Case, J.A., Martin, J.E., and Reguero, M. (2007).

新!!: 後彎齒龍屬和馳龍科 · 查看更多 »

近爪牙龍屬

近爪牙龍屬(學名:Paronychodon)是獸腳亞目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美國蒙大拿州。牠的化石只有牙齒。由於只有化石的碎片,故被認為是疑名。 模式種是湖畔近爪牙龍(P.

新!!: 後彎齒龍屬和近爪牙龍屬 · 查看更多 »

蜥形纲

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现在多用“蜥形纲”来替代“爬行纲”(Reptilia)。另一种表达是,蜥形类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而且還包括了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魚龍超目。 与蜥形类最亲近的类群就是合弓纲;合弓纲包括了部分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纲(Mammalia)的共同祖先。蜥形纲、合弓纲和鸟纲一起组成羊膜动物。.

新!!: 後彎齒龍屬和蜥形纲 · 查看更多 »

蜥臀目

蜥臀目(學名Saurischia)也稱為龍盤目或蜥盤目。名稱源自希臘文中的σαυρος(sauros;「蜥蜴」之意)與ισχιον(ischion;「髖關節」之意)。是恐龍之下所屬兩目中的其中一目。哈利·絲萊(Harry Seeley)在1888年根據恐龍的骨盆結構,將恐龍分類成為兩大目,分別是蜥臀目與鳥臀目(Ornithischia)Seeley, H.G. (1888).

新!!: 後彎齒龍屬和蜥臀目 · 查看更多 »

蒙大拿州

蒙大拿州(State of Montana)是美國西北部的一州,州名來自於西班牙語的「」(山),此州的面積在美國名列第四大,然而相對之下,人口相當稀少,人口密度也相當低,經濟上以農牧為主,作物主要有燕麥、大麥和甜菜,亦有重要的採礦和伐木業。 此州的西邊有三分之一都是山脈,在東邊則有三分之二還屬於美國大平原的範圍。原居民是美國原住民,在1864年成為了蒙大拿領地,1889年加入美國聯邦,為排名第41順次的州。該州也是第一個選出美國女國會議員珍奈特·雷金的州。在種族上,蒙大拿州有相當多的白人(89.5%),美國原住民則佔有6.2%。儘管該州在政治上以共和黨員佔絕大多數,但州長Steve Bullock卻是民主黨人。 曼塔纳州的州首府是赫勒拿,最大城是比靈斯;郵政縮寫是MT。.

新!!: 後彎齒龍屬和蒙大拿州 · 查看更多 »

肉食性

#重定向 肉食動物.

新!!: 後彎齒龍屬和肉食性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後彎齒龍屬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雷克斯暴龍

#重定向 暴龍.

新!!: 後彎齒龍屬和雷克斯暴龍 · 查看更多 »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and Clark, D. (2002).

新!!: 後彎齒龍屬和暴龍 · 查看更多 »

暴龍科

暴龍科(学名:Tyrannosauridae,意指「暴君蜥蜴」)是獸腳亞目虛骨龍類暴龍超科的一科,包含艾伯塔龍亞科與暴龍亞科,共計六個屬,但某些科學家認為只有三個屬。暴龍科生活於白堊紀晚期。化石可見於北美以及東亞,各地物種不盡相同。 暴龍科演化自原始的暴龍超科,牠們通常是所處生態系統的頂級掠食動物,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其中最大的物種是暴龍,是地表上出現過最大型的掠食者之一,身長可達13公尺Brochu, C.R. 2003.

新!!: 後彎齒龍屬和暴龍科 · 查看更多 »

暗脈龍

#重定向 暴龍.

新!!: 後彎齒龍屬和暗脈龍 · 查看更多 »

恐齒龍屬

恐齒龍屬(學名:Deinodon)是暴龍科恐龍的一屬,是由約瑟夫·萊迪(Joseph Leidy)於1856年命名,化石為一根在蒙大拿州發現的牙齒,年代為上白堊紀。雖然這根牙齒很有可能是屬於之後發現的蛇髮女怪龍,但單靠牙齒特徵是很難去分辨不同的暴龍科,所以恐齒龍一般被認為是疑名。這顆牙齒實際上是最早被研究的暴龍科化石,是由Ferdinand Vandeveer Hayden所發現。.

新!!: 後彎齒龍屬和恐齒龍屬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後彎齒龍屬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模式種

模式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又称典型种。模式種可以指示出該生物分類單元下的生物學特徵,它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生物分類法上實際存在的系統。.

新!!: 後彎齒龍屬和模式種 · 查看更多 »

惡地

惡地(Badlands)是指鬆軟沉積岩和富含黏土的土壤大範圍的被風和水侵蝕的後的乾燥地勢"Badlands" in Chambers's Encyclopædia.

新!!: 後彎齒龍屬和惡地 · 查看更多 »

新墨西哥州

新墨西哥州(納瓦霍語:Yootó Hahoodzo;New Mexico;Nuevo México)是美國西南方的一州,它曾是墨西哥的一省。該州有許多西班牙裔的居民,亦有不少的美國原住民。因此具有相當獨特的文化。它也是美國唯一官方州名有兩個語言的州份。該州郵政簡寫為NM,它的首府是聖菲。.

新!!: 後彎齒龍屬和新墨西哥州 · 查看更多 »

懼龍屬

懼龍屬(學名:Daspletosaurus)又名惡霸龍,是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距今7700萬-7400萬年前。目前有兩個有效物種:強健懼龍(D.

新!!: 後彎齒龍屬和懼龍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後彎齒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