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張才

指数 張才

張才(Chang Tsai;),臺灣攝影家。出生於臺北大稻埕,青年時期受兄長張維賢影響赴日本研習攝影。與同時期的鄧南光、李鳴鵰並稱為「攝影三劍客」或「快門三劍客」,活躍於1930-1950年代。2014年入選IPA亞洲30位最具影響力攝影師。2014年5月4日逝於臺北自宅。.

6 关系: 中山堂張乾琦張維賢張照堂黃則修鄧南光

中山堂

中山堂是用以紀念孫文而常見的建築名稱。可以指:;臺灣.

新!!: 張才和中山堂 · 查看更多 »

張乾琦

張乾琦()是台灣攝影師,英文名為Chien-Chi Chang,也是台灣唯一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會員,已加入美國國籍。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名為《The Chain》的攝影畫冊,內容是在一家台灣傳統宗教形式的精神疾病收容機構(龍發堂)拍攝的組圖,反映精神病人在此機構的生活狀態。.

新!!: 張才和張乾琦 · 查看更多 »

張維賢

張維賢,原名張乞食,筆名耐霜,於臺灣戲劇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譽為是「臺灣新劇第一人」。臺灣日治時期期間,他曾參與過星光演劇研究會,後來在前往日本內地研習後返臺組織民烽演劇研究會,演出新劇,後來皇民奉公會外圍組織臺灣演劇協會成立,對臺灣的戲劇演出進行管制,張維賢遂前往中國大陸經商。二次大戰之後二二八事件期間,他曾與待在上海的同鄉們包機回臺欲了解情況,但被原機遣返。後來回到臺灣後,一度在臺北經營西餐廳,後投資火柴製造業,但皆失利,遂隱居於宜蘭頭圍的福德山務農,不過後來又在朋友慫恿下與他們創辦了東陸影業公司,任總經理一職,1958年拍攝有〈一念之差〉,但賣座很差,於是放棄從影,改在臺北縣三重埔(今新北市三重區)五穀王爺廟街開養雞場,但1963年因為葛樂禮颱風淹沒養雞場,又返回臺北市,居住於西園街,最後他於1977年5月18日因口腔癌去世。 除了戲劇之外,日治時期他也曾與林斐芳、周合源、黃天海與稻垣藤兵衛組成孤魂聯盟,參與社會與政治的改造運動。.

新!!: 張才和張維賢 · 查看更多 »

張照堂

張照堂(英文名:Chang Chao-Tang,),出生於臺北縣板橋鎮(今新北市板橋區)。台灣知名攝影家,並從事紀錄片製作與影像教育工作,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新!!: 張才和張照堂 · 查看更多 »

黃則修

黃則修(),是一位出生於臺灣臺北大加蚋的教育家、新聞記者及攝影家,筆名「老K」、「紫雲七郎」、「紫雲山人」,被稱作「臺灣攝影獨行俠」。.

新!!: 張才和黃則修 · 查看更多 »

鄧南光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臺灣新竹北埔客家人,臺灣攝影先驅者,與張才、李鳴雕三人有「臺北攝影三劍客」之合稱。.

新!!: 張才和鄧南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张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