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廣武郡 (前涼)

指数 廣武郡 (前涼)

廣武郡,中国前涼时设置的郡。.

25 关系: 南凉后凉中國乞伏熾磐張天錫开皇北凉北魏北魏孝文帝前凉前秦甘肃省隋文帝行政中心西秦西涼龙飞金城郡苻坚李暠沮渠蒙遜涼州慕容納承和 (北凉)

南凉

没有描述。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南凉 · 查看更多 »

后凉

後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人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后世袭用之。 東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将军吕光受命率7万餘众讨平西域。苻坚淝水兵败後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太元十一年(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後改称天王,史称後凉。 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 後凉以氐人军事力量为基础,势力孤弱,刑法峻重,社会局势不稳,叛者连城。 後凉龙飞四年(399年)吕光卒,子吕绍继位,庶长子吕纂又杀吕绍自立。後凉咸宁三年(401年)吕隆(吕光弟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连年战争,经济凋敝,太元十二年(403年),穀价昂贵,人相食。 神鼎三年(403年),吕隆因后秦、南凉、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後秦,後凉亡。.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后凉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廣武郡 (前涼)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乞伏熾磐

文昭王乞伏熾磐(),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乞伏-乾-歸長子。 熾磐個性勇略過人,400年,西秦第一次亡國後,被送往南涼為人質。後秦弘始四年(402年)熾磐自南涼奔後秦與--歸會合。熾磐於後秦期間,召集軍隊據地自立。弘始十一年(409年)--歸逃回西秦舊地,再稱秦王,西秦復國,熾磐又被立為太子。西秦更始四年(412年)--歸為侄乞伏公府所弒,熾磐擒殺公府,繼位,稱河南王,改元永康。永康三年(414年)滅南涼,復稱秦王,其後主要與北涼爭戰。建弘九年(428年)病死,諡文昭王,廟號太祖。其子乞伏暮末继位。.

新!!: 廣武郡 (前涼)和乞伏熾磐 · 查看更多 »

張天錫

張天錫(),字純嘏,本字公純嘏,因被人嘲笑是三字而自行改字,小名獨活,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國時期前涼政權的最後一位君主。張天錫為前涼文王張駿少子,前涼桓王張重華之弟。張天錫在位時前秦國力強盛,雖曾主動斷絕與前秦關係,但最終仍逼於軍事力量而再度稱藩。及後張天錫反抗前秦徵召入朝的命令並射殺使者,前秦大軍遂攻伐前涼,張天錫不敵投降,前涼國於是滅亡。淝水之戰後張天錫南歸東晉,並在東晉終老。.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張天錫 · 查看更多 »

开皇

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歷時20年。.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开皇 · 查看更多 »

北凉

北凉(397年或401年-439年)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逊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北凉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魏孝文帝

#重定向 魏孝文帝.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北魏孝文帝 · 查看更多 »

前凉

前凉(320年-376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寔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前凉 · 查看更多 »

前秦

前秦(350年—394年)是十六国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国号“秦”。370年起,先後灭前燕、前凉及代国,统一北方。394年被西秦或後秦註所灭。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接受前秦册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 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又以其王室姓苻,故又称为苻秦。.

新!!: 廣武郡 (前涼)和前秦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廣武郡 (前涼)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西元581年3月4日-西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小字为那羅延(梵语,意为金剛不壞),鮮卑赐姓為普六茹,普六茹氏为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掌权之後,下令“以前赐姓,皆复其旧”,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分治二百七十三年的中原和江南地區。.

新!!: 廣武郡 (前涼)和隋文帝 · 查看更多 »

行政中心

行政中心又稱治所,即「政府所在地/驻地」,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城市为载体,如首都、首府、省會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可能聚集于同一城市,亦或在同一行政区内处于不同的下级行政区内。.

新!!: 廣武郡 (前涼)和行政中心 · 查看更多 »

西秦

西秦(385年-400年,409年-431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鲜卑人乞伏國仁建立的政权。 其国号“秦”以地处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用西秦之称,以别于前秦和后秦,后世袭用之。 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在陇西称大单于,又被前秦封为苑川王,都勇士川(今甘肃榆中)。388年,其弟乞伏-乾-歸立,称大单于,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西)。400年為後秦所滅。公元409年,二月,乞伏乾归自后秦返回苑川。七月,西秦复国,复都苑川。412年,乞伏熾磐又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市东北)。 最盛时期,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 431年被夏國所灭。;君主头衔:.

新!!: 廣武郡 (前涼)和西秦 · 查看更多 »

西涼

西涼(400年—421年)是十六國之一。 400年-李暠-在敦煌称“凉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李--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戰敗,乞降不成後自殺。西涼因此亡於北涼。二十余年之后,李恂的侄子李宝趁北魏攻灭北凉之际,一度恢复先人的基业,同年向北魏投诚,该政权被称为后西凉。 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新!!: 廣武郡 (前涼)和西涼 · 查看更多 »

龙飞

历史上龙飞曾被两次作为年号.

新!!: 廣武郡 (前涼)和龙飞 · 查看更多 »

郡,是中国、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內地區使用的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起源於中國戰國時代。汉语中,也常常将某些外国的二、三级行政区划翻譯為为郡。 郡,由秦朝起,曾作为第一或第二级行政区划,唐朝之后已经不使用,宋朝人雅稱州為郡,明代以後,士人雅稱府為郡。.

新!!: 廣武郡 (前涼)和郡 · 查看更多 »

金城郡

金城郡,中國古郡名。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置。西漢末年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一帶,屬涼州刺史部。初置時郡治在金城縣(縣治在今甘肅省蘭州市城區),後移治允吾縣(縣治在今甘肅省永靖縣西北)。東漢末析置西平郡。隋置蘭州總管府。唐初置蘭州,天寶中改為金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蘭州。.

新!!: 廣武郡 (前涼)和金城郡 · 查看更多 »

苻坚

宣昭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孫,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初封東海王,後發動政變推翻堂兄苻生即位。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亦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谥号宣昭,庙号世祖。.

新!!: 廣武郡 (前涼)和苻坚 · 查看更多 »

李暠

涼武昭王李暠(),字玄盛,小字長生,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是李昶的遺腹子,十六國時期西涼的建立者。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之十六世孫。李暠的后代形成了陇西李氏的镇远将军房、平凉房、武阳房、姑臧房、敦煌房、仆射房和绛郡房,唐朝皇室和诗人李白亦稱李暠為其先祖。天宝二年(743),唐玄宗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新!!: 廣武郡 (前涼)和李暠 · 查看更多 »

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臨松匈奴人,十六国时期北涼第二任君主。原係匈奴支系卢水胡族首領,曾反叛後涼並推段業建北涼,後攻殺段業自己登位。沮渠蒙遜有勇略,在位期間,北涼於強敵環伺之際擴張成為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

新!!: 廣武郡 (前涼)和沮渠蒙遜 · 查看更多 »

涼州

涼州,是中國古代的地名之一,為漢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其轄域在今甘肅省及寧夏全境、青海東北部、新疆東南部及內蒙古阿拉善盟一帶。.

新!!: 廣武郡 (前涼)和涼州 · 查看更多 »

慕容納

慕容納(),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南燕國皇帝獻武帝慕容德之兄,南燕末主慕容超之父。前燕時封北海王。 公元370年,前燕為前秦所滅後,前秦苻堅破鄴城時,以慕容納爲廣武太守,數年後去官。後來遷居於張掖(今中國甘肅省張掖市)。慕容納之弟慕容德受前秦帝苻堅之命隨軍南征東晉,留下金刀拜別母親公孫氏而去。383年,前秦於淝水之戰敗北,慕容納、慕容德之兄慕容垂趁機起兵山東建後燕,前秦苻昌遂殺慕容納本人及慕容德諸子。慕容纳夫人段氏因怀孕被囚禁起来,本意是等分娩了再处死,但其间获救,生下遗腹子慕容超。 慕容德原是後燕的范陽王。公元397年,當後燕君主慕容寶為北魏所敗之後,後燕被截成南北兩部分。次年慕容德於滑台(今河南滑縣)自稱燕王。公元400年遷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稱帝。 慕容納子慕容超隻身到達南燕後,呈獻金刀給慕容德,並告以其祖母也就是慕容德之母臨終的遺言,慕容德聽了之後哀傷不已。將慕容超封為北海王。公元405年,慕容德去世,慕容德諸子早已被苻昌所殺,遂以慕容超繼南燕帝位,改元太上、追諡慕容納為穆皇帝。 category:五胡十六國人物 category:十六國追尊君主 Category:南燕 Category:鮮卑人 Na納.

新!!: 廣武郡 (前涼)和慕容納 · 查看更多 »

承和 (北凉)

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是十六国時期北涼君主沮渠牧犍的年號,共計6年餘。 由於《太平御覽》引《十六国春秋》作永和年號,因此《資治通鑒·宋紀·元嘉十年》條跟隨;記載紀元的書籍又跟隨通鑒的記載。學者根據《高僧傳》、《魏書》和《北史》的相同記載承認沮渠牧犍的承和年號,從而認爲永和年號為錯誤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另外,甘肅出土的石刻有“……緣禾三年嵗次甲戌”字樣。。學者認爲永和年號可能緣和之錯誤, 但是“緣和三年嵗次甲戌”則指“緣和元年”應為壬申年,與史書記載的永和或承和的干支均不合。.

新!!: 廣武郡 (前涼)和承和 (北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