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殺校

指数 殺校

殺校是香港獨有詞彙,略含貶義,係指以公共行政或法律手段強迫學校停辦。這些手法在世界各地都存在,20世紀初很多國家推行西化教育時,舊制學校都面臨過「殺校」。21世紀初,香港人口結構之改變使此問題更加明顯,成為當時熱門話題,此詞彙因而出現。官方並沒有為政策加上負面的字眼,過程皆以中立或較正面的詞彙表示,如課程改革(Curriculum Reform)或教育改革(Education Reform)。.

20 关系: 學校小学小一學校網中国内地住宅出生率商业公共行政西方化香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雙非問題提早退休計劃村校校董會校服法律改革教育局 (香港)教育体制改革

學校

#重定向 学校.

新!!: 殺校和學校 · 查看更多 »

小学

小學(Element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最初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歲到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為初等教育機構,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通常是5年或6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新!!: 殺校和小学 · 查看更多 »

小一學校網

小一學校網(Primary One Admission School Net 或簡稱 POA School Net)香港教育局將香港劃分為36個小學校網,並依據「就近入學原則」以「小一入學申請表」上的申報住址為小學一年級學童按照所屬學校網統一派位。 申請直接資助學校、私立學校及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則不受校網限制。.

新!!: 殺校和小一學校網 · 查看更多 »

中国内地

中国内地是中國的政治及地理術語,最早源於清朝的「內地十八省」,現代則主要用來指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接統治領土(港澳地区除外),與「中國大陸」的意思近似但不同。.

新!!: 殺校和中国内地 · 查看更多 »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新!!: 殺校和住宅 · 查看更多 »

出生率

在人口統計學中,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CBR)的定義是每年、每一千人當中的新生人口數,可以數學式表達為: CBR.

新!!: 殺校和出生率 · 查看更多 »

商业

商业(Commerce),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的一种行为。中文之“商业”含义指社会分工出现的有组织的贸易行为,现代概念指流通领域的所有产业,多与贸易合称“商业贸易”。大多数的商业行为是通过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或服务来營利,如微软、索尼、IBM、联想、通用都是營利性的商业组织典型的代表。然而某些商业行为只是为了提供运营商业所需的基本资金,一般称这种商业行为为非營利性的,如各种基金会,以及红十字会等。 一般認為商業行為成立的條件有以下幾點:.

新!!: 殺校和商业 · 查看更多 »

公共行政

#重定向 公共行政学.

新!!: 殺校和公共行政 · 查看更多 »

西方化

西方化,又稱西化、西洋化、歐美化,是指社會在產業、技術、藝術、法律、政治、經濟、生活方式、飲食、語言、字母、宗教、哲學及價值方面採納西方文化的歷史進程。 在最近多個世紀,西方化在全球都有普遍且促進的影響力。此外西方化的字面意義容易令人誤會,所謂西方化通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受到西方的影響力影響的傳統社會會驅使使之轉變成更加類似西方化的社會,以希望獲得西方的生活或它的某部分,例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一代表。另一方面西方本身也透過西方化來使文明具有可塑性與文化接受能力,來維持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例如現實中現代倫敦隨處可見的外籍人士、巴黎的穆斯林社區、加拿大華埠,這些移民第二代受西方教育後通常具有本地籍,通常會組成政治團體在影響著西方國家走向,甚至操控出兵海外的行為,就是西方自身也在被西方化的明證,而進化成為更強勢主導的新時代西方文明。 所以綜上所述,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西方化又與文化互滲和文化適應相關。文化互滲是指一個社會或文化裡兩個不同族群的持續接觸所產生的轉變,接觸以後雙方文化模式的轉變是明顯的。西方化在流行的說法是指西方擴張和殖民主義對當地社會的作用。例如接納歐洲語言和典型西方習俗的本土人可被稱為文化適應或西方化。取決於文化接觸的處境,西方化可以是被迫或自願的。例如除了南美洲國家是被迫西方化、連身處西方文化中心的美國也遭受到明顯的自我西方化過程,這是因為大量歐洲移民使得英美為主的文化受到西歐的德法文化的衝擊。 跨民族接觸可對本土文化產生不同程度的控制、壓迫、抵抗、殘存、適應及改變。當本土文化受到強大外來者的破壞,經常都會造成「休克期」。「休克期」是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時期相互作用的特徵。在休克期,利用軍隊鎮壓民間會導致文化浩劫或文化灭绝,使一個文化被消滅。據康拉德·科塔克所說,「西方人試圖以他們的想像力重塑當地文化,漠視他們所創造的文化模式不適合西方文明以外的範圍這個事實」可能是由於康拉德·科塔克認為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的亞細亞人比歐羅巴人更具奴隸性,他們忍受專制統治而無怨的歐洲中心主義觀點是正確的,非西方國家只適合絕對君主制不適合民主。.

新!!: 殺校和西方化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殺校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英文:Hong Ko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Union),是一個由香港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各級學校教師組成的工會,現有會員95981人,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民主派組織。其定位除了是工會外,還是教育團體、社會團體和民間團體。現任會長是馮偉華,而監事會主席潘天賜兼任香港職工會聯盟會長。 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休會期間,由理事會執行日常事務,監事會從旁監察。理事會與監事會都是由全體會員一人一票不記名投票選出。.

新!!: 殺校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 查看更多 »

雙非問題

雙非問題是指父母皆非香港居民(通常是指中國大陸公民)以生育旅行方式在香港所生的嬰兒(「雙非嬰兒」或「雙非」)可取得香港永久性居留權,並可享有香港社會資源及福利,由於人數不斷增多,引起香港社會的強烈不滿,香港市民多次遊行抗議,甚至引發「蝗蟲論」的歧視爭議。 在民怨沸騰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尋求解決措施。 雙非孕婦有從合法途徑預約來港產子,亦有在無預約情況下闖急症室產子。2010年,配偶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大陸孕婦在香港誕下32,653名嬰兒,比起2001年的620名上升逾50倍。從2001年至2011年間,獲得居港權的「雙非」嬰兒逾17萬人。2012年,香港有91,000多名嬰兒出生,其中約33,000人為「雙非」或「單非」嬰兒。 梁振英在2012年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後,推動「零雙非」政策,要求所有私立醫院停止接受雙非孕婦在2013年1月1日或以後的預約分娩,2013年以後雙非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目大幅下降。從2013年至2014年2月底,有172名雙非嬰兒在香港出生。.

新!!: 殺校和雙非問題 · 查看更多 »

提早退休計劃

提早退休計劃又稱自願離職計劃、優惠退休計劃、優退,是公共或私人機構因合併或大規模重整時為了減少僱員人手和有關人事管理成本而作出的行政措施。通常參加這類型計劃的職員申請提前退休時除了會有原來的法定補償金,還會獲得豐富的特惠金以示鼓勵。如果提早退休計劃參加顧員的人數不符合公共或私人機構管理層所定下的指標,有機會進一步解僱--員,用意達到管理層原先所定下的指標。 在香港,條件較優厚的提早退休計劃被俗稱為「肥雞餐」,而條件較遜色的則被俗稱為「乳鴿餐」。.

新!!: 殺校和提早退休計劃 · 查看更多 »

村校

#重定向 鄉村學校 (香港).

新!!: 殺校和村校 · 查看更多 »

校董會

學校董事會(簡稱校董會)是以有限公司、基金會或者社團等方式運作,是一間學校或者一批學校的最高權力核心,學校及該辦學團體的宏觀決策者。學校成立之時,理論上校董會是創業者,他們出資本,辦教育事業,多被封為教育家。 在香港,官立或津貼學校的營運資金全部或絕大部分由政府提供的,有些辦學團體透過辦津貼學校宣傳自己的宗教,甚至牟利,例子有金禧事件,亦曾有教會學校被指辦學牟利被政府收回辦學權。 法團校董會: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教師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獨立校董.

新!!: 殺校和校董會 · 查看更多 »

校服

校服是指學校的制服,在中學和小學十分普遍,也可見於大學、社區學院和幼稚園或其他層級的學校裡,一般而言會按照性別、季節、年級等分為許多款式。不同國家和不同的學校的校服款式可能有很大的差別。特定性別制服一直爭議的焦點,有的學校允許女學生可選擇褲子或裙子。多数地方要求学生上运动堂时穿着运动服,运动服因地而异。校服上通常有校徽,使得校服影響到學校的形象。 學校的服裝指引指定了一部份服飾,例如、露臍上衣、鼓吹吸煙或酗酒的衣服以及印有對其他同學甚至家長的惡意批評之服裝列為違禁品,任何學生均不能穿著。而校服指引則是對學生在不同場合該穿著甚麼服裝的規定。.

新!!: 殺校和校服 · 查看更多 »

法律

法律(Law) 是一種由規則組成的體系,經由社會組織來施與強制力量,規範個人行為。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學者們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法律,包括從法制史和哲學,或從如經濟學與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方面來探討。法律的研究來自於對何為平等、公正和正義等問題的訊問,這並不都總是簡單的。法国作家阿納托爾·法郎士於1894年說:「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時禁止富人和窮人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和偷一塊麵包。」 在一個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中,創造和解釋法律的核心機構為政府的三大部門:公正不倚的司法、民主的立法和負責的行政。而官僚、軍事和警力則是執行法律,並且讓法律為人民服務時相當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若要支持整個法律系統的運作,同時帶動法律的進步,則獨立自主的法律專業人員和充滿生氣的公民社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

新!!: 殺校和法律 · 查看更多 »

改革

改革,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改良革新,改革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调整,以除舊佈新。目的是要革除现有的社会制度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使之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相較於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现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通常一個改革是否能成功也會影響該國的國勢,若成功可讓該國走向穩定局勢,若失敗可能遭致內亂或衝突。 改革必然要付出代價,且要承受內部和外部、客觀和主觀制約。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通过不断改革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據馬克思學說,历史上的改革,有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宋熙宁变法)、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如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还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新!!: 殺校和改革 · 查看更多 »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新!!: 殺校和教育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是一种通常由政府主导,以提升教学水平为目的,通过改变教育方式、管理方式、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行政设置及划分方式的一种社会进步。.

新!!: 殺校和教育体制改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廢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