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指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袭行動,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超過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对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语中,如果将广岛县、广岛市的“”用片假名写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则通常是在描述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事件。.

93 关系: 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原爆點卡路里发热大日本帝國天宁岛太平洋战争太田川太阳小男孩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彈少校岡崎令治岡崎片段上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子中尉帕斯卡九州 (日本)干馏平抛运动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人民网人民日报廣島廣島城廣島市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廣島縣廣島銀行廣島街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德国保罗·蒂贝茨地下室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呕吐国家杜马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硫磺岛空袭第二次世界大战粟屋仙吉红外线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国驻日大使...美軍烧伤田上富久焦耳片假名白血病被爆者颱風食欲不振马里亚纳群岛高射炮诺贝尔奖诺贝尔和平奖鳥飼行博超音速防空警报關島長崎市原子彈爆炸长崎市腹瀉艾諾拉·蓋號轟炸機苏联雅虎地球村陆军TNT柏林恶心東京大轟炸松井一實杜魯門核爆炸核裂变核武器气压激波朝日新聞海军日本日本被團協日本投降日本標準時間放射性落下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扩展索引 (43 更多) »

原子弹

原子弹又称裂变弹(Atomic bomb),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组织。第一个裂变(原子弹)试爆释放出的能量为约20,000吨TNT(见三位一体核试爆)的相同的当量。第一个热核(氢弹)试爆释放相同的能量为10,000,000吨TNT的当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子弹 · 查看更多 »

原子弹爆炸圆顶屋

#重定向 原爆圆顶馆.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子弹爆炸圆顶屋 · 查看更多 »

原爆點

原爆點(英文稱為Ground Zero,直譯為「地面零點」)為一軍事術語,狹義指原子彈爆炸時投影至地面的中心點,廣義則可指任何大規模爆炸的中心點。 一般提及「原爆點」時,常是特指1945年發生的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或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爆炸中心點。而2001年發生九一一事件後,也使用「Ground Zero」來指稱在恐怖攻擊中遭到摧毀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星大樓原址。此外,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廈的中庭廣場,也暱稱為「Ground Zero」,這是因冷戰時期曾假設蘇聯如對美國進行核子武器攻擊,五角大廈會成為攻擊目標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爆點 · 查看更多 »

卡路里

卡路里(Calorie,縮寫為cal),簡稱卡,其定義為將1克水在1大氣壓(101.325kPa)下提升1攝氏度所需要的熱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卡路里 · 查看更多 »

发热

--(fever),又稱作發熱(pyrexia)或發燒反應(febrile response),其定義為:體溫在調節時超過了平常體溫。現在醫界並沒有一致認可的正常體溫上限,文獻從37.5到38.3℃都有。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定點 (set point) 調高,即為发烧,并讓人感到寒冷。這使得身體為了生產更多熱而出現,且開始試圖保存熱量。當体温调定点回到正常值时(即為退燒時),患者就會開始感到燥熱,出現,也可能開始流汗。發燒導致的熱性痙攣(較強烈的肌肉收縮)較為少見, --> 然而這在年輕孩童患者之中較為常見。發燒通常不會高到。 發燒是指身體製造過多熱能或身體的體溫調節失調,導致身體的溫度高過溫度設定值或溫度設定值本身過高。 發燒可能是由許多疾病造成,從小病到重症都有可能, -->這包含了、細菌、寄生、普通感冒、流行感冒、泌尿道感染、脑膜炎、疟疾、闌尾炎等。 --> 非感染性的發燒成因包含了血管炎、深静脉血栓、藥物的副作用、癌症等。另外,發燒不等同高熱這個類似疾病,不同之處在於,高熱(中暑為高熱的一種)起因於身體累積的熱能過多或是身體的散熱功能不足,導致體溫超越正常體溫設定點 (set point)。 治療發燒本身,一般來說是非必要的。然而治療衍生的疼痛與發炎,有利於患者於生病期間的修養,因為患者會覺得舒服些。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這類藥物可能可幫助上述治療,也可以同時降低體溫。在額頭放冷的毛巾或是洗個熱水澡,不但無效且可能讓人更不舒服。三歲以下的幼童或是患有像是免疫缺陷這類嚴重疾病的患者或出現多重併發症狀的人必須立刻送醫。。高熱無論如何也必須立刻送醫。 發燒是常見的醫學徵象之一。體溫上升可強化免疫細胞,增加殺死細菌和病毒的能力,發燒也可抑制細菌和病毒在體內繁殖。 -->發燒約佔看病孩童中的求診原因的30%;生重病的成人會有75%的機率出現發燒這個醫學徵兆。儘管發燒是身體本身的一個強而有力的防衛機制,但是治療發燒本身並不會讓身體的抵抗力降低使得潛在病因的病情惡化。有些家長與醫療從業人士,常會把發燒本身看得太嚴重,這樣的現象被稱為發燒恐慌症(fever phobia)。.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发热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天宁岛

天宁岛(Tinian),又譯作提尼安岛,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南部,临近塞班岛。出名是因为二战中美国投向廣島和長崎的两颗原子弹都是从这里装载起飞的。现在岛上留有当时安放原子弹的铁架等遗蹟。 原来该岛并不是旅游热点。除少数二战迷外,鲜有人知道这地方。但从1998年由华人詹壽全投资建造的天宁皇朝酒店和赌场落成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赌场还投巨资改造了岛上的机场和游船码头,购买了气垫游艇往返塞班岛。现在天宁岛号称太平洋上的拉斯维加斯。 島上的天寧機場占地面积为800公顷,可供波音727及737客机升降。在2002年7月完成现有机场改建工程后,可供波音747大型客机升降。至於北方的North Field機場原是日本在戰前所建,美軍佔領天寧島後擴大建設成為起降B-29的基地,也是原子彈裝載的地點,擴建完成之時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空軍基地,不過自1947年關閉之後就漸漸荒廢,但在日本國內爭議普天間基地遷移問題時,一度成為美軍替代的考量方案,201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曾經小幅度整修North Field的跑道作為演習使用,一架KC-130J成了1947年基地關閉之後第二架起降的飛機。 天宁岛也是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短波发射台之一,单机发射功率250千瓦,主要向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广播。 category:北馬里亞納群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天宁岛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太田川

太田川()是流經廣島縣的一級河川之主流。中游被環境省選定為名水百選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太田川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小男孩原子弹

#重定向 小男孩原子彈.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小男孩原子弹 · 查看更多 »

小男孩原子彈

小男孩(Little Bo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市投擲的首枚原子彈的代號。於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在廣島相生橋上空投下,日本標準時間早上8時15分在高度爆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小男孩原子彈 · 查看更多 »

少校

少校是軍隊的職銜,是校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裡,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校称为Major,海军少校则称为Lieutenant Commander(直譯:副指揮官)。英国皇家空军少校则称为Squadron Leader(直譯:中隊長)。 英国陆军少校主要擔任連長職務。美國陸軍少校主要擔任副營長、營部執行官職務。 中華民国國軍少校精實案前主要擔任兵器連連長或副營長,精實案因為指揮架構修整始改編製擔任副營長、營參謀主任、營輔導長、營級執行官、本部連、旅部連、群部連、營部連或專業連隊連長。.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少校 · 查看更多 »

岡崎令治

岡崎令治(,),日本分子生物學家,曾任職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史丹佛大學以及名古屋大學。 岡崎教授是享譽世界的分子生物學先驅,生前被認為必將獲得諾貝爾獎,惟英年早逝未能如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岡崎令治 · 查看更多 »

岡崎片段

岡崎片段(英語:Okazaki fragment)是DNA複製過程中,一段屬於不連續合成的延遲股,即相對來說長度較短的DNA片段。名稱源自1967年最早發現團隊的領導者-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岡崎令治與岡崎恒子夫妇的姓氏。其團隊在研究大腸桿菌中噬菌體DNA複製情形時發現此現象。 岡崎片段之所以存在是因為DNA聚合酶無法在樣板DNA的5'端往3'端的方向上合成DNA,因此只能反向合成在樣本DNA上產生了許多以5'到3'方向合成的岡崎片段(建立的片段與樣本DNA方向相反 故依舊是5'往3'),再由DNA黏合酶將其黏合。在前导链(領先股)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在后滞链(延遲股)上则是不连续的。 細菌體內的岡崎片段長約1000到2000個核苷酸,真核生物則約150到200個核苷酸。 对冈崎片段的仔细研究表明,与前导链的头几个一样,每一片段5'端的头几个核苷酸均是核糖核苷酸,因此DNA合成是由RNA引导的。这些引物在片段连接之前被外切酶去掉,产生的间隙由DNA填补。用RNA引导DNA复制的原因很可能是出于保证DNA复制的高忠实性。.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岡崎片段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子

| magnetic_moment.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中子 · 查看更多 »

中尉

中尉是軍人的職階,位階介於少尉和上尉之間。在英文中,陸軍以及空軍、海軍陸戰隊的中尉稱為Lieutenant或First Lieutenant,美國海軍中尉稱為Lieutenant Junior Grade,英國海軍中尉稱為Sub-Lieutenant,英國空軍中尉則稱為Flying Officer。 中華民国國軍中尉主要擔任排長或副連長的職務,但可佔缺擔任連長。.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中尉 · 查看更多 »

帕斯卡

帕斯卡(符號Pa或Pascal)是國際單位制(SI)的壓強單位。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也可簡稱為「帕」。它等於每平方米一牛頓。以法國學者(同時身兼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宗教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哲學家)布莱茲·帕斯卡之名而命名。百帕(hPa)和千帕(kPa)也是自Pa衍生出來的氣象常用單位,正常海平面約101kPa、或1013百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帕斯卡 · 查看更多 »

九州 (日本)

九州(,)是日本西南部的一個島,為日本本土四大島之一,也是日本的第三大島、世界第37大島,面積36,752.6平方公里(2011年9月1日統計),次於本州和北海道,比四國大。古名筑紫島(據《古事記》)或筑紫洲(據《日本書紀》)。其北面的關門海峽將九州和本州分隔,而東北面則隔豐後水道與四國相對。 廣義上的九州則指九州地方,包括九州本島上的大分縣、宮崎縣、福岡縣、佐賀縣、長崎縣(含五島列島和對馬島)、熊本縣和鹿兒島縣(含大隅群島和奄美群島)等7縣、以及琉球群島上的沖繩縣,人口約13,013,573人(2016年2月1日),面積約3.79萬平方公里,目前是日本高科技產業的主要集中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九州 (日本) · 查看更多 »

干馏

干馏,又称碳化(,其他的“碳化作用”是指钢筋混凝土失效形式的一种术语)、炭化()、焦化(),是指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或加热固体物质来制取液体或气体(通常会变为固体)产物的一种方式。 这个过程不一定会涉及到裂解或。 与通常蒸馏相比,这个过程需要更高的温度。使用干馏可以从炭或生物質(如木材等含之物質)中提取液态燃料。干馏也可以通过热解来分解矿物质盐,例如对硫酸盐干馏可以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溶于水后就可以得到硫酸;对煤干馏,可得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煤气。.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干馏 · 查看更多 »

平抛运动

当物体在具有一定初速度并水平抛出时,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平抛运动 · 查看更多 »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袭行動,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超過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对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语中,如果将广岛县、广岛市的“”用片假名写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则通常是在描述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事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 查看更多 »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原子弹爆炸圆顶屋以外的一個免票市民公園,常簡稱為平和紀念公園或平和公園。.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瓦西列夫斯基(俄文: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苏联红军总参谋长、远东军总司令。1943年荣获苏联元帅军衔。生于伊万诺沃州新戈利奇哈镇一神父家庭。1915年9月从阿列克谢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立即被派往前线。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1931年5月被调到红军军事训练部工作。1936年被送到培养高级将领的总参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被调到总参谋部工作。1940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主管西方防务。1941年8月出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1942年5月出任总参谋长。1942年10月起还同时担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任职期间,几乎经历了苏联卫国战争的所有重大战役,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1945年6月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负责指挥所有的参战部队实施八月風暴行動,战后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起先后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主管军事科学研究的副部长,1959年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 他荣获兩次“苏联英雄”称号、8枚列宁勋章,两次获苏联胜利勋章及许多其他勋章,1977年12月5日在莫斯科去世。.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人民网

人民網()是一家由中國共產黨黨報人民日报社所控股的媒体企业,以新聞報導為主。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于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互聯網。人民網有中文(簡體、繁體)、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韩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 、朝鲜文、彝文、壮文共16種語言17个版本。 《人民網》在中國大陸有31間分公司,在韓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南非及美國等均設有海外分公司。2013年3月19日,《人民網》在香港開設分公司,總裁廖玒於成立大會上表示,進駐香港是為了「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平台,促進社會和諧」。.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人民网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廣島

廣島可指:.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 · 查看更多 »

廣島城

廣島城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的城堡,別稱鯉城,為日本100名城之一,現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由於原本廣島城的所有建築已經在1945年廣島市原子彈爆炸中遭到摧毀,目前整個廣島城都是在二次大戰後所重建。 也由於廣島城別稱為「鯉城」,現在在廣島市有多個以「鯉城」命名的區域或機構,包括、鯉城會館、、、廣島鯉城計程車集團;而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球隊廣島東洋鯉魚的名稱也是源自於此。.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城 · 查看更多 »

廣島市

廣島市()是日本一級行政區廣島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本州西部的最大城市。原本只是太田川入海口的一個三角洲,自16世紀時毛利氏在此建城並且將行政中樞移至此地後,迅速發展成中國、四國地區規模最大的經貿中心。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二战中饱受原子弹在内的军事攻击。.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市 · 查看更多 »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廣島和平纪念資料館(広島平和記念資料館)坐落於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本廣島市的中央。於1955年8月與和平紀念廳同時建成(即現時的廣島国際会議場)。資料館陳列展示出原子彈爆發時的實況,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放棄使用核武器,達致世界和平。它是廣島市的著名景點,建築師是丹下健三。.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 查看更多 »

廣島縣

廣島縣()位於日本本州西端中國地方,並面向瀨戶內海的一個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之一。東接岡山縣、北接鳥取縣與島根縣、西鄰山口縣、南濱瀨戶內海。首府位于廣島市。.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縣 · 查看更多 »

廣島銀行

株式會社廣島銀行(Hiroshima Bank)是日本以廣島縣為中心的地方銀行,簡稱「廣銀(ひろぎん)」。總部在廣島縣廣島市中區。是廣島縣與廣島市的指定金融機關。.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銀行 · 查看更多 »

廣島街

廣島街(Hiroshimastraße)是位於德國柏林蒂爾加滕的一條街道,街名取自日本城市廣島。日本駐德大使館也座落於該街上。.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街 · 查看更多 »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市與長崎市投下原子彈,這也是歷史上人類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 盟軍在空襲日本多個月後,準備進行沒落行動進攻日本本土。二戰歐洲戰場於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後結束,但是太平洋戰爭仍在持續。美國、中國與英國在1945年7月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並未作回應。美國於是計劃使用曼哈頓計劃中成功製造的核武器,並分別於8月6日及9日在廣島與長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彈及胖子原子彈。廣島約有90,000人—166,000人因核爆而死亡 ,長崎則有60,000人—80,000人死亡。 長崎遭受核彈轟炸後6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並在1945年9月2日簽署《降伏文書》,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影響所及導致日本政府於1967年宣布非核三原則,表明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罗·蒂贝茨

小保羅·沃菲尔德·蒂贝茨(Paul Warfield Tibbets, Jr.,),美国空军准将。以驾驶史上第一架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艾諾拉·蓋伊號而闻名。他在日本广岛市上空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了至少9万人伤亡。.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保罗·蒂贝茨 · 查看更多 »

地下室

地下室,又名地庫,是建築物、大廈等的低於地面的一層或多層。樓層郵寄地址英文書寫為B1、B2等,越深層數愈多。.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地下室 · 查看更多 »

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 ICAN; )為一個全球公民社會聯盟,致力於遵守與全力執行《禁止核武器條約》,並在制訂過程中給予協助。該組織成立於2007年,目前在101個國家擁有468個伙伴組織。 2017年,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因「提請各方注意使用任何核武器後造成的災難性人道主義後果,以及為實現禁止這些武器的條約造出的突破性努力」,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该组织只有4名工作人员,且他们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下。.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 查看更多 »

呕吐

呕吐,俗稱反胃,是由于胃和肠道内容物(食糜)由于受到强力积压经过食道由口腔吐出的动作。.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呕吐 · 查看更多 »

国家杜马

国家杜马(Gosudarstvennaya Duma)是俄羅斯的下議院,為俄羅斯聯邦會議(國會)兩個構成機構之一,有450個議席。國家杜馬是俄羅斯的常設立法機構,主要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參加議員的資格為最少21歲以上的公民,任期五年。.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国家杜马 · 查看更多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B-29 Super fortress),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战略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美國陸軍航空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等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其命名延續先前有名的B-17飛行堡壘式战略轰炸机。 B-29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同時亦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焦土空襲的主力。--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二次大戰結束以後,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後在1960年代方--完全退役。B-29的總生產量為3,900架左右。 它設計的架構後來繼續延伸,發展成美國空軍的B-50。而蘇聯用逆向工程複製了B-29成為圖波列夫Tu-4。.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硫磺岛

硫磺島()是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的火山島,因島上覆蓋着一層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硫磺而得名。行政區劃隸屬於日本東京都小笠原村。該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公里(24°47'2"N, 141°18'46"E),南距關島1130公里,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全島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最寬4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平方公里。.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硫磺岛 · 查看更多 »

空袭

袭是動用軍事航空部隊(如空軍、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对敌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实施的轰炸和射击,既可以针对大规模区域,也可以针对特定建筑物。 空袭针对的是敌方目标,在和平时期,也可能动用空中力量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例如爆破水坝、破冰等等,这些并不称为空袭。 空袭通常通过轰炸机、攻击机等军用飞机来实施,也可以通过气球、飞艇、导弹等其他方式进行。可以使用的武器包括机关枪子弹、导弹、各种炸弹,乃至核弹。 根据空袭所使用的武器,空袭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非常规空袭使用的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使用其他常规武器的空袭则是常规空袭。.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空袭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粟屋仙吉

粟屋仙吉()日本政治家、官員,鐵道官吏粟屋穎祐的次子。因其父出身於山口縣,在轉任仙台期間生下了他,故取名仙吉。.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粟屋仙吉 · 查看更多 »

红外线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長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對應頻率約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範圍內。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多都在此波段。 红外线是在1800年由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他發現有一種頻率低于紅色光的輻射,雖然用肉眼看不見,但仍能使被照射物體表面的溫度上昇。太陽的能量中約有超過一半的能量是以红外线的方式進入地球,地球吸收及發射紅外線輻射的平衡對其氣候有關鍵性的影響。 當分子改變其旋轉或振動的運動方式時,就會吸收或發射紅外線。由紅外線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動模態及其偶極矩的變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對稱性及其能態時,紅外線是理想的頻率範圍。紅外線光譜學研究在紅外線範圍內的光子吸收及發射。 红外线可用在軍事、工業、科學及醫學的應用中。紅外線夜視裝置利用即時的近紅外線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覺的情形下在夜間觀察人或是動物。紅外線天文學利用有感測器的望遠鏡穿透太空的星塵(例如分子雲),檢測像是行星等星體,以及檢測早期宇宙留下的紅移星體。紅外線熱顯像相機可以檢測隔絕系統的熱損失,觀查皮膚中血液流動的變化,以及電子設備的過熱。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像紅外線導引常用在飛彈的導航、熱成像儀及夜視鏡可以用在不同的應用上、红外天文学及遠紅外線天文學可在天文學中應用红外线的技術。.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红外线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縮寫為USAAF),美國空軍的前身。1941年由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 USAAC)改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航空部隊。在1944年的全盛時期,擁有編制240萬員、近8萬架飛機及783個永久基地。 1941年,原陸軍航空軍司令兼陸軍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任陸軍航空軍首任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s)。在1942年3月9日的軍事改組中,陸軍航空部隊、陸軍地面部隊、陸軍後勤部隊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任改組後陸軍航空軍司令(Commanding General, Army Air Forces)。1944年,阿諾德晉五星上將。1946年,卡爾·史帕茲繼任為陸軍航空軍司令。 二次大戰後,陸軍航空軍開始復員,規模大幅縮減。1947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為與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對等的獨立軍種,由空軍部、空軍參謀部和作戰單位組成。史帕茲為首任空軍參謀長。.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美國陸軍航空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驻日大使

#重定向 美國駐日大使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美国驻日大使 · 查看更多 »

美軍

#重定向 美军.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美軍 · 查看更多 »

烧伤

#重定向 灼傷.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烧伤 · 查看更多 »

田上富久

上富久是一名日本政治家,2007年起擔任長崎縣長崎市市長。 出身於今天的長崎縣五島市,1980年九州大学法学部畢業後、10月長崎市役所入庁,在本島等、伊藤一長兩市長治下工作達三十年。在伊藤一長2007年被行刺後,他在接下來的2007年長崎市長選舉中擊敗西日本新聞記者橫尾誠成功當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田上富久 · 查看更多 »

焦耳

耳(簡稱焦)是國際單位制中能量、功或热量的導出單位,符号為J。在古典力學裏,1焦耳等於施加1牛頓作用力經過1公尺距離所需的能量(或做的機械功)。在電磁學裏,1焦耳等於將1安培電流通過1歐姆電阻1秒時間所需的能量。焦耳是因紀念物理學家詹姆斯·焦耳而命名。 以其它單位表示, 1焦耳也可以定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焦耳 · 查看更多 »

片假名

片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等合称作假名。“片假名”一词在使用时常用“カタカナ”表示。签名时如果要表记假名,也一般使用片假名书写。.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片假名 · 查看更多 »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英文名稱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 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這些異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發育完成,稱之為芽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症狀可能包含:出血與淤斑、疲倦以及感染風險增加。這些症狀會因缺乏正常血球而發生。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游離輻射、部分化學物質如苯、曾接受化療、唐氏綜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四大類型,以及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白血病與淋巴瘤同屬影響血液、骨髓與淋巴系統的腫瘤當中的一種,此大類疾病被稱為。白血病的診斷方法主要靠血液檢查與。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會採用所謂「」的策略。 預後方面,已開發國家比以前有明顯進步,以美國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57%。兒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據白血病的類型不同,大約在60到85%之間。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療痊癒且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之後終身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療有可能需要配合輸血或及疼痛管理。安寧緩和治療不論有沒有進一步治療以控制,都可能有幫助。 2012年,共有35.2萬位新的白血病病患,並造成26.5萬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中3/4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90%的成人病患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被確診的種類。白血病最常在已開發國家出現。在美國,白血病一年的醫療支出為54億美元。.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被爆者

被爆者是日语詞彙,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中受核辐射影响而出现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的受害者。在日本也特指依照原子弹被爆者援护法的规定持有被爆者健康证的人。 被爆者通常出现白血病、癌症等,此类由原子弹爆炸而引发的病症被称作原爆症。被爆者的下一代被称作被爆二世,但是核辐射能否引发遗传病,还没有科学的证明。 此外,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建筑物被称作被爆建造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被爆者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Anorexia),也作食欲减退、食欲缺乏,民间常称“没胃口”,是指食欲降低的一种症状。虽然在许多非科研出版物中该词也可指代神经性厌食症,但是食欲不振的成因却多种多样,有的对人基本没有什么害处,但有的却会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或者为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食欲不振 · 查看更多 »

马里亚纳群岛

里亚纳群岛(Mariana Islands)——直到20世纪初还被称为莱德隆群岛(Ladrone),西班牙语意为“强盗群岛”,为麦哲伦所命名,北太平洋上南北纵列的15座火山岛和一些珊瑚岛组成。源自日本附近延伸的海底山脉,马里亚纳群岛位于海底山脉南端;马里亚纳群岛最南至关岛,总长1565英里,总面积396平方英里。.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马里亚纳群岛 · 查看更多 »

高射炮

射炮又稱防空炮,指用以從地面向空中目標射擊的火炮,高射砲的特徵是炮管長、射擊準確、射速高、通常可360度迴轉,主要對付空中目標,口徑一般不超過128毫米。.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高射炮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诺贝尔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和平奖

諾貝爾和平獎(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各界對諾貝爾和平獎一直有爭議。詳見以下得主主條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及大事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诺贝尔和平奖 · 查看更多 »

鳥飼行博

鳥飼行博(),日本国茨城县出生的经济学者。1988年,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完成了博士课程。经济学博士。東海大學教养学部人间环境学科社会环境课程助教授。中央大学经济学部兼任讲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研究教育草根民活论。 关于人為的全球变暖对策,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樣性的保全,废弃物处理和資源回收再利用,人口和环境问题,以第三世界的视点看待。而且,讨论尽量可以抑制经济主体道德风险和搭便车问题之类的机会主义的行动,重视具有包涵奖励的经济政策,公众地方管理。环境ODA之类的问题。关于落后国家的难民问题,研究教育基本人权和人间的安全保障。.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鳥飼行博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

超音速()簡單說,是指超過環境中音速的速度。在海平面高度,氣溫攝氏空氣中,音速大約是343米/秒(約等於1,125呎/秒、768英里/小時或1,235千米/小時),換算驗證,如。 音速,基本單位定義為1馬赫(Mach),因此,超音速常以音速倍數——馬赫數為量度單位。超過5馬赫的速度有時候稱為超高音速()。物體--有一些部份(例如轉子葉片的末梢)其周遭空氣是超過音速的情形稱為穿音速();出現這種情況,常見的物體速度值是介於0.8馬赫與1.2馬赫之間。單位換算,如。 聲音是在彈性介質中行進的振動(壓力波)。在氣體中,聲波是一種縱波,以不同速度行進,其中最相關的影響因素是氣體的分子量與溫度(氣體壓力影響較小)。既然氣體溫度與組成隨著海拔改變甚鉅,飛行器的馬赫數可以在空速未有改變下有所變動。在室溫的水中,速度超過可被視為超音速。在固體中,聲波可以是縱波或橫波,而且傳播速度更快。.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超音速 · 查看更多 »

防空警报

防空警报是城市民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避難的警报。防空警报除了在战争时期使用,而且也在非战争时期为了纪念某些重大事件而使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防空警报 · 查看更多 »

關島

島(Guam;查莫罗語:Guåhan,全稱為Territory of Guam)為美國的非合併建制属地,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為美國五個建立平民政府的屬地之一。." DOI Office of Insular Affairs.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關島 · 查看更多 »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由美軍對日本長崎市發起的一次核攻擊,發生於日本標準時間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UTC+9),亦是人類歷史上第2次(也是最後一次)於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第1次為8月6日對廣島市的核攻擊)。投下的原子彈名為「胖子」,屬於Mk-3型原子彈。當時長崎市人口有240,000人,戰後估計死者149,000人,而建築物大約36%受到全面燒燬或破壞。 對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彈的戰略意義重大,其目的在於利用核子武器威懾日本,打擊日軍作戰意願,並瓦解其本土決戰戰略。最後在長崎市原子彈爆炸6天后(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日本投降。 如果是將長崎縣、長崎市的「長崎」以片假名寫成「ナガサキ()」的情況,通常是在描述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事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 查看更多 »

长崎市

长崎市()是位於日本九州西部的都市,為长崎县縣治,也是日本西部的重要港湾城市。其歷史始於安土桃山時代對長崎港的開拓,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時期,更是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與荷蘭、中國有密切的交流,並有外國人居住區出島。因此長崎受到西方影響較深,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加上市區多坡道,使得長崎的都市景觀和大多數日本其他都市頗為不同。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使得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現在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教區。也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江戶時期就有許多中國人居住於此,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長崎市曾經受到原子彈轟炸,成為繼廣島之後世界第二個、也是目前最後一個遭到核武器攻擊的城市。 長崎市中心三面環山,因大量住宅建於山坡地上,形成許多階梯式或位於斜坡的街道。在長崎市現有建成區面積中,高達七成是山坡地。多山的地形雖然成就了長崎特有的都市景觀,但也造成了交通阻塞和開發用地受限等問題。近年長崎市的人口減少幅度在日本居於前列,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長崎憑藉山海毗鄰的獨特景觀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日本主要觀光都市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腹瀉

腹泻(俗称拉肚子,廣東俗稱肚痾,中医称之为泄泻,diarrhea, diarrhœa來自διάρροια,包含兩個字根:「διά /dia,經過」,以及「ῥέω/rheo,流動」)的定義是在24小时之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而且排便三次以上 -->,症狀常持續好幾天而且可能因為體液流失的關係而產生脫水現象 -->。如果脫水的情形繼續惡化,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排尿量減少、膚色蒼白、心跳過速、或者對外界刺激反應不佳 -->。另外,對以母乳餵養的嬰兒來說,軟便可能是正常的現象。 最常見的原因為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腸胃炎」 -->。主要是透過與病人的密切接觸 -->(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途徑傳染。另外也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其中一個表現。非感染性原因例如:乳糖不耐症、發炎性腸道疾病、藥物、大腸激躁症、急性中毒等因素 。另外依症狀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腹瀉(小於兩周)、持續性腹瀉(二至四周)、慢性腹瀉(大於四周)。急性水樣腹瀉其中一個原因為霍亂弧菌感染。出血性腹瀉,也就是糞便中帶血,又稱為「痢疾」(Dysentery)。大部分情況不需做糞便培養確定病原。 感染性腹瀉的預防方式包括:改善、確保飲用水的潔淨以及勤洗手。讓嬰兒持續哺乳至少六個月,並施打輪狀病毒疫苗也是推薦的預防方式。在治療方面,給病人服用(乾淨的飲用水加上適量的鹽、糖、以及鋅片),如果說買不到口服脫水補充液,可以參考配方自行配製,口服脫水補充療法在過去25年內拯救了五千萬名孩童免於因腹瀉造成的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死亡。一般建議腹瀉患者仍可正常進食(如果是哺乳中的嬰幼兒則照常哺乳)。徜若病人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則可能需要靜脈輸液,但這情形並不常見,絕大多數的案例都能經口補足流失的水和電解質。腹瀉的病人很少需要抗生素,但在極少狀況下仍需要依情形給予抗生素(例如腹瀉中帶血、伴隨高燒、旅行後隨即發作的嚴重腹瀉、或是在糞便檢體中見到或培養出特定的細菌或寄生蟲。)樂必寧(Loperamide)對減緩腸道運動可能有幫助,但並不被建議用在嚴重腹瀉的患者身上。 全球每年有17至50億例的腹瀉病例,尤其常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身上(平均約一年3次)。2012年全球五歲以下兒童死因當中腹瀉排名第二(有76萬名兒童死於腹瀉,佔11%)。經常發生的腹瀉也會造成五歲以下的兒童的營養不良及其他長期問題(如生長遲緩或智力發展遲緩)。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报告,全世界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百分之二十是腹泻所引發的脫水現象造成的。每年有一百八十万孩子死于腹泻。.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腹瀉 · 查看更多 »

艾諾拉·蓋號轟炸機

艾諾拉·蓋(Enola Gay)是一架隸屬於美國陸軍航空軍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這命名源自該機機長保羅·蒂貝茨()母親的名字——。此飞机執行了于日本時間1945年8月6日早上8點15分,在廣島上空擲下「小男孩」原子彈的任务。.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艾諾拉·蓋號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雅虎地球村

是一個網頁寄存服務公司,1994年由David Bohnett所創立,初時名為“Beverly Hills Internet”。地球村服務利用在寄存網頁上面放廣告,從而賺取廣告收益。自從於1999年被雅虎收購以後,逐漸以用戶的雅虎ID作分頁名稱,把舊有的地方分頁慢慢淘汰。現在已經與雅虎的服務整合在一起。 GeoCities原來的設計是把伺服器分成好幾個以地球上各個城市為名稱的分站,再配上分區和門牌,就好像真的地址門牌一般。例如:所有和電腦的題材都被組合在“SiliconValley”(矽谷);而所有和娛樂有關的題材都放在“Hollywood”(好萊塢)。這種分類現在已不再採用。 2009年6月,雅虎宣布在2009年10月26日关闭地球村。该站现已經不再接受新用户注册,雅虎公司推荐其用户将他们的网站转移到收费的Yahoo Web Hosting服务。目前只有雅虎日本繼續提供Geocities服務。.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雅虎地球村 · 查看更多 »

陆军

軍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個軍種,主要在陸地上作戰,故也叫地面部隊。現代陸軍有多個兵科,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航空兵、工兵、通訊兵、運輸等等,是目前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種。 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主要以刀、劍、斧、矛、弓、弩等作為戰鬥工具。而到了現代,陸軍兵器則有槍械、火炮、飛彈、戰車、直昇機等類別,可謂多不勝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陆军 · 查看更多 »

TNT

#重定向 三硝基甲苯.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TNT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恶心

噁心,(英文:Nausea又稱kalang,或pinky),在醫學上是指一種胃部不適或感到想嘔吐的症狀。噁心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種情況下產生症狀,其中許多與胃有關。頭暈可能會導致噁心。 Category:症狀 Category:呕吐.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恶心 · 查看更多 »

東京大轟炸

东京大轰炸(東京大空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间美國陸軍航空軍对日本首都东京的一系列大规模戰略轟炸。 自1944年11月14日起,东京总共经历过106次空袭,包括5次大规模空袭(1945年3月10日、4月13日、4月15日、5月24日、5月25-26日),其中1945年3月10日的空袭(下町空袭)造成了10万人以上死亡以及100万人受灾,5月25日的空袭造成约7000人死亡。大多数情况下,东京大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這兩次轟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東京大轟炸 · 查看更多 »

松井一實

松井一實是一名日本政治家、厚生勞動省官僚,現任廣島市市長。出身於廣島縣廣島市東區牛田,曾經先後就讀廣島市立牛田小学校、廣島市立牛田中学校、廣島市立基町高等學校、京都大學法学部。1976年起,先後進入勞動省、日本駐英國大使館等地方工作,2008年從中央勞動委員會事務局長任上退休。2011年參選廣島市市長一職並首次當選,2015年連任。.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松井一實 · 查看更多 »

杜魯門

#重定向 哈里·S·杜鲁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杜魯門 · 查看更多 »

核爆炸

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聚变核武器都是以裂变装置作为基础的,但实际上纯粹的两者融合设备仍是一个假想。 除空爆之外,大气层内部的核爆炸通常都伴随着蘑菇云的产生。核爆炸会产生大量的放射线和放射性污染。.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核爆炸 · 查看更多 »

核裂变

核裂变(;),--,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数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鈾或鈽,分裂成较輕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或放射性衰變形式。核裂变是由莉澤·邁特納、奥托·哈恩及奥托·罗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原子彈以及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早期原子彈應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 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分裂成為兩個較輕的原子,同時釋放出數個中子,並且以伽马射线的方式釋放光子。釋放出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的重核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分裂。原子核分裂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核電廠用以發電的能量即來源於此。因此核裂变產物的結合能需大於反應物的的結合能。 核裂变會將化學元素變成另一種化學元素,因此核裂变也是核遷變的一種。所形成的二個原子質量會有些差異,以常見的可裂变物质同位素而言,形成二個原子的質量比約為3:2。大部份的核裂变會形成二個原子,偶爾會有形成三個原子的核裂变,稱為,大約每一千次會出現二至四次,其中形成的最小產物大小介於質子和氬原子核之間。 現代的核裂变多半是刻意產生,由中子撞擊引發的人造核反應,偶爾會有自發性的,因放射性衰變產生的核裂变,後者不需要中子的引發,特別會出現在一些質量數非常高的同位素,其產物的組成有相當的機率性甚至混沌性,和质子发射、α衰變、等單純由量子穿隧產生的裂变不同,後面這些裂变每次都會產生相同的產物。原子彈以及核电站的能量来源都是核裂变。核燃料是指一物質當中子撞擊引發核裂变時也會釋放中子,因此可以產生鏈式反應,使核裂变持續進行。在核电站中,其能量產生速率控制在一個較小的速率,而在原子彈中能量以非常快速不受控制的方式釋放。 由於每次核分裂釋放出的中子數量大於一個,因此若對鏈式反應不加以控制,同時發生的核分裂數目將在極短時間內以幾何級数形式增長。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夠多,將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原子彈便應用了核分裂的這種特性。製成原子彈所使用的重核含量,需要在90%以上。 核能發電應用中所使用的核燃料,鈾-235的含量通常很低,大約在3%到5%,因此不會產生核爆。但核電廠仍需要對反應爐中的中子數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功率過高造成爐心熔毀的事故。通常會在反應爐的慢化劑中添加硼,並使用控制棒吸收燃料棒中的中子以控制核分裂速度。從鎘以後的所有元素都能分裂。 核分裂時,大部分的分裂中子均是一分裂就立即釋出,稱為瞬發中子,少部分則在之後(一至數十秒)才釋出,稱為延遲中子。.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核裂变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

--,也叫--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電磁脈衝、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核分裂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弹)和核融合武器(亦稱為氫彈,分为两級及三級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弹)。 除此以外,核武器還可以根據用途而細分為戰略核武器及戰術核武器,前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核武器範疇,為大當量的核武器和遠射程,後者則屬於小當量和近射程。其中,後者可用於戰爭前線。戰術核武器的概念以及發展相對戰略核武器為遲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多年才逐步形成的,而戰術核武器需要對核能技術的要求亦較高以及複雜,其前提是要擁有戰略核武器。 有紀錄的核武器的研發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率先提出方案,美國方面的計畫則晚了數個月。但由於當時錯誤的實驗方向與發展,令希特勒認為開發核武器的費用將會過於龐大,加上原先德國有興趣的是核子反應所能提供的能源而並非核武,因此放棄開發核武器。 當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分散至各國持續研究,進一步幫助了西方國家與蘇聯在核能方面的技術發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核武器 · 查看更多 »

气压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為单位面积上的大氣壓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 bar.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气压 · 查看更多 »

激波

震波(Shock Wave),又譯衝擊波、駭波或激波,属于紊流的一种传播形式。如同其他通常形式下的波动,激波也可以通过介质传输能量。在某些不存在物理介质的特殊情况下,激波可以通过场,如电磁场来传输能量。激波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介质特性(如压力、温度、或速度)在激波前后发生了一个像正的阶梯函数般的突然变化。与此相应的负的阶跃则为膨胀波。声学激波其速度一般高于通常波速(在空气中即音速)。 激波随距离的增加耗散很快,與孤波(另一种形式的非线性波)不同。而且,膨胀波总是伴随着激波,并最终与激波合并。这部分抵消了激波的影响。声爆,一种超音速飞机通过时产生的声学现象,即是由激波——膨胀波对的耗散和湮灭所产生的。.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激波 · 查看更多 »

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朝日新聞社發行。2008年,每日日報發行量超過770萬份,为日本国内日報發行量第二名,僅次於《讀賣新聞》。.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朝日新聞 · 查看更多 »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海军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被團協

#重定向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被團協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日本標準時間

日本標準時間(日本標準時;Japan Standard Time;縮寫:JST)是日本所採用的標準時間,比世界協調時快九小時(即UTC+9),與韓國標準時間、、雅庫茨克時間及朝鮮標準時間是同一時區。管理與規範機構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於福島縣及佐賀縣各設有無線電呼號「JJY」的授時信號發射台,供日本國內電波鐘表校準時間之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標準時間 · 查看更多 »

放射性落下灰

放射性落下灰,也称放射性沉降物、放射性落塵、輻射落塵或原子尘,是核弹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后从天而降的放射性尘埃,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是一种放射性污染。核弹爆炸产生的辐射尘中含有大量半衰期很短的放射性元素,相当致命,动物表皮沾染后可引起皮肤β射线损伤,进而可以导致整条食物链的污染。.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放射性落下灰 · 查看更多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CGL),香港稱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是一类白血病,佔整體白血病每年新症患者約15%。这种白血病表现为人体骨髓中的主要粒细胞不受管制地增长,并在血液中积累而形成。这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即成熟的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进行恶性克隆衍生,通常并伴生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这种疾病源自一种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染色体易位现象(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对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类靶向治疗包括有伊马替尼(imatinib)、达沙替尼(dasatinib)和尼罗替尼(nilotinib),nilotinib香港澳門又稱為「尼洛替尼」,这类標靶治疗方式对缓解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患者可以獲得接近一般人的生活品質及預期壽命。.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广岛原子弹爆炸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廣島原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