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指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袭行動,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超過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对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语中,如果将广岛县、广岛市的“”用片假名写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则通常是在描述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事件。.

154 关系: 劉仲敬原爆之局原爆圓屋頂前車站原爆圆顶馆原爆點半旗十字路口行动史丹佛·瓦倫君主計畫大塚惟精大屠杀列表大国天寧島戰役太平路 (青岛)外蒙古独立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宫城事件安野中国人受难之碑小男孩原子彈少年犯之七人山口彊山崎芳樹山崎朋子山河燃燒岡崎令治中區 (廣島市)中泽启治中曾根康弘世界大戰下村脩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廣島 昭和20年8月6日廣島城廣島市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廣島監獄廣島街廣島高等裁判所廣島東洋鯉魚伊魯吉拉伯島伊號第五十八潛艦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張本勳低本底钢佐伯好郎佐佐木禎子佐村河内守彌敦菲臘廣場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保罗·蒂贝茨圣海伦火山地獄火鳥列寧格勒圍城戰列強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和平弥撒哈里·S·杜鲁门克劳德·伊萨里Concrete Revolutio~超人幻想~犹他州王恭廠大爆炸火災暴風火龍捲灾害列表班寧頓號航空母艦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稻生物怪錄第59軍 (日本陸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第二次世界大战簡·勒澤爾粟屋仙吉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縮景園美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军美日關係猶太人大屠殺田上富久相生橋白石通教莫里斯·傑普森荒勝文策靈場靖国衞藤瀋吉被爆者馬尼拉戰役 (1945年)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高射第3師團高脚柜炸弹高橋真梨子诺曼·拉姆齐黑雨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鈴木貫太郎內閣鈾-235蘭道夫號航空母艦蘑菇雲蘇日邊界衝突蘇日戰爭赤腳阿元藤田茂蒙古地方肥田舜太郎银杏長崎市原子彈爆炸長井健司长崎市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若與母親同住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李鍝松井一實松田重次郎村田英憲核武器核武器擁有國列表核战争榛名號戰艦樱井良子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沖繩島戰役波茨坦公告游目帖湮灭漢考克號航空母艦本因坊战昭和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外交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日本投降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撞擊事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曼哈顿计划時事通識1940年代1940年代中国1945年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月4日2009年维多利亚森林大火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2015年2016年亚齐地震2017年朝鲜核试验20世纪8月6日99年的愛 扩展索引 (104 更多) »

劉仲敬

劉仲敬(),出生于新疆奇台,祖籍四川资中,棄醫從文,政治评论人士、作家,網名「數卷殘編」,以獨特的历史观著称,專注发明诸夏民族。现居美国。.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劉仲敬 · 查看更多 »

原爆之局

原爆之局,又称原爆下的对局(原爆下の対局),指发生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举行的第三期本因坊战的第二局。对局者分别为桥本宇太郎本因坊(本因坊是本因坊战胜者之称号)和岩本薰七段,地点在广岛市郊区五日市町(现佐伯區吉見園)。棋局正在进行之时,美军在广岛市投下原子弹。因对局场所是位於廣島市郊,兩位棋士均幸免于难,但是核爆炸的衝擊波仍然使棋局一度中断。棋局於原爆当日结束,执白的橋本本因坊以五目优势胜出。.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爆之局 · 查看更多 »

原爆圓屋頂前車站

原爆圓屋頂前電車站(原爆ドーム前電停)是一由廣島電鐵所經營的電車站,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是廣島電鐵本線沿線的電車站牌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爆圓屋頂前車站 · 查看更多 »

原爆圆顶馆

原爆圓頂館(,又譯為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原爆圓頂、原爆穹頂、原爆栋墓或原子弹栋墓),是一座建築物遺址,位于日本廣島縣广岛市市中心、河畔。1945年8月6日,美軍以原子彈轟炸廣島,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數被夷為平地,僅此圓頂屋勉強屹立沒有傾倒。今日的原爆圓頂被作為該起事件的紀念物而獲得保存,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一部份。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纪念物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爆圆顶馆 · 查看更多 »

原爆點

原爆點(英文稱為Ground Zero,直譯為「地面零點」)為一軍事術語,狹義指原子彈爆炸時投影至地面的中心點,廣義則可指任何大規模爆炸的中心點。 一般提及「原爆點」時,常是特指1945年發生的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或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爆炸中心點。而2001年發生九一一事件後,也使用「Ground Zero」來指稱在恐怖攻擊中遭到摧毀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星大樓原址。此外,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廈的中庭廣場,也暱稱為「Ground Zero」,這是因冷戰時期曾假設蘇聯如對美國進行核子武器攻擊,五角大廈會成為攻擊目標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原爆點 · 查看更多 »

半旗

半旗指國家、團體、個人為表示哀悼或弔唁,而將旗幟上升至正常最高點後,下降到一定的位置。此儀式稱作降半旗或下半旗。這項儀式是源自英國水手。.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半旗 · 查看更多 »

十字路口行动

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是美國在1946年於比堅尼環礁進行的核試行動。此次行動一共進行兩次核試,包括代號Able的空中核試及代號Baker的水下核試。测试目的是调查核武对水面军舰的打击威力。 十字路口行动试验是马绍尔群岛多次核试验的首次試驗,并且是第一个對外公開宣布,并事先邀请观众观察者,其中包括一个大型新闻团体。一个95只的舰队比基尼环礁集合,两度遭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同款胖子钚内爆式核武器爆炸击中,每次爆炸产生了的爆炸當量。 十字路口行動的籌辦,與美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有莫大關連。早在一戰結束後,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及其沿革組織均主張以制空權為戰爭首要打擊力量,並以此為由,要求成立獨立空軍。然而陸航主張以遠程轟炸機取代水面軍艦作海上防衛,並將海軍航空兵及其航空母艦置於空軍管轄之下時,卻因此與美國海軍產生極為嚴重的軍種摩擦。是次軍種競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再次加劇:陸航意欲證明核武及戰略轟炸將是未來戰爭的王牌武器,且只有空軍遠程轟炸機能作有效打擊;而海軍則欲阻止陸航壟斷核武投射權力,並引證水面軍艦能夠有效抵禦核爆。更有甚者,二戰後美國軍費面臨緊縮,美國總統杜魯門意欲成立美國國防部,統一三軍撥款,以裁減冗費,使陸航與海軍的矛盾延伸至軍費之爭。十字路口行動正是雙方角力以爭取美國國會以至民間支持的結果。 在美國軍事史以外,十字路口行動在世界歷史上同樣有重要影響。大眾媒體在是次核試獲邀在現場採訪,使世界公眾首次獲得核試現場的資訊及片段,而比堅尼泳衣更因此而名。不過,十字路口行動同樣首次曝露了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核試後比堅尼環礁自此不再適居,島上土著因而迫遷,部族生活陷入危機;輻射使環礁內的海水受到嚴重放射性污染,而部分靶艦更由海軍拖到他處擊沉,使多地的生態系統遭受破壞。最後參與的海軍士兵又欠缺防備輻射的意識及裝備,使多人在不知情下蒙受辐射病,淪為美國非道德人體實驗的受害者。然而上述種種禍害在當時均遭到忽視,並在核試後數十年才陸續為大眾所知。.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十字路口行动 · 查看更多 »

史丹佛·瓦倫

史丹佛·利克·瓦倫(Stafford Leak Warren,),美國物理學家和放射學家。他是核醫學領域的先驅,重要貢獻為包括發明乳房攝影術。瓦倫在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放射科工作時,成功開發出能產生乳房X光立體視覺影像的技術。 瓦倫在1943年任官為上校,同時身任曼哈頓工程特區醫務主任,負責曼哈頓計劃數千名相關人員的健康與安全。他曾派赴墨西哥阿拉莫戈多參與三位一體核武計畫,監督世界上第一個核子武器引爆的安全問題。此外,他領導曼哈頓計畫的調查小組,負責評估廣島市和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影響。1946年,他擔任聯合特遣部隊的放射安全部門最高領導人,親自督促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十字路口行動。 1947年,瓦倫成為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首位醫學院院長。在他的領導下,醫學院從一所新設、沒沒無聞的學術單位,迅速發展、躋身主流。瓦倫在1962年受任為衛生服務部長。1963年至1965年間,他先後擔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和林登·詹森的特別助理,負責精神遲鈍相關檢查。他在1965年重返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獲頒榮譽教授職位,直到他1981年去世時卸任。1971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授予瓦倫費米獎,以表揚他在科學和醫學領域的貢獻。.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史丹佛·瓦倫 · 查看更多 »

君主計畫

没有描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君主計畫 · 查看更多 »

大塚惟精

大塚惟精(),日本政治家。 出生在熊本縣。其父大塚惟一是一位書法家,出仕於細川侯爵家。1909年7月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政治學專業畢業。同年11月通過高等文官試驗,12月進入內務省,在愛知縣內務部庶務課工作。此後歷任德島縣、宮城縣、神奈川縣警察部長。1924年任栃木縣知事。1926年任福岡縣知事。1927年任石川縣知事。1929年任內務省警保局長。1931年辭職,同年擔選貴族院議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陸軍司政長官,被派遣到東南亞的日佔區。1943年4月,任第25軍蘇門答臘軍政監部顧問。1944年3月離職歸國。1945年4月任廣島縣知事,兼任中國地方行政協議會會長。同年6月轉任中國地方總監。 8月6日早晨,美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時候,大塚正在市區中心上流川町的邸宅,等待專車接送。其房梁被衝擊波擊塌,大塚被壓在下面無法動彈。眼看火災迫在眉睫,大塚叫夫人愛子速速避難,隨即被火燒死。 大塚惟精的官邸中國總監府也位於受災區域,副總監服部直彰當時在廣島文理科大學本館(後為廣島大學理學部1號館)內,身負重傷。總共有十餘名高官死傷,總監府事實上已喪失了其機能。高野源進當時正在出差,倖免於難,事後被任命為新的廣島縣知事。日本投降後,日本於8月23日任命兒玉九一(兒玉源太郎的第七子)為新的總監,於11月6日廢除該職務。.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大塚惟精 · 查看更多 »

大屠杀列表

本列表按照发生年代的先后顺序列举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大屠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大屠杀列表 · 查看更多 »

大国

大國(Great power),又稱強權、強國,是指在國際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較高優勢的國家及被認為具有施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的能力和專長。大國特有的具有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外交和軟實力的影響力,這可能導致中或小的國家採取自己的行動之前考慮大國的意見。「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大國(強權)也可以分成幾種,常見的分類有二:「主要大國」(major great power)及「超級大國」(superpower),超級大國指「主要大國」中具有同時擊敗兩個以上其他同級強權實力者。另有地域大國(Regional power)的用法,指在某個洲或地區中,權力資源最具優勢的國家,但這些國家未必是整個國際體系的「主要大國」,例如阿根廷、伊朗。.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大国 · 查看更多 »

天寧島戰役

天寧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許多奪島戰役之一,自1944年7月24日到同年8月1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之一的天寧島,美軍與島上日軍戰鬥,終於美軍攻佔這座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天寧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太平路 (青岛)

太平路是中国青岛市市南区的一条东西向临海道路,也是全市最早建成的一批道路之一。该路东起大学路、接莱阳路,与江苏路、青岛路、安徽路、浙江路、兰山路、中山路、河南路、郯城路、西陵峡路/单县支路、西陵峡一路、西陵峡二路/朝城路交汇,西接贵州路。栈桥以东是西向东单行线。德租时期命名为威廉皇帝海岸 (Kaiser Wilhelm Ufer),日本军事占领时期改名为舞鹤滨()。1923年改称太平路 (Pacific Road),文化大革命时期与莱阳路、文登路合称东方红路;1977年被改回太平路名称,沿用至今。另外,由于道路南滨青岛湾而俗称前海沿儿。.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太平路 (青岛)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CV-3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法文「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為名的軍艦,艦名為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最早用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贈送給約翰·保羅·瓊斯的一艘軍艦。 好人理查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參與了即將結束的太平洋戰爭。戰後好人理查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重返現役,先後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1)。1953年好人理查號同時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西洋艦隊服役。 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好人理查號開始參與越戰,並一共進行了六次巡航。她是美國唯一一艘同時參與了二戰、韓戰及越戰實戰戰鬥的航空母艦。1971年好人理查號退役,並自此封存。罗纳德·里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好人理查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好人理查號最終在1989年除籍,並在1992年出售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宫城事件

宫城事件()是二战末期发生在日本東京宮城(今皇居在1888年到1948年的通稱)的一宗未遂军事政变。发生于日本投降前夕的1945年8月14日夜至8月15日,由陆军省和近卫师团少数少壮派参谋人员为中心发起,目的是为了阻止日本向盟军宣告投降。他们为此杀害了近卫师团长森赳,并伪造其命令调遣近卫步兵第二联队,一度占据了宫城。然而他们最终也未能说服掌握关键力量的陆军省首脑以及负责关东地区防务的东部军一同参与政变,从而使政变流产,政变军人分别自杀或被捕,而终战诏书的播送和日本投降也得以仍按计划进行。.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宫城事件 · 查看更多 »

安野中国人受难之碑

安野中国人受难之碑是位于日本广岛县安艺太田町中国电力安野发电站(中国電力安野発電所)的一块纪念碑,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强掳至此勞動的中国劳工。该碑由日本西松建設建立。.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安野中国人受难之碑 · 查看更多 »

小男孩原子彈

小男孩(Little Bo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市投擲的首枚原子彈的代號。於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在廣島相生橋上空投下,日本標準時間早上8時15分在高度爆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小男孩原子彈 · 查看更多 »

少年犯之七人

《少年犯之七人》是作家安部讓二原作、漫画家柿崎正澄作畫的日本青年漫畫。.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少年犯之七人 · 查看更多 »

山口彊

山口彊(,),日本長崎縣人,是首個被日本政府承认为先後经历广岛與長崎兩次原爆的幸存者。 山口彊遭受爆炸的地方兩次都位於爆炸中心的3公里處,他2010年因胃癌逝世,时93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山口彊 · 查看更多 »

山崎芳樹

山崎芳樹(やまさき よしき,)乃日本廣島縣廣島市出身的企業家,曾任馬自達汽車公司第5任社長、會長等職務。此外,山崎也是一名足球選手,亦曾創設東洋工業足球部(今廣島三箭隊)並擔任第一代總教練。.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山崎芳樹 · 查看更多 »

山崎朋子

山崎朋子是一名日本作家、女性史研究家、寫實作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山崎朋子 · 查看更多 »

山河燃燒

山河燃燒是NHK於1984年1月8日~12月23日製播的第22部大河劇,全51回。 原作是山崎豐子的「兩個祖國」,是繼1980年獅子的時代後,第二度以虛構人物做為主角。故事以日裔美國人第二代兄弟為中心,描寫其友人與家族在太平洋戰爭被分裂的悲劇。原作在執筆時取材相當嚴謹,內容提及日裔美國人囚禁、日中戰爭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等史實時都做過採訪考證。故事的時代背景與和山崎女士另一部作品大地之子接近,類似於記實小說。是大河劇第一次(和直至2013年為止,唯一一次)以昭和時期為主題的作品,也是大河劇「近現代三部作」(另外兩部是翌年的「春之波濤」、再翌年的「命」)裡的第一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山河燃燒 · 查看更多 »

岡崎令治

岡崎令治(,),日本分子生物學家,曾任職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史丹佛大學以及名古屋大學。 岡崎教授是享譽世界的分子生物學先驅,生前被認為必將獲得諾貝爾獎,惟英年早逝未能如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岡崎令治 · 查看更多 »

中區 (廣島市)

中区()是位于廣島市中心部的一區,是廣島市的行政中樞。廣島縣政府、廣島市政府與廣島地方裁判所(廣島地方法院)都設於此區。二戰中遭美軍轟炸的原爆圓頂亦位于此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中區 (廣島市) · 查看更多 »

中泽启治

中泽 啓治(日语:中沢 啓治,假名:なかざわ けいじ。1939年(昭和14年)3月14日 - 2012年(平成24年)12月19日),日本著名反战漫画家。 代表作《赤脚阿元》等,依据本人在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期间的真实经历改编,战争与和平相关题材是他的主要创作题材。.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中泽启治 · 查看更多 »

中曾根康弘

中曾根康弘(),日本政治家。生於群馬縣高崎市,1941年(昭和16年)他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院,政治科學系。第71-73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作為軍官在大日本帝國海軍服役,曾駐防於臺灣的左營。 1946年中曾根康弘作為眾議院議員進入日本國會,1952年他指責昭和天皇應為日本戰敗負責導致了一場轟動。中曾根康弘在日本自由民主黨中逐步上升,領導黨內一個中等派系——中曾根派。1959年他在岸信介內閣中任科學技術廳長官,1967年任運輸大臣,1970年任防衛廳長官,1972年任通產大臣,1981年任行政管理廳長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中曾根康弘 · 查看更多 »

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指涉及到世界上大多數強大和多人口國家、規模最大的戰爭。世界大戰可橫跨幾個大洲,並持續多年。這個用詞通常應用於20世紀二個規模空前的全球衝突: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但回顧一些之前的衝突亦可被視為「世界大戰」。而「第三次世界大戰」則用來假設、描述任何未來可能發生的全球性衝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下村脩

下村脩(,),有机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現任波士頓大學名譽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下村教授是生物發光研究的第一人,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下村脩 · 查看更多 »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袭行動,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超過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对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语中,如果将广岛县、广岛市的“”用片假名写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则通常是在描述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事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 查看更多 »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原子弹爆炸圆顶屋以外的一個免票市民公園,常簡稱為平和紀念公園或平和公園。.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 查看更多 »

廣島 昭和20年8月6日

《廣島 昭和20年8月6日》是2005年8月29日在東京廣播公司(TBS)播放的一齣劇集。劇中講述住在廣島市產業獎勵館的四姊弟在1945年(昭和20年)7月16日和8月6日20日間的故事。在關東地區的平均視聽率19.1%,在廣島地區則有28%。 此劇TBS開局50周年紀念「淚光閃閃計劃」的第一齣劇集,並獲得2006年日本民間廣播聯盟民放連賞劇集組別的最優秀作品獎。.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 昭和20年8月6日 · 查看更多 »

廣島城

廣島城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的城堡,別稱鯉城,為日本100名城之一,現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由於原本廣島城的所有建築已經在1945年廣島市原子彈爆炸中遭到摧毀,目前整個廣島城都是在二次大戰後所重建。 也由於廣島城別稱為「鯉城」,現在在廣島市有多個以「鯉城」命名的區域或機構,包括、鯉城會館、、、廣島鯉城計程車集團;而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球隊廣島東洋鯉魚的名稱也是源自於此。.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城 · 查看更多 »

廣島市

廣島市()是日本一級行政區廣島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本州西部的最大城市。原本只是太田川入海口的一個三角洲,自16世紀時毛利氏在此建城並且將行政中樞移至此地後,迅速發展成中國、四國地區規模最大的經貿中心。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二战中饱受原子弹在内的军事攻击。.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市 · 查看更多 »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廣島和平纪念資料館(広島平和記念資料館)坐落於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日本廣島市的中央。於1955年8月與和平紀念廳同時建成(即現時的廣島国際会議場)。資料館陳列展示出原子彈爆發時的實況,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國能夠放棄使用核武器,達致世界和平。它是廣島市的著名景點,建築師是丹下健三。.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 · 查看更多 »

廣島監獄

廣島監獄()是日本的一所監獄,由法務省管轄,獄址位於廣島縣廣島市中區吉島町13-114號。 該監獄可容納1,800名受刑人,是日本第五大監獄。.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監獄 · 查看更多 »

廣島街

廣島街(Hiroshimastraße)是位於德國柏林蒂爾加滕的一條街道,街名取自日本城市廣島。日本駐德大使館也座落於該街上。.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街 · 查看更多 »

廣島高等裁判所

廣島高等裁判所(広島高等裁判所)是日本的高等裁判所之一,屬於普通法院,位於廣島縣廣島市中區,通稱「廣島高裁」。另於岡山縣岡山市、島根縣松江市設置岡山支部、松江支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高等裁判所 · 查看更多 »

廣島東洋鯉魚

廣島東洋鯉魚(広島東洋カープ,Hiroshima Toyo Carp)是一支隸屬日本職棒中央聯盟的球隊。成立於1949年11月28日日本職棒兩聯盟分立前夕成立,當時隊名為廣島鯉魚隊,同年12月26日加入日本職棒中央聯盟。廣島隊當初是以廣島綜合球場為主場,到1957年七月才遷移至廣島市民棒球場,2008年球季結束後,市民球場正式功成身退,主場遷移至剛落成的馬自達廣島球場(新廣島市民球場。此外,廣島隊一直以來,除了與歐力士藍浪隊並存的1991年至2004年之外,都是日職唯一英文隊名中吉祥物採用單數表示的,十分特別。   廣島隊是由縣政府、市政廳、吳市、中國新聞社(日本的「中國地方」指的是本州最西部的岡山、廣島、山口、島根、鳥取五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均無關)、日本專賣公社、廣島電鐵、東洋工業等廣島地區政治界與金融界籌資設立的,成立之初由於營運資金缺乏,曾經於1951年打算與當時的大洋鯨隊合併,但被廣島市民強烈反對,廣島市民並且發起募捐籌措廣島隊的營運資金,這樣的募捐活動,一直持續到1968年才停止。   1968年東洋工業(馬自達汽車前身)松田家族入主廣島,成為最大股東,廣島隊因而冠上了「東洋」的名稱,日後也獲得三次日本大賽冠軍。不過1980年代之後,松田家族已經淡出馬自達公司的經營,以馬自達公司為主的松田家族依舊是球團的最大股東,廣島隊同時也是12球團中唯一獨立經營運作的球團。   廣島隊於1993年~1996年間曾與中華職棒時報鷹隊建立合作關係,這段時間派出多名旗下球員短期加入時報鷹隊參賽,累計實戰經驗,包括奇戈R.C、李維C.R、鈴木健、菊地原毅、千代丸亮彥等選手,但因屬於「野球留學」性質,日後在這些球員日本職棒名鑑上的經歷介紹中,皆省略了加入時報鷹隊這一段。至於這些回歸日本職棒的球員中,則以奇戈R.C成績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積極開發球隊周邊商品、與地方結合,以及控制薪資,廣島隊已經連續32年賺錢(黑字)。這對於一支位於廣島這個中型城市,連年戰績不甚理想的球隊,實在是相當難得。.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廣島東洋鯉魚 · 查看更多 »

伊魯吉拉伯島

伊魯吉拉伯島是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島嶼,屬於拉利克礁鏈中埃內韋塔克環礁的一部分,在1952年1月1日的氫彈測試中被摧毀只剩下彈坑,那次爆炸威力1,040萬噸,約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750倍。.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伊魯吉拉伯島 · 查看更多 »

伊號第五十八潛艦

伊58(最終時)的模型 伊號第五十八潛艦(伊号第五十八潜水艦、いごうだいごじゅうはちせんすい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潛艦,並為巡潜乙型潜艦內,其中一艘的伊五十四型潜艦。曾使用該名稱的日本海軍潜艦共有2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伊號第五十八潛艦 · 查看更多 »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N-65,中文也常被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Big E),是美國海軍第一代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企业号是美軍第八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58年開始建造,在1960年下水,最後於1961年服役。不久企業號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封鎖古巴海域,然後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後七次派往參與越戰,並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胡志明市的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包括1963年復興黨於伊拉克及敘利亞軍變奪權後到黎巴嫩戒備、1971年印巴戰爭時開往印度外海宣示力量、普韋布洛號扣留事件及EC-121擊落事件發生後到北韓外海巡弋、向烏干達總統「蘇格蘭王」伊迪·阿敏施壓、參與環太平洋演習、拯救越南船民、到北太平洋向蘇聯示威、1986年在利比亞攔截蘇聯飛機、於兩伊戰爭期間護衛進出波斯灣的油輪、與伊朗海軍交戰以及介入菲律賓政變等等,其足跡遍佈全球。 踏入1990年代,企業號調回大西洋,並在地中海及阿拉伯海執勤。期間企業號曾派往亞得里亞海,到發生種族屠殺的前南斯拉夫地區支援北約維和部隊;又曾介入伊拉克的庫爾德內戰,在沙漠打擊行動及沙漠之狐行動空襲伊拉克的軍事據點。1990年代末,企業號開始參與南方守望行動,並在2001年九一一襲擊後率先參與持久自由行動及阿富汗戰爭。踏入21世紀,企業號在伊朗核問題上扮演美國的外交施壓角色,亦曾應對索馬里海盜問題。 企業號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海軍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在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儀式,由於移除核反應爐時必須先拆解大面積艦體,再加上保留艦島的成本過高,故此海軍將會把企業號全艦拆解,而不保留作博物館艦。在企業號的退役典禮上,美國海軍部長宣佈將籌建中的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為承傳。2017年2月3日,企業號正式從海軍退役除籍,預備全面拆解。下一艘企業號航空母艦預計於2025年開始服役。.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 · 查看更多 »

張本勳

張本勲(はりもと いさお、張本勲,原名張勳(장훈), ),出生於廣島縣廣島市,是在日韓國人第二代,為日本棒球選手、教練、演員。他曾效力於日本職棒讀賣巨人等,1981年退休,生涯通算504支全壘打,3085支安打。 1990年,入選日本野球殿堂。.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張本勳 · 查看更多 »

低本底钢

低本底钢(Low-background steel),又稱低背景鋼,是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第一代原子弹爆炸前生产的钢材。由于在1945年,随着三位一体核试验,广岛,长崎核轰炸,以及冷战早期一系列核武器试验的进行,世界背景辐射量有明显升高。现代生产的钢铁由于普遍使用大气气体而被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低背景鋼的称呼由此而来。因为其没有受到过此类污染,这种钢材被使用在高精度放射性同位素检测设备上。 .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低本底钢 · 查看更多 »

佐伯好郎

佐伯好郎(),是一位日本的宗教與法律學者。1945年8月6日廣島市發生原子彈爆炸之後,重建城市時曾諮詢他。他建議重建成較小而有良好土地規劃的城市。1962年,他接受東京早稻田大學頒發的名譽博士學位。.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佐伯好郎 · 查看更多 »

佐佐木禎子

佐佐木禎子()是日本廣島市遭原爆時的被爆者之一,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裏設有她的雕像原爆之子。除此之外,在美國西雅圖的和平公園亦有她的銅像。2004年7月25日,她的遺像登記在國立廣島追悼原爆死難者和平祈念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佐佐木禎子 · 查看更多 »

佐村河内守

佐村河内 守(),生於日本廣島縣佐伯郡五日市町(現廣島市佐伯區)的作曲家,因患耳疾仍努力不懈作曲,曾一度被譽為「日本貝多芬」。2014年2月4日,佐村河內守由律師代表提出聲明,承認自1996年開始請友人代為寫作樂曲,引起輿論譁然。其名字第一眼看似是古代的百官名武士一般的「佐村 河內守」(さむら かわちのかみ),引起熟識古代日本的網友討論。但實際上「佐村河内」是一個單一姓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佐村河内守 · 查看更多 »

彌敦菲臘廣場

彌敦菲臘廣場(Nathan Phillips Square)是多倫多市政廳前院的大眾廣場,位於皇后西街和卑街交界處,以1955年-1962年期間擔任市長的--(Nathan Phillips)命名。廣場在1965年啟用,和市政廳一樣,都是出自芬蘭建築師Viljo Revell手筆。這裡舉辦過不少演唱會、藝術展覽、冬季燈飾節和包括示威在內的公眾活動,亦是每週開放一次的「農夫市場」所在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彌敦菲臘廣場 · 查看更多 »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縮寫:FAU)也称佛罗里达大西洋(Florida Atlantic),是一所主校园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公立大学,还在州内的另外6个城市中有卫星校园,分别是达尼亚滩、戴维、劳德代尔堡、朱庇特、圣露西港和匹尔斯堡。佛罗里达大西洋为7个县的区域提供服务,该区域拥有超过300万人口,跨越了佛罗里达州东部超过161公里的海岸线。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成立于1964年,是佛罗里达州东南部的第一所公立大学,当时只提供高年级和研究生课程。虽然学校初次招生时只有867名学生,不过到了1984年学校开始录取低年级本科生时这个数字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到了2011年,入学学生人数已经超过29000,分别来自全国50个州的140个县以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自成立以来,佛罗里达大西洋已经向全世界的近10.5万名校友授予了超过11万个学位。 进入21世纪以后,佛罗里达大西洋致力于提高其学术和研究标准,并逐渐转变为一个更为传统的大学。大学提高了入学标准,增加了科研经费,建设了新的设施,并与各大科研机构建立了显著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大学的学术形象,而且也让学校美式足球队的竞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已经达到全美大学体育协会的最高级别。校园内建设了体育馆和更多的校舍,2010年还建立了自己的医学院。.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保罗·蒂贝茨

小保羅·沃菲尔德·蒂贝茨(Paul Warfield Tibbets, Jr.,),美国空军准将。以驾驶史上第一架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艾諾拉·蓋伊號而闻名。他在日本广岛市上空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了至少9万人伤亡。.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保罗·蒂贝茨 · 查看更多 »

圣海伦火山

圣海伦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于美国太平洋西北区华盛顿州的斯卡梅尼亚县,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波特蘭市东北85公里处,是喀斯喀特山脉的一部分。山的名称来自英国外交官聖海倫勳爵,他是18世纪对此地进行勘测的探险家乔治·温哥华的朋友。圣海伦火山是包含160多个活火山的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部分,因火山灰喷发和火山碎屑流而闻名。 圣海伦火山以其发生在1980年5月18日08:32(太平洋标准时间)的爆发而闻名。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火山爆发(1912年阿拉斯加卡特迈火山爆发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圣海伦火山爆发造成57人死亡,250座住宅、47座桥梁、24公里铁路和300公里高速公路被摧毁。火山爆发引发的大规模山崩使山的海拔高度从爆发前2950米下降到了2550米,并形成了1.5公里宽、125米深的马蹄形火山口。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碎屑的体积达到了2.3立方公里,是历史记载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虽然与其他地质年代发生过的火山爆发相比则有所逊色。 与喀斯喀特山脉其他火山类似,圣海伦火山呈圆锥形,由熔岩、火山灰、轻石和其它沉积物交替层叠堆积而成。圣海伦火山还包括玄武岩和安山岩层,几个英安岩火山穹丘即为从中喷发形成。最大的一个火山穹丘构成了老的山峰,另一个则构成了北侧的「山羊石」,它们都被1980年的爆发摧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圣海伦火山 · 查看更多 »

地獄火鳥

地獄火鳥(Hell Fire Bird;1942年9月21日-1960年6月20日),就是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地獄火鳥是日本人對B-29的稱呼。.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地獄火鳥 · 查看更多 »

列寧格勒圍城戰

列寧格勒圍城戰,或又名「封鎖列寧格勒」(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Leningrader Blockad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為了攻佔蘇聯列寧格勒而實施的軍事行動,圍攻從1941年9月9日開始直至1943年1月18日蘇軍才開闢了一條通往城市的狹窄通路,到了1944年1月27日才最終獲得解放,共計被圍872天。 解放列寧格勒的1月27日後來被俄羅斯政府列為「俄羅斯軍人榮譽日」。.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列寧格勒圍城戰 · 查看更多 »

列強

列強,又稱一流大國、一流強權,是指在國際社會體系中,在權力資源上擁有顯著優勢的國家。權力資源,也稱「綜合國力」,包括一國對他國施加影響所必備的物質性權力,如軍事能力、經濟實力;以及非物質性權力,如目前廣泛使用的概念—「軟國力」所包含的文化、價值觀、制度、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軍事力量的強弱常常是西方理論家判定国家强弱的標準,现今经济力量也成为判定国家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便如此,各種提出的定義(如与意识形态相关等)仍不免主觀而受批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列強 · 查看更多 »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USS Lexington CV-1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列星頓為名的軍艦,紀念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該戰役為美國獨立戰爭的首場戰鬥。 列星頓號在1941年在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卡伯特(Cabot)。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後來列星頓號於珊瑚海海戰沉沒,海軍將建造中的CV-16更名為列星頓號,以作紀念。 列星頓號於1942年下水,並在1943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列星頓號退役停放,在封存之際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6)。稍後列星頓號先後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到1955年才重返現役。改建後列星頓號在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分別在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及老撾內戰期間到西太平洋警備。1962年列星頓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6),改到大西洋艦隊服役,開始負責訓練海軍飛行員。 1969年,列星頓號正式重編為訓練航母(舷號改為CVT-16);又於1978年重編為輔助訓練航母(舷號改為AVT-16),但繼續在彭薩科拉等地訓練海軍飛行員,直到1991年退役除籍為止;她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級。退役後海軍將列星頓號捐贈予民間組織,改作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92年於聖體市開放。 列星頓號在更改艦名後,同時繼承了前艦列夫人(Lady Lex)的綽號;但其更廣為人知的綽號為藍色幽靈(Blue Ghost)。事緣列星頓號在二戰期間,一直將艦體全部塗上海軍藍,以作偽裝;而日本東京電台雖屢次宣佈日軍擊沉列星頓號,但列星頓號總能夠「重返」作戰,猶如幽靈之不死。其藍色幽靈綽號便自此於美軍廣傳。.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 查看更多 »

和平弥撒

The Armed Man 是一部由威尔士 作曲家Karl Jenkins创作的弥撒曲, 副标题是“和平弥撒”.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和平弥撒 · 查看更多 »

哈里·S·杜鲁门

哈里·S·杜鲁门(S. Truman,),美国民主黨政治家,第34任副总统(1945年),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成为了第33任美国总统(1945年-1953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面對美國國內事務,杜魯門總統正好遇上新一輪混亂的經濟衰退週期,當時物資短缺、有無數罷工事件和有關否決《塔夫脫-哈特利法》的爭議,都是當代的寫照。杜魯門雖於1948年成功連任總統,但卻未能成功掌握國會多數,以致於他的「良政」計劃幾乎全部流產。然而他曾率先以行政命令在美軍內部施行廢除種族隔離,並因應形勢主持第二次「紅色恐慌」,從政府部門辭退了數以千計可能影響國政的共產黨同情者。不過,由於受到一連串財政醜聞打擊,有達數百位由他任命的官員必須辭職。 面對美國外交事務,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與長崎原子弹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联合国的成立、以重建歐洲為旨的「马歇尔计划」的落實、杜鲁门主义對抗共產主義、冷战的開始、中國國共內戰、北約的成立以及韓戰的爆發。其中,韓戰使美中韩三國付出沉重代價,只有蘇联獲取了實質利益。在美國方面,戰爭使44,000名美軍陣亡和失蹤,並直接破壞杜魯門第二次連任的計劃。最終,共和黨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憑藉反對杜魯門運動與標語「韓國!共產主義!貪污!」贏得人心,而在1952年出任總統,結束了民主黨長達20年執政。 杜魯門是位素以友善和謙遜聞名的總統,他的不少名言,如「推卸責任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和「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 等等,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支持度不算高,但他謹慎果斷的性格令他得以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時,可以接受許多艱巨挑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哈里·S·杜鲁门 · 查看更多 »

克劳德·伊萨里

克劳德·罗伯特·伊萨里 (英文名:Claude Robert Eatherly,1918年10月2日 – 1978年7月1日) ,前美军飞行员,主要服役于二次大战期间,所参加的最著名战役为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所承担的任务为驾驶对广岛进行天气观测。晚年对年轻时在战争中所犯罪行表示忏悔。.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克劳德·伊萨里 · 查看更多 »

Concrete Revolutio~超人幻想~

《Concrete Revolutio~超人幻想~》(コンクリート・レボルティオ〜超人幻想〜)是BONES和水島精二推出的原創動畫,2015年10月4日開始播放。2016年4月3日起播放第二季《Concrete Revolutio~超人幻想~The Last Song》。.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Concrete Revolutio~超人幻想~ · 查看更多 »

犹他州

犹他州(State of Utah)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於1896年1月4日成為美國第45個州。犹他州是美国13大的州、人口排行33和人口密度倒数第10名的州。猶他州行政區劃一共有29個郡。全州人口共约285.5万(2012年人口估算),約80%人口居住於首府盐湖城。主要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眾的后代和北歐移民的后裔组成,这对犹他州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总部也设立在盐湖城。, 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p 99–100.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犹他州 · 查看更多 »

王恭廠大爆炸

王恭廠大爆炸,亦称王恭廠之變、天啟爆炸案、晚明北京爆炸事件等,為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西元1626年5月30日),端午節次日巳時(上午9時),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周邊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半徑達750公尺,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的爆炸範圍,造成2萬餘人的重大死傷。後人估算,此次爆炸威力約為1至2萬噸當量的三硝基甲苯,相當於廣島原爆。 凡記載了王恭廠大爆炸的古籍均提及傳播數百里遠的巨響和動盪,天色昏黑如夜,以及靈芝狀煙雲衝天等疑似由強烈地震、龍捲風、隕石引發的多種離奇現象,單純火藥爆炸不足以解釋。加上事件發生後,爆炸區域內與附近的死傷者皆有衣服被捲去而致全身赤裸、一絲不掛的怪況,更為此災變蒙上了一層超自然力量的神秘色彩。 王恭廠大爆炸之成因至今未明,與3600多年前古印度的“死丘事件”、西元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並列為人類歷史上成規模毀滅事件的三大懸案。.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王恭廠大爆炸 · 查看更多 »

火災暴風

火災暴風(Firestorm),又稱火風暴或火災風暴,是大範圍火災本身所創造和維持的風力系統,是嚴重野火或山火中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這個詞在英語中也會用來描述一般的巨型火災 ,火災風暴的確定特徵必須是火場周圍所有方位都有著它自生成的暴風。 發生在城市的火災風暴,通常是人為刻意製造的,例如漢堡轟炸、德勒斯登轟炸和廣島原爆所造成的火災暴風。 火災風暴與火龍捲意義不同,但經常被混稱為「火災旋風」。《烽火爆》則是一部同名美國電影《》的中文譯名。.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火災暴風 · 查看更多 »

火龍捲

火龍捲,又稱為火焰龙卷风、火焰漩涡、火災旋風等,是當空氣中的漩涡亂流因為高熱及風向造成的湍流結合而形成,在旋風內有火焰。當這些渦旋空氣繼續收緊至類似龍捲風的結構時,可以吸入燃燒中的碎塊雜物及可燃氣體,從而使旋風點起火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火龍捲 · 查看更多 »

灾害列表

災難是一個自然或人為造成的事件,對人類的生命、財產有負面的影響,甚至會對人類的社會、生態和環境造成永久的改變。在這個列表中的災難通常只發生在歷史中一個特定的、不連續的時間,而不列舉長時間的事件(因此這個列表不包括整個戰爭,不過包括戰爭中發生的特定事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灾害列表 · 查看更多 »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班寧頓號航空母艦(USS Bennington CV-2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班寧頓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的班寧頓之戰。 班寧頓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班寧頓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20)。改建後班寧頓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班寧頓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1959年,班寧頓號再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20,繼續在太平洋服役。北部灣事件後,美國開始全面參與越戰;班寧頓號亦曾作多次越戰巡航,但未有派飛機到陸上作戰,僅為艦隊提供反潛警備。在役晚年,班寧頓號亦參與了早期的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4號的太空艙。 班寧頓號在1970年退役,然後停放多年,最後於1989年除籍,並在1994年出售到印度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班寧頓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

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發生在1945年1月至6月間,是盟軍與日本皇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爆發的一系列戰役。 戰事是以火山列島及琉球群岛為戰場,兩場主要戰役分別是硫磺島戰役 (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及沖繩島戰役 (1945年4月1日至6月21日),另外有一場主要海戰,天號作戰發生,這是日本人之行動代號。 戰事是盟軍日本戰役之一部份,目的是建立一個進攻跳板以在空中轟炸及海上封鎖支援下,但美國在廣島及長崎投下原子彈令日本攻府無條件投降,因而入侵行動沒有實施。.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硫磺及琉球群島戰事 · 查看更多 »

稻生物怪錄

『稻生物怪錄』(いのうもののけろく、いのうぶっかいろく)是江戶時代中期寛延2年(1749年),備後三次藩(現・廣島縣三次市)藩士稻生武太夫(幼名・平太郎)的妖怪體驗物語。 著者是柏生甫,據說是三次藩士稻生平太郎在寛延2年7月的1個月間的怪異體驗筆記。內容大概是因為平太郎試膽而觸怒妖怪,導致妖怪連續30日間出没平太郎的屋敷,但是,平太郎一一將之擊退,最後魔王之一的山本五郎左衛門嘉獎其勇氣,贈與木槌。木槌現藏廣島市的國前寺,『稻生物怪錄』的原本現在由三次市教育委員會保管。稻生武太夫的墓所在廣島市中區的本照寺。.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稻生物怪錄 · 查看更多 »

第59軍 (日本陸軍)

59軍(だいごじゅうきゅうぐん)是大日本帝国陸軍的军队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第59軍 (日本陸軍)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簡·勒澤爾

簡·勒澤爾(Jan Letzel,)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男性建築師,他曾前往日本居留數年並在當地經手數棟建物的設計,其中他所設計的廣島縣產業獎勵館在二次大戰遭受原子彈襲擊後殘留了下來;讓後世作為紀念該起事件的象徵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6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簡·勒澤爾 · 查看更多 »

粟屋仙吉

粟屋仙吉()日本政治家、官員,鐵道官吏粟屋穎祐的次子。因其父出身於山口縣,在轉任仙台期間生下了他,故取名仙吉。.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粟屋仙吉 · 查看更多 »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約克鎮號航空母艦(USS Yorktown CV-10)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約克鎮為名的軍艦,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約克鎮圍城戰役。 約克鎮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2年,日軍在中途島海戰擊沉了舷號CV-5的約克鎮號,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0更名為約克鎮號,以作紀念。 1943年約克鎮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約克鎮號退役封存,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期間,約克鎮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0)。1953年約克鎮號完成改建,但在前往西太平洋前夕,韓戰剛好結束,約克鎮號無緣參與。接著約克鎮號留在西太平洋執勤,並在大陳島撤退中援助民國政府,然後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7年約克鎮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0,繼續留在西太平洋。稍後約克鎮號在金門砲戰期間再次到台灣海峽巡邏,並在越戰期間到南中國海執勤,但未有派飛機參與攻擊。除冷戰衝突外,約克鎮號亦有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擔任太陽神8號指揮艙的救援船。服役晚年,約克鎮號調到大西洋艦隊。 約克鎮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73年除籍。稍後海軍將約克鎮號改建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76年於查爾斯頓愛國者地開放,並在1986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約克鎮號航空母艦 (CV-10) · 查看更多 »

縮景園

縮景園()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區上幟町的一座日本庭園;現被列為日本、,園內的跨虹橋被選為。 庭園中間為被稱為「濯纓池」的水池,「跨虹橋」從中間將水池分為東西兩區,水池的北、東、西面各築有假山,分別做為、二葉山、彌山之借景,庭內最主要建築為位於跨虹橋南側的「清風館」,過去在池的南側也還有淺野氏在本地的住所,但已於二次大戰中被原子彈摧毀。 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620年,由當時廣島藩初代藩主淺野長晟所建的庭園,此後歷代淺野氏逐漸擴建至現今規模。1940年被日本政府列入國家名勝,同時淺野氏家族將這座庭園贈送給廣島縣政府,成為公有財產。1945年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後庭園一度陷入荒廢,經過多年重建後才於1970年代重新開放。園內共有四千多棵樹木,但由於原子弹爆炸之緣故,在戰爭前遺留下來的樹木僅有三棵,其餘樹木皆為戰後重新種植的。 過去此庭園的正式名稱其實是「泉水屋敷」,在明治維新後直到二次大戰前都稱為「泉邸」,當地居民則稱之為「御泉水」,直到二次大戰後才改使用「縮景園」做為正式名稱。「縮景」之名稱據說是指濃縮匯聚中國的著名景點西湖之景觀,廣島藩淺野氏第二代藩主曾寫了序文: File:Seifukan Teahouse and Kokokyo Bridge in Shukkei Garden 3.jpg|濯纓池、跨虹橋與清風館 File:Shukkeien Kokokyo.JPG|跨虹橋 File:Seifukan Teahouse in Shukkei Garden 1.jpg|清風館 File:HiroshimaShukkeien7264.jpg|清風館的花頭窗 File:Shukkeien Path Bridges.JPG|映波橋、昇仙橋、望春橋、悠悠亭 File:HiroshimaShukkeien7320.jpg|夕照庵 File:20100722 Hiroshima Shukkeien 4387.jpg|池西北端超然居方向 File:Takueichi Pond and Chozenkyo Pavillon in Shukkei Garden 2.jpg|濯纓池和超然居 File:HiroshimaShukkeienYokihiLantern7331.jpg|楊貴妃型石燈籠 File:Shukkeien atomic bombing.JPG|原子彈爆炸説明板 File:Ginkgo Baum.jpg|被爆樹木大銀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縮景園 · 查看更多 »

美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世界上居前列,與俄羅斯居伯仲之間,以公開資料論述美國核武器數量比俄國略高數枚居世界第一,若考量隱藏性武器則有可能居第二,但美國的科技實力和眾多的航母與彈道飛彈投射平台使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性居世界第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美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查看更多 »

美军

美利坚合众国軍(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一般簡稱美軍,是美国的聯邦武裝部隊,为世界整體实力最強的军队,其規模和裝備均位於世界前列。美军分为五大军种,即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時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於日本广岛及长崎實戰應用)。美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駐軍,總計超過23萬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7193亿(2012年),約佔全世界军费開銷总计的47%,其綜合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美军 · 查看更多 »

美日關係

美日關係,是描述关于美國與日本的雙邊關係。日本與美国已经建立了以主動權在美國的政治關係,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邦。在日本安全問題上,簽署安保條約的美國也是日本最強大可靠的盟友。.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美日關係 · 查看更多 »

猶太人大屠殺

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השואה,Shoah;חורבן,Hurban)指的是纳粹德国及其协作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当时欧洲共有近900万犹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万儿童。一些学者称大屠杀亦当涵盖近500万非犹太遇难者,由此总受害人数将达到近1,100万人。屠杀发生于纳粹德国、德佔欧洲地区及纳粹德国盟国所控区域。 1941年至1945年,纳粹对欧洲诸种族及政治群体展开迫害,犹太人遭到广泛系统性屠杀,其规模为史上最大。。在纳粹党领导及党卫队协调之下,德国所有政府部门均参与了大屠杀的相关事宜。其他受害的非犹太群体包括波兰人、其他斯拉夫人、苏联平民及苏联战俘、罗姆人、共产党人、同性恋者、共济会成员、耶和华见证人及身心障碍者。德国与德国占领区有近42,500个设施用于集中关押受害者,将其作为奴隶劳工使用,对其进行屠杀或其他反人权活动。参与执行大屠杀的总人数估计超过200,000人。 迫害与屠杀分阶段进行,最终发展为所谓的“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欧洲犹太人进行集体灭绝。最初德国政府通过法案(如《1935年纽伦堡法案》)以将犹太人自社会中排除出去。1933年起纳粹开始建立一系列集中营,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建立犹太区。1941年,德国在东欧开始广泛获取新领土,别动队在这些区域屠杀了近两百万犹太人、游击队员及其他群体,手段普遍为大规模射杀。至1942年年末,受害者普遍乘火车前往灭绝营,若能在旅途中幸存,则将于毒气室中遭系统性杀害。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1945年4月至5月欧洲战场尾声阶段。 犹太武装抵抗运动规模相对有限。最大规模的抵抗运动为1943年的华沙犹太区起义,数千武装贫乏的犹太人抵御武装党卫队时间长达四周。在东欧,约20,000至30,000犹太游击队员同纳粹及其协作者展开斗争。法国犹太人加入法国抵抗运动行列,对纳粹及维希法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期间犹太武装起义超过一百次, accessed 22 December 2013.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田上富久

上富久是一名日本政治家,2007年起擔任長崎縣長崎市市長。 出身於今天的長崎縣五島市,1980年九州大学法学部畢業後、10月長崎市役所入庁,在本島等、伊藤一長兩市長治下工作達三十年。在伊藤一長2007年被行刺後,他在接下來的2007年長崎市長選舉中擊敗西日本新聞記者橫尾誠成功當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田上富久 · 查看更多 »

相生橋

生橋(相生橋)是一座位於日本廣島縣廣島市中央、橫跨元安川的T字型大橋。1945年(昭和20年)8月6日(星期一),美國以原子彈轟炸廣島,當時美軍軍機就是以相生橋作為投彈時的瞄準目標。但在實際投彈後原子彈偏移了600公尺,在(島病院)上空爆炸。相生橋在原子彈爆炸後仍然屹立,在繼續使用了38年後,於1983年重建。 相生橋是廣島市區內主要道路(相生通り)的一部份,而該道路的鄰近路段本身則是與的一部份。除了公路交通外,在橋面中央也鋪設有廣島電鐵的路軌。.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相生橋 · 查看更多 »

白石通教

白石通教(1910年12月1日 - 1945年8月15日),日本陆军军人。.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白石通教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傑普森

莫里斯 ·R.傑普森(英文名:Morris R Jeppson);(1922年6月23日-2010年3月10日),效命於美國陸軍航空軍,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的「艾諾拉·蓋」號轟炸機的投彈手,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時只有23歲,負責投下原子彈,導致廣島市7-9萬人死亡,廣島市成為頹垣敗瓦。 分类:美国飞行员 Category:拉斯维加斯谷居民.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莫里斯·傑普森 · 查看更多 »

荒勝文策

荒勝文策(,)是一名日本高能物理學家。他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姬路市,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物化學科,為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博士。他也曾短暫留學德國,跟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進行研究。 1928年,荒勝文策出任臺北帝國大學首任物理學講座教授。他領導建造直線粒子加速器,於臺灣做出亞洲第一次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1936年,他轉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並曾吸引湯川秀樹回母校旁聽其課程。後者於1949年成為日本首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二戰期間,荒勝文策曾為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原子能研究計畫服務,並於其後不久成為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他在二戰後期被委任調查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受害區域,以了解原子彈的影響力,其調查報告數據之精確震驚世界。 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於戰後下令拆除京都大學荒勝研究室的迴旋加速器,使大量荒勝文策的報告與其製作的儀器因此而流失。該次拆除行動也引來國際的批評。此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發展核子技術,曾派遣教育部次長前往日本訪問荒勝文策等人,希望他們能協助發展原子科學研究,然未成功。荒勝文策於晚年曾參與創辦私立的甲南大學,並成為其首任校長。1973年,他於神戶市逝世,享壽83歲。.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荒勝文策 · 查看更多 »

靈場

場一詞主要在日本使用,字面意思是指靈魂聚集之處,在日本通常即為神社、寺院或墓地等地。但靈場並非令人恐懼的禁地,相反地,靈場作為信仰聖地的意義強烈,是日本許多信徒與修驗道修行者經常拜訪與巡禮之處。 日本京都的比叡山、和歌山縣的高野山與青森縣的恐山因為靈場眾多,所以有「日本三大靈場」之稱。雖然由於日本地形與信仰的關係,所以許多靈場都是位在山岳地帶,但也有像香川縣讚岐市的志度寺一樣靠近海濱的靈場。 除了上述種類的靈場之外,古戰場遺址或戰爭、災難犧牲者眾多的處所也有被視為靈場者。因此不只日本國內,部份日本的信徒也把日本國外符合前述特徵的一些處所視為靈場,甚至組團遠赴海外巡禮。 1997年有台灣宗教信徒受到日本的影響,仿日本選出33處觀音寺作為靈場巡禮,稱為「台灣三十三觀音靈場」。.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靈場 · 查看更多 »

靖国

《靖国》(-- YASUKUNI)是一套2007年日本、中國紀錄片,由旅居日本的中国导演李缨耗时10年制作,是日本國內首部關於靖--國神社爭議的紀錄片。影片以祭祀了240多萬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戰死軍人的「靖--國神社」為題,神社自1978年合祭了14名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裁定為甲級戰犯的人物。紀錄了神社內的祭祀活動,也訪問了神社內不同的遊人和參拜者,反對參拜的人,以及锻造神社内供奉军刀的刀匠,展現了圍繞著靖--國神社的各種矛盾衝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靖国 · 查看更多 »

衞藤瀋吉

衞藤瀋吉是一名知名日本國際政治學者,專門研究東亞政治史、國際關係論,曾經擔任亞細亞大學校长、東洋英和女學院院長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衞藤瀋吉 · 查看更多 »

被爆者

被爆者是日语詞彙,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中受核辐射影响而出现身体健康状况异常的受害者。在日本也特指依照原子弹被爆者援护法的规定持有被爆者健康证的人。 被爆者通常出现白血病、癌症等,此类由原子弹爆炸而引发的病症被称作原爆症。被爆者的下一代被称作被爆二世,但是核辐射能否引发遗传病,还没有科学的证明。 此外,受原子弹爆炸影响的建筑物被称作被爆建造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被爆者 · 查看更多 »

馬尼拉戰役 (1945年)

尼拉戰役發生在1945年2月3日至3月3日,參戰的分別是美國、菲律賓及大日本帝國,它是美國收復菲律賓戰役之一部份,在一個月的戰事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的破壞,它標誌著日軍對菲律賓3年佔領期結束及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實現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承諾。.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馬尼拉戰役 (1945年) · 查看更多 »

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

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軍隊在1944年6月至11月攻擊在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的日本帝國軍隊,美軍的攻勢在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的指揮下,緊跟隨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而展開,目的是攻佔日軍在中太平洋的軍事基地,以支援同盟國重返菲律賓群島,及提供基地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行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 · 查看更多 »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USS Shangri-La CV-3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二十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十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香格里拉為名的軍艦;艦名雖取自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的理想國度,但實出於紀念杜立德空襲東京一事。事緣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空襲後被問及B-25轟炸機從何起飛時,僅以「香格里拉」一詞作答,避過談及轟炸機由大黃蜂號起飛的軍事機密。 香格里拉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其時大黃蜂號已在數月前的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沉沒,使香格里拉號亦有紀念其戰損之意。1944年香格里拉號下水服役,在1945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香格里拉號在十字路口行動擔任美軍觀測艦,在稍後退役停放。韓戰爆發後,香格里拉號同時進行了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38)。改建完成後香格里拉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接著香格里拉號留在大西洋艦隊服役,並在越戰期間短暫到西太平洋服役。 香格里拉號1971年退役,在1982年除籍,最終在1988年出售到台灣高雄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高射第3師團

射第3師團(こうしゃだいさんしだん)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師團之一。由改編中部高射砲集團所創設而成。.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高射第3師團 · 查看更多 »

高脚柜炸弹

腳櫃炸彈(Tallboy)也稱為12,000 lb中等容量炸彈。它是一款地震波炸彈(earthquake bomb),它由英國航空工程師Barnes Wallis研發並於1944年配發給英國皇家空軍。 它有5長噸重,由蘭開斯特轟炸機攜帶,主要用來對付普通航空炸弹无法炸穿的最堅固的目標。.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高脚柜炸弹 · 查看更多 »

高橋真梨子

橋真梨子(たかはし まりこ,)是日本的女歌手,出生於廣島縣廿日市町(現廿日市市),福岡縣長大。本名廣瀨真梨子(広瀬まり子)。駒澤學園女子高中畢業。丈夫為音樂家亨利廣瀨。代表作有『桃色吐息』(桃色吐息 / 1984年)、『焦慮的雙唇』(はがゆい唇 / 1992年)、『抱歉…』 (ごめんね… / 1996年)。.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高橋真梨子 · 查看更多 »

诺曼·拉姆齐

小诺曼·福斯特·拉姆齐(Norman Foster Ramsey Jr.,),美国物理学家,1989年因发明对于设计制造原子钟非常重要的分离振荡场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拉姆齐在其职业生涯中主要担任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同时还曾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等政府机构以及北约等国际组织任职。此外,他还参与创建了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以及费米实验室。.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诺曼·拉姆齐 · 查看更多 »

黑雨

黑雨是广岛、长崎市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用语,其本意是沾染了放射性落下灰的雨,因其放射性对人可产生危害。还可以指:.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黑雨 · 查看更多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胡蜂號航空母艦(USS Wasp CV-1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艦上水兵以胡蜂之形象,暱稱胡蜂號為強力蜂刺(Mighty Stinger)。 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Oriskany),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未前往西太平洋,而是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8),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8),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 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查看更多 »

鈴木貫太郎內閣

Category:1945年日本政治 Category:戰前昭和時代內閣 Category:日本歷代內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鈴木貫太郎內閣 · 查看更多 »

鈾-235

鈾235(符号:235U),是鈾的三種同位素之一,當中只有鈾235能夠發生核分裂,引發連鎖核裂變反應,可用作核電及核彈。1935年由加拿大科學家發現。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濃度為3%的鈾235為核電廠發電用低濃縮鈾,高於80%稱作高濃縮鈾,大於90%則叫作為武器級高濃縮鈾。.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鈾-235 · 查看更多 »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

蘭道夫號航空母艦(USS Randolph CV-15)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蘭道夫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屆大陸會議主席培頓·蘭道夫(Peyton Randolph)。艦上水兵亦以此暱稱蘭道夫號為蘭迪(Randy)。 蘭道夫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初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蘭道夫號退役停放,在韓戰爆發後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5)。改建完成後蘭道夫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將近停火。稍後蘭道夫號留在大西洋艦隊,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封鎖古巴。服役期間,蘭道夫號亦曾兩次回收水星計劃的指揮艙。 蘭道夫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蘭道夫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蘑菇雲

蘑菇云又称蕈状云,是一种由烟尘组成的蘑菇状火积云,通常由大爆炸引起的水蒸气压缩造成。这种现象常与核爆炸联系起来,但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爆炸或燃烧会产生同样的效果。高能,如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弹和GBU-43/B大型空爆炸弹,也会产生蘑菇云。一些火山喷发和撞击事件则能产生自然蘑菇云。 任何高度突然产生巨大体积的低密度气体都会形成蘑菇云,这一过程导致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大量气体急剧上升导致沿其边缘弯曲向下的涡旋,从而形成一个涡环组成中心柱状“蘑菇梗”。气体以及夹带的潮湿空气最终上升到外界与其密度相同的高度并散开,而从低处升来的尘埃则会沉积(参见放射性落下灰)。这一稳定高度取决于温度、露点以及起始高度上方空气的风切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蘑菇雲 · 查看更多 »

蘇日邊界衝突

蘇日邊界衝突是指從1938年—1945年間,蘇聯與日本之間的一系列邊界衝突。 在佔領滿洲國及朝鮮半島後,日本轉而有意奪取對蘇聯領土,日本皇軍與蘇聯紅軍因而在中國東北頻繁地爆發衝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蘇日邊界衝突 · 查看更多 »

蘇日戰爭

蘇日戰爭(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或稱「日蘇戰爭」(日ソ戦争)、「遠東戰役」或「八月風暴行動」(Operation August Stor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與蘇聯之間的一場戰爭,也是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蘇聯发动迅速、猛烈的大规模进攻,佔領庫頁島以南以及南千岛群岛,日本於滿洲(今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軍事力量在此打击下缴械投降,日方傀儡政權「滿洲國」滅亡,傀儡政權皇帝溥儀亦成了蘇軍俘虜。 1945年初軸心國集團各地戰線皆瀕臨崩潰,同盟國於雅爾達會議上規劃戰後秩序與要求蘇聯加入對日戰爭,後者承諾將於納粹德國投降後3個月加入遠東戰鬥。苏联要求了同盟国战后归还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亞洲方面日本急於應付逐漸進逼中的英美聯軍,冀望尚對日中立的蘇聯可從中調停,以维持日本在东亚的利益。蘇聯表面上與日軍“友好”,但已秘密備戰且漠视日方调停要求直至1945年8月8日開戰最後一刻。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其主要對手為駐於滿洲的日軍70万人之龐大的關東軍,與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等條件相比,關東軍早將精銳單位調出而空洞化,蘇軍享有質與量的龐大優勢,而关东军则拥有大量日軍武器坐守经营了数十年的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工事以逸待劳。 1945年8月8日當天150万蘇軍同時自北、東、西3方向對滿洲發動進攻,由於蘇方遞交宣戰書後即被切斷通訊,日本大使沒能將消息傳回國內,等於是技巧性的不宣而戰。關東軍原本是准备进攻苏联的军队,因日本在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对苏联转入防御,但在太平洋战场占用了日本大量资源的时候,仍保有70万人的规模,拥有后来被证实“大量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及经营了数十年的工事,无需等待日本国内下达作战命令,实际上關東軍的停止作战命令也是于8月18日由司令 山田乙三 下达的,等于是技巧性的对苏备战。同時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进攻非常順利,在交战过程中攻势凌厉,“满洲受到大规模进攻使日本政府領導人放棄將滿洲作為戰略後備基地而繼續抵抗的念頭”并最终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苏军将满洲国当敌国看待,军纪弛懈,滿州國的治安被战事破壞後,亦犯下不少罪行,不少漢奸因為恐懼還跟著日軍撤退而後未得赦免而被處決。占领东北地区后,蘇聯立刻展開對南庫頁島和北方群島登陸行動,奪回日俄戰爭中失去的領土與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满洲受到大规模进攻使日本政府領導人放棄將滿洲作為戰略後備基地而繼續抵抗的念頭,於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即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於密蘇里號戰艦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此役“蘇聯軍隊在遠東做了長期準備”一次投入89个师150万军队,其中不乏经历了苏德战场有经验的老兵,“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透過短期對日作戰和極少傷亡而为盟国取得龐大利益。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夺岛战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冲绳一役,18万美军伤7万余亡1万余人占总兵力近一半,预计进攻日本本岛需付出伤亡美军百万英军50万人的代价,而中华民国国军对日军的“中国派遣军”都疲于应付,更妄论击败“关东军”夺回满洲地区。苏联于8月14日与中華民國签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換文內容附件有两条主要:苏军出兵攻打满洲国后,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没有时限。随即苏军根據《雅爾達協定》攻佔了滿洲地區,随后又根据《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撤出东北,但撤军因掠奪大量財物及日本投資工業設備等战利品并搶運至蘇俄境內而推迟,不过1946年蒋介石仍要求苏联暂缓从东北撤军以待中华民国国军进驻,3月22日苏联大使通知国民政府,4月底以前苏军将全部撤离东北,但中华民国国军仍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入东北。 而後冷戰時期在扶植勢力代理人的政策主導下,停止了向对日战绩不佳的国民党的自孙中山时代以来的长年资金和武器扶植,转而同意中共將中國東北作為根據地,並裝備了大量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大幅增強了在日後內戰中的實力。而朝鮮亦由蘇聯所扶殖,對半島局勢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在對蘇戰爭也在滿洲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日僑,日侨被迅速遣返,許多人返国后因占领区内戰後生活艱苦而死亡;被蘇軍俘虜的600,000名日軍也被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強制勞動,後約有100,000人死於當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蘇日戰爭 · 查看更多 »

赤腳阿元

《赤腳阿元》(はだしのゲン)是日本漫画家中泽启治创作的漫画作品,基于其作为广岛原子弹幸存者的经历。漫画讲述了日本战中及战后那个激動的時代,主人公中冈的艰苦生活。 该漫画后改编成真人电影、动画电影、电视剧等作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赤腳阿元 · 查看更多 »

藤田茂

藤田茂(,),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广岛县人。最终军衔陆军中将。抗日战争期间曾在中国作战,1945年8月在朝鲜咸兴被苏联军队俘虏,后移交给中国审判。1957年提前释放回国,曾任“中国归还者联络会”首任会长。 2014年7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首次整体公开发布了藤田茂侵华罪行自供的档案,据藤田茂1954年8月笔供提到重要罪行包括,在侵华战争作战期间,曾下令使用瓦斯弹,使用霍乱菌实施细菌战;在山西、河南、山东作战时屠杀中国平民;命令所属部队在战场上杀掉俘虏算入“战果”;在山西在山东等地下令虐杀俘虏,为使士兵习惯于战场,用俘虏进行练习刺杀;在山东作战时使平民十几人先行以"领路"为名,实则是使令实地趟地雷 等等。,新京报,2014年07月05日.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藤田茂 · 查看更多 »

蒙古地方

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過去的行政區劃之一,成立於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後,蒙古地方與西藏地方同為中華民國同以「地方」為名的特別行政區劃,該行政區為直屬中央的一級行政區,相當於省級,另比照省政府的蒙古地方行政機關則為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除此,行政院也於院內設置蒙藏委員會的直接對口部會。 蒙古地方區劃約有173萬平方公里。以面積言,蒙古地方為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第二大,僅次於新疆省,其轄下有4部2地區及116旗4牧場36佐領等次區劃。不過蒙古地方因地形關係與《中俄聲明》內禁止漢人移民等因素,其行政區域內人口並不多,劃分初期未及200萬。 徐树铮1919年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1919年10月出兵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 蒙古地方的制訂與北洋政府的外蒙古區劃相當,而中華民國實際控制地區仍未及該地區。另外,於中華民國蒙古地方行政區劃制定同時,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突然逝世。於蘇聯、第三國際與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高度自治的外蒙古政府於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21年作獨立紀元,允許苏联红军駐軍。但中華民國及英、美、日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目前與中華民國蒙古地方面積幾乎相同的蒙古國已成為聯合國会员国之一,也獲得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内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正式否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蒙古地方 · 查看更多 »

肥田舜太郎

肥田舜太郎(),是一位出身廣島的醫師及被爆者。.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肥田舜太郎 · 查看更多 »

银杏

銀杏(学名:Ginkgo biloba),落葉喬木,壽命可達3000年以上。又名公孙树、鴨腳樹、鴨腳子等,其裸露的種子稱為白果。属裸子植物銀杏門唯一現存物種,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物種都已灭绝,因此被称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被发现在化石追溯到2.7亿年前。銀杏原產於中國,現廣泛種植於全世界,并被早期引入人类历史。它有多種用途,可作為傳統醫學用途和食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银杏 · 查看更多 »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由美軍對日本長崎市發起的一次核攻擊,發生於日本標準時間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UTC+9),亦是人類歷史上第2次(也是最後一次)於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第1次為8月6日對廣島市的核攻擊)。投下的原子彈名為「胖子」,屬於Mk-3型原子彈。當時長崎市人口有240,000人,戰後估計死者149,000人,而建築物大約36%受到全面燒燬或破壞。 對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彈的戰略意義重大,其目的在於利用核子武器威懾日本,打擊日軍作戰意願,並瓦解其本土決戰戰略。最後在長崎市原子彈爆炸6天后(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日本投降。 如果是將長崎縣、長崎市的「長崎」以片假名寫成「ナガサキ()」的情況,通常是在描述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事件。.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 查看更多 »

長井健司

長井健司(),日本愛媛縣今治市人,為攝影記者、戰地記者。 長井於1997年起,與位於東京的APF通訊社簽約,專為該社前往戰亂地區採訪。曾採訪過以巴衝突、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等。在采訪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時殉職,原本外界認為是遭流彈打到,但富士電視台取得當時的錄影帶後證實是遭緬甸士兵近距離由背後開槍格殺。長井倒地後仍手持攝影機記錄,死而后已。長井是這次示威中唯一個死亡的外國記者。 長井健司的座右銘是:「沒有人去的地方,總要有人去」。 缅甸民主之声的记者当时在现场拍下了他倒地的画面。.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長井健司 · 查看更多 »

长崎市

长崎市()是位於日本九州西部的都市,為长崎县縣治,也是日本西部的重要港湾城市。其歷史始於安土桃山時代對長崎港的開拓,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時期,更是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與荷蘭、中國有密切的交流,並有外國人居住區出島。因此長崎受到西方影響較深,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加上市區多坡道,使得長崎的都市景觀和大多數日本其他都市頗為不同。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使得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現在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教區。也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江戶時期就有許多中國人居住於此,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長崎市曾經受到原子彈轟炸,成為繼廣島之後世界第二個、也是目前最後一個遭到核武器攻擊的城市。 長崎市中心三面環山,因大量住宅建於山坡地上,形成許多階梯式或位於斜坡的街道。在長崎市現有建成區面積中,高達七成是山坡地。多山的地形雖然成就了長崎特有的都市景觀,但也造成了交通阻塞和開發用地受限等問題。近年長崎市的人口減少幅度在日本居於前列,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長崎憑藉山海毗鄰的獨特景觀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日本主要觀光都市之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USS Essex CV-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1799年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居民捐贈第一艘艾塞克斯艦給美國政府。由於在二戰表現出色,艦上水兵稱之為海軍最善戰之軍艦(The Fightingest Ship in the Navy)。 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9。韓戰後艾塞克斯號進行代號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稍後調往大西洋艦隊。1960年艾塞克斯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9。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及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 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若與母親同住

《我的長崎母親》為2015年上映的日本電影。本片來自於日本小說井上廈晚年的構想,他希望將廣島原爆、長崎原爆、沖繩為背景的作品搬上大銀幕,將之稱為「戰後生命三部曲」,也是松竹電影公司的120週年紀念電影。而以廣島為題的《若與父親同住》和沖繩的《樹上的軍隊》皆已拍成電影,唯以長崎原爆為題材的電影尚未翻拍。 當山田洋次聽到《我的長崎母親》這個題材後,決定要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 二宮和也以《我的長崎母親》初嚐日本奧斯卡影帝的喜悅。 2016年9月6日,《我的長崎母親》獲選代表日本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若與母親同住 · 查看更多 »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USS Ticonderoga CV-1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六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提康德羅加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民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 提康德羅加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漢考克(Hancock),但在動工兩個月後與CV-19調換艦名,更名為提康德羅加。1944年提康德羅加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提康德羅加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4)。改建完成後提康德羅加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提康德羅加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發生後,提康德羅加號與星座號率先派飛機空襲越南,為美軍全面介入越戰拉開序幕。接著提康德羅加號在越戰執行攻擊任務,直到1969年重編為反潛航母為止(舷號改為CVS-14)。此後提康德羅加號雖曾到西太平洋巡航,但再未參戰。退役前夕,提康德羅加號參與最後兩次太陽神計畫,回收了太陽神16號及太陽神17號的指揮艙。 提康德羅加號在1973年退役除籍,最終在1974年出售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李鍝

李鍝(),是李王家王族成员,高宗第二子义亲王李堈次子。母为侧室金興仁。初名李成吉,号念石、尚雲。被日本册封为公爵。.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李鍝 · 查看更多 »

松井一實

松井一實是一名日本政治家、厚生勞動省官僚,現任廣島市市長。出身於廣島縣廣島市東區牛田,曾經先後就讀廣島市立牛田小学校、廣島市立牛田中学校、廣島市立基町高等學校、京都大學法学部。1976年起,先後進入勞動省、日本駐英國大使館等地方工作,2008年從中央勞動委員會事務局長任上退休。2011年參選廣島市市長一職並首次當選,2015年連任。.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松井一實 · 查看更多 »

松田重次郎

松田重次郎()為日本實業家、東洋工業(現稱馬自達)的實質創辦人,也是該公司的第二任社長,主導三輪卡車的生產製造。.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松田重次郎 · 查看更多 »

村田英憲

村田英憲,日本資深男性動畫製作人。動畫公司EIKEN的創立人、前代表董事,現為EIKEN名譽會長。.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村田英憲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

--,也叫--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電磁脈衝、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来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核分裂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稱為原子弹)和核融合武器(亦稱為氫彈,分为两級及三級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弹)。 除此以外,核武器還可以根據用途而細分為戰略核武器及戰術核武器,前者是一般意義上的核武器範疇,為大當量的核武器和遠射程,後者則屬於小當量和近射程。其中,後者可用於戰爭前線。戰術核武器的概念以及發展相對戰略核武器為遲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多年才逐步形成的,而戰術核武器需要對核能技術的要求亦較高以及複雜,其前提是要擁有戰略核武器。 有紀錄的核武器的研發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率先提出方案,美國方面的計畫則晚了數個月。但由於當時錯誤的實驗方向與發展,令希特勒認為開發核武器的費用將會過於龐大,加上原先德國有興趣的是核子反應所能提供的能源而並非核武,因此放棄開發核武器。 當1945年納粹德國投降後,大量的德國科學家分散至各國持續研究,進一步幫助了西方國家與蘇聯在核能方面的技術發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核武器 · 查看更多 »

核武器擁有國列表

前全世界一共有8個主權國家已經成功試爆核武器,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內容則認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為「核武器擁有國」,其中各國成功獲得核武器的先後次序分別為美國、俄羅斯(繼承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自從1972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訂之後,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北韓3个未簽署該條約之國家也陸續展開自己的核武器計劃。北韓雖曾於1985年正式同意《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然而在2003年宣布退出協議內容。此外以色列也被廣泛認為具有核武器的存在,但以色列政府則一直拒絕證實或者否認這一消息,不過也曾經間接透露已經進行了核武器試驗。對於這些已經確認擁有核武器或者被廣泛認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時候也會將它們稱作「核武俱樂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核武器擁有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核战争

核戰爭、核子戰爭,简称核战,是指使用核子武器作戰的战争。在核武器历史上,核武器實際在戰爭上使用,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核战争 · 查看更多 »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榛名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樱井良子

樱井良子(),日本電視節目记者、职业撰稿人、日本国家基本问题研究所理事长,属于日本保守评论家,长期从事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新闻播音员。近年由于否認二战日本的战争过错、對中国的过激评价,以及建议日本采取过激的国家政策,因而又被认为是新兴的右翼人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樱井良子 · 查看更多 »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又稱奉天俘虏收容所、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位於辽宁省沈阳市大東區,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之一。戰俘營舊址共佔地45,355平方公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關押了2,018名來自同盟國的戰俘,成為日軍對外政治宣傳的「模範戰俘營」,亦被認為是日軍戰俘營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戰俘當中有250人死去,其餘戰俘在1945年9月前陸續回國。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在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未完全修復,舊址上設有陳列館。.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 查看更多 »

沖繩島戰役

冲繩島戰役(沖繩戰役、沖縄戦)(英語: Battle of Okinawa),盟军代號為“冰山行動”,是在琉球群島中冲繩本島進行的一場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戰役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持續到6月中旬,為期82天。 經過漫長的跳島戰役,盟軍逐漸逼近日本本土,並計劃利用沖繩這個距離日本本土僅340英里的島嶼作為空中作戰基地,以實行戰略中入侵日本本土的計劃(代號沒落行動)。美國陸軍的5個師,包括美軍第7步兵師、第27步兵師、第77步兵師、第81步兵師和美軍第96持續保障旅为陆地主要战队。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和美國第6海軍陸戰師提供在陆地上必要的支援,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則作為兩棲預備隊。入侵行動得到海軍、兩棲和戰術空中部隊的支援。 這場戰役在英文稱為“Typhoon of Steel”,在日語稱為或。這些代號反映出戰鬥之激烈、火力之密集以及盟軍參戰車、艦的龐大數量。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战争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0,000名战士戰死或被俘,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0,000人。此外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冲繩的戰鬥結束數星期後,美軍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最終迫使日本投降。.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沖繩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又稱作《波茨坦宣言》,又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中华民国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未實際與會,只是簽名以示發表)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与会参加了波茨坦会议,但當時蘇聯尚未對日本宣戰,故7月26日没有在公告上代表苏联列名签字;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波茨坦公告》中添补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名字。 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即對大日本帝國所下的公開招降宣言。.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波茨坦公告 · 查看更多 »

游目帖

游目帖,為王羲之的草書尺牘唐摹本,尺寸為25 x 32.5 cm。上有貞觀、紹興、淳化用印、乾隆御題和御璽,卷尾有內藤湖南題跋。此帖原為清宮收藏,後因八國聯軍之亂流出宮外,為日本廣島的安達万藏收藏,後因廣島原子彈而燒失,現今只存1933年的影印本。2007年,日本二玄社根據1934年的黑白珂羅版重製了彩色複製本。.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游目帖 · 查看更多 »

湮灭

湮滅(annihilation)是指当物质和它的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完全的物质-能量转换,轉為能量(如以光子的形式)的過程,又稱互毀、相消、對消滅。 其遵守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湮灭 · 查看更多 »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USS Hancock CV-1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一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三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漢考克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第一位簽署美國獨立宣言、第二屆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 漢考克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提康德羅加(Ticonderoga),但在動工四個月後與CV-14調換艦名,更名為漢考克。1944年漢考克號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漢考克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進行SCB-27C現代化改建,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艦(CVA-19)。改建完成後漢考克號重返現役,其時韓戰已經停火。稍後漢考克號再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平洋艦隊服役。 北部灣事件後兩個月,漢考克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多次派飛機到陸上攻擊。此後十一年間,漢考克號一共進行了九次越戰巡航,為美國航空母艦之最。1975年越戰即將結束之際,漢考克號臨時改裝為兩棲突擊艦,參與美國多場撤退行動,在金邊及西貢淪陷前夕,救走多名高棉、南越及美國人員、僑民。西貢淪陷後,漢考克號曾被派往營救遭紅色高棉脅持的馬亞圭斯號貨船,但因引擎故障而未能趕上參與。 越戰結束後,漢考克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19,但翌年漢考克號便從海軍退役除籍,並出售拆解。.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漢考克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本因坊战

本因坊戰(本因坊戦)為是日本七大圍棋賽之一,由每日新聞社於1936年創辦,也是日本七大圍棋賽中歷史最久的,在每年本因坊戰最終之獲勝者可獲得本因坊之頭銜。 连续五年獲得本因坊頭銜者,或是生涯累積獲得十次頭銜的棋士,將另外獲得本因坊世襲的稱號“第XX世本因坊”(最初称为名誉本因坊,在1998年后改使用世襲称号)。 此外,歷年獲得本因坊頭銜者可以效法江戶時代自取一個「本因坊XX」之稱號,但非日本籍棋士如林海峰、趙治勳則直接使用本名。 在日本女子围棋界同時也有举行女流本因坊战的比赛。.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本因坊战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昭和 · 查看更多 »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英語名稱:Japan Confederation of A- and H-Bomb Sufferers Organizations,簡稱日本被團協),成立於1956年8月10日,是日本唯一的原爆「被爆者」全國組織。 被團協的成立旨在防止核戰爆發,亦主張日本政府釀成原爆死傷。除了爭取東京當局國家賠償,也致力於國際核武裁軍運動。.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 查看更多 »

日本外交

日本外交主要建基於日美安保條約,或美日防衛協定。作為美國於亞洲關係最密切的同盟國,以及戰後幾十年美國對日的軍事協助,日本的外交政策在某程度上受到美國的影響。安倍晉三與麻生太郎內閣自2006年起即為倡議強調已與日本同樣具有尊重和平、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市場經濟等基本價值的國家強化合作的價值觀外交與自由與繁榮之弧。.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外交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係指日本人或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日本人完成獲獎研究,但獲獎時已移籍者,亦作為參考資料一併收錄。.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日本最漫長的一天》()是戰後七十年之際,由導演原田眞人改編自半藤一利原著《日本最漫長的一天》之電影作品,於2015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本片是繼1967年由岡本喜八拍攝《日本最長的一日》後,再次以宮城事件為背景製作的同名電影作品。.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日本最漫長的一天 · 查看更多 »

撞擊事件

天文學上的撞擊事件(Impact event)是指地球或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其他天體互相碰撞的事件。根據歷史記載,有數百個在特定地區造成死傷以及財物損失的小型撞擊事件(包含火流星爆炸)被記錄下來。在海洋發生的撞擊事件可能造成海嘯對海洋和海岸造成損害。 最近的一次重大撞擊事件發生在700 BC爱沙尼亚的卡里,形成卡里隕石坑。 自從撞擊事件研究成為現在科學界的顯學後,在許多科幻作品中撞擊事件是重要的情節和背景知識。.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撞擊事件 · 查看更多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CGL),香港稱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是一类白血病,佔整體白血病每年新症患者約15%。这种白血病表现为人体骨髓中的主要粒细胞不受管制地增长,并在血液中积累而形成。这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即成熟的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进行恶性克隆衍生,通常并伴生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这种疾病源自一种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染色体易位现象(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对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类靶向治疗包括有伊马替尼(imatinib)、达沙替尼(dasatinib)和尼罗替尼(nilotinib),nilotinib香港澳門又稱為「尼洛替尼」,这类標靶治疗方式对缓解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非常良好的效果,患者可以獲得接近一般人的生活品質及預期壽命。.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發與製造原子彈的一項大型軍事工程,由美國以及給予相關支援的英國與加拿大執行,該計划於1942年到1946年間直屬於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將軍領導,工程原名為「代用材料項目發展」(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後改為「曼哈頓工程區」(Manhattan District)。期間,美方也吸收了較早展開的英國核武器研發計畫——「合金管工程」之成果。曼哈顿计划早在1939年即秘密地展開,雇佣了超过13萬人员,花费了将近20億美金(相當於2014年260億美金),超过90%的費用用于建造工厂和制造核裂变的原材料,用于制造和发展武器的部份僅佔不到10%,此一工程在橫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國的30多個城市中均有進行。 戰爭期間,美軍研發出兩種類型的原子彈,一為設計上較簡單、使用鈾235製成的「」,由於鈾235在天然鈾中僅佔0.7%,其他絕大部分都是質量相同、難以分離的同位素鈾238,故美方以三種分離方式來提高其鈾-235的濃度——電磁(「」)、氣體(「氣體擴散法」)與熱(「索瑞特效應」),大部分工作都在田纳西州橡树岭一地進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自此开始,美国正式卷入二战。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开始了德國核武器開發計畫「铀计划」(Uranprojekt),目的是制造出核武器,运用在二战之中。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要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 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芝加哥建成,成功实现了可控的链式反应。1943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科研人员开始制造原子弹的工作;翌年,美国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原材料;1945年7月12日,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最后的装配。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成功,爆炸当量大约21,000吨TNT炸弹。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3日后(8月9日),向长崎投擲名为胖子的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曼哈顿计划 · 查看更多 »

時事通識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時事通識 · 查看更多 »

1940年代

1940年代,前半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兩國成為世界超级强国,因而導致了冷戰,美蘇兩國間的對立,影響了日後數十年的世界局勢。.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1940年代 · 查看更多 »

1940年代中国

中國1940年代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中。1940年代起始,中国抗日战争仍艱苦進行。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國除了獲得戰爭最後勝利喜悅外,也充滿大國崛起憧憬。1943年廢除不平等條約,而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因而獲得更多外援和國際支持,亦為國家發展開創新機。1900年起始的中國革命,最終由中國共產黨取得最後勝利,並告一段落。.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1940年代中国 · 查看更多 »

1945年

没有描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1945年 · 查看更多 »

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十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1964年東京奧運,於1964年10月10日至10月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東京將于2020年第二次举办奧林匹克運動會。2020年東京奧運将是第四度在亞洲舉行的奧運會,也是21世紀在首度在日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月4日

1月4日是公历年的第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61天(闰年是362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1月4日 · 查看更多 »

2009年维多利亚森林大火

2009年维多利亚森林大火(别号黑色星期六大火)是2009年2月初,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發生的大型山火。造成173人死亡,1万多人无家可归。大面积的农田和森林被摧毁。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森林大火。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有部份山火的起因是人為縱火。該場大火由於在發生在星期六,因此被稱作黑色星期六大火。.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09年维多利亚森林大火 · 查看更多 »

2010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10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2年12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31日.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12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亚齐地震

2016年亚齐地震是发生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的6.5级地震。地震于当地时间12月7日05:03发生。地震震源深度为8.2千米,属于浅层地震。震央位于北方約15公里处,距离该省首都班达亚齐。地震目前已造成102人遇难,超过1000人受伤、10000人流离失所,当地的数百间房屋和十四座清真寺都因地震而倒塌。 由于恐慌情绪严重,许多民众都不敢到屋内取暖以防余震。物资匮乏给救援带来了很多麻烦,印尼和国外的政府和民间组织正在快速向此地区集中。 俄罗斯总统普京现已向受灾区发起慰问并表示希望伤员可以早日康复;新加坡也对印尼表示深切哀悼并回复称如有需要愿意给予援助。中國駐棉蘭總領館在震后不断调查当地中國人的傷亡情況並提醒當地的相关人员多加注意。.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16年亚齐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7年朝鲜核试验

2017年朝鲜核试验是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2017年9月3日在咸镜北道吉州郡豐溪里核试验场所进行的一次核试验,朝鲜方面宣称继上上次2016年1月朝鲜核试验之后,又一次成功引爆一颗氢弹,而且釋出的能量成功達到上次核試近十倍,隨後透過官方媒體展示了氫彈特有的葫蘆形構造的照片,宣示核技術的進度確實有所進步,使得此次特別引起國際緊張。此次核试验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进行的第六次核试验,也是系列測試以來威力最大的一次,本次事件亦对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和汇市产生了较大影响。.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17年朝鲜核试验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8月6日

8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218天(闰年是2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7天。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诞辰纪念日。.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8月6日 · 查看更多 »

99年的愛

,是東京放送控股開業60週年紀念作,日本新聞網於到2010年11月3日到11月7日5晚連續播放的特別電視劇節目。 在日文節目名之前標明了「TOYOTA Panasonic Special」,由豐田汽車和松下電器2間公司特別贊助。.

新!!: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99年的愛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广岛原子弹爆炸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廣島原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