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布拉格小城

指数 布拉格小城

布拉格小城(Malá Strana,旧称Menší město pražské)是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个古老的城区。 其名称来源于所在的位置是伏尔塔瓦河左岸(西岸),紧临布拉格城堡下方的山坡,正对着右岸的大城,两者之间以查理大桥相连。 在中世纪,这里是德国人占多数的城区,拥有大量贵族宫殿,而右岸以捷克人为主,商人较多。 著名的捷克小说家扬·聂鲁达在布拉格小城出生、居住和写作;聂鲁达街就是以他命名。 佩特任瞭望塔位于布拉格小城。 著名的布拉格圣婴雕像就位于布拉格小城的胜利之-后-堂,吸引了数百万罗马天主教信徒来到布拉格小城。.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7 关系: 华伦斯坦宫巴洛克艺术布拉格布拉格城堡伏尔塔瓦河佩特任瞭望塔罗马天主教聂鲁达街饥饿墙胜利之后圣母堂 (布拉格)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查理大桥查理四世捷克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扬·聂鲁达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

  2. 布拉格分区

华伦斯坦宫

华伦斯坦宫(Valdštejnský palác)是一座巴洛克宫殿,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小城区,目前是捷克共和国参议院所在地。 华伦斯坦宫由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兴建于1623-1630年,他是三十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统帅,声名显赫,但是皇帝斐迪南二世派人于1634年将其暗杀于海布。他的遗孀将宫殿出售给他的侄儿,因此宫殿仍然属于华伦斯坦家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变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所有,改为政府办公之用。今天,捷克共和国参议院设在主楼,骑术学校为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一个分馆。.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华伦斯坦宫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Barocco,Baroque,Baroque)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在雕塑、绘画、建筑、文学、舞蹈和音乐等领域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巴洛克风格的流行与成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鼓励有关。为了回应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教会在特伦托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当时的贵族认为具有戏剧性的巴洛克建筑和艺术是一种倾倒其宾客并表达胜利、权利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带有前庭、大楼梯和豪华的会客室的巴洛克宫殿为之兴建起来。.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巴洛克艺术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布拉格

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城堡(捷克语: Pražský hrad)是位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的一座城堡,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总统都在此办公。这里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布拉格城堡

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Vltava;Moldau,莫尔道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波希米亚森林,自南向北流经南波希米亚州、中波希米亚州和首都布拉格,在Mělník注入易北河(Labe,即捷克語、波蘭語所稱的拉貝河)。全长430千米,流域面积28,090平方千米;在汇流处,实际上伏尔塔瓦河的水量超过易北河,由于它是以直角汇合,因此看来似乎只是支流。 1950年代,河上建造了一些水坝,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波希米亞森林的Lipno Dam。 2002年8月的洪水造成数人死亡。 著名的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Má vlast)的第二首〈伏尔塔瓦河〉(Vltava;此曲以德文Moldau莫爾道河較聞名),就是描绘该河的如画景色。 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完成,.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伏尔塔瓦河

佩特任瞭望塔

佩特任瞭望塔(Petřínská rozhledna)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钢框架塔,高60米。.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佩特任瞭望塔

罗马天主教

#重定向 天主教會.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罗马天主教

聂鲁达街

聂鲁达街(Nerudova ulice)位于布拉格的小城,从小城广场的拐角向西到达布拉格城堡以西的丘陵,是从查理大桥到城堡的主要途径,曾经是“皇家之路”的一段。 这条街曾经称为 Sporrengasse, 捷克 Ostruhová,后更名为聂鲁达街,以捷克作家和诗人扬·聂鲁达命名,他曾经住在这条街上以两个太阳为标志的房屋。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条古老街上的建筑物装饰着古代门、雕塑,浮雕和壁画。壁画位于入口处,作为房屋的标志,在中世纪履行今天门牌号码的功能(例如,两个太阳、红狮子、金色皇冠...)。另一座重要的建筑是Morzínský宫,为巴洛克风格。这座宫殿还设立了布拉格第一座新教小教堂。 这条街的上端,是通往布拉格城堡的台阶,以及Úvoz街(Pohořelec和斯特拉霍夫修道院)。 Category:布拉格街道.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聂鲁达街

饥饿墙

饥饿墙(Hladová zeď)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中世纪防御墙,位于佩特任山上,1360年 - 1362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下令修建。修建的目的是加强布拉格城堡和布拉格小城的防御,防止从西面或南面的任何攻击。这堵墙原本高4-4.5米,宽1.8米,并设有城垛和棱堡。 这堵墙在1624年修复,18世纪中叶进一步加固,后来又多次修复或修改(20世纪是在1923-25年和1975年)。其中一个保存下来的堡垒被用作史蒂芬尼克天文台圆顶的基础。.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饥饿墙

胜利之后圣母堂 (布拉格)

胜利之后圣母堂(Kostel Panny Marie Vítězné)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小城的一座教堂,属于加尔默罗会,因供奉有布拉格耶稣圣婴像(Infant Jesus of Prague),而於天主教內十分有名,相傳該聖像原本是聖女大德蘭供奉。1924年,羅馬教皇庇護十一世為該聖像舉行加冕儀式。 Category:布拉格天主教堂.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胜利之后圣母堂 (布拉格)

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Albrecht Wenzel Eusebius von Wallenstein,Albrecht Václav Eusebius z Valdštejna,),是波希米亚(现今捷克一部分)杰出的军事家。在三十年战争中的丹麦阶段以及瑞典阶段,华伦斯坦带领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与反哈布斯堡联盟作战。他亦成为三十年战争中的重要人物。.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查理大桥

查理大桥(Karlův most )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市内,一座跨越伏尔塔瓦河的著名的历史桥梁。精确定位:。它由查理四世始建于1357年,完成于15世纪初。直到1841年,作为跨越伏尔塔瓦河的唯一桥梁,查理大桥是联接老城与布拉格城堡及邻近地区最重要的通道,也使得布拉格成为东西欧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该桥最初称为“石桥”(Kamenný most)或“布拉格桥”(Pražský most),直到1870年才命名为“查理大桥”。 查理大桥长516米,宽约10米,16个桥拱,两端有3座桥塔,其中两座位于布拉格小城一侧,一座位于布拉格老城一侧。老城桥塔经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令人惊讶的世俗哥特式建筑之一。该桥上安放有30座雕塑,其中多数为巴洛克风格,竖立于1700年前后。 在夜间,查理大桥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地方。但是在日间,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热闹的地点,无数的游客经过此桥,身旁是画家、商亭主人和其他商贩。.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查理大桥

查理四世

查理四世,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查理四世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捷克

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哈布斯堡王朝施蒂里亚支系的代表人物,曾任施蒂里亚大公(1590年—1637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20年—1637年在位)。他也是匈牙利国王(1618年—1625年,1620年被叛乱打断)和波希米亚国王(1617年—1619年,1620年—1637年)。由于他的不明智的宗教政策(狂热支持天主教,压制新教),导致了神聖羅馬帝國诸侯的公开反抗,从而引发了对欧洲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十年战争。.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扬·聂鲁达

扬·内珀穆克·聂鲁达(Jan Nepomuk Neruda,,),是著名的捷克小说家、诗人、記者。 扬·聂鲁达是19世纪下半叶捷克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生于布拉格小城,最著名的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小城故事》初版于1878年,在13个篇幅不等的、以回忆往事(特别是他的出生地——布拉格小城)的林林总总的基础上写成。 Category:19世纪记者 Category:捷克作家 Category:布拉格人 Category:捷克诗人.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扬·聂鲁达

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

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 Přemysl Otakar II.,)波希米亚国王(1253年-1278年在位)。他在位时期是波希米亚最强大的时代。 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为瓦茨拉夫一世国王之子。他在即位后实行一系列加强王权和军队的改革,统一度量衡并接纳德国人向波希米亚移民。在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统治下,国家边境扩张至亚得里亚海北岸,囊括了奥地利(1251年起)、施蒂里亚(1261年起)、克恩滕(1269年起)和卡尼鄂拉,暂时还包括匈牙利。这些领地大多数兼并自覆灭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地产。波希米亚成为中欧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强大的诸侯(也是七大选帝侯中唯一的大诸侯)。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参加了条顿骑士团对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人和普鲁士人的远征,1255年建立的克拉洛维茨(源于捷克语国王一词,即今日的加里宁格勒)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在大空位时代即将结束之时,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竞争。其他竞争者包括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法国国王腓力三世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伯爵(即后来的国王鲁道夫一世)。由于教皇格里高利十世及居心叵测的德意志诸侯的支持(他们都希望看到一个软弱的皇帝,又不希望德意志与外国合并),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遭到失败。 在鲁道夫一世当选后,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拒绝做封建采邑宣誓,导致前者在1274年11月于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对他提出控告。在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3次拒绝出席重新分配采邑的帝国会议(这些会议可能会剥夺他的大多数地产)后,鲁道夫一世决定开战。德意志诸侯不愿看到一个非德国人成为皇帝又惧怕波希米亚势力的强大,而教皇由于自己的目的也宣布支持鲁道夫一世。反对国王集权的波希米亚封建领主们趁火打劫。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四面受敌;这时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又将他废黜。在1275年的战争中失利后,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不得不放弃对奥地利、施蒂里亚和卡尼鄂拉的统治权(1276年)。1278年8月26日,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在摩拉维亚与鲁道夫一世发生决战(杜恩克鲁特战役),后者的军队中包括德国诸侯及匈牙利国王拉斯洛四世的士兵。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在战斗中阵亡。他的领地除捷克本土外几乎全部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2005年6月捷克票選「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16。 O O.

查看 布拉格小城和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

另见

布拉格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