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西帝國

指数 巴西帝國

巴西帝國(葡萄牙語:Império do Brasil),是1822年至1889年間,领土包含现代南美洲巴西所建立的一個代议民主制、议会制的君主立憲國家,由葡萄牙親王佩德羅一世及其子佩德羅二世所統治--。在佩德羅二世统治下,巴西帝国和邻国的三场战役皆取得胜利。1889年,佩德羅二世被廢黜,由德奧多羅·達·豐塞卡建立的第一共和國取代了這個帝國,巴西帝國宣告正式滅亡。 不同于它大多数接壤的西班牙语美洲的共和国,巴西帝国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依法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并尊重所统治子民的公民权力。但仍有瑕疵,如宪法制定上女性和奴隶们的权利受到限制,且在后期仅将他们视作财产而非公民。.

60 关系: 南美洲可可豆君主立宪制天主教會奴隶制度宪法巴西巴西君主列表巴西國歌巴西雷亚尔巴拉圭冬青上院帝国帕拉乌拉圭伊斯兰教伯南布哥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德奧多羅·達·豐塞卡和平咖啡公路玛丽亚一世 (葡萄牙)獨立頌累西腓统一美國烟草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电话聖保羅 (巴西)联邦制萨尔瓦多 (巴西)西班牙语美洲西欧马拉尼昂州議會制費城航运阿雷格里港阿根廷资本主义葡萄牙葡萄牙語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里约热内卢里斯本若昂六世英国...電信棉花橡膠權力分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朱塞佩·加里波底戰艦意大利拿破崙戰爭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新!!: 巴西帝國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可可豆

可可豆又稱可可亞豆,是指可可樹長出的果實裡的種子。果實成熟期為4到6個月,每年成熟兩次,主要收穫期為10月到12月。.

新!!: 巴西帝國和可可豆 · 查看更多 »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新!!: 巴西帝國和君主立宪制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巴西帝國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奴隶制度

奴隶制為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視為是奴隶主的財產,沒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權利,可以買賣,且奴隶主可強迫奴隶无报酬工作,且无人身自由。如果人類社會中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主要是奴隶,馬克思主義將這種社会稱為奴隶社会。 古希臘、古埃及、罗马帝国、古巴比伦、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国的殖民地都有奴隶制。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社会都曾经认可制度性奴隶制;在近代,奴隶制被所有国家废除,但是即使如此,沒有合約精神的勞動關係仍然存在,债奴、契约劳工、农奴、被俘家仆、被收养为奴的儿童、童兵、强迫婚姻依然广泛存在。现在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是非法的,但估计世界上仍有二千七百万人是事實上的奴隶,毛里塔尼亚是最后宣布废奴的行政地区(1981/2007),但是根据估算约有10%-20%的人口依然为奴。 奴隶制的出现早于成文记录,在许多文明中广泛存在。当今很多奴隶是债奴,主要分布在南亚,是由于债务缠身所致,很多甚至世代为奴。人口贩卖主要是指代强迫妇女和儿童进入色情行业工作。.

新!!: 巴西帝國和奴隶制度 · 查看更多 »

宪法

憲法,又稱宪章、根本法或憲制文件,是一个主權国家、政治實體或地區、自治地区、聯邦制國家的联邦州或國際組織及其成員的最基本法律。與憲法擁有同樣地位的還有基本法。 憲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但不一定包含以上全部內容,例如會逐漸增加憲法內容的英國不成文憲法。憲法定義國家政體及政府運作方式,以及法律訂定的方式。憲法在一個國家之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權威和最大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之依據。有些憲法(特別是成文憲法)會限制政府的權力,其方式是訂定一些政府權力的運作範圍,例如人民的基本權,例如美国宪法就是這類的憲法。憲法之制定和修改,一般須經過特定之程序。考量美國憲法與美國黑奴曾經同時並存,認定憲法並非民主國家特有的法律種類,以憲法的原文"Constitution"作為思考的起點,憲法的定義其實是國家基本結構的意思,漢朝的約法三章亦能歸類為憲法。 印度憲法是世界所有主权国家中,篇幅最長的成文憲法,,共有444條,分為22章,12份附表及118個修正案,若翻譯為印度英語有117,369字。美國憲法是篇幅最短的成文憲法,共有7條,27個修正案,合計4,400字。.

新!!: 巴西帝國和宪法 · 查看更多 »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新!!: 巴西帝國和巴西 · 查看更多 »

巴西君主列表

布拉干萨王朝的葡萄牙国王将巴西亲王的称号分封给自己的继承人,以下是巴西亲王的名单。.

新!!: 巴西帝國和巴西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西國歌

《巴西国歌》(Hino Nacional Brasileiro)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的国歌,于1822年由帝国乐队的大提琴师弗朗西斯科·曼纽尔·达·席尔瓦作曲,原名《四月七日颂歌》,发表于1831年,以此庆祝原兼任葡萄牙国王的佩德罗一世退位,1889年巴西的君主制度被推翻,改为共和国,1909年,由若阿金·奥索里奥·杜克·埃斯特拉达为这首歌重新填词。1922年被巴西政府正式定为国歌。.

新!!: 巴西帝國和巴西國歌 · 查看更多 »

巴西雷亚尔

巴西雷亞爾(國際音標: 或 ,符號:R$,ISO 4217代碼:BRL,眾數:reais),又音譯為里奧或黑奧,是巴西現在通用的貨幣。 它也是巴西最早時使用的貨幣名稱,不同的是,現在使用的雷亞爾還有貨幣單位「仙塔沃」(意为“分”)(Centavo),100分等於1雷亞爾。2009年底,1雷亞爾約等於18.96新台幣、4.4966港幣、3.9614人民幣。.

新!!: 巴西帝國和巴西雷亚尔 · 查看更多 »

巴拉圭冬青

巴拉圭冬青(学名:Ilex paraguariensis),为冬青科冬青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的亞熱帶地區,包括阿根廷北部、巴拉圭、烏拉圭、巴西南部及玻利維亞。將巴拉圭冬青乾燥的葉片浸泡在熱水中,所泡出來的茶湯稱為瑪黛茶(--;也稱巴拉圭茶(Paraguay tea)、巴西茶(Brazilian tea)),含有咖啡因、鞣酸,是一种兴奋饮料,其咖啡因含量比等量的綠茶稍高,收敛性较茶弱。 巴拉圭冬青的植株為灌木或是小喬木,可以生長到15公尺高。葉為常綠性,長7~11公分,寬3~5.5公分,葉緣有鋸齒。花小型,花白色帶點綠色調,花瓣四片。果實為紅色漿果,果徑0.4~0.6公分。 File:Yerba Mate.jpg|植株 File:Ilex paraguariensis - Yerba mate - desc-leaves.jpg|葉 File:Ilex paraguariensis-IMG 2108.jpg|花序 File:Ilexparaguariensis.jpg|花與果 File:Yerba mate.JPG|乾燥葉枝 File:Kaa mate.JPG|瑪黛茶 |瓶裝瑪黛茶.

新!!: 巴西帝國和巴拉圭冬青 · 查看更多 »

上院

上院可指:.

新!!: 巴西帝國和上院 · 查看更多 »

帝国

帝國,原指国家元首或统治者称为皇帝或女皇的君主制国家,但通常亦泛指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往往统治或支配多个民族或邦国的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有些大的企业或被一个人控制的政治实体也被称为帝国,如商业帝国。.

新!!: 巴西帝國和帝国 · 查看更多 »

帕拉

#重定向 帕拉 (消歧義).

新!!: 巴西帝國和帕拉 · 查看更多 »

乌拉圭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通称乌拉圭(Uruguay,),南美洲东南部国家,西邻阿根廷,东与北邻巴西,南濒拉普拉塔河,东南濒大西洋。乌拉圭人口达近342万,其中近180万居于其首都和最大城市蒙得维的亚及其都市区。乌拉圭领土面积约为,为南美洲第二小,仅大于苏里南。 查鲁亚族人在乌拉圭地区定居时间近四千年。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达并建立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亦为这一区域内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18世纪初西班牙在此建立军事据点蒙得维的亚,对这一区域开始进行争夺。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国角斗之中,乌拉圭获得独立地位。在19世纪乌拉圭频繁受到外国影响及入侵,其军队在国内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20世纪末期。现代乌拉圭为一民主制立宪共和国,其总统为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 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乌拉圭于民主程度、和平程度、清廉程度http://photos.state.gov/libraries/uruguay/19452/pdfs/UruguaysRankingsJune2013.pdf及电子政务 方面均排列首位,并于新闻自由、中产阶级规模及富裕程度上列南美洲首位。乌拉圭对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均贡献量居世界第一。在经济自由度、收入均衡、人均收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方面,乌拉圭亦居区域第二位。在全美洲范围内,乌拉圭的人类发展指数、GDP增长、创新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居大洲第三。联合国将乌拉圭归为高收入国家(最高层级)。在电子参与程度上,乌拉圭居世界第三。乌拉圭亦为世界重要的羊毛、稻米、大豆、冷冻牛肉、麦芽和牛奶出口国。 2013年,《经济学人》将乌拉圭列为“世界年度国家”,并对其大麻生产、销售及使用合法化举措做出认同;同性婚姻及堕胎亦为合法。由此,乌拉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自由及社会进步的国家之一,在个人权利、宽容及包容尺度上均居世界前列。.

新!!: 巴西帝國和乌拉圭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巴西帝國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伯南布哥

#重定向 伯南布哥州.

新!!: 巴西帝國和伯南布哥 · 查看更多 »

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

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葡萄牙语:Pedro Álvares Cabral,约1467年出生於贝尔蒙蒂-约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被普遍认为是最早到达巴西的欧洲人(1500年4月22日)。.

新!!: 巴西帝國和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 · 查看更多 »

德奧多羅·達·豐塞卡

曼努埃尔·德奥多罗·达·丰塞卡(Manuel Deodoro da Fonseca,),巴西軍人和政治家,生於一個軍人世家。1843年進里約熱內盧軍官學校,畢業後領中尉軍銜。1848年參加鎮壓伯南布哥省“海濱黨”起義後擢升為上尉。后因在巴拉圭戰爭(1864~1870)中立功晉陞為上校。1884年晋升陆军元帅。1887年組織軍事俱樂部,成為陸軍首腦,曾代表軍隊發布拒絕鎮壓逃亡奴隸的聲明。 1889年11月他和佩紹托(Peixoto)參與巴西共和政变,推翻佩德罗二世帝制,成立巴西第一共和国,任臨時政府總統。1890年為大元帥。1891年2月當選為正式總統,成为共和国首任总统(1889--1891)。 他主張集權,傾向獨裁,反對議會限制和監督其權力,並利用職權行私營利。同年11月3日,違反憲法規定解散議會,宣布戒嚴,激起群眾不滿,鐵路工人舉行罷工、陸海軍出現騷動。11月23日被迫辭職。1892年8月23日病逝於里約熱內盧。 F category:軍事人物 Category:軍人出身的總統.

新!!: 巴西帝國和德奧多羅·達·豐塞卡 · 查看更多 »

和平

Peace flag 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狀態,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一般會解讀為沒有敵意及报复,誠摯的想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學等。 通常,维持国家关系之间的和平状态是多数人或组织的企盼,尤其是类似联合国这类国际组织。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政治鼓动者可以避免过于激动;和平也可以是强制性的,例如用强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骚乱之人的行为。.

新!!: 巴西帝國和和平 · 查看更多 »

咖啡

咖啡(英语:coffee)是採用經過烘焙過程的咖啡豆(咖啡屬植物的種子)所製作沖泡出來的飲料。咖啡是人類社會流行範圍最為廣泛的飲料之一,也是重要經濟作物,其為全球期貨貿易額度第二高(最高為石油)。 咖啡樹原產於非洲亞熱帶地區,以及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那些咖啡樹從非洲出口至世界各國,現時那些咖啡樹種植遍布超過70個國家,主要在美洲、東南亞、印度等赤道地區。 咖啡普遍分為兩種:備受推崇的小果咖啡(阿拉比卡)及顆粒較粗和酸味較低而苦味較濃的中果咖啡(羅布斯塔)。咖啡一旦成熟,就會經過採摘,加工,烘焙的程序。咖啡中咖啡因對人體有刺激的作用。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飲料之一,它能夠以多種方式製作,如:濃縮咖啡、卡布奇諾、拿鐵咖啡等,通常是作為熱飲,亦也可作為冷飲。在饮用前可计算估计咖啡因的摄入量,即可达到适量的标准。大部分的研究建議,適度飲用咖啡是有益的,甚或有利於健康的成年人。 咖啡的種植首次發現於非洲埃塞俄比亞,最早的可信證據出現於15世紀也門的蘇菲主義,在非洲之角及也門,咖啡被用於當地的宗教儀式。但亦由於這些儀式跟基督教的信仰抵觸的關係,埃塞俄比亞正教會禁止咖啡消費世俗化,直至孟利尼克二世的統治時期。在17世紀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由於政治原因,飲料也被禁止的,並與歐洲叛逆的政治活動有關。 咖啡是一種主要的出口商品:它是許多國家的頂級農業出口商品,躋身世界上最大的合法農產品出口物,亦是發展中國家出口中最有價值的商品之一。綠色咖啡豆即生豆(未經烘焙的)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農產品之一,一旦交易,咖啡豆會根據不同的口味而有不同的烘焙程度,經過烘焙的咖啡豆能夠製作成為咖啡作為飲料。一些爭議指咖啡的種植與它環境影響有關,例如肯亚咖啡豆在移植种植后失去了独有的肯亚酸,而肯亚的原种地土壤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因此,公平貿易咖啡與有機咖啡是一個不斷擴大的市場。.

新!!: 巴西帝國和咖啡 · 查看更多 »

公路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中文使用上也可以指供公眾使用的道路。公路主要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隔离栅、路面标线、护栏、绿化带、通讯、照明以及交通标志等设备及其它沿线设施组成,屬於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新!!: 巴西帝國和公路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一世 (葡萄牙)

虔誠的女人瑪麗亞一世(),1777年至1816年担任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女王。.

新!!: 巴西帝國和玛丽亚一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獨立頌

《独立颂》(Hino da Independência)是巴西帝国的国歌,现在依然是一首在巴西流传甚广的爱国歌曲。巴西于1822年自葡萄牙王国独立,建立巴西帝国,由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作曲, 埃瓦里斯托·达·维加作词。1831年,佩德罗一世退位后,《巴西国歌》取代这首歌成为巴西的国歌,并沿用至今。.

新!!: 巴西帝國和獨立頌 · 查看更多 »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新!!: 巴西帝國和稅 · 查看更多 »

累西腓

累西腓(Recife),又譯勒西腓、海息飛,是巴西第九大城市,按都会区人口计算,该城市是全国第五大城市及巴西东北部最大城市。人口1 633 697(2017),它是伯南布哥州首府及该州最大城市,位於大西洋沿岸。.

新!!: 巴西帝國和累西腓 · 查看更多 »

统一

統一通常指:.

新!!: 巴西帝國和统一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巴西帝國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烟草

烟草主要是指红花烟草(Nicotiana tabacum)或少数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它们的乾葉可用于製造雪茄、香煙、鼻煙、烟絲、嚼煙和有味水煙等尼古丁产品,煙草有时也用于生物種植工程或成为觀賞植物,其化學成分會在一些農藥和藥物中使用。另有其它60多种烟草属植物则很少成为经济作物。 烟草原产于美洲,印第安人发现其中含有可以兴奋神经的物质,在部落会议和祭祀活动中吸食其燃烧的烟,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国喷云吐雾时,曾经使家乡的人大惊失色,认为他们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烟草的使用就风行全欧洲并向世界普及。16世纪时烟草才传入中国。 烟草含有尼古丁(又稱烟鹼),是一种生物碱,具有神经毒性,尤其对昆虫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类神经兴奋,长期使用耐受量会增加,但也产生依赖性。烟草是許多心臟、肝臟及肺臟疾病及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在2008年宣佈烟草是可預防死亡原因中,單一事件的第一名。 烟草也可以用来制造杀虫剂,提取苹果酸、柠檬酸等。 现代研究证实烟草中还含有大量致癌物质,而吸煙及二手煙及三手煙更是有強烈的致癌性,甚至有「二手烟比一手烟毒」、「吸烟致死率高於許多軟性毒品」及「二手烟害是最需要優先禁止的幾種空氣污染源之一」等研究出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烟草視為毒品,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以保护公众的健康。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在烟盒上必须印有健康忠告。中国大陸和香港的法律规定任何媒体和公共场所都不得放置香烟广告。泰国、澳大利亚、台灣、香港等国家或地區规定必须在烟盒上印刷大幅吸烟造成的危害图片,如吸烟者被损害的牙齿,吸烟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烟者警惕以达到戒烟的效果。不丹更禁止所有烟草銷售及禁止種植菸草而成為首個無烟國家。 烟草除含有尼古丁外,還有毒​​物苯并芘、一氧化碳、睾丁蛋白等等,可导致精液质量下降,并可诱发精索静脉曲张。吸烟先使神经系统兴奋,然后又加以抑制,最后则使神经麻痹,亦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菸草內含的尼古丁的藥效為,肌肉鬆弛劑,吸食過量會產生嘔吐現象,吸菸初期會抑制食慾,產生飽足感,但時效不長,初次吸菸者,吸入少量尼古丁,會有頭暈現象,過量者也會嘔吐,這是尼古丁普遍的副作用,一般亞洲成年人約60KG者,第一次接觸尼古丁的耐受力約為0.3mg,超量就會有以上的副作用現象,長期食用尼古丁者,會具有耐受性,後續會越來越適應尼古丁的肌肉放鬆現象,當患者停用尼古丁時,會產生肌肉緊繃現象,一般來講,如想戒菸者只需一個禮拜內完全不接觸尼古丁,就可以排除藥效的依賴,一個月後體內尼古丁完全稀釋後,就不會有藥效依賴症狀,故患者吸食菸草成癮者通常來自於心理作用,與電影節目內的"權威形象"所影響。.

新!!: 巴西帝國和烟草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

瑪麗亞二世()生於里約熱內盧,卒於里斯本。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亦即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的长女。是葡萄牙和阿爾加威第二位女王,第二十九位(一些學者認為是第三十位,如果把佩德罗三世计算在内)葡萄牙君主。 在位期間,於1845年11月20日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及於1846年派遣亞馬留到達澳門就任總督。1853年,玛丽亚生下第十一个孩子后,死于难产。 M Category:葡萄牙君主女儿 Category:巴西君主女儿 M M Category:澳門中外交流史 M Category:奥地利裔巴西人 Category:玛丽亚·路易莎皇后勋章得主 Category:死于难产的人.

新!!: 巴西帝國和瑪麗亞二世 (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电话

电话(和製漢語:,舊譯:德律风,Telephone,Telefono,Telefon)出自τῆλε(,意為“遠”)和φωνή(,意為“聲音”),指一種可以傳送與接收聲音的遠程通信裝置。早在十八世紀欧洲已有「電話」一詞,用來指用線串成的話筒(以線串起杯子)。電話的專利擁有權屬於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早期電話機的原理為:說話聲音為空氣裡的複合振動,可傳輸到固體上,透過電脈衝於導電金屬上傳遞,內含電磁鐵。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穆齐于1860年首次向公众展示他的发明,並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关于这项发明的介绍,但是因為穆齐家中是貧困,1874年未能延長專利期限。1860年也發明一種基本的電話。貝爾於1876年3月申請電話的專利權。 電話的基本元件包括將聲音轉換為信號的麥克風(發射器)及可以將信號還原為聲音的耳機(接收器)。此外,大部份的電話都有鈴或蜂鳴器,可以發出聲音,提醒有人打電話來,也有撥號盤,若要打電話給其他人時可以輸入電話號碼。在1970年代以前的電話是用旋轉式的撥號,但AT&T在1963年發表雙音多頻的按鈕式撥號盤,後來撥號轉盤也都被按鈕所取代。。電話的麥克風和耳機大部份會整合成,在打電話時有手拿著,麥克風和耳機分別放在口及耳朵的旁邊。發射器可以將音波轉換為信號,藉由電話線路傳送到受話端,受話端將信號轉換為耳機(或是喇叭)中的聲音。 历史上对电话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近年来的新技术包括,ISDN、DSL、網絡電話、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等。 这一行业通常分为电话设备制造商和电话网络运营商。在历史上,网络运营商通常都拥有全国性的垄断。近年来,随着全球电信市场的开放和整合以及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多家运营商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局面。例如,贝尔系统,即AT&T的下属公司曾拥有美国电话市场的80%。1984年,由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诉讼,贝尔系统被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地方贝尔公司。 电话的Unicode字符包括:(U+2121)、(U+260E)、(U+260F)、(U+2706)和(U+1F4DE)。 電話最早只是設計作為簡單的語音通訊使用,但許多現代的電話(特別是移動電話)增加許多額外的功能。例如答錄機、傳送接收、拍攝及顯示照片或影片、播放音樂及上網,現在移動電話的趨勢是整合移動電話通訊及大部份相關的運算功能,稱為智能手机。.

新!!: 巴西帝國和电话 · 查看更多 »

聖保羅 (巴西)

聖保羅(São Paulo,;),巴西東南部州分聖保羅州首府,也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市內人口超過1,100萬。據2011年數據,全城人口包含近郊達2,039萬,在世界都會區人口上居第8位、南半球第1位。2012年,美國的SinkTank公開發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政治等對象來綜合的世界都市排名,聖保羅是居世界33位的都市,特別是另有機構更是給予世界12位高評價。而同國的里約熱內盧則僅次之。 拉丁字母簡寫為SP或S.Paulo(「SP」是「聖保羅州」的簡稱)。當地民眾習慣稱為「保利斯塔諾 (paulistano)」,陰性為「保利斯塔納 (paulistana)」。 圣保罗为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如同巴黎、纽约等世界大城市一样,各式商品应有尽有,但贫富懸殊及治安等城市问题亦相對严重。 圣保罗除为巴西最大的经济城市,亦为南北物流重镇,道路四通八达。然而,车辆数量太多、交通堵塞等問題,造成一定程度困扰。圣保罗同时與纽约及东京並列世界直升机运输量前三大城市。.

新!!: 巴西帝國和聖保羅 (巴西) · 查看更多 »

联邦制

联邦制(federation)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視國家領導人為君主或民選領導人,聯邦制可分為聯邦共和制和聯邦君主制。 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国民享有联邦和各成员单位的双重国籍。 联邦宪法明确界定联邦政府统一行使的权力和各成员国的中央政府所保留的权力,即联邦权力是来源于各成员的参与。联邦成员有自己的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和联邦国家的最高司法、行政、立法机构不存在隶属关系。联邦国家的主权由联邦和各成员单位分享,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但是各联邦成员也在联邦宪法允许的范围内享有一定的外交独立性,可以与其他外交主体签订一些协议,部份联邦成员单位也可以以聯邦成員身份参與各個国际组织。 聯邦憲法未指明屬聯邦政府(或上級行政區憲制文件未指明屬上級行政區政府)之權力,即屬地方(或下級行政區)所有,稱為「剩餘權力」或「」。.

新!!: 巴西帝國和联邦制 · 查看更多 »

萨尔瓦多 (巴西)

萨尔瓦多(Salvador,全名São Salvador da Baía de Todos os Santos,意为“万圣湾边的圣萨尔瓦多”)是巴西東北的一座滨海城市,巴伊亚州的首府。萨尔瓦多很长时间里直接被称为巴伊亚,20世纪中前的许多书和地图中它就被标为巴伊亚(比如在丹尼尔·笛福著的《鲁宾逊漂流记》中)。今天当地许多人依然将巴伊亚作为萨尔瓦多的称呼,而巴西其他许多人则将该州称为巴伊亚。 萨尔瓦多位于大西洋畔的一个半岛上,离托多斯奥斯圣托斯湾很近。它是当地都市地区的中心。截止2017年7月,该城市人口为2 953 986,是巴西的第四大城市。.

新!!: 巴西帝國和萨尔瓦多 (巴西)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语美洲

西班牙语美洲或西班牙美洲(西班牙语:Hispanoamérica)是一个人文地理学概念,通常是指使用西班牙语的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总称,它们曾经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属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并且在各方面、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深受原宗主国西班牙的影响,例如它们的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主要宗教都是天主教。 也有另外一种把西班牙语美洲的概念扩展的说法,认为与上述狭义的西班牙语美洲国家和地区相似的国家,包括西班牙在内,都属于广义的西班牙语美洲范畴。 但一般不把英文為官方語言的伯利兹和美国南部等国家和地区归为西班牙语美洲。.

新!!: 巴西帝國和西班牙语美洲 · 查看更多 »

西欧

西欧是指欧洲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习惯上,本区又可以分为北欧、西欧、南欧三部分。本区位于歐亞大陸西部、大西洋东岸,大部分位于北纬35°~60°属北温带。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新!!: 巴西帝國和西欧 · 查看更多 »

马拉尼昂州

拉尼昂州 (Maranhão,IPA: )是巴西的一個州,位於東北部大西洋岸。面積331,983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6,109,694人。首府聖路易斯。自2015年1月1日起,该州由巴西共产党执政。.

新!!: 巴西帝國和马拉尼昂州 · 查看更多 »

議會制

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民主制,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特點是「」,政府首脑(總理或首相)權力來自議會,授權有兩種途徑:第一是議會改選後的多數議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腦贏得議會的信任投票。因此,所屬政党未能贏得議會大選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必須提出辭職,而未能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腦,連同其內閣也必須辭職,由議會席位居多數的黨派中協商選舉產生新的首腦與內閣。議會制下政府的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完全分離,確保其所領導的政府具民意基礎。.

新!!: 巴西帝國和議會制 · 查看更多 »

費城

費城(Philadelphia),即費利德菲亞,也常被簡稱為費利(或菲利,Philly) ,中文又音譯為非拉鐵非和菲拉德爾斐亞,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都市,同時是美國第五大城。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費城人口为1,526,006人。費城市中心的人口在全美國排名第五,僅次於紐約、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顿。以現在美國官方的定義而言,費城都會區的面積大小排名全美第四,共約620萬人居住其中,但若以其他定義來衡量,費城排名第六,次於舊金山灣區與華盛頓-巴爾的摩都會區。費城是德拉瓦河谷都會區的中心城市。 費利德菲亞即希臘文「友愛」的意思,是傳教士命名的,費城是美國最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它在美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8世紀時,費城是美國第二大城與人口最多的城市,在當時,它的政治與社會重要性超過紐約與波士頓。班傑明·富蘭克林對費城的興起貢獻良多。從1854年起,費城市和費城縣為兩個並行的地方政府,而從1952年起,市與縣共有一個政府組織,但費城縣仍屬賓州州政府下的一個獨立的縣。 自從1854年通過「合併法案」(Act of Consolidation)後,費城市的邊界就與費城縣相同。在此之前,費城市只在南街(South Street)、葡萄街(Vine Street)與德拉瓦河與斯库基尔河(Schuylkill River)之間的區域。費城後來擴張至周圍的西費城(West Philadelphia)、北費城(North Philadelphia)與東北費城(Northeast Philadelphia),同時也包括了幾個小型的聚落如羅布魯(Roxborough)、馬拉揚克(Manayunk)、艾利山(Mount Airy)與栗樹丘(Chestnut)。費城同時是全美最大的大學城(college town)之一,拥有许多高等学府,其中包括常春藤盟校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国家第一所医学院和法学院兼缘于此校。有超過120,000名大學生就讀市區的學院與大學,週遭的都會區也有接近300,000名的大學與學院學生。.

新!!: 巴西帝國和費城 · 查看更多 »

航运

航運(Shipping)表示透過水路運輸和空中運輸等方式來運送人或貨物。一般來說水路運輸的所需時間較長,但成本較為低廉,這是空中運輸與陸路運輸所不能比擬的。水路運輸每次航程能運送大量貨物,而空運和陸運每次的負載數量則相對較少。因此在國際貿易上,水路運輸是較為普遍的運送方式。15世紀以來航運業的蓬勃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社會與自然景觀。.

新!!: 巴西帝國和航运 · 查看更多 »

阿雷格里港

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又稱愉港,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是南大河州的首府。2004年的人口有1,416,000。 阿雷格里港市位于五条河流域的交叉处,其中包括Guaíba湖(但常被当地人被称为一条河)。城市源于十八世纪中期,當時亞速爾群島的移民至此開墾,城市成立於1809年。 在此之前,阿雷格里港曾属于Guaíba湖Viamão的一个港口。它的舊名是Porto dos Casais(夫婦島)。許多墾荒家庭來自 Rio Grande(意為大河),當時那是個軍事要塞,現在已是南里奧格蘭德州最重要的港口。 阿雷格里港曾在1963年舉辦1963年夏季世大運。 那兒有超過七十個社區。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Zona Norte(北面區域)。那兒在經濟活動方面十分重要。 當地屬亞熱帶氣候,夏天酷熱,冬天微涼,全年濕潤。一月平均溫度為24.5 °C,七月14.3 °C,但其最高溫度紀錄是40.7°(1943年)和-4.0°(1918年)。很少下雪,紀錄上只有1910年、1984年及2000年下過。雷暴十分常見。 阿雷格里港是巴西南部主要的工業中心,同時是南錐共同市場的重要城市。它亦是 gaúcho(當地原居民的俗稱)歷史和文化的中心,它以churrasco(鐵架烤肉)和瑪黛茶(一種茶)著名。巴西一些重要的大學如南大河聯邦大學(UFRGS)、南大河天主教大學(PUCRS)、阿雷格里港健康與科學聯邦大學(UFCSPA),都位於該地。 Terceira Perimetral(第三環狀線)建於1999年至2006年間,是該市至今最大規模的道路工程,這是一條12公里長的道路,連接城市的南北兩區,而未通過市中心。 因其戰略性位置(它是巴西最南的大城市),阿雷格里港對遊人和商人(特別是來自南錐共同市場的國家的人)來說,是南美的重要驛站。 阿雷格里港也是拉丁美洲最大而最多元化的城市,它涵融了世界各地的移民,大多數來自葡萄牙、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與波蘭。阿拉伯、猶太人與非洲-巴西族群也相當顯著。由於該港的左翼傾向,它是世界社會論壇在2001年至2003年以及2005年間的舉辦地點。每次的參與人數估計超過十萬人。 1988年市長選舉,工人党取得了其首次重要勝利。當地Olívio Dutra當選。 近年來,阿雷格里港因為它成為了參與式預算的先鋒,所以愈來愈有名。 阿雷格里港市的现任市长为2010年当选的José Fortunati。.

新!!: 巴西帝國和阿雷格里港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巴西帝國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新!!: 巴西帝國和资本主义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巴西帝國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巴西帝國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

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葡萄牙語: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 e Algarves)是葡萄牙和巴西历史上的一段历史时期,于1815年到1826年仿照英帝国模式建立起来的联合王国。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时代,葡萄牙本土被法国占领。1807年,葡萄牙王室流亡巴西,葡萄牙也更名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葡萄牙国王兼任巴西国王。1816年,佩德罗王太子自称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王室亲王、巴西摄政王统治葡萄牙殖民地巴西。.

新!!: 巴西帝國和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里约热内卢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僅簡稱為里約(Rio),是位於巴西東南部的城市,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同時是巴西第二大城,仅次于圣保罗。面积1,256平方公里,人口6,094,183人(2005年)。其自1822年巴西建國以來一直為首都,至1960年4月21日遷都巴西利亞為止,更曾經成為前宗主國葡萄牙在本土被拿破崙入侵時(1808年–1821年)的流亡首都。风景优美,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觀光,市內的是之一,而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其亦為第31届夏季奥运的主辦地,是第一座舉辦夏季奧運的南美洲城市。.

新!!: 巴西帝國和里约热内卢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

里斯本(Lisboa),亦稱為葡京,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于葡萄牙中南部大西洋沿岸,城北为辛特拉山,城南为特茹河出海口,与伦敦、巴黎、罗马等同为西欧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市區面積84.6平方公里、人口547,631人(2011年)。包含衛星城的都会区人口超過300萬,相當於葡萄牙人口的27%左右。公元前205年起为罗马人统治,当时的统治者凯撒把这个地区升格为市,并命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凯撒”)。1256年起正式成为葡萄牙王国的首都,从此发展成为欧洲和地中海一带重要的港口与贸易城市。地理大发现时代很多航海家都是由里斯本出发到世界不同的地方探险的,此后成为葡萄牙殖民帝国富甲一方的政治与商业中心,现今与波尔图同为葡萄牙两大代表性城市。.

新!!: 巴西帝國和里斯本 · 查看更多 »

若昂六世

若昂六世,又譯--,(),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國王(1816年-1826年)。 1767年5月13日生于里斯本,1826年3月10日卒于同地。1799年被立为摄政王。1807年法国入侵葡萄牙,率王室迁至巴西。次年对法宣战,占领法属圭亚那。1816年,瑪麗亞一世去世后,继承王位,为葡萄牙-巴西 -阿尔加维王国国王 ,称若昂六世 。在驻巴西期间,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对外贸易。1816年发动对乌拉圭入侵,1817年扼杀伯南布哥起义。1821年应葡萄牙议会要求率王室返国,留其子佩德罗一世驻巴西为摄政王。1825年承认巴西独立,并兼任巴西帝国名誉皇帝。 Category:葡萄牙君主 Category:巴西君主 Category:葡萄牙君主儿子 J Category:里斯本人.

新!!: 巴西帝國和若昂六世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巴西帝國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電信

#重定向 电信.

新!!: 巴西帝國和電信 · 查看更多 »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新!!: 巴西帝國和棉花 · 查看更多 »

橡膠

橡膠是一種有彈性的聚合物。橡膠可以從一些植物的樹汁中取得,也可以是人造的,兩者皆有相當多的應用及產品,例如輪胎、墊圈等,遂成為重要經濟作物。橡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橡膠傳入英國後,人們發現這種物料能很有效地擦去鉛筆留下的痕跡,于是发明了橡皮擦。橡膠英文名rubber是由1770年時英國普利斯特里因發現此物質能擦去(rub off)鉛筆筆跡。 按照制成方式的不同,橡胶可以分为合成橡胶和天然橡胶两类。.

新!!: 巴西帝國和橡膠 · 查看更多 »

權力分立

權力分立是國家統治模式的一種,其设计將各種國家公權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單一機關內,讓這些分立機關產生互相制衡作用。這一名詞首先由啟蒙時代英國的哲學家约翰·洛克在其《政府论》中所提出,而這樣的設計通常以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後繼提出的三權分立(trias politica)而被熟知。 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三種不同職能的國家機關行使、互相制約和平衡的學說和制度。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重要政治原則和政治制度。与其相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议行合一制。.

新!!: 巴西帝國和權力分立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蘭西第一帝國(Empire français)是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的君主制國家,又稱為拿破崙帝國,並對19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影響甚大。 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1804年12月加冕,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結束法国执政府的統治。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魯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其中包括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年)及弗里德兰戰役(1807年)等。欧洲战争于1807年7月,《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下結束。 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甚至整個歐洲。 1814年4月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一度复位;1815年6月再次退位,第一帝国告終。.

新!!: 巴西帝國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巴西帝國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朱塞佩·加里波底

朱塞佩·加里波第(,,又译加里巴尔迪;,,又譯--;)是一位意大利将领、爱国者与政治家。他在意大利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號稱意大利统一的宝剑。梁啟超將他与加富尔、朱塞佩·马志尼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此外,他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加富尔、马志尼同为公認的意大利国父。 加里波第在意大利复兴运动(统一运动)中是一位中心人物,因为他亲自指挥与参与了许多场战役,而这些战役最终导致了统一的意大利的形成。他通常是某一合法势力的代表。例如:他在1848年由米兰临时政府指派为将军,在1849年經罗马共和国战争部长指派为将军,以及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赞同下,代表他领导了。 加里波第也有“两个世界的英雄”之稱,这是因为他在南美洲的巴西、乌拉圭等国和在欧洲都有军事活动。在当时的国际性传媒报道的推波助澜下,这些活动令他在意大利及海外赢得了重要的名声。在他那个时代,许多最伟大的知识分子,比如维克多·雨果、大仲马、乔治·桑,都对他刮目相看。英国与美国对他帮助巨大,在他困难时,这两个国家都为他提供过财政与军事上的支持。 在加里波第的广为流传的故事里,他与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他的志愿兵们将红衫作为他们的制服。.

新!!: 巴西帝國和朱塞佩·加里波底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新!!: 巴西帝國和戰艦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巴西帝國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稱帝統治法國期間(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這些戰事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拿破崙戰爭實是從何時開始,到了今天還沒有共識。主要的有以下三種說法:.

新!!: 巴西帝國和拿破崙戰爭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巴西帝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