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富察氏

指数 富察氏

富察氏(v)为满族姓氏,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可追溯至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蒲察氏,金朝时期为黑号女真姓氏第二位,与完颜氏世为婚姻。金代多位皇后以及郧王蒲察石家奴、太尉蒲察鼎寿等人皆出自该氏,在当时及此后的元代曾以李为汉姓。至明代,富察氏各支系散处沙济、叶赫、额宜湖、扎库塔、蜚悠城、讷殷、额赫库伦、讷殷江、吉林乌喇、长白山、赛音讷殷、辉发、席百、卦尔察、岳克通鄂城、马察、嘉木湖、沙晋和罗、打牲乌喇、黑龙江、多尔浑、界凡等地,于后金崛起时相继归附。清朝时期,以世居沙济的旺吉努家族最为显赫,大学士马齐、傅恒、嘉勇郡王福康安、孝贤纯皇后等均出自其家。民国以后,富察氏多以富、傅、康、礼、石、谭、马、沙、付、庆、黑、佟、甯、宗、李、佟、罗、张、春等为汉姓。 蒙古和锡伯也有此姓氏。.

64 关系: 努尔哈赤后金吴世琮大学士大小金川之役太尉女真孝賢純皇后完顏氏宗姓富姓巴图鲁布占泰三藩之乱乌碣岩之战康姓廣成付姓弘昼張姓佟姓咸丰 (年号)傅姓傅恒哈什屯元朝石姓王辅臣福康安福隆安福敏策妄阿拉布坦米思翰罗卜藏丹津羅姓甯姓顧命八大臣馬齊马姓谭姓贤良祠辉发阿哈尼堪蒲察石家奴蒲察鼎寿蒙古八旗锡伯族鄭經雅克萨战役林爽文事件...李姓武英殿大学士沙姓清太祖继妃清缅战争清朝清朝兵部尚书列表清朝礼部尚书列表滿族八大姓明亮 (清朝)明瑞明朝敦拜景寿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新!!: 富察氏和努尔哈赤 · 查看更多 »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新!!: 富察氏和后金 · 查看更多 »

吴世琮

吴世琮(),吴应麒之子,平西王吴三桂从孙。三藩之乱期间,吴世琮被任命为大将军长期经略广西,一开始即成功策反广西将军孙延龄、提督马雄。后来,孙延龄与马雄产生嫌隙,进而又对吴三桂不满,经过清廷内间傅弘烈的劝说后有意降清。吴三桂侦知此一情况,派吴世琮至桂林将孙延龄诱杀,并将不愿投降吴军的广西巡抚马雄镇全家处死。此后,吴世琮独占广西,期间与傅弘烈等广西清军交战多次,互有胜败。 1679年,吴世琮率水陆大军进逼梧州,被清将莽依图、傅弘烈与投靠清廷的尚之信三路夹击所击败。世琮改道围攻南宁,围攻数月、城池将陷之际,莽依图率援军解围。莽依图以先锋额楚在前为诱饵,他与舒恕埋伏精兵于山后,截吴军归路。吴世琮中计,吴军大败,世琮负伤逃走,不久伤重而死。.

新!!: 富察氏和吴世琮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富察氏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又稱平定兩金川,是清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兩次動亂的合稱。第一次金川之役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撫司莎羅奔私自進攻明正土司,清廷調兵征討。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襲殺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幫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員令其退還土地,大小金川拒不退兵。清廷再次發兵進剿。次年底,清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諾(在今阿壩州小金縣美沃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兵攻克大金川噶爾崖寨,索諾木朋楚克出降。.

新!!: 富察氏和大小金川之役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富察氏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女真

女真(; 拼音: Rǔzhēn),又作女直與女贞,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時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稱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在鄂霍次克海一帶,有人稱呼為通古斯。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館女真,順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新!!: 富察氏和女真 · 查看更多 »

孝賢純皇后

孝贤纯皇后(a;),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新!!: 富察氏和孝賢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完顏氏

完顏氏(z;)是金朝的國姓,满族(女真族)、锡伯族的姓氏之一。金朝女真人的姓氏有“白号”和“黑号”之分。女真习俗以白为贵,因此白号之姓比黑号之姓要尊贵。作为金朝皇族姓氏的完颜氏更是名列白号姓之首。.

新!!: 富察氏和完顏氏 · 查看更多 »

宗姓

宗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6位。.

新!!: 富察氏和宗姓 · 查看更多 »

富姓

富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9位.

新!!: 富察氏和富姓 · 查看更多 »

巴图鲁

巴图鲁(z),有“英雄”、“勇士”之意,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新!!: 富察氏和巴图鲁 · 查看更多 »

布占泰

布占泰(z,?-1618年),称汗后作布占泰汗,乌拉那拉氏,末代乌拉国主,第二代国主布干第三子。在其兄满泰任贝勒时他曾跟随九部联军出征古勒山与努尔哈赤作战兵败被俘,在建州生活三年,后满泰被部民刺杀,努尔哈赤护送其回乌拉即贝勒位,并同其两度和亲,七次盟誓,希望就此掌控乌拉,但布占泰仍有野心,更于此后称汗,任内还与叶赫、蒙古修好结盟,期望能够摆脱建州,自成一霸。不过,布占泰在与努尔哈赤的军事较量中屡屡败北,最终于乌拉城之战失国,投奔叶赫寻求庇护,希望能够东山再起,但未能实现,最终客死叶赫。.

新!!: 富察氏和布占泰 · 查看更多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1673年12月28日-1681年12月8日)是清朝康熙初年,吳三桂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議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的战争。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吴三桂举兵始,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缢而终,共历时八年。 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甚猛,数月之间便攻占江南六省。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之子尚之信、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延平王郑经等先后举兵响应,一度动摇清廷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吴三桂之声势至此达到顶点。不过,吴军此后未能有所进取,清廷在相持阶段逐渐获得转机。1676年(康熙十五年),清大将军图海凭借平定察哈尔之余威,一战而收复关中地区。与此同时,康亲王杰书等各路清军也击破耿精忠三路北伐大军于浙江和江西一带,耿精忠于此战后向清廷投降。次年(1677年),尚之信亦降清,孙延龄势力则于广西覆灭,吴军之东西两翼皆被清军翦除,清军在全局上对吴军呈合围之势。1678年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试图重振民心士气,然而却于数月后病死于衡州,太孙吴世璠继位。此后,战局对于吴周而言更是每况愈下,先失重镇岳州,湖南因而不保;清军又击败吴周将领王屏藩于四川,试图阻断吴军补给线,吴世璠只得退守贵阳。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军顺势分道入黔直指云南,于次年(1681年)攻克昆明,吴世璠兵败自缢,三藩之乱至此平定。.

新!!: 富察氏和三藩之乱 · 查看更多 »

乌碣岩之战

乌碣岩之战,朝鲜史称门岩之败或文岩大败,爆发于1607年农历正月末至二月初。因原属乌拉的东海女真蜚优(位于今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城主策穆特黑决定投靠建州,建州统治者努尔哈赤命其弟舒尔哈齐等派兵迎接,在图们江畔朝鲜钟城附近的乌碣岩(位于今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咸镜北道一带)与前来截击的乌拉军队遭遇。交战中,乌拉主帅博克多阵亡,乌拉大败,其势力至此退出图们江流域。.

新!!: 富察氏和乌碣岩之战 · 查看更多 »

康姓

康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第88位,中国大陆第92大姓(2006年统计)。.

新!!: 富察氏和康姓 · 查看更多 »

廣成

廣成(),一作广恒,富察氏,諡溫勤,清朝政治人物。 乾隆年间,担任太僕寺少卿。乾隆十三年,任大理寺卿。乾隆十五年,任左副都御史。乾隆十六年,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乾隆二十七年,任正黃旗蒙古都統。.

新!!: 富察氏和廣成 · 查看更多 »

付姓

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汉族付姓多是推广二简字时,由傅姓或符姓改姓而来。少数民族付姓的来源比较多元。 中国大陆一项调查表明,近两成的傅姓人士被户籍登记为付姓。有认为它与傅姓是两个不同的姓,有不同的源流。.

新!!: 富察氏和付姓 · 查看更多 »

弘昼

弘昼(v;),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出生,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而由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成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薨,年五十八歲,諡恭,是為和恭親王,由第二子永璧承袭他的爵位。 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辦假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自污。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见状,文武百官从此无人敢惹弘昼。乾隆年间受命参与议政。 弘昼五世孫溥良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启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弘昼存世作品很少,精品更少。《金樽吟》是其代表作,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诗云: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和亲王府旧址位于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孫女愛新覺羅氏,即永琨之女,嫁烏梁罕丹巴多爾濟。.

新!!: 富察氏和弘昼 · 查看更多 »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新!!: 富察氏和張姓 · 查看更多 »

佟姓

佟姓,中国百家姓之一。据考证佟姓始于3700年前的夏朝,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时有一位太史名终古,传说即为佟姓的祖先。根据《路史》记载,夏朝太史令终古进谏于桀,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就投奔了商汤。其子孙去丝为冬姓,且又加人旁为佟姓。后代称为佟氏。.

新!!: 富察氏和佟姓 · 查看更多 »

咸丰 (年号)

咸丰(a;;公元1851年至1861年七月)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前后共使用11年。咸豐與道光兩個年號常合稱為道咸。.

新!!: 富察氏和咸丰 (年号) · 查看更多 »

傅姓

傅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4位,在中国大陆以人口多寡為序則排第53位(2006年数据)。因二简字残余,傅姓在中国大陆常被写作付姓。.

新!!: 富察氏和傅姓 · 查看更多 »

傅恒

傅恒(z;),一作富恒,字春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满洲镶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諡文忠。 傅恒早年歷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乾隆三十四年,傅恒以经略征缅甸,三路出师,清兵因不適應當地瘴癘之疾,死伤惨重。阿里衮病亡,傅恒本人也染上瘴癘之疾病倒。三月,回京,七月即病逝。乾隆帝親至其府宅祭奠,赐謚“文忠”。子福康安,曾平定臺灣林爽文起事、西藏廓爾喀事變等,封嘉勇郡王。.

新!!: 富察氏和傅恒 · 查看更多 »

哈什屯

哈什屯(),滿洲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祖先世居沙濟。曾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時代,率領族人來歸後金,授職牛彔額真。 哈什屯初為太宗皇太極所用,以侍衛世襲管理牛彔。擢升為禮部參政,改任副理事官。哈什屯討伐瓦爾喀,招降明總兵沈志祥。跟從大軍攻打錦州,明總兵曹變蛟夜襲御營,先眾扞禦,被重創後仍力戰退卻敵軍。順治元年(1644年),授職內大臣、議政大臣,世襲職位屢進一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 睿親王多爾袞攝政,諸大臣鞏阿岱等並附,哈什屯獨持正,忤逆睿親王,降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騎都尉)。肅親王豪格以非罪賜死,鞏阿岱等建議殺死其子富綬,哈什屯與巴哈極力持異議,富綬才免卻一死。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順治帝親政,累進世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一等男兼一雲騎尉)。順治十二年(1655年),獎哈什屯奉職恪勤諸大臣,加太子太保。康熙初年逝世,賜諡號「恪僖」。 哈什屯長子米思翰官至議政大臣、户部尚書。米思翰四子馬斯喀、馬齊、馬武、李榮保皆獲清廷重用。李榮保之女於乾隆二年被冊封為皇后,為孝賢純皇后。李榮保之子傅恆、廣成、傅清及傅玉俱為重臣。乾隆十四年,以李榮保子大學士傅恆經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祀哈什屯、米思翰、李榮保。哈什屯、米思翰、馬齊、李榮保、福康安(傅恆之子)、奎林(李榮保子傅文之子)及明亮(廣成之子)俱入祀賢良祠。傅恆及福康安更配享太廟。.

新!!: 富察氏和哈什屯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富察氏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石姓

石姓是東亞文化圈的姓氏之一,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188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第81位(2006年统计数据);韓國人口排名第68位,使用人口約56500(석(韓國姓氏石通昔,為新羅三大王姓));臺灣人口排名第68位;日本人口排名4722。.

新!!: 富察氏和石姓 · 查看更多 »

王辅臣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綽號「西路馬鷂子」,本為李姓。軍人,本反清,後投降清朝被任用陝西提督,又響應三藩之亂反清,破蘭州,受周培公招降,投降於清康熙帝。後畏罪自殺。.

新!!: 富察氏和王辅臣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新!!: 富察氏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福隆安

福隆安(),富察氏,字珊林,乾隆十一年(1746年)生。父傅恒,官至大学士,封一等忠勇公,为孝贤纯皇后侄。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授福隆安和硕额驸,二十五年(1760年)三月尚乾隆帝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同年七月袭父爵,封一等忠勇公,官至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月加太子太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月二十四卒,年三十九。谥勤恪。 琼瑶的《还珠格格》系列中主角福尔康的原型即为福隆安或其弟福康安。主角紫薇有乾隆帝第四女和硕和嘉公主的影子。.

新!!: 富察氏和福隆安 · 查看更多 »

福敏

福敏(v,),字龙翰,富察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官员,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卒謚文端。.

新!!: 富察氏和福敏 · 查看更多 »

策妄阿拉布坦

妄阿拉布坦(;来自;),亦稱策妄阿喇布坦、策旺阿拉布坦或策妄阿那布坦,蒙古准噶尔部首领。.

新!!: 富察氏和策妄阿拉布坦 · 查看更多 »

米思翰

米思翰(z;),富察氏,满洲鑲黄旗人,清初重臣,歷任內務總管、禮部侍郎、戶部尚書。.

新!!: 富察氏和米思翰 · 查看更多 »

罗卜藏丹津

罗卜藏丹津又稱羅布藏丹津(),是固始汗第十子达西巴图尔的儿子,母阿尔泰哈屯,是拉藏汗的叔叔。 驻在安多(青海)東部。1717年,和硕特汗国灭亡,罗卜藏丹津联络清朝,反攻占领西藏的准噶尔汗国军队。1720年,清朝康熙帝派第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入藏驱逐出了准噶尔的名将大策零敦多布。 罗卜藏丹津想让清廷封他为藏王,康熙事前虽有允诺,但是康熙这时却废除了藏王,以康济鼐、阿尔布巴为贝子,隆布鼐为辅国公,颇罗鼐为一等台吉,让他们共管西藏事务。不久,康熙帝去世,雍正帝继位,1723年,罗卜藏丹津联合青海蒙古各部,一起反清,自称“达赖珲台吉”,并且联络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雍正帝派大将军年羹尧、岳钟祺率军西征。雍正二年(1724年),罗卜藏丹津被岳钟祺打败,母亲阿尔泰哈屯和妹妹阿宝被擒。罗卜藏丹津换女装,逃往准噶尔汗国。随后清廷置西寧辦事大臣管辖青海地区。1755年,乾隆帝派永常和阿睦尔撒纳西征,灭准噶尔汗国,罗卜藏丹津和达瓦齐一起被清军俘获。乾隆皇帝免其死罪,并赏给房屋,授其二子为蓝翎侍卫,罗卜藏丹津后老死于北京。.

新!!: 富察氏和罗卜藏丹津 · 查看更多 »

羅姓

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5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76位。.

新!!: 富察氏和羅姓 · 查看更多 »

甯姓

甯姓(nìng),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1位。 中国大陆的“宁”姓实际包括“寧”姓和“甯”(--的异体字)姓,在汉姓中“寧”姓比“甯”姓更為少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將「--」視為「--」的異體字廢除;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将“甯”字列入,规定“甯”可用于--姓氏人名。.

新!!: 富察氏和甯姓 · 查看更多 »

顧命八大臣

顧命八大臣(英文:The Eight Regents) ,又称赞襄政务大臣,是清咸丰帝臨終前指派,輔弼新君载淳的八位大臣,為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其中以肃顺為首。 清咸丰辛酉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莊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遗诏三名御前大臣和五名军机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这八个人被稱作「赞襄政务王、大臣」,俗称顾命八大臣。 不久,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親王奕訢等隨即發動了政變,打倒了顧命八大臣勢力,八大臣非死即貶,即祺祥之变,或稱辛酉政变。.

新!!: 富察氏和顧命八大臣 · 查看更多 »

馬齊

齊(a;),富察氏,满洲鑲黄旗人,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子,廕生出身,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八年初任工部員外郎,歷任山西巡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加太子太保銜,歷三朝元老。康熙二十八年,時任左都御史,隨同索額圖與佟國綱代表清朝與俄國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收回雅克薩。四十七年,與佟國維等聯名保奏皇八子胤禩為儲,被罷官困禁,後復起用,转而支持胤禛。雍正即位後,馬齊被任命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乾隆四年以87歲高齡去世,加太傅,諡文穆。 马齊的侄女(馬齊弟弟李榮保的女兒)是乾隆元配孝賢純皇后;有侄兒傅恆,乾隆年間的首席軍機大臣;乾隆晉妃為其曾孫女。.

新!!: 富察氏和馬齊 · 查看更多 »

马姓

姓是一個中文姓氏,为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現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4位。.

新!!: 富察氏和马姓 · 查看更多 »

谭姓

谭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

新!!: 富察氏和谭姓 · 查看更多 »

贤良祠

賢良祠(v),清代雍正八年清世宗敕建,清朝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國家者的專祠,位於地安門西大街103號旁門。 賢良祠坐北朝南,面積約740平方公尺。祠內立有清世宗憲皇帝御制賢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最初祀王、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提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新!!: 富察氏和贤良祠 · 查看更多 »

辉发

辉发(z)是女真的氏族部落之一,因世居于辉发河畔(今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而得名。.

新!!: 富察氏和辉发 · 查看更多 »

阿哈尼堪

阿哈尼堪(v,),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 曾任都統。順治四年四月乙亥,接替譚拜,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改禮部尚書。由明安達禮接任。.

新!!: 富察氏和阿哈尼堪 · 查看更多 »

蒲察石家奴

蒲察石家奴,蒲察部人。金朝大臣,斛鲁短孙,劾里钵的外孙,太祖阿骨打女婿。.

新!!: 富察氏和蒲察石家奴 · 查看更多 »

蒲察鼎寿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女真人,蒲察氏,上京曷速河人。金朝大臣,钦怀皇后的父亲。.

新!!: 富察氏和蒲察鼎寿 · 查看更多 »

蒙古八旗

蒙古八旗(a),本称八旗蒙古,简称蒙古或蒙古旗。旗下之人称蒙古、蒙古旗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八旗旗分中人口最少的,主要由科尔沁、喀喇沁等临近后金之地的漠南蒙古内附降人所组成。在后金对蒙古各部和明朝的战争中,蒙古八旗常常担任向导全军的角色,这是其的重要性的直接体现。.

新!!: 富察氏和蒙古八旗 · 查看更多 »

锡伯族

錫伯族(z)是55个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约19万人(2010年)。.

新!!: 富察氏和锡伯族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富察氏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雅克萨战役

雅克萨战役,是17世紀中后期清朝和俄国之间因邊境衝突而爆發的一场战争,俄方及西方稱之為俄清邊境衝突(俄文:Русско-цинский пограничный конфликт, 1652—1689)。.

新!!: 富察氏和雅克萨战役 · 查看更多 »

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為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

新!!: 富察氏和林爽文事件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富察氏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武英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为明朝、清朝内阁大学士之一,初期為正五品衔,清代為正一品。掌管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等职位《明史》(卷72):“十五年,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禮部尚書邵質為華蓋,檢討吳伯宗為武英,翰林學士宋訥為文淵,典籍吳沉為東閣。又置文華殿大學士,征耆儒鮑恂、余詮、張長年等為之,以輔導太子。秩皆正五品。二十八年敕諭群臣:「國家罷丞相,設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當是時,以翰林、春坊詳看諸司奏啟,兼司平駁。大學士特侍左右,備顧問而已。建文中,改大學士為學士。悉罷諸大學士,各設學士一人。又改謹身殿為正心殿,設正心殿學士。成祖即位,特簡解縉、胡廣、楊榮等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之預務自此始。然其時,入內閣者皆編、檢、講讀之官,不置官屬,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辦公地址為武英殿。 明朝初期,明太祖大興冤獄,誅殺功臣,洪武十三年(1380年),殺胡惟庸,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之后明成祖朱棣逐渐倚重内阁,内阁权力遂大。 吳伯宗為明朝首位武英殿大学士。.

新!!: 富察氏和武英殿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沙姓

沙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关于沙姓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沙姓的得姓始祖是神农氏,目前沙姓在大陆和台湾的百家姓排名都没有进入前一百位。.

新!!: 富察氏和沙姓 · 查看更多 »

清太祖继妃

清太祖继妃(),姓富察氏,名衮代(a),清太祖努尔哈赤繼福晋(jai gaiha anggasi fujin),后世称太祖继妃。 相关转述,称其前夫是努尔哈赤的族兄弟威准,衮代于万历十三、四年(1585、1586年)时,再嫁努尔哈赤。是当时女真社会奉行的收继婚。她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两子一女,与前夫的子女,仅知有昂阿喇一人。1587年,衮代生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1590年,生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1597年,生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此后,再无关于衮代事迹的详细记录。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清史稿》称天命五年(1620年),衮代得罪,死。《满文老档》所记,努尔哈赤的小妻德因泽在天命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检举大福晋与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之间有暧昧关系以及行贿受贿之嫌,并经查证实,废大福晋。有认为,此次被废的大福晋并非衮代,而是比衮代更为年轻,正值青春的阿巴亥,并据衮代安葬于赫图阿拉,认为她死于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之时(在1619年前)。 后金迁都辽阳城后,天命九年(1624年),努尔哈赤将父祖陵寝——永陵移葬至东京陵。《满洲实录》称“衮代皇后”及皇子褚英灵柩亦同移於此《满洲实录·卷七》○四月內命宗弟鐸弼旺善贝和齐往祖居呼兰哈达【山名】赫图阿拉处【冈名】移先陵三人承命至......其继娶袞代皇后及皇子阿尔哈图图们灵櫬亦同移於此......

新!!: 富察氏和清太祖继妃 · 查看更多 »

清缅战争

清缅战争(တရုတ် - မြန်မာ စစ်ပွဲများ)是18世纪下半叶(时值中国清朝乾隆皇帝统治中后期),中国和缅甸两国围绕边界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双方签订和约收场。.

新!!: 富察氏和清缅战争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富察氏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兵部尚书:.

新!!: 富察氏和清朝兵部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礼部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礼部尚书:.

新!!: 富察氏和清朝礼部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滿族八大姓

滿族八大姓,又称滿洲八大姓、满洲八--姓、满洲八大贵族、八大家等,主要泛指清代社会地位较高的满族姓氏,因居住地域等差异,版本上也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的八著姓为其原型。.

新!!: 富察氏和滿族八大姓 · 查看更多 »

明亮 (清朝)

明亮(z;),字寅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諡文襄。.

新!!: 富察氏和明亮 (清朝) · 查看更多 »

明瑞

明瑞(v,),字筠亭,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自官學生襲爵。.

新!!: 富察氏和明瑞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富察氏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敦拜

敦拜,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 曾任左都御史。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己巳,接替席爾達,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后解。由温达接任。.

新!!: 富察氏和敦拜 · 查看更多 »

景寿

景寿(),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额驸,咸丰帝顧命八大臣之一。.

新!!: 富察氏和景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富察蒲察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