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字形输入法

指数 字形输入法

在汉字输入法中,完全依据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特征进行编码的输入法称为字--形輸入法、形--码輸入法或形--碼,典型的如倉頡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大易輸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郑码输入法和行列輸入法等等。最簡單的筆畫輸入法、筆順輸入法也是形码输入法。.

29 关系: 大五碼大易輸入法字型字形字形输入法字符编码字根容錯編碼官话中文输入法中文输入法列表五笔字型输入法嘸蝦米輸入法倉頡輸入法笔画筆畫輸入法简化字簡快碼粤语繁體字萬用碼行列輸入法输入法郑码蒼頡檢字法臺灣話汉字汉语方言拼音输入法

大五碼

Big5,又稱為大五碼或五大碼,是使用繁体中文(正--體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電腦漢字字符集標準,共收錄13,060個漢字。 中文碼分為內碼及交換碼兩類,Big5屬中文內碼,知名的中文交換碼有CCCII、CNS11643。 Big5雖普及於台灣、香港與澳門等繁體中文通行區,但長期以來並非當地的國家/地區標準或官方標準,而只是業界標準。倚天中文系統、Windows繁體中文版等主要系統的字符集都是以Big5為基準,但廠商又各自增加不同的造字與造字區,衍生成多種不同版本。 2003年,Big5收錄到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的附錄當中,取得了較正式的地位。這個最新版本稱為Big5-2003。.

新!!: 字形输入法和大五碼 · 查看更多 »

大易輸入法

大易輸入法,是由臺灣人王贊傑花七年時間所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和倉頡輸入法一樣屬於字形輸入法。在研發大易的時候,倉頡輸入法剛研發完成。它的創製者王贊傑跟朱邦復是認識的,而且當時朱亦很鼓勵王繼續研究大易輸入法。 大易輸入法是使用跟倉頡輸入法不同的四十組字碼,每組字碼具有多個字根以供拆字。它已經成為很多作業系統內預設的中文輸入法。而多數的繁體中文鍵盤亦有標示大易碼。 大易是依據傳統造字原則和筆順,並且將單字和大量詞彙一起納入研究而發展出來的輸入法,在民國七十六年資訊月(1987年12月)初次發表時,即同時推出了字詞混合輸入的版本,並迅即得到台灣新聞界、司法界和技職教育界的廣泛採用。 大易輸入法亦提供詞彙輸入模式(如大易詞庫版),方便在寫作時以詞彙的思考方法進行輸入。 Windows 中文版內建有大易輸入法,方便用戶學習及使用。在微軟 Windows XP 以前的 IMM(Input Method Manager)架構時期,堪稱是大易輸入法推廣的順暢期,但在微軟作業系統改為新的 TSF 架構 (Text Services Framework) 之後,大易輸入法長期沒有更新,直到 2016 年第一季,其發展公司太易資訊才推出 TSF 架構的大易 8.0 版,包括單字三碼版和 30 萬詞庫版,並支援完整的香港增補字符集,除了 Windows 7/8/10 的 32 位元與 64 位元作業系統可以順利使用之外,並授權手持界口碑良好的 LIME 在 Android 平台推出單字三碼版和詞庫版;授權 iAccess 發展 iOS 單字三碼版。至此,大易輸入法的長期發展隱憂才得到紓解。.

新!!: 字形输入法和大易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字型

字型或字模(font;传统英式fount)是指印刷行業中某一整套具有同樣樣式和尺碼的字形,例如一整套用於內文的宋體5號字、一整套用於標題的10號字就叫一套字型。電腦早期用點陣字,仍然有字型概念,同樣一套風格如中易宋體,一套字型是指一整套15×16點數或一整套24×24點數的字。向量字型出現後,同一套風格字型已不用製作不同點數字型,只需製作一套即可隨意縮放,「字型」與「字体」之間的界限開始模楜。一般的英語使用者同樣分不清「字型」(Font)與「字体」(Typeface)的分別。.

新!!: 字形输入法和字型 · 查看更多 »

字形

字形(glyph),又稱字圖或書形,是指字的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64《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中定义字形为“一个可以辨认的抽象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在語言學中,字(character)是語意的最基本單位,即語素;字形是指為了表達這個意義的具體表達。同一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形,而不影響其表達的意思,例如拉丁字母第一個字母可以寫作a或ɑ,漢字中的“--”、“--”。.

新!!: 字形输入法和字形 · 查看更多 »

字形输入法

在汉字输入法中,完全依据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特征进行编码的输入法称为字--形輸入法、形--码輸入法或形--碼,典型的如倉頡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大易輸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郑码输入法和行列輸入法等等。最簡單的筆畫輸入法、筆順輸入法也是形码输入法。.

新!!: 字形输入法和字形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Character encoding)、字集碼是把字符集中的字符编码为指定集合中某一对象(例如:比特模式、自然数序列、8位元组或者电脉冲),以便文本在计算机中存储和通过通信网络的传递。常见的例子包括将拉丁字母表编码成摩斯电码和ASCII。其中,ASCII将字母、数字和其它符号編號,並用7位元的二进制來表示这个整数。通常會額外使用一个扩充的位元,以便于以1个字节的方式存储。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早期,如ASCII(1963年)和EBCDIC(1964年)这样的字符集逐漸成為標準。但这些字符集的局限很快就变得明显,于是人们开发了許多方法来扩展它们。对于支持包括东亚CJK字符家族在内的写作系统的要求能支持更大量的字符,并且需要一种系统而不是临时的方法实现这些字符的编码。.

新!!: 字形输入法和字符编码 · 查看更多 »

字根

字根是字形類中文輸入法拆字的基本形狀單位。 舉例說,「妲」這個字,倉頡輸入法拆碼為「女(V)、日(A)、一(M)」,大易輸入法拆碼為「女(L)、日(D)、一(E)」,行列輸入法拆碼為「女(W)、日(P)、一(A)」,嘸蝦米輸入法拆碼為「女(G)、日(D)、一(E)」,「女、日、一」即是這幾種輸入法的字根。.

新!!: 字形输入法和字根 · 查看更多 »

容錯編碼

在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中,通常一個字只有一種「標準編碼」,但有時一個字有二種以上的拆碼方式,這些標準編碼以外的編碼就稱為容錯編碼,或簡稱容錯碼、容錯。 有些輸入法的編碼規則較寬鬆,因此一個字自然而然就有多種編碼,「標準編碼」和「容錯編碼」的界限較為模糊,例如嘸蝦米輸入法。.

新!!: 字形输入法和容錯編碼 · 查看更多 »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新!!: 字形输入法和官话 · 查看更多 »

中文输入法

中文输入法是指为了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或手机等電子设备而采用的编码方法,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技术。一般可分類作拼音输入法(如:漢語拼音輸入法、注音輸入法、粵拼輸入法)、字形输入法(如:倉頡、大易、五笔、郑码),以及混合音、形兩者的音形码输入法。 中文输入法是从1980年代發展起来的,中间为几个阶段:单字输入、词语输入、整句输入。对于中文输入法的要求是以单字输入为基础达到全面覆盖;以词语输入为主干达到快速易用;整句输入还处于发展之中。.

新!!: 字形输入法和中文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中文输入法列表

在1990年代中期,为了同时照顾不同的用户群,一些输入法同时进行了形码、音形码、形音码的编码(例如认知码)。下表中的分类中,仅列入输入法的最主要变种。.

新!!: 字形输入法和中文输入法列表 · 查看更多 »

五笔字型输入法

五筆字型輸入法简称五笔,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中文输入法的编码方案很多,但基本依据都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两种属性。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 五筆字型輸入法主要用于使用简体中文的中国大陆,过去,拼音輸入法严重重码,五笔输入是最方便的选择。但随着智能拼音的兴起,以及拼音输入法天然的“零训练”特性(对于掌握汉语拼音的使用者,拼音输入法几乎不必专门练习),需要专门训练才能熟练应用的五笔输入法在应用人数上已经不具备优势。但极低的重码率,保证了五笔的输入速度仍遥遥领先,因此大多数专业打字员至今仍然习惯使用五笔字型。.

新!!: 字形输入法和五笔字型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嘸蝦米輸入法

嘸蝦米輸入法,為台灣人劉重次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它是一種形碼輸入法,將漢字分拆成字型結構,再以字型結構的形、音、義與英文字母加以聯想,拼出漢字。嘸蝦米輸入法的發想始於劉重次在歐洲留學期間(1969年 - 1975年左右),當時因為Telex電傳系統(電報機)普及,劉重次於是想創造一種便利中文資訊溝通的方法,於是投入中文檢字法的世界,經過數十年後嘸蝦米輸入法才告完成,並於1990年成立「行易有限公司」參考: ,劉晁亨、劉芳妤,2007年。。.

新!!: 字形输入法和嘸蝦米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美譽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初期--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精神,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的中文化。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繁體中文鍵盤也大多印有倉頡輸入法的字根。在繁體中文世界裡,倉頡輸入法是最為普及的形碼輸入法之一。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建。一些字典、辭典或線上中文字典亦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新!!: 字形输入法和倉頡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笔画

画(也写作“笔划”《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规定,“笔画”是规范词形。)指汉字书写时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个线条。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笔画可分为基本筆畫和複合筆畫兩大類。 傳統上,基本筆畫有:橫、豎、撇、捺、點、挑、彎或曲、鈎共八種。前六種可以獨立出現,後兩種則不能。 至於複合筆畫,則由上述兩或多種筆畫組合而成。兩個基本筆的組合處稱爲折。豎鈎(亅)有一個折,豎曲鈎(乚)有兩個折,橫撇曲鈎(乙)就有三個折。 現代以數字鍵盤來輸入漢字的的基本「筆形」,則常把捺歸進點,把挑歸進橫,把各種複合筆畫歸進折或勾,成爲「橫、豎、撇、點、折」或「橫、豎、撇、點、勾」五種基本筆形。 笔画有先后的顺序,参见笔顺。笔画的书写也有方向性,不允许逆反。例如: File:丶-order.gif File:一-order.gif File:丨-order.gif File:丿-order.gif File:亅-order.gif File:乚-order.gif.

新!!: 字形输入法和笔画 · 查看更多 »

筆畫輸入法

畫輸入法,是一種按照的筆順輸入相應的筆畫字碼來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它在手提電話上十分常見。.

新!!: 字形输入法和筆畫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新!!: 字形输入法和简化字 · 查看更多 »

簡快碼

簡快碼,或稱簡碼、快碼,是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針對常用字另外編入的較短的編碼,以便快速輸入。.

新!!: 字形输入法和簡快碼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新!!: 字形输入法和粤语 · 查看更多 »

繁體字

#重定向 繁体字.

新!!: 字形输入法和繁體字 · 查看更多 »

萬用碼

萬用碼,是中文輸入法(尤其是形碼類)為了方便使用者在對某些字的拆碼不熟悉時能輸入,而設計的模糊輸入功能。 舉例來說,用倉頡輸入法輸入「竹*戈」,電腦會列出凡(竹弓戈)、么(竹戈)、丟(竹土戈)、夙(竹弓一弓戈)、舟(竹月卜戈)、我(竹手戈)等字讓使用者選擇,「竹*戈」是一種模糊輸入,「*」在這裡就扮演萬用碼的角色。.

新!!: 字形输入法和萬用碼 · 查看更多 »

行列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是一套免費授權、具有開放理念的字根式中文輸入法,發明人是倚天資訊共同創辦人廖明德。他在發明行列輸入法之後成立行列科技,以研究、開發、推廣行列輸入法。行列輸入法除了可以輸入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之外,亦可輸入Unicode當中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內建於Windows Vista的最新版當中,已支援至Unicode 3.1(即擴展A區、擴展B區),使可輸入文字自兩萬多字提升到七萬字左右。在香草輸入法 0.8版的行列模組中已更新到這份輸入法表格,因此已經是支援Unicode 3.1的對照表。 在2012年,行列科技釋出支援到Uniocde 6.0(Unicode Extension C&D字集部份)的編碼。 行列輸入法的最快記錄是1997年由洪秀權在中文輸入競賽中所創下的每分鐘215.5字。.

新!!: 字形输入法和行列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输入法

输入法编辑器(input method editor,缩写为IME),是指键盘击键或鼠标移动翻译成字符来输入的操作系统组件。.

新!!: 字形输入法和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郑码

鄭碼,又稱「字碼通用碼」,是一種字形输入法由中國文字學家、《英華大詞典》主編鄭易里經過對漢字的研究所發想,後經其女兒鄭瓏所完成的中文輸入法。 相較於其它大部分的字形输入法的字碼都是一碼,而鄭碼的字根可以是兩碼,這是其一大特色。 雖然鄭碼輸入法面向的是簡體字使用者,但亦可用來輸入繁體字及其它生僻字。它可以支援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的兩萬多個漢字。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在選擇預裝的中文輸入法時,因當時的五笔字型輸入法(86版)只能輸出6763 個漢字,因此微軟視窗作業系統預鄭碼而非五筆(Windows 7中仍然內置了鄭碼輸入法,版本號為6.0,其與之前Windows版本下的鄭碼码表差異不大,但風格不一樣,6.0版本增加了三級簡碼字詞直接上屏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打了三個字母之后,輸入法索引到碼表中只有唯一一個字或詞與之對應,即沒有重碼,該字或詞就會直接上屏,而無需按空格鍵)。 因鄭碼在在基本字根選用,字根筆畫分類、筆形分區、取碼筆順等主要方面極具科學系及規律性,.

新!!: 字形输入法和郑码 · 查看更多 »

蒼頡檢字法

蒼頡檢字法,坊間亦稱「第六代倉頡輸入法」,但它與常見的「三代倉頡」、「五代倉頡」差異較大。朱邦復将其重命名為「蒼頡檢字法」,目的非僅供輸入,而在完整解決漢字之檢索及應用問題。 2002年,朱邦復於其留言版提及,倉頡輸入法最新版本——第六代(即蒼頡檢字法)已完成,並據之設計中文CPU。蒼頡檢字法已轉交沈紅蓮照料。原本並不公開,僅供與「朱邦復工作室」有工作關係的人士,及部分文史專家學者使用,例如倉頡系統、漢文庫典、蒼頡電書、漢文史資料庫等。直至2013年才釋出予倉頡輸入法愛好者。雖然通稱「六代」,但實際使用上,一般都不把它視爲倉頡輸入法的新版本,相反更像另一款由倉頡衍生而來的新輸入法。 蒼頡檢字法的取碼規則基本沿用倉頡輸入法第五代,但有以下主要變化:.

新!!: 字形输入法和蒼頡檢字法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字形输入法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字形输入法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汉语方言

在汉语/汉语族中,各地方存在著口語性差距極大的語言變體,稱為漢語變體(varieties of Chinese)。中国出于政治因素,把這些變體都統稱為所谓的漢語方言。 汉语的差异化程度随地域而别。在官话区内,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溝通;而在华南地区,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些地方的差異程度就連同城居民也无法溝通的程度。不过在書寫上除了部分用詞之外,汉语的书面语却十分统一:在古代有产生于汉语分化前的文言文,现代則有以官话为基础产生并制定的白话文。 「漢語方言」被认为是一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因為雖稱為“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比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更大,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比一些歐洲語言间的差异要大(如閩語內部的差異)。因此一部分西方學者比照歐洲語言的劃分,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升格為語言,即汉语族下的诸语言。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個次方言之間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語法邏輯、特定常用詞彙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若依「方言」的字面意義「地方的語言」依地域划分,則福建省(閩)内居民并非都使用闽语,亦有客、吴两语的使用者;同时,闽语不只通行於福建,也通行於海南、臺灣、浙江南部,並隨著移民擴展到新加坡與马来西亚。 另外,由於与漢語語系的嚴格對應,有些漢學家(如美國漢學家白保羅)甚至將白語(中國白族的民族語言)也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由於學術界一般肯定白語与漢語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更因為白族不是漢族,不適用於如此“具有鮮明漢民族特色”的語謂體系,因此這種將白語納入漢語方言的說法无法獲普遍认同。.

新!!: 字形输入法和汉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拼音输入法

拼音輸入法是指依據漢字的發音進行編碼的輸入法,包括使用普通話(又称国语)發音的漢語拼音輸入法和注音輸入法,和一些地区使用的方言输入法,例如使用粵語發音的各類粵語拼音輸入法等。.

新!!: 字形输入法和拼音输入法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字形輸入法字型輸入法字型输入法形码形码输入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