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指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簡稱媒觀,成立於1999年,由學界、媒體實務界以及關懷媒體環境的公民所組成,是台灣第一個建制化的媒體監督暨改造團體。基金會致力於媒體識讀教育的推廣、媒體公民權利的維護、媒體勞動權益的伸張、媒體公共性格的確立、媒體多元結構的建制。基金會成員深信,透過公民的集體力量必能創造合理、尊重、公義、民主、多元的媒體公共空間。現任董事長為賴鼎銘。.

42 关系: 假新聞台灣日報吳京 (學者)媒體素養富邦文教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中國時報中文系世新大學廣達電腦徐佳士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公信力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知情權立法委員管中祥賴鼎銘黃榮村胡佛蘋果動新聞蘋果日報 (台灣)董事長鄭瑞城臺北市陳明文林孝信林百里李元貞李鍾桂楊國樞民主進步黨法律系淡江大學新闻自由文字獄政治學系曾志朗

假新聞

假新聞(Fake news)是刻意以傳統新聞媒體或是社会化媒体的形式來傳播的,目的是为了誤導大眾,帶來政治及經濟的利益。 假新聞為了增加讀者或網路分享,常會配合吸引人的標題或是完全假造的新聞故事。假新聞類似标题党,主要都是靠所產生的廣告收入,不管內容的正確與否。假新聞容易取得廣告收入、增加政治上的兩極分化,因著社会化媒体的無所不在,經Facebook傳播假新聞的散佈有相當的關係。根據德國的研究成果,極右翼人士特別偏好轉載假新聞。一些沒有標示維護者或編輯者的匿名網站,由於很難針對製造假新聞的作者起訴,也會成為假新聞的媒介之一。.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假新聞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報

《台灣日報》(Taiwan Daily),簡稱《台日》,公司全名為台灣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為台灣的一份綜合性日報,1964年10月25日創刊,2006年6月6日停刊。最後一任董事長為顏文閂,總社曾設於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88號8樓(義美食品總部同棟),總社最後社址位於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三段361號「台日大樓」。.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台灣日報 · 查看更多 »

吳京 (學者)

吳京(),江蘇鎮江人,1934年出生於南京,為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系學士(1956)、美國愛荷華大學流體力學工程博士(1964),是著名之海洋流體力學專家。 1986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1994-1996)、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1996-1998)等職務。2008年1月因壺腹癌病逝成大醫院。.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吳京 (學者) · 查看更多 »

媒體素養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是指在各种环境中以适合自己的目的和需求的方式取用(access)、分析(analyze)、评估(evaluate)及制造(create)媒體信息的能力,在一些研究中又称媒介素养。「媒體素養教育」或「媒體教育」有別於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教育對象的主體是全體公民。教育目標在於使得全民具備有思辨與產製資訊的能力,可以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讀各种媒體信息。是一種每個人都必備的素養。.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媒體素養 · 查看更多 »

富邦文教基金會

#重定向富邦集團#公益服務事業.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富邦文教基金會 · 查看更多 »

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簡稱救國團,為中華民國的社團法人組織。1952年成立的最初名為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隸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部,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兼任團長,蔣經國為首位主任,當時為帶有中央政府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1969年脫離國防部,1989年改向內政部及臺北地方法院申請、登記為:「教育性、服務性與公益性之社團法人,服務對象主體是大專院校、高中職的學生。」2000年更名為中國青年救國團。如今,救國團的工作還包括接待遊客以及個人教育進修活動。.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中國青年救國團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文系

#重定向中國語文學系.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中文系 · 查看更多 »

世新大學

世新大學(Shih Hsin University,中文簡稱世新、英文簡稱SHU)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文山區的一所私立大學。創辦人為成舍我。.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世新大學 · 查看更多 »

廣達電腦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Quanta Computer Incorporated,),簡稱廣達電腦,是台灣的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伺服器、Camera、工業電腦、手機代工及雲端軟硬體整合大廠,歷年皆為美國財星全球500大及美國富比士世界2000大企業之一,也是美国《财富》杂志2016年评选的的排行榜中的第326名;歷年亦同時在台灣千大製造業調查中名列前茅,2012年列名第2。.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廣達電腦 · 查看更多 »

徐佳士

徐佳士(),江西省奉新縣人,曾是一位台灣作家、記者與新聞學家,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主任、國立政治大學文理學院院長。他是台灣第一部大眾傳播教科書《大眾傳播理論》的主編者,也是台灣許多新聞學教授的老師。.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徐佳士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是一所於1980年在臺灣高雄市复校的國立大學,前身為1924年由孫中山在廣州成立的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國大陸中山大學)。現設有6個學院,校園分據西子灣及東沙群島兩處用地。 該校以海洋學、管理學研究及高密度研究中心群著稱,匯聚大量智庫學者且受美日領事機構資助,亦為臺灣綜合大學系統、EUTW七校聯盟創始成員。.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國立中山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成功大學

國立成功大學 ,簡稱成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的國立大學,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前身為1931年台灣日治時期創辦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省立工學院」(臺灣省僅有的三所省立學院,另二所為省立農學院、省立師範學院),1971年確立為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校總區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斗六校區。.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國立成功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成立於1989年,為國立政治大學的學院之一,也是著名之傳播教育學府,現位於臺北市,前身是中央政治學校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重慶合辦的新聞學院,專職於訓練國際新聞人員。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南京的政大新聞系也為當時中國三大新聞學府之一,與上海復旦大學、北京燕京大學齊名。 現今學院研究主要涵蓋:新的敘事型態、新的使用者體驗、風險社會下的傳播問題、未來傳播權、政策、權利與倫理、新素養等六大領域。.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 查看更多 »

公信力

公信力指对信息或其来源可信度的主观及客观组成。 传统意义上,公信力有两个基本要素:可信度和专业度,两者都由主观和客观组成。可信度更多地建立在主观因素基础上,但也包括客观衡量标准,如公认的可靠信息。专业度同样可被主观感知,同时也包括相关信息的客观的特征,如凭证、证书和信息质量等。公信力的次要要素包括信息来源的活力和吸引力。 199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网络公信力也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正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并将其列为近期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媒体、青年人和公信力。此外,斯坦福大学的也已展开网络公信力的研究,并提出网络公信力的主要组成和概述性理论--。.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公信力 · 查看更多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簡稱公庫,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數位典藏計畫第四分項子三計徵選計畫(2007年8月至2012年10月)。.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 查看更多 »

知情權

知情權(Right to know),由於美國1960年代的勞工運動和環保運動而興起,尤其因為《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這本書掀起的環保運動、車諾比核事故等環境污染引起環保意識高漲、調查性新聞報導等新聞自由風行、近代公民權的提昇等,知情權隨之大幅發展。知情權最初主要提倡:個人有權利知道自己日常生活裡接觸到哪些化學藥劑;後來發展成較廣義的基本權利,牽涉到個人的生活、工作、到新聞媒體、大眾傳播等,並逐漸納入美國聯邦法和各州立法,還訂每年9月28日為國際知情權日(International Right-to-Know Day)。 起初,知情權分成兩大類:社區知情權(Community Right to Know)和職場知情權(Workplace Right to Know)。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指出:不分性別、種族、國籍、年齡,全人類均應當享有的「傳播權」,包括「知的權利」與「媒體近用權」;「知的權利」指人們有「不受限制、充分獲得資訊」的權利。由此觀之,「知的權利」和知情權精神雷同。知情權於是常廣泛用於媒體報導的理論基礎,支持新聞自由。.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知情權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管中祥

管中祥(),臺灣學者,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並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為傳播公民權,在此基礎上,擴展媒體改革的多樣路徑。認為媒體改革運動應視是為政治運動,是一種政治制度與政治價值的改變。.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管中祥 · 查看更多 »

賴鼎銘

賴鼎銘(),生於台灣雲林縣,圖書館學者、教育工作者。.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賴鼎銘 · 查看更多 »

黃榮村

黃榮村(Jong-Tsun Huang,) ,臺灣心理學家,彰化縣員林鎮/田中鎮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學術專長為人類知覺、認知科學及決策與選擇行為。.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黃榮村 · 查看更多 »

胡佛

胡佛可以指:.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胡佛 · 查看更多 »

蘋果動新聞

蘋果動新聞是香港商壹傳媒旗下以寫實電腦動畫有時候會加入文字或特效來報導新聞的一項服務,內容多採自《蘋果日報》。動新聞台灣版於2009年11月16日推動,由台灣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負責製作;其後台灣版及香港版亦在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正式上線,並可在手機等網絡平台上播放。由於一些動畫過於真實,繪影繪聲,因此在處理性侵犯、家暴等新聞時容易造成身歷其境的感覺,惹來社會人士不少爭議,對此《蘋果日報》已表示這類的新聞會謹慎處理。 同類型的競爭對手是東方報業集團旗下的東網電視。.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蘋果動新聞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董事長

董事長(Chairman of the Board,簡稱: Chairman,日韓稱會長),或譯董事會主席、董事局主席,公司三長之一(另二為執行長、財務長),指的是一家公司的最高領導者,統領董事會。董事長也是董事之一,由董事會選出,其代表董事會領導公司的方向與策略。.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董事長 · 查看更多 »

鄭瑞城

鄭瑞城(),台灣宜蘭縣蘇澳鎮人,台灣知名新聞傳播學者,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鄭瑞城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陳明文

陳明文(Chen Ming-wen,),臺灣的政治活動家,嘉義縣朴子鎮牛挑灣人。嘉義客運界名人陳福三之子,也是嘉義縣林派掌門人,東海大學哲學學士,曾任嘉義縣議員、議長,台灣省議員、嘉義縣縣長、民主進步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民主進步黨代理黨主席、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現任“台灣世代智庫”的董事長。.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陳明文 · 查看更多 »

林孝信

林孝信(),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臺北市。台灣《科學月刊》創辦人,曾參與保釣運動,因此列名黑名單。 專長領域:物理學史與哲學,數學史與哲學,科學教育,通識教育,政治經濟學,媒體分析等。.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林孝信 · 查看更多 »

林百里

林百里(),是一位生於上海市的臺灣企業家,為廣達集團創辦人兼總裁、香港晶門科技前非執行主席。.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林百里 · 查看更多 »

李元貞

李元貞(),台灣婦女運動的重要領導者,1957年畢業於海軍子弟小學(今高雄市左營區永清國民小學),1971年從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並與同班同學結婚,1971年9月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任教,現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榮譽教授。 李元貞受呂秀蓮「新女性運動」影響,自1977年起投身婦運,1982年創辦婦女新知雜誌社,1987年創辦婦女新知基金會並擔任首任董事長。李元貞帶領或積極參與過的活動包括:1987年台北市華西街救援雛妓大遊行,1994年民法親屬編修法萬人大連署,1994年「女人連線反性騷大遊行」。 李元貞從1987年起持續擔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歷屆董監事,參與台灣婦運多項倡議行動,直到2001年5月,李元貞獲聘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才辭去董事。2005年,李元貞自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退休,獲民主進步黨提名當選國民大會代表。李元貞現定居花蓮縣。2014年11月18日,李元貞接受擔任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顧問。2014年12月25日,李元貞接受擔任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2016年5月3日,李元貞投書《自由時報》批評,林全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創新低(僅10%),「離彭婉如為民進黨開創的『婦女參政四分之一』的局面太遠」,即將上任的女總統蔡英文在提拔女性參政的表現反而不如前兩任男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同日,婦女新知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婦女團體不滿林全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創新低,到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樓下演行動劇並翻桌抗議;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沈秀華代李元貞宣讀聲明稿表示,李元貞決定拒絕出席5月20日的蔡英文就職國宴。 2016年5月4日,國史館舉辦呂秀蓮新書《非典型副總統呂秀蓮》發表會,呂秀蓮透露,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邀她搭檔,這要感謝吳淑珍與李元貞:吳淑珍問婦女界朋友誰擔任陳水扁副手最好,李元貞極力推薦她,吳淑珍也打破傳統說「女人要拉拔女人」,奠定兩性共治的基礎;呂秀蓮說,她看到李元貞不滿林全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太少,所以特別講出此事。.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李元貞 · 查看更多 »

李鍾桂

李鍾桂,中華民國政治學教授,北一女中,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本科畢業,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學位畢業。 曾任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 夫婿為前法務部長、司法院長施啟揚,哥哥是已故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臺北大學社會系主任李鍾元。 另擔任慈善機構真善美基金會的董事長。 Category:台灣政治學家 L李 L李 L李 L L L L L L L Z鍾.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李鍾桂 · 查看更多 »

楊國樞

楊國樞(),生於山東省青島市的一個農村,臺灣心理學家,現在是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及心理科學研究中心講座教授。中學未畢業即因國共內戰隨家人遷至台灣,1970年代曾擔任《大學》雜誌主編;1989年擔任澄社創社社長,時常批評時政。.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楊國樞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法律系

#重定向 法学院.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法律系 · 查看更多 »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簡稱淡江、淡大,是中華民國新北市淡水區一所私立大學,前身為1950年創立的「淡江英語專科學校」。1958年改制「淡江文理學院」,1980年改名大學,現為境內EUTW、U12成員,以及國際大學協會成員。.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淡江大學 · 查看更多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各国新闻自由度排名请参见新闻自由指数词条)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在现代的集权国家裏,新闻自由是一个被高度质疑的争议性概念。这些政权将新闻自由视为对政府权威以及社会安全的威胁。因此,大多数集权制国家都会设立全国性的宣传机构,用来维持集权政府的统治,对所谓任何试图挑战政权权威性的媒体或记者的活动进行压制。有的时候,这种对言论的镇压达到了野蛮的程度,甚至会动用警察和军队等具有武力的單位。在这些国家裏,新闻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在新闻理念和意识形态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会受到专制政权的威胁。威胁的方式包括解雇、被列入黑名单、人身攻击、绑架、刑讯,甚至暗杀。.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新闻自由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文字獄 · 查看更多 »

政治學系

政治學系(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是以學習和研究政治的理論和實務為主要任務之科系,多簡稱為政治系,一般置於社會科學學院下。修業及格授予法學學位,注意的是,在臺灣此非法律學系之法律學學位。.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政治學系 · 查看更多 »

曾志朗

曾志朗(Ovid Tzeng,),台灣語言學及心理學學者,高雄市旗山區人,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中央研究院第20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美國加州大学华裔学者协会创会理事、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教育部部長及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務。.

新!!: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和曾志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