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保改革

指数 天保改革

天保改革(1841-1843年)是日本的德川幕府在第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在位時期,針對江戶時代晚期,動搖著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的商業化發展,及當時第一次中英戰爭為遠東帶來的緊張局勢,所作出的改革。由老中水野忠邦以將軍名義推動。改革的方針及措施是將經濟問題理解為道德問題,以提倡復古純樸的民風作為手段來抗拒商業化,以致改革最後並無法復興德川幕府,反而催化其衰落。.

23 关系: 大奧大鹽平八郎大阪姉小路享保改革佐賀藩御家人德川家慶第一次鸦片战争譜代大名薩摩藩长州藩老中水野忠邦江戶江户幕府江户时代清朝政府明治维新浮世繪浅草日本旗本

大奧

大奧在日本江戶時代,是德川幕府將軍的生母、子女、正室(御台所)、側室和各女官(稱為「奧女中」)的住處。.

新!!: 天保改革和大奧 · 查看更多 »

大鹽平八郎

大鹽平八郎(寬政五年正月廿二(1793年3月4日)- 天保八年三月廿七(1837年5月1日)),日本江戶時代後期下級武士、陽明學者、革命家。.

新!!: 天保改革和大鹽平八郎 · 查看更多 »

大阪

#重定向 大阪市.

新!!: 天保改革和大阪 · 查看更多 »

姉小路

姉小路(),原名橋本勝子,德川幕府12代(德川家慶)將軍時任大奧上臈御年寄。其父為橋本實誠、兄為橋本實久、妹為大奥女中花野井。姉小路是第14代將軍御台所和宮的姑祖母(和宮之母観行院的姑母),傳說她企圖阻撓天保改革的進行,導致後來幕府財政窘迫以致衰落。.

新!!: 天保改革和姉小路 · 查看更多 »

享保改革

享保改革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第8代将軍德川吉宗统治期间所实行的幕政改革。“享保”这一名称来源于吉宗继任将軍位时的年号“享保”,一般认为改革始于享保元年(1716年),但关于改革的结束时间,学界并没有统一意见。 享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重振幕府财政,对国家进行立足于“农本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改革:稳定物价,并稳步提升米价,引入“定免法”检地,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推行“足高制”为幕政招徕更多贤才。而吉宗所推行的各项其它改革措施在江户时期都尚属首次:改革文教政策,通过对法典的整备改革司法体制,以及对江户町内的治安与社会行政管理进行改革等,内容涉及幕政的多个方面。而在江户时代后期,幕府又仿效享保改革,先后进行了宽政改革及天保改革,这三场改革一般也被史学界称作“江户時代三大改革”。.

新!!: 天保改革和享保改革 · 查看更多 »

佐賀藩

佐賀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肥前藩。位於肥前国(今佐賀縣及長崎縣一部份)。藩廳是佐賀城。藩主是鍋島氏。支藩包括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

新!!: 天保改革和佐賀藩 · 查看更多 »

御家人

御家人,意指日本镰仓时代“与幕府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的武士”。以后虽沿用此词,词义多有改变,直到江户时代。“家人”最初是贵族及武士首领对部下武士的称谓,而当镰仓幕府成立后,幕府将军被敬称为“御”,故有“御家人”一词。 御家人本以源赖朝起兵召集的东国武士为主,幕府统治全国后,西国也出现了御家人。镰仓幕府时期,将军与御家人在主从关系的基础上,有着“御恩奉公”的关系,即将军任命御家人为“守护”或者“地头”,或者给予本领安堵的保证,使其父祖传下的领地成为合法,或授予新的领地(“新恩给与”),或代其向朝廷申请官位,种种均可称为“御恩”。御家人则于平时担任京都、镰仓的警备工作(“京都大番役”、“镰仓大番役”),为将军修筑御所,战时自备武器出战,接受种种经济负担与义务,称为“奉公”。 室町时代还保留着御家人的称呼,但武士家族已经具备了前代所无的独立性。进入江户时代,则成为专门的称呼,一万石以下的幕臣,凡有资格谒见将军者,称为“旗本”,无此资格者称为“御家人”。 富裕的城市商人(町人)和农民为了改善自己的地位,常以大量金錢買通贫困御家人,成為其养子,或买得御家人的家格,改稱士族门第,这种称为“御家人株”。该做法在江户中期以后曾非常流行。.

新!!: 天保改革和御家人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慶

德川家慶(),江戶幕府第十二代征夷大將軍,在位時間:1837年-1853年。父親是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母親是側室堀田氏(本是旗本押田氏)從二位香琳院於樂御方(於樂之方),是次子,不過由於兄長早夭,得以繼承將軍。正室是有棲川宮織仁親王的女兒樂宮喬子女王,側室約七人。與正側室之間生有德川家定、德川慶昌等十四男十六女,不過,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家定。乳名敏次郎。.

新!!: 天保改革和德川家慶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又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年) 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圣旨於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新!!: 天保改革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譜代大名

譜代大名,為德川家康根據關原合戰後全日本大名對幕府的親密度所作的分類之一,多由自父祖輩便侍奉德川家數代的元老家族擔任,少數為關原合戰之前願意從屬德川家的實力派大名。譜代大名地位僅次於由德川氏宗親擔任的親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職,地位與權力很高,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鄰等。德川家康規定幕府統治只能由親藩和譜代大名操控,外樣大名不得參與。 *Fudai Daimyou *.

新!!: 天保改革和譜代大名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新!!: 天保改革和薩摩藩 · 查看更多 »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新!!: 天保改革和长州藩 · 查看更多 »

老中

老中是江戶幕府的官職名,職位大致和鎌倉幕府的「連署」、室町幕府的「管領」相當。老中是征夷大將軍直屬的官員,負責統領全國政務;在大老未設置的場合上,老中是幕府的最高官職。老中定員四至五名,採取月番制,輪番管理不同事務,原則上在二萬五千石領地以上的譜代大名之中選任。.

新!!: 天保改革和老中 · 查看更多 »

水野忠邦

水野忠邦是江户时代后期的大名以及首席老中,肥前唐津藩主以及远江浜松藩主。.

新!!: 天保改革和水野忠邦 · 查看更多 »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新!!: 天保改革和江戶 · 查看更多 »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新!!: 天保改革和江户幕府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天保改革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天保改革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新!!: 天保改革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起源於17世纪,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新!!: 天保改革和浮世繪 · 查看更多 »

浅草

淺草(),本身既是东京都台东区的一个地名,也是以淺草寺为中心的周边繁华街区的总称。在近年東京都內實行區份合併以前,淺草本來是東京都內的一個區的名稱。 台東區的町名淺草,下設淺草一丁目至七丁目。2013年8月1日為止的人口為17,440人。.

新!!: 天保改革和浅草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天保改革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旗本

旗本〈はたもと〉是中世紀到近代的日本武士的一種身分。一般是指在江戶時代石高未滿一萬石,但有資格在將軍出場的儀式上出現,且家格在御目見以上的德川將軍家的直屬家臣團的統稱。即使薪酬只有二百石的家臣,若家格為御目見以上都視為旗本,否則稱為御家人。旗本所統治的領地稱作知行所。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旗本一詞最初指的是在戰場上守護主君軍旗的武士團。.

新!!: 天保改革和旗本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