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

指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

天主教奎達代牧區 (Vicariatus Apostolicus Quettensis)是羅馬天主教一個宗座代牧區,位於巴基斯坦西部山區,轄區包括俾路支省。由獻主會負責牧養。 2010年有教友30,518人、8個堂區、13名司鐸。其座堂是玫瑰聖母座堂。 2001年11月9日自海得拉巴教區分出,成為監牧區。2010年4月29日由教宗本篤十六世升為代牧區,由原監牧维克托‧格纳纳普拉嘉桑任宗座代牧。.

8 关系: 天主教會天主教海得拉巴教區宗座代牧區宗座公報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無玷聖母獻主會本篤十六世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海得拉巴教區

天主教海得拉巴教區(Dioecesis Hyderabadensis in Pakistan),是羅馬天主教會以巴基斯坦信德省第二大城市海得拉巴為中心的一個主教區。屬卡拉奇總教區。教區管轄除卡拉奇以外的整個信德省。 2006年有教友48,895名,佔轄區總人口僅百分之0.2。由23名司鐸名管理14個堂區。現任教區主教為馬克斯‧羅德里格斯。 1958年5月20日自卡拉奇總教區分出,建立教區。.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天主教海得拉巴教區 · 查看更多 »

宗座代牧區

宗座代牧區(簡稱代牧區)是天主教會的一種教務管轄機構,設立於尚不足以達到成立教區資格的傳教地區。其本質上是臨時的,雖然有可能持續一個世紀甚至更久。它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足夠數量的天主教徒,以能成立一個正式的教區。 宗座代牧區由宗座代牧(Vicario Apostolico)領導,通常由一個領銜主教擔任。根據天主教法典的規定,宗座代牧區直接置於教宗的管轄之下,並透過一位代表或「代牧者」(Vicar)來執行教宗管理教務的權力。教宗可任命一位鄰近教區的主教兼任、或委託一位神職人員專責擔任宗座代牧。.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宗座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宗座公報

《宗座公報》(Acta Apostolicae Sedis,缩写为 AAS)是天主教会圣座和梵蒂冈城国的憲報,由梵蒂岡出版社發行。一般每月一刊。 主要刊登教宗發出的公開文件(無論是直接或者經行政機關發出的)以及各項任命。前身是1865年出版的《聖座公報》,以目前名稱首發於1904年5月23日,當時庇護十世在位。.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宗座公報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俾路支省

俾路支省(بلوچستان)位於巴基斯坦西部,是該國四個省份之一。西鄰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北鄰阿富汗,南鄰阿拉伯海。属于俾路支地区。面積347,190平方公里,首府奎達。主要语言有俾路支语、普什图语、布拉灰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 俾路支一直有独立运动,原因是當地人不滿政府一直是由旁遮普省的人主導。.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俾路支省 · 查看更多 »

無玷聖母獻主會

無玷聖母獻主會(Missionary Oblates of Mary Immaculate (OMI))為天主教修道會。於1816年1月25日由馬善樂教士(Saint Eugene de Mazenod)創立。教宗良十二世(Pope Leo XII)於1826年2月17日第一次確認。法國大革命後各教會開始復興,現在在世界各地都有為貧者、受忽略者和被遺棄者服務。1938年,教宗庇護十一世(Pope Pius XI)稱為「艱難使命的專家」。其中較著名的成員有芝加哥大主教Francis Cardinal George。.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無玷聖母獻主會 · 查看更多 »

本篤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Benedictus XVI;Benedetto XVI;Benedikt XVI;)是罗马天主教会第265任教宗,本名若瑟·类思·拉辛格(Joseph Aloisius Ratzinger;Iosephus Aloisius Ratzinger),2005年4月19日当选教宗,2005年4月24日正式就任,2013年2月28日辞职。通曉十種語言,就任教宗前为德國籍樞機,由保祿六世冊封,是第八位德國籍教宗。2005年選舉教宗時,有教宗選舉權的樞機中,連他在內有三位並非由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的樞機,故參與了前兩次相隔僅數月的教宗選舉,而這三位中他和另一位這次也參與了,因此參與這次教宗選舉的樞機中,僅他們兩位有經驗。2013年2月11日,聖座宣佈,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和年老等因素決定辭職,歐洲中部時間2月28日晚上8時生效,成為繼1415年額我略十二世退位後,近600年來首位請辭的教宗,而他的請辭引起德國及天主教国家各地民眾和領袖的廣大反響。2013年2月28日辭職後保留「本篤十六世」之稱號,職務名稱改為「榮休教宗」(Pope Emeritus)。.

新!!: 天主教奎達宗座代牧區和本篤十六世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