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坑 (香港)

指数 大坑 (香港)

大坑(Tai Hang)位於香港島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北,是香港的傳統住宅區。.

71 关系: 加路連山加路連山道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名門 (香港)填海大埔 (香港)大坑大坑 (選區)大坑徑大坑道大坑舞火龍大坑明渠天后 (香港)天后站天主教尚巒上林上林 (香港)帝后臺中秋節中產階級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布力徑住宅唐樓光明臺勵德邨皇仁書院灣仔區禮頓山禮頓道維多利亞公園瘟疫畢拿山銅鑼灣銅鑼灣道聖保祿學校 (香港)聖保祿醫院聖公會聖馬利亞堂香港香港區議會香港小巴香港島香港巴士香港中央圖書館香港真光中學香港銅鑼灣維景酒店香港電車設計師高士威道...豪宅跑馬地龍園龍華花園龍濤苑蓮花宮金馬倫山 (香港)虎豹別墅 (香港)掃桿埔東區 (香港)東院道樂活道泰亨鄉渣甸山渣甸山名門港島綫港鐵浣紗街海岸線新界摄影 扩展索引 (21 更多) »

加路連山

加路連山(Caroline Hill)位於香港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北,跑馬地或禮頓山以西,實際範圍包括禮頓道以南,東院道以北,加路連山道以西的大坑分區一部分,在選區分界中屬B05大坑選區,在原東角之南。 加路連山於1950年代前是銅鑼灣的核心地區,1950年代填海工程完成後銅鑼灣區面績過大,便將加路連山劃入附屬於大坑的銅鑼灣分區。現在已拆毀的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裁判司署和現在還在的銅鑼灣消防局和銅鑼灣社區中心都要負責全大坑分區的社會工作,部份地方雖與銅鑼灣有一定的距離,如南華體育館,但因為自覺和大坑核心區距離較遠,便將地址改為只有「銅鑼灣」,而不是全寫的「銅鑼灣大坑」。部份商店、公共機構和地圖分區會以「加路連山」來命名此區,或是歸於大坑區。在街坊福利會事務上,這一帶屬大坑坊眾福利會管理,而非天后站旁的銅鑼灣街坊福利會。.

新!!: 大坑 (香港)和加路連山 · 查看更多 »

加路連山道

加路連山道 ('''Caroline Hill Road'''.)是位於香港香港島銅鑼灣南部,香港大球場以北一條像馬蹄鐵U形的道路,兩端皆通連接禮頓道。在加路連山道沿途有歷史攸久的南華體育會,還有加路連山道77號的孔聖堂中學、郵政體育會、紀律人員體育及康樂會、印度遊樂會及掃捍埔運動場。.

新!!: 大坑 (香港)和加路連山道 · 查看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新!!: 大坑 (香港)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名門 (香港)

#重定向 名門 (住宅).

新!!: 大坑 (香港)和名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填海

填海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新加坡、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有些機場,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更是整座百分之百填海而成,包括與陸地連接的連絡道路。.

新!!: 大坑 (香港)和填海 · 查看更多 »

大埔 (香港)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埔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大坑

大坑,可以指:.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坑 · 查看更多 »

大坑 (選區)

大坑是香港灣仔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B07,區議員為灣仔好日誌成員楊雪盈。.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坑 (選區) · 查看更多 »

大坑徑

大坑徑(英文:Tai Hang Drive),是香港渣甸山 (有說大坑)一帶半山的一條道路,依山而建,道路盡頭直抵山崖,因此被封塞。 大坑徑連接大坑道及春暉道,並有多條樓梯直通山上山下。道路兩旁為高級住宅區例如龍華花園、渣甸山名門、嘉景臺,其中有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乘小巴21M(蘭芳道至大坑徑)可抵達。 File:Tai Hang Drive 1.jpg|依山而建 File:Tai Hang Drive 2.jpg|道路盡頭直抵山崖,因此被封塞 File:Tai Hang Drive 3.jpg|乘小巴21M(蘭芳道至大坑徑)可抵達 File:Tai Hang Drive 4.jpg|多條樓梯直通山上山下 File:Tai Hang Drive 5.jpg|多條樓梯直通山上山下 File:Tai Hang Drive 6.jpg|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坑徑 · 查看更多 »

大坑道

大坑道(Tai Hang Road),是香港香港島銅鑼灣一帶半山的一條主要道路,依山而建,連接山上多個地區,包括大坑、渣甸山、跑馬地及黄泥涌峽。 大坑道起點在大坑北面,連接銅鑼灣道,並建有天橋連接告士打道直通至海旁、香港島其他地區及海底隧道,而隔鄰道路亦可連接東區海底隧道和北角。道路先向東南方向上山,經過大坑道一號、永威閣、光明臺、帝-后-臺、上林、虎豹別墅、春暉8號、大寶閣、渣甸山、掃桿埔衛斯理村,連接大坑大坑徑、跑馬地藍塘道及黃泥涌峽道﹔全長3.7公里,沿着大坑道建有不少高級住宅。.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坑道 · 查看更多 »

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是香港大坑的傳統習俗,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實際上由何時開始則無從稽考。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坑舞火龍 · 查看更多 »

大坑明渠

大坑明渠(簡稱大坑渠;英文:Tai Hang Nullah),曾經是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於香港島銅鑼灣南部的大坑,起源於畢拿山及渣甸山一帶的溪流,向北流進銅鑼灣的海灣。這條水道就是大坑的地名來源。然而經歷城市發展及填海工程,大部份水道於1960年代轉為暗渠,只餘下銅鑼灣道至高士威道長約200米的一段屬於人工露天渠道,毗鄰銅鑼灣運動場及皇仁書院;渠道上方有條很窄的橋,俗稱「桂河橋」。 明渠的上游早於1960年代已覆蓋成為浣紗街。.

新!!: 大坑 (香港)和大坑明渠 · 查看更多 »

天后 (香港)

天后(英文:Tin Hau)是因港鐵天后站而生的通俗分區,一般包括銅鑼灣東部近港鐵天后站一帶地方,不同市民對天后的定義亦不同。如果以港鐵站的距離劃分「銅鑼灣東角」和「銅鑼灣天后」,則銅鑼灣東角包括告士打道、堅拿道東、禮頓道交界的銅鑼灣娛樂購物區,而銅鑼灣天后則包括告士打道以東的銅鑼灣文娛住宅區,該處有維多利亞公園、香港中央圖書館、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及多數銅鑼灣的政府、組織機構。而港鐵天后站可以前往大坑、維多利亞公園及香港中央圖書館。.

新!!: 大坑 (香港)和天后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天后站

天后站(Tin Hau Station)是位於香港島灣仔區銅鑼灣高士威道至英皇道地底的港鐵港島綫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車站實為位處銅鑼灣,但取名自鄰近的銅鑼灣天后廟,原址為於1982年拆卸之銅鑼灣裁判司署。由於天后站的站名,鄰近地區常被誤稱為「天后」。.

新!!: 大坑 (香港)和天后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大坑 (香港)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尚巒

尚巒(英文:WarrenWoods),位於香港大坑華倫街的單幢住宅,靠近渣甸山山腳,樓高共37層,由金朝陽集團發展,於2012年年中入伙。 由於物業之地皮為收購舊樓得來,故發展商須補償舊業主單位,全幢164伙中有70多個單位作為補償,可供公售的只為餘下的90多個單位。.

新!!: 大坑 (香港)和尚巒 · 查看更多 »

上林

上林可以指:.

新!!: 大坑 (香港)和上林 · 查看更多 »

上林 (香港)

上林(Serenade)是香港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灣仔區大坑道,由兩幢住宅大廈組成,總共提供約275個單位,物業於2010年1月落成,前身為麗星樓,因為上林和維園以及其東部在城規會分區中屬北角規劃區,雖然選區屬灣仔區的天后選區,2013年6月的售樓書亦把地址更正為北角區。 上林位於勵德邨旁,可享用勵德邨既定的交通設施。因為區內大型屋苑勵德邨大量人口帶動了商場及食肆勵德坊的建設,而勵德坊剛在上林旁邊,所以,由上林前往該處只須數分鐘步行路程,促使上林居民在生活上(尤其添置日用品),省卻了不少進出市區的時間;而勵德坊亦和港島市區一樣,設有酒樓等大型食肆,比其餘大坑居民多了一個選擇,同時,上林住戶亦可到大坑中心較小型的食肆或商店悠閒購物。 因為交通,購物比其餘大坑以及相似的跑馬地地區方便,上林單位呎價在大坑區及跑馬地區最高之一,全座單位最後成交價由11年起至今12年2月尺價大約1萬5千港元1平方呎。而上林標準戶型建築面績多數都在1000方呎以上,頂層特色戶型的面積最大達到4000方呎,上林是不少喜歡住在市區以外的高收入人士居住地。上林的層數只是層數名稱,因為中途隔了很多層數,把最高的53樓命名為第69層,如此類推,而上林居住層數則有44層。.

新!!: 大坑 (香港)和上林 (香港) · 查看更多 »

帝后臺

帝后臺(Grand Deco Tower)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道26號,是大坑的一個豪宅屋苑,於1999年建成,發展商為裕泰興,樓高41層,整個屋苑共有52個住宅單位,鄰近光明臺、麗星樓、香港真光中學、虎豹別墅、渣甸山名門。.

新!!: 大坑 (香港)和帝后臺 · 查看更多 »

中秋節

#重定向 中秋节.

新!!: 大坑 (香港)和中秋節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大坑 (香港)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CCC Kung Lee College)是一間位於香港銅鑼灣的直資高中書院,前身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是港島區第一所高中學校。該校舍於1967年正式啟用,2003年正式轉為高中學校。現任校長為阮愛馨女士。公理高中書院是屬於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校舍位於香港銅鑼灣大坑徑17號。 公理高中書院是一所直資高中,只招收中四或以上學生。全香港共四所高中書院,分別為明愛華德中書院、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及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

新!!: 大坑 (香港)和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 查看更多 »

布力徑

布力徑(英文:Black's Link)是香港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聶高信山以南的山腰,連接灣仔峽與黃泥涌峽,部份路段為豪宅區,部份路段則為港島徑第四段的一部份,以19世紀末駐港英軍總司令及曾任署理香港總督的布力少將命名。 布力徑於灣仔峽與山頂道、灣仔峽道、司徒拔道、中峽道、金馬麟山道、香港仔水塘道及甘道交匯,於黃泥涌峽則與深水灣道、淺水灣道、黃泥涌峽道及大潭水塘道交匯。另外,中峽道南端盡頭有小徑通往布力徑中段。 布力徑因鄰近香港保衛戰的主要戰場黃泥涌峽,所以曾多次發現戰時遺留的炮彈。.

新!!: 大坑 (香港)和布力徑 · 查看更多 »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新!!: 大坑 (香港)和住宅 · 查看更多 »

唐樓

唐樓是中國華南地區、香港及澳門一帶於19世紀中後期至1960年代的建築風格。唐樓不少混合了中式及西式建築風格。.

新!!: 大坑 (香港)和唐樓 · 查看更多 »

光明臺

光明臺,(Illumination Terrace),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道5至7號,是大坑的一個私人屋苑,分為兩座,樓高45層,於1993年6月入伙,由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發展,自設私人會所及泳池。.

新!!: 大坑 (香港)和光明臺 · 查看更多 »

勵德邨

勵德邨(Lai Tak Tsuen)是香港島灣仔區大坑的一個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甲類出租屋邨,勵德邨在大坑道東面,與虎豹別墅及上林為鄰。由黃祖棠建築工程設計所有限公司設計。勵德邨設有8座,第1-4座有27層,分開單雙數座,外型是以圓柱體設計,令更多單位飽覽維港美景,而第5-8座是有亦都有27層,每座有17個單位,外型為長方體。高層大部份雙數室號單位都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景色,是一個設計、景觀及環境都不錯的公共屋邨。.

新!!: 大坑 (香港)和勵德邨 · 查看更多 »

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是位於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的著名官立男子中學,為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前身是創立於1862年的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1889年的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皇仁書院一名則於1894年開始沿用。.

新!!: 大坑 (香港)和皇仁書院 · 查看更多 »

灣仔區

灣仔區(Wan Chai District)位於香港島,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均收入最高,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擁有大學學歷。同時亦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口第二低的一區,2016年中的人口為180,123人。.

新!!: 大坑 (香港)和灣仔區 · 查看更多 »

禮頓山

頓山(Leighton Hill)是香港一個小山丘,位於香港島銅鑼灣與跑馬地之間,禮頓道以南一帶,法定地區屬跑馬地,與掃桿埔同屬B07樂活分區。 1941年香港保衛戰時,該處的禮頓山據點是守衛維多利亞城的重要防線,山下亦設有防空洞。 2002年,新鴻基地產在該處發展同名的私人住宅項目。.

新!!: 大坑 (香港)和禮頓山 · 查看更多 »

禮頓道

頓道(Leighton Road)是香港銅鑼灣區一條主要道路,由三條直路曲尺形連成,東面連接高士威道、怡和街及伊榮街交界,西面連接摩理臣山道及堅拿道交界,全長850米。 禮頓道途經利園山一帶,早年由怡和洋行擁有,其後由利希慎家族購入,易名利園山。現在是商業及住宅區,相較銅鑼灣其他地區較為幽靜。禮頓道較為狹窄,來回只有3至4條行車線,由波斯富街至黃泥涌道一段西行線為電車往跑馬地路線一部份。每逢快活谷馬場或香港大球場舉行賽事,禮頓道都會實行特別交通措施,並會出現擠塞。.

新!!: 大坑 (香港)和禮頓道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公園

維多利亞公園(簡稱維園,Victoria Park)是香港面積第二大及香港島面積最大的公園,位於灣仔區天后興發街1號;鄰近港鐵天后站,佔地約19公頃,於1957年10月啟用,以維多利亞女皇命名。維多利亞公園的附近是銅鑼灣避風塘及香港中央圖書館,而地底為港鐵港島綫。維多利亞公園為香港舉辦大型節日活動的地方,包括每年舉行的中秋節晚會和年宵市場和花市等;同時亦為每年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地點、2003年至今每年七一大遊行的起點,以及香港電台節目《城市論壇》的主要場地。.

新!!: 大坑 (香港)和維多利亞公園 · 查看更多 »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新!!: 大坑 (香港)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畢拿山

拿山(Mount Butler,又譯畢拉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香港島東部,渣甸山與柏架山之間,海拔436米。山峰北部屬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南部則屬大潭郊野公園範圍。 File:mountbutler_trigo.JPG|畢拿山上的三角網測站(地圖無標示).

新!!: 大坑 (香港)和畢拿山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

銅鑼灣(Causeway Bay)位於香港島區,是一個購物、娛樂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來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當地整個地區的名稱。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堅拿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購物娛樂商場區,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2年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 香港自開埠至今即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閩籍華商一直以銅鑼灣作為基地經營轉口貿易,至今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國的首富及華商仍大量持有銅鑼灣的商場以至辦公室作為總部,使香港作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得益於內地港澳個人遊政策下龐大的內地旅客人流,銅鑼灣的商鋪租金更曾於2012年超越紐約第五大道,取代其之前連續11年的「全球最昂貴商鋪地段」的地位。現時銅鑼灣租金每平方呎為2,630美元,為第五大道的9成,卻是東京銀座的2倍。而在香港各商業地段,租金排名依次為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但隨着2014年後訪港內地旅客人數減少及內地旅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銅鑼灣的租金不斷回落,到2016年時更比高峰期下跌超過五成,不過銅鑼灣至今仍然維持其香港主要旅遊購物區的地位。與此同時,銅鑼灣亦被評選在“中國十大商業街”之列,與著名的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等等地區相媲美。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區內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新!!: 大坑 (香港)和銅鑼灣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道

銅鑼灣道(Tung Lo Wan Road)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街道,位於銅鑼灣東部及大坑以北。路段東端連接英皇道、天后廟道、興發街及高士威道的路口,西端則連接怡和街、伊榮街、禮頓道及高士威道的路口。銅鑼灣道中段途經浣紗街和摩頓台等地、連接大坑道。 值得留意的是,大圍近曉翠山莊亦叫銅鑼灣,原因是那處在沙田未發展填海興建新市鎮前,是一銅鑼形灣畔。.

新!!: 大坑 (香港)和銅鑼灣道 · 查看更多 »

聖保祿學校 (香港)

聖保祿學校(St.),由天主教開辦,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一家著名女子學校。 聖保祿學校創立於1854年,原名法國傳道會學校,1955年易名聖保祿學校。 聖保祿學校位於香港銅鑼灣禮頓道,建築物包括修院和教堂,在庭院中建有基督君王小堂。修院建於1914年。現在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校舍於1981年落成,當時因應某地產商意圖洽購有關地段興建酒店,但為學校的校友反對。當時有人捐了一大筆錢,用以永久購入學校所在的地段,餘下的錢則用作重建校舍,使校舍從原來的歐陸式建築變成今日的近現代建築。新校舍無論在環境和配套,在往後20年的香港來講都算非常吸引,特別是校舍中央的游泳池。即使在今日,學校在銅鑼灣鬧市中也顯得十分搶眼。 聖保祿學校的夏季校服為白色背扣短袖襯衣、格仔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幼稚園和小學生結蝴蝶領帶、中學生結普通領帶,而冬季校服為白色長袖襯衣、寶藍色裙配黑白雙色鞋(熊貓鞋)。聖保祿學校的校服在香港中學校服中甚為突出。 聖保祿學校多年來培育出不少名人名媛,2004年9月轉為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直至2012年,聖保祿學校共出產15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9。中學部及小學部分別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6名(中學)及第6名(小學)。.

新!!: 大坑 (香港)和聖保祿學校 (香港) · 查看更多 »

聖保祿醫院

聖保祿醫院(St.)是香港一間天主教醫院,位於香港島銅鑼灣東院道與銅鑼灣道交界,於1898年開始營運,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管理,而九龍聖德肋撒醫院都是由該來自法國的女修會創立及管理,所以聖保祿醫院亦有「法國醫院」或「香港法國醫院」之暱稱。本院與另一所位於九龍的聖德肋撒醫院,或暱稱「九龍法國醫院」的是姊妹醫院。.

新!!: 大坑 (香港)和聖保祿醫院 · 查看更多 »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重定向 聖馬利亞堂 (香港).

新!!: 大坑 (香港)和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District Council,簡稱區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地方議會和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現時香港18區各有其所屬的區議會,合共458名區議員,每屆區議會任期4年。 區議會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並無法定權力,尤其不具有現代議會最重要的兩項權力:立法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香港並沒有區域性的法律及稅收,只有在立法會個別授權下才有部分立法權。現時建制派於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佔有優勢,並佔有全部十八個區議會主席席位及十七個副主席席位。 香港的地區政策為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香港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一個區議員的月薪有約三萬一千港元,連同實報實銷營運開支津貼標準,每月可動用的資金約七萬港元(以上兩個金額皆為2018年的數字)。.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區議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中央圖書館(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的中樞,成立於2001年,隸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是香港公共圖書館體系中面積最大、服務範疇最廣和館藏數量最多的公共圖書館。.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中央圖書館 · 查看更多 »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是香港一間由基督教傳教士那夏理女士創辦的女校,位於大坑大坑道50號。 學校附設幼稚園,小學及商科及語言部(簡稱商科部),而幼稚園及小學部是男女校 。校訓為「爾乃世之光」。校服為中式長衫。 中學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50位,而小學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2位。.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真光中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銅鑼灣維景酒店

香港銅鑼灣維景酒店(英文:Metropark Hotel Causeway Bay Hong Kong)(原名:維景酒店,英文:Metropark Hotel),為香港灣仔區的一間四星級酒店,位處於香港銅鑼灣銅鑼灣道148號,鄰近港鐵天后站,樓高33層,共提供266間客房。酒店於2002年開幕,由香港中旅維景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酒店超過七成客房都面向維多利亞港及維多利亞公園,可盡覽香港的醉人海景。酒店鄰近多個旅遊觀光點及購物中心,如銅鑼灣崇光百貨、時代廣場及連卡佛等。 酒店設有24小時免費寬頻(WiFi)上網、坐擁維港海景的頂層室外泳池、健身室、商務中心、餐廳及酒吧等。此外,酒店更提供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往返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及往銅鑼灣購物中心。.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銅鑼灣維景酒店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車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及埃及亞歷山大港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僅次香港纜車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成為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經歷百年來的變遷,香港電車現由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與巴黎大眾運輸公司一起合資的公司威立雅交通-巴黎大眾運輸亞洲有限公司(RATP Dev Transdev Asia )旗下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經營。.

新!!: 大坑 (香港)和香港電車 · 查看更多 »

設計師

設計師是對有關美學事物設計物者的一種專稱,古今可稱發明家。設計師是從人與事物分析再以有道理的構造,現今沒辦法解讀設計統稱為藝術家。 他們通常在專門領域創造或提供創意,並利用各種視與道理方式傳達的方式,表現法的功力作品,即設計師的實力。 設計類型 設計的類型相當多,下面列出歷史較久、較廣為人知的設計類型。更多的設計類型請參看設計下面的目錄。 大系統類型 環境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 建築設計(Architecture Design) 室內設計(Interior & Space Design) 展示設計(Display Design) 公共藝術設計(Public Art Design) 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 舞台設計(Stage Design) 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 傢具設計(Furniture Design) 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 文具禮品設計(Stationery Design) 玩具設計(Toy Design) 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Design) 廣告設計(Advertisement Design) 包裝設計(Package Design) 插畫設計(Illustration Design) 動畫設計(Animation Design) 網頁設計(Web Design) 流行時尚設計(Trend Design) 劇裝設計(Cosmetics Design) 服裝設計(fashion Design) 珠寶設計(Jewelry Design) 設計理論(Design Theory).

新!!: 大坑 (香港)和設計師 · 查看更多 »

高士威道

士威道(Causeway Road,意思為「海堤道」),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天后,西接怡和街,東接英皇道,長約530米。.

新!!: 大坑 (香港)和高士威道 · 查看更多 »

豪宅

豪華住宅,簡稱豪宅,或稱高級住宅,是房地產領域用詞,一般指位於高級或繁華地段、擁有美麗的建築設計、採用高品質的建築結構與用料、建造過程細膩,並且擁有良好的景觀、採光、私密、物業管理服務等居住條件的住宅,不管是獨立房屋或是集合住宅都包括在內。如果某一區域內的房屋皆屬豪宅,則該區域又會被稱作高級住宅區或豪宅聚落。不過由於地理環境與文化差異,豪宅的定義在各地都有不一樣的標準。 由於豪宅建造的投入成本高,伴隨而來的便是購入價格及後續維護之成本較普通住宅高昂許多;也因為如此,其市場客群是針對社會及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士。此外,由於豪宅的興建常帶來炒房、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許多國家也會對豪宅課以重稅。然而,亦有稅法學者指出,對於這類住宅雖然提供了車位、保全、管理等服務,但仍是由住戶額外自行付費,荒謬的是百姓減輕地方政府職權、減少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的代價(減少公有停車場的興建與管理、自聘保全管理而減少警消人員的需求),不但沒有從房屋稅中扣除、居然還要在房屋稅課稅中被懲罰而提出質疑。.

新!!: 大坑 (香港)和豪宅 · 查看更多 »

跑馬地

跑馬地(Happy Valley),舊稱快活谷、愉園,原地名黃泥涌谷(Wong Nai Chung Valley,亦作Wong Nai Chung Kuk)或黃泥涌(Wong Nai Chung),位於香港香港島灣仔區中南部,是香港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因為毗鄰跑馬地馬場得名。跑馬地的交通不及銅鑼灣便利,但香港電車設有跑馬地支線,乘搭電車可直接抵達銅鑼灣及灣仔。跑馬地環境比較隱蔽,吸引不少名人入住。.

新!!: 大坑 (香港)和跑馬地 · 查看更多 »

龍園

龍園(Dragon Garden)位於香港島大坑道春暉台1號,是大坑的一個老牌豪宅屋苑,鄰近香港真光中學、光明臺、勵德邨、虎豹別墅、渣甸山名門及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龍園於1976年建成,同年入伙,由A、B、C、D四座組成一幢住宅大厦,每座樓高20層,整個屋苑共有80個住宅單位。它曾於1995年及2012年進行大型的翻新工程。.

新!!: 大坑 (香港)和龍園 · 查看更多 »

龍華花園

龍華花園(英文:Ronsdale Garden)是香港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香港島大坑大坑徑25號,由兩座樓高33層的大廈組成,發展商為長江實業,於1986年入伙。.

新!!: 大坑 (香港)和龍華花園 · 查看更多 »

龍濤苑

龍濤苑 (Dragon Centre)是香港房屋協會的「市區改善計劃」下的屋苑及香港房屋協會辦事處,落成後的單位與私人樓宇一樣,可以透過自由市場公開發售,並無任何申請資格和轉讓限制。位於香港大坑浣紗街23號。1989年建成。 龍濤苑佔地3,394平方米,由兩座32層大廈組成,4至31樓全作出售住宅用途,提供392個單位,屋苑由鍾華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地下、二樓及三樓為香港房屋協會申請組辦事處、區域辦事處及物業管理組辦事處、香港房屋協會員工會所,一樓則為停車場。.

新!!: 大坑 (香港)和龍濤苑 · 查看更多 »

蓮花宮

蓮花宮(又稱 大坑蓮花宮)是香港一所觀音廟宇,位於香港島大坑蓮花街,現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新!!: 大坑 (香港)和蓮花宮 · 查看更多 »

金馬倫山 (香港)

金馬倫山(Mount Cameron,或譯金馬麟山),土名飛鵝嶺,是香港香港島中部的一個山峰,山峰約高439米,位於約為灣仔至金鐘之間的南方對上位置,香港仔郊野公園內,鄰近灣仔峽。金馬倫山路崎嶇險要,梯級陡峭,山頂荒涼,遍布火成岩。 坊間不少人士會將金馬倫山西北的山頭寶雲山誤以為是金馬倫山,因為後者山頂建有名為金馬倫大廈的住宅,加上以前金馬倫山所指範圍亦包括寶雲山。香港忠靈塔遺址及荷蘭灣徑均是位於今日寶雲山而非金馬倫山。.

新!!: 大坑 (香港)和金馬倫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虎豹別墅 (香港)

香港的虎豹別墅(The Haw Par Mansion),位於香港島大坑的大坑道,鄰近勵德邨的住宅群,是已故商人胡文虎建造的一座別墅,現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新!!: 大坑 (香港)和虎豹別墅 (香港) · 查看更多 »

掃桿埔

掃桿埔(So Kon Po),又名掃管莆,舊稱箒管莆,是香港一個小山谷,名稱源自該處從前盛產作帚(即掃桿)用的樹木。掃桿埔位於香港島灣仔區,鄰近大坑,渣甸山,北望加路連山,西接跑馬地。當地主要設施有香港大球場、奧運大樓、掃桿埔遊樂場、印度遊樂會、東華東院、萬靈塔、馬場先友公墓(馬棚先難友紀念碑)、正民村、衛斯理村及咖啡園墳場等。 1918年,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死難者安葬於掃桿埔一帶。至二戰結束後,港英政府將掃桿埔的白骨墳冢遷往雞籠灣並進行清理工作後,在原址興建政府大球場,於1955年啟用,至於咖啡園墳場則獲得保留。.

新!!: 大坑 (香港)和掃桿埔 · 查看更多 »

東區 (香港)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新!!: 大坑 (香港)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東院道

東院道(英文名:Eastern Hospital Road),是香港島銅鑼灣南部掃桿埔的一條道路,因東華東院而得名。 與東院道相聯的街道有銅鑼灣道、嘉寧徑、棉花路、大球場徑及加路連山道 東院道沿途還有其他著名建築物,包括聖保祿醫院、聖馬利亞堂、掃桿埔運動場、何東中學、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及孔聖堂中學。 東院道是一條J字型的平路,路上有不少學習駕駛的車輛出沒,也曾是香港考車牌場地之一。.

新!!: 大坑 (香港)和東院道 · 查看更多 »

樂活道

樂活道(Broadwood Road)前稱布律活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跑馬地至渣甸山一帶。道路於山下連接黃泥涌道及連道一帶,山上連接大坑道。該處沿路一帶建有不少豪宅。.

新!!: 大坑 (香港)和樂活道 · 查看更多 »

泰亨鄉

泰亨鄉(Tai Hang Village,亦作Tai Hang Heung),舊名叉坑,亦稱太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北部,林村谷與上水粉嶺平原之間,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文氏的其中一個聚居地。.

新!!: 大坑 (香港)和泰亨鄉 · 查看更多 »

渣甸山

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土名爛泥山,是香港的一個山峰,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東南部,大坑以南一帶,海拔433米。毗鄰山峰包括有聶高信山、紫羅蘭山及畢拿山等。港島徑第五段、衛奕信徑第二段、大潭郊遊徑和金督馳馬徑均途經渣甸山。 由於19世紀渣甸洋行在此處設立瞭望台指揮其商船出入維多利亞港,因此該山直接以“Jardine's Lookout”命名(即「渣甸洋行的瞭望台」之意),而中文名稱則定為「渣甸山」。 由於渣甸山上景色優越,故一直是香港島的豪宅半山區之一,有「東半山」之稱號。從地產買賣角度來說,一般渣甸山住宅會被歸納為大坑區的一部份。另一方面,雖然渣甸山名門(位於大坑徑23號)名稱中有「渣甸山」三字,然而該屋苑實位於渣甸山以北的大坑內,地理上並不屬於渣甸山的範圍。.

新!!: 大坑 (香港)和渣甸山 · 查看更多 »

渣甸山名門

#重定向 名門 (住宅).

新!!: 大坑 (香港)和渣甸山名門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新!!: 大坑 (香港)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大坑 (香港)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浣紗街

浣紗街(Wun Sha Street)是香港島銅鑼灣的一條街道,位於大坑區內,直通出高士威道近皇仁書院西邊。每年中秋節前後3天,大坑舞火龍都以浣紗街為主要儀式場地之一。浣紗街的中段是銅鑼灣道,有多線巴士及小巴站。 浣紗街毗鄰昔日一條水坑,可讓當地居民在水邊浣紗,道路因而得名。浣紗街的一段水坑已於1960年代消失;其北段部分後來稱為大坑明渠,現亦已覆蓋成為「火龍徑」。.

新!!: 大坑 (香港)和浣紗街 · 查看更多 »

海岸線

海岸线,海水面和陆地的分界線。.

新!!: 大坑 (香港)和海岸線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大坑 (香港)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摄影

摄影(Photography)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數碼照相机进行靜態圖片摄影,靜態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攝影機(攝像放像機)則可以動態攝影,例如電視、電影。目前部分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同時具有靜態攝影與動態攝影的功能。.

新!!: 大坑 (香港)和摄影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