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外三塊厝

指数 外三塊厝

外三塊厝,是臺灣彰化縣田中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大社--西南部邊界地帶、三光里不含東部邊界地帶、三民里不含東部邊界地帶及西部邊界地帶,以及田尾鄉睦宜村東南端一小部分。《彰化縣田中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22 关系: 卓乃潭台14線台1線台3線大字大紅毛社大正大新 (臺灣)彰化廳彰化縣員林郡縣道150號田中鎮田中街饒平厝臺中州臺中廳臺中縣臺灣東北斗東螺東堡明治

卓乃潭

卓乃潭,是臺灣彰化縣田中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東部偏北。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平和里西南部凸出部分、復興里西南部凸出部分、頂潭--、中潭--、龍潭--不含西南端、大社--東南部凸出部分。《彰化縣田中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高鐵彰化站位於本地區西北部。.

新!!: 外三塊厝和卓乃潭 · 查看更多 »

台14線

台14線,是位於臺灣的一條省道,起自彰化縣彰化市,訖於南投縣仁愛鄉屯原,全長99.021公里,是進入埔里、日月潭、霧社的重要公路。 台3線的臺中市至草屯,接台14線草屯至埔里段與台21線的埔里至日月潭,這3段合稱「中潭公路」;而埔里至霧社段稱為「埔霧公路」。 此線原本計畫開闢霧社至花蓮縣秀林鄉銅門路段,稱為「新中橫公路霧社銅門線」,但已於2014年解編。未開闢的屯原至龍澗路段不再開闢,已開闢的龍澗至銅門路段從省道解編。 台14線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全線大多與水沙連高速公路(國道6號)的交流道連接。.

新!!: 外三塊厝和台14線 · 查看更多 »

台1線

臺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是臺灣西部一條南北向的省道,自清領時期就是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大門前,臺灣公路原點和與臺3線共線起點,臺1甲線、臺5線、臺9線交岔處,該路口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南至屏東縣枋山鄉楓港(與臺26線交接處),全長共計461.081公里。蘇花改竣工後,台9線縮短約20公里長,台1線也成為臺灣公路系統里程最長的省道。沿途經過臺灣西部14個縣市,堪稱臺灣最重要的省道,與東部的臺9線大致構成環島路網。 臺1線另有6條支線,編為臺1甲、乙、丙、丁、戊、己線。 另外,於屏鵝公路佳冬段設有戰備跑道,也是唯一設在省道的戰備跑道(俗稱佳冬戰備道)。.

新!!: 外三塊厝和台1線 · 查看更多 »

台3線

臺3線,俗稱內山公路,是一條位於臺灣的省道,北起臺北市忠孝西路和中山南路口(行政院大門前,台灣公路原點和與臺1線共線起點,臺1甲線、臺5線、臺9線交界處,行政院前,該路口原有「復興陸橋」(已拆除),南迄屏東市臺1線交會,總長436.286公里,長度僅次於臺1線、臺9線,屬於縱貫公路系統之一環,亦是起終點皆是同一道路的省道公路主線。 臺3線行經臺灣西部各縣市鄰近山區之鄉鎮市區(沿線16個客家庄),沿線地形多呈丘陵地、台地,自日治時期被視為軍事用途而闢建,這些零星分散的戰備道路與產業道路,便是臺3線的前身,現今臺3線對於山區的交通、經濟、觀光以及農業發展幫助很大。 臺3線與其他奇數編號的省道一樣,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省道,其中臺3線桃園市龍潭區至臺中市豐原區路段為中豐公路 (中壢經龍潭至豐原)之一部分;嘉義縣中埔鄉澐水至臺南市楠西區密枝為澐密戰備道路。臺3線共有三條支線。.

新!!: 外三塊厝和台3線 · 查看更多 »

大字

大字(平假名:おおあざ)為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使用的區劃單位,其上層的區劃為市町村,下層的區劃為小字藤岡謙二郎・山崎謹哉・足利健亮《日本歴史地名辞典 新装版》,柏書房,pp.8-9。。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自1920年開始,也使用過大字和小字的區劃,為原街庄社鄉改制而來,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投降。 日本在明治時代開始實施市町村合併時,將許多原本的村級行政區合併為新制的市町村行政區,便出現了許多村合併後,組成一個轄區更大的村,而原本的村名,就改成為大字。例如:○○村與其他村合併共同組成新的△△村時,新的地址變成為「△△村大字○○」。而原本在舊有的村級行政區下的更小的行政區單位,便成為小字。 現在已有許多地方不使用大字,甚至在最近的平成大合併中,有許多市町村合併時,同時廢除了大字的使用,地址的登記由原本的「▽▽市大字○○字□□」改成「▽▽市○○字□□」,沖繩縣則有許多地方直接將大字改為「字□□」。.

新!!: 外三塊厝和大字 · 查看更多 »

大紅毛社

大紅毛社,是臺灣彰化縣田中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大社--不含東南部凸出部分及西南部邊界地帶。《彰化縣田中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新!!: 外三塊厝和大紅毛社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外三塊厝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大新 (臺灣)

大新,是臺灣彰化縣田中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西部偏南。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三光里東端不含田中大排水以東地區、龍潭里西南部、三民里東部邊界地帶、梅州里、新民里、沙崙里東大半部、三安里西北部,以及北斗鎮大新里東南端的東北部一小部分。《彰化縣田中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新!!: 外三塊厝和大新 (臺灣) · 查看更多 »

彰化廳

彰化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廳」下設「支廳」,彰化廳下轄初設北斗、鹿港、溪湖、員林、二林、蕃挖(今芳苑鄉)、田中央等七支廳,後改設北斗、鹿港、員林、二林等四支廳。。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合併台中、彰化二廳及苗栗廳之一部分為台中廳。.

新!!: 外三塊厝和彰化廳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外三塊厝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員林郡

員林郡(いんりんぐん)為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該郡隸屬臺中州。 員林郡役所設於員林街。員林郡管轄員林街、溪湖街、田中街、大村-庄-、埔鹽-庄-、坡心-庄-、永靖-庄-、社頭-庄-、二水-庄-。轄域即今彰化縣員林市、溪湖鎮、田中鎮、大村鄉、埔鹽鄉、埔心鄉、永靖鄉、社頭鄉、二水鄉等地。.

新!!: 外三塊厝和員林郡 · 查看更多 »

縣道150號

縣道150號,西起彰化縣芳苑鄉,東至南投縣南投市,全長共計43.226公里(公路總局資料)。芳苑鄉至北斗鎮段為「斗苑路」;北斗鎮至田中鎮段為「斗中路」;田中鎮至名間鄉的赤水段為「中南路」;赤水至嶺腳(名間、南投交界)段為「南田路」;進入南投市後,全線為「大--路」。.

新!!: 外三塊厝和縣道150號 · 查看更多 »

田中鎮

中鎮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南方,以前此地是一片水田,舊名田中央。 日治時期改名為田中。.

新!!: 外三塊厝和田中鎮 · 查看更多 »

田中街

中街,為1940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員林郡。今彰化縣田中鎮。.

新!!: 外三塊厝和田中街 · 查看更多 »

饒平厝

饒平厝,是臺灣彰化縣田尾鄉、北斗鎮交界地帶的一個地名,範圍大致包括田尾鄉的饒平村不含西南部、睦宜村北半部,以及北斗鎮文昌里的北部。.

新!!: 外三塊厝和饒平厝 · 查看更多 »

臺中州

臺中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合併原臺中廳與南投廳而成,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1945年,改制為臺中縣,原下轄之臺中、彰化兩市獨立為省轄市。.

新!!: 外三塊厝和臺中州 · 查看更多 »

臺中廳

台中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廳」下設「支廳」,台中廳下分設東勢角、塗葛堀(今龍井區)、牛罵頭、社口(今神岡區境內)、葫蘆墩等五個支廳;廳治設於廳直隸的藍興堡台中城(原臺灣省城)內,廳直隸範圍包含藍興堡、貓羅堡及栜東上堡各一部分,以及栜東下堡、大肚中堡、大肚下堡。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合併台中、彰化二廳及苗栗廳之一部分為台中廳。下轄東勢角、葫蘆墩、大甲、沙轆、彰化、鹿港、員林、北斗、二林等九個支廳。 大正9年(1920年)7月,時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為提高地方官的權限,廢西部十廳,實施「五州二廳」制度,台中廳與南投廳合併為台中州。.

新!!: 外三塊厝和臺中廳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新!!: 外三塊厝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外三塊厝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東北斗

東北斗,是臺灣彰化縣北斗鎮的一個地名,位於該鎮東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文昌里南半部、東光里、中和里、大新里、新生里、七星里東北半部,另外還包括田尾鄉睦宜村西南部、田中鎮沙崙里西部,以及溪州鄉的成功村東北端、西畔村東北部邊界地帶。《彰化縣北斗鎮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7年5月.

新!!: 外三塊厝和東北斗 · 查看更多 »

東螺東堡

東螺東堡,是台灣中部自清治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彰化縣的二水鄉全部、溪州鄉東部、田中鎮西部、田尾鄉中西部及永靖鄉西南部一小塊地區。 東螺東堡西邊為東螺西堡,西北與二林下堡、二林上堡為界,北邊為武西堡、武東堡,東邊為沙連下堡,南隔濁水溪與沙連堡、斗六堡、溪洲堡相望。.

新!!: 外三塊厝和東螺東堡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外三塊厝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外三塊厝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