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努梅罗夫环形山,张钰哲陨石坑,彼得·塞曼,德富雷斯特环形山,德费尔环形山,國際天文聯會,克罗姆林环形山,科赫尔陨石坑,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熔岩,物理学家,道森陨石坑,荷兰,诺贝尔物理学奖,阿廖欣环形山,阿什布鲁克环形山,酒海纪,波尔兹曼环形山,月球南极,月球背面,月面座標,早雨海世,撞击坑,拉韦朗陨石坑。
努梅罗夫环形山
努梅罗夫环形山(Numerov)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天文学家鲍里斯·瓦西里耶维奇·努梅罗夫(Boris Vasil'evich Numerov,1891年-194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张钰哲陨石坑
张钰哲陨石坑(Zhang Yuzhe)是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点附近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1902年-1982年),2010年8月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该陨坑位于克罗姆林环形山和塞曼环形山之间。其中心月面坐标为,直径38公里,深度2.16公里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张钰哲陨石坑外观接近圆形,边缘轮廓较清晰,磨损度中等,其中南侧外壁坡较平缓,沿西、北、东三面内外坑壁覆盖着一些小撞击坑;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010米,内部容积约有1061.4公里³。碗状的大体平坦,中心偏东处坐落着一座醒目的小陨坑。.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张钰哲陨石坑
彼得·塞曼
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荷兰物理学家。1885年进入莱顿大学在亨德里克·洛伦兹和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的指导下学习物理,1893年取得博士学位。1896年塞曼发现了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随后,洛伦兹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二人因此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彼得·塞曼
德富雷斯特环形山
德富雷斯特环形山(De Forest)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科学家,真空三极管发明人李·德富雷斯特(1873年-1961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德费尔环形山
德费尔环形山(Doerfel)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天文学家乔治·塞缪尔·德费尔(1643年-1688年),198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德费尔环形山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國際天文聯會
克罗姆林环形山
克罗姆林环形山(Crommelin)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英国天文学家暨数学家安德鲁·克劳德·德拉·凯罗伊斯·克罗姆林(1865年-1939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科赫尔陨石坑
科赫尔陨石坑(Kocher)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瑞士外科医生、19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1841年-1917年),2009年1月22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科赫尔陨石坑
美國地質調查局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縮寫:USGS)是美國內政部轄下的科學機構,是內政部唯一一個純粹的科學部門,有約一萬名人員,總部設在弗吉尼亚州里斯頓,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設有辦事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主要研究美國的地形、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與其的應付方法;負責四大科學範疇: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和水文學。.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熔岩
岩是指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化岩石(即岩漿),或這些岩石冷固之後的形成物。地球和其他一些類地行星的內核是由岩漿組成的。在地球中,使得岩石熔化的熱力來自地熱能。當火山噴發時,熔岩就會噴灑出來,最初溫度可達。它比水濃稠十萬倍,但也可以蜿蜒流動。由於其觸變性和剪切稀化的特性,之後會慢慢冷卻凝固變成火成岩。 在溢流噴發時更容易形成熔岩流,而噴發則會形成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物質,熔岩流反而不常見。拉丁語系中常用的“lava”一詞來自意大利語,源頭是拉丁語“labes”,意思是“摔下”。.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熔岩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物理学家
道森陨石坑
道森陨石坑(Dawson)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阿根廷天文学家"伯恩哈德·希尔德布兰特·道森"(1890年-1960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道森陨石坑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荷兰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阿廖欣环形山
阿廖欣环形山(Alekhin)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古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前苏联导弹设计师尼可莱·阿廖欣(Nikolai Alekhin,1913年-1964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阿廖欣环形山
阿什布鲁克环形山
阿什布鲁克环形山(Ashbrook)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约瑟夫·阿什布鲁克(1918年-1980年),199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酒海纪
酒海纪期是月球地质年代中位于前酒海纪和早雨海世之间的一段时期。它起始于酒海盆地形成之初(42-38亿年前),结束于雨海盆地即将到来之前(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0.004亿年前)。雨海盆地自身则涉及到下一地质期-早雨海世。正是在这一时期,月球经历了后期重轰炸期密集的天体撞击。 这一大胆的地质期划分是由斯图尔特·亚历山大(Stuart Alexander)和唐纳德·威廉斯(Donald Wilhelms)所提出。 托勒密环形山.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酒海纪
波尔兹曼环形山
波尔兹曼环形山(Boltzmann)是位于月球正面南极区的一座大型古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统计力学和分子运动论创始人路德维希·玻尔兹曼(1844年-1906年),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月球南极
月球南极是科学家们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因为该区域处于永久阴影中,因此可能存在水冰。在月球二极中,南极可能更有趣,因为该区域的阴影区远大于北极。南极陨石坑坑底是月球上唯独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因而,南极陨石坑是含有早期太阳系化石记录的寒冷深窖。.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月球南极
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的第一張影像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拍攝,而人類直到1968年的阿波羅8號任務環繞月球時,才直接用眼睛看見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擊坑,如太陽系第二大的撞擊坑,南極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對較少。在月球背面,來自地球的電波干擾會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議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電波望遠鏡。.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月球背面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月面座標
早雨海世
早雨海纪是月球地质时代中的第一阶段,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初步形成时期)至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形成于隕石撞击)的這段時期。紧随它之后的是酒海纪。 该时期的上下界限标志是以二座最年青的大型月球撞击盆地的出现而确定:雨海盆地的形成为开始端(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亿年± 0.04亿年前),东方海盆地形成为结束(3.8-3.72亿年前)。根据这二座盆地所包含的早雨海纪撞击喷发物,该时期开始于创建第一座盆地的撞击,结束于第二座盆地的溅射物堆积的时候。其他占据月球正面大部分地区的大型盆地(如危海、静海、澄海、丰富海及风暴洋等)也都形成于该时期。这些盆地绝大部分都在随后的晚雨海纪期被熔岩覆盖。早雨海纪前面是酒海纪。1987年美国地质学家唐纳德·威尔森(Donald Wilhelmsen)提出将雨海纪阶段划分为早雨海世和晚雨海世时代。 雨海盆地形成于早雨海纪(但雨海自身形成更晚) 东方海盆地中堆积的溅射物标志着早雨海期的结束 图中显示形成于雨海盆地溅射物(“雨海刻纹”)的典型山脉-海玛斯山脉,宽170公里;盆地边缘位于左上,距离300公里。.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早雨海世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撞击坑
拉韦朗陨石坑
拉韦朗陨石坑(Laveran)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生理学家,1907年因发现传染病源的寄生生物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1845年-1922年),2009年1月22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
查看 塞曼环形山和拉韦朗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