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8 关系: 努尔哈赤,多爾袞,多鐸,嫩哲格格,崇德,巴布泰,巴布海,巴都海,万历,二月十八,代善,德格類,八月初九,皇太極,班布爾善,莽古爾泰,莽古濟,額克親,顺治,褚英,谥号,賴慕布,鈕祜祿庶妃 (清太祖),阿巴泰,阿濟格,阿拜 (清朝),钮祜禄氏,東果格格,清史稿,清太祖元妃,清太祖皇七女,清太祖皇五女,清太祖皇八女,清太祖皇六女,清朝,湯古代,明朝,愛新覺羅宗譜。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查看 塔拜和努尔哈赤
多爾袞
多爾(a;),满洲爱新觉罗氏,曾一度追尊為皇帝,庙号“成宗”,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烏拉納喇氏),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初稱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碩睿亲王”。 順治朝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對清朝開始在中國的統治起了關鍵作用。今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即原為多尔衮在京城的宅邸。.
查看 塔拜和多爾袞
多鐸
多鐸(z;),愛新覺羅氏,正蓝旗满洲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乌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和兵部政事。狂放不羈,風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順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順治六年三月十八染天花疾亡,年僅三十五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多鐸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豫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此外,睿親王多爾袞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於是多鐸將其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多爾博的後裔也世襲睿親王。睿親王也是鐵帽子王,於是多鐸的子孫,就在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雄踞兩家。.
查看 塔拜和多鐸
嫩哲格格
嫩哲格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二女儿。生母是侧妃伊尔根觉罗氏,和阿巴泰同母。 根据《满洲实录》的记载,“嫩哲”应是她异母长姐东果格格的本名。她在天命年间,嫁给了父亲的外甥、自己的表弟达尔汉,依当时习俗,根据夫家部落名,称沾河格格,後封和硕公主。与达尔汉成婚时,其年龄超过当时女性初婚年龄。唐邦治认为巴图鲁伊拉喀是她的前夫。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皇太极册封七位公主,是包括两位姐姐文哲和颜哲在内的姐妹、女儿等女性亲族。其中,文哲受封为固伦公主,颜哲受封为和硕公主。有认为她即是颜哲,文哲是东果格格。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嫩哲格格去世,享壽六十岁。.
查看 塔拜和嫩哲格格
崇德
崇德(v;;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 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查看 塔拜和崇德
巴布泰
巴布泰(z;),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生於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十,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天命十年(1625年),偕同阿拜、塔拜討伐東海北路呼爾哈部,有軍功。天命十一年(1626年),命巴布泰處理正黃旗事務。天聰四年(1630年),巴布泰跟從阿敏駐守永平。明兵攻打灤州,巴布泰不能抵御而獲罪罷免。天聰八年(1634年),授梅勒額真之職。跟從大軍伐明,攻克保安州。巴布泰藏匿所獲不以聞而再獲罪罷免。崇德六年(1632年),授三等奉國將軍之職。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大軍入關,追逐李自成至慶都。順治二年(1645年),進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勒克德渾征戰湖廣,在安遠、南漳、西峰口、關王嶺、襄陽等地大戰,屢次破敵。順治四年(1647年),進爵位為輔國公。 順治六年(1649年),偕同務達海討伐姜瓖,進封為鎮國公。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廿二,巴布泰逝世,朝廷賜予謚號為「恪僖」。.
查看 塔拜和巴布泰
巴布海
巴布海(z;),努尔哈赤第十一子。巴布海生于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十一月廿八,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觉罗、其妻為揚古利之女兒,曾被皇太極謂他受制於其妻。 初授牛錄章京。天聰八年(1634年),授一等甲喇章京。曾受命偕同兄長鎮國將軍阿拜祭陵,巴布海不等待阿拜,先往祭祀。因取居民牛隻以祭陵而後又以祭牛給居民補償,居民以祭牛小而不接受,與巴布海興訟,判罰銀三十以補償居民,巴布海又不與,再與居民興訟。被皇太極責其愚黯,並且謂他受制於妻。崇德四年(1639年),授梅勒額真之職,又被封為鎮國將軍。崇德七年(1642年),巴布海因莽言被固山額真譚泰誣告獲罪、罪當處死,但皇太極從寬,只奪其爵位。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皇帝即位后,因涉嫌主使飛書投一等公塔瞻(揚古利之次子)府第以攻訐譚泰,內監逮捕巴布海審訊,巴布海不承認控罪,巴布海及其妻並子阿喀喇皆坐死,籍沒其家產給予譚泰。順治九年(1652年),譚泰被誅殺後,乃以其孥及遺產還予同胞兄長巴布泰家人。.
查看 塔拜和巴布海
巴都海
巴都海(),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第六子。 順治二年(1645年),恩封為奉恩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八年(1651年),晉封為輔國公。順治十七年(1660年)逝世。諡號「恪僖」。.
查看 塔拜和巴都海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查看 塔拜和万历
二月十八
二月十八,农历二月第十八天。.
查看 塔拜和二月十八
代善
親王代善(a;),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極之兄。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禮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
查看 塔拜和代善
德格類
德格類(z;),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類生於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日,生母是繼妃富察氏。 最初授職為台吉。天命六年(1621年),領軍侵略奉集堡,即將退兵之時,有一士卒指出明兵所在,德格類偕同岳託、碩託進擊明兵,擊敗明將李秉誠。再偕同台吉寨桑古檢閱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民張樂舁輿迎接德格類等,命令軍士不准擾民,不准掠奪財物,不准住宿城上,不准進入民居。翌日,遣視三岔河者還報橋毀及無舟楫渡河而退兵。天命八年(1623年),偕同阿巴泰討伐喀爾喀扎嚕特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再跟從代善討伐扎嚕特部。 天聰三年(1629年),偕同濟爾哈朗侵略錦州,焚其積聚。論功行賞進爵位為和碩貝勒。天聰五年(1631年),清朝初設六部,命德格類掌管戶部事務。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德格類率兵策應,擊破明監軍道張春。同年十月,祖大壽投降,偕同阿巴泰等偽裝為明軍襲擊錦州,擊斬明兵甚眾。天聰六年(1632年),偕同濟爾哈朗等侵略歸化城。再偕同岳託侵城略地,自耀州至蓋州迤南。天聰七年(1633年),攻克旅順口。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大軍伐明,撫定蒙古來歸人戶。攻克獨石口。又攻打赤城,城並未攻拔而退兵。入保安州,會師於應州後退兵。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德格類逝世。皇太極到臨其喪禮,痛哭哀悼,漏盡三鼓才回去。又於中門設幄以祭奠,撤消庭饌三日。 同年十二月,莽古爾泰雖然已死,仍為親妹莽古濟格格屬下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盟誓怨望,即將危及皇太極,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爾泰宗籍,德格類以同謀之罪,被追削貝勒之爵位。其子鄧什庫受牽連而被削去宗籍;德克西克,以侍衛跟從豪格征討張獻忠時戰死,世祖下詔其子輝爾食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聖祖下命恢復德格類一系宗籍,賜紅帶子為「覺羅」。.
查看 塔拜和德格類
八月初九
八月初九,农历八月第九天。.
查看 塔拜和八月初九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查看 塔拜和皇太極
班布爾善
班布爾善(),滿洲愛新覺羅氏,為人足智多謀。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慤厚輔國公塔拜第四子。 崇德四年(1639年),襲三等奉國將軍。順治元年(1644年),以功晉封為二等奉國將軍。順治四年(1647年),晉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八年(1651年),再晉封為輔國公。 康熙六年(1667年),班布爾善在輔政大臣索尼死後,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諂事鰲拜,與他結黨營私,凡事即私下定議,然後施行。康熙八年(1669年),清聖祖以鰲拜結黨專擅,不思悛改,下詔數其罪行,命議政王等將鰲拜逮捕治罪。班布爾善亦受牽連,議政王大臣等劾奏班布爾善二十一條大罪,因定罪以絞刑處死,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
查看 塔拜和班布爾善
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a;),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四大貝勒之一。.
查看 塔拜和莽古爾泰
莽古濟
莽古济(),后金格格,努尔哈赤之女,母为继妃富察氏衮代。 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二十九年(1601年)年下嫁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逝世。天聪元年(1627年),莽古济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 天聪九年(1635年)九月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降为庶人,并被禁止与亲属往来。十二月被家奴冷僧机告发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盟誓谋逆夺权,琐诺木杜凌并出证,被处死。异父同母的哥哥昂阿喇亦因知情被处死。 与吴尔古代生两女,次女嫁豪格,后被豪格杀死;长女嫁岳托,岳托亦要杀死,为皇太极所阻。 Category:清朝公主格格 Category:清太祖皇女 Category:后金被处决者.
查看 塔拜和莽古濟
額克親
額克親(),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次子。 崇德元年(1636年),額克親跟從阿濟格伐明,逼近燕京。明兵自涿州來拒,額克親親陷自陣大破明軍。崇德四年(1639年),被封為三等奉國將軍。其後父親塔拜逝世,再承襲爵位。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多爾袞攻打錦州,再跟從多鐸於塔山追擊明兵。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極率軍圍攻錦州,打敗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明兵。移軍逼近松山,掘壕圍困明軍。明總兵曹變蛟夜突上營,額克親偕同內大臣錫翰出力守御擊退明軍。評審功績賜銀八十。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多爾袞率軍入山海關,大破李自成軍隊有功,累進封為鎮國公。順治七年(1650年),授正白旗滿洲固山額真之職,復進爵位封為貝子。順治八年(1651年),因受羅什及博爾惠諂媚諸王造言構釁而牽連入罪,被削去爵位及廢黜宗室資格。順治九年(1652年),復入宗室,授職為內大臣。順治十二年(1654年)逝世。.
查看 塔拜和額克親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查看 塔拜和顺治
褚英
褚英(a;),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母哈哈纳扎清(元配)。.
查看 塔拜和褚英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查看 塔拜和谥号
賴慕布
賴慕布(z;1611年腊月廿四—1646年五月十一),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三子,皇太极之弟,母为西林覺羅氏。.
查看 塔拜和賴慕布
鈕祜祿庶妃 (清太祖)
庶妃鈕祜祿氏,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庶妃。 鈕祜祿氏是博克瞻之女,万历十二年(1584年)嫁努尔哈赤,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皇四子汤古代,万历十七年(1589年)生皇六子塔拜,鈕祜祿氏生卒年不详。.
阿巴泰
阿巴泰(z;),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1589年六月十六出生,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查看 塔拜和阿巴泰
阿濟格
阿濟格(p;),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麻臉,粗暴,私下呼顺治帝為“孺子”,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入獄後性情更加狂暴,諸王上奏稱阿濟格悖亂已極,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賜死於獄中。.
查看 塔拜和阿濟格
阿拜 (清朝)
阿拜(z;),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十五,生母是兆佳庶妃。.
查看 塔拜和阿拜 (清朝)
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v)是满族姓氏,为满族八大姓之一,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本为地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钮祜禄氏出自金代女真姓氏女奚烈,又作粘合、粘割。至明代,其近世可考始祖索和济巴颜后裔散居于长白山、英额、安图瓜尔佳、瓦尔喀、倭赫法三,其余则分布倭济、札库木、珲春、佛阿拉、辉发等地方,于后金崛起时相继归附。清朝时期,以世居长白山的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一等弘毅公额亦都家族最为显赫,有“郎半朝”之称。额亦都之子遏必隆为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乾隆年间权臣和珅也与该家族系出同宗,其远祖噶哈察鸾为额亦都伯祖。还有六位皇后出自该姓氏,分别为孝昭仁皇后、孝圣宪皇后、孝和睿皇后、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孝贞显皇后,其中孝圣宪皇后为乾隆帝生母,孝贞显皇后即同治年间两宫听政之一的慈安太后。民国以后,钮祜禄氏多以郎、钮、浪、和、杨、林、邵、赵、福、仇、侴、明、常、许、梁、姜、钱、金等为汉姓。.
查看 塔拜和钮祜禄氏
東果格格
#重定向 端莊固倫公主.
查看 塔拜和東果格格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查看 塔拜和清史稿
清太祖元妃
清太祖元妃(),佟佳氏, 名,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元配。.
查看 塔拜和清太祖元妃
清太祖皇七女
清太祖皇七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七女儿。.
查看 塔拜和清太祖皇七女
清太祖皇五女
清太祖第五女(),名不详,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女儿。她的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和巴布泰、巴布海同母。1608年,嫁给了额亦都的儿子达启。婚姻只维持了五年,1613年,她以十七岁的寿命去世,后金和清朝建立後,没有给她任何封号。.
查看 塔拜和清太祖皇五女
清太祖皇八女
#重定向 松古图.
查看 塔拜和清太祖皇八女
清太祖皇六女
清太祖第六女(),名不详,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女儿。她的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和巴布泰、巴布海同母。1613年,嫁给了叶赫那拉氏的苏纳。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她以四十七岁的寿命去世。清朝建立後,没有给她任何封号。她和苏纳生有儿子就是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
查看 塔拜和清太祖皇六女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塔拜和清朝
湯古代
湯古代(a;),愛新覺羅氏,為努尔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一月初四,生母是钮祜禄庶妃。 湯古代事奉皇太極,被授封固山額真。攻取永平四城後,湯古代偕同圖爾格、納穆泰鎮守灤州。天聰四年〈1630年〉,明兵攻打灤州甚急,二貝勒阿敏怯懦而不敢救援,只派遣巴都禮率領數百人突圍而進,當夜三鼓時分,進入灤州。後來明兵以大炮破壞城垣,城樓着火,湯古代等一同放棄城池投奔永平。既還,皇太極當廷問罪,湯古代引罪請死。皇太極曰:「汝不能全師而歸,殺汝何益?」下所司論罪,免死,罷免固山額真之職,奪去所屬人口,沒收其家產。天聰八年(1634年),授封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1639年),封為三等鎮國將軍。崇德五年(1640年)九月二十,湯古代病逝。 顺治年間,湯古代被朝廷追封為輔國公,予以谥号為「克潔」。.
查看 塔拜和湯古代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塔拜和明朝
愛新覺羅宗譜
愛新覺羅宗譜是專門記載清朝皇室的族譜,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家譜。共分8冊,也就是星源吉慶、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星源吉慶記載的是皇帝的兒女及后妃,甲冊記載的是清太宗以下的子孫,乙、丙二冊記載的是清太祖以下子孫,丁冊記載的是清顯祖以下子孫,戊、己、庚三冊記載的是清肇祖和清興祖以下子孫。.
查看 塔拜和愛新覺羅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