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翁寄松

指数 翁寄松

翁寄松()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政治家、書法家。和名城間親方盛久,童名太郎金,號瑞岩。他是翁壽祥(國頭親方盛順)長子。翁氏永山家二世。他擅長於書法,其書道風格效仿日本御家流之祖尊圓法親王,因此也被稱作「尊圓城間」。 1578年,明朝冊封使蕭崇業、謝-杰-即將出使琉球,翁寄松隨正議大夫梁燦出使明朝,迎接勅書。1580年事竣歸國,陞敘紫冠。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擔任修建首里城至浦添道路的普請惣奉行;竣工後,翁寄松又奉命撰寫碑文,以誌其事。 1601年出任三司官一職。任內主張對日本妥協,與對日強硬派的總理唐榮司鄭迵(謝名親雲上利山)互相對立。http://nccui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95/10/59503210.pdf1605年,翁寄松遭鄭迵彈劾,尚寧王罷免了翁寄松三司官一職及其在朝中的一切職務,左遷任浦添間切城間地頭之職。1607年,薩摩藩入侵琉球,翁寄松的長子城間鎖子親雲上盛增自願從軍,隨向德深(越來親方朝首)在太平橋阻擊薩軍,陣亡。同年,翁寄松與尚寧王一起被擄至鹿兒島。翌年,尚寧王赦免翁寄松之罪,並陞為紫冠。 1612年,翁寄松以71歲高齡病逝。因長子盛增陣亡,次子盛豎又有疾病,由第三子盛繼繼承其家督之位。 曾抄寫《和漢朗詠集》和《徒然草》,現存世。.

27 关系: 尚寧王尊圓法親王万历三司官书法乳名徒然草和名冊封使琉球之風 (電視劇)琉球国第二尚氏翁壽祥馬良詮首里城謝杰 (明朝)鹿兒島城間切鄭迵蕭崇業NHK大河劇東亞書法東恩納寬惇明朝浦添市日本慶長琉球之役

尚寧王

尚寧(;)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七代國王,1589年至1620年在位。神號日賀末按司添()。他是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的曾孫尚懿的长子,同时也是第六代国王尚永王的女婿。 前國王尚永王没有儿子,于是尚宁以女婿身份袭位,尚寧任命弟弟尚宏為攝政。此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欲征朝鮮,令薩摩琉球共出兵一萬五千相助,尚寧婉拒,改為提供軍費和七千人的後勤支援。1598年,琉球赴明朝的進貢船因遇颱風漂至日本境內。初執政權的德川家康將船隻送還琉球,並要求尚寧派遣謝恩使前來致謝。琉球大臣就是否遣使一事發生很大分歧,最終尚寧接受鄭迵的建議,拒絕了這一要求。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明神宗以夏子陽、王士楨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國,冊封尚寧為王。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日本一支為數3000多人的薩摩藩軍隊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並攻佔琉球,而尚寧王等君臣百餘人也被擄到鹿兒島城。尚宁王被薩摩藩帶到江戶城,於1611年8月28日與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德川家康次子)會面後被帶回鹿兒島。尚寧王被迫與薩摩簽訂《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承認琉球是薩摩的藩屬國,君臣發誓永遠忠於島津氏。隨後,尚寧王等人被釋返回琉球,任命天王寺長老菊隱為攝政。從此,琉球處於「中日(薩摩藩)兩屬」狀態。1613年,尚寧王被迫將奄美諸島割讓給薩摩藩。 尚寧王死後沒有按照慣例葬於第二尚氏的歷代王陵玉陵,而是葬於浦添極樂陵。其原因,一說是尚寧王因戰敗被俘自感愧見列代先王的緣故;另一說是希望歸宗於其出生的小祿御殿的緣故。.

新!!: 翁寄松和尚寧王 · 查看更多 »

尊圓法親王

尊圓法親王(),俗名守彥,有時也叫做尊圓入道親王,是日本鎌倉時代後期及南北朝時代初期的法親王,生父母是伏見天皇及三善俊亨之女,後伏見天皇和花園天皇的異母兄弟,亦是青蓮院第十七世門跡。.

新!!: 翁寄松和尊圓法親王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翁寄松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三司官

三司官,亦稱法司,是琉球國朝廷的最高執政機構,也是這個機構所有官員的官職名稱。琉球共設三司官三人,稱號為「某某親方」。三位三司官分別監督「用意方」(管理國家財產和山川的治理)、「給地方」(管理給與役人俸祿和旅費)、「所帶方」(管理租稅和國庫的出納)三個物奉行所。 三司官的官階由正一品至從二品,這是琉球士族中最高的官階,相當於中國和日本的三公或三師。雖然在三司官之上還有攝政,但攝政一般不參與政治活動,因此三司官是琉球國實質上的最高級別官員。.

新!!: 翁寄松和三司官 · 查看更多 »

书法

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書法縱向穿透兩個層面:「使用」與「審美」;橫向跨越文字兩個層面:「文字」、「繪畫」。書法也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當代對實踐書法的定義有:.

新!!: 翁寄松和书法 · 查看更多 »

乳名

乳名又叫小名、幼名、小字,是婴儿出生后,父母等长辈给小孩取的非正式的名字。有时是因为父母还没有选定正式的名字,所以取乳名作临时之用。.

新!!: 翁寄松和乳名 · 查看更多 »

徒然草

《徒然草》(),吉田兼好法師著,日本中世文學隨筆體的代表作之一,跟清少納言著作的《枕草子》和鴨長明著作的《方丈記》同被譽為日本三大隨筆之一。 一般認為,《徒然草》於1330年至1332年之間寫成。《徒然草》由一篇序段以及另外二百四十三段組成,文体为和漢混淆文与以假名文字为中心的和文相混合,主題環繞無常、死亡、自然美等等。 中文有王以铸、李均洋的译本。.

新!!: 翁寄松和徒然草 · 查看更多 »

和名

和名,依照字面上的意義是指日文中的名稱,它除了可以指日文中的人名之外,更常見的場合是用來代替生物學、礦物學、物理學或化學等領域中一般民眾難以辨識或記憶、將拉丁文以片假名轉寫為日文外來語的科學名詞,以便利日常生活中的溝通。.

新!!: 翁寄松和和名 · 查看更多 »

冊封使

冊封使是在古代東方的朝貢體系下,中國皇帝向受冊封國派遣的使節。接受冊封的君主被中國皇帝授予爵位或官職,名義上成為中國皇帝的臣下,成為中國的冊封國。 冊封國發生王位更替的時候,國王往往都會向中國請求冊封。中國皇帝則將冊封的詔敕和祭祀先王的祭文賜給冊封使。冊封使團到達冊封國之後,國王率百官出迎,由冊封使宣讀祭文祭祀先王,然後宣讀冊封是詔敕,冊封國國王行三跪九叩之禮接詔。 歷史上曾有不少國家接受中國的冊封。比較著名的就是朝鮮、越南和琉球。朝鮮本是明朝的冊封國,在明朝與後金(清朝)的戰爭中一度支持明朝,後來在丙子之役戰敗之後成為清朝的冊封國。每當冊封使到達朝鮮的時候,朝鮮國王都會率百官在迎恩門接受冊封。而琉球人則將冊封使稱為「唐之按司」,http://ryukyu-lang.lib.u-ryukyu.ac.jp/srnh/details.php?ID.

新!!: 翁寄松和冊封使 · 查看更多 »

琉球之風 (電視劇)

琉球之風 DRAGON SPIRIT(),是於1993年1月10日至同年6月13日播放的NHK大河劇,由台灣裔日本人陳舜臣的同名作品編成。共23回,講述的是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時期的故事。該劇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播放時長僅為半年的大河劇,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有歌手演唱片頭主題曲的大河劇。.

新!!: 翁寄松和琉球之風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翁寄松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新!!: 翁寄松和第二尚氏 · 查看更多 »

翁壽祥

翁壽祥(國頭親方盛順,)是第二尚氏王朝尚元王、尚永王時期的三司官。童名思武太,號瑞峯。翁氏永山家一世。 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領勝連間切惣地頭,並石奉行御鎖之側,後敘紫冠。尚元王即位後任三司官一職。1568年(隆慶二年),翁壽祥以王舅的身份,與正議大夫梁炫出使明朝,進獻方物,並慶賀明穆宗登基。1570年歸國復命。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四月一日卒。.

新!!: 翁寄松和翁壽祥 · 查看更多 »

馬良詮

良詮(浦添親方良憲,)童名思太郎金,號桂南,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三司官。他是中城掟親雲上良當之子。馬姓小祿家的元祖。 馬良詮的祖父與灣大親是奄美大島的酋長,因與同僚不睦,被同僚誣稱將要謀反,因此尚清王於1537年興兵討伐與灣大親。與灣大親自縊而死,尚清王擄其子糠中城而歸。後來糠中城因「力勤甚務」,尚清王十分贊賞,陞糠中城為黃冠,賜宅與家室,生馬良詮。 馬良詮長大後成為御中門的看門人(閽人)。嘉靖年間,因與王世子尚元的關係良好,被尚清王任命為東宮的養父,領浦添間切總地頭。尚元王即位後,馬良詮以養父身份而受到尊重。1559年,馬良詮隨正議大夫蔡廷會赴明朝進貢,同年歸國,因毛龍唫辭去三司官一職,馬良詮被任命為三司官。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馬良詮與另外兩名三司官澤子、毛廉,奉尚元王之命,於奉神門前創立石欄。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十月二十三日,馬良詮病逝。因他是尚元王養父,特賜葬於見上森陵,尚元王親自出席了他的葬禮。 其子馬世榮、其孫馬良弼都曾出任琉球國三司官。馬良詮的後代輩出三司官21人,時人將他們與向氏、翁氏、毛氏池城家和毛氏豐見城家四家併稱為「五大姓」、「五大名門」。.

新!!: 翁寄松和馬良詮 · 查看更多 »

首里城

首里城()是位於琉球群島的沖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东一座琉球式城堡,从15世纪至19世纪是琉球国的都城所在地和王宫。.

新!!: 翁寄松和首里城 · 查看更多 »

謝杰 (明朝)

谢杰(),字汉甫,号绎梅。福建长乐江田(今长乐市江田镇)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翁寄松和謝杰 (明朝) · 查看更多 »

鹿兒島城

鹿兒島城是位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城山山麓的城堡。是一座平山城,別名是「鶴丸城」,被鹿兒島縣指定為鹿兒島縣定古蹟,江戶時代是島津氏的居城。.

新!!: 翁寄松和鹿兒島城 · 查看更多 »

間切

間切()爲琉球國行政區劃,是琉球國事實上的一级行政区,又稱郡或 府。《中山传信录》:「府,土名『间切』府所屬曰村頭(土名母喇。)就面積而言,間切相當於現在沖繩縣的市町村。間切下辖行政区划村()。 「間切」一詞在琉球語中的本意是「境界」。根據《中山世譜》的記載,英祖王在位期間,設置間切制度,統一課稅。間切分為按司地頭、惣地頭兩種,分別由按司地頭為按司領有的間切,惣地頭為親方領有的間切。尚真王在位期間,各地按司被召集到首里城居住後,各地頭雖然擁有徵稅權,但不再直接管理自己的領地,而是通過委任地方的豪族擔任地頭代的方式進行間接管理。 在琉球的歷史中有兩次間切區劃的變更,在奄美群島被納入日本薩摩藩統治,以及琉球被日本吞併之後,也持續實施間切的行政區劃。直到1907年(明治40年)日本政府公佈了第46號敕令「沖繩縣及島嶼町村制」,才於隔年的1908年廢除間切制,改實施町村制。.

新!!: 翁寄松和間切 · 查看更多 »

鄭迵

鄭迵(;)和名謝名親方利山(),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政治、軍事人物。 鄭迵是福建長樂移民鄭肇祚的後裔。1540年出生於琉球國久米村的鄭氏湖城殿內家族裡,其父鄭祿任通事一職。16歲作為官生前往明朝,入學國子監達六年之久,歸國後任職於琉球國朝廷,負責管理向明朝朝貢的事務,領浦添間切謝名村地頭。1579年隨馬良弼赴明朝朝貢。親明派官生出身的鄭迵,在思想上與精通日本文化的三司官翁寄松(城間親方盛久)互相對立。1605年,翁寄松因為鄭迵的讒言被貶為地頭職。翌年,57歲的鄭迵被任命為新的三司官,成為琉球歷史上第一位擁有中國血統的三司官。 鄭迵在《喜安日記》里以「若那」的名字登場。根據喜安的描述,鄭迵是一位「身高六尺、膚色黝黑」的健壯男子。他是琉球王府中親明派的代表人物。 1591年,薩摩藩島津義弘致書尚寧王,指出豐臣秀吉欲出兵朝鮮,命令琉球在明年二月前,將7500人十個月的糧食運至薩摩藩的坊津,然後設法運往朝鮮。鄭迵認為這是十分無理的要求,主張強硬的拒絕這一要求;並且遣使向明朝報告,稱日本欲從朝鮮入侵中國。1598年,琉球的進貢船遇風漂至日本仙台,德川家康遣返了船隻,要求琉球遣使向日本謝恩,又遭鄭迵拒絕並厲聲斥責。 1609年,薩摩藩遣樺山久高入侵琉球。薩軍進犯那霸港時,鄭迵與毛繼祖(豐見城親方盛續)奉命防禦,分別據守那霸港附近的三重城和屋良座森城二城都是那霸港的衛城,建於公元1554年奮力抵抗,但最終那霸港被攻陷,鄭迵被俘。首里城被攻破後,鄭迵同尚寧王等貴族被虜至鹿兒島。此後鄭迵被囚禁。島津忠恆遣人勸降鄭迵,但他拒不投降。 1611年,島津忠恆企圖強迫尚寧王等人簽署《掟十五條》(掟十五ヶ条),臣服於江戶幕府並接受薩摩藩的支配,遭鄭迵的嚴詞拒絕和厲聲斥罵。憤怒的島津忠恆下令殺死鄭迵。其死因,共有兩種說法:一說被斬首,柯喬治《沖繩:一個島國的人民及歷史》(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Tuttle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65頁一說被烹刑處死。http://nccui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595/10/59503210.pdf 鄭迵在臨刑前,尚寧王擔心無人可以委託朝貢之事。鄭迵向尚寧王推薦蔡堅(喜友名親雲上)有外交官的才能,因此在鄭迵死後,尚寧王任命蔡堅為總理唐榮司。 此外,相傳鄭迵精通唐手拳。薩摩藩欲將他殺死,因武藝高強,未能成功。後來數名武士合力上前,方才將他殺死。 鄭迵死後,其府第遭薩摩武士焚燬。其弟鄭週也遭薩摩通緝。謝名一族從此以後開始衰落。鄭週秘密出奔北中城隱居,今日的鄭氏島袋家即為鄭週的後代。.

新!!: 翁寄松和鄭迵 · 查看更多 »

蕭崇業

萧崇业(),字允修,号--养,應天府上元縣人,雲南臨安衛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翁寄松和蕭崇業 · 查看更多 »

NHK大河劇

NHK大河劇(大河ドラマ)是日本放送協會(NHK)自1963年起每年製作一檔的電視連續劇的系列名稱,於每星期日晚間八點(日本時間)在NHK綜合頻道播出,每集播出時間為四十五分鐘,一年製作約五十集(不過在1993年到1994年這兩年,則一共拍了三齣戲)。大河劇是以歷史人物或是一個時代為主題的時代劇。.

新!!: 翁寄松和NHK大河劇 · 查看更多 »

東亞書法

東亞書法是指東亞文化圈的傳統書法,其中漢字書法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書法。中國、越南稱為「書法」,日本稱為「書道」、韩国稱為「書藝」。以毛筆舔墨書寫,並且常會以印章作為裝飾。 東亞書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水、握毛筆、寫漢字」,講求線條揮灑中透露出來的那股書卷氣。書法被認為是東亞的重要藝術和最優雅的寫字形式。寫好漢字,歷來都是一種素養。它源自中國,受東亞文明社會敬重並被廣泛實踐,包括:中國、日本、越南、韩国、琉球。它亦促成了其他東亞藝術發展,如:紙鎮、硯、圖章雕刻等,當中以水墨畫影響最深。 傳統毛筆書法需懸肘懸腕,現代人大多望而卻步。抄書是練習書法最好的方式,同一篇文可用不同字體抄寫。.

新!!: 翁寄松和東亞書法 · 查看更多 »

東恩納寬惇

東恩納寬惇(),日本沖繩學歷史學家,出生在沖繩縣那霸市。慎姓,唐名不詳。.

新!!: 翁寄松和東恩納寬惇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翁寄松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浦添市

浦添市(,)位於沖繩島南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分界,緊鄰那霸市,西側面海,北側為宜野灣市,東側為西原町。僅次於那霸市、沖繩市、宇流麻市為沖繩縣第四大城市。人口密度在縣內僅次於那霸市,比政令指定城市的埼玉市還高。產業以工商業為主。12世紀至14世紀間,浦添城為中山王國的首都。 在沖繩島戰役中,日軍為了保護設置於首里的中央司令部,在浦添市以及宜野灣市的區域內與美軍展開了城市戰。戰後市內西海岸地區也成為美軍的基地「牧港補給基地」。.

新!!: 翁寄松和浦添市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翁寄松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慶長琉球之役

慶長琉球之役,又稱薩摩侵入、島津侵入、琉球征伐、琉日戰爭、己酉倭亂、己酉薩摩之亂等,指的是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國的事件。這次戰役使琉球成為薩摩藩的附庸國,直到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吞併為止。.

新!!: 翁寄松和慶長琉球之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尊圓城間城間盛久城間親方盛久翁氏盛久翁盛久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