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文化總會

指数 中華文化總會

中華文化總會(簡稱中華文總、文總),中華民國政府出資設立的社團法人團體,成立於1967年7月28日,旨在向兩岸、世界傳揚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中華文總現任會長為蔡英文。.

38 关系: 嚴家淦劉吉人劉兆玄反共反共主義中华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国大陆中華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內政部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正區 (臺北市)總統文化獎馬英九黃石城黃輝珍蘇進強蔡英文蔣中正重慶南路 (台北市)臺北市電子雜誌陳奇祿陳建仁陳郁秀陳水扁林錦昌李登輝楊渡江春男法人文化文化大革命1967年7月28日

嚴家淦

嚴家淦(),字靜波,江蘇省吳縣(今苏州市)人,歷任政府重要職務,為財經專家中央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繼任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曾做過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長和副總統美聯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此外還當過中華民國國軍退輔會主任委員。雖然嚴家淦繼任總統之位僅有三年,在位期間亦甚少行動,但在其他崗位上,創下顯赫的政績。其中留下最大貢獻的是確立新台幣政策、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讓台灣人可得到基本的教育,對台灣於之後發展水平取得顯著的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礎。嚴家淦建議陳誠改革幣制,廢除舊台幣,發行新台幣,實行金圓券跟新台幣隔離,因此被經濟學家稱為「新台幣之父」。.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嚴家淦 · 查看更多 »

劉吉人

劉吉人(Frank Liu),1978年由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商學學士、企管碩士。曾任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裁。 2004年9月,成立「富蘭克林劉吉人獎助學金」。2008年5月,代表捐贈東吳大學新臺幣1億元成立「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雙學位獎學金」作為人文社會學院學生雙修商學院之獎學金,這也是東吳大學在台復校53年來金額最高的一筆捐款。.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劉吉人 · 查看更多 »

劉兆玄

劉兆玄(筆名上官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作家,湖南衡陽市人 ,出生於四川成都市,戰後隨雙親移居臺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東吳大學校長等職。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後,劉兆玄獲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組閣邀請,入閣擔任行政院院長,翌年9月10日因八八水災所引發的政治風波而率領內閣總辭。於2010年1月14日接任國家文化總會(後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於2016年底卸任會長職務;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劉兆玄 · 查看更多 »

反共

#重定向 反共主義.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反共 · 查看更多 »

反共主義

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 在1950年到1991年很長一段时间内,它是美国围堵政策的主要部分。 反共主义的根据有时是因为共产主义理论内部的明显矛盾、以及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然而,大部分的反共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共产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当权者的行为一样是令人讨厌的。一些反共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另一种形式,並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称为极权主义。 很多反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保护人民的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并认为共产主义中人民没有选举权、没有言论自由、社会缺乏法治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共产主义政党对保障人权和民主的承诺在通过普选上台后均得到落实,例如圣马力诺共产党、圭亚那人民进步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和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等。 在美国国内,很多反共主义者担心共产主义会在全球取得胜利,并最终对美国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观点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任何国家实行共产主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胜利。有人担心一些强大的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國大陸会使用它们的实力以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强迫其他国家实施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历史上,苏联确实推翻了周围很多欧洲国家的政权,並为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提供秘密援助。这些行动使得一些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持同情态度的政治家转而接受一些实用的反共主义策略: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限制“苏联帝国”膨胀的手段。.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反共主義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

#重定向 中华.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華 · 查看更多 »

中華語文知識庫

中華語文知識庫(Chinese Linguipedia 或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Base) 源於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8年提出的文化政策白皮書——「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最初目的是為了弭平兩岸民眾溝通的障礙,隨後交由中華文化總會規劃,在會長劉兆玄融入數位整合及雲端運算的概念下,發展成為提供華文詞語查詢、漢字藝術賞析的知識型網站 初期主要提供的內容,以兩岸合作編纂的「中華語文工具書」為主,內容包括《兩岸常用詞典》、兩岸學術名詞中譯對照、兩岸中小學教科書常用學術名詞中譯對照。臺灣方面,由中華文化總會統籌相關工作,邀請前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鍌教授組織專業編審團隊;大陸方面則由中國辭書學會出面作為對口單位,由《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主編李行健教授負責相關工作。 中華語文知識庫已於2012年2月8日上午10時30分正式上線,分為臺灣版及大陸版,分別以正體字及簡化字提供網站服務。臺灣版網站除了以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作為官方網址,甚至註冊中文域名:http://中華語文知識庫.tw、http://中華語文知識庫.臺灣,藉由宣傳中文網域,達到推廣中文.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華語文知識庫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為中華民國全國內政、民政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括人口、戶政、地政、地方政府(地制)、役政、社會治安(警政)、移民(入出國)、宗教、殯葬、禮俗祭儀、人民團體管理、災害防救(如空勤總隊)、國家公園管理、國土規劃等,是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後,唯一員額仍破兩萬人的部會(警力佔大宗)。雖社福業務後已移撥改隸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所轄員額亦降至兩萬人以下,但仍是最大部會,故保有「天下第一部」之稱。值得一提的是,自1960年連震東出掌內政部以來,絕大多數的部長都是台籍人士。.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華民國內政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中華民國政府以復興中华文化为目的而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為了維護傳統中華文化,發揚革命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之文化大革命運動分庭抗禮,以顯示中華民國為正統中華文化之代表。1966年11月,孫科、王雲五、陳立夫、陳啓天、孔德成、張知本等1,500人聯名給行政院寫信,建議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要求規定每年11月12日國父孙中山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1967年7月28日,臺灣各界舉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現名為中華文化總會)發起大會,總統蔣中正任會長,運動即在臺灣和海外推行。.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總統文化獎

總統文化獎是中華文化總會於2001年陳水扁總統任內設立的台灣綜合性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設有獎項五到六種。隨著總統易人,獎項名稱也屢次更換。.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總統文化獎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黃石城

黃石城(),臺灣彰化縣大村鄉人。大村國小畢業,永靖農工畢業,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彰化縣第9屆、第10屆縣長、行政院政务委员、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委(1994年7月30日-1995年6月16日兼任,1999年12月17日-2000年5月20日兼任,2000年5月20日-2004年6月16日專任),現擔任、環宇國際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健保免費連線諮議。.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黃石城 · 查看更多 »

黃輝珍

黃輝珍(),台灣彰化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央日報》發行人兼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外界普遍認為黃輝珍為前總統李登輝在任內特意培植的本土政治菁英。2008年卸下政務官工作以後,黃輝珍自我調適其角色作為,從過去的公部門從政人物,轉型為今天的智庫領導,發揮了與時俱進的特色,致力於帶領智庫的產經官學研有識之士,著重公共政策的探討,為深化台灣社會的公民意識,持續做出服務和付出。.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黃輝珍 · 查看更多 »

蘇進強

蘇進強(1954年4月5日-),曾為陸軍部隊指揮官,筆名履彊,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人,是臺灣的軍人、詩人、學者、小說家與政治人物,曾任前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南華大學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暨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台灣新聞報及台灣時報社長、專欄作家、國安會諮詢委員、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秘書長、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會長、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理事長、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會長、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副主席、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蘇進強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重慶南路 (台北市)

#重定向 重慶南路 (臺北市).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重慶南路 (台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電子雜誌

電子雜誌有別於電子書,可以呈現出豐富的多媒體影音互動效果,是傳統平面雜誌功能增強與數位化的替代品,通常為數位格式的檔案,使用者可以透過網頁瀏覽器,進行線上閱讀或是下載觀看。.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電子雜誌 · 查看更多 »

陳奇祿

陳奇祿(),臺灣人類學家,台南將軍人。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三連獎基金會及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陳奇祿 · 查看更多 »

陳建仁

陳建仁,(),生於臺灣高雄旗山,國際知名流行病學家,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第14任,無黨籍)、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人權委員會召集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人類遺傳學博士,並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婚後隨外省籍妻子羅鳳蘋成為天主教徒,聖名方濟各(Francis),並獲聖座冊封為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爵士與耶路撒冷聖墓騎士。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衛學院院長;學而優則仕,入公門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中研院副院長等職。 2015年11月16日,無黨派的陳建仁請辭中研院副院長職位,宣布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第14屆正副總統,並於2016年1月16日當選,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天主教徒副總統,也是行憲後首位無黨籍副總統。.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陳建仁 · 查看更多 »

陳郁秀

陳郁秀(),台灣台中縣人,現任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前中華民國文建會主委,為知名鋼琴家,音樂學者、作家。.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陳郁秀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林錦昌

林錦昌(),台灣小說家、政治人物,花蓮出身。.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林錦昌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楊渡

楊渡()本名楊炤濃,出生於台灣台中縣烏日鄉(今臺中市烏日區),早期創辦《春風》詩刊,後轉任記者,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兼任講師、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現為自由作家。曾獲得時報文學獎,並出版多本文學著作。.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楊渡 · 查看更多 »

江春男

江春男,台中市豐原區人,台灣記者、作家、政治評論人,筆名司馬文武。.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江春男 · 查看更多 »

法人

法人(legal person)是依法律所創設之一種權利義務主體,相對於自然人(natural person)。.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法人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1967年

没有描述。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1967年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中華文化總會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华文化复兴推动委员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國家文化總會文复会文化總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