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5 关系: 古罗马,天使门,奥古斯都,巴塞罗那,巴塞罗那主教座堂,巴塞罗那地铁,中世纪,廣場,圣若梅广场,地中海,兰布拉大道,国王广场 (巴塞罗那),四只猫,皇家广场 (巴塞罗那),海梅一世。
- 巴塞罗那旅游景点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查看 哥特区和古罗马
天使门
天使门(Portal de l'Àngel)是巴塞罗那旧城区的一条步行街,靠近加泰罗尼亚广场,为从对角线大道到哥特区的大型购物区的一部分。这是该市访问人数最多的街道之一,在一年中任何时间,总是挤满了游客。 天使门是巴塞罗那最昂贵的地区之一,在2005年租金高达每平方米180欧元,为西班牙第二昂贵的街道,仅次于马德里的珍宝街(Calle Preciados)。巴塞罗那煤气公司的总部最近从天使门迁往巴塞罗尼塔新建的摩天大楼。 在这条街上有巨大的英国裁缝百货公司(El Corte Inglés),对面的建筑外墙有一个巨型温度计。还有其他国际购物品牌,如ZARA,MASSIMO DUTTI,和贝纳通。.
查看 哥特区和天使门
奥古斯都
奥古斯都(Imperator Caesar Divi F. Augustus,),原名盖乌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是罗马帝国的開國君主。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奧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来称呼他,这个称号是他在前27年的时候获得的,那时他36岁。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歐洲語言中8月的来源。 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繼承人,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贵族。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亚克兴角战役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Imperator,又译作“皇帝”或“英白拉多”)称号;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保持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作为一位獨裁者统治罗马长达43年。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榮的辉煌时期,史稱羅馬和平。.
查看 哥特区和奥古斯都
巴塞罗那
巴塞羅那(Barcelona,Barcelona)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首府和巴塞羅那省省會,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東北面,瀕臨地中海,全市人口約160萬,都會區人口則約500萬,為加泰羅尼亞第一大城。加泰隆尼亞的議會、、等政府中樞機構,以及最高首長均駐設於此。1999年,巴塞羅那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50個人生必遊景點之一。 相傳巴塞隆納由迦太基將領、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所興建,在其漫長的歷史上還曾作爲巴塞羅那伯爵領地和阿拉貢王國的都城。巴塞羅那因其衆多歷史建築和文化景點成爲衆多旅遊者的目的地,其中之代表是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安東尼·高第和的建築作品。安東尼·高第一直在巴塞羅那生活和工作,在這裏有他很多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桂爾宮、桂爾公園和聖家堂。巴塞羅那尚有兩個知名的足球俱樂部:巴塞羅那和皇家西班牙人,其中巴塞羅那是世界最著名的足球俱樂部之一。.
查看 哥特区和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主教座堂
巴塞罗那圣埃乌拉利亚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哥特区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这座主教座堂兴建于13到15世纪,主要工程在14世纪完成。环绕鹅井(Fuente de las Ocas)的回廊完成于1450年。新哥特式的立面修建于19世纪。.
查看 哥特区和巴塞罗那主教座堂
巴塞罗那地铁
巴塞罗那地铁(加泰罗尼亚语和西班牙语:Metro de Barcelona),是服务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市的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巴塞罗那地铁在城市中心区为地下铁路,到郊区则是地上线路。截止到2016年,巴塞罗那地铁共有11条线路,180座车站,线路共计全长143.3千米。1997年,巴塞罗那地铁成为这个城市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ATM)的一部分。2002年,ATM宣布要增加两条线路:L12号线和L13号线。而巴塞羅那地鐵正在興建的9號線則將是歐洲最長的自動運行的地鐵路線。巴塞罗那地铁由两个公司运营,其中TMB运营1至5号线及9至11号线,FGC则运营6号线至8号线。巴塞罗那地铁和一起构成巴塞罗那都会区的轨道交通网络。 巴塞罗那地铁于1924年正式启用,是全球第十五座拥有地铁的城市,之后线路网络不断进行扩大。现在,巴塞罗那地铁是仅次于伦敦地铁、马德里地铁、巴黎地铁、柏林地铁之后的欧盟第五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巴塞罗那地铁是軌道運輸標竿聯盟(NOVA)的成員之一。.
查看 哥特区和巴塞罗那地铁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查看 哥特区和中世纪
廣場
廣場是在傳統城市中的一個廣闊、平坦的露天空間,主要用途是讓民眾聚集,或用作政治用途。在廣場中通常會設有一些銅像、雕塑、紀念碑或噴泉等裝飾。在現代,「广场」一詞也被作為、购物中心甚至商業大廈以及私人屋苑的稱呼。.
查看 哥特区和廣場
圣若梅广场
圣若梅广场(plaça de Sant Jaume)是巴塞罗那的城市行政中心。 早期罗马殖民地的两条主要街道就经过此处,路口有一个广场和奥古斯都庙,它的四根立柱还在今天的天堂街10号。 它目前的名称得名于中世纪这个地方的圣雅各伯教堂。教堂前的门廊曾经是市议会所在地。起初广场颇小,1823年拆除教堂,以打通广场和费南街,成为今天的情形。 目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和巴塞罗那市政厅都设于此处。.
查看 哥特区和圣若梅广场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查看 哥特区和地中海
兰布拉大道
兰布拉大道(La Rambla 或 Les Rambles)是位於加泰隆尼亞首府巴塞罗那市中心的景觀道路,由5段街道構成,全长1.2公里,介于哥特区、拉巴尔兩個街區之间,連接舊城區的加泰罗尼亚广场與旧港的哥伦布纪念碑。街名「蘭布拉」在加泰隆語與西班牙語意為或乾枯的河床,來自於阿拉伯語的「رملة」(轉寫:ramla,意為沙地),因該街原為市區溪流的河道而得此名稱。 兰布拉大道是巴塞隆納的指標景點之一。身為商店街,全年均充滿國內外旅客來在此造遊,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在大多数情况下,街上游客比当地人更多,这改变了购物的选择,以及这条街的性质。同时,它也成为扒窃的主要發生地。 西班牙诗人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曾经说过,。.
查看 哥特区和兰布拉大道
国王广场 (巴塞罗那)
国王广场(Plaça del Rei)是巴塞罗那一个宏伟的广场,位于哥特区,广场四周被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建筑所包围,只有西南侧通往巴塞罗那主教座堂。广场北侧为大王宫(Palau Reial Major),左侧的哥特式塔楼,是俯瞰中世纪城区的好地方,右侧的阶梯通往广场东侧的Tinell Hall(Saló del Tinell)和圣亚加大小堂(capella de Santa Àgata)。东南侧为巴塞罗那城市历史博物馆(Museu d'Història de la Ciutat de Barcelona),一座哥特式建筑。西侧是16世纪文艺复兴建筑Palau del Lloctinent。 File:Fale - Spain - Barcelona - 30.jpg| File:Plaça del Rei 01.jpg| File:Topos V - 001.jpg| File:Placa del Rei 1149641517.jpg|.
四只猫
四只猫(加泰罗尼亚语为 Els Quatre Gats)是巴塞罗那的一个咖啡馆,位于巴塞罗那老城Montsió街(Carrer Montsió)3号的马蒂之家(Casa Martí),由建筑师Josep Puig i Cadafalch 於 1895 年设计,四只猫於1897年6月12日开业,也充当宾馆,夜总会,酒吧和餐厅。四只猫曾是巴塞罗那现代主义运动的主要中心之一。艺术家拉蒙·卡萨斯曾大笔资助这个咖啡馆。帮助拉蒙·卡萨斯经营四只猫的是佩雷·罗梅乌。 四只猫是茶话会(tertulias)遗产的继承者,巴塞罗那艺术家的团聚地点,而灵感也来自巴黎的黑猫夜总会(Le Chat Noir),在此举办艺术展览,文学和音乐会议,有时还有木偶和皮影戏表演。 毕加索在其艺术生涯的早期,曾频繁光顾四只猫酒吧-餐馆,他的第一次个人作品展就是在此举行的,而且,还为四只猫酒店制作宣传海报 (後来成为菜单的封面)。在以前的收藏作品中,最突出的是一幅卡萨斯自画像,描绘他抽着烟斗,同时与罗梅乌脚踏双人自行车,现在这些画作都收藏在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里。 1903年,罗梅乌因为债务而结束了酒吧。后来由圣卢克艺术圈(Cercle Artístic de Sant Lluc)使用,直到1936年西班牙内战开始。1978年西班牙民主转型期间,一个餐厅集团使四只猫得到恢复,1989年重新开放。 和黑猫一样,四只猫在1899年尝试出版自己的文学和艺术杂志,对此卡萨斯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为时短暂(只有15期),但很快接着又出了Pèl & Ploma,其寿命略微长于酒吧本身,后来是Forma(1904年至1908年)。Pèl & Ploma赞助了一些著名的艺术展览,包括卡萨斯自己深受欢迎的第一次个展,汇集了他的油画作品回顾展,以及当时巴塞罗那著名文化人物的木炭素描。.
查看 哥特区和四只猫
皇家广场 (巴塞罗那)
皇家广场(加泰罗尼亚语:Plaça Reial,西班牙语:Plaza Real)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哥特区的一个广场,毗邻兰布拉大道,构成著名的旅游景点,特别是在晚间。广场上有许多餐厅和一些城市最有名的俱乐部,其中包括 Sidecar, Jamboree 和 Karma。它也以许多室外区域著称,在夏季是热门的聚会场所,在9月的圣梅尔塞节(La Mercè),会举行露天音乐会,而在其他节庆活动,如除夕,常常非常拥挤。皇家广场由 Casamajó在19世纪设计,与墨西哥城的加里波第广场是孪生兄弟。街灯由安东尼·高迪设计。.
海梅一世
海梅一世(征服者)(阿拉贡语:Chaime I lo Conqueridor;加泰罗尼亚语:Jaume I el Conqueridor;西班牙语:Jaime I el Conquistador,)阿拉贡国王(1213年-1276年在位),加泰罗尼亚亲王,马略卡国王,巴伦西亚国王(1239年起),巴塞罗那伯爵和蒙彼利埃领主。 海梅一世为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之子,生于蒙彼利埃。佩德罗二世因卷入图卢兹伯国与教皇组织的讨伐阿尔比派异端的十字军的战争,于1213年9月12日在中战死。此前海梅被安排与十字军首领、法国贵族之女结婚,并被送往蒙特福特处受教育。蒙特福特企图利用阿拉贡老国王去世、继承人海梅年幼的机会扩张自己在法国南方(与阿拉贡交界)的势力,因此受到阿拉贡人和加泰罗尼亚人的指控。教皇英诺森三世勒令蒙特福特释放海梅,于是海梅被一位教皇特使送回阿拉贡的蒙松城,由圣殿骑士团的头目蒙特雷顿的威廉监护。 在海梅受圣殿骑士团庇护时期,阿拉贡的摄政权落入他的叔公(佩德羅尼拉的幼子、阿方索二世的弟弟)手中,此人把王国的局势搞得一团糟。1217年,海梅一世在圣殿骑士团和部分贵族支持下决定亲政,他前往萨拉戈萨并在那里被承认为阿拉贡王国的正式君主。 海梅一世是西班牙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由于他的活动,阿拉贡王国的实力显著增长。在亲政之后,海梅一世一度致力于将阿拉贡与纳瓦拉王国统一,但未能成功。他随即将注意力转向南方和地中海,从摩尔人手中夺取大量土地。这些行动包括:征服巴利阿里群岛(马略卡岛,1229年;梅诺卡岛,1232年;伊维萨岛,1235年),攻克巴伦西亚(1238年)和占领穆尔西亚(1266年,由于1244年签署的,该地被交给海梅的女婿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统治)。海梅一世希望重现西哥特人的成就,建立一个跨越比利牛斯山的王国,为此与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兰西王国发生对抗;但是阿拉贡的国力不足以支持他这么做。1258年,海梅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签订。在条约中海梅放弃了对比利牛斯山以北的领土要求(除蒙彼利埃以外),交换条件是路易将鲁西永和巴塞罗那的宗主权让给阿拉贡王室。1262年,海梅一世安排其子佩德罗与西西里国王曼弗雷德的女继承人康斯坦丝结婚,这就为未来阿拉贡诸国王对西西里提出主权要求制造了法律依据。 在国内政策方面,海梅一世致力于加强王权和维护国家的独立,拒绝向教皇作藩属宣誓。他支持阿拉贡的商业发展,于1258年颁布贸易条例,并建立海事领事馆。 海梅一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鼓励教育,在其国土内创办了许多大学。海梅本人并著有《编年史》(《Crónica》)一书,该书记载了他从摩尔人手中夺取巴利阿里群岛和巴伦西亚的史实。 1276年海梅一世去世,他在临终时决定将领土分封给两个儿子(长子佩德罗得到阿拉贡本土,次子海梅得到巴利阿里群岛、蒙彼利埃和大陆上的几个县),于是给阿拉贡王国的统一和稳固留下了后患。.
查看 哥特区和海梅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