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舉

指数 周舉

周舉,字宣光,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人。《後漢書·周舉傳》: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陳留太守防之子。東漢光祿大夫、侍中、大鴻臚。.

92 关系: 县令司徒名山士会大夫大将军大鴻臚太原郡太守太常太庙子野孫程孔子宰相安思皇后尚书 (官职)封丘县左传左雄上巳节临朝称制东汉三辅九卿延光介子推伯夷張綱 (東漢)侍中刺史刘懿周公旦周勰周防 (東漢)周成王周悼王儒家公卿兗州光祿大夫光祿勳四书五经祭文秦始皇秀才管仲韓厥青州市...順烈皇后駕崩驻马店市驛站諫議大夫魯定公魯僖公魯閔公魯文公谥号黃尚黃泉黃憲 (東漢)茅焦蜀郡郭遵郭虔阳嘉赵盾薤露鄭莊公陳禪陈蕃李郃 (東漢)杜喬桓焉梁商欒巴武姜汝南郡汉安帝汉冲帝汉顺帝汉质帝汉桓帝汉殇帝河南省河神洛河潁考叔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县令

縣令,尊稱縣太爺、縣大老爺,雅稱為百里侯、邑侯、邑宰。是中國古代縣級行政區劃的最高官員名稱,掌握所管轄區域的行政、司法、審判、稅務、兵役等大權。县令下设县丞、主簿、縣尉、典史等。.

新!!: 周舉和县令 · 查看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周舉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名山

#重定向 名山区.

新!!: 周舉和名山 · 查看更多 »

士会

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因被封于随、范,以邑为氏,别为范氏,谥武,又被称为士季,随会,随季,范子,范会,武季,随武子,范武子。是士蔿之孙,成伯缺之子,春秋晋国中军将、太傅。.

新!!: 周舉和士会 · 查看更多 »

大夫

大夫可以指:.

新!!: 周舉和大夫 · 查看更多 »

大将军

大將軍是一種頭銜:.

新!!: 周舉和大将军 · 查看更多 »

大鴻臚

大鴻臚是中國古代官名,秦代時稱典客,漢景帝中六年時改名大行令,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時改名為大鴻臚,為掌理「蠻夷」事務,亦即外交事務的機構,下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王莽一度將之改為典樂,魏晉南北朝時此單位有時設置有時廢除,至北魏時尚有此官,隋代以後廢除,改为鴻臚寺卿,但所職掌職務已有所不同,作为鸿胪寺主官的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新!!: 周舉和大鴻臚 · 查看更多 »

太原郡

太原郡,也稱太原國,是前246年,秦国始置至隋朝時期的郡,辖区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等地。 晋阳城由赵简子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期。前455年(周贞定王十四年),智伯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城。后来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称为晋阳之战。战国初期为赵国都城。 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蒙骜攻赵国,定太原。次年置太原郡。晋阳城为太原郡、晋阳县治所。秦始皇时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武帝时为并州所辖郡之一。户十六万九千八百六十三,口六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下领二十一县:晋阳县、葰人县、界休县、榆次县、中都县、于離縣、兹氏县、狼孟县、邬县、盂县、平陶县、汾阳县、京陵县、阳曲县、大陵县、原平县、祁县、上艾县、虑虒县、阳邑县、广武县。 西晉泰始元年,封司馬瓌為太原王,封地太原國。曹魏末年,太原郡下轄十三縣,東晉末年,狼孟縣廢除,下轄十二縣:陽曲縣、榆次縣、于離縣、孟縣、陽邑縣、大陵縣、祁縣、平陶縣、京陵縣、中都縣、鄔縣。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太原郡废入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太原郡。户十七万五千三,下领十五县:晋阳县、太原县、交城县、汾阳县、文水县、祁县、寿阳县、榆次县、太谷县、乐平县、和顺县、辽山县、平城县、石艾县、盂县。唐朝建立后,天下改郡为州,故于武德元年(618年),废太原郡。.

新!!: 周舉和太原郡 · 查看更多 »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新!!: 周舉和太守 · 查看更多 »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新!!: 周舉和太常 · 查看更多 »

太庙

太庙是中國、越南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而帝王将相的神主被供奉入太庙的仪式则称为升祔礼。.

新!!: 周舉和太庙 · 查看更多 »

子野

子野(),姬姓,名野,子表示此时是其父鲁襄公死的当年。子野是魯襄公的庶子,魯昭公和鲁定公之兄,母为敬归。 前542年六月二十八日,魯襄公去世,鲁国人拥立太子子野即位,住在季氏那里。九月十一日,子野由于哀痛过度而死。 魯國人便擁立敬归的妹妹齊歸之子公子裯為君,是為魯昭公。.

新!!: 周舉和子野 · 查看更多 »

孫程

孫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西南)人,東漢時的宦官。.

新!!: 周舉和孫程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周舉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周舉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安思皇后

#重定向 阎姬.

新!!: 周舉和安思皇后 · 查看更多 »

尚书 (官职)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从秦汉时期创立的中央政府官职,其重要性于汉朝达到顶峰,隋唐以后也成为分管六部的重要职官。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亦設有尚書的官職,為六部的最高官員。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判書。越南亦模仿中國官職,設有尚書之職。.

新!!: 周舉和尚书 (官职) · 查看更多 »

封丘县

封丘县是中国河南省新乡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周舉和封丘县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周舉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左雄

左雄(),中国东汉政治人物,字伯豪,南陽郡涅陽县(今河南省镇平县)人。 漢安帝時,举孝廉,任冀州刺史。当時,冀州多豪族,经常請託刺史,左雄常閉門不见,不与他们交流。参奏貪猾的太守,无所避忌。 漢順帝永建年間(126年-132年)初,公車徴拜左雄議郎。当時順帝初即位,大臣懈怠,政事多有缺失。左雄进言,言辞恳切。尚書僕射虞詡感嘆当時廷臣無為,人物左雄忠誠、公正,有節義,向皇帝推薦左雄,于是汉顺帝擢升左雄为尚書。 之后昇進左雄为尚書令,執掌政務。左雄上奏修繕太学,陽嘉元年(132年)太学完成,实施增員。同年,他建议孝廉被推举者未满四十,不能直接接受官职,要先进行儒家经典考试。这个制度被胡广、張衡激烈反对,順帝还是施行。次年、胡广因为推举十数人有誤而被罷免。试验通过拜命郎中之人,只有陳蕃、李膺、陳球等三十余人。太守于是不敢轻率推举。于是,汉順帝在世时,推举任用清平,多得人材。 左雄改革孝廉制度,上奏尚書应该效仿古典人物。禁止鞭打九卿,順帝乳母宋娥封为山陽君,他以災異理由反对。宋娥的誣告之罪被发觉,爵位被免除。 左雄转任司隷校尉。左雄推薦周举为尚書。他作为司隷校尉,推举冀州刺史馮直为将帥。馮直犯收賄之罪,周举弹劾左雄应该連座。左雄以周举守法,不徇私恩人而高兴:说「乃是韩厥之举也」。他的態度天下感服。这件事後左雄被罷免。之后左雄復職为尚書,永和三年(138年)左雄去世。.

新!!: 周舉和左雄 · 查看更多 »

上巳节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三月節、三日節,是源於中國的傳統節日,也見於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包括朝鮮、日本、越南、琉球亦有此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農曆三月初三,有些地區在三月初三有掃墓習俗,順便踏青,故又稱小清明。.

新!!: 周舉和上巳节 · 查看更多 »

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指古代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称国王,日本称天皇)执掌国政,如果男性代理国政,太子称监国,其他男性称摄政。 临朝称制由中国西汉时的吕后所开创,自有临朝称制以来,基本所有皇朝都有此现象,惟独明朝未有一位皇太后在皇帝年幼時进行临朝称制, 这与自明太祖所制定的《皇明祖训》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 周舉和临朝称制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周舉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三辅

三輔是漢代负责治理京畿長安附近地方行政事务三个長官的合称,清代指北京直隶省。故秦內史,乃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來三輔一詞便用來指稱長安一帶的地區,例如《三輔黃圖》便是長安地區的地圖。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为主爵都尉)共治長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輔”。漢書记载:“三輔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主爵都尉、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轄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三輔郡皆有都尉,如諸郡。.

新!!: 周舉和三辅 · 查看更多 »

九卿

九卿是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府九个主要的官职,通常也以此来表示整个朝廷。分别是:奉常(汉景帝改太常)、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时复旧)、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汉改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汉武帝时改大司农)、少府。 魏晋起,九卿职任转轻,政务转由尚书台诸曹办理。梁武帝在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

新!!: 周舉和九卿 · 查看更多 »

令可以指.

新!!: 周舉和令 · 查看更多 »

延光

延光(元年:122年三月 - 末年:125年)是东汉安帝刘祜的第五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4年。建光二年三月改元为延光元年。 延光四年三月北乡侯刘懿即位沿用;同年十一月汉顺帝即位沿用。.

新!!: 周舉和延光 · 查看更多 »

介子推

介子推(),一作介之推,又称介子、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逝世于介休绵山(今山西介休市)。晋文公重耳的辅臣,骊姬之乱发生后,他跟随重耳出奔,历尽艰辛,忠心辅佐重耳得以返国,介子推却淡泊功名,归隐山林。因其“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高尚品行,深得世人怀念。死於西元前636年(魯僖公二十四年)。.

新!!: 周舉和介子推 · 查看更多 »

伯夷

伯夷(生卒年不詳),子姓,墨胎氏,商紂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仲馮、叔齊。 叔齊是孤竹国君主亚微内定的继承人,但由于有悖于传统嫡长子继承的宗法伦理,叔齊不忍心与長兄争夺君位,伯夷也不願違背父意。后伯夷和叔齊雙雙出走,离开了孤竹国,禪讓予仲馮。 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善待賢達老者,遂前去投靠。姬昌死后,其子姬發(周武王)出兵討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身为藩國卻攻擊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叩馬力谏。武王不听,左右衛兵欲動武,被姜子牙阻止,說“此義士也”,命士兵把二人拉至旁處。不久武王克殷。两人憤愾,决定不食周粟,以表明對周武王的不滿,最终隐居在原殷商荒芜之地首陽山,以树皮,蕨菜为食,並有《采薇歌》曰: “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最终饿死。 伯夷和叔齊由于不食周粟的高風亮節,后被认为是怀念故国的典范,也变成了后来改朝换代后忠于前朝的遗老遗少的代名词。《史記》七十列傳中以《伯夷列傳》為首篇,錢鍾書在《管錐編》說:“此篇記夷齊行事甚少,感慨議論居其大半,反議論之賓,為傳記之主。馬遷牢騷孤憤,如喉鯁之快於一吐,有欲罷不能者。” 孤竹国在商朝灭亡后又存在了數百年。直到周朝春秋時代齐桓公称霸時,討伐山戎途中,顺道將孤竹国消灭。 而二人后除了国君仲馮外,再也没有王系见于史籍。都穆《遊名山記》卷一《首陽山》記伯夷、叔齊隱居處有古柏二,“二根相距數尺,而幹上交若兄弟之相倚者”。.

新!!: 周舉和伯夷 · 查看更多 »

張綱 (東漢)

张纲(),字文纪,东汉犍为郡武阳(今四川省彭山东)人,张晧之子。 汉顺帝时,为御史,上书反对宦官掌权。汉安元年(142年),他和杜乔、周举等八人分巡州郡,他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弹劾大将军梁冀、河南尹梁不疑兄弟。出任广陵郡太守时,诱降反汉的张婴。曾孙蜀漢張翼。.

新!!: 周舉和張綱 (東漢)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周舉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周舉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刘懿

刘懿(),一名犊,东汉第七位皇帝(125年5月18日-12月10在位)。济北惠王刘寿的兒子,东汉前少帝,在一般看法裡不认为是汉朝皇帝之一。.

新!!: 周舉和刘懿 · 查看更多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新!!: 周舉和周公旦 · 查看更多 »

周勰

周勰,字巨勝,汝南郡汝陽縣(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人。年輕時,喜歡玄虛之學,因父親周舉的關系被任命為郎官。後來自己辭官返家。.

新!!: 周舉和周勰 · 查看更多 »

周防 (東漢)

周防,字偉公,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人。其父是周揚,從小喪父,家境貧困,曾開旅店供過客住宿,但不收報酬。九世祖為周燕。.

新!!: 周舉和周防 (東漢) · 查看更多 »

周成王

周成王,姬姓,名誦,西周第二代天子。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攝政,引起管叔和蔡叔不滿,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周公旦出兵平定三监之乱。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雒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成王在位時間定為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22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為前1042至前1006年。.

新!!: 周舉和周成王 · 查看更多 »

周悼王

周悼王(),姓姬,名猛,中國東周君主,諡號悼王,未即位时称王子猛,即位后称王猛。他是周景王的儿子,景王病重時,囑咐大夫賓孟立王子朝。景王死,國人立王子猛為王,是為悼王。悼王後來被王子朝殺死。 周悼王为周景王之子。《左传》记载周景王十八年(前527年),其太子寿和王后去世。其后围绕着周景王的太子人选,朝中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一派为支持王子猛的大夫单子单穆公、刘子刘文公。另一派支持王子朝,以王子朝之傅宾起(又称为“宾孟”)为代表。周景王宠爱王子朝,并杀王子猛之傅下门子(见《国语·周语下第三》,取徐元诰《国语集解》之解释)。 周景王二十五年夏四月,景王命令公卿随同自己前往北山田猎。景王计划趁此杀死单子、刘子,然后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计划尚未实行,周景王突然驾崩,按《左传》的说法是死于心脏病。王子猛即位为王,单子杀宾起,王猛之位初定。即位之时王猛的身份,据《史记·周本纪》是“长子”,按《国语集解》之说是景王朝的太子,对此《左传》无明确记载。《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的王子朝告诸侯文,强调了王后无子的情况下,应该立长子为太子的礼制,而批评单子、刘子为私利而立少子的行为。由此可见,王子朝和王子猛都不是景王的王后之子。而王子朝比王子猛年长。 Category:周朝君主 Category:东周君主儿子 Category:东周被杀害人物 Category:中国被杀害君主 M Category:諡悼 周.

新!!: 周舉和周悼王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周舉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公卿

公卿是指公家和基於日本律令規定的太政官當中之最高幹部職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参議(或從三位以上(非参議))等高官(總稱議政官)。平安時代起稱為公卿。.

新!!: 周舉和公卿 · 查看更多 »

兗州

#重定向 兖州区.

新!!: 周舉和兗州 · 查看更多 »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新!!: 周舉和光祿大夫 · 查看更多 »

光祿勳

光祿勳,中国古代官名。 战国时代开始设置,称郎中令。秦朝相沿,为九卿之一,掌管宿卫侍从之官,汉武帝时改为光祿勳,东汉末年一度称郎中令,魏晋再改为光祿勳。據錢穆考證,光祿勳三字本為光麓閽之音借,乃指皇家門房。开始的时候,大夫、仆射、郎中、侍郎、常侍都是郎中令的属官,而汉朝行察举制,诸郡国秀才孝廉俱得先补光禄所辖五官署、左署、右署之中郎、侍郎、郎中,俗谓“三署郎”,经过培养考核后方得任官,此制使得光禄俨然有了后世吏部的职权。九卿职权渐为尚书省六曹侵吞以后,至南北朝光禄已不常设。晋朝时管理皇室膳食的太官署始隶光禄,北齐据此设立光禄寺,光祿勳改称光禄寺卿(南梁称光禄卿),职权仅剩管理皇室的膳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新!!: 周舉和光祿勳 · 查看更多 »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書又稱為四子書,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詩經》、《尚書》、《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戰國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排列顺序为《庄子》的《天下》《天运》两篇的文内顺序,被出土郭店楚简所记“六经”名与顺序印证。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幸免,其余四种皆毁。汉初,汉儒凭记忆与民间幸存之书恢复内容,汉武帝接续文景时已定官学的三种,将其全部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汉代整理的“五经”,如果按《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排列,六种为《易》、《书》、《诗》、《禮》、《樂》、《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小学》(汉代习称“五”,一般不包含“《乐》”)。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汉代是否存在至今有争议,《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

新!!: 周舉和四书五经 · 查看更多 »

祭文

祭文是為祭祀儀式所寫作的文章,內容視乎祭祀的性質有所不同。例如感謝神明、祭奠死者或追懷感念等。 祭文最早可追溯至漢代。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只是助词。其辭性又有散文、韵语、俪语,韵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等。袁枚的《祭妹文》便是駢體文。《文心雕龙·祝盟》稱:“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祭文也可能是多人的創作,例如馮琦去世時,門生、友人多作祭文,為他寫祭文的人就有莊天全、溫純、王錫爵以及于慎行等人。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可是他寫的《先母行述》仍是一篇文言文。.

新!!: 周舉和祭文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周舉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秀才

才,又稱茂才。為古代東亞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隨著時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變,但所指都屬士大夫中的基層。.

新!!: 周舉和秀才 · 查看更多 »

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國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論語》中也有幾處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新!!: 周舉和管仲 · 查看更多 »

韓厥

韓厥(),姬姓、韓氏、諱厥、谥号獻,史称韓獻子。韓子輿的儿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五任的领袖。 早年丧父,由赵盾抚养长大,被赵盾推荐为晋军司马。前597年,参加邲之战。前589年,参加鞍之战。前583年,帮助赵武使赵氏复兴。前575年,参加鄢陵之战。前573年,韓厥继欒書为正卿。7年後,前566年,因年老让正卿位于智罃。不久病死后,儿子韩宣子韓起继位。.

新!!: 周舉和韓厥 · 查看更多 »

青州市

青州市是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原益都县,1987年3月30日撤县设市。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今天的青州市。不过晋朝后,青州范围大大缩小,治所也迁移到今天的青州市境内,故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名称。 2008年,青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正式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县级市所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将青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为云门山风景名胜区。.

新!!: 周舉和青州市 · 查看更多 »

順烈皇后

順烈皇后()諱梁妠,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父親為大將軍、乘氏侯梁商。.

新!!: 周舉和順烈皇后 · 查看更多 »

駕崩

駕崩,也做崩、山陵崩,宾天,是在漢文化圈中表示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

新!!: 周舉和駕崩 · 查看更多 »

驻马店市

驻马店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别称“天中”、“驿城”、“驿都”,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南接信阳市,西达南阳市,西北界平顶山市,北临漯河市、周口市,东邻安徽省阜阳市。地处豫西山区东缘和豫东平原区交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主要为淮河流域,有洪河、汝河、泌阳河等河流。全市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人口695.55万。 古为“豫州之中”的天中故土,因此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在古代为豫州、蔡州、汝宁府等州治府治,自古便为重要州府,至今仍留有蔡国故城、汝南古城、南海禅寺等遗址。驻马店市亦是秦朝丞相李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干宝故里,重阳节和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新!!: 周舉和驻马店市 · 查看更多 »

驛站

驛站,是古代供傳遞軍事情報的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就有傳遞訊息的記載。.

新!!: 周舉和驛站 · 查看更多 »

諫議大夫

諫議大夫,是監察的一種特殊職官,通常稱為言官、諫官。.

新!!: 周舉和諫議大夫 · 查看更多 »

魯定公

魯定公,即姬宋,為春秋時期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五任君主。他為魯昭公的庶弟,承襲魯昭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5年。 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孫意如、叔孫不敢、仲孫何忌、季孫斯、叔孫州仇,其中公元前505年~前503年,執政主官為季孫氏家宰陽虎。.

新!!: 周舉和魯定公 · 查看更多 »

魯僖公

魯僖公,(史記作魯--公),姬姓,鲁氏。名申,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八任君主。他為魯莊公庶子,承襲魯閔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33年。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友、臧文仲、公孙兹、孟穆伯、公子买、东门襄仲。 魯莊公死後,季友立公子般繼位,為魯君子般。後孟慶父勾结私通的鲁莊公夫人哀姜,殺死了鲁君子般,魯莊公兒子啟方繼位,是為魯閔公,季友逃走。前660年,慶父與哀姜謀殺閔公,想自立為君,魯人不服,要殺慶父,慶父逃到莒國。季友回國,立公子申為魯僖公,並迫使慶父自縊。.

新!!: 周舉和魯僖公 · 查看更多 »

魯閔公

魯閔公,即姬啟,一名啟方,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七任君主。他為魯莊公、叔姜的兒子。近人考証謂於周惠王八年(前669年)出生,至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年)去世,年約十歲。(楊伯峻《春秋左傳注》,頁254) 莊公死前,弟弟叔牙建議立莊公庶長兄慶父,另一位弟弟季友則支持立子般,季友於是借莊公之命賜死叔牙,莊公病逝,季友立子般為君,十月慶父殺子般,立莊公另一庶子啟為魯君,即魯閔公,魯閔公亦是齊桓公的外甥,對齊桓公很尊敬,因此齊魯無大事,直到兩年後公子慶父以毒餅殺死魯閔公,齊桓公才派兵迎立魯閔公之弟魯-釐-公。 在位期間的卿為公子慶父、季友。.

新!!: 周舉和魯閔公 · 查看更多 »

魯文公

魯文公,姬姓,名興,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九任君主。他為魯-釐-公兒子,承襲--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8年。 在位期間執政為孟穆伯、东门襄仲、叔孫庄叔、季文子、臧文仲。.

新!!: 周舉和魯文公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周舉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黃尚

黄尚,字伯河,南郡邔縣(今湖北省宜城市)人.

新!!: 周舉和黃尚 · 查看更多 »

黃泉

黃泉,在漢字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後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時地下水呈黃色,又人死後埋於地下,故古人以地極深處黃泉地帶為人死後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陰曹地府。黃泉路,指人死時通往黃泉地府的路。 黃泉又稱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個泉井深,或謂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極深,地下極深處即謂黃泉。 日本《古事記》記載有陰間地府黃泉國。.

新!!: 周舉和黃泉 · 查看更多 »

黃憲 (東漢)

黃憲,字叔度,以字行,汝南慎陽縣(今河南省正陽縣)人。黃憲家世貧賤,父親是為牛治病的牛醫。.

新!!: 周舉和黃憲 (東漢) · 查看更多 »

茅焦

茅焦,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客卿,齐国人。 秦王政因为嫪毐之乱,把母亲赵姬迁到雍。當時禁錮母親有违孝道,秦王下令為太后求情的,用蒺藜打(戮)后杀死。之后有进谏者27人被杀。茅焦勸說秦王政,秦王烹鼎而待。茅焦说幽禁亲母损害秦王声名,不能使天下人信服;杀忠谏大臣,使天下人才寒心。不利于笼络六国人心、统一天下。秦王采纳了茅焦的建议,到雍城接太后回咸阳甘泉宮。茅焦因为这件事被尊为上卿。.

新!!: 周舉和茅焦 · 查看更多 »

蜀郡

蜀郡是中國古代的郡。蜀郡以成都一帶為中心,所轄範圍隨時間而有不同。東漢時期與廣漢郡、犍為郡合稱「三蜀」。.

新!!: 周舉和蜀郡 · 查看更多 »

郭遵

郭遵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周舉和郭遵 · 查看更多 »

郭虔

郭虔,字君贤,东汉时期人物,冯翊郡池阳(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人。 郭虔历任尚书、光禄勋。汉顺帝永建六年(131年)顺帝立皇后,受宠的贵人有四人。尚书仆射南郡人胡广与郭虔、史敞联名上书建议除了四位贵人外,再增选良家女儿,最后选定梁商的女儿梁妠为皇后。永和二年(137年)三月,司空王卓去世。三月三十,光禄勋郭虔继任司空。永和六年(141年)三月十六,司空郭虔被免官。三月廿二,太仆赵戒继任司空。.

新!!: 周舉和郭虔 · 查看更多 »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新!!: 周舉和舜 · 查看更多 »

阳嘉

阳嘉(元年:132年三月 - 末年:135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4年。.

新!!: 周舉和阳嘉 · 查看更多 »

赵盾

赵盾,又称赵宣子、赵孟。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子,赵同、赵括、赵婴齐之兄。.

新!!: 周舉和赵盾 · 查看更多 »

薤露

《薤露》,古代一首著名的挽歌,收录于汉乐府《相和曲》。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下诏让原齐王田横到洛阳。田横不得已带上两个随从去洛阳。在距洛阳30里时自杀。刘邦对此十分感叹,任命两个随从为都尉,率3000士兵以王礼安葬田横。而在安葬了田横后,他的两个随从亦自杀,死前唱了这首挽歌。.

新!!: 周舉和薤露 · 查看更多 »

鄭莊公

鄭莊公 姬姓,名寤生(),為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係開始轉壞。在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共叔段發動的叛亂,併吞戴國以及击败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联军的繻葛之战。特别是后者,确立了郑国的“小霸”局面,证实了东周权威的衰弱。 鄭莊公對幾名兒子均相當寵愛,加上宋國和齊國進行干預,鄭國在莊公死後發生長達二十年的內亂。鄭莊公有四個兒子先後出任國君,分別為世子忽 (鄭昭公)、公子突 (鄭厲公)、公子亹及公子婴(子儀),最後以子儀被殺、鄭厲公復國結束,並由鄭厲公的子孫繼承鄭國君位。.

新!!: 周舉和鄭莊公 · 查看更多 »

陳禪

陳禪,字紀山,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東漢諫議大夫、司隸校尉。.

新!!: 周舉和陳禪 · 查看更多 »

陈蕃

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东汉末著名大臣,漢桓帝时为太尉,汉灵帝时为太傅。後與外戚竇武等人合謀盡誅宦官失敗被殺,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

新!!: 周舉和陈蕃 · 查看更多 »

掾是中国汉朝时中央朝廷和地方官署内设办事机构“曹”的长官。掾均由府主(本府的长官)自行任命。三公府掾、刺史府掾官秩可至四百石或三百石,此类高级掾的任命需要向上一級官署上报备案;此外还有不需要上报备案即可任命的下级掾,官秩百石。县诸掾的官秩都在百石以下。 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时,浙江都督府在都督府及所属各局(后改处),设掾史,办理会计等。民国元年(1912)所定《浙江省地方官制》在各县亦设掾史,位次科员。后无闻。 Category:职事辅官.

新!!: 周舉和掾 · 查看更多 »

李郃 (東漢)

李郃,字孟節,東漢漢中郡南鄭縣人。 李郃的父親李頡,通儒學,官至博士。李郃繼承父業,在太學學習,通《五經》和河洛風星,能預知災禍,初為郡吏時,他不同意郡守到洛陽恭賀竇憲納妻,果然不久竇憲被逼自殺,只有漢中太守免禍。後舉孝廉,歷官至尚書令,拜太常。漢安帝元初四年(117年)任司空。李郃性格忠直,不畏權貴,敢陳朝廷得失。永寧元年(120年)十月十六,因為收人請托辦事,被罷免三公之位。漢順帝延光四年(125年)四月初一,任司徒,當時吏民疾病蔓延,次年正月廿九,他自請免職謝罪,代替皇帝受辜。年八十余歲,在家中去世。子李固。.

新!!: 周舉和李郃 (東漢) · 查看更多 »

杜喬

杜喬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周舉和杜喬 · 查看更多 »

桓焉

桓焉(),沛郡龙亢人,字叔元,东汉大臣。桓荣之孙,桓郁的儿子。少以父任为郎,明经笃行,他为侍中步兵校尉。作为太子刘保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先后担任光禄大夫、太常,汉安帝要废太子为济阴王,他和太仆来历、廷尉张晧劝谏,没有成功。延光四年(125年)十一月,刘保即位为汉顺帝,拜桓焉太傅,与太尉朱宠并录尚书事。视事三年,因辟召禁锢的人为吏而被免太傅。后为光禄大夫。阳嘉二年(133年),代来历为大鸿胪,几日后,迁为太常。永和五年(140年),代王龚为太尉。汉安元年(142年),以日食免职。第二年,在家中去世。弟子中有黄琼、杨赐,其孙桓典。.

新!!: 周舉和桓焉 · 查看更多 »

梁商

梁商(),字伯夏,东汉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人。东汉大将军,外戚权臣。.

新!!: 周舉和梁商 · 查看更多 »

欒巴

欒巴(),字叔元,蜀郡成都人,東漢時的宦官。.

新!!: 周舉和欒巴 · 查看更多 »

武姜

武姜,中国春秋时期郑武公之夫人,鄭莊公、共叔段的母亲。由於參與共叔段之亂,遭到鄭莊公流放,後在大夫颍考叔的協助之下,武姜與莊公母子重歸於好。.

新!!: 周舉和武姜 · 查看更多 »

汝南郡

汝南郡,中國古代郡名,在今河南省、安徽省境。发源于汝南郡的知名郡姓有:汝南袁氏、汝南周氏等。.

新!!: 周舉和汝南郡 · 查看更多 »

汉安帝

汉安帝刘祜(),东汉第六位皇帝(106年9月21日-125年4月30日在位),在位19年,其正式諡號為「孝安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安帝」。.

新!!: 周舉和汉安帝 · 查看更多 »

汉冲帝

汉冲帝刘炳(一说昺)(漢安二年至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戊戌日,即公元),中国汉朝皇帝(建康元年八月初六庚午日至永憙元年正月初六戊戌日,即西元144年9月20日-145年2月15日在位),东汉第九位皇帝,在位僅148天,享年僅3岁,其正式諡號為「孝沖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沖帝」。.

新!!: 周舉和汉冲帝 · 查看更多 »

汉顺帝

汉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125年12月16日—144年9月20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順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順帝」。汉安帝和宫人李氏之子。.

新!!: 周舉和汉顺帝 · 查看更多 »

汉质帝

汉质帝刘缵(),一名续,东汉第十位皇帝。145年3月6日即位,在位时间1年余,其正式諡號為「孝質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質帝」。.

新!!: 周舉和汉质帝 · 查看更多 »

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46年8月1日-168年1月25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桓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桓帝」,他是汉章帝曾孙,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在位21年。.

新!!: 周舉和汉桓帝 · 查看更多 »

汉殇帝

汉殇帝刘隆(),汉和帝幼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殤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殤帝」。汉殇帝是中国帝王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新!!: 周舉和汉殇帝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周舉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神

河神可以指:.

新!!: 周舉和河神 · 查看更多 »

洛河

洛河可以指:.

新!!: 周舉和洛河 · 查看更多 »

潁考叔

颍考叔(),中国春秋时期郑国颍邑大夫,稱為「颍封人」。 前722年,庄公母亲武姜與莊公之弟共叔段合作,發動共叔段之亂,郑庄公討伐弟弟共叔段,共叔段流亡。 庄公把參與叛變的母亲武姜軟禁,並发誓「不及黃泉,毋相見也。」(「不到黄泉不相见」)。庄公後悔,希望能接回母親,又不想要違背誓言。在颍考叔的建议下,让莊公挖了條隧道,能看見黃色的地下水(黃泉),郑庄公和武姜便在“黄泉”相见。 前712年,子都和颍考叔争车,子都怀恨在心,颍考叔在攻打许国最早登上城头,被子都暗中射杀。.

新!!: 周舉和潁考叔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