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周简王

指数 周简王

周簡王(),姓姬,名夷,為周定王之子。在位14年,此期間晋、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吴国兴起,攻入楚国,幾乎亡楚。前572年九月,周王夷病死,諡号为简王。 在位期间执政为單襄公、劉康公、周公楚、尹武公。 子周灵王、儋季。.

目录

  1. 26 关系: 壬午天子姬姓尹武公己卯己丑丁丑丁亥东周丙子丙戌干支乙酉庚辰周定王周公楚周灵王儋季甲申癸未辛巳藩國戊子戊寅明朝

  2. 前572年逝世
  3. 周朝君主

壬午

壬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9个。前一位是辛巳,后一位是癸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水尅火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壬午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查看 周简王和天子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查看 周简王和姬姓

姓是漢字文化圈用作表示血緣集團的名称,其所指範圍隨著地域和時代變動,氏則是姓的分支。 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着母親的姓而改的,从上古八大姓也可以看出那時姓“姬”、“姒”、“媯”、“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会後,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查看 周简王和姓

尹武公

尹武公,春秋时期尹国国君。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七月,晋厉公乘鄢陵之战大胜之时,会合诸侯讨伐依附楚国的郑国,尹武公有参与其中。鲁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夏五月,郑国太子髡顽、侯孺到楚国为人质,楚国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郑国。鲁成公、尹武公、单襄公随诸侯伐郑。.

查看 周简王和尹武公

己卯

己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6个。前一位是戊寅,后一位是庚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木尅土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己卯

己丑

己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6个。前一位是戊子,后一位是庚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屬陰之土,是比例和好。.

查看 周简王和己丑

丁丑

丁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4个。前一位是丙子,后一位是戊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屬陰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查看 周简王和丁丑

丁亥

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4个。前一位是丙戌,后一位是戊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水尅火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丁亥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6王,前后515年。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他就是周平王。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赧王六十年(前255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

查看 周简王和东周

丙子

丙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3个。前一位是乙亥,后一位是丁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水尅火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丙子

丙戌

丙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3个。前一位是乙酉,后一位是丁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查看 周简王和丙戌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查看 周简王和干支

乙酉

乙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2个。前一位是甲申,后一位是丙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金尅木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乙酉

庚辰

庚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7个。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土生金相生。.

查看 周简王和庚辰

周定王

周定王(),姓姬,名瑜,中国東周第9代天子,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周定王是匡王之弟。定王在位21年而卒,子夷立,為簡王。 在位期间执政为王孫蘇、召桓公、劉康公、毛伯衛、單襄公。.

查看 周简王和周定王

周公楚

周公楚,春秋初期周国国君,周公旦后裔,公爵。鲁成公十一年(周简王六年,公元前580年)周公楚与王室诸大臣有矛盾,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离开王畿。天子派刘康公劝说,不果,次年,周公楚出奔到晋国。.

查看 周简王和周公楚

周灵王

周靈王(),姓姬,名泄心,是周简王之子,東周第11代國王,在位27年。 《列仙傳》中記載:周灵王的长子太子晋天性聪明,善吹笙,立他为太子,不幸早逝。公元前545年十一月的某天夜裡,周灵王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迎接他。传位于次子王子贵,癸巳日,病死。孔子在周靈王二十一年出生于魯。 在位期間執政為王叔陳生、伯輿、單靖公。.

查看 周简王和周灵王

儋季

儋季,姬姓,儋氏,又作王儋季。周简王的王子,周灵王的弟弟。前545年,灵王驾崩后,儋季去世。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其子儋括想拥立王子佞夫为王,失败出奔。.

查看 周简王和儋季

甲申

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1个。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金尅木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甲申

癸未

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0个。前一位是壬午,后一位是甲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癸未

辛巳

辛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8。前一位是庚辰,后一位是壬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火尅金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辛巳

藩國

#重定向 外藩.

查看 周简王和藩國

戊子

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前一位是丁亥,后一位是己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戊子

戊寅

戊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5个。前一位是丁丑,后一位是己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木尅土相尅。.

查看 周简王和戊寅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查看 周简王和明朝

另见

前572年逝世

周朝君主

亦称为 姬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