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勰 (晋朝)

指数 周勰 (晋朝)

周勰(),字彦和,晋朝年间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出身江南豪族义兴周氏,为建武将军、乌程县公周玘之子。 周玘曾意图起兵对付侨姓士族,未果。建兴元年(313年)临终前对周勰说:“杀我者诸伧子(对侨姓士族的蔑称),能复之,乃吾子也。”周勰袭爵乌程县公。 周勰时常记得父亲遗言。当时中原失地的地方官、士族避乱来归的多居显位,驾御吴人,吴人颇有怨气。二年(314年)十一月,周勰想趁机起兵,秘密结交吴兴郡功曹徐馥。徐馥家有部曲,周勰指使徐馥诈称叔父周札之命以聚合部众,乐于为乱的豪侠都来归附,以讨伐当权侨姓士族丹杨太守王导、镇东军长史刁协为名。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族人孙弼也从广德起兵响应。三年(315年)正月,徐馥杀吴兴太守袁琇,聚众数千,将奉周札为主。当时周札因病归家,闻讯大惊,告乱于义兴太守孔侃。周勰知道周札不同心,不敢发兵。徐馥党羽惧怕,攻杀徐馥。孙弼部众亦溃散,为宣城太守陶猷所灭。周勰堂弟黄门侍郎周筵提出诛杀周勰,周札不听,委罪于从兄周邵,诛杀了周邵。 主政江南的左丞相琅邪王司马睿念在周氏累世豪族在吴郡有威望,没有治罪,依旧安抚。周勰为周札所责,失志归家,淫侈纵恣,常对人说:“人生几时,但当快意耳。” 周勰后来官终临淮太守。当时周札为右将军、会稽内史、东迁县侯,周筵兄周懋为晋陵太守、清流亭侯,周筵为征虏将军、吴兴内史,周筵弟周赞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武康县侯,周赞弟周缙为太子文学、都乡侯,加上周勰,周札一门五侯,并居列位,吴士贵盛,莫与为比,大将军王敦深忌之,埋下后来诛灭周氏的伏笔。 Category:晉朝軍事人物 X Category:宜興人.

13 关系: 孔侃孙吴孙皓宜兴市建兴 (西晋)周玘周札王敦義興郡表字江苏省晉元帝晋朝

孔侃

孔侃(),会稽山阴人,孔子二十五代孙,孔冲之子,官至大司农,与曾祖孔潛、祖父孔竺、伯父孔恬都闻名于江左。有子孔坦、孔滔。.

新!!: 周勰 (晋朝)和孔侃 · 查看更多 »

孙吴

#重定向 孫吳.

新!!: 周勰 (晋朝)和孙吴 · 查看更多 »

孙皓

吴末帝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国志》原名为孫晧。為廢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在位十七年(264年—280年),是三国時期孫吴的第四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吳景帝孙休逝世時,太子孫𩅦非常年幼。因當時吳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大臣們便合議改立較年長的孫皓即位。孫皓即位後,初期雖然英明施政並多行善舉,在西陵之戰一度挽回吳國的厄運,但中後期實行暴政並過度役使民力,加深了亡國危機。最終,吳國於280年被晉王朝征服,三國時代也因此終結。 孫皓並無廟號與謚號,後世史書中多將孫皓稱為吳後主、吳末帝,也有用他即位前的封號烏程侯,或是歸晉後的封號歸命侯來指代他。.

新!!: 周勰 (晋朝)和孙皓 · 查看更多 »

宜兴市

宜兴市地处江苏南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地理中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因盛产紫砂陶土,由紫砂陶土制成的紫砂壺享誉中外,而被誉为中国“陶都”。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公里(含太湖面积24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16万(2014年底),其中城镇人口79.79万人(至2014年底)。.

新!!: 周勰 (晋朝)和宜兴市 · 查看更多 »

建兴 (西晋)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的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个年号。 建兴四年晉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1月 ISBN 7540210311。)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 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新!!: 周勰 (晋朝)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周玘

周玘(),字宣佩,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周玘出身江南豪族義興周氏,父親是晉建威將軍周處。周玘在晉官至建武將軍,因有三定江南之功勳而獲封爵並為此建義興郡,然而後來因與僑姓士族的矛盾而圖謀起兵,失敗而憂憤而亡。.

新!!: 周勰 (晋朝)和周玘 · 查看更多 »

周札

周札(),字宣季,義興陽羨人。西晉建威將軍周處三子。出身江南士族,在東晉官至右將軍。.

新!!: 周勰 (晋朝)和周札 · 查看更多 »

王敦

王敦(),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为東晋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新!!: 周勰 (晋朝)和王敦 · 查看更多 »

義興郡

义兴郡,中国晋朝到隋朝时设置的郡。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时分割吴兴郡、丹阳郡设置义兴郡,治所在阳羡县(今江苏省宜兴市)。包括今江苏省宜兴市、溧阳市。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废除义兴郡。 义兴郡郡治在今宜兴市城区,辖七县:.

新!!: 周勰 (晋朝)和義興郡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周勰 (晋朝)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周勰 (晋朝)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晉元帝

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東晉建立者。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母為琅邪王妃夏侯光姬。.

新!!: 周勰 (晋朝)和晉元帝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周勰 (晋朝)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