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 关系: 亚伯拉罕·林肯,伊利诺伊州,佛蒙特州,內布拉斯加法案,共和黨 (美國),美國,美国参议院,美国众议院,芝加哥,詹姆斯·布坎南,George B. McClellan,Project Gutenberg,民主党 (美国)。
- 1852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1856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 1861年逝世
- 北方联邦政治领袖
- 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
-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ən,),第十六任美国总统,1861年3月就任,直至1865年4月遇刺身亡。林肯领导美国经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和最为严重的道德、宪政和政治危机——南北战争。經由此役,他维护联邦的完整,废除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隸,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并推动经济的现代化。也因此美国学.
伊利诺伊州
伊利諾州(State of Illinois),又譯為--,是一個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州,州名源自曾在此居住的伊利尼維克(Illiniwek)印第安人部落。「Illinois」這個名字就是法國殖民者根據此部落名稱變形得來。伊利諾州的州府是位于该州南部的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伊利諾州的美国邮政縮寫代碼为「IL」。.
佛蒙特州
佛蒙特州(State of Vermont)是美国第14个州,以其美丽的景色、奶制品、枫糖浆和激进的政治而著称。 佛蒙特總共擁有14個郡。這14個郡,轄下有255個政治單位或地區,其中有237個為城鎮、9個為城市、5個為未組成社團區域。.
內布拉斯加法案
#重定向 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
共和黨 (美國)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又常被稱為大佬黨(Grand Old Party,簡稱GOP)是美國的一个政黨,與民主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目前為美國執政黨,並擁有美国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黨地位,34个州的執政权,並控制绝大部分的州議会。 1854年創黨以來,由共和黨首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至今,30任美國總統有19位都是共和黨人。共和黨創立時的早期,結合了當時反對奴隸制擴張的政治勢力,並且將黨的價值奠基於「個人自由」和「國家團結」之上。而在當代政治中,共和黨則被視為是社會保守主義(也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包括維護「家庭價值」)、經濟古典自由主義(包括支持「保守財政政策」)的右派政黨。.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美国参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參議院(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國的立法机构──美國國會的兩院之一,另一院為眾議院。 參議院的組成和權力建基於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美國每一州於聯邦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所以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為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议长,但無參議員資格;且除非是為了在表決平手時打破僵局,否則不得投票。 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而任期較长,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置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憲法明列總統在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採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 兩院制的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狄克協議所得的結果。依該協議,各州在眾議院中的代表權以人口為基礎,但在參議院中具均等代表權。憲法規定法律之制定須經兩院通過。參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較眾議院單獨擁有的權力更為重要,使得參議院(上議院)所負的責任較眾議院(下議院)更廣泛,亦更具政治影響力。 參議院承襲古羅馬元老院之名,其議場建築物分佈在國會山莊北部。眾議院的建築物則分佈在國會山莊南部,詳見。.
美国众议院
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美國各州在眾議院中拥有的席位比例以人口為基準,但至少會有一名議員。 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明定為435名。眾議員任期兩年,无连任限制。眾議院議長由眾议员选举产生,傳統上為多数党之領導人。然而多數黨領袖另由該多數黨於院內之第二重要議員擔任。據美國總統繼位條例,眾議院議長繼任總統之順序仅次於兼任参议院议长的副总统,為政壇上第三重要的領袖人物。 兩院制國會的起源是因為建國者希望擁有一個貼近且跟隨民意公論的“人民議院”,代表各州政府、以制衡不太受大众情绪干扰的參議院。憲法規定法案須經兩院批准方能通過。 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1914年前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眾議院(公民直選)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制衡(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眾議院會議廳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南翼。參議院在同一建築物的北翼開會。.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詹姆斯·布坎南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美国第15任總統。在任期內最受批評的是他無法調和南北之間的衝突,身后亦因此臭名昭著。.
George B. McClellan
#重定向 乔治·B·麦克莱伦.
查看 史蒂芬·A·道格拉斯和George B. McClellan
Project Gutenberg
#重定向 古腾堡计划.
查看 史蒂芬·A·道格拉斯和Project Gutenberg
民主党 (美国)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美國的一个政黨,與共和黨並列為美國當代的兩大主要政黨之一。 1828年第七任美國總統安德鲁·杰克逊創建民主黨,1848年成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為首任主席,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於1792年創立的民主共和黨。 民主党在建立之初主要为保障美国农业发展。因此民主党在19世纪中期通过法案强制驱逐印第安人,发动美墨战争,获得大量土地以供农耕。在美国内战中则支持奴隶制以维护成型的农业体制。20世纪初,民主党支持维护工人权利,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并通过了反垄断法。自從1932年以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總統推行新政並稱之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成為了之後民主黨的主要政策走向。逐渐将民主党根基由银行和商人向工农倾斜。新政一直到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及越戰導致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對國外軍事干預的立場及國內政策嚴重分歧,這種分歧導致之後民主黨失去執政地位,但民主黨維持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權直至至1995年。比尔·克林顿1993年上台後,由於共和黨1995年起控制國會兩院,民主黨轉走溫和中間路線,吸引不少中產及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2009年巴拉克·歐巴馬領導民主黨重新上台後,民主黨加強其自由派和進步主義路線,強調對少數族群的支持(包括非裔、拉美裔少數族裔及LGBT族群),但同時失去不少白人藍領階層的支持,導致2017年再度成為在野黨。.
另见
1852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1856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
1861年逝世
-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 亨利·格雷
- 亨利·穆傑
- 亨利·穆奥
-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 伊拉·波斯
- 伊萊佛利·雷明登
- 何塞·马里亚·奥万多
- 佩德羅五世 (葡萄牙)
- 咸丰帝
- 塔拉斯·舍甫琴科
- 威廉·莱昂·麦肯齐
-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
- 弗朗西斯科·罗萨里奥·桑切斯
- 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
- 恩斯特·卡西米尔二世 (伊森堡-比丁根)
- 梁廷枏
- 歌川國芳
- 海因里希·马施纳
- 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
- 特诗琳王太后
- 皮埃尔·博斯凯
- 祥妃
- 端华
- 約納斯·富勒爾
- 约阿希姆·莱莱韦尔
- 维多利亚公主 (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
- 肃顺
- 胡林翼
- 腊纳瓦洛娜一世
- 腓特烈·威廉四世
- 葉芸來
- 裨治文
- 載垣
- 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叶尔莫洛夫
-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
- 阿尔伯特亲王
- 阿诺尔德·阿道夫·贝特霍尔德
北方联邦政治领袖
- 乔治·S·鲍特韦尔
- 亚伯拉罕·林肯
- 亨利·威尔逊
- 休·麦卡洛克
- 奥利弗·哈泽德·佩里·莫顿
- 威廉·A·惠勒
- 威廉·H·苏厄德
- 威廉·P·费森登
- 安德鲁·约翰逊
- 杰里迈亚·S·布莱克
- 汉尼巴尔·哈姆林
- 洛特·M·莫里尔
- 海约翰
- 约翰·J·克里滕登
- 约翰·亚当斯·迪克斯
- 约翰·舍曼
- 罗杰·B·托尼
- 萨蒙·波特兰·蔡斯
- 蒙哥马利·布莱尔
- 詹姆斯·布坎南
- 霍拉肖·西摩
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 乔·拜登
- 乔治·B·麦克莱伦
- 乔治·麦戈文
- 伍德罗·威尔逊
- 休伯特·汉弗莱
- 刘易斯·卡斯
- 哈里·S·杜鲁门
-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 安德鲁·杰克逊
- 富兰克林·皮尔斯
- 希拉里·克林顿
- 林登·约翰逊
- 格罗弗·克利夫兰
- 比尔·克林顿
- 沃尔特·蒙代尔
- 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
- 约翰·C·布雷肯里奇
- 约翰·克里
- 约翰·威廉·戴维斯
- 约翰·肯尼迪
- 艾尔弗雷德·E·史密斯
- 詹姆斯·布坎南
- 詹姆斯·米德尔顿·考克斯
-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 贝拉克·奥巴马
- 阿尔·戈尔
- 霍勒斯·格里利
- 霍拉肖·西摩
- 马丁·范布伦
亦称为 Stephen A. Douglas,Stephen Arnold Doug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