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指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本文介紹中華民國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關係與互動。.

122 关系: 加拿大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古巴台灣台灣獨立運動台独台湾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瓦濟蘭外務省奧林匹克委員會尼加拉瓜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拿马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央通訊社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與聯合國關係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臺北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外交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政府主权国家主權布吉納法索世界卫生大会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帛琉一中一台九二共識乔治·沃克·布什亞太經合會亞洲開發銀行德国俄罗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冈比亚...公共卫生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王金平立法委員立法院院長第二次国共内战管碧玲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经济学人美國美国国务院疾病特拉华州隔離檢疫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联合国行政院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院長衛生署馬紹爾群島馬爾他騎士團馬英九馬英九政府香港諾魯麻生太郎辛巴威胡錦濤葉金川邱文達蔡英文蔡英文政府自由時報臺灣臺灣地區英國國會英国英国下议院連戰陳馮富珍陳水扁SARS事件林奏延林全李登輝李明憲 (政治人物)杜爾欧洲议会比利時眾議院民進黨波多黎各波兰法国法新社洪都拉斯澳大利亚澳門澳洲海峽兩岸關係新西兰日内瓦日本政治教廷托克劳所罗门群岛2009年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7年5月 扩展索引 (72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为 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2002-2003年,该病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被称为SARS事件。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由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了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本病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需要非常親密的接触。此病平均导致7%至15%的患者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该病死亡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15%。不同年龄段中,24岁和以下人群死亡率为1%,25到44岁死亡率为6%,45到64岁死亡率15%,65岁以上的死亡率则為100%。.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查看更多 »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古巴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台灣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台独

#重定向 台灣獨立運動.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台独 · 查看更多 »

台湾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湾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法定劃定的34個省級行政區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上的两个岛屿省份之一,其轄區包括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岛等地。但由於第二次国共内战以來的海峡两岸分治格局,現階段屬於「法定設置」而尚未實施实际统治。.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台湾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史瓦濟蘭

#重定向 斯威士兰.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史瓦濟蘭 · 查看更多 »

外務省

#重定向 日本外務省.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外務省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委員會

奧林匹克委員會可以指:.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奧林匹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通稱尼加拉瓜,是位於中美洲的一個國家,為中美地峡面積最大的國家,北鄰洪都拉斯,南邊是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面太平洋。尼加拉瓜國土可分為三個主要地理區,分別為太平洋低地區、較為濕涼的中部高地區以及加勒比海低地區。尼加拉瓜近太平洋地區有中美洲最大的2個淡水湖-馬那瓜湖及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首都是马那瓜。溫暖的熱帶氣候、生物多樣性及活火山等為尼加拉瓜主要的旅遊景點。.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尼加拉瓜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拿马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簡稱巴拿馬(Panamá ; ),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面积7.55万平方公里,人口393万。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位於國家的中央,劃分了南北美洲,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巴拿马 · 查看更多 »

两个中国

兩个中國是一種近現代描述兩岸關係或者國共關係的政治用語,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政治現实上作为两个主权国家或政治实体。.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两个中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卫生工作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门之一。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卫生部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能合并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國共產黨 · 查看更多 »

中國與聯合國關係

#重定向 中國與聯合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國與聯合國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最高负责人职位的正式名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地位最高、排名最前、权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领导职务,负责领导中共全党。担任此职的党员干部是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和国政的最高决策者,位列国家级正职首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和常委都要向总书记述职,形成“总书记绝对领导制”,总书记的权威已经达到毛泽东时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程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以及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党章》又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选出。总书记任期与中央委员会相同,五年一届,但党章没有规定连任次数。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创立于1925年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取代,198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重新设立。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习近平,于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2017年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以全票连任。.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代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的總稱。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並於1954年9月27日頒布首部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中國最高国家權力機關,設有常務委員會;主要行使立法權,並選出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行政机关(國務院)、軍事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檢察機關(最高人民檢察院)等机构。國家主席為禮儀性和象徵性虛位國家元首,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共同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為習近平,並因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而為最高領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腦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暨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他和4名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門及委員會負責人主持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結構採分權制,依照憲法分別在各省(自治区、直轄市)、地级市(自治州)、縣(县级市、市轄區、旗)、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产生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與受人民監督。選舉採分階段進行,在鄉鎮級、區縣級舉辦直接選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華臺北

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Taipei chinois;IOC編碼:,即「Taipei」的縮寫)是中華民國在參與國際賽事所主要使用的名稱,簡稱為中華隊。因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建交并奉行其“一个中国”政策,於是於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與核准之後,決議採用該名稱,做為參加國際體育運動的代表團名稱。被稱作「奧會模式」或「奧運模式」。 除了運動賽事,「中華臺北」名稱也擴大使用,做為中華民國參加不限定以非主權國家身分為會員的國際組織(例如APEC、OECD、WHO、ICAO,WTO)時所採用的官方名稱。.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臺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外交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即使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仍是如此。現今中華民國與世界18個主權國家擁有正式外交關係,其餘國家則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而不與中華民國建交;但中華民國與部分無邦交國家仍保持政治及經貿往來,並視情形互設以民間機構名義運作的外交代表機構。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沒有主權國家同時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參與的國際組織當中(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中華民國政府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名義加入。此外,中華民國雖被排除聯合國會籍,仍積極尝试參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聯合國系統之組織與機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民國外交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是中華民國主管公共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同時監督各縣市政府衛生與社會局(處)。其前身為1971年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2013年升格為部並改為現名。.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護照

中華民國護照是中華民國外交部所簽發予中華民國國民的護照。凡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無論是否持有其他國家及地區之護照或旅行證都可申請,但1949年后由于兩岸分治的因素,已排除大陸地區人民之申請資格。 中華民國護照由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以及中華民國各駐外大使館、領事館或駐外代表處負責簽發。截至2018年5月22日,擁有台灣居留權的中華民國國民免簽證或簽證抵達148個國家和地區,普通中華民國護照在旅行自由方面全球排名第26位(與梵蒂岡護照並列)。不過,中華民國外交部說,中華民國護照擁有167個國家免簽證或簽證抵達入境,其中包括大量國家要求抵達前的文件,如邀請函或簽證批准函(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這些國家不被視為提供免簽證或抵達簽證的機會,因為簽證通常在抵達前和獲取此類文件的過程中獲得批准。下面的圖表僅列出那些在抵達前根據國際接受的定義在抵達前無需提供免簽證或簽證而無需額外文件的國家。.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民國護照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主权国家

主權國家,指擁有獨立主權的独立国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其统治和管理的权力由该国家或組織的人持有,不受他方影響。.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主权国家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布吉納法索

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西非內陸國家,全部國土都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旧称上沃尔特(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为现国名。首都瓦加杜古位於國土的正中央,是布基納法索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經濟中心。布吉納法索為全球識字率低的國家,只有約兩成三的國民識字。低度開發国家之一。.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布吉納法索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大会

世界卫生大会(Assemblée Mondiale de la Santé,AMS; WHA; World Health Assembly,WHA),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每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萬國宮召开一次大会,审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工作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报告、接纳新会员国等诸多重要的议题。 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于1948年6月24日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宣布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世界卫生大会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

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Observer in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指一个国家提出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以后,在这个申请没有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组织法、程序接纳之前,由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考虑工作实际需要,可以邀请这些提出申请的国家或地区、组织,作为世界卫生大会的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其他委员会,但没有投票权及人事分配權,每年僅可參與一週的世界衛生大會,無法取得關於世衛的重要文件,參加會議必須逐案申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英文縮寫为 WHO;中文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专门机构之一,國際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机构。根據《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世界衛生組織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盡可能獲得高水平的健康。該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為“身體,精神及社會生活中的完美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的主要職能包括:促進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進公共衛生,疾病醫療和有關事項的教學與訓練;推動確定生物製品的國際標準。截至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共有194個成員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世界卫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簡稱世贸组织或世贸;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为 WTO;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縮寫为 OMC;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縮寫为 OMC)是负责监督成员經濟體之间的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 世贸总部位于瑞士的日内瓦,現任总干事是羅伯托·阿澤維多。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世界贸易组织的職能是調解紛爭,而加入WTO不算簽訂一種多边貿易協議,但其設置的入會門檻可以做為願意降低關稅、法政上配合、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該機構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世界贸易组织 · 查看更多 »

帛琉

帕劳(Palau,旧称Belau或Pelew),也称--,正式名称是帕劳共和国,(Republic of Palau;帕勞語:Beluu er a Belau),是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有约340座岛屿,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加罗林群岛的西链,总面积为46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岛屿是科罗尔。首都恩吉鲁穆德位于临近岛屿巴伯尔道布岛,隶属于梅莱凯奥克州。帕劳的海上邻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约3,000年以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最先在这里定居;直到约900年以前,当地人种都属于尼格利陀人。群岛在16世纪初被欧洲人发现,1574年成为西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被击败;1899年,根据德国-西班牙条约(英语:German–Spanish Treaty),群岛被出售予德意志帝国,隶属于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劳被日本帝国海军占领,随后被国际联盟归入日治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的一部分,美军与日军在此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包括主要的佩莱利乌战役。1947年,帕劳同其它几个太平洋群岛一起成为美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1979年,帕劳公投反对加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根据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帕劳在1994年完全独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帛琉 · 查看更多 »

一中一台

一中一台,對於海峽兩岸關係的一種觀點,認為台灣海峽兩岸是兩個主權分治的國家,一邊是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邊則是治權僅限於台灣的中華民國。在這個觀點下,發展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是台灣、一邊一國等不同政治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這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批評這是台灣獨立運動人士煽動的分離主義。 這個觀點與兩個中國不同,主要的區別在於,兩個中國論者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中國另一個合法代表是中華民國。一中一台論者則認為,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另一邊為不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認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將兩岸關係定位于一邊一國的關係。.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一中一台 · 查看更多 »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是一個與台海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是指在1992年,台灣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即無任何書面協議或約定,無任何法律效力)。但其實質含義為何,至今海峽雙方仍無交集。 最初在九二香港會談中,雙方並沒有達成广泛的共識,「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也尚未出現。到2000年4月28日,時逢中華民國總統选举結束後、政權移交前,中國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識”,并阐述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隨後列入中國國民黨的黨綱之中。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歷史性訪問中國大陸,與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锦涛會面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公文書上使用“九二共識”之名稱,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2006年,蘇起坦承「九二共識」是為了重新包裝「一中各表」所自創的名詞。 2008年5月26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文件中首見「九二共識」一詞。 2015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中,雙方再度肯定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及共識,此會談與稍早的朱習會都沒有特別強調各自表述的存在。 自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僅承認九二會談,但不承認九二存在共識,此後兩岸關係轉淡。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报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堅持“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识”的立場來處理两岸關係。.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九二共識 · 查看更多 »

乔治·沃克·布什

--(英语:George Walker Bush,/ˈdʒɔrdʒ ˈwɔːkər ˈbʊʃ/,),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为美國第43任总统。 布什在2001年1月20日就職在擔任總統之前,於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第46任德克萨斯州州長。布什家族很早就開始投入共和党以及美國政治,布什的父親是之前曾擔任第41任總統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他的弟弟傑布·布什也曾擔任佛羅里達州的州長,由於與父親同樣擔任過美國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小布什以區別,而他父親就被稱為老布什。 小布什任內遭遇了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他因此發動了一連串反恐戰爭。在2001年10月他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以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剷除基地組織勢力,接著他在2003年3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萨达姆政權。 在經過激烈的選戰後,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擊敗民主黨參選人約翰·凱利當選連任,他获得连任,並成功贏得普選和選舉人票。任內小布什推行了1.3兆元的減稅計畫、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制的改革,同時也推行了社會保守主義的政策,例如禁止晚期墮胎的法案、以及反對承認同性婚姻的聯邦法案提議。近年來,布什政府在反恐戰爭的正當性、关塔那摩湾事件、虐囚门事件、以及颶風卡特里娜救災工作的處置上遭遇到眾多批評,執政民調認可度在911事件之後也有逐漸下滑的趨勢。 在-zh-hans:美国在线;zh-hant:美國在線;zh-hk:美國線上;zh-tw:美國線上;zh-mo:美國線上;-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布什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六位,且此时小布什仍在總統任內。.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乔治·沃克·布什 · 查看更多 »

亞太經合會

#重定向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亞太經合會 · 查看更多 »

亞洲開發銀行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縮寫:ADB,简称亞銀、亚行、亚开行),香港舊譯亞洲發展銀行,屬於亚太地区的政府之間金融机构,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亞洲經濟与社会的發展。1966年12月19日成立,有31個創始會員國,目前有67個成員國,其中亞太國家48個。总部設置於菲律宾马尼拉并在世界各地拥有31个办事处,其历届总裁都是日本人。亞洲開發銀行仿照世界銀行的股權制度,依照成員的資本比例,得到相應比例的投票權。2014年以來,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亞太創意生產指數年度報告。 在2013年年底,日本持有股份15.67%,所佔比例最大。美國持有15.56%,中國持有6.47%,印度擁有6.36%,而澳大利亞擁有5.8%。.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亞洲開發銀行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是北美洲的一個國家,位于加勒比海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向风群岛南部,聖露西亞及格瑞那達之間。居民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查看更多 »

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國家圖書館,簡稱國圖,舊稱國立中央圖書館(簡稱中圖),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圖書資訊機構,也是中華民國三所國立圖書館之一(國家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隸屬於教育部;该館為臺灣唯一一所「國家圖書館」等級的圖書資訊機構,不同於其他兩間國立圖書館為公共圖書館。總館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經行政院裁定將於臺南市新營區設立南部分館暨聯合典藏中心。另設有3處典藏專業領域資料的中心於臺北市。 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的法定送存機構,國家圖書館收藏各種類型的出版品與文獻資料,尤以漢學文獻最具特色。該館亦為中華民國各圖書館的最高輔導機關,其附設的「中華民國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為臺灣的國際標準書號(ISBN)管理單位,獲配的冠碼為957及986。.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冈比亚

岡比亞(The Gambia),全称甘比亞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Gambia),西部非洲國家,陸上被塞内加爾環繞,面积11,295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陆最小的國家。岡比亞河貫通國家中央,流往大西洋。1965年岡比亞脫離英國獨立。岡比亞人口191万(2014年),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冈比亚 · 查看更多 »

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是透过组织社区资源,为公众提供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一门管理学,它使用预防医学、健康促进、环境卫生、社会科学等技术和手段。公共卫生体系由国际公共卫生组织、国家公共卫生组织、地方公共卫生组织和社区公共卫生组织组成。.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公共卫生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简称中共中央台办、中央台办或中台办)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台办或国台办)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序列。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机构。在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名称,如对在中國大陆投資的台商及就業的台勞称“国台办”,对在台灣党派使用“中共中央台办”名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一词,通常被用來指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国际社会 · 查看更多 »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研究國際機關及其程序之一種學問;國際間為處理國際事務而設立機關,為便利處理事務而制定程序。具有国际性行为特徵的组织,可以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事務,國際組織可分為兩種主要型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国际组织 · 查看更多 »

王金平

王金平(Wang Jin-pyng,),臺灣政治人物,生於日治臺灣高雄州岡山郡--(今高雄市路竹區)。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院長,現任立法委員。多年來被視為國民黨本土派的領袖。 自1975年起已連續參與13次立法院公民選舉(含全國不分區席次),是最資深的現任立委,共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六任總統;自1999年起擔任院長,是國會全面改選後迄今任期最長的國會議長,共經歷三位(共五任)總統,2015年11月29日其任期超過前立法院院長倪文亞,成為中華民國任期最長之立法院院長,共擔任5屆在任17年。 2015年12月18日王金平最後一次主持立法院會,晚間10時34分通過由他主持的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協商條文,這是他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最後一槌。2016年2月1日,他因國民黨席次優勢不再而卸下院長職位,重回立法委員之身分行使職權,同時因第九屆立委年輕化,王金平成為該屆立委當中最年長者。.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王金平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院長

立法院院長,是中華民國立法院之首長,相當于國會議長,由立法委員相互提名投票選舉後產生,依法督導監管立法院委員會,組織立法院決策程序與行政議事,並負責召集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 值得留意的是,立法院在台灣全面改選後,所有的院長均為台灣出身。.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立法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管碧玲

管碧玲(Kuan Bi-ling,),臺中縣豐原鎮人(今臺中市豐原區),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被支持者暱稱為「管媽」,隸屬謝系。1979年大學畢業即在母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公共行政系服務,並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在國立台灣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後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獨立改成立為國立臺北大學,繼續在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任副教授(現仍為兼任副教授),2000年借調到高雄市政府擔任新聞處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到2004年4月17日兩次四年借調期滿,遂辭去國立臺北大學專任教職。2004年9月15日因參選立法委員辭去文化局長等所有本兼職,此一階段共服公職24年10個月又15天。現任高雄市第五選區立法委員,已連任四屆(2005年2月1日就任第六屆立法委員,連任第七、第八至今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管碧玲 · 查看更多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IFRC;阿拉伯语:)(初创时名为红十字会联盟,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是一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各国家协会(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共同组成了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该组织成立于1919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它负责协调各国家协会的活动,以“通过动员人道力量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在国际层面上,该联合会与国家协会密切合作,领导和组织大规模紧急救援。 一般而言,依照七项基本原则(见下文)中的「普遍」原則,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国家协会(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而在「統一」原則下,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国家协会。由亨利·杜南創立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依照《日內瓦公約》及相關議定書的規定,提供戰俘人道協助、監察戰俘待遇。「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联合会」則負責協調国家协会,跨國救援和平时期的受害者。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現在都是聯合國的觀察員。.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人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週報,分八個版本面向全球發行,其編輯部位於倫敦。它在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在創辦之初,《經濟學人》以報紙版式發行;時至今日,儘管它已經採用小開本、光面紙的雜誌版式出版,但它依然沿用舊時的習慣,將自己稱為「報紙」。2017年上半年,《經濟學人》實體和數字刊物的平均每周發行量合共達到144萬份,其中近六成發行量位於北美地區。 《經濟學人》歸經濟學人集團所有。後者的股權中有50%由包括報社編輯和職員在內的私人投資者持有,餘下50%由英國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意大利阿涅利家族分別直接或通過控股公司持有,二者在集團董事會均有代理人。集團曾經的主要股東還包括培生集團。在2016-2017財年,經濟學人集團的經營利潤達到5600萬英鎊。《經濟學人》主編的任命和解任均由集團下設的理事會負責。報社有大約100名僱員,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倫敦西敏市的總部辦公,其餘則被派駐在全球近20個國家的編輯部。 雖然刊名為「經濟學人」(英文名The Economist為「經濟學家」之義),但《經濟學人》並非專門研究經濟學,也不是學術期刊,而是一本涉及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面事務的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著重於對這些議題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評論。它的社論持有古典自由主義與經濟自由主義的立場,傾向於支持自由貿易、全球化、和社會自由主義(例如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它曾將自己形容為「亞當·斯密與大衛·休謨的蘇格蘭式自由主義的產物」。它面向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羣,讀者中包括諸多具有影響力的高管和決策者。21世紀以來,儘管《時代》、《福布斯》、《新聞週刊》等諸多同類英文新聞雜誌的發行量均陷入停滯或出現下滑,但《經濟學人》的發行量和廣告業績卻有顯著增加。這一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被經濟學人集團的前-zh-cn:首席执行官;zh-hk:行政總裁;zh-tw:執行長-安德鲁·拉什巴斯(Andrew Rashbass)形容為「大眾智慧」(Mass Intelligence)時代的來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经济学人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有时亦称State Department),直译为美国国务部,是美國聯邦政府負責外交事務的行政部门,前身为美国外交部,目前亦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美国国务院是美国最龐大的政府機構之一;其行政首長为国务卿,现任的国务卿是麦克·蓬佩奥。 美国国务院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雾谷地區C街2201号的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只有几个街区距离。因此「霧谷」(Foggy Bottom)有時也作為國務院的代稱。 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内阁中仅次于副总统後的成员。如果总统无法有效行使总统权力能力或者意外死亡,按照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排在第四位,即排在美国副总统、美国众议院议长和参议院临时议长之后。但由于副總統祇是充當總統的後備因而位高權不重,而参议院临时议长象征意義較大,美國政治權力當中,国务卿的真正實權相比副總統和参议院临时议长還要大,故国务卿的真正權力僅次於總統和美国众议院议长。.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美国国务院 · 查看更多 »

疾病

病是生物在一定原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特定的異常病理情形,而且會影響生物體的部份或是所有器官。一般會解釋為「身體病況」(medical condition),而且伴隨著特定的症狀及醫學徵象。机体对病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自稳调节的紊乱,损害和抗损害反应,表现为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体力减弱甚至丧失。 疾病有致病原因,可能是由外在因素而造成,例如傳染病,也有可能是因為內在的機能不良而導致,例如自體免疫疾病。但疾病不一定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致病的原因往往因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体;它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疾病导致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这是认识疾病的基础。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器官或系统)有它特殊的变化。生病时,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体力减弱或丧失。 對人類而言,疾病一般會用來泛指會造成疼痛、異常行為甚至死亡的條件。在此定義下,疾病有時也包括受傷、身心障礙、功能失調、症候群、感染、獨立的症狀、特異的行為等。不過在其他領域可能會有不同的分類。疾病不一定只影響人的生理,灳會對人的情緒造成影響,患有某一疾病可能會影響人的生活態度及人格。 由於疾病造成的死亡會歸類為。疾病可以分為四類:病原類疾病、营养缺乏類疾病、遺傳類疾病及心理類疾病。疾病也可以用傳染病及非傳染病來分類。造成最多人死亡的疾病是冠狀動脈疾病,再來是及。.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疾病 · 查看更多 »

特拉华州

特拉华州(State of Delaware),或譯德拉維爾州,為美國的一州,是最早加入美國聯邦的州,所以又有「第一州」這個稱呼。「第一州」這個稱呼來自於特拉华州是第一個複決通過目前美國憲法,並加入現今美國聯邦體系的州;該州於1787年12月7日加入美國聯邦。该州州名根据特拉华男爵的爵位称号命名,特拉华湾亦据此命名。它也是美國第二小的州份,僅略大於羅德島州,也是仅有的两个小於一萬平方公里的微型州份。.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特拉华州 · 查看更多 »

隔離檢疫

離檢疫 是風險管理的一種設施。 當人類、動物、植物等,由一個地方進入另一個地方,為防帶有傳染病等,所以必須進行隔離檢疫,尤其當地可能發生傳染病。.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隔離檢疫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是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屆联合国大会會議上表决通过的、关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問題”的決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依据此决议取得原由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擁有的中國席位與代表權;中華民國政府則在用盡阻止決議案通過的議事方法後,於提案表決前宣布退出联合国,並將此決議案稱為「排我納匪案」,現今中華民國政府則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代稱。該決議案对海峽兩岸政府国际地位、外交关系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也成为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張“一個中國”的重要依據。.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衛生署

#重定向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行政院衛生署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衛生署

衛生署可以指:.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衛生署 · 查看更多 »

馬紹爾群島

绍尔群岛(Marshall Islands),正式名称为马绍尔群岛共和国(Aolepān Aorōkin M̧ajeļ),是位於北太平洋的島國。马绍尔群岛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一部分,土地面積为181平方公里,人口为68,480人,分散定居在由1,156个岛屿组成的34个珊瑚环礁上。与之在海上相邻的地区分别是北部的威克島,南部的諾魯,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和东南部的基里巴斯。人口最多的环礁为馬久羅,亦为马绍尔群岛的首都。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密克罗尼西亚人陆续到马绍尔群岛定居,他们借助由木棒编织的浮网在岛屿间航行。欧洲人在16世纪20年代发现马绍尔群岛,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萨拉萨尔于1526年8月在海上看到这一环礁。随后其他西班牙和英国探险家也陆续发现了这一岛屿。马绍尔群岛的名称源于英国探险家约翰·马绍尔。1874年,马绍尔群岛成为了西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1884年这些岛屿被出售给德国,并在1885年成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马绍尔群岛,并于1919年由國際聯盟将其正式移交日本,马绍尔群岛因此受日本南洋廳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中占领了该群岛。战后,马绍尔群岛与其他的太平洋群岛一同受美国治理的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管辖。1979年马绍尔群岛实现自治,并于1986年和美国签署《自由联合协定》而获得独立主权。 马绍尔群岛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并与美国达成自由联合关系。美国提供马绍尔群岛的国防、资金和社会服务。由于岛上天然资源并不丰富,马绍尔群岛的经济依赖于服务业以及部分渔业和农业。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的援助。马绍尔群岛采用美元作为货币。马绍尔群岛的大多数公民具有马绍尔血统,小部分移民来自菲律宾及其他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的两种官方语言是马绍尔语和英语。几乎全体国民信仰宗教,约四分之三的国民加入联合基督教会 - 马绍尔群岛公理会(UCCCMI)或神召会。.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馬紹爾群島 · 查看更多 »

馬爾他騎士團

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圣约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di Rodi e di Malta),简称馬爾他騎士團。马耳他骑士团的前身为成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的一个军事组织——医院骑士团,為三大騎士團之一。该组织成立的最初目的为保护本笃会在耶路撒冷的医护设施。该组织全称中的“圣约翰”得名于施洗约翰。该组织拥有两幢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羅馬孔多迪大街68號,一幢佔地1.2萬平方米的大廈馬爾他宮,以及罗马郊区阿文提诺山上的馬爾他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馬爾他騎士團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政府

英九政府,通稱馬政府,是指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馬英九自2008年5月20日起就任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其任期在2012年5月20日結束。在2012年1月14日的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689萬票連任成功,於同年5月20日就任第13任總統,兩次任期於2016年5月20日結束,共歷時8年。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的任命權之外,並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馬英九政府首任內閣為劉兆玄內閣,第二任內閣為吳敦義內閣,第三任內閣為陳冲內閣,第四任內閣為江宜樺內閣,第五任內閣為毛治國內閣。第六任內閣為張善政內閣。內閣主要成員之中,除少數官員外,均為中國國民黨從政黨員。.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馬英九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諾魯

諾魯共和國,簡稱諾魯(Nauru,瑙魯語:Naoero,英語舊稱:),是位於南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個島國。距离諾魯最近的國家是位於巴納巴島的吉里巴斯,在諾魯以東約300公里。諾魯的国土面积为21.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国家,僅大於梵蒂冈及摩納哥。瑙鲁的人口約10,500人,位居世界倒數第三,僅多於吐瓦魯和梵蒂冈。 諾魯的原住民是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在19世纪末被德意志帝國吞併成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諾魯成為國際聯盟託管地,由澳洲、新西兰和英国共同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战諾魯被日本佔領,作為入侵太平洋的跳板。戰後諾魯再被託管,直至1968年才獲得獨立。 縱觀20世紀上半葉,諾魯是一個由執政者掌握主要經濟資本的國家。由於諾魯是一個由磷石組成的島嶼,沉積接近地面而能進行簡單的露天採礦。1907年起太平洋磷酸鹽公司開始在島上採礦Na Nauru znajdowały się wówczas jedne z największych złóż tych skał na świecie,1919年組成英國磷酸鹽委員會;獨立後由國營的諾魯磷酸鹽公司繼續開採。直至1980年代沉積耗盡前,瑙魯仍是磷酸鹽的主要出口國;因此,瑙魯政府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間曾自誇其人均收入是所有主权国家之中最高。 可惜的是諾魯原住民並沒有充分運用這些財富,隨著磷酸鹽儲量的枯竭和採礦帶來的環境惡化,再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瑙魯政府求助於一些不尋常的方法來獲得收入。在1990年代,諾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自2005年起,諾魯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並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以作為回報。.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諾魯 · 查看更多 »

麻生太郎

麻生太郎(,),日本政治家、實業家。第92任內閣總理大臣。第96任安倍內閣副總理兼財務大臣和金融擔當大臣。12次當選眾議院議員。 麻生太郎出身名流,母系祖辈中高官辈出,父系则是著名财阀,并与皇室联姻。從政前,麻生任家族事業株式會社麻生的社長,成功引导企业转型。1979年步入政坛,在家乡福冈首次当选众议员,并逐漸成长為自由民主黨內的實力人物,歷任經濟企畫廳長官、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總務大臣、外務大臣、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自民黨幹事長等黨政要職,旗下有党内派阀之一为公会(麻生俱乐部)。2008年出任第23代自民黨總裁暨第92代內閣總理大臣,不過任內未能扭轉自民黨的弱势局面,在2009年的眾議院選舉中,大敗於在野的民主黨,自民党自1993-1994年之后再度失去執政地位。 2012年12月,自民黨重奪執政權,麻生太郎作为首相安倍的重要盟友,在第2次安倍內閣中出任副總理、財務大臣及金融擔當大臣,是繼宮澤喜一及橋本龍太郎後又一位前首相入閣者。同時亦为幣原喜重郎後另一位先任首相後任副首相的人。.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麻生太郎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胡錦濤

#重定向 胡锦涛.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胡錦濤 · 查看更多 »

葉金川

葉金川(),台灣公共衛生學者及政治人物。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碩士。為第12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倚重的幕僚之一。曾任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 。現為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葉金川 · 查看更多 »

邱文達

邱文達,曾任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部長,中山醫學院(今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在1985年進入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任教,2008年7月,同時接下台北醫學大學第8任校長及雙和醫院院長。曾獲得第十七屆「厚生醫療奉獻獎」以及美國公共衛生協會的「大衛瑞爾公共衛生倡議獎」(David P. Rall Award for Advocacy in Public Health),成為首位非美籍獲此殊榮的公衛醫療人士。 」 2013年7月23日衛生福利部成立,邱氏接任該部首任部長。.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邱文達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政府(通稱小英政府或蔡政府),是指在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蔡英文於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是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也是第二位民主進步黨總統。民進黨為當前的執政黨,黨主席亦是蔡英文。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與考試院各部會首長官員的任命權之外,並且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蔡英文政府首任內閣為林全內閣,當前則是賴清德內閣。 总统有权提名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院長、监察院院长,经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后任命。 立法院院长及副院长均由各届立法委员之中互选产生。現任院長為蘇嘉全()、副院長為蔡其昌(),兩人自2016年2月1日任職至今。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為第一大黨。是民進黨首次以多數黨的身份完全執政,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由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完全執政。.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蔡英文政府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會

#重定向 英国议会.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英國國會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英国下议院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陳馮富珍

陳馮富珍,O.B.E.,M.Sc.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陳馮富珍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SARS事件

SARS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於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率先爆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7月16日疫情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至同年9月2日完全消灭。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國对该病的處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等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SARS事件 · 查看更多 »

林奏延

林奏延() ,臺北醫學院醫學系學士。曾於江宜樺內閣擔任衛福部代理部長、林全內閣擔任衛福部部長;2016年6月8日兼任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2017年12月接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林奏延 · 查看更多 »

林全

林全(),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總統府資政,生於高雄左營海軍眷村自治新村,外省第二代,籍貫中華民國江蘇淮安。經濟學者出身,具貨幣學、財政學專業,曾任臺大教授。 林自陳水扁任臺北市長時,出掌臺北市政府財政局長,直到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草擬「財經白皮書」,從實務到理念,被視為民主進步黨核心財經智囊。 林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行政院主計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亦擔任過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董事長以及智庫執行長。.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林全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李明憲 (政治人物)

李明憲(),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民主進步黨任職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其子李孝儒於2014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台中市議員。.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李明憲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杜爾

#重定向 杜尔.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杜爾 · 查看更多 »

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是欧洲联盟事实上的兩院制立法機關的下議院,唯一的一个直选议会机构;與歐盟理事會同為歐盟的主要決策機構。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相比,欧洲议会創設之初拥有的职能少了很多。它會考察欧盟成员国的人权状况、监狱虐待与酷刑事件等,並會讨论人权问题和派遣人权观察委员会,如对被揭露的警署或监狱虐待和酷刑事件进行调查,或者提醒一个国家和公众舆论对种族主义或排外思潮提高警惕。在超國家的歐洲聯盟中,欧洲议会的特别之处在于:自从1979年以来,它是唯一成员是由欧盟成员国人民直选产生的機構。 因為不民主的批評,歐盟在簽定的各個條約中,一步步的增加了歐洲議會的權力。里斯本條約通過後,在很多的政策領域上,歐洲議會要和歐盟理事會經由共同決定的程序立法,即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是平等的立法機構。欧盟三分之二的法律法规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制定。 虽然欧盟的两个行政机关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都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条约》却规定欧洲议会每月必须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一次会议。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立法准备工作和议会委员会会议都在布鲁塞尔举行。议会每月只在斯特拉斯堡开4天会,举行常规会议和最终的投票工作,其他所有会议都在布鲁塞尔举行。虽然欧洲议会多次表示希望自行决定开会地点,之后的多个欧盟条约都规定,欧洲议会的开会地点需由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定夺。.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欧洲议会 · 查看更多 »

比利時眾議院

#重定向 眾議院 (比利時).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比利時眾議院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自由邦(The Commonwealth of Puerto Rico,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是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自由邦(境外领土),首府为圣胡安。在西班牙语里波多黎各的意思是「富裕之港」。 波多黎各是大安地列斯群岛四个大岛中最小的一个岛,位于多明尼加共和国东面,小安地列斯群岛西北。它包含一个主岛和若干小岛,整个地区分为78个市级行政区。.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波多黎各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新社

法国新闻社(L'Agence France-Presse),简称法新社(AFP),是全球第一家通讯社,同时也是法国最大的通讯社,世界第三大通讯社,在美联社和路透社之后。 法新社总部设在巴黎,在约11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它通过法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和葡萄牙语向全世界发布消息。.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法新社 · 查看更多 »

洪都拉斯

-- 洪都拉斯共和國(República de Honduras),通稱洪都拉斯,中國大陸和港澳稱洪都--拉斯,台灣稱宏都--拉斯,中美洲共和制國家,西鄰危地馬拉,西南接薩爾瓦多,東南毗尼加拉瓜,東、北方濱加勒比海,南臨太平洋的洪塞加灣。大陸以外的加勒比海上還有天鵝群島、海灣群島等領土。首都特古西加尔巴。.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洪都拉斯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關係

海峡两岸关系,又称臺湾海峽兩岸關係,简称臺海關係、兩岸關係,亦稱陸臺關係,是指位於臺灣海峽東西兩側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间的關係。自1949年底两岸分治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而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范围则缩减至臺澎金马地区。同时,双方亦仍于法理上主张拥有全中国之主权,成为兩岸之間以及國際政治上的難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歷經第二次國共內戰、韩战、冷戰、臺灣經濟飛躍、東歐民主化、蘇聯解體、臺灣民主化、臺灣本土化運動和中國崛起等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壓縮。1987年台湾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两岸官方、民間交流逐漸恢復。李登辉任中华民国总统以后,台湾独立运动兴起,使得两岸关系逐渐成为两岸政府、两岸民众之间的重大敏感议题。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的经贸活動已相當緊密,並擁有一定程度的物資及人員流通自由。2008年馬英九總統执政後,兩岸正式官方交流。2015年11月7日,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為兩岸關係的重大進展。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官方交流中斷。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不僅關乎兩岸雙方利益,还牽涉到亞太區域的情勢,乃至世界強權的戰略布局與全球安全,成為全球瞩目的焦點之一。同時,臺灣民眾不斷增強的臺灣主體意識亦與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民眾的統一意識形成碰撞,使得海峽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尖銳。.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海峽兩岸關係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

日内瓦(; Genève,; Genèva, and Genf; )是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州首府。建在日内瓦湖流入羅訥河之處。今天,日内瓦在国际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这里無數的國際組織,包括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日内瓦是一座著名的國際都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際聯盟的總部就是設立在此地。今天仍有許多國際組織在日內瓦設立總部或办事处,包括有红十字會的總部。屬於聯合國的組織有世界衛生組織等。.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日内瓦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政治

政治是由各种团體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體或个人为了各自的領域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對於社會群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他的论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内涵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对政治的阐释也充满了争议,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公认的定义。孙关宏等 《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p1-13 ISBN 978-7-309-03661-9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政治 · 查看更多 »

教廷

在天主教會,教廷(Curia;或稱為「廷」)是個別教會/地方教會的管理人員與機構組成之團體,主要功能為輔助主教等高級神職人員管理與領導教會。其狹義上指各教區的「教區廷」,廣義上則包含羅馬教廷等實施聖統制的基督教宗派之核心領導機構。 與其他天主教會的機構相同,「教廷」的組織雛形來自於古羅馬。「Curia」(英語對應字為「court」,與法院同字)是古羅馬的一種地方統治單位,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也負責管理各地方的教會事務。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原有世俗政治的「Curia」消失,但教會的「Curia」仍延續下來,並演變為今日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的使用上,「教廷」一詞常等同於羅馬教廷,而天主教會本身也如此使用,如聖座在中華民國的外交代表機構,就被稱為「教廷駐華大使館」。.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教廷 · 查看更多 »

托克劳

托克劳(Tokelau),也称联合群岛或尤宁群岛(Union),是位于南太平洋一个新西兰属地,地域正处萨摩亚群岛以北(南纬8°至10°、西经171°至178°),由阿塔富(Atafu)、努库诺努(Nukunonu)和法考福(Fakaofo)三个珊瑚岛环礁组成。.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托克劳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所罗门群岛 · 查看更多 »

2009年

没有描述。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2009年 · 查看更多 »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变体甲型H1N1流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2009年3月底,该流感开始在墨西哥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爆發,不斷蔓延。2009年5月底,該流感在墨西哥死亡率達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僅0.1%。持续了一年多的疫情造成约1.85万人死亡,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14个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流感季中,全世界每5人中就有1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但死亡率可能不到0.02% 。另据美国CDC估计,截至2010年3月中旬,这场疫情导致5千9百万美国人染病,26万5千人住院,1万2千人死亡。 由於未能為所有個案作檢測,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把所有病例統稱為疑似流感疾病。而這些病例都有嚴重的疑似流感病徵,甚至肺炎病徵,譬如墨西哥的病例更導致死亡。這個新變種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包括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及禽流感。4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於新變種,疑似人傳人的風險及在墨西哥的高致命性都表示十分關注。4月25日,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宣布把這次疫情定位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原因是對於病例中的臨床、流行病學及病毒學報告缺乏認識。 2010年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紧急咨询委员会15名独立科学家发出建议后,宣布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 · 查看更多 »

2017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1971年至今中華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和2017年5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国大陆反对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事件中華民國(台灣)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台湾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台湾和世界卫生组织台灣和世界衛生組織台灣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