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水泥高雄廠

指数 台灣水泥高雄廠

台灣水泥高雄廠是台灣水泥位在臺灣高雄市鼓山區壽山附近的廠房,亦稱「台泥鼓山廠」,前身是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的高雄工場,為臺灣首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該工廠於1917年開始生產,二次大戰後該工廠在1946年4月與其他臺灣的水泥工廠一同被水泥監理委員會接收,同年5月設立台灣水泥公司後成為其廠房;但在1992年11月27日高雄廠因礦權到期而停止開採壽山的石灰岩,1994年7月時停窯不再生產水泥,大部分的廠區已停止運作。.

30 关系: 加拿大南進政策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水泥台灣新聞報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壽山 (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高雄大學石灰岩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高線美援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覆鼎金高雄市高雄市政府高雄港鼓山區鼓山車站辜成允资源委员会臺南廳臺灣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耕者有其田日本愛河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南進政策

南進政策為日本大正時期—二戰之間的重要國家戰略之一,粗略可分為大正南進期、中國抗日戰爭前期、太平洋戰爭等3時期。廣義政策施達區域則涵蓋華南、臺灣、東南亞等。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期日本受益於戰事所需,於華南及東南亞民生經濟獲利大幅提升,奠定南進政策的利基,在經過「準備期」、「培訓期」及「宣導期」後,率先於大正時期以臺灣為基地,以金融、經濟面向掌握東南亞經濟命脈,並在積極運作經營後,於醫學、商業及農業上獲得一定成果。 在南進政策施行過程中,因關東大地震等因素使得日本的南進政策稍緩,但於臺灣部分仍默默繼續進行。昭和初期,日本軍事勢力抬頭,配合武力橫掃東南亞,使得南進政策獲得實際巨大效益。惟在戰事失利後,所有成果毀於一旦,其戰略也於日本投降後正式停止。.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南進政策 · 查看更多 »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ion,TEPU),全名為社團法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一般簡稱為台灣環保聯盟或環盟,是台灣一個資深且最重要的環保非營利組織,於1987年11月成立於甫解嚴後的台灣,長期從事反公害運動、環境保護運動、反核運動與環境教育。該組織至2008年底共有13個分會,1987年剛創立時即有學術委員會擔任諮詢與研究工作。透過結合地方從事環保運動之草根組織、學有專精之大學教授,展開保護環境的各種活動,從地方抗爭走向專業環境政策法案立法推動及監督。.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 查看更多 »

台灣水泥

台灣水泥(簡稱台泥)是台灣一家以水泥生產為主的礦業公司,始創於1946年5月,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成立之初為公營事業,1954年11月起轉移民營化,由鹿港辜家接手經營。主要業務包括水泥、紙袋、紙張等生產和貿易,以「品牌水泥」為水泥品牌。 以台灣水泥為中心組成的台泥企業團(又稱台泥集團),旗下關係企業包括香港水泥、萬青水泥、鳳勝實業、光和耐火、士敏工程、和平港灣、東成石礦、和平電力、達和環保服務、達和彰北環保、達和大豐環保、台灣通運倉儲、達和航運、信昌化工、台泥化工、TCC Int'l Ltd.、台灣光和建設、台泥資訊、信昌投資、富品投資、中國合成橡膠、景德製藥、能元科技等。.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台灣水泥 · 查看更多 »

台灣新聞報

《台灣新聞報》(NewsTaiwan)是一份1961年創刊的台灣中文報紙,是由當時台灣省政府所屬中文報紙《台灣新生報》的「南部版」獨立而成,創辦人為謝然之,出版地為高雄市。創立之後,兩報同樣屬於台灣省政府所有。 1999年,當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宣布精省,原來是官辦性質的《台灣新聞報》與《台灣新生報》改由行政院新聞局主管。2001年1月1日,《台灣新聞報》與《台灣新生報》奉令民營化。《台灣新聞報》民營化之後,由於經營人經營不善,時有財產掏空之報導。此後《台灣新聞報》財務每況愈下,終於在2004年2月停刊實體報紙。2005年初,《台灣新聞報》裁撤台北辦事處,停止大台北地區發報業務。2005年9月,《台灣新聞報》停止營運,總社停止發報,網站被裁撤;當時《台灣新聞報》社長高文雄說,報社內部正在改組;當時《台灣新聞報》副總經理兼台北總管理處處長宋智忱說,報社關閉的主因是內部經營不善導致無經費印報,而且發不出薪水。2007年4月起,《台灣新聞報》只維持網路版本運作,雖然副總經理宋智忱表示希望恢復出實體報,但在媒體市場規模無復甦跡象前,目前仍主要以對外廣告合作案作為電子報社的收入來源。美國時間2009年6月27日,謝然之在美國洛杉磯逝世,享年97歲。2010年11月,《台灣新聞報》台北管理處再度發行實體報紙,管理處處長宋智忱表示,先以周報形式發行,等廣告量穩定後再做加密出刊努力。 2013年2月16日,宋智忱所有的《台灣新聞報》商標被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告撤銷。2013年7月16日,《台灣新聞報電子報》商標也被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告撤銷,同日《台灣新聞報》商標由陳宗義取得商標權,宋智忱在商標權之爭落敗,《台灣新聞報》正式由陳宗義主導。.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台灣新聞報 · 查看更多 »

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部分國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 最初於戰爭爆發的時候(1939年9月1日),反德同盟包括了法國、波蘭及英國,旋即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紐芬蘭自治領及南非聯邦)亦加入了同盟。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和中華民國加入同盟國。同時1941年後,英聯邦、美國及蘇聯的領袖被稱為「三巨頭」,擔任著同盟國的領導角色。自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中華民國與日本開戰(抗日戰爭),牽制了日本陸軍的行動,在當時亦是一位重要的盟友,並加入了緬甸戰場協助英軍。中華民國和三巨頭(英國、美國、蘇聯)被美國總統羅斯福称为「世界權力的托管人」,後來被称为同盟國的「四警察」或者「四大国」。中美英蘇作为四大国率先在《聯合國共同宣言》上签字,之后在1943年的莫斯科会议所颁布的《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中「四大国」地位获得进一步确认。其他盟國包括比利時、巴西、捷克斯洛伐克、埃塞俄比亞、希臘王國、英屬印度、墨西哥、荷蘭、挪威及南斯拉夫等。 於1941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為同盟國設計了一個名字,稱為「聯合國」。後來在1942年1月1日簽署的《聯合國共同宣言》,成為了現代聯合國的基礎。於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的繼任人哈里·S·杜魯門總統向中、法、蘇、英、美的外長提出各國應該「商定一份和平條約及歐洲國家邊界的解決方法」,從而導致了外長理事會的建立。.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查看更多 »

壽山 (高雄市)

壽山,古稱打狗山、打鼓山、鼓山,俗稱柴山,是一座位於台灣高雄市西南濱海的山,也是高雄市臨海的天然屏障。其地質屬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天然岩洞甚多。山上有壽山公園、龍泉寺、千光寺、法興寺、元亨寺、忠烈祠、動物園等觀光景點。而其中的壽山公園,山頂可遠眺高雄港及欣賞西子灣落日及高雄市的夜景。 柴山不但是高雄市的天然地標,也是高雄市市民遊憩、登山、從事自然觀察、人文等活動的好去處。柴山南邊在日治時代即開發為壽山公園,動物園座落其中,每年吸引遊客上百萬人。柴山北邊則因為長期的軍事管制,保存完整而獨特的生態體系,台灣獼猴更是柴山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1989年起,台灣軍方逐漸解除柴山管制的範圍後,高雄市政府於1998年鋪設木棧道,柴山更成為市民假日登山、休閒的熱門去處,自然的林相也被稱為高雄市的都市之肺。.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壽山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工博館),位於台灣高雄市三民區,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有別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自然科學為主),亦為南台灣第一個國立社教機構。以蒐藏及研究科技文物、展示與科技相關主題、推動科技教育暨提供民眾休閒與終身學習為其主要功能,為行政院於1979年頒定之十二項建設計畫中,將興建博物館列為中央文化設施項目之一。 高雄市為台灣工業重鎮,包含中鋼、台船、台機、中石化、煉油廠、發電廠等大型重工業。工博館配合地區特色,展示科技的原理與應用,有相輔相成之效,亦在工業型態社區中注入文化教育氣息。.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高雄大學

國立高雄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縮寫:NUK),簡稱高大,位在中華民國高雄市楠梓區,是一所2000年成立的國立大學。為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發展,推動亞太營運中心(含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與國際倉儲加工轉運中心等),協助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培育技術和管理人才,於2000年2月1日成立國立高雄大學。於2006、2007、2015~2016年榮獲中華民國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2018年榮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國立高雄大學 · 查看更多 »

石灰岩

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石灰岩是喀斯特地形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一種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的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石灰岩中常混入白云石、石膏、菱镁矿、黄铁矿、蛋白石、玉髓、石英、海绿石、萤石等。纯石灰岩中混入物一般少于5%。.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石灰岩 · 查看更多 »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簡稱環評(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一项对工程项目等所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旨在减少项目开发导致的污染、维护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目前在许多国家已经执行,理论上属于可行性研究的一部分,但因为环境问题是属于关系到社会所有人群的问题,所以国家要单独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所有新建设的工程,对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和需要采取的措施,预先进行一下评估,征求工程所在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对原计划进行修改,直到取得一致意见再开始建设。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价,各个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格式和规范有不同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工程设计、投资和开工日期。但可以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预先降低到最小水平,降低以后的污染治理费用。.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环境影响评价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等高線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除地形图之外,等高线也见于俯视图、阴影图等形式。 用於海、湖泊的等高線,稱為等深線。 等高线是通过连接地图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的点得到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有时可能会重合。在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同。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而在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较陡。.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等高線 · 查看更多 »

美援

美援指的是美利堅合眾國對中華民國的援助貸款。.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美援 · 查看更多 »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UNRRA,中文简称“联总”)是指1943年11月9日44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协定》,决定成立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發起人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其名稱內之“聯合國”並非指後來於舊金山組成的聯合國,而是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同盟國參戰國家。 本質為福利機構的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成立目的乃於戰後統籌重建二戰受害嚴重且無力復興的同盟國參戰國家。其中,受害最嚴重的中國成為最主要被幫助國家,而施予幫助者則為美國、英國與加拿大。 1946年4月20日,聯合國成立,取代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 · 查看更多 »

覆鼎金

覆鼎金是位於臺灣高雄市三民區的一個地名,廣義上泛指現今明誠路以北的三民區境內,其邊界與相鄰聚落大致上如下:東為鳥松區,西為左營區,南隔明誠路與灣仔內相望,北則為仁武區。現今行政區劃為高雄市三民區鼎金里、鼎盛里、鼎強里、鼎力里、鼎西里、鼎中里、鼎泰里等七個里。.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覆鼎金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政府

市政府是中華民國高雄市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於直轄市政府位階,由行政院直接監督。.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高雄市政府 · 查看更多 »

高雄港

港是位於臺灣高雄市的海港,為中華民國四座國際商港之一,同時是臺灣第一大港、世界第13大港口,貨櫃吞吐量約占臺灣整體港口貨櫃吞吐量四分之三,貨物吞吐量約占臺灣整體港口貨物吞吐量二分之一。其毗鄰高雄市中心,港區範圍橫跨高雄市6個行政區。管理及營運由國營的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負責。 2014年10月14日高雄港取得EcoPorts生態港認證,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個生態港,有助提升高雄港國際形象及知名度。.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高雄港 · 查看更多 »

鼓山區

鼓山區為臺灣高雄市一市轄區,位於市內西南方,市中心西北方,北臨左營區,東鄰三民區,東南連鹽埕區,並隔愛河出海口與苓雅區相望,西濱臺灣海峽,南隔高雄港與旗津區、前鎮區相望。 本區背山面海,除南側之壽山外,全區地勢大致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工商業為主,漁業也頗為興盛,觀光資源亦相當豐富,區內的西子灣及壽山均為頗負盛名的觀光勝地。.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鼓山區 · 查看更多 »

鼓山車站

鼓山車站位於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之鐵路貨運車站,此站是1929年配合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浅野セメント株式会社)運輸其於壽山所採原料所建,當時稱為「田町驛」;目前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暫時裁離,新的地下化站體預計2018年8月23日通車。.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鼓山車站 · 查看更多 »

辜成允

辜成允,台灣企業家,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祖籍彰化縣鹿港鎮,為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之次子,與前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為同輩、前台泥董事長.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辜成允 · 查看更多 »

资源委员会

资源委员会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32年至1952年期间负责重工业发展与管理相关工矿企业的政府机构。它实际上是抗戰時期国民政府的最高经济领导部门,它不但支撑了中国的抗战,而且为战后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资源委员会:撑起战时中国经济》,《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08月29日。.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资源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臺南廳

臺南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臺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 ,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廳」下設「支廳」,臺南廳下轄下轄安平、車路乾、大目降、灣裡、關帝廟、噍吧哖等六支廳,後廢止車路墘支廳。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台灣總督府將原有之二十廳,廢止合為十二廳,台南廳合併鳳山廳及鹽水港廳的一部分(麻豆、六甲、蕭壟、北門嶼等地)為台南廳。範圍包括廳直轄(今臺南市東、中西、北、南與仁德區)以及灣裡、麻豆、蕭壠、北門嶼、六甲、噍吧哖、大目降、關帝廟、阿公店、楠梓坑、打狗、鳳山等12支廳。 File:1901 Taiwan.svg|1901年臺南廳位置,南側黃色地區 File:1909 Taiwan.svg|1909年臺南廳位置,亮藍色地區.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臺南廳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簡稱行政長官公署、長官公署、省署)是臺灣交由中華民國治理初期的最高行政機關,1945年9月1日成立、1947年4月22日解散。最高首長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僅有陳儀一人擔任過此職。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被民眾詬病為新總督。影響臺灣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即發生於該機關設置之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管與統治臺灣、並設為省份,但並非與其他省份相同設置省政府,而是設置「行政長官公署」此一特別行政組織,並同時負責南海諸島的接收工作, 海洋國家公園, 2010年03月;但由於長官公署統治政策錯誤與種種倒行逆施,政治腐敗、貪污橫行,以及民不聊生之下,導致臺灣在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各地民眾群起反抗政府。有鑑於多數臺灣住民對以陳儀為首的行政長官公署強烈不滿,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平息後廢除此機關,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是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實施的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之一。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實行三七五減租,於1951年實行公地放領,於1953年實行耕者有其田。.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耕者有其田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愛河

愛河,古名打狗川、高雄川、一號運河,是一條位在臺灣高雄市境內的運河和小型河川,也是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源於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寮,流經高雄市中心後於高雄港出海。經長期改造後,現已成為高雄市重要旅遊景點,尤其是河畔的夜景。曾在2001年和2002年兩次作為臺灣燈會主場地;也是之後高雄燈會藝術節的舉辦地點。除了固定的節慶,河畔也有常態性的街頭表演和舞台表演。.

新!!: 台灣水泥高雄廠和愛河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泥高雄廠台泥鼓山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