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8 关系: 博洛尼亚,博洛尼亚大学,大西洋,天主教,天才,奥古斯托·里吉,尼古拉·特斯拉,工程师,专利,亚历山大·波波夫,伦敦,公里,紐芬蘭,罗马,电磁波,电气工程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尼托·墨索里尼,英国,電纜,波雷塔泰尔梅,洗禮,海因里希·赫兹,无线电,无线电频谱,无线电波,摩尔斯电码,意大利。
- IEEE榮譽獎章
- 古列爾莫·馬可尼
- 實驗物理學家
- 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 愛爾蘭裔義大利人
- 無線電史
- 約翰·弗里茨獎得主
-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者
- 義大利王國參議員
- 義大利諾貝爾獎獲得者
- 義大利電機工程師
- 聖公會皈依天主教者
- 聖安娜勳章持有人
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Bologna)是一座義大利城市,位於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也是艾米利亚-罗马涅的首府。波隆那也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波隆那擁有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波隆那大學,這間大學設立於1088年。波隆那經常被列為意大利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排名第五,在2007年排名第12名(總共有103個義大利城市參加評比)。這是由於波隆那擁有強大的工業傳統,廣泛且高度發達的社會福利,而且位於意大利最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上。波隆那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國際化的義大利大學城,它擁有豐富的歷史、藝術、料理、音樂和文化,並獲選為200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波隆那與其他4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入選參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根據2009年歐洲地區經濟增長指數(E - REGI)的數據顯示,波隆那的經濟成長速度是義大利第一,在歐洲則位列第47 。.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à di Bologna;Universitas Bononiensis;尊称:大学之母;又譯--)是一所坐落在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首府博洛尼亚的综合性公立大学,是广泛公认的西方最古老的大学,建立于公元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博洛尼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末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所法学院,后来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于1158年颁布法令确定其正式身份。博洛尼亚大学的建校时间在1888年博洛尼亚大学八百年校庆期间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乔苏埃·卡尔杜奇所领导的历史委员会经过考证确定为1088年。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九百年校庆之际,欧洲430位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著名的大广场上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承认与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大学之母”(拉丁文:Alma mater studiorum),即世上所有大学的母校。在以拉丁语为主要学术与研究通用语言的中世纪及近代欧洲,博洛尼亚大学始终保持着欧洲文化与学术发展的中心位置,并引领了欧洲大学体系的改革。 作为经历了近千年历史演变的教育机构,博洛尼亚大学的校园建筑保留了不同时期,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特点。博洛尼亚大学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15所校园之一,2014年被世界最大的英文旅游信息出版商福多尔公司评为全球15所最值得访问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大学校园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总面积674万平方米,除博洛尼亚的主校区之外,博洛尼亚大学还有四个校区,分别位于切塞纳、弗利、拉文纳、里米尼,另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海外校区。.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大西洋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天主教
天才
天才(Genius)是指某人展現了卓越的智力、創意。而此創意則通常指在某一或某些領域展現前所未有的洞察力。有天才在風格和獨創性規則創造性的高效率,普遍性。 在科學上,對天才兩個字並沒有準確的定義。而天才這個用語模棱两可,也依舊是爭論性的議題。天才可以形容一個人的某種特殊才能;也可以用在通曉各方面學問的博學家(通才)(例如萊布尼茲、艾薩克·牛頓、李奧納多·達文西、高斯、龐加萊);或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例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或是史蒂芬·霍金 )。對於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天才,目前科學界仍在研究中,但是在心理學界則已經提出了相關見解。.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天才
奥古斯托·里吉
奥古斯托·里吉 (Augusto Righi,),意大利物理学家,电磁学研究的先驱。磁滞现象發現者。.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Никола Тесла;),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和未來學家。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並因主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而最為人知。在邁克爾·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特斯拉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的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 在贏得著名的19世紀80年代的“電流戰爭”及在1894年成功進行短波無線通信試驗之後,特斯拉被認為是當時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之一。他的許多發現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是電機工程學的先驅。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試驗了把電力以無線能量傳輸的形式送到了目標用電器之後,致力於商業化的洲際電力無線輸送,並且以此設想建造了半成品 - 沃登克里弗塔。 於20世紀30年代,特斯拉這時接近生命的尾聲階段。特斯拉一度變得深居簡出,足不出戶,獨居於紐約市的Wyndham New Yorker Hotel3327房间之中,偶爾才會向新聞界發表一些不同尋常的聲明。因為他舉止怪異,特斯拉被普遍認為是“瘋狂科學家”的原型。他對於金錢和法律事務之不在乎亦是其一生之致命傷。數家電子公司(今日美國電子業龍頭的前身)聯合派出一群能言善道的律師,奪走了他大部份的專利。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窮困潦倒中過世。去世之後,特斯拉的成就並不太為當時的人所知,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的公眾名望出人意料地上演了王者歸來。在2005年,他被電視節目“最偉大的美國人”(美國在線和探索頻道共同開展)列為前100名,這張名單是由公眾投票產生。 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阴谋论作家Robert Lomas認為特斯拉對機器人、彈道學、信息学、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非主流科學,如幽浮理論。Robert Lomas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國際單位制中的,用來衡量磁感應強度(也作磁通量密度)的單位,是以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符號T(由國際度量衡大會在1960年確立)。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有一座國際機場(即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機場)以他的名字命名。塞爾維亞紙幣上至今有他的頭像。.
工程师
工程师(Engineer)是指那些在工程专业领域的人,他们使用科学知识来驾驭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为职业。.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工程师
专利
专利,即專利權的簡稱,主要分為發明、实用新型及工業設計三種類型。各國政府設立專利制度,其目的在於鼓勵民眾從事發明,保護發明人(或其受讓人或繼承人)的權利,並指導專利權人與民眾以合法、適當的方式利用發明,以促進產業發展。專利制度是讓專利權人在法定期間(例如:20年)內享有專利技術的排他權(注意,並非獨占權),使其享有商業上的特權利益,以鼓勵其將知識公開分享。當專利權法定期間屆滿,專利權即告消滅,民眾即可根據專利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自由運用其專利技術。 申請專利,必須向政府機關提出「專利說明書」,明確且充分揭露其發明技術的內容到可具體實施的地步(不可僅是漫天空想),並界定請求的權利範圍。請求的權利範圍如不符合專利要件(例如:發明是既有的習知技術),就會被駁回,無法取得專利權。由於專利要件的判斷涉及不確定法律概念,專利專責機關對專利範圍在其判斷餘地中所為的專業判斷經常引發爭議,因而導致專利爭訟。.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专利
亚历山大·波波夫
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俄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是研究电磁波的先驱。.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伦敦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公里
紐芬蘭
#重定向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紐芬蘭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罗马
电磁波
#重定向 电磁辐射.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电磁波
电气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从事勘测、规划、设计、电力工程建築、安裝、調試、技術開發、試驗研究、發供電運行、檢修、修造、電網調度、用電管理、電力環保、電力自動化、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電力專業工程技術人員。 Category:工程師.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贝尼托·墨索里尼
贝尼托·阿米尔卡雷·安德烈亚·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是一位意大利记者和政治人物,曾任意大利王国第40任总理,同時也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墨索里尼於1925年獲得政府首脑的身份,而且以「領袖」的称号巩固了自己的权臣地位,並自同年一直至1943年7月25日期間於義大利实施独裁统治,1938年3月30日亦獲得了意大利最高軍銜「最高帝国元帅」,墨索里尼後於1943年7月失勢下台,被意大利新政府拘捕,之後被德國派出的特種部隊救出,改任德國的傀儡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早年信仰社会主义和无神论,1900年加入了当时激进的左翼政党意大利社会党,1911年因反对意大利在利比亚对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监狱中度过了5个月,1912年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领导成员和党报《》(Avanti!)的记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剧烈地改变了墨索里尼,从反干涉主义转向战争狂热,1914年11月5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创建了左翼干涉主义报纸《意大利人民》,思想的转变也导致他在1915年退出了意大利社会党。意大利于1915年4月改加入协约国进入战争后,墨索里尼报名参战。後來英國唯恐意大利會繼俄國之後退出大戰,暗中以每週100英鎊的高額報酬收買墨索里尼,讓墨索里尼在他主編的報上繼續鼓吹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经济和人员上损失巨大的意大利虽属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被“三巨头”所排挤,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报酬”,这给意大利带来了战争失利外的进一步的耻辱感。1921年墨索里尼建立了国家法西斯党,在战后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意大利,具有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工会特点的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中产阶级、地主及工业资本家的支持。 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发动向罗马进军的政变,10月30日被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任命为总理并组建内阁。出于对内战和社会主义者反君主制特点的担忧,国家法西斯党获得了国王的支持,并取得了1924年4月6日大选的壓倒性胜利,取得67%多數的議席。同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的主要政敵:意大利社会主义政治家吉亚科莫·马泰奥蒂遭到暗杀。继而墨索里尼在1925年1月宣布国家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 1935年开始与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接触,德、義於1939年5月22日签订钢铁条约。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加入轴心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9月27日,意大利、德国、日本签署三国同盟条约。1943年在意大利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后,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在大萨索山的一间别墅裡。同年9月12日德軍发动橡树行动,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随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已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1945年4月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开始崩溃,4月27日偽装成德国军人的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的途中被意大利共产党游击队发现并俘虏,翌日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在科莫省梅泽格拉镇的一个叫的村庄被枪决。他们的尸体随后在4月29日被运到米兰,并被倒吊在洛雷托广场的一个加油站顶上示众。墨索里尼的尸体在1946年被法西斯主义支持者盗挖,后被意大利政府扣押10年,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他的遗孀雷切尔·墨索里尼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下葬。.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英国
電纜
电缆,是由两条或更多的导线粘合、扭曲或编织在一起形成的单一的连接两个设备传输电信号的组件。电缆的用途广泛并且每个用途都需特制,它的功能大至传输电能、电信号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电力缆通常由传输电力或电信号的缆芯和起到保护、绝缘作用的护套组成。只含有一条缆芯而且直径较细的电缆通常被称为电线。也有些电线没有绝缘护套,被称为裸线。电缆中的缆芯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通常使用铜(导电性能良好)或铝(成本较低)。 1836年世界上製造出第一根銅線外用橡皮帶包紮的低電壓(600伏特以下)電力用電線。.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電纜
波雷塔泰尔梅
波雷塔泰尔梅(意大利语:Porretta Terme)是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博洛尼亚省的一个镇。 波雷塔泰尔梅是冬季运动胜地。 P.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洗禮
海因里希·赫兹
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德国物理学家,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论文。他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无线电
無線電,又稱无线电波、射頻電波、電波,或射頻,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其波長長於紅外線光(IR)。頻率範圍為300 GHz以下 ,其對應的波長範圍為1公釐以上。就像其他電磁波一樣,無線電波以光速前進。經由閃電或天文物體,可以產生自然的無線電波。由人工產生的無線電波,被應用在無線通訊、廣播、雷達、通訊衛星、導航系統、電腦網路等應用上。 無線電發射機,藉由交流電,經過振盪器,變成高頻率交流電,產生電磁場,而經由電磁場可產生無線電波。無線電波像磁鐵,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同類電子會互相排斥,因此當無線電波射出時,會將前方電波往前推,當連續電波一直射出來時,電波就會在空氣中傳播。 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其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製可將信息加載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通過解調將訊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資訊傳遞的目的。 麥克斯韋最早在他遞交給英國皇家學會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理論》中闡明了電磁波傳播的理論基礎。他的這些工作完成於1861年至1865年之間。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在1886年至1888年間首先通過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爾的理論。他證明了無線電輻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並發現電磁場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達,通常稱為波動方程。 1906年聖誕前夜,范信達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范信達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位於英格蘭切爾姆斯福德的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開播世界上第一個定期播出的無線電廣播娛樂節目。.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无线电
无线电频谱
无线电波是频率介于3赫兹和约300吉赫之间的电磁波,也作射頻電波,或簡稱射頻、射電。 无线电技术將声音訊號或其他信号經過轉換,利用無線電波傳播。 射頻技術也用在核磁共振及磁振造影上;射頻線圈是其研究課題之一。 顾名思义,无线电频谱是无线电波或者电磁波的频率。 无线电波定义在频率在3000GHz以下,不用人工导波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 一般而言,无线电频谱是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无线电频率的总称。 无线电波的来源也可能是自然的,比如射电天文学就是研究来自外空的无线电波的一门科学。.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Radio waves),有时也称无线电、射频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在電磁波譜中比红外线长。无线电波的頻率在300 GHz到3 kHz之间,但也有定义将任何1 GHz或3 GHz以上的电波划为微波。当频率在300 GHz时,无线电波对应的波长为;在3 kHz时,波长为。和其他电磁波一样,无线电波也以光速行进。自然界中的无线电波主要是由闪电或者宇宙天体形成。 Wave Category:Waves Category: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Morse code)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标点符号。是由美國人艾爾菲德·維爾與萨缪尔·摩尔斯在1836年发明。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早期的數碼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现代只使用0和1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古列尔莫·马可尼和意大利
另见
IEEE榮譽獎章
- B·賈揚特·巴利加
- IEEE榮譽獎章
- 乔治·哈利·海尔迈耶
- 保罗·劳特伯
- 傑克·基爾比
- 克劳德·香农
- 加博尔·德奈什
- 卓以和
- 厄文·馬克·雅各布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哈里·奈奎斯特
- 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
- 威廉·肖克利
- 安德鲁·维特比
- 安迪·葛洛夫
- 尼克·何倫亞克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 弗拉基米尔·佐利金
- 弗雷德里克·特曼
- 張忠謀
- 戴夫·福尼
- 文頓·瑟夫
- 李·德富雷斯特
- 查尔斯·汤斯
- 江崎玲於奈
- 爱德华·阿普尔顿
- 理查德·貝爾曼
- 盧特菲·澤德
- 米尔德里德·德雷斯尔豪斯
- 米海洛·卜平
- 約翰·羅賓森·皮爾斯
- 約翰·軒尼詩
- 约翰·图基
- 约翰·巴丁
- 约翰·弗莱明
- 约翰·霍华德·德林杰
- 罗伯特·卡恩
- 罗伯特·梅特卡夫
- 罗伯特·诺伊斯
- 羅伯特·丹納德
- 胡正明
- 范信達
- 诺曼·拉姆齐
- 赫伯特·克勒默
- 阿尔伯特·华莱士·赫尔
- 高登·摩爾
- 鲁道夫·卡尔曼
古列爾莫·馬可尼
實驗物理學家
- 乔治·汤姆孙
-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
- 伊利亚·弗兰克
- 伊戈尔·塔姆
- 伽利略·伽利莱
- 凯·西格巴恩
- 列昂尼德·克尔德什
-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 卡洛·鲁比亚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埃米利奥·塞格雷
- 塞西尔·鲍威尔
- 夏尔·纪尧姆
- 奥古斯托·里吉
- 奥托·施特恩
- 威廉·亨利·布拉格
- 威廉·伦琴
-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 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 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
- 彼得·塞曼
- 恩斯特·马赫
- 恩里科·费米
- 曼内·西格巴恩
- 朗納·德瑞福
- 杰克·施泰因贝格尔
- 查爾斯·湯姆森·里斯·威爾遜
- 欧内斯特·卢瑟福
- 欧内斯特·沃尔顿
- 沈志勋
- 法比奥拉·吉亞諾提
- 海因里希·罗雷尔
- 玛丽·居里
- 理查德·爱德华·泰勒
-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 盧西恩·梅安尼
- 约翰·丁达尔
- 约翰·考克饶夫
- 维克托·赫斯
- 艾萨克·牛顿
- 莱纳·魏斯
- 菲利普·莱纳德
- 西蒙·范德梅尔
- 詹姆斯·查德威克
- 费利克斯·布洛赫
- 钱德拉塞卡拉·拉曼
- 麥可·法拉第
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 乌戈·卡瓦莱罗
- 乔瓦尼·格隆基
- 伊塔洛·加里波第
- 伊塔洛·巴尔博
- 伊尼戈·坎皮奥尼
-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
- 保羅·塔翁·迪雷韋爾
- 切萨雷·马里亚·德韦基
- 加布里埃尔·邓南遮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喬瓦尼·梅塞
-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 埃托雷·巴斯蒂科
- 埃米利奥·德博诺
- 塞巴斯蒂亞諾·維斯孔蒂·普拉斯卡
- 安尼巴萊·貝爾貢佐利
- 安杰洛·亚基诺
- 尤利烏斯·埃佛拉
-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
- 彼得羅·馬萊蒂
- 恩佐·法拉利
- 恩里科·卡維利亞
- 拉法埃萊·本丹迪
- 朱利奥·杜黑
-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 朱塞佩·泰莱拉
- 朱塞培·翁加雷蒂
- 米凯莱·比安基
- 維托里奧·安布羅西奧
- 若望二十三世
-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
- 贝尼托·墨索里尼
- 路易吉·卡佩洛
- 路易吉·卡多尔纳
- 路易吉·阿梅迪奥 (阿布鲁齐公爵)
- 迪诺·格兰迪
- 阿尔弗雷多·古佐尼
- 阿尔曼多·迪亚兹
- 马拉帕尔泰
-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愛爾蘭裔義大利人
- 古列尔莫·马可尼
無線電史
約翰·弗里茨獎得主
- 乔治·威斯汀豪斯
-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埃隆·马斯克
- 法蘭克·J·史伯格
- 第一代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
- 米海洛·卜平
- 约翰·约瑟夫·卡蒂
- 莱特兄弟
- 西奥多·冯·卡门
- 赫伯特·胡佛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者
- 乌戈·卡瓦莱罗
- 乔瓦尼·秦梯利
- 伊塔洛·加里波第
- 伊尔代布兰多·皮泽蒂
-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
- 卡洛·卡拉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喬治·佩拉斯卡
- 埃托雷·巴斯蒂科
- 朱塞佩·图齐
- 朱塞培·翁加雷蒂
- 玛格丽塔·萨尔法季
- 科拉多·吉尼
- 羅伯特·米契爾斯
-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
- 路伊吉·皮兰德娄
- 路易吉·卡佩洛
- 路易吉·鲁索洛
- 阿明托雷·范范尼
- 马拉帕尔泰
義大利王國參議員
- 乌戈·卡瓦莱罗
- 乔瓦尼·秦梯利
- 乔瓦尼·阿涅利
- 伊尼戈·坎皮奥尼
- 佩特罗·巴多格里奥
- 保羅·塔翁·迪雷韋爾
- 切萨雷·马里亚·德韦基
- 卡米洛·高尔基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喬凡尼·斯基亞帕雷利
- 埃托雷·巴斯蒂科
- 埃米利奥·德博诺
- 恩里科·卡維利亞
- 恩里科·德尼科拉
- 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
- 朱塞佩·威尔第
- 贝内德托·克罗齐
- 费德里科·路易吉 (梅纳布雷亚伯爵)
- 贾科莫·恰米奇安
- 贾科莫·普契尼
- 路易吉·伊諾第
- 路易吉·卡多尔纳
- 路易吉·比安基
- 路易吉·法克塔
- 阿尔曼多·迪亚兹
義大利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 乔治·帕里西
- 卡洛·鲁比亚
- 卡米洛·高尔基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 埃内斯托·泰奥多罗·莫内塔
- 埃米利奥·塞格雷
- 居里奥·纳塔
- 恩里科·费米
- 格拉齊亞·黛萊達
- 焦苏埃·卡尔杜奇
- 罗纳托·杜尔贝科
- 薩爾瓦多·盧瑞亞
- 路伊吉·皮兰德娄
- 达尼埃尔·博韦
- 达里奥·福
- 里卡尔多·贾科尼
- 马里奥·卡佩奇
義大利電機工程師
- 加利莱奥·费拉里斯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喬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羅尼
聖公會皈依天主教者
- 亚历克·吉尼斯
- 伊迪絲·托爾金
- 傑布·布希
- 古列尔莫·马可尼
- 奥伯利·比亚兹莱
- 奥斯卡·王尔德
- 威廉·伯德
- 帕翠夏·尼爾
- 托尼·布莱尔
- 托马斯·默顿
- 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
- 查理二世 (英格兰)
- 田纳西·威廉斯
- 盖伊·福克斯
- 约翰·德莱顿
- 艾莉娜·法瓊
- 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
- 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
- 貝內迪克特·羅傑斯
- 賈利·古柏
- 馬爾科姆·蒙格瑞奇
- 马尔科姆·威廉森
聖安娜勳章持有人
亦称为 马可尼,马可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