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 关系: 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人類基因組,細胞表面受體,细胞因子,癌症,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解离常数,酪氨酸激酶,Trk受体,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EC 2.7.10
- 单次跨膜蛋白
- 酪氨酸激酶受体
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常由DNA序列来承载。基因也可视作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或RNA序列。弄清其序列本身的过程叫基因测序。基因的结构由增强子,启动子及蛋白编码序列组成:即基因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编码基因)及RNA,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差異)表现。在一个个体当中所有的基因总和叫基因组。在一个物种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合叫基因库。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基因分为细胞核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也含有独立于细胞核的叶绿体基因组。人類約有一万九千至兩萬两千個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依所攜帶性状的表現,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一般来说,同一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體都含有相同的基因(除了已经分化的免疫细胞),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所有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現出来。控制基因表达的因素分为传统的遗传学(增强子,启动子序列相关)因素及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及RNA干扰相关)因素。職司不同功能的細胞或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活化而表現的基因也不同。在某一细胞类型当中所有被表达的基因叫转录组,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叫蛋白质组。通过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可得到转录组及蛋白质组的信息。用电脑处理基因序列的学科叫生物信息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的30亿个碱基对形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该计划起始于1990年于2000年完成。.
查看 受體酪氨酸激酶和基因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
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s,RORs)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调控骨骼与神经的发育,细胞迁移与中有重要作用。ROR蛋白还能与Wnt配体螯合来调节Wnt信号通路。.
人類基因組
人類基因組,又称人類基因體,是智人的基因組,由23對染色體组成,其中包括22對體染色體、2或1条X染色體和0或1条Y染色體。人类基因组含有約30億個DNA鹼基對,鹼基對是以氫鍵相結合的兩個含氮鹼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鳥嘌呤(G)四種鹼基排列成鹼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鹼基對組成了大約20000到25000個基因。 全世界的生物學與醫學界在人類基因組計畫中,調查人類基因組中的真染色質基因序列,發現人類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預期的少得多,其中的外顯子,也就是能夠製造蛋白質的編碼序列,只佔總長度的1.5% 。.
細胞表面受體
細胞表面受體(cell surface receptor),是一類位於的受體。細胞表面受體可以接收來自細胞外的信號,即與可以配對的配體結合,引發細胞內部的反應,最後產生特定的效應。這個效應可能僅在短時間內持續,比如細胞代謝或運動上的改變。也可能是長時間持續的,比如說使特定基因的表達上調。總的來說,已發現的較經典細胞表面受體包括: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鳥苷酸環化酶偶聯受體(Guanylate cyclase-coupled receptor)、離子通道(ion channel),以及黏附受體(adhesion receptor),其中以G蛋白偶連受體的數量最多。.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也翻译为細胞激素(cytokine),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是水溶性蛋白和糖蛋白,分子量小(8-30千道耳顿)。 细胞因子可以由多种细胞释放,尤其重要的是在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由于其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参与免疫性疾病、炎症及传染性疾病。不过,并非所有的功能仅限于免疫系统,细胞因子还涉及多个胚胎發育环节。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类型(如造血性和非造血细胞)产生。并能对邻近细胞或整个机体有作用。这些效应强烈依赖于其他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存在。.
查看 受體酪氨酸激酶和细胞因子
癌症
症(英語:Cancer)又名為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医学中称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体内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转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細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轉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过程受到干扰。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100-350/100000。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查看 受體酪氨酸激酶和癌症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s,PDGF-R)為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蛋白質家族的受體,位於細胞膜表面,屬於的一種。PDGF的次單元A和次單元B在調控細胞增殖、分化、生長、發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調控不正常,可能會引發癌症等多種疾病。 PDGF-R有兩種型態,分別為A和B,兩種型態來自於不同基因。由於PDRF-R必須由兩者結合成為雙體之後才能作用,因此PDGFRA和PDGFRB可以互相組合或自我組合為均聚物(homodimerizes,即A配A、B配B)或雜二聚物(heterodimerizes,即A配B).
解离常数
在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理学中,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K_)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平衡常数,用于衡量一较大物体与另一较小组分分开(解离)的倾向,也可以描述配合物解体成组分分子或盐分裂为其组分离子。解离常数是缔合常数的倒数。对于一些特定的盐,解离常数亦可被称为电离常数。 对于一般的反应: \mathrm_\mathrm_ \rightleftharpoons x\mathrm + y\mathrm 其中复合物\mathrm_\mathrm_分解为x份A亚单位及y份B亚单位,则解离常数被定义为: K_.
查看 受體酪氨酸激酶和解离常数
酪氨酸激酶
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是在细胞中催化磷酸基团从ATP中转移到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的酶,起到调控细胞中信号通路的“开”与“关”。酪氨酸激酶是蛋白激酶中的一类,其它的为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类。 与酪氨酸激酶相对应的酶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负责去磷酸化。由激酶和磷酸酶进行的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对细胞的增殖、分裂与分化的调控非常重要。酪氨酸激酶的一些突变可使其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能引起细胞的不受抑制的生长,最终演变为癌症。因此一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等被作为抗癌药物研发出来。.
Trk受体
Trk受体(Trk receptors)是一个可调节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突触的强度与可塑性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Trk受体的激活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同时也显著影响神经元的功能。 Trk受体的共同配体是神经营养因子,一个在神经系统中其关键作用的生长因子家族。它们互相之间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每种神经营养因子都有对应的不同的亲和力的Trk受体。神经营养因子的结合造成的Trk受体的激活引起的信号通路 最终可导致细胞存活以及其它功能调控。.
激素
素(英語:hormone)也音譯作荷尔蒙或賀爾蒙,在希腊文原意为“興奋活动”。激素是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仅需很小剂量的激素便可以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激素是一种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化学信使。 所有的多细胞生物都会产生激素,植物产生的激素也被称为植物激素。动物产生的激素通常通过血液运输到体内指定位置,细胞通过其特殊的接受某种激素的受体来对激素进行反应。激素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打开了信号通路进行信号转导,并最终使细胞做出特异性反应。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分子通常都会直接被释放进入血液中,主要是进入有孔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旁分泌信号传送的激素分子可以通过组织间隙渗透进入邻近的靶组织中。 此外还有许多自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外生化合物对人类和其他动物也有类似激素的效果。他们也会像内源产生的激素一样,对体内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功效或消除产生干扰,并进而影响人体稳态、生殖、发展或者是行为。.
查看 受體酪氨酸激酶和激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是一类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的受体蛋白质家族,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这类受体涉及了一些病理条件。例如,FGFR3上的一个位点突变可导致軟骨發育不全症。.
另见
EC 2.7.10
- 受體酪氨酸激酶
- 酪氨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