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反鳥亞綱

指数 反鳥亞綱

反鳥亞綱(學名:Enantiornithes)是已經滅絕的原始鳥類,也是中生代數量與種類最多的初鳥類。跟其他原始的鳥類一樣,牠們幾乎都擁有牙齒與爪狀的肢體。從化石中發現反鳥亞綱的鳥類型態多元,體型大小也相異。所有的反鳥亞綱都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消失,與黃昏鳥目一樣。.

目录

  1. 61 关系: 动物反鳥大嘴鳥 (化石)太阳鸟姐妹鳥龍鳥始反鳥始小翼鳥始華夏鳥學名尖嘴鳥巴西中國中國鳥中生代丰宁满族自治县下沟组乌兹别克斯坦伊比利亚鸟土鳥化石利尼斯鳥內烏肯鳥克孜勒庫姆鳥副原羽鳥屬勒庫鳥神翼鳥真反鳥類热河群牙齒目 (生物)白垩纪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銀河鳥華夏鳥裸名马鬃山諾蓋爾鳥鳥翼類鳥龍鳥鳥龍鳥科黎巴嫩黃昏鳥目龍城鳥阿克西鳥脊索动物長嘴鳥長翼鳥長翼鳥科...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2. 白堊紀鳥類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反鳥亞綱和动物

反鳥

反鳥(學名Enantiornis)是一屬掠食性的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E.

查看 反鳥亞綱和反鳥

大嘴鳥 (化石)

大嘴鳥(學名Largirostrornis)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六齒大嘴鳥。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早期。 大嘴鳥的化石包括正模及副模,都是在中國遼寧九佛堂組發現。九佛堂組屬於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約1億2000萬年前。完模標本收藏在中國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編號IVPP 10531。 六齒大嘴鳥的軀幹比其已知的反鳥亞綱都要長。它們比尖嘴鳥稍大,頭顱骨長3.2厘米。下頜骨及前頜骨各有6對牙齒。頸椎及背椎上有很高的神經棘。.

查看 反鳥亞綱和大嘴鳥 (化石)

太阳鸟

#重定向 太阳鸟科.

查看 反鳥亞綱和太阳鸟

姐妹鳥龍鳥

姐妹鳥龍鳥(學名Soroavisaurus)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馬斯垂克階的阿根廷,是鳥龍鳥的近親。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S.

查看 反鳥亞綱和姐妹鳥龍鳥

始反鳥

始反鳥(學名Eoenantiornis)是一類真反鳥類,是反鳥亞綱內較為先進的成員中最古老的。它們生存於約1億2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它們只有一個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義縣組發現。.

查看 反鳥亞綱和始反鳥

始小翼鳥

始小翼鳥(學名Eoalulavis)是一種真反鳥類。它們生存於1億1500萬年前白堊紀早期的阿普第階,其化石是在西班牙發現。其下已知只有一個物種,就是Eoalulavis hoyasi。 在發現的時候,始小翼鳥是最古老的鳥類擁有小翼羽;小翼羽是在拇指上的一束羽毛,可以幫助在低速中維持穩定性。這種特徵可能是從反鳥亞綱及現今鳥類祖先中獨立演化出來,或是再為古老的源自始祖鳥。由於大部份中生代原始鳥類也沒有這種特徵,所以最有可能是來自於前者。.

查看 反鳥亞綱和始小翼鳥

始華夏鳥

始華夏鳥(學名Eocathayornis)是一類反鳥亞綱鳥類,比中國鳥更為原始。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

查看 反鳥亞綱和始華夏鳥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反鳥亞綱和學名

尖嘴鳥

尖嘴鳥(學名:Cuspirostrisornis)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侯氏尖嘴鳥。它們的唯一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的九佛堂組發現。九佛堂組屬於白堊紀早期阿普第階,約1億2000萬年前。 侯氏尖嘴鳥的化石是幾乎完整的骨骼,現正收藏在中國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編號IVPP V 10897。此化石藏在遼寧朝陽市以西約2公里的淺灰色泥岩中。 尖嘴鳥的化石很細小,頭顱骨只長約2.7厘米。前頜骨上有5對小牙齒,另外在下頜骨後部也有5對。侯連海認為其喙像現今的鶺鴒屬。尺骨較大及先進,像現今鳥類般呈S狀。胸骨很闊大,有龍骨形。.

查看 反鳥亞綱和尖嘴鳥

巴西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通稱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数略多於2億,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南美洲東部,毗鄰大西洋,面積8,515,767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加拿大及美國。巴西和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及法属圭亚那接壤。巴西拥有辽阔的农田和广袤的雨林,国名源于巴西红木。其國旗之含義為:綠色-廣大的叢林;黃色-豐富的礦產;藍色-南半球的星空,其中27顆星分別代表26個州與1個聯邦特區,一道國家格言「紀律與進步」橫跨其中。得益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西半球第三,南半球第一,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于历史上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查看 反鳥亞綱和巴西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反鳥亞綱和中國

中國鳥

中國鳥(學名:Sinornis)是一種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的化石都是在中國遼寧九佛堂組發現,估計是屬於1億-1億2000萬年前的阿普第階或阿爾布階。中國鳥只有一個物種,即模式種的三塔中國鳥。.

查看 反鳥亞綱和中國鳥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查看 反鳥亞綱和中生代

丰宁满族自治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河北省面积仅次于围场的第二大县,达8765平方千米,总人口40万人(2013年)。位于承德市西北,西南面和北京市交界,北面毗邻内蒙古自治区。.

查看 反鳥亞綱和丰宁满族自治县

下沟组

下沟组是位于中国甘肃玉门市、青海、内蒙古等的上白垩世地层,1976年由甘肃地质局地质力学(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命名。该地层以紫红、褐黄、灰绿、灰、黑灰色碎屑岩为主,间夹泥质岩、泥灰岩等。.

查看 反鳥亞綱和下沟组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查看 反鳥亞綱和乌兹别克斯坦

伊比利亚鸟

伊比利亞鳥(學名:Iberomesornis),又名伊比利亞中鳥,是一種原始鳥類。其化石是於1985年在西班牙昆卡省拉斯奧亞斯(Las Hoyas)的下白堊紀地層發現。牠們生存於1億3700萬-1億2100萬年前的豪特里維階及巴列姆階。該地層曾是圍繞湖泊的森林。弱氏伊比利亞中鳥的身體比始祖鳥更為進化。同期的其他鳥類大部份是有爬行類長尾巴的特徵,但伊比利亞鳥的脊椎末端只是連接尾羽的尾綜骨。伊比利亞鳥雙翼有爪,但拇指退化。胸籃並沒有鉤突。 伊比利亞鳥較為細小,翼展只有10-15厘米及重2安士。整體上只與現今一隻麻雀差不多,但牠們飛行能力較好,且可能會獵食昆蟲及細小的動物。牠們喜歡棲息在近湖近的環境,在水面上可以捕捉昆蟲。雖然牠們可以做出多種飛行的動作,如轉向及俯衝,但卻可能不能在低速下行動自如。牠們會用長腳上的爪抓著樹枝休息。牠們似乎不能唱歌,只能發出簡單尖叫聲。 由於至今未有發現其頭顱骨,牠們的食性仍只是一個推測。在發現伊比利亞鳥後,多種反鳥亞綱的化石都在中國遼寧出土。一些中國的物種,如中國鳥及孔子鳥都可以幫助了解伊比利亞鳥。.

查看 反鳥亞綱和伊比利亚鸟

土鳥

土鳥(學名Sazavis)是白堊紀晚期的一種反鳥亞綱鳥類。它們可能與阿克西鳥及克孜勒庫姆鳥有關。它們生存的地方為現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克孜勒庫姆沙漠。 土鳥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Sazavis prisca。其化石只是一條脛跗骨。估計它們體長約18.5厘米。.

查看 反鳥亞綱和土鳥

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跡,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從太古宙(34億年前)至全新世(1萬年前)之間都有化石出現。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跡,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跡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化石作用被認定是單純的「石化」,後來人類才逐漸瞭解化石形成的原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條件:第一,死去的有機體被迅速埋在沙土、淤泥或河泥中而沒有分解。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草原和沙漠也不錯。其次,此生物不曾腐壞,而由礦物逐漸取代該生物體的有機物質。最後,化石若要保存幾百萬年不變,必須在石化後,不再經歷任何地質變動。.

查看 反鳥亞綱和化石

利尼斯鳥

利尼斯鳥(學名Lenesornis)是一類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其化石是在烏茲別克斯坦克孜勒庫姆沙漠的Bissekty組發現。 Category:白堊紀鳥類 Category:真反鳥類.

查看 反鳥亞綱和利尼斯鳥

內烏肯鳥

內烏肯鳥(學名Neuquenornis)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其下已知只有飛翔內烏肯鳥一個物種。其化石是在8500-8300萬年前桑托階的Bajo de la Carpa地層發現。內烏肯鳥的體型在當時也算很大,跗蹠骨長46.8毫米。估計它們體長約有30厘米。 內烏肯鳥的完模標本編號為MUCPv-142,現正存放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阿根廷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o de Ciencias Naturales)內。 路易斯·恰佩(Luis M.

查看 反鳥亞綱和內烏肯鳥

克孜勒庫姆鳥

克孜勒庫姆鳥(學名Kizylkumavis)是一種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於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其化石是在烏茲別克斯坦克孜勒庫姆沙漠發現。 克孜勒庫姆鳥有時連同阿克西鳥及土鳥一同分類到阿克西鳥科內,但此分類卻受到質疑。.

查看 反鳥亞綱和克孜勒庫姆鳥

副原羽鳥屬

副原羽鳥屬(學名:Paraprotopteryx,意為「相似於原羽鳥的」)又名似原羽鳥,為原始的反鳥類,體型大致上和中小型的雀鳥差不多(全長估計約20公分左右)。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約1億2500萬年至1億2200萬年前)。化石於中國河北的豐寧地區被發現,發現地層目前仍有爭議(義縣組的大王杖子層或較早的花吉營組橋頭段)。模式種為秀麗副原羽鳥(P.

查看 反鳥亞綱和副原羽鳥屬

勒庫鳥

勒庫鳥(學名Lectavis)是一屬反鳥亞綱的鳥類。其化石是在阿根廷發現,屬於白堊紀晚期的馬斯垂克階。它其下只有L.

查看 反鳥亞綱和勒庫鳥

神翼鳥

翼鳥(學名Apsaravis)是白堊紀晚期的鳥類。它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烏哈神翼鳥,屬於7800萬年前白堊紀坎帕階。其化石遺骸是在蒙古戈壁沙漠烏哈托喀(Ukhaa Tolgod)的德加多克塔組(Djadochta Formation)發現。 神翼鳥估計棲息在乾旱的環境,淡水供應十分稀少。.

查看 反鳥亞綱和神翼鳥

真反鳥類

真反鳥類(學名Euenantiornithes)是生存於白堊紀的一類鳥類。它們被認為是反鳥亞綱中較為先進的分類,但不較為原始的伊比利亞鳥及諾蓋爾鳥,主導類群都是生存於中生代晚期。.

查看 反鳥亞綱和真反鳥類

热河群

热河群(Jehol Group),是以中国东北部為中心的地层学单位,範圍可能從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等中國境内地区,廣布至蒙古、朝鮮半島與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主要由较古老的义县组和较新的九佛堂组组成。因保存了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而著稱。.

查看 反鳥亞綱和热河群

牙齒

牙齒是存在於很多脊椎動物(鳥類除外)的頭部(或口部)內、用於咀嚼食物的鈣化組織。肉食性動物尤其倚賴牙齒進行獵食或搏鬥、禦敵。牙齒的構成成份不是骨骼,而是由動物體內不同密度與硬度的複雜組織組成,它的根部則由牙齦包覆、固定。 一些動物牙齒裏更有著複雜的神經,比如獨角鯨,其牙齒有上百萬神經,是目前已知最複雜的牙齒(以神經學而論)。這允許獨角鯨牙齒具食物觸覺,以及導航、交配作用。 隨著人類文明的創建,各種語言的發音已發展得多樣化。語言發音均非常依賴牙齒、舌頭和口腔的合作,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說話、歌唱。牙齒在古代被稱為“雅言”,牙齒的整潔,甚至關繫到社交活動和地位。專門為牙齒服務的醫學,稱為牙科。 牙齒在生物學與解剖學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查看 反鳥亞綱和牙齒

目 (生物)

(英文: order, 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纲和科之间。.

查看 反鳥亞綱和目 (生物)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查看 反鳥亞綱和白垩纪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重定向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查看 反鳥亞綱和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銀河鳥

銀河鳥(學名Kuszholia)是白堊紀晚期一屬原始的鳥類或似鳥類的恐龍。它們有可能接近鳥類祖先的虛骨龍類,但大部份學者都認為它們是鳥翼類。它們的化石是在烏茲別克斯坦克孜勒庫姆沙漠的Bissekty組發現。 銀河鳥只有一個物種,就是K.

查看 反鳥亞綱和銀河鳥

華夏鳥

華夏鳥(學名:Cathayornis)是一屬反鳥亞綱。它們是在中國遼寧九佛堂組發現,而查布華夏鳥則是在內蒙古的涇川組(Jingchuan Formation)發現。.

查看 反鳥亞綱和華夏鳥

裸名

裸名(nomen nudum)为拉丁词汇,意为“赤裸的名称”,用于分类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的命名。 该词是用于表示一个长得像学名,或是本来打算将其用作学名但没有使用的名称。因为该名称未与充分的描述一起被发表,所以是一个“裸体”的名称。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裸名没有正式学名的资格,所以之后的学者可以发表一个与其拼写相同的学名。如果同一个作者发表了一个名称,前一个被作为裸名,而后一个因含有符合标准的描述而被作为学名,那么后者发表的日期将成名该名称的命名日期。 根据动物学命名法,裸名即是无效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有如下定义: 同时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含有这样的规则: 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中有如下定义: 這樣的學名稱為裸名,且必須於此名稱加註nomen nudum 或nom.

查看 反鳥亞綱和裸名

马鬃山

马鬃山位于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北端,北与蒙古国接壤,东接阿拉善高原,主峰海拔2583米。是甘肃北山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马鬃山地区曾经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恐龙化石、鱼类化石、硅化木化石及其他动植物化石。马鬃山苏木因此山而得名。 MZS.

查看 反鳥亞綱和马鬃山

諾蓋爾鳥

諾蓋爾鳥(學名Noguerornis)是一類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於約1億3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其化石是在西班牙發現。.

查看 反鳥亞綱和諾蓋爾鳥

鳥翼類

鳥翼類(学名:Avialae)又名初鳥類,意為「鳥的翅膀」,是個演化支,包含鳥綱以及牠們的最近恐龍近親。.

查看 反鳥亞綱和鳥翼類

鳥龍鳥

鳥龍鳥(學名Avisaurus)是白堊紀晚期北美洲的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有兩個物種,包括模式種A.

查看 反鳥亞綱和鳥龍鳥

鳥龍鳥科

鳥龍鳥科(學名Avisauridae)是白堊紀時期北美洲及南美洲的一科反鳥亞綱鳥類,其下有8個屬。.

查看 反鳥亞綱和鳥龍鳥科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查看 反鳥亞綱和鸟

鹏,又称大鹏、鹏鸟、鲲鹏,是世界许多传说中其大无比的神鳥。.

查看 反鳥亞綱和鹏

黎巴嫩

黎巴嫩共和国(لبنان;亞拉姆語:ܠܒܢܢ),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 黎巴嫩是中東地區最西化的國家之一,這與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歷史有關,境內更有人類最早一批城市與世界遺產,這些文明古蹟最古老的具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因而在旅遊業中相當著名。.

查看 反鳥亞綱和黎巴嫩

黃昏鳥目

黃昏鳥目(Hesperornithiformes)是生活於白堊紀已經滅絕,而且具有牙齒的鳥類,主要生活在北半球的海域與近海地區,以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為主食。 雖然有一些體型較小的種類可能具有飛行能力,但是其他大部分的種類是不具有飛行能力的,因為牠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 一些學者認為黃昏鳥類必須滑動腹部才能在陸地上移動,在岸上的行動顯得笨拙,而且因為腳呈現槳狀,適合游泳與潛水,所以推測在大部分的時間裡,牠們很有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 黃昏鳥類的嘴喙細長,嘴喙的尖端可能還有倒鉤,並且擁有尖銳的牙齒,相當適合獵捕魚類。黃昏鳥類的牙齒與其他擁有牙齒的原始鳥類不同,表示黃昏鳥類的牙齒可能是後來才出現的。 目前已知最大的種類為Canadaga arctica,身長超過1.5公尺。 Category:扇尾亞綱 Category:黃昏鳥目 Category:白堊紀鳥類 Category:白垩纪灭绝.

查看 反鳥亞綱和黃昏鳥目

龍城鳥

龍城鳥(學名Longchengornis)是一種真反鳥類。它們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其化石是在中國遼寧九佛堂組發現。 Category:白堊紀鳥類 Category:真反鳥類.

查看 反鳥亞綱和龍城鳥

阿克西鳥

阿克西鳥(學名:Alexornis)是白堊紀晚期的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始祖阿克西鳥(Alexornis antecedens)。 阿克西鳥的遺骸是顱後的碎片,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的。它們最初被認為是早期的今鳥亞綱鳥類,並有可能是佛法僧目及鴷形目的祖先。後期的研究顯示它們其實是反鳥亞綱。它們有時與中亞的克孜勒庫姆鳥及土鳥一同被分類到阿克西鳥目及阿克西鳥科之內。.

查看 反鳥亞綱和阿克西鳥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反鳥亞綱和脊索动物

長嘴鳥

長嘴鳥(學名Longirostravis)是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一類反鳥亞綱鳥類。它們是在中國遼寧的義縣組發現。它們與長翼鳥及抓握鳥屬於長翼鳥科的分支。.

查看 反鳥亞綱和長嘴鳥

長翼鳥

長翼鳥(學名:Longipteryx)是白堊紀早期的一種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朝陽長翼鳥。其遺骸是在中國遼寧朝陽市的九佛堂組發現。除了接近完整的完模標本外,也有發現另一組完整的骨骼及其他獨立的骨頭,包括肱骨及叉骨。.

查看 反鳥亞綱和長翼鳥

長翼鳥科

長翼鳥科(學名Longipterygidae)是白堊紀早期中國的一科反鳥亞綱。所有已知的標本都是在屬於阿普第階的九佛堂組及義縣組。.

查看 反鳥亞綱和長翼鳥科

雲加鳥

雲加鳥(學名Yungavolucris)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Y.

查看 反鳥亞綱和雲加鳥

抓握鳥

抓握鳥(學名:Rapaxavis)是在中國遼寧九佛堂組發現的反鳥亞綱化石。它們與長翼鳥及長嘴鳥等同屬長翼鳥科的分支。.

查看 反鳥亞綱和抓握鳥

格日勒鳥

格日勒鳥(學名Gurilynia)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G.

查看 反鳥亞綱和格日勒鳥

河北鳥

河北鳥(學名Hebeiornis)是一屬反鳥亞綱鳥類。其下只有豐寧河北鳥一個物種。 河北鳥的化石是在義縣組發現,估計它們生存在巴列姆階至阿普第階早期,約1億2500萬至1億2100萬年前。河北鳥是在中國森吉圖發現的。 河北鳥的完模標本並不能確定是否有足夠的描述,或只是裸名。同一組化石後來於2004年被命名為細弱鳥。若河北鳥的命名有效,那細弱鳥就會是一個次異名。 另外,冀北鳥亦有可能是河北鳥的次異名。.

查看 反鳥亞綱和河北鳥

波羅赤鳥

波羅赤鳥(學名:Boluochia zhengi)是一種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在白堊紀早期,介乎1億2100萬至1億100萬年前。它們的化石都是在中國遼寧的九佛堂組發現。波羅赤鳥最初是由周忠和於1995年描述。後來的研究認為它們非常接近長翼鳥,有可能屬於長翼鳥科。.

查看 反鳥亞綱和波羅赤鳥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反鳥亞綱和法国

朝阳市

朝阳市,别称“龙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河北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京、津、唐和东北城市群中间,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朝阳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全市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居辽宁省第一位,占全省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查看 反鳥亞綱和朝阳市

戈壁鳥

戈壁鳥(學名Gobipteryx)是反鳥亞綱下上白堊紀的一屬鳥類。牠的化石在蒙古戈壁沙漠的巴魯恩戈約特組發現,首次於1976年根據兩個頭顱骨碎片(編號ZPAL-MgR-I/12及ZPAL-MgR-I/32)而描述。模式種是G.

查看 反鳥亞綱和戈壁鳥

昆卡鳥

昆卡鳥(學名Concornis)是一種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在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約1億2700萬至1億2500萬年前。其化石是在西班牙昆卡省的拉斯奧亞斯(Las Hoyas)發現。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湖泊昆卡鳥,遺骸不怎麼完整但卻擁有羽毛輪廓。.

查看 反鳥亞綱和昆卡鳥

海積鳥

海積鳥(學名Halimornis)是一類反鳥亞綱鳥類。它們生存於約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其化石是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格林縣發現的,只是單一組化石,包括脊骨、腳骨及部份肱骨。 海積鳥的化石是藏在離岸50公里的地方,顯示它們是會走到海洋的。它們可能與較為進化的魚鳥一同生存。它們與澳洲的曙光侏反鳥及"Ichthyornis" minusculus是唯一的反鳥亞綱是生存在水生環境的。.

查看 反鳥亞綱和海積鳥

扇尾鳥

扇尾鳥(學名Shanweiniao)是白堊紀早期中國的一類已滅絕反鳥類。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庫氏扇尾鳥。其化石只是一個正模及副模,現正存放在大連自然博物館。它們是在遼寧凌源市熱河群的大王杖子層發現。 扇尾鳥是長翼鳥、長嘴鳥及抓握鳥的近親,集合成一個長喙的分支。扇尾鳥是唯一能像現今鳥類用尾巴產生上升力的反鳥類。 庫氏扇尾鳥是為紀念贊助中國研究中新世鳥類的庫氏一家。.

查看 反鳥亞綱和扇尾鳥

另见

白堊紀鳥類

雲加鳥抓握鳥格日勒鳥河北鳥波羅赤鳥法国朝阳市戈壁鳥昆卡鳥海積鳥扇尾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