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单孔目

指数 单孔目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動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有2科3属5种,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亞東部及塔斯曼尼亞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歷史上曾存在另外兩個科,但都已滅絕。 現存的单孔目動物有以下兩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牠們都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动物。.

36 关系: 动物原兽亚纲卵生动物塔斯馬尼亞州声音夏尔·吕西安·波拿巴大長吻針鼴大洋洲學名尿道中新世三叠纪哺乳动物內耳硬齒鴨嘴獸硬齒鴨嘴獸科爬行动物物种牙齒鸭嘴兽鸭嘴兽科阿根廷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针鼹肩胛骨肛门恒温动物泄殖腔澳大利亚澳洲针鼹新南威爾士州新幾內亞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单孔目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原兽亚纲

原兽亚纲(学名:Prototheria)是哺乳纲動物的其中一個亚纲,現存只有1目(单孔目)2科3属5种,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 原獸亞綱的動物一度被認為是較低等的生物。但現時生物學的研究證實他們只是比後獸亞綱(有袋亞綱)及真獸亞綱(有胎盤亞綱)的動物較早分支出來而已。 他們雖說是哺乳綱的動物,但仍然保有不少與鳥類和爬蟲類一樣的身體特徵,如:.

新!!: 单孔目和原兽亚纲 · 查看更多 »

卵是卵生動物賴以繁殖的胚胎,有的是在雌性體外受精而成(例如魚類的卵),有的則是在雌性體內受精後再產出體外孵化(例如鳥類的卵)。魚類、鳥類、爬行動物、昆蟲,以及若干哺乳類都會產卵;有些卵僅被一層膠狀物質所包覆,有些則包覆着一層防水的殼——有殼的卵通常稱為蛋。.

新!!: 单孔目和卵 · 查看更多 »

卵生动物

卵生動物(Ovipara)是指在有性生殖中,母體的卵受精後形成為個體的动物。新個體從母體排放出來後,以卵內的蛋白,蛋黃提供營養,繼續發育待完成。最後,新個體破卵而出。爬行類、两生類 、鳥類及哺乳類中的單孔目大多為卵生動物。.

新!!: 单孔目和卵生动物 · 查看更多 »

塔斯馬尼亞州

塔斯曼尼亞州(Tasmania)是澳洲唯一的島州,原名--迪门斯地(Van Diemen's Land),位于澳大利亚大陆東南角約240公里的外海,是一座呈心型的島,與澳洲本土最南方的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隔海相望。塔斯马尼亚州的範圍包括塔斯马尼亚本岛与周围的小岛,官方和民间都将塔斯曼尼亚州简称为“塔州”。 塔斯曼尼亞州陆地面积68,401 km²,在六個州中佔地面積最小。該州人口49.3萬(2007年),最大城市是首府霍巴特,人口21萬(2006)。 塔斯曼尼亞為澳洲自然生態保護得最完善的地方。塔斯曼尼亞號稱“天然之州”,亦被譽為“蘋果之島”,亦有“澳洲版的紐西蘭”之稱,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地理上,作為獨立島嶼,當地有較大的未開發天然地帶,全州約40%被正式列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或世界自然遺產。.

新!!: 单孔目和塔斯馬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声音

聲音是振動產生的聲波,通過介質(空氣或固体、液体)傳播并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 聲音的頻率一般會以赫兹表示,記為Hz,指每秒鍾周期性震動的次數。而分貝是用来表示聲音强度的单位,記為dB。.

新!!: 单孔目和声音 · 查看更多 »

夏尔·吕西安·波拿巴

夏尔·吕西安·儒勒·劳伦·波拿巴,第二代卡尼诺和穆西格纳诺亲王(Charles Lucien (Carlo) Jules Laurent Bonaparte, 2nd Prince of Canino and Musignano,)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和鸟类学家。他是吕西安·波拿巴和Alexandrine de Bleschamp的儿子,也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波拿巴在意大利长大,而在1822年6月29日与他的堂姐成婚后,他们旅居美国。在离开意大利前他发现了莺科中的新物种须苇莺(Acrocephalus melanopogon),在航海中他收集到新物种黄蹼洋海燕(Oceanites oceanicus)的标本。一到美国他就写了关于这种鸟的一篇论文,并以亚历山大·威尔逊(Alexander Wilson)的名字命名。 之后波拿巴开始更新威尔逊的《American Ornithology》,修订版在1825年和1833年间发行。在1824年他设法使费城自然科学协会接收当时并不知名的约翰·詹姆斯·奥杜邦,但是这遭到鸟类学家乔治·沃德(George Ord)的反对。 在1826年底波拿巴举家回到欧洲。他访问了德国,遇到了菲利浦·雅格布·克莱茨迈(Philipp Jakob Cretzschmar)。访问英格兰时,在大英博物馆遇到了约翰·爱德华·格雷,并再次结识奥杜邦。在1828年他全家迁往罗马。在1832年和1841年间波拿巴发表了他关于意大利动物的作品《Iconografia della Fauna Italica》。 在1849年他被选入罗马议会,参与创建了罗马共和国。按照Jasper Ridley所说,当议会第一次召开时:“当維泰博人卡洛·波拿巴被点到名时,他这样回应:‘共和国万岁!’(Viva la Repubblica!)”他参加了保卫罗马的战争,对抗由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派遣的4万法国人组成的部队。在1849年7月共和军被打败后,他离开罗马,然后去了马赛,但是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命令他离开。 後来他旅居英格兰,出席了伯明翰英国科学促进会的会议,之后他访问了居住在苏格兰南部的威廉·查顿。他后来准备系统分类世界上的所有鸟类,访问了全欧洲的博物馆去研究其中的藏品。在这段时间中他被允许返回法国,将巴黎作为他度过余生的地点。在他去世之前,他发表了《Conspectus Generum Avium》的第一卷,而第二卷是由赫尔曼·施勒格尔(Hermann Schlegel)校订的。.

新!!: 单孔目和夏尔·吕西安·波拿巴 · 查看更多 »

大長吻針鼴

大長吻針鼴(學名:Zaglossus bartoni)是在新畿內亞的一種原針鼴屬。牠們主要分佈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海拔2000-3000米的地區。 大長吻針鼴的前肢有五趾,後肢則有四趾,趾上均有爪。牠重5-10公斤,體長60-100厘米,是單孔目中體型最大的。牠有濃密的黑毛,沒有尾巴及行動緩慢。牠們受到攻擊時會捲曲身體來防禦。 大長吻針鼴共有四個亞種:.

新!!: 单孔目和大長吻針鼴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

大洋洲(Oceania),是位於南半球的一個大洲,主要分为两部分,澳大利亚与太平洋各岛屿,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

新!!: 单孔目和大洋洲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单孔目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尿道

尿道(拉丁语学名:Urethra)是动物体内泌尿系统的器官之一。它从膀胱连通到体外,它的作用是将尿排出体外。在雄性哺乳动物中它还有将精液导出的作用,因此也是生殖器官之一。在胚胎發育的过程中尿道是从泄殖腔的腹面产生的。.

新!!: 单孔目和尿道 · 查看更多 »

属(genus,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科和种之间。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首字母必須大寫。.

新!!: 单孔目和属 · 查看更多 »

中新世

中新世(英語:Miocene,符號:MI)為地質年代新近紀的第一個時期,開始於2300萬年前到533萬年前,介於漸新世與上新世之間。中新世是由查理斯·萊爾所命名的。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μείων(meiōn,英語意為“less”)和καινός(kainos,英語意為“new”)在英語中的意思是“less recent”,即“距離現在還早”因為這時的現代無脊椎動物比上新世少18%。 地球在從漸新世衍進到中新世再到上新世的過程中進入了一連串的冰河時期。中新世的邊界並不能依靠一個單個的地理事件來劃分,而是由從更溫暖的漸新世到更冷的上新世之間的多個不同區域事件組成的。 中新世的動植物已經相當程度地現代化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地位已經確立了下來,鯨、海豹和海藻也開始擴張到其他地區。中新世是喜馬拉雅山脈隆起的主要時期,這導致了亞洲季風模式的改變,同時也影響了北半球的冰川作用。.

新!!: 单孔目和中新世 · 查看更多 »

三叠纪

三叠纪(Triassic)是2.5亿至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今天,三叠纪被分成更多亚层。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

新!!: 单孔目和三叠纪 · 查看更多 »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新!!: 单孔目和哺乳动物 · 查看更多 »

內耳

内耳(Inner ear)是耳的解剖结构的一部分。内耳处于颞骨空腔中,其最主要的结构是骨迷路,由前庭系统和耳蜗构成。 前庭系统是平衡觉的末梢器官,负责对头部的线性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传感。前庭系统的异常可导致晕眩等问题。前庭系统的具体参见前庭系统。前厅系统致力于平衡。 耳蜗是听觉的末梢器官,致力于听力,负责将来自外耳和中耳的机械振动(即声音)转换为神经信号。耳蜗负责转换声压模式,然后将声压模式从外耳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耳蜗的异常导致感觉神经性耳聋等问题。具体参见耳蜗。.

新!!: 单孔目和內耳 · 查看更多 »

硬齒鴨嘴獸

齒鴨嘴獸(Steropodon galmani)是一種史前的單孔目,或是產卵的哺乳動物,生存於下白堊紀阿爾布階。牠是鴨嘴獸的最早的親屬。 硬齒鴨嘴獸的化石只有一個蛋白石化的顎骨及三顆臼齒,於澳洲新南威爾士閃電山脊發現。牠是中生代最大的哺乳動物,約有40-50厘米長。下臼齒長約5-7毫米,闊3-4毫米,而其他中世代的哺乳動物臼齒只有1-2毫米長。牠的臼齒像獸亞綱的三尖齒,但牠沒有下內錐,且上臼齒沒有原尖。.

新!!: 单孔目和硬齒鴨嘴獸 · 查看更多 »

硬齒鴨嘴獸科

齒鴨嘴獸科(学名:Steropodontidae)是單孔目下的一科,現只有從澳洲發現的下白堊紀化石。 硬齒鴨嘴獸科下只有兩個屬,包括硬齒鴨嘴獸屬及泰诺脊齿兽属。這兩個屬數編入一科中的原因是其下臼齒的相似。.

新!!: 单孔目和硬齒鴨嘴獸科 · 查看更多 »

科可指:.

新!!: 单孔目和科 · 查看更多 »

爬行动物

行綱(学名:Reptilia)动物通稱爬行動物、爬行類、爬蟲類,是一類脊椎動物,屬於四足總綱的羊膜動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 本分类过去傳統上包含了史前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却没有包含恐龙及似哺乳爬行动物的现存后代——鸟类及哺乳类,而使其成为并系群。根據親緣分支分類法,鳄鱼与鸟类的关系更亲近,因此,现代爬行動物必须包含鸟类才能组合成单系群,再与合弓纲组成单系群羊膜动物,因此有学者一度提出以蜥形綱取代传统的爬行纲,无论如何,也有分类学者选择重新定义爬行纲,即将鸟类包含进来,而原本归类于此的古合弓类则剔除出去,使本分类成为有效的单系群分类。 除了鸟类归类于鸟纲,其他現存的爬行動物都包含在以下4個目:.

新!!: 单孔目和爬行动物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单孔目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牙齒

牙齒是存在於很多脊椎動物(鳥類除外)的頭部(或口部)內、用於咀嚼食物的鈣化組織。肉食性動物尤其倚賴牙齒進行獵食或搏鬥、禦敵。牙齒的構成成份不是骨骼,而是由動物體內不同密度與硬度的複雜組織組成,它的根部則由牙齦包覆、固定。 一些動物牙齒裏更有著複雜的神經,比如獨角鯨,其牙齒有上百萬神經,是目前已知最複雜的牙齒(以神經學而論)。這允許獨角鯨牙齒具食物觸覺,以及導航、交配作用。 隨著人類文明的創建,各種語言的發音已發展得多樣化。語言發音均非常依賴牙齒、舌頭和口腔的合作,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說話、歌唱。牙齒在古代被稱為“雅言”,牙齒的整潔,甚至關繫到社交活動和地位。專門為牙齒服務的醫學,稱為牙科。 牙齒在生物學與解剖學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新!!: 单孔目和牙齒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单孔目和鸟 · 查看更多 »

鸭嘴兽

嘴獸(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單孔目鴨嘴獸科動物。同科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 鴨嘴獸是卵生動物,是特別的哺乳類(哺乳類動物比較多是胎生),棲地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由發現相關物種的化石紀錄知道,鴨嘴獸是其屬(ornithorhynchus)的唯一活化石的代表。當其的標本被送到博物館時,奇怪的外觀使得當時歐洲的生物分類學家認為這是人为設計出來捉弄人的物種。鴨嘴獸是為數不多的有毒哺乳類動物,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質,人類被刺到會產生劇痛,甚至无法动弹。这种毒素使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持续时间从几天到数月。鸭嘴兽是除了海豚之外,唯一电磁感應的哺乳动物。鴨嘴獸的獨特性使牠成為演化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長成的鴨嘴獸體長通常為30至48公分;尾長10至15公分;體重500克至2公斤。由於沒有明顯的奶頭,剛孵化的鴨嘴獸須尋找母獸腹部泌乳孔吸吮乳汁維生,約4個月哺乳期後獨立生活,2歲半為成年。 除了哺乳期外,鴨嘴獸為獨居生活。它們棲息於河川,以銳利而且帶有蹼的腳在水中活動,並在河岸、湖岸上挖洞居住。鸭嘴兽是夜行性動物,也是肉食性動物,通常在清晨和黃昏时在水邊獵食甲殼類、蚯蚓等动物。 鴨嘴獸已成為澳大利亞的象徵,常作為全國性活動的吉祥物;澳大利亞20分硬幣反面圖案就是在水裡的鴨嘴獸。直到20世纪初,牠們仍因为人类对毛皮需求而被獵殺。雖然圈養計劃失敗與及鴨嘴獸易受環境污染影響,但是在人工保护下,牠们目前还未走向灭绝。.

新!!: 单孔目和鸭嘴兽 · 查看更多 »

鸭嘴兽科

鴨嘴獸科(学名:Ornithorhynchidae)是單孔目下的一个科。 O *.

新!!: 单孔目和鸭嘴兽科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单孔目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學名:Zaglossus attenboroughi)是在新畿內亞的一種原針鼴屬。牠是以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命名。牠生活在印尼巴布亞省近聖塔尼及查亞普拉。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是原針鼴屬中最細小的成員,與澳洲針鼴接近。牠的前後肢均有五趾,有濃密的短毛。 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最初的描述是基於一個在荷蘭殖民地時代搜集的已損壞標本,自此以後似乎沒有新發現。由於人類發現影響了森林棲息地,故有指牠們已是瀕危或在當地消失。但是,由於巴布亞省的生物研究並不完整,故有可能牠們仍然活在當地的山區。 於2007年有指發現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的巢及蹤跡,當地人民亦指曾於2005年見過牠們。.

新!!: 单孔目和阿滕伯勒長喙針鼴鼠 · 查看更多 »

针鼹

针鼹【拼音:zhēn yǎn】,即针鼹科(Tachyglossidae),通常被稱為刺食蚁兽,與鸭嘴兽同為仍然生存的单孔目动物。此科下共有三屬六種生物,其中巨針鼴屬已滅絕,其他兩屬均生活在澳大利亞及新畿內亞。.

新!!: 单孔目和针鼹 · 查看更多 »

肩胛骨

肩胛骨(scapula)位於胸廓背部,在第2至第7肋骨的高度,為一大的三角形扁平骨。.

新!!: 单孔目和肩胛骨 · 查看更多 »

肛门

肛門又称魄门、后阴、谷道,俗稱屁眼、腚眼、尻洞、尻穴,是高等動物消化系統消化道的最末端,在直腸延伸至體外的開口處,是糞便排遺和消化系統废气(屁)的出口。由於其與排泄相關,有時也被歸類到的一部分。.

新!!: 单孔目和肛门 · 查看更多 »

恒温动物

恒温动物(Homeotherms),俗稱溫體動物,與內溫動物(Endotherms)不同。在动物学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其活动性并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依赖外界温度。 在鸟和哺乳动物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稳定的体温,已經滅絕的恐龍也可能是恆溫動物。这体现在基础代谢率。恒温动物的基础代谢率远高于变温动物。 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保证体温的恒定,并且能在外界环境升高的状态下排出热量。这通常通过液体的蒸发实现,如人类的汗和狗的喘息,还有猫的舔舐。.

新!!: 单孔目和恒温动物 · 查看更多 »

泄殖腔

泄殖腔在動物解剖學中指在某些動物種類背後作為腸道、尿道及生殖道出口。 泄殖腔一般存在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的单孔目。上述动物直肠末端较其他脊椎动物直肠大并成为动物排尿、排粪及产卵的出口,所以称之为泄殖腔。 鳥類泄殖腔除了排遺及生產用途外亦是交配時器官接合处。 人類在胚胎時期亦有一個原始的胚胎泄殖腔,在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發展的時候分開。有部份性器官發展失調患者或美人魚綜合症患者的胚胎泄殖腔未能分化成為各條通道并在出生後保留。.

新!!: 单孔目和泄殖腔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单孔目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澳洲针鼹

澳洲针鼹又称短吻针鼹,是针鼴属下的唯一一個品種。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等地森林中,体长0.5米,体重6公斤左右,周身有刺,五指有强爪。生活地区为澳新区。澳大利亚现在流通的面值最小的5分硬币的背面即是一只针鼹。.

新!!: 单孔目和澳洲针鼹 · 查看更多 »

新南威爾士州

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縮寫为NSW),簡稱新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一州;位於澳洲的東南部,維多利亞州以北、昆士蘭州以南,首府在雪梨。在海外華人社區和澳洲當地華人通譯“紐修威省”,簡稱紐省。新南威爾斯今劃分為152個地方政府區域。 新南威爾斯創建于1788年,為英國在澳洲的第一個殖民地,當時包括了除西海岸(時稱新荷蘭)以外的整個澳洲大陸。19世紀,新南威爾士被逐漸分為幾個獨立的殖民地,包括:塔斯馬尼亞(1825)、維多利亞州(1851)、昆士蘭(1859)和南澳大利亞(1836)。1901年,這些殖民地,連同西澳大利亞,組成了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並從獨立的殖民地變爲聯邦--下的一州。 新南威爾斯州的州旗設計於1876年,州徽設計於1906年,並於同年獲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御准。州徽下沿格言帶上為拉丁文“ORTA RECENS QUAM PURA NITES”。中文大意是:『新--起的太陽多麼明亮!』新南威爾斯州的州花叫特洛皮,它的名稱源於當地土著語。新南威爾斯州的州鳥是笑鴗,是澳大利亞翠鳥中的一種。新南威爾斯的州獸是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州的代表色是天藍色。.

新!!: 单孔目和新南威爾士州 · 查看更多 »

新幾內亞

新畿內亞(New Guinea;巴布亞皮欽語:Niugini;Papua)位於澳大利亞北面,是世界上第二大島嶼。有時,本島亦被稱為「巴布亞」,但有時巴布亞亦單指本島的一部份。此外,印尼官方过去稱呼本島為「伊里安岛」( Pulau Irian),至2002年开始才称为巴布亚岛(Pulau Papua)。 19世紀受歐洲國家殖民侵略,國界大致上沿用昔日德、荷佔領地一分為二:位於東經141度以東的,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由1975年開始脫離澳大利亞成為獨立的國家;位於東經141度以西的,屬於印尼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這部份一直都有分離活動,要求從印尼獨立。.

新!!: 单孔目和新幾內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卵生哺乳动物单孔目动物單孔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