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硬齒鴨嘴獸

指数 硬齒鴨嘴獸

齒鴨嘴獸(Steropodon galmani)是一種史前的單孔目,或是產卵的哺乳動物,生存於下白堊紀阿爾布階。牠是鴨嘴獸的最早的親屬。 硬齒鴨嘴獸的化石只有一個蛋白石化的顎骨及三顆臼齒,於澳洲新南威爾士閃電山脊發現。牠是中生代最大的哺乳動物,約有40-50厘米長。下臼齒長約5-7毫米,闊3-4毫米,而其他中世代的哺乳動物臼齒只有1-2毫米長。牠的臼齒像獸亞綱的三尖齒,但牠沒有下內錐,且上臼齒沒有原尖。.

目录

  1. 16 关系: 动物单孔目大臼齿中生代下颌骨化石哺乳动物獸亞綱硬齒鴨嘴獸科物种鸭嘴兽阿爾布階脊索动物蛋白石澳洲新南威爾士州

  2. 澳大利亞史前哺乳動物
  3. 白堊紀哺乳類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动物

单孔目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動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有2科3属5种,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亞東部及塔斯曼尼亞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歷史上曾存在另外兩個科,但都已滅絕。 現存的单孔目動物有以下兩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牠們都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动物。.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单孔目

大臼齿

大臼齿,简称臼齿,俗称磨牙(客語:撞牙),是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一种牙齿。大臼齿位于口腔后方,因上端扁平而且主要用来研磨和咀嚼食物而得名。 臼齿由于随使用而被磨损,可以被用来判定生物个体或其遗骸的年龄。.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大臼齿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中生代

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ula),又稱下顎骨,是最大,最強的顏面骨,也是顱骨中唯一可以動的骨頭。.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下颌骨

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跡,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從太古宙(34億年前)至全新世(1萬年前)之間都有化石出現。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跡,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跡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化石作用被認定是單純的「石化」,後來人類才逐漸瞭解化石形成的原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是生物、物理、化學三種現象的結合。而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殊條件:第一,死去的有機體被迅速埋在沙土、淤泥或河泥中而沒有分解。海底和湖底是非常有利的環境,草原和沙漠也不錯。其次,此生物不曾腐壞,而由礦物逐漸取代該生物體的有機物質。最後,化石若要保存幾百萬年不變,必須在石化後,不再經歷任何地質變動。.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化石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哺乳动物

獸亞綱

亞綱(学名:Theria,源自希臘语θηρίον,野獸之意)是分類學上的一群哺乳類動物。這些動物從出生到幼年時期,不須經歷在蛋中的生活。而獸亞綱中可粗分成兩大類,分別是真獸下綱(eutheria,也就是胎盤類)與後獸下綱(metatheria,包含有袋類及其祖先)。 獸亞綱的特徵在於外耳、乳頭,以及使其得以進行大範圍移動的踝關節。有時候也以齒列型態作為定義獸亞綱的依據。幾乎所有現存的哺乳動物都屬於獸亞綱,少數例外有鴨嘴獸與針鼴,牠們被歸類在原獸亞綱(Prototheria)、單孔目(Monotremata)之下。.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獸亞綱

硬齒鴨嘴獸科

齒鴨嘴獸科(学名:Steropodontidae)是單孔目下的一科,現只有從澳洲發現的下白堊紀化石。 硬齒鴨嘴獸科下只有兩個屬,包括硬齒鴨嘴獸屬及泰诺脊齿兽属。這兩個屬數編入一科中的原因是其下臼齒的相似。.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硬齒鴨嘴獸科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物种

鸭嘴兽

嘴獸(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單孔目鴨嘴獸科動物。同科之中只有鴨嘴獸一種動物。 鴨嘴獸是卵生動物,是特別的哺乳類(哺乳類動物比較多是胎生),棲地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和塔斯馬尼亞州。由發現相關物種的化石紀錄知道,鴨嘴獸是其屬(ornithorhynchus)的唯一活化石的代表。當其的標本被送到博物館時,奇怪的外觀使得當時歐洲的生物分類學家認為這是人为設計出來捉弄人的物種。鴨嘴獸是為數不多的有毒哺乳類動物,雄性鴨嘴獸的後肢有尖刺,可分泌有毒物質,人類被刺到會產生劇痛,甚至无法动弹。这种毒素使人对疼痛的敏感度大大提高,持续时间从几天到数月。鸭嘴兽是除了海豚之外,唯一电磁感應的哺乳动物。鴨嘴獸的獨特性使牠成為演化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 長成的鴨嘴獸體長通常為30至48公分;尾長10至15公分;體重500克至2公斤。由於沒有明顯的奶頭,剛孵化的鴨嘴獸須尋找母獸腹部泌乳孔吸吮乳汁維生,約4個月哺乳期後獨立生活,2歲半為成年。 除了哺乳期外,鴨嘴獸為獨居生活。它們棲息於河川,以銳利而且帶有蹼的腳在水中活動,並在河岸、湖岸上挖洞居住。鸭嘴兽是夜行性動物,也是肉食性動物,通常在清晨和黃昏时在水邊獵食甲殼類、蚯蚓等动物。 鴨嘴獸已成為澳大利亞的象徵,常作為全國性活動的吉祥物;澳大利亞20分硬幣反面圖案就是在水裡的鴨嘴獸。直到20世纪初,牠們仍因为人类对毛皮需求而被獵殺。雖然圈養計劃失敗與及鴨嘴獸易受環境污染影響,但是在人工保护下,牠们目前还未走向灭绝。.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鸭嘴兽

阿爾布階

#重定向 阿爾布期.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阿爾布階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脊索动物

蛋白石

蛋白石,英语音译为“Opal”或“澳宝”,宝石学名称为歐泊,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成分为SiO2·n H2O,是非晶质结构,所以无一定的外形,断口为贝壳状,主要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的,如果沉淀在生物遗骸中,则形成“树化玉”。 蛋白石的含水量并不固定,一般在3%-10%左右,但也有高达20%的;硬度为5.5-6.5;比重为1.9-2.5;一般为蛋白色,如果有其他原子混入,可以形成各种颜色,例如含铁、钙、镁、铜等,蛋白石一般具有玻璃光泽或蜡状光泽,如果出现色彩光泽随角度变化,则是贵重的宝石,否则只是装饰性石材。 蛋白石的形成是在低温条件下慢慢沉积的,可以在几乎所有岩石中生成,不过一般都是在石灰岩、砂岩和玄武岩中发现。 目前也可以人工合成蛋白石,不过人工合成的密度较低并多孔。 澳大利亚是蛋白石出产最多的国家,蛋白石也是澳大利亚的“国石”。澳宝蛋白石主要分为三种。出产于新南威尔士省的黑澳宝(black opal);出产于昆士兰省的铁矿石澳宝 (boulder opal),其中最为罕有的是江达镇(Jundah)出产的管状澳宝(pipe opal);以及出产于南澳的白/水晶澳宝(white/crystal opal)。 Opal Armband 800pix.jpg|蛋白石装饰的手镯 Opal banded.jpg|蓝色蛋白石 Opledefeu2.jpg|火蛋白石 Nev opal09.jpg|复合色彩的蛋白石原石标本,产自美国内华达州的维尔京山谷(Virgin Valley).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蛋白石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澳洲

新南威爾士州

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縮寫为NSW),簡稱新州,是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一州;位於澳洲的東南部,維多利亞州以北、昆士蘭州以南,首府在雪梨。在海外華人社區和澳洲當地華人通譯“紐修威省”,簡稱紐省。新南威爾斯今劃分為152個地方政府區域。 新南威爾斯創建于1788年,為英國在澳洲的第一個殖民地,當時包括了除西海岸(時稱新荷蘭)以外的整個澳洲大陸。19世紀,新南威爾士被逐漸分為幾個獨立的殖民地,包括:塔斯馬尼亞(1825)、維多利亞州(1851)、昆士蘭(1859)和南澳大利亞(1836)。1901年,這些殖民地,連同西澳大利亞,組成了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並從獨立的殖民地變爲聯邦--下的一州。 新南威爾斯州的州旗設計於1876年,州徽設計於1906年,並於同年獲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御准。州徽下沿格言帶上為拉丁文“ORTA RECENS QUAM PURA NITES”。中文大意是:『新--起的太陽多麼明亮!』新南威爾斯州的州花叫特洛皮,它的名稱源於當地土著語。新南威爾斯州的州鳥是笑鴗,是澳大利亞翠鳥中的一種。新南威爾斯的州獸是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州的代表色是天藍色。.

查看 硬齒鴨嘴獸和新南威爾士州

另见

澳大利亞史前哺乳動物

白堊紀哺乳類

亦称为 硬齒鴨嘴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