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 关系: 卢尚之,卢义僖,卢度世,卢渊,卢昶,大鴻臚,太常,太和 (北魏),崔賾,侍中,刑部尚书,光祿大夫,前将军,秘书监,盧玄,骠骑将军,魏孝文帝,范阳郡,范陽盧氏,雍州,涿州市,清河崔氏,济州,散骑侍郎。
卢尚之
卢尚之(),字季儒,小字羨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散骑常侍、太常卿、使持节、镇远将军、济州刺史、固安惠侯卢度世第四子,北魏官员,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始祖。.
查看 卢敏和卢尚之
卢义僖
卢义僖(),字远庆,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二房,北魏议郞卢敏长子,北魏、东魏官员。.
查看 卢敏和卢义僖
卢度世
卢度世(),字子迁,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阳卢氏北祖,北魏散骑常侍、固安宣侯卢玄嫡长子,北魏官员。.
查看 卢敏和卢度世
卢渊
卢渊(),字伯源,小名阳乌。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固安惠侯卢度世嫡长子,北魏官员,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始祖。.
查看 卢敏和卢渊
卢昶
卢昶(),字叔达,小字师颜,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济州刺史、固安惠侯卢度世第三子,北魏官员,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始祖。.
查看 卢敏和卢昶
大鴻臚
大鴻臚是中國古代官名,秦代時稱典客,漢景帝中六年時改名大行令,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時改名為大鴻臚,為掌理「蠻夷」事務,亦即外交事務的機構,下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王莽一度將之改為典樂,魏晉南北朝時此單位有時設置有時廢除,至北魏時尚有此官,隋代以後廢除,改为鴻臚寺卿,但所職掌職務已有所不同,作为鸿胪寺主官的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查看 卢敏和大鴻臚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查看 卢敏和太常
太和 (北魏)
太和(477年正月-499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近23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景明。 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晼,天人交协。岂朕冲昧所能致哉?实赖神祇七庙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协典革元,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
查看 卢敏和太和 (北魏)
崔賾
崔賾(),字泰冲,一作太冲,小名周儿,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北魏御史中丞崔逞第七子,北魏官员。.
查看 卢敏和崔賾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查看 卢敏和侍中
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司法和牢狱,雅稱為大司寇、秋官卿。.
查看 卢敏和刑部尚书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查看 卢敏和光祿大夫
前将军
前将军是中国古代武官职的一种,多见于两汉及三国时期。 据《后汉书》中的《百官一》篇所述,前将军位居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后,与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同级。 著名的前将军有西汉时期的李广,三国时期蜀漢的关羽,魏国的夏侯惇(魏文帝曹丕称帝後,升为大将军)、张辽,和吴国的朱桓等。.
查看 卢敏和前将军
秘书监
書監是中國古代官制,用於掌管皇家经籍图书,是秘書省的長官。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始置祕書監,掌管皇家经籍图书,属太常寺,不久廢置。魏文帝又置,属少府。南北朝以後有秘书省,為秘書省首長。唐代近三百年間,秘書省屢易其名。龍朔二年(662年)至咸亨元年一度改稱蘭台,秘書監改稱蘭台太史。咸亨中(670年),復為秘書監。天授初(685年)至神龍元年改為麟台,秘書監改麟台監。神龍年間(712年)復改秘書監。宋朝沿置。杜祐《通典‧職官八》。元朝以後不置,遂永久废除。 唐初,秘書省曾有「著作」、「太史」兩個局,掌理著作國史等事;後來這些事務改由其他單位負責,秘書監僅負責校對勘誤而已。秘書監不是掌握重大政務的繁重職務,然而以嗜書者,也常尋求機會擔任這一職務。白居易有《秘省後廳》詩,描述詩人擔任秘書監時工作的情形:“槐花雨潤新秋地,桐葉風翻欲夜天。盡日後廳無一事,白頭老監枕書眠。”.
查看 卢敏和秘书监
盧玄
盧玄(),字子真,范陽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晉司空從事中郎盧諶曾孫,后燕营丘郡太守卢偃之孙,后燕范阳郡太守卢邈之子。.
查看 卢敏和盧玄
骠骑将军
骑将军,中国古代武官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元狩四年,令官阶、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以后,各代都有延设,有时加 “骠骑大将军” 。隋朝和唐朝初年,改為府兵制下基層軍府主官,秩正四品。唐顯慶元年改為武散官名「驃騎大將軍」,宋初延之,政和年間廢,明武散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
查看 卢敏和骠骑将军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元--(),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後改姓「元」,在位28年,卒年33岁,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漢化運動為主體,俗稱孝文漢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雖然因推動漢化急進而最終導致六鎮起義及北魏滅亡,卻為北朝的胡漢融合作出貢獻。 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查看 卢敏和魏孝文帝
范阳郡
范阳郡,三国到隋朝初以及唐朝天宝的郡。今日北京、天津、保定一帶。.
查看 卢敏和范阳郡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为郡望的卢姓士族。 范陽盧氏出自姜姓,爲齊國後裔,因封地盧邑(今山東省長清縣)而受姓盧氏。秦漢時代,盧氏子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后,定居涿县。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在李冲的策划之下,范阳卢氏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结婚姻,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范阳卢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
查看 卢敏和范陽盧氏
雍州
雍州,可以指:.
查看 卢敏和雍州
涿州市
涿州市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华北平原西北部,北京西南部,京畿南大门。东临固安,西接涞水,北通北京,南到高碑店。涿州市截止至2010年12月,涿州市全市户籍总人口约为64.55万人, 全市总面积742.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城市道路总长度159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94m2。市政府驻范阳西路51号。 涿州市古称范陽、涿郡、涿州路、涿县。曾被乾隆皇帝命名为“天下第一州”。 涿州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机关驻地。.
查看 卢敏和涿州市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東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在唐朝,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查看 卢敏和清河崔氏
济州
#重定向 濟州.
查看 卢敏和济州
散骑侍郎
#重定向 散騎常侍.
查看 卢敏和散骑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