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指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卡尔二世(Karl II.,),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统治者,1794年至1815年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公爵,1815年至16年为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第一任大公。.

32 关系: 夏洛特王后 (英国)威廉一世 (德国)不伦瑞克中將乔治三世义务教育德国君主列表农业维也纳会议瓦尔德克萊茵邦聯萨克森-希尔德堡豪森萨克森-阿尔滕堡警察诺伊施特雷利茨黑森-达姆施塔特黑森统治者列表达姆施塔特腓特烈·威廉三世腓特烈·威廉二世腓特烈·威廉四世英国君主列表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汉诺威)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格奥尔格五世 (汉诺威)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梅克伦堡统治者列表汉诺威 (地区)汉诺威统治者列表施瓦茨堡-宗德斯豪森总督普鲁士国王列表

夏洛特王后 (英国)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的夏洛特.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夏洛特王后 (英国) · 查看更多 »

威廉一世 (德国)

威廉一世(Wilhelm I,),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他死後,因為德意志統一的偉大成就,被其孫威廉二世尊為大帝,號稱「威廉大帝」。.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威廉一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不伦瑞克

布伦瑞克(Braunschweig)是德国下萨克森州东部的一个城市,居民数约为24.5万,是该州继汉诺威后的第二大城市和该州的一个地区中心。1918年该公国大公逊位以前,布伦瑞克是布伦瑞克公国的首都。此后直到1946年,它是布伦瑞克州的州府。1974年布伦瑞克县被撤销之前它是该县的县府。2004年12月31日下萨克森撤销地区级行政区划以前它是布伦瑞克地区的政府驻地。布伦瑞克是布伦瑞克上诉法院的驻地。城市周围的大城市有东北方约26千米远的沃尔夫斯堡、西方约56千米远的汉诺威和东方约80千米远的马格德堡。 布伦瑞克是计划中的汉诺威-布伦瑞克-哥廷根都市地区的组成部分。2006年3月28日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授予布伦瑞克2007年德国科学城的名誉。.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不伦瑞克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乔治三世

#重定向 喬治三世.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乔治三世 · 查看更多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义务教育 · 查看更多 »

德国君主列表

德国君主列表给出了从843年《凡尔登条约》(该条约三分了法兰克王国,从而导致了东法兰克王国的诞生)签订,到1910年德意志帝国帝制终结为止的统治德国地区的历代君主,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各种德国地区邦联的领导者。.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德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解决由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导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保证欧洲的长久和平。会议的目标不仅包括恢复战前国界,还包括重新调节各列强的权力,使他们能够相互平衡并保持和平。参会者主要是保守派,反对共和主义和革命。法国失去了在前一段时间征服的所有领土,而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则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普鲁士吞并了西部的一些德意志小国,并获得了40%的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奥地利获得了威尼斯和北意大利的大部;俄罗斯则获得了波兰的一部分。在数月之前,荷兰王国被建立起来,并包括了部分过去的奥地利领土,这一部分领土于1830年成为比利时。 历史学家保罗·施罗德认为,旧的“权力平衡”体系事实上是相当不稳定和具有掠夺性质的,而维也纳会议则刻意回避了这一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规则,达成了更为稳定和温和的平衡。维也纳会议是这一时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开始,而这些会议最终构成了欧洲协调,试图在欧洲建立一套和平的权力平衡体系,并成为了日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样板。 会议的直接背景是拿破仑帝国于1814年战败和投降,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持续战争。拿破仑在会议期间重回法国,于1815年3月至7月重建百日王朝并导致新战事的爆发,但会议仍然继续进行,决议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前的九天便已经签署。 从技术上来说,“维也纳会议”并不能算是一个会议,因为实际上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并没有召开,大多数的讨论都是由奥地利、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列强间的非正式会晤中进行的,其他代表的参与基本上十分有限。而在另一方面,维也纳会议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各国代表共同参与订立条约的洲际性会议,而非简单地在各国首都之间传递信息。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在日后虽有一定修改,但仍然奠定了欧洲政治的框架,一直延续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维也纳会议 · 查看更多 »

瓦尔德克

尔德克(德语:Waldeck)是德国黑森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1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7034人,其中男性3571人,女性3463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61人/平方公里。.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瓦尔德克 · 查看更多 »

萊茵邦聯

萊茵邦聯又稱萊茵聯盟(德语:Rheinbund;法语:Confédération du Rhin),是俄國亞歷山大一世及奧地利弗朗茨一世於奧斯特里茨戰役敗於拿破崙後拿破侖所建立的國家,是1806年至1813年間於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實體,最初成員有16個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後來邦聯再加入了19個邦國,邦聯總共統治超過了一千五百萬人,對法國在東線的戰事有著戰略性的優勢。.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萊茵邦聯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希尔德堡豪森

#重定向 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萨克森-希尔德堡豪森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阿尔滕堡

萨克森-阿尔滕堡(Sachsen-Altenburg)是韦廷家族在图林根的一个邦国。1603年由萨克森-魏玛分出,1672年绝嗣,归于萨克森-哥达,形成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1825年,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绝嗣,阿尔滕堡归于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1826年,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将本土交给萨克森-迈宁根,改称萨克森-阿尔滕堡公国。1871年加入德意志帝国,1918年德国君主制覆亡,1920年成为魏玛共和国图林根州的一部分。.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萨克森-阿尔滕堡 · 查看更多 »

警察

警察(英文:Police),為一種職業,主要職責為執法、維持公共安全、保護性命及保障財產。各國警察體系一般都分為巡邏警察和刑事警察兩大系統,然後再細分為多種崗位及工作類別。英國倫敦警察廳是世界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城市警察部門,香港警務處為全亞洲首個以現代警察制度以維持治安的警察部門。 絕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警察與軍隊分立,互不隸屬,各有其專業性。在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警察外,隸屬軍隊或单独的國家憲兵也會負責處理或协理治安事務。在少數地區,警察機關成為軍隊的輔助武裝力量。在無軍隊或无軍隊指揮權的国家中,警察成為當地政府或者政權唯一可以直接調度的武裝力量,例如冰岛和巴拿马。而在獨裁政體及極權國家中,亦可能存在秘密警察及宗教警察等警察系統。 至於憲兵,亦即軍事警察,為在軍營和軍區中負責維持軍隊秩序的警察,在設有憲兵的國家及地區中,憲兵可以依據軍法維護軍隊秩序,糾舉軍人,以及協助軍事檢察官辦理軍法案件。部份國家及地區另外設立有國家憲兵,駐守於要塞、邊界、重要機關,持有步兵等級的重型武裝,對民眾亦具備執法權力。.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警察 · 查看更多 »

诺伊施特雷利茨

诺伊施特雷利茨(德语:Neustrelitz)是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138.14平方公里,总人口21126人,其中男性10200人,女性10926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53人/平方公里。.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诺伊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黑森-达姆施塔特

#重定向 黑森大公国.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黑森-达姆施塔特 · 查看更多 »

黑森统治者列表

黑森开端于1264年,布拉班特公爵亨利二世(Henri II,1207年-1248年)与第二位妻子图林根公主索非亚(1224年-1275年)的长子“孩子”亨利(在亨利二世所有儿子中排行第二,所以不能继承布拉班特公国)在这一年被封为黑森伯爵。 “孩子”亨利的曾祖父是下洛林公爵高德瓦尔德三世(Godevaard III),外祖父是图林根伯爵路德维希四世。他的祖先马斯郜的雷基那尔一世(Reginar I von Maasgau),作为皇帝洛泰尔一世的外孙被封为洛林公爵,随着卡洛林王朝的灭亡,洛林被当地的贵族们瓜分。雷基那尔一世的曾孙朗贝尔一世(Lambert I)成了鲁文伯爵(Comte de Louvain)。1106年,当时的鲁文伯爵高德瓦尔德一世从下洛林公爵林堡伯爵交易到下洛林公国。由于当地贵族的武力反对,鲁文伯爵家族于1186年用洛林换来布拉班特,下洛林公爵高德瓦尔德三世成为布拉班特伯爵,他的儿子亨利一世将布拉班特升为公国。作为布拉班特和图林根联姻的后代“孩子”亨利应拥有广大的土地,何况他母亲的叔叔亨利·拉斯佩曾与皇帝腓特烈二世争夺过王位。然而,亨利二世与索非亚的一个表弟,迈森的亨利(维丁王朝的祖先)取得了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广阔领地,“孩子”亨利只得到黑森作为安慰。 黑森的所有统治者都属于洛林-布拉班特王朝。.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黑森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达姆施塔特

达姆施塔特(Darmstadt)是位于德国黑森州南部的中型城市,在德国号称“科技城”。控有萊茵河和美茵河匯口三角洲以東的地域,自古以來即為黑森南部的中心城市,曾作為歷史上黑森公國的首都。 达姆施塔特是位于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卡塞尔后黑森州第四大城市,地理上最靠近的大城市是位于北部30公里的法兰克福以及南部45公里的曼海姆。 作为城市标志的「科学城」称号是1997年由黑森州内政部授予的,作为对达姆施塔特以1877年成立的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为首的,包括其他三所应用技术大学共超过30000名学生还包括多家科研院所的肯定。 达姆施塔特被认为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这可以追述到1899年恩斯特·路德維希大公建立的达姆施塔特艺术家村。.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达姆施塔特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三世

腓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或译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797年11月16日—1840年6月7日在位)和布蘭登堡的選帝侯。 他还创作了军乐《普鲁士检阅进行曲》(Preußischer Präsentiermarsch)。.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腓特烈·威廉三世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二世

(胖威廉)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和布蘭登堡選帝侯(1786年8月17日—1797年11月16日在位)。 有別於前任國王實施25年的謹慎外交,他在任內推行強權政治,獲得前所未有的領土增長率。這讓普魯士成為德意志人與波蘭人混合的「雙民族國家」,並從實際上的次強,晉升為名副其實的列強(great power)。但是,因為他疏於軍備改革,普魯士的戰力逐漸下降,無法因應法國大革命之後新局勢的挑戰。他的宗教文化政策是以振興新教傳統來對抗理性啟蒙;此外,他大力贊助文藝建設,使得普魯士的文化軟實力大幅上升,包括1788年在柏林建造著名的勃蘭登堡門。.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腓特烈·威廉二世 · 查看更多 »

腓特烈·威廉四世

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 von Preußen,),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1840年至1861年在位。.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腓特烈·威廉四世 · 查看更多 »

英国君主列表

英国君主由苏格兰王国與英格兰王国共組大不列顛王國開始計算,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共有12名君主(见英国君主)。自1603年3月24日以来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便处于斯图亚特王朝统领的共主邦聯之下,而1707年5月1日这两国正式合并,建立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1月1日,大不列顛王國同愛爾蘭王國合并,建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12月6日,爱尔兰大部脱离联邦;1927年4月12日该国因此更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英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汉诺威)

#重定向 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汉诺威)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卡尔·约瑟夫(Georg Friedrich Karl Joseph,),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1816年至1860年在位。.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格奥尔格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五世 (汉诺威)

格奥尔格五世(Georg V,),全名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卡尔·恩斯特·奧古斯特(Georg Friedrich Alexander Karl Ernst August)汉诺威国王、联合王国第二代坎伯兰和特维奥特戴尔公爵。.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格奥尔格五世 (汉诺威)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重定向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 · 查看更多 »

梅克伦堡统治者列表

以下是德意志邦国梅克伦堡(Mecklenburg)历代统治者的名单。梅克伦堡王室源于奥鲍德里特人的王公。.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梅克伦堡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 (地区)

汉诺威(德语:Hannover),德国的历史疆域。从1814年到1866年期间,它曾经是一个独立王国;在1866年到1946年期间,它曾经是一个普鲁士的一个省。该地区以它的首府汉诺威而得名。 1636年,不倫斯克-呂訥堡公国卡伦贝格家系的首府迁移到了汉诺威城,从此这个家系也被称为汉诺威家系。1692年,公爵得到了选帝侯的追加头衔,从此也被称为“汉诺威选帝侯”。1714年,汉诺威王室的选帝侯正式成为英国国王(参见汉诺威王朝)。汉诺威公国也在德国继续扩张他的领地。1705年,他们继承了不倫斯克-呂訥堡家族的策勒家系的领地,以及从前瑞典的领地不来梅和威尔登。 1803年,选区被法国占领,并在实际上统治了十年。自1807年,汉诺威领地成为威斯特法伦王国的一部分。1813年,选区被归还;1814年10月,在维也纳会议上,汉诺威成为汉诺威王国。该会议是为了使乔治三世在德国事务上与新登基的符腾堡国王获得对等的影响力。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为英王,汉诺威由于实行薩利克繼承法,女性不能继承王位,该共主邦聯宣布告终。汉诺威国王由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继承。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汉诺威被普鲁士兼并成为一个省;1939年,该省拥有38551平方公里面积以及350万人口。1946年,盟軍分區佔領德國,在英国军队的管理下,汉诺威成为下萨克森州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汉诺威 (地区) · 查看更多 »

汉诺威统治者列表

汉诺威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邦国,前身是不伦瑞克-卡伦贝格公国,不伦瑞克-卡伦贝格是不伦瑞克-吕讷堡的幼系。该公国1636年被封给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胜利者」威廉四世的第六子格奥尔格。不久,该家系将首府迁移到了汉诺威城。1692年,不伦瑞克-卡伦贝格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被晋升为选侯,他的长子格奥尔格·路德维希更于1714年继承了英国的王位。1814年10月,在维也纳会议上,汉诺威升为王国。 以下是汉诺威历代君主的名单。.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汉诺威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施瓦茨堡-宗德斯豪森

#重定向 施瓦茨堡-松德爾斯豪森.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施瓦茨堡-宗德斯豪森 · 查看更多 »

总督

总督是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的一種官職。在清代,總督多被尊稱為督憲、制軍或制臺。總督一職最初僅是朝廷派往地方進行軍事巡查的虛職,到清代變成常駐地方的封疆大吏。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職官制度,設有總督一職。 在西方羅馬帝國時代,也設有與清朝總督職能相類似的職務——「rector provinciae」,漢語一般也翻譯為「總督」,後來西方列強對外殖民的時候,在殖民地上設置的最高行政長官在漢語中往往也譯為「總督」。.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总督 · 查看更多 »

普鲁士国王列表

#重定向 普鲁士君主列表.

新!!: 卡尔二世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和普鲁士国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