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卡利古拉

指数 卡利古拉

蓋烏斯·尤利乌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Ga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後世史學家常稱其為卡利古拉(Caligula)。卡利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號,意為「小軍靴」,源於他嬰兒時代隨其父日耳曼尼庫斯屯駐日爾曼前線時士兵為他穿上的兒童款軍靴。 卡利古拉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典型暴君。他建立恐怖統治,神化王權,行事荒唐。由於他好大喜功,大肆興建公共建築、不斷舉行各式大型歡宴,帝國的財政急劇惡化。後來他企圖以增加各項苛捐賦稅來減緩財務危機,引起所有階層的怨恨。41年,卡利古拉被近衛軍大隊長卡西烏斯·卡瑞亞刺殺身亡。.

目录

  1. 31 关系: 卡里古拉 (劇本)大阿格里皮娜小阿格里皮娜屋大維丁度·巴拉斯不列顛希腊神话帕拉蒂尼山元老克勞狄一世第一公民罗马罗马军团羅馬帝國羅馬元老院羅馬皇帝羅馬騎士階級鶴岡聰麥坎·邁道爾阿尔贝·加缪苏埃托尼乌斯陽具Fate/Grand Order提貝里烏斯提比略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斐洛日耳曼日耳曼尼庫斯敘拉古普里阿普斯

  2. 1世紀羅馬皇帝
  3. 41年逝世
  4. 亂倫
  5. 儒略-克勞狄王朝
  6. 患有癫痫的王(皇)室与贵族成员
  7. 被谋杀的罗马皇帝
  8. 記錄抹煞

卡里古拉 (劇本)

《卡里古拉》(Caligula)是法國哲學家與作家亞伯特·卡繆於1944年由伽利瑪出版社出版的劇作,1945年在巴黎埃貝爾多劇院首演。劇中的主角卡里古拉在歷史上是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以殘忍、恐怖統治與各種荒唐行徑著稱。在《卡里古拉》的最後一幕,卡里古拉承認他所主張的荒謬的邏輯是錯誤的,並被他所故意催生的政變集團所刺殺。許多評論認為這是一部存在主義的作品,但卡繆一向反對別人給他加上存在主義的哲學立場標籤。.

查看 卡利古拉和卡里古拉 (劇本)

大阿格里皮娜

大阿格里皮娜(),全名:尤利娅·维普萨尼亚·阿格里皮娜(Julia Vipsania Agrippina),罗马帝国早期的著名贵族妇女。她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最贞洁、最崇高的女性之一。.

查看 卡利古拉和大阿格里皮娜

小阿格里皮娜

小阿格里皮娜(),全名:尤利亚·维普桑尼亚·阿格里皮娜(Julia Vipsania Agrippina),古罗马皇后,暴君尼禄的生母,、的繼母。她是罗马帝国早期最著名妇女,也是古代世界最有名的投毒者之一。.

查看 卡利古拉和小阿格里皮娜

屋大維

#重定向 奥古斯都.

查看 卡利古拉和屋大維

丁度·巴拉斯

丁度·巴拉斯 (Tinto Brass) 本名為喬凡尼·巴拉斯(Giovanni Brass),(),是一位義大利電影導演。他的作品以情色風格聞名於世,包括:《少婦的誘惑》Così fan tutte(1992)、《紅辣椒》Paprika(1991)、《不知不覺誘惑你》Frivolous Lola(1998) 和《情人,別為我哭泣》Trasgredire(2000)。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他罹患顱內出血的疾病。.

查看 卡利古拉和丁度·巴拉斯

不列顛

不列顛(Britain)可能是指:.

查看 卡利古拉和不列顛

希腊神话

希臘神話(希腊语:ἡ Ἑλληνικὴ Μυθολογία)即口頭或文字上一切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希臘神話是古希臘宗教的組成部分之一。現代的學者更傾向於研究神話,因為其實際上反映了古希臘的宗教和政治制度、文明以及這些神話產生的本質原因。一些神學家甚至認為古希臘人創造這些神話是為了解釋他們所遇到所有的事件。 希臘神話涵及大量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通過希臘藝術品來表現,比如古希臘的陶器繪畫和浮雕藝術。這些傳說意在解釋世界的本源和講述眾神和英雄們的生活和冒險以及對當時的生物的特殊看法。這些神話開始於口耳相傳,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已知的最早的古希臘文學作品有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著重描寫了和特洛伊戰爭相關的重大事件。基本上和荷馬是同時期的赫西俄德的兩部詩歌《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包含了當時的學者對世界起源、神權統治和人類時代的延續以及人類疾苦和祭祀活動的起源的看法和認識。除了《荷馬史詩》之外,還可以從《》(抒情詩,公元前5世紀的悲劇作品)、希臘化時期的學術作品和詩歌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的作品,如普魯塔克和保薩尼亞斯的作品中發現希臘神話的踪跡。 現在希臘神話已經從很多藝術品上關於眾神和英雄故事的裝飾得到考古學上證明。公元前8世紀的陶器上的幾何設計鮮明地記錄特洛伊圍城的場景和赫拉克勒斯的冒險。在隨後的古風時期、古典希臘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大量得到了文學上的證據證明神話場景不斷湧現。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

查看 卡利古拉和希腊神话

帕拉蒂尼山

帕拉蒂尼山(拉丁語:Collis Palatium或Mons Palatinus)是羅馬七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其為現代義大利羅馬市裡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其高約40多米,在山頂上往下望,一側為古羅馬廣場,另一側為大競技場。 根據語源學,英語「宮殿」(Palace)一詞乃源自帕拉蒂尼山之名(Palatium),意大利語的Palazzo及法語的Palais等(二詞亦解作宮殿)亦是衍生於此。.

查看 卡利古拉和帕拉蒂尼山

元老

元老有以下意思:.

查看 卡利古拉和元老

克勞狄一世

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凯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簡稱克勞狄烏斯、克勞狄、革老丟、或模仿後來歐洲君主習慣冠以數字的克勞狄一世,),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41年—54年在位。 克勞狄烏斯是意外而登基為元首的。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殺後,近衛軍擁立這位克勞狄烏斯家族的中年男子,並受到元老院的承認而繼位為羅馬皇帝。他的統治力求各階層的和諧,凡事採取中庸之道,修補了卡利古拉時期皇帝與元老議員之間的破裂關係,提高行省公民在羅馬的政治權力,並興建國家的實業。後期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初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統治型式,是在他的手中和平地轉移完成的。.

查看 卡利古拉和克勞狄一世

第一公民

第一公民,譯自於拉丁語的「Princeps」——該字源自於「Princeps Senatus,元老院首席議員」,中文通常譯為第一公民。這原本是古羅馬共和時期的元老院的榮譽職銜,後經屋大維所創建的羅馬元首制度中,該職銜即是歷史俗稱羅馬皇帝的正式稱呼。 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共和時期,國家內戰頻繁、政爭紛擾不已。直到前36年由屋大維掃蕩群雄,以軍事權力掌控羅馬政治實力成為國家唯一的最高領導人。屋大維鑒於其養父朱利烏斯·凱撒的失敗,十分清楚精英階層的人民對於獨裁制度的反感與恐懼,但當時整個廣袤的羅馬非以穩固的中樞無法維繫。於是屋大維避開了國王或獨裁官的稱號,在公元前23年接受了第一公民的稱號。 屋大維維持了羅馬共和時期的政治架構外貌,羅馬元老院依舊存在並享有崇高地位,而執政官、大法官、監察官、營造官、財務官等官職,仍依各種型式的人民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一如共和時期。因此歷史學家所稱的「帝國時期」,在這一階段仍是以「共和」的形式而存在的。 屋大維的改制,在於重新賦予「第一公民」這一職銜的特殊意義;其字面意思雖然是首席的元老,但其議事決定權高於其他議員,甚至可以超越保民官的特權。通常,受任第一公民者,還兼具有軍事統帥的身份,以及伴隨的統治大權,這都已經讓「第一公民」具有法定的君王權力。從屋大維開始,第一公民還伴隨著「奧古斯都」的頭銜,以及家族名「凱撒」的繼承,這在實值意義上都已經成了羅馬皇帝與其皇族的代名詞。 直到三世紀末,皇帝戴克里先才拋棄「第一公民」作為皇帝的代稱,皇帝開始使用「主與神」(Dominus et deus)的稱呼。史學家通常將從屋大維至戴克里先的羅馬帝國政體稱為元首制,戴克里先改制之後稱為君主制。 Category:古羅馬頭銜 Category:古罗马军衔 Category:君主称谓.

查看 卡利古拉和第一公民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卡利古拉和罗马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Roman legion,源自legio,意為軍階)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 按照古罗马传统,一旦有战争爆发,执政官就需要担负起从合格的公民中临时征集起一支军队的职责。而后,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个,就需要率领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开赴战场。 直到前2世纪的最后几年,除了少数特别情况外,罗马大体上仍然在实行这种传统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符合:必须达到户口调查的第15等级或以上。至少拥有3,000塞斯特尔提乌斯的财产。能够自行购置所属兵种等级对应的武器装备等严格条件。 自蓋烏斯·馬略當選前107年的執政官後,對羅馬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改革。馬略的軍事改革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獨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馬略一就任,就立即着手開始進行軍事改革。他一反舊制,對已經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做法進行變更,並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的一些臨時性的,但卻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從法律上予以固定。 這些措施包括以募兵制代替徵兵制。馬略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而且也延長服役年限,明確軍餉報酬,軍隊能夠進行長期的正規訓練,有利於戰鬥力的提高。馬略規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須服役滿16年。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大多士兵會選擇後者,因為大多分得的土地是比較荒涼遠無人煙的地方。然後在改編羅馬軍團編制,戰鬥隊形則變得更加多樣,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得到加強,統一武器裝備規格、樣式,而便于軍隊補給。.

查看 卡利古拉和罗马军团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Imperium Rōmānum,;通用希腊语和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转写:)是上古時期的一個文明帝國,承接着先前的羅馬共和國。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或「扶菻」。 前44年,羅馬共和國將領凯撒成爲終身獨裁官,象征着共和制的結束;至前27年,屋大維成爲奧古斯都,象征着羅馬帝國的開端。其首府羅馬城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400年這段時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至公元500年其遷都至拜占庭(又稱君士坦丁堡、新羅馬),該城才隨之取代羅馬城成爲世界最大城市,帝國人口亦增長到五千至九千萬,大約是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约20% 罗马帝国可分为前期(前27年—200年)、中期(200年—395年)和後期〔395年—1204年/1453年〕三个阶段。 羅馬共和國末年,政局由于一連串的內戰和政治角力變得非常不穩定。公元前44年,共和國將領凯撒被元老院封爲終身獨裁官後不久,便遭到刺殺身亡。直至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亚克兴角战役擊敗對手马克·安东尼和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吞并埃及托勒密王国後,共和國的政局仍然不明朗。至公元前27年,元老院放棄共和制,賜君權及奧古斯都頭銜予屋大維,這象征着羅馬共和國的終結。這時元老院仍然存在,但大權已掌握在屋大維手中。最初幾位皇帝都以「第一公民」自居。 屋大維征战的勝利擴張了帝国的領土。立國之初的兩個世紀,帝國的政局有着前所未見的穩定,這段時期被稱爲「羅馬治世」。直到公元41年,帝国第三位皇帝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後,元老院曾经考虑恢復共和政制,但罗马禁卫军架空元老院,遂立克劳狄一世爲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間,帝国繼屋大維後首次征战不列颠尼亞。公元68年,克劳狄一世的繼位者尼祿在兵變中自殺身亡,帝国遭遇一連串短暫的內戰,同時猶太地區更爆发第一次起義,這段時期曾经有四位軍團將領稱帝。維斯帕先在公元69年戰勝其他將領,建立弗拉维王朝。其繼位者提图斯,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发後開放斗兽场。提图斯只短暫在位两年,便由其兄弟图密善繼位爲帝国第11位皇帝。图密善最后亦遭到刺殺身亡。元老院後來封涅尔瓦爲皇帝,這亦是羅馬五贤帝之首,開辟一段長達八十多年的政局穩定時期。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是羅馬五贤帝之中的第二位,他在位時見證帝國的最大版圖。 康茂德在位時,帝国開始出现衰退之兆。公元192年康茂德被刺殺身亡,觸發五帝之年,有五人同時稱帝,分别是佩蒂纳克斯、尤利安努斯、奈哲尔、阿尔拜努斯和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事件最後由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取得勝利。公元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刺殺身亡,導致三世纪危机,這段時期短短50年之內有26人被元老院封爲皇帝。直至戴克里先在位時創立四帝共治,帝國才全面恢复穩定,這段時期一共有四位皇帝共同統治羅馬帝国。這種制度並不能維持下去,很快便招致內戰。內戰最終由君士坦丁一世勝出,成爲帝国的唯一統治者。後來君士坦丁一世遷都至拜占庭,並命名為新羅馬,但史家更喜歡以其名字―君士坦丁稱之爲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自此之後一直是帝國的首都,一直到其終結。君士坦丁一世亦于313年將基督教(后成為天主教会)合法化,並由狄奧西亞一世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基督教從而成爲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 這時的羅馬帝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權,並與其東面安息帝国的繼承者波斯帝國互相抗衡,持續着一個世紀的紛爭。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後一位統治一個完整的羅馬帝國的皇帝,隨後帝國的領土因濫權、內戰、野蛮人入侵、軍事改革和經濟衰退等負面因素被日益蚕食,這時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已完全分裂成東西兩部份,自此之後再没有被統一過。公元410年及公元455年,西面的羅馬城相繼被西哥德人和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入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被奥多亚塞废黜,這象征着西罗马帝国的終結。但是,由於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從未被東罗马帝国所承认,所以嚴格上來説,只有在西罗马帝国上一位皇帝尼波斯在公元480年去世後,才可以正式爲罗马帝国在西歐的統治劃上句號。而東罗马帝国則一直存在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爲止。史学家會称东罗马帝国爲拜占庭帝国。 羅馬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帝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上的成就都達到很高的水平。羅馬帝國存在將近一千五百年,帝国的疆域在图拉真在位末年(117年)達到全盛,控制着大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着七千萬的人口,這相當於當時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羅馬帝國幅原遼闊,而且國祚長久,使拉丁希腊的语言、文化、宗教、發明、建築、哲學、法律及政府模式對後世的影響相當深遠。歐洲在整個中世纪時期,有數次對羅馬帝國的復辟,這包括拉丁帝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文艺复兴而後的歐洲帝國主義的興起,更使希腊、羅馬、猶太和基督教的文化向全世界傳播開去,對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有着重要影响。.

查看 卡利古拉和羅馬帝國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查看 卡利古拉和羅馬元老院

羅馬皇帝

羅馬皇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最高頭銜,是身兼國家元首和-zh:政府首腦;zh-hans:政府首脑;zh-hk:政府首腦;zh-sg:政府首脑;zh-tw:行政首長;-的最高領導人。在歐洲歷史中,皇帝(Imperator;emperor)源自于古罗马时期,音譯為“英白拉多”,原意是统帅,源自Imperium(意為權威、權力、統治)。 羅馬帝政時期(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是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之後,由於羅馬內戰將本來由羅馬元老院實行的權利集於屋大維一身,而由屋大維創立的政府體制。作為共和國獨裁官、大征服者凱撒的養子,屋大維以凱撒之名行世,而後又令名存實亡的元老院封他為「奧古斯都」,意為聖上、至尊、神聖。屋大維死後,被羅馬帝國神格化而列入神的行列。凱撒(他借用的名字)和奧古斯都(他的稱號)兩者,遂成為未來400多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此外君主的稱號还有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中文又譯為“元首”、“第一公民”),直到三世紀末,皇帝戴克里先才拋棄「第一公民」的稱號,史學家通常將從屋大維至戴克里先的羅馬帝國政體稱為元首制的封号。.

查看 卡利古拉和羅馬皇帝

羅馬騎士階級

罗马骑士阶级(翻译自ordo equester),简称骑士阶级,是古罗马共和国时期两个上层阶级中较低等的一个阶级,位列元老阶级之下。虽然该阶级同样被译为中文的“骑士阶级”,但是其实与中世纪欧洲的骑士阶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中世纪欧洲的骑士阶级依靠他们的马匹和盔甲等物质基础和其在战爭中的作用来支撑他们的地位;而对罗马骑士阶级而言,马匹仅有象征性的关联,财富才是他们的阶级标准。 在公元前2世纪,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对骑士阶级与元老阶级做出了正式的区分。在屋大维的统治下,平民可以通过取得财产的固定额度(40万塞斯退斯),来成为骑士阶级。而满27岁的骑士阶层则可通过被选任“Quaestor”职位(一种初级官员,负责监督国家财政,军队及其他官员),从而自动获得元老院席位、被提升為元老阶级,也有极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被皇帝直接任命的方式获得元老院席位。不过鉴于元老院有600人上限,而元老的儿子可以直接参加选举,以上二种阶级提升都属于相当少数的情况;每年大概只有不超过20名罗马骑士获选Quaestor职位。骑士阶级被允许经商,而元老阶级却不能。.

查看 卡利古拉和羅馬騎士階級

鶴岡聰

岡聰(),出身於神奈川縣的日本男性配音員,目前隸屬於。.

查看 卡利古拉和鶴岡聰

麥坎·邁道爾

#重定向 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查看 卡利古拉和麥坎·邁道爾

阿尔贝·加缪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

查看 卡利古拉和阿尔贝·加缪

苏埃托尼乌斯

苏埃托尼乌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約公元69或75年—公元130年之後),罗马帝国時期历史学家,屬於騎士階級。 他最重要的现存作品是从凯撒到图密善的12位皇帝的传记,即《羅馬十二帝王傳》(De Vita Caesarum)。其他作品內容包括罗马日常生活、政治、演讲,著名作家(包括诗人、历史学家、文法家)。这些作品中少部分保存了下来,大部分遗失了。 Category:傳記作家 Category:古羅馬歷史學家.

查看 卡利古拉和苏埃托尼乌斯

陽具

#重定向 阴茎.

查看 卡利古拉和陽具

Fate/Grand Order

《Fate/Grand Order》(中文:命運/冠位指定),簡稱《Fate/GO》、《FGO》,是TYPE-MOON推出的一款智慧手機專用的角色扮演社交网络游戏,是TYPE-MOON為紀念《Fate/stay night》十周年而進行的企劃。《Fate/Grand Order》繼承Fate系列的設定和世界觀,亦有Fate系列其他作品(如《Fate/Zero》和《Fate/EXTRA》)的角色全部登場。.

查看 卡利古拉和Fate/Grand Order

提貝里烏斯

#重定向 提贝里乌斯.

查看 卡利古拉和提貝里烏斯

提比略

#重定向 提贝里乌斯.

查看 卡利古拉和提比略

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重定向 儒略-克劳狄王朝.

查看 卡利古拉和朱里亚·克劳狄王朝

斐洛

斐洛‧尤迪厄斯(Philo Judeaus)亦稱亞歷山大里亞的斐洛(约公元前25年~40年或45年),是生於亞歷山大城的猶太哲学家和政治家。斐洛第一個嘗試將宗教信仰與哲學理性相結合,故在哲學史和宗教史上有獨特地位,更被視為希臘化時期猶太教哲學的代表人物和基督教神學的先驅。他的哲學對猶太教和及後的基督教發展有極深遠影響。 斐洛与耶穌是同時代的人物。斐洛的母語是希臘語,運用的是希臘語的《圣经》(七十士譯本)。斐洛認為《圣经》的希伯來語經卷(即舊約)与當時的希腊哲学是和谐一致,故致力於使猶太教的信仰哲學化。他主張用揣測寓意的方法去解釋《聖經》。 斐洛主要受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新畢達哥拉斯主義、犬儒學派和斯多噶哲學等的哲學思想影響,他特別推崇柏拉圖的學說。斐洛認為人無法理解上帝,上帝是超乎一切界限的,只能知道上帝是存在。既然不能理解神,自然便不可能用任何名字稱呼上帝。斐洛認為神對世界的作用須通過“邏各斯”,作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介。斐洛主張人除了血肉軀體外,還有一個不死的靈魂。而靈魂的死只不過一種比喻說法,靈魂是不死的。由於運用柏拉圖的哲學思想,這為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模式和理論提供了基礎藍圖。斐洛對早期的基督教教父們,如俄利根,影響是顯然易見的。雖然斐洛不是基督徒,但因其哲學促成了早期基督教的希腊化,故此作家恩格斯在著作《布鲁诺·鲍威尔和早期基督教》中,更稱斐洛為“基督教真正的父亲”。 除其哲學影響外,斐洛在40年曾代表犹太人建議罗马皇帝改变对犹太人的政策,在犹太人中是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

查看 卡利古拉和斐洛

日耳曼

日耳曼可以指:.

查看 卡利古拉和日耳曼

日耳曼尼庫斯

日耳曼尼庫斯(Germanic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6/15年5月24日至公元19年10月10日),是儒略-克劳狄王朝的一位王室成员,也是罗马帝国皇帝卡里古拉之父,生前颇受群众爱戴。他的名字日耳曼尼库斯来自他的父亲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以纪念其父在日耳曼尼亚的军功。他和其他王室成员的关系是奥古斯都的养孙和大侄子,提比略的养子和侄子,克劳狄一世的兄弟,尼禄的外祖父。.

查看 卡利古拉和日耳曼尼庫斯

敘拉古

#重定向 锡拉库扎.

查看 卡利古拉和敘拉古

普里阿普斯

普里阿普斯(Πρίαπος,Priapus)是希腊神话中的生殖之神,他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和阿佛洛狄忒之子,是家畜、园艺、果树、蜜蜂的保护神。他以拥有一个巨大、永久勃起的菲勒斯而闻名。在西方,他的名字是“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一词的词源。 由于在帕里斯的评判中,阿佛洛狄忒要比赫拉美丽,因此恼怒的赫拉在阿佛洛狄忒怀孕时,普里阿普斯就在母亲腹中遭到了诅咒。赫拉诅咒他长出硕大而丑陋的各种器官,其中就包括巨大无比且一直挺立的生殖器。普里阿普斯出生后,阿佛洛狄忒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如此丑陋,于是就将他交给牧羊人抚养。 File:Pompeya erótica5.jpg|庞贝古城的普里阿普斯壁画 File:Musée Picardie Archéo 03.jpg|在法国北部发现的罗马时期普里阿普斯青铜雕像 P P P P 符.

查看 卡利古拉和普里阿普斯

另见

1世紀羅馬皇帝

41年逝世

亂倫

儒略-克勞狄王朝

患有癫痫的王(皇)室与贵族成员

被谋杀的罗马皇帝

記錄抹煞

亦称为 卡里古拉 (人物),蓋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