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鲍勃·迪伦

指数 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Bob Dylan,),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美国唱作人、艺术家和作家。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在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引起的影响已超过50年。他的大多数著名作品都来自1960年代的反抗民谣,也被廣泛認為是当时美國新兴的反叛文化的代言人,尽管他否认了这一点。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为了当时美国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 in the Wind)和《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1960年代中期,迪伦开始从原先的抗议民谣风格转型,并在1965年发行长达六分钟的单曲《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也从此改变了流行音乐的传统分类。迪伦60年代中期的一些作品登上了《告示牌》榜单冠军,但由于其使用摇滚元素亦受到了民谣运动中一些人士的批评。 迪伦早期受到了美国创作歌手小理查德的表演和音乐人伍迪·蓋瑟瑞、罗伯特·约翰逊和汉克·威廉斯的歌词的影响,并在后来发展及个性化了既有的音乐风格。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迪伦通常的演奏乐器为吉他、键盘乐器和口琴。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巡演”(Never Ending Tour)。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主要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作为一个音乐家,迪伦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也让他成为畅销音乐艺人之一。迪伦曾获诸多奖项,包括12尊格莱美奖、1尊金球奖及1尊奥斯卡金像奖,并被引入摇滚名人堂及作曲家名人堂。2008年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授予其一特别奖,以表彰其通过作词及作诗对流行音乐及美国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颁布的总统自由勋章。2016年,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为美国歌曲传统带来的全新诗意表达。瑞典皇家學院11日16日表示,收到巴布狄倫的信件解釋,12月10日因有其他要事將無法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並強調相當榮幸能獲獎。他並非因故缺席領獎的第一人,瑞典皇家學院表示,並不會因為得獎人無法前來取消獎項,尊重巴布狄倫的決定,諾貝爾文學獎依舊是屬於他的殊榮。.

93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基督埃里克·克莱普顿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卢·里德口琴吉他大卫·鲍伊奥斯卡金像奖安瑞莉·菲里佩提小理查德尼爾·楊上海体育馆布洛克兄弟乡村乡村音乐乌克兰乔治·哈里森伍德斯托克 (紐約州)伍迪·蓋瑟瑞住棚節彼得、保羅和瑪麗作家保拉音乐奖像一块滚石告示牌 (雜誌)哥伦比亚唱片唱作人出租车司机 (电影)犹太人獨立報琼·贝兹理察·羅傑斯 (作曲家)福音福音音乐立陶宛答案在风中飘荡約翰尼·卡什維多利亞 (西班牙)纽约纽约时报罗伯特·约翰逊美國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美國民權運動美国美国民间音乐爵士电吉他畅销音乐艺人列表...芝加哥音樂電視網聯合報鍵盤樂器马丁·路德·金马丁·斯科塞斯马利布 (加利福尼亚州)马克·诺弗勒诺贝尔文学奖贝拉克·奥巴马阿甘正传藍調肯尼迪重生 (基督教)金球奖艺术家艾伦·金斯堡若望保祿二世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Traveling Wilburys披頭四樂隊格芬唱片格林尼治村欧洲民权民權運動民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洛卡比里滾石 (雜誌)澳大利亚木吉他我有一个梦想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州摇滚摇滚名人堂摇滚乐感恩至死教宗曼彻斯特普利策奖時代雜誌 扩展索引 (43 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鲍勃·迪伦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基督

200px 基督来自于希腊语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是亚伯拉罕诸教中的术语,原意是“受膏者”(中東地區膚髮易乾裂,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時必須將油倒在國王的頭上,滋潤膚髮,象徵這是神用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後來轉變成救世主的意思),也等同于希伯来语中的彌賽亞,意思为「受膏者」。在基督教、聖經當中基督是拿撒勒的耶稣专有名稱,或者是稱號,即“耶穌基督”。 基督一词常被误认为是耶稣的姓,因为圣经中曾多次提到「耶稣基督」(Jesus Christ)。相信耶稣基督的人被称作基督徒,因为他们相信並清楚知道耶稣是他们的救世主,或在旧约书中所预言的弥赛亚。大部分犹太教徒反对这一观点,并仍然等待着弥赛亚的到来。而所有基督徒现在正在等待基督耶穌的再临,从而验证弥赛亚预言余下的内容。 基督教神學集中研究耶稣的身位、生活、教授、和工作。又被称为基督学。.

新!!: 鲍勃·迪伦和基督 · 查看更多 »

埃里克·克莱普顿

艾瑞克·帕特里克·克莱普顿(Eric Patrick Clapton,),英國音樂家、歌手及詞曲作家。他曾經獲得過18座葛莱美獎,是20世纪最成功的音樂家之一,目前唯一獲得三個摇滚名人堂成就的藝人,一次為個人獨唱,另外二次在雛鳥樂隊和奶油樂隊 。他是有史以来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滾石杂志》评选的史上一百大吉他手在2003年評選列為史上的第4名 ,2011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評選列為史上的第2名,滾石雜誌發表的百大摇滚艺术家里面排名53位。《吉普森吉他》的“所有時間的50名吉他手”排名第4。他在2009年時代雜誌的“十佳電吉他演奏員”中名列第5。全英音樂獎1987年傑出貢獻獎,2004年被英國皇室授予白金漢宮CBE勳章,2017年法國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1998年創立安提瓜島十字路口中心,慈善機構用來安置酒精中毒和吸毒者的治療。 雖然克莱普顿的曲風多變,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还是基于藍調根源的風格。他是一个音乐的改革者,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對於藍調的堅持而離開漸漸趨向流行樂的雛鳥樂隊,他是藍調摇滚的先驅,在離開雛鳥樂團後,加入以英國藍調音樂為主的期间,以及後來以藍調為基調的迷幻摇滚在奶油樂隊時期,再到盲目信仰乐團。他成功地從三角洲藍調先驅羅伯·強生代表作歌曲十字路口藍調在奶油樂隊時期發行專輯,到後來收錄在專輯《我和羅伯·強生先生》。音乐风格後來也多種嘗試變化從藍調到藍調搖滾再到流行摇滚。 代表作歌曲有〈〉和〈〉,專輯有《》和《》及雷鬼樂代表作在1974年專輯《》,得到重大的成功,銷售量有黃金認證,其中重新詮釋雷鬼樂之父巴布·馬利的我射殺警長也得到告示牌熱門單曲第一,幫助雷鬼音樂進入到大眾市場, 克萊普頓詮釋此曲在2003年被入選葛萊美名人堂。.

新!!: 鲍勃·迪伦和埃里克·克莱普顿 · 查看更多 »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全名卡尔·古斯塔夫·富尔克·休伯特斯、Carl Gustaf Folke Hubertus,),是当今的瑞典国王。 他是已故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和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施比拉公主(Sibylla av Sachsen-Coburg-Gotha)的唯一儿子。由於其父在即位前便因遭遇空难去世,而他的叔父皆失去王位繼承權,故而他於1973年9月15日继承了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王位,而他和英國的伊莉莎白二世為最長任期君主之一。.

新!!: 鲍勃·迪伦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 查看更多 »

卢·里德

路易斯·艾倫·里德(Lewis Allan Reed,),暱稱為卢·里德(Lou Reed)是一位美國搖滾樂歌手與吉他手。是地下絲絨樂團於1965到1973年間的成員之一。於1971年起離開樂團。著名歌曲包括《Walk on the Wild Side》、《Sunday Morning》等。 盧‧里德不僅是樂團主唱兼吉他手,更具重要地位的是他創作的歌詞,他的歌詞富有挑釁意味,還將屬禁忌的「雌雄同體」、「不正當性愛」、「嗑藥」等詞彙寫入歌中,因此被視為是擴大搖滾詞藻的先驅。2013年10月27日,盧‧里德因肝臟移植手術併發症病逝紐約家中,享壽71歲。.

新!!: 鲍勃·迪伦和卢·里德 · 查看更多 »

口琴

口琴(Harmonica),用嘴吹氣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屬於自由簧的吹奏樂器。由於發聲源是長度介於1.5~3.5公分的簧片而非空氣柱(如長笛),獨奏用口琴體積多在20×6×4厘米(長;寬;高)內,其音域依種類、調性不同而略有差異,大致可歸納成由中央C下1個八度至中央C上3個八度,涵蓋約3至4個八度。 多簧片的結構,使口琴具有演奏和聲的基礎。對一般成年人而言,只要排列方向相同(同為吹氣發聲或吸氣發聲)且琴格間距在6公分以內的簧片均能同時發聲;由於演奏中途無法調整同一把口琴上簧片的相對位置,單一把口琴演奏合聲的能力是受限制的。一般而言,由樂器公司量產的口琴僅在八度和聲方面較不受限制。.

新!!: 鲍勃·迪伦和口琴 · 查看更多 »

吉他

--,屬於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状与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裡,結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新!!: 鲍勃·迪伦和吉他 · 查看更多 »

大卫·鲍伊

大卫·罗伯特·琼斯(David Robert Jones,),艺名大卫·鲍伊(David Bowie, ),是英国摇滚音乐家、词曲创作人、唱片制作人和演员。四十多年来,鲍伊一直是流行音乐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尤其是在1970年代的音乐探索,对整个乐坛起着开创性的作用。同时,他还以自己独特的声线以及作品的深度和折衷主义精神而闻名。他協助推倒了柏林圍牆並關注中國人權問題。 以带领时尚的先知先觉而被称为「搖滾变色龙」的鲍伊,同时是十分坚持于自己的理想及创意的。首次受到瞩目是1969年的乡村摇滚单曲《奇怪的空间》,不过最广人知的还是华丽摇滚时期的Hunky Dory(1971年),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年),以及Aladdin Sane(1973年)。其后拓展其音乐版图至电子乐,灵魂乐以及新浪潮,往往都是在这些类型尚未受人注意时,鲍伊就先洞察到其中特质。去世前3天推出最後一曲《Lazarus》的MV,透過歌詞跟世人告別:「你望上這兒,我在天堂」。該曲收錄於他去世前2天推出的最後專輯《Blackstar》。 鲍伊对70年代至今的摇滚乐有著显著的影响。在所票选的一百大摇滚乐手中,排名第七。在BBC的一百大英国人当中,鲍伊排名第二十九。他的音乐作品中销售量为一亿三千六百万,并进入了摇滚名人堂。 除了音乐上卓越表现,鲍伊也是个称职的好演员。曾参与演出《天降財神》(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1976年)、《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新!!: 鲍勃·迪伦和大卫·鲍伊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金像奖

学院奖(Academy Award),全名學院功績獎(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金獎、奥斯卡奖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是每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励過去一年間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的獎勵活動,不仅是美国电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亦是目前最受世界矚目的電影獎之一。目前設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身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演藝獎勵活動,其在美國演藝業界的地位与针对流行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舞台劇的東尼獎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奧斯卡金像獎为榜样而創建的。 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设立以来每年都在加州洛杉矶举行颁奖典礼。第1屆于1929年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酒店举行,奖励的是1927-1928年间的电影成就。自2002年第75届开始,洛杉矶好莱坞的柯達剧院(Kodak Theatre,2012年5月起更名為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成为颁奖典礼永久举行地。由於出席颁奖典礼須得到邀请,并没有向公众发行觀禮之门票,僅有提名者相關人士和其近親能進入會場参加,因此該獎本身即是一種电影界的身份象征。做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其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会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进行電視直播。.

新!!: 鲍勃·迪伦和奥斯卡金像奖 · 查看更多 »

安瑞莉·菲里佩提

安瑞莉·菲里佩提(Aurélie Filippetti,),是意大利裔的法國政治家和小說家。她的家族源於瓜爾多塔迪諾。 2012年5月16日起擔任法國文化和通訊部部長。直至2014年曼纽尔·瓦尔斯總理改組內閣。.

新!!: 鲍勃·迪伦和安瑞莉·菲里佩提 · 查看更多 »

小理查德

理查德·韦恩·潘尼曼(Richard Wayne Penniman),艺名为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是一位美国创作歌手、音乐人。六十年来他一直是流行乐和流行文化中有影响力的一个人物。潘尼曼最知名的作品诞生于1950年代中期,他充满活力的音乐和富有魅力的演出奠定了摇滚(rock and roll)的根基。他的音乐也对其他流行音乐类型如灵魂乐和放克产生重要影响。潘尼曼影响了各流派的无数歌手和音乐人,从摇滚乐到嘻哈音樂。 许多机构曾授予潘尼曼荣誉,包括进入摇滚名人堂和作曲人名人堂。和授予他终生成就奖。潘尼曼1955年的歌曲“”于2010年被选入國會圖書館的中,评论为“独特的发声和无法抗拒的节拍宣告了一个音乐新时代”。 Category:1932年出生 Category:美國搖滾歌手 Category:美國靈魂樂歌手 Category:美國LGBT音樂家 Category:雙性戀音樂家 Category:葛萊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L Category:在世人物.

新!!: 鲍勃·迪伦和小理查德 · 查看更多 »

尼爾·楊

尼爾·楊(Neil Young,),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創作型摇滚歌手、吉他手、鋼琴家及導演。也以克羅斯比、史提爾斯、納許與尼爾·楊(以下簡稱CSN&Y)、水牛春田樂團等著名樂團成員的身份活躍於樂壇。其风格跨越民間音樂,乡村音乐,油漬搖滾,硬搖滾等。其所使用最著名的乐器是Gibson公司出品的吉他。於1969年展開個人的音樂活動,1995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鲍勃·迪伦和尼爾·楊 · 查看更多 »

上海体育馆

上海体育馆,简称万体馆,又名万人体育馆、上海大舞台,位于上海市徐匯區,是一座室内多功能文化体育场馆。万体馆的方案始于1958年,原选址于人民广场。后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而搁浅。1973年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提请国务院批准,於现址重新动工,并於1975年竣工,1976年投入使用,1999年正式改建为文化体育多用场馆。此后,在2004年為迎接世乒赛和NBA中国赛再度翻新。与上海体育馆毗邻的还有上海游泳馆、上海体育场两个大型体育场馆。.

新!!: 鲍勃·迪伦和上海体育馆 · 查看更多 »

布洛克兄弟

布洛克兄弟,成立於2004年,是台灣的一家綜合娛樂公司。主要業務為國際級娛樂演出代理,以及大型演唱會策辦服務。2013年4月因故取消 Blur 演唱會,截至2015年4月29日止仍未完成退款。 Category:總部位於台北市的工商業機構.

新!!: 鲍勃·迪伦和布洛克兄弟 · 查看更多 »

乡村

乡村,指一種生活空間領域,意义和农村相近;居住环境上为對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分散于农村的地理居住环境,常与青山绿水、安静、闲适的生活节奏相联系。“乡村”的中文含义和日文含义相近,现代意义上中文含义包括自然村落、村庄。.

新!!: 鲍勃·迪伦和乡村 · 查看更多 »

乡村音乐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也稱為鄉村與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或簡稱為鄉村(Country),是一種當代的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南部與阿帕拉契山區。鄉村音樂的根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融合了傳統民謠音樂、凱爾特音樂、福音音樂、藍調及美國民間音樂Peterson, Richard A. (1999).

新!!: 鲍勃·迪伦和乡村音乐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鲍勃·迪伦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乔治·哈里森

喬治·哈里遜(George Harrison, MBE,),是一位英國吉他手、音樂人、歌手、作曲家,音樂和電影製作人,以披頭四樂團主音吉他手的身份全球知名。尽管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是乐队的主要创作者,大部分专辑中都至少收录一首哈里森的作品,包括“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Here Comes the Sun”和“Something”,后者是翻唱版本第二多的披头士歌曲,1965年起,披頭四樂團的專輯至少有收錄二首哈里森的歌曲。.

新!!: 鲍勃·迪伦和乔治·哈里森 · 查看更多 »

伍德斯托克 (紐約州)

伍德斯托克(Woodstock)是美國紐約州阿爾斯特郡的一個城市。據2010年人口普查,伍德斯托克人口有5,884人,比2000年的6,241人略有減少。.

新!!: 鲍勃·迪伦和伍德斯托克 (紐約州) · 查看更多 »

伍迪·蓋瑟瑞

伍德羅·威爾遜·蓋瑟瑞(Woodrow Wilson Guthrie,),小名伍迪·蓋瑟瑞(Woody Guthrie),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奧克拉荷馬市,創作歌手與民俗音樂家,最為人熟知的歌曲是《這是你的土地》(This Land Is Your Land)。.

新!!: 鲍勃·迪伦和伍迪·蓋瑟瑞 · 查看更多 »

住棚節

住棚节(希伯来语:סוכות或סֻכּוֹת,音译为Succoth或Sukkos,意为棚)是圣经中规定的犹太教三大节期之一,庆祝时间是从每年秋季的希伯来历提斯利月15日(公历9、10月间)开始,持续7天。在古代,全体以色列男丁都必须集中庆祝三大节期,先在示罗,耶路撒冷圣殿完成后在耶路撒冷。.

新!!: 鲍勃·迪伦和住棚節 · 查看更多 »

彼得、保羅和瑪麗

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 Paul and Mary),PPM,是1960年代活躍在美國樂壇上的一支三重唱組合。該組合由彼得·亚罗、保罗·斯图基和玛丽·特拉弗斯组成。.

新!!: 鲍勃·迪伦和彼得、保羅和瑪麗 · 查看更多 »

作家

作家特指文學創作上有盛名或成就的人,近代已泛指以写作為職業的人。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比較廣義,包括網上寫手、自由撰稿人、任何種類出書的作者都可以被稱為或自稱為作家。 傅柯在其著名的論文《作者是什麼?》(What is an author?, 1969)提到:“所有的作者都是作家,但並非所有的作家都是(某作品的)作者。”(all authors are writers,but not all writers are authors.).

新!!: 鲍勃·迪伦和作家 · 查看更多 »

保拉音乐奖

保拉音乐奖(Polar prize,又称极地音乐奖)是從1989年,由瑞典著名流行音樂團體组合ABBA的經纪人斯蒂格·安德森(Stig Anderson)創辦。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负责颁奖。颁奖会每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发奖,奖金为一百万瑞典克朗。.

新!!: 鲍勃·迪伦和保拉音乐奖 · 查看更多 »

像一块滚石

#重定向 像一块滚石 (歌曲).

新!!: 鲍勃·迪伦和像一块滚石 · 查看更多 »

告示牌 (雜誌)

《公告牌雜誌》(),通常被簡稱為告示牌(billboard),是美国一个娱乐媒体品牌,由旗下的公告牌-好莱坞报道传媒集团(Billboard-Hollywood Reporter Media Group)所拥有。它所刊登的内容涉及新闻、视频、观点、评论、活动和流行风格。《公告牌》特别以其制作的音乐排行榜闻名,这其中包括: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和公告牌专辑榜,它们分别追踪不同音乐风格中最受欢迎的单曲和专辑。它还举办活动展会,并拥有一家出版社和经营多个电视节目。 威廉·唐纳森(William Donaldson)和詹姆斯·亨尼根(James Hennegan)在1894年创办了《公告牌》,该刊物最早是一本小广告和海报的行业刊物。1900年,唐纳森以50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亨尼根手上所持有的《公告牌》股份。 在20世纪初期,《公告牌》杂志所刊登的内容涵盖了整个娱乐行业,例如:马戏团、展览会和滑稽表演。它还为旅行艺人创建了邮件服务。随着、留声机和收音机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公告牌》开始更加关注起音乐产业。它原本所涵盖的很多话题被拆分到不同杂志,例如1961年出版的《娱乐事务》(Amusement Business)就侧重于户外娱乐,这样使得《公告牌》可以专注于音乐内容。 1925年,在威廉·唐纳森死后,《公告牌》傳授给了唐纳森的孩子和亨尼根的孩子,并被各方拥有股份。1985年,杂志股份分別售给個人的投资者。.

新!!: 鲍勃·迪伦和告示牌 (雜誌)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唱片

哥伦比亚唱片(),是现存的唱片公司中最老的品牌,从1888年开始便开始制作唱片。1991年被索尼音乐娱乐收购,成为旗下的子公司。.

新!!: 鲍勃·迪伦和哥伦比亚唱片 · 查看更多 »

唱作人

#重定向 創作歌手.

新!!: 鲍勃·迪伦和唱作人 · 查看更多 »

出租车司机 (电影)

#重定向 出租车司机 (1976年电影).

新!!: 鲍勃·迪伦和出租车司机 (电影)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鲍勃·迪伦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獨立報

立報(The Independent)是由Tony O'Reilly出版的一份英國報纸。和保守派的泰晤士報及中間偏左的衛報相比,算是比較政治立場性質中間派的報紙。.

新!!: 鲍勃·迪伦和獨立報 · 查看更多 »

琼·贝兹

·拜亞(Joan Baez,Joan Chandos Báez,),美國鄉村民謠女歌手,作曲家。她的很多作品都與時事和社會問題有關,並於1960年代活躍於反戰運動。.

新!!: 鲍勃·迪伦和琼·贝兹 · 查看更多 »

理察·羅傑斯 (作曲家)

察·查理斯·羅傑斯 (Richard Charles Rodgers,),是美國著名的流行音樂及音樂劇作曲家。他與作詞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一同合作一系列的音樂劇最為人所認識:包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音乐之声》、《奧克拉荷馬》等,不少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時至今日,部份音樂劇仍在世界各地的劇場上不斷上演中。在漢默斯坦二世前,他又曾跟勞倫茲·哈特合作創作過另一批的音樂劇,但他們兩人合作的作品,相比之下名氣顯然不及與漢默斯坦二世的作品。 另外,羅傑斯亦創作大量電影及電視的配樂。他一生中獲得過各類獎項:包括艾美獎、格林美獎、奧斯卡獎、東尼獎、普立茲獎等,他既是首位完成演藝圈大滿貫(EGOT,即先後獲得前面4項殊榮)的音樂家,亦是能在現今美國最主要的音樂頒獎禮中皆曾獲取獎項的音樂人(能同樣獲得如此殊榮的,只有作曲家兼指揮馬文·哈姆利奇)。.

新!!: 鲍勃·迪伦和理察·羅傑斯 (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福音

福音即εὐαγγέλιον,为“好消息”之意。中译为福音。.

新!!: 鲍勃·迪伦和福音 · 查看更多 »

福音音乐

福音音樂(Gospel music)福音音樂是基督教音樂的一種流派。福音音樂的創作、表演、意義甚至定義都因文化和社會背景而異。福音音樂的組成和表演有很多目的,包括審美愉悅,宗教或儀式的目的,並作為市場的娛樂產品。福音音樂通常與基督教歌詞有領導性的主唱(通常強烈使用和聲)。福音音樂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源於黑人口頭傳統。讚美詩和聖歌經常在呼喚和回應中重複出現時尚。大部分教堂都依靠拍手掌和腳踩踏作為節奏伴奏。大部分歌唱都是在無伴奏合唱中完成的。Jackson, Joyce Marie.

新!!: 鲍勃·迪伦和福音音乐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鲍勃·迪伦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答案在风中飘荡

("Blowin' in the Wind")是鲍勃·迪伦于1962年写成的一首歌曲,并以单曲发行,在1963年录入专辑《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尽管它被描述为一首抗议歌曲,它仍引起了一系列关于和平、战争和自由的责问。叠句“我的友人啊,答案在空中飘荡”被描述为“不可理喻、模棱两可的是:或许答案如此显而易见,就在你的脸上,又或许答案如风般无形,难以明了”。 1994年,这首歌登入了。2004年,它在《滚石》的排名榜单“500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上排行第14。.

新!!: 鲍勃·迪伦和答案在风中飘荡 · 查看更多 »

約翰尼·卡什

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出生名字為J.

新!!: 鲍勃·迪伦和約翰尼·卡什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 (西班牙)

維多利亞(Vitoria-Gasteiz,西班牙語:Vitoria、巴斯克語:Gasteiz)是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首府、第二大城市,阿拉瓦省省會。2005年人口226,490人,居全國第十九位。維多利亞的舊市區保存有眾多古跡。 此地拥有汽车、自行车、农机、家具和甜菜榨糖等工业。生产的扑克牌风靡世界。每年7月举行的国际爵士音乐节也让该市名声远扬。 該地是最早是西哥特人為了慶祝戰勝而建的城市,1181年開埠,1431年獲城市特許狀。1813年6月21日威靈頓公爵在這裡打敗了拿破崙,結束了半島戰爭。.

新!!: 鲍勃·迪伦和維多利亞 (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鲍勃·迪伦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鲍勃·迪伦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约翰逊

罗伯特·勒罗伊·约翰逊(Robert Leroy Johnson,)是一位美國藍調吉他手、音乐家、词曲作家。他在1936和1937年间录制的划时代意义的录音展现了他极强的歌唱、吉他技巧和作曲天赋,对之后众多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约翰逊只活到了27岁,关于他的记录资料也非常少,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甚至有传说说他在當地密西西比高速公路的和魔鬼交易,用他的灵魂换来了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作为一个流浪音乐人,他獨自在街角,和,以及周六晚上的舞会都曾經表演过,但是在他在世时,他几乎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也没有成名或靠音乐赚到多少钱。.

新!!: 鲍勃·迪伦和罗伯特·约翰逊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鲍勃·迪伦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重定向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新!!: 鲍勃·迪伦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 查看更多 »

美國民權運動

美國民權運動可分成下列幾個時期:.

新!!: 鲍勃·迪伦和美國民權運動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鲍勃·迪伦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民间音乐

美国民间音乐(American folk music)也称作“根音乐”,是一个有广泛范围概念,其中包括蓝草音乐、乡村音乐、福音音乐、、、、蓝调、和。此音乐冠以“美国的”,一方面因为其出于美国,另一方面尽管原来源于外域,但其后來发展于美国。称为“根音乐”因为是音乐根源基本元素在美国而得到发展,如摇滚、节奏藍調和爵士乐。 美國民間音樂一詞,涵蓋眾多音樂流派,各種稱為傳統音樂、傳統民間音樂、當代民間音樂或根音樂。許多傳統歌曲已經在同一個家庭或民間團體內傳世幾代,有時會追溯到英國、歐洲或非洲等地。音樂家曾經評論說,美國民間音樂的定義是“......所有符合裂痕的音樂”。.

新!!: 鲍勃·迪伦和美国民间音乐 · 查看更多 »

爵士

爵士(Sir)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對「騎士」和「從男爵」的一種敬稱。.

新!!: 鲍勃·迪伦和爵士 · 查看更多 »

电吉他

电吉他,是一种拨弦乐器。不同于原声吉他(),电吉他的发声不依赖于共鸣箱,而是运用了电磁学原理。电吉他的琴身上装有拾音器,拾音器中有線圈和磁体(用于磁化金属琴弦)。当电吉他的琴弦振动时,磁化琴弦的磁场随琴弦震动切割拾音器中的线圈发生电磁感应,从而使线圈中产生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经过放大,并且通过吉他音箱转换成声音信号发声。 由于电吉他不是原声乐器而是通过电信号发声的,所以一些电子仪器被制造出来通过各类改变电信号的方法(例如滤波、放大等)来改变电吉他的声音。这些设备被称做效果器。 人们普遍认为,最早的现代电吉他是由乔治·布尚(George Beauchamp)于1932年发明制作的一把夏威夷钢棒吉他。后经过众多人的努力,发展成今天的样子。 为了美感或者是实用性的需要,电吉他有各式各样的琴型。.

新!!: 鲍勃·迪伦和电吉他 · 查看更多 »

畅销音乐艺人列表

以下為畅销音乐艺人列表 。此列表列出销售超过七千五百万张或者更多唱片的艺人。其销售数据是根據每个国家的总认证销售数据包括专辑,单曲,精选专辑,音乐视频的销售数和单曲及专辑的下载数。以下列表是按艺人经第三方认证的唱片销售量,销售最多的排在最上面。目前,披頭四樂團是最畅销的樂團,他们的唱片销售量是最高的,貓王埃爾維斯·皮禮士利在排行榜中紧随其后。.

新!!: 鲍勃·迪伦和畅销音乐艺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新!!: 鲍勃·迪伦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音樂電視網

音樂電視網(Music Television,MTV),或称全球音樂電視台,是一個原本專門播放音樂錄影帶,尤其是搖滾樂的有線電視網。MTV後來也播放觀眾對象鎖定在青少年和青年上的許多不同型態的節目。MTV在1985年之後為维亚康姆集團所擁有。 MTV成立於1981年8月1日,為MTV電視網(MTV Networks)的營業項目之一,其資金來自於華納音樂集團(Warner Communications)和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它之後被维亚康姆(Viacom)公司買下,成為一個完全為其擁有的子公司。在MTV中可以看到音樂錄影帶、年輕VJ、玩世不恭的台詞、對特殊搖滾演唱會的推廣、有關樂團的新聞與紀錄片,這些都讓MTV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並且成為推廣新型搖滾樂以及搖滾樂手的領導者。有些認為自己是「真正的音樂家」的人,會將MTV視為被過度製造的無趣流行音樂。有些人認為MTV推動了流行文化。.

新!!: 鲍勃·迪伦和音樂電視網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鲍勃·迪伦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鍵盤樂器

鍵盤樂器是有排列如鋼琴鍵盤的琴鍵之樂器總稱。這些樂器上每個琴鍵都有固定的音高,因此皆可以用以演奏任何符合其音域範圍內的樂曲。琴鍵下常有共鳴管或其他可供共鳴之裝置。演奏家在使用键盘乐器时不是直接打击乐器的弦来产生震荡,而是使用琴键,通过乐器内的机械机构或电子元件来产生音响。 一般琴键是黑色和白色的,排列在键盘上。少数例外有手摇风琴、手风琴等,在这些琴上也有按钮。 鍵盤樂器的一个缺点在于音乐家无法直接控制发音器,而且大多数鍵盤樂器的音高是固定的,演奏家无法更改,因此对演奏有一定限制。有些乐器使用特殊构造、结构使得演奏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改乐器的发音性能。 鍵盤樂器的优点在于大多数鍵盤樂器可以同时多声部演奏、能演奏多个音的和弦,且音域相对比较宽阔。.

新!!: 鲍勃·迪伦和鍵盤樂器 · 查看更多 »

马丁·路德·金

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是一位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而成為的象徵。 馬丁·路德·金出生時名為麥可·金(Michael King),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而將他改名為小馬丁·路德·金。身為一位浸信會牧師,金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就已開始投入民權運動,曾領導1955年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並在1957年協助建立(SCLC)。擔任SCLC首任主席期間,金曾在1962年於喬治亞州奧爾巴尼發起反種族隔離抗爭,但失敗。不過,他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組織的非暴力抗議行動則成為全美新聞焦點,與粗暴的警方恰成對比。1963年,金發起「向華盛頓進軍」行動,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講,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負名望的演說家。金的左派激進思想使他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監控對象之一,後者懷疑金可能與共產主義有關。聯邦調查局曾查出金恩的婚外情記錄,並向美國政府汇報,然後再向金寄出匿名信,意圖以此逼他自殺。 1964年10月14日,諾貝爾委員會因小馬丁·路德·金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理想而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1965年,他與SCLC共同組織「」行動;隔年又將民權運動往北擴散至芝加哥。在他生命最後幾年,除了民權運動,金也關注和越南戰爭,發表《》演講說明他對越戰的立場轉變。金以曾規劃全美性質的佔領華盛頓特區行動,是為「」。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遭人暗殺,地點是田納西州孟斐斯一家汽車旅館。金遇刺後,。之後,詹姆斯·厄爾·雷遭到逮捕,被指為殺害金的兇手;根據他的辯詞,他是與政府特工一同策劃或犯案的,直到暗殺案後20年仍如此堅稱。1999年7月召開的民事審判庭上,餐廳老闆被指為金遇刺案的共犯。 金過世後,1977年,美國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向他追贈總統自由勳章;2004年,美國國會決議向金追贈國會-金-質獎章,兩者都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譽。1986年,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之一。另有。2011年,位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上的正式開放給公眾參觀。.

新!!: 鲍勃·迪伦和马丁·路德·金 · 查看更多 »

马丁·斯科塞斯

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原名马丁·查尔斯·斯科塞斯(Martin Charles Scorsese),美國電影導演、監製、編劇、演員和電影歷史學家,生涯持續超過50年。史高西斯的作品主題針對西西里裔美國人身份、羅馬天主教的內疚和救贖概念、大男子主義、現代犯罪及幫派衝突。他的電影也以暴力描寫和大量粗口而著名。 在美國新荷里活電影浪潮中,他是電影史上其中一個被普遍視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影製作人。1990年,他創立了,一個專注於的非營利組織。2007年,他創立了。他是AFI終身成就獎的得主,也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棕櫚獎、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銀獅獎、格萊美獎、艾美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美國導演工會獎。 他曾執導過多部里程碑電影,例如犯罪片《窮街陋巷》(1973年)、驚悚片《的士司機》(1976年)、傳記運動片《狂牛》(1980年)、黑色喜劇《喜劇之王》、犯罪片《盜亦有道》(1990年)和《賭城風雲》(1995年),他與演員及好友羅拔·迪尼路在這些電影中合作。史高西斯也與演員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合作過五部電影,由《紐約風雲》(2002年)至最近的《華爾街狼人》(2013年)。 史高西斯另外的電影包括音樂會電影《》(1978年)、黑色喜劇《三更半夜》(1985年)、《基督的最後誘惑》(1988年)、心理驚悚片《海角驚魂》(1991年)和《不赦島》(2010年)、傳記片《娛樂大亨》(2004年)、歷史冒險片《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2011年)以及史詩宗教片《沉默》(2016年)。他的作品也包括HBO電視劇《酒私風雲》和《黑膠時代》的試播集。他憑著犯罪電影《無間道風雲》(2006年)獲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新!!: 鲍勃·迪伦和马丁·斯科塞斯 · 查看更多 »

马利布 (加利福尼亚州)

利布市(Malibu)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一座富裕城市。在2000年的人口调查中,该市人口为12,575人。最早原是美國原住民「丘馬希族」的居住地,原名為Humaliwo,意思是海岸聲音很大(the surf sounds loudly)。 马利布市的太平洋海岸有長;其滨海社区以温暖的气候、沙滩而闻名,是众多电影明星以及南加州娱乐工业从职人员的家。.

新!!: 鲍勃·迪伦和马利布 (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马克·诺弗勒

克·諾弗勒(Mark Knopfler,),英國吉他手、歌手,摇滚乐队“險峻海峽”的主唱兼吉他手。 诺夫勒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1977年同其兄弟大卫·诺夫勒组建險峻海峽乐队。1995年该乐队解散后单飞。 马克·诺夫勒在2003年滚石杂志评选为有史以来百大吉他手第27位。2011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列為第44名。 马克·诺夫勒和他的險峻海峽乐队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球发售超过了1200万张专辑。 他曾為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配樂。.

新!!: 鲍勃·迪伦和马克·诺弗勒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新!!: 鲍勃·迪伦和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贝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政治人物,从2009年至2017年任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美国非裔总统。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诺伊州担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从1997年至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奥巴马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长大,但童年时期也在华盛顿州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生活了一年和四年。在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芝加哥做一名社区活动组织者。1988年奥巴马进入了哈佛法学院,在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第一名非裔总编辑。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民权律师,并从1997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制性法律教授。1997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并担任职务直至2004年参选联邦参议员。同年因意想不到的参议员初选胜利,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和以绝对优势胜出参议员选举,成为全美知名的政治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正式宣佈参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並在联邦选举中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約翰·麥凱恩获得了胜利。2009年10月9日,获頒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1月,奧巴馬以60%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現定居华盛顿特区。.

新!!: 鲍勃·迪伦和贝拉克·奥巴马 · 查看更多 »

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是美國作家温斯顿·葛鲁姆於1986年出版的小說,1994年改編為同名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羅蘋·萊特、盖瑞·辛尼兹、和莎莉·菲尔德主演。故事讲述了純真傻氣,卻也心地善良,有着惊人的运动天赋,在阿拉巴马州生活了几十年的阿甘,在某些事件的影响下,定义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一些事件。更具体地说,是在阿甘出生的1944年和1982年之间。电影与温斯顿·葛鲁姆的小说有着很多的差别,包括阿甘的性格和几个事件的描绘。 主题拍摄于1993年下半年开始,主要是在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取景。丰富的视觉效果,将主角嵌入历史画面,用以描绘其他场景。影片采用了全面的配乐,用音乐可以查明场景所描绘的特定时间段。原声带的商业发行,使其成为最畅销的配乐,全世界售出超过1200万份。 影片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好评如潮,成为当年北美最卖座的电影,是商业上的成功,也是派拉蒙自年初将片场卖给维亚康姆后,第一次重大成功。影片上映期间,在全球赢得超过6.77亿美元票房。本片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罗伯特·泽米基斯荣获最佳导演,汤姆·汉克斯荣获最佳男演员,埃里克·罗斯荣获最佳改编剧本,还有最佳视效、最佳剪辑。本片还囊括多项提名和奖项,包括金球奖、人民选择奖和青年艺术家奖等等。自影片上映以来,对主角和政治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解释。1996年,电影中的巴布甘虾业公司开业,如今在扩展至全球多个地区。阿甘跑遍全美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想尝试的壮举。201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具有“最大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为由,将本片列入国家电影登记表 。.

新!!: 鲍勃·迪伦和阿甘正传 · 查看更多 »

藍調

藍調(英文:Blues,被稱為藍調,音譯為布魯斯)是一個音樂流派和音樂形式,起源於19世紀末,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南方腹地及美國各地。這種流派的根源是從非洲傳統音樂而來,非裔美國人的歌曲作品,黑人聖歌及歐洲白人移民美國傳統的民間音樂,藍調融合了黑人靈歌、工作歌曲、現場大聲叫喊及回應、歡呼、吟唱和押韻成簡單的民謠。爵士樂、節奏藍調和搖滾樂中無處不在都有藍調音樂形式的特點,就是呼叫-回應模式,藍調音階和特定的和弦進行,其中十二小節藍調是最常見的。藍色音符(或“擔憂音符”),通常是音高變平的三分之一或五分音符,也是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藍調洗牌或行走低音加強恍惚般的節奏,並形成一個重複的效果,被稱為凹槽。 藍調作為一種音樂流派的特點是在於歌詞、低音線和樂器。早期的傳統藍調詩歌由四行重複的單行組成。直到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最普遍的現行結構才成為標準:AAB模式由四條第一條線上的一條線組成,它在下四條線上重複,然後是一條較長的結束線最後的節拍。早期的藍調經常採用寬鬆的敘述形式,往往涉及非洲裔美國人遭受的種族歧視和其他挑戰。 許多元素,如呼叫和響應的格式和使用藍色的音符,可以追溯到非洲的音樂。藍調的起源也與非裔美國人的宗教音樂黑人聖歌有著密切的關係。藍調的第一次出現往往是在奴隸制結束之後,以及後來的的發展。這與前奴隸新獲得的自由有關。編年史開始在20世紀初報導藍調音樂。藍調樂譜的第一次出版是在1908年。藍調已經從無伴奏聲樂和口頭傳唱的奴隸演變成各種風格和其他風格。藍調其他風格包括鄉村藍調如三角洲藍調和皮埃蒙特藍調,以及城市藍調風格如芝加哥藍調和西海岸藍調。第二次世界大戰標誌著從原聲到藍調的轉變,藍調音樂逐漸向更廣泛的受眾,特別是白人聽眾開放。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逐漸發展了有快慢節奏的藍調搖滾的混合形式,將藍調風格與搖滾音樂融為一體,及節奏藍調。.

新!!: 鲍勃·迪伦和藍調 · 查看更多 »

肯尼迪

肯尼迪(Kennedy)是祖籍爱尔兰苏格兰地区的姓氏。可以指:.

新!!: 鲍勃·迪伦和肯尼迪 · 查看更多 »

重生 (基督教)

在基督教中,重生指人“属灵的再生”,与每个人都经历的身体的第一次出生相对。“重生”一词来源于:“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这是一个与基督教救赎论有关的术语。在大部分基督教历史中,“重生”被理解为通过洗礼这种圣礼达到的精神再生,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教会至今依然是如此理解。.

新!!: 鲍勃·迪伦和重生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金球奖

#重定向 金球獎.

新!!: 鲍勃·迪伦和金球奖 · 查看更多 »

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进行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的人物,包括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通常是有比较高的成就或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學素養程度的人。.

新!!: 鲍勃·迪伦和艺术家 · 查看更多 »

艾伦·金斯堡

艾伦·金斯堡(Irwin Allen Ginsberg,),美国诗人,最出名的作品是长诗《嚎叫》,在这首诗中他赞扬了垮掉派的伙伴们,对当时在美国泛滥的物质主义与墨守成规做出了猛烈批判。他在六七十年代的反越战抗议及左翼运动中亦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 鲍勃·迪伦和艾伦·金斯堡 · 查看更多 »

若望保祿二世

#重定向 若望·保祿二世.

新!!: 鲍勃·迪伦和若望保祿二世 · 查看更多 »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是美国唱作人鲍勃·迪伦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由哥伦比亚唱片发行于1963年5月27日。他的首张专辑《Bob Dylan》仅收录了两首原创歌曲,而自本专辑起,迪伦开始为传统曲子创作新歌词。专辑开场曲为《Blowin' in the Wind》,它之后成为了1960年代的代表歌曲,民谣三人组彼得、保羅和瑪麗的翻唱版红遍了全球。其他几首歌曲也在日后被认为是迪伦最好的作品、1960年代民谣界的经典曲目:《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Masters of War》、《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和《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新!!: 鲍勃·迪伦和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 · 查看更多 »

Traveling Wilburys

Traveling Wilburys (有人翻譯為 漂泊)是一個具有英美血統搖滾樂團,由披頭四的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E.L.O的主唱傑夫·琳恩(Jeff Lynne)、 羅伊·歐賓森(Roy Orbison)、湯姆·佩蒂(Tom Petty)和巴布·狄倫(Bob Dylan)所組成。他們在1988及1990共發行了兩張專輯,但羅伊歐賓森在第二張專輯錄音前因病去世。.

新!!: 鲍勃·迪伦和Traveling Wilburys · 查看更多 »

披頭四樂隊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是1960年在利物浦组建的一支英国摇滚乐队,在华语地区亦称为“甲壳虫乐队”、根據香港華人文化才是正確統稱為披頭四,由於香港1997年前深受英國文化教育才統稱為“--”、“--”等。乐队成員為约翰·列侬、保羅·麥卡尼、喬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他们被广泛地承认为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根植于噪音爵士乐和50年代摇滚,披头士探索了各种音乐类型,从流行谣曲到迷幻搖滾,经常创新地运用经典元素。1960年代早期,他们的极度流行产生了披头士狂热现象。随着日后创作的成熟,他们被视为当时反文化运动理想的化身。 从1960年起的之后三年间,披头士在利物浦和汉堡的俱乐部中演出,逐渐积累了声望。乐队经理人布萊恩·愛普斯坦把他们打磨成职业乐队,制作人乔治·马丁激发了他们音乐上的潜能。在1962年末发行第一首打榜歌《Love Me Do》后,披头士走红英国。后一年,随着披头士狂热在英国的蔓延,他们取得了“Fab Four”的昵称。到1964年初,披头士已征服美国流行乐市场,成为国际巨星,引领了英國入侵潮流。1965年后,披头士制作了一系列革新的、影响深远的专辑,包括《Rubber Soul》(1965)、《Revolver》(1966)、《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The Beatles (White Album)》(1968)以及《Abbey Road》(1969)。乐评界认为它们是披头士最好的作品。1970年披头士解散,之后乐队成员都有各自成功的单飞生涯。列侬于1980年12月遭枪击遇害,哈里森于2001年11月因肺癌病逝。剩余的成员麦卡特尼和斯塔尔如今依旧活跃在乐坛。 根据美國唱片業協會统计,披头士是美国史上销售量最高的乐队,共售出1.77亿张唱片。他们是英国排行榜上冠军专辑最多,也是英国单曲销量第一的乐队。2008年,披头士在《公告牌》的“史上最成功音乐人Hot 100”榜单上登顶;2014年,他们以20首冠军单曲在《公告牌》“最多冠军单曲”榜单上排名第一。他们拥有10座格萊美獎,1座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以及15座艾弗·诺韦洛奖。乐队作为一个整体入选了《时代》杂志的“时代100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物”名单。披头士是史上最畅销的乐队,全球总销售量估算为6亿到10亿间。2004年,《滾石雜誌》把披头士列歷史上最伟大的艺人。.

新!!: 鲍勃·迪伦和披頭四樂隊 · 查看更多 »

格芬唱片

#重定向 格芬唱片公司.

新!!: 鲍勃·迪伦和格芬唱片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村

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是纽约市曼哈顿南部下西城的一个大型居住区,大部分居民为中产阶级家庭,但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上中叶却以波希米亚主义首都和垮掉的一代诞生地著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区最初吸引人的那些特征最终导致其走向中产阶级化和商业化。此區亦為LGBT權利運動的發源地,1969年6月28日爆發的石牆事件就位於此地;之後每年的紐約同志遊行均會行經此處,2000年石牆酒吧被指定為美國國家史蹟名錄,2016年再將石牆酒吧與克里斯多福公園指定成為美國國家紀念區,是為第一個紀念LGBT人權演進的美國國家公園。 格林尼治村得名于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

新!!: 鲍勃·迪伦和格林尼治村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鲍勃·迪伦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民权

民权可以指:.

新!!: 鲍勃·迪伦和民权 · 查看更多 »

民權運動

民權運動,是一个广泛的世界性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爭取平等公民權利的社會政治运动,它发生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间,並在1960年代發展在高峰。許多情形下它是非暴力抵抗的民众抵抗运动,有時會伴隨著骚乱、鎮壓甚至軍事政變。 在許多國家,民權運動的過程是漫長而脆弱的,而且許多民權運動實際上並沒有完全實現其目標,不過由於這些民權運動,也一致提昇了以前受壓迫群體的合理權益,受壓迫群體成立組織爭取並成功終止一些具歧視性的法律,包括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民權運動不限於爭取保障少數族群、女性及LGBT的權益。.

新!!: 鲍勃·迪伦和民權運動 · 查看更多 »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新!!: 鲍勃·迪伦和民歌 · 查看更多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重定向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新!!: 鲍勃·迪伦和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 查看更多 »

洛卡比里

Rockabilly稱為山區鄉村搖滾或鄉下鄉村搖滾或鄉村搖滾樂,是最早的搖滾樂風格之一,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在美國,尤其是南方。作為一個音樂流派它融合的聲音有著北美西部音樂風格,如鄉村音樂與節奏藍調,導致那些後來被認為是“經典”搖滾。有些人也把它描述為藍草與搖滾樂的混合。術語“鄉村搖滾樂”本身是一個混成“岩石”(選自“岩石搖滾樂”)和“鄉巴佬”後者以鄉村音樂的引用(通常被稱為“鄉巴佬音樂”,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其極力促成的風格。在鄉村搖滾樂其他重要影響因素包括西部搖擺,布吉伍吉,跳躍藍調,和電藍調。結合鄉巴佬(hillbilly music)和藍調、Boogie Woogie、 Gosbell的融入。後來貓王出道之後,洛卡比里在美國、英國、歐陸、日本等各地逐漸發展起來。大約在1954年-1958年之間,是洛卡比里的最盛期,又稱之為純洛卡比里時代(Pure Rockabilly)。 西元1980年代洛卡比里再度復活,並形成一種音樂加龐克風味的衣服穿著,例如Stray Cats及Rockats樂團等,又稱之為新洛卡比里時代(Neo rockabilly)。.

新!!: 鲍勃·迪伦和洛卡比里 · 查看更多 »

滾石 (雜誌)

《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 Magazine)是美國的權威音樂雜誌,創辦於1967年,由Jann Wenner與Ralph J. Gleason兩人共同創辦。滾石雜誌是目前對於西洋樂壇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刊物之一,它雖然不像告示牌雜誌(Billboard Magazine)有設立常態性的排行榜和獎項,但是該雜誌不定期發表的各項排名資訊,仍受到業界相當重視,尤其是該雜誌對於各項音樂作品的樂評,精闢獨到見解嚴苛,這些都使滾石雜誌成為具有公信力的權威音樂性雜誌。.

新!!: 鲍勃·迪伦和滾石 (雜誌)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鲍勃·迪伦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木吉他

#重定向 原聲吉他.

新!!: 鲍勃·迪伦和木吉他 · 查看更多 »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是1960年代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一場極為著名演讲的稱呼,得名於他在該次演說中,強力且有說服力地描述他對於黑人與白人有一天能和平且平等共存的遠景時,不斷重複使用的「I have a dream」一詞。演講在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大游行中,於林肯纪念堂前發表。該演講促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宣布所有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

新!!: 鲍勃·迪伦和我有一个梦想 · 查看更多 »

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英语:Minneapolis),又譯--、--、--、明尼波里斯。是美国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该州东南部亨内平县的县治。该市位于密西西比河的两岸,明尼苏达河与密西西比河汇流点以北,紧邻明尼苏达州首府圣保罗,两市合称“双子城”,一同构成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的核心。该都會區拥有約380萬居民,位列美国第14大都市区。在2014年,明尼阿波利斯城市人口估计为407,207人,是美国第46大城市和明尼苏达州最大的城市。 明尼阿波利斯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20处湖泊和湿地、密西西比河河滨,以及众多的溪流与瀑布。 明尼阿波利斯在历史上曾是世界的面粉工业之都和重要的伐木业中心,如今,该市仍然是芝加哥与西雅图之间广阔区域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明尼阿波利斯也拥有众多吸引着创作者与观众的文化机构,涉及戏剧、视觉艺术、文学和音乐各个领域,其中著名的格斯里剧院(Guthrie Theater)是纽约百老汇以外的地方剧院的先驱。该市还拥有多样化的人口,长期以来形成了通过公共社会改良规划或私人的善举来支持慈善事业的传统。明尼阿波利斯也是公共园林系统的典范,每个家庭到公园的距离都在800 米之内。 该市名称「Minneapolis」的命名者是该市第一位学校教师(schoolteacher),他将达科他语中表示水的词「mni」和希腊语表示城市的词「polis」组合成该市的名称。明尼阿波利斯的绰号是“湖城”和“面粉城”。.

新!!: 鲍勃·迪伦和明尼阿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明尼蘇達州

明尼蘇達州(State of Minnesota)是美国第32个州,于1858年5月11日加入联邦。明尼蘇達州的名字来自于当地印第安人中的达科他人对明尼蘇達河的称呼:“mini sota”,意思是“白烟的水”或“天色的水”,意指天色雲煙般的明尼蘇達河和遍佈湖泊。明尼蘇達州的缩写是MN或Minn.。 明尼蘇達州是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一个州,属于上中西部地区。明尼蘇達州最重要的城市地区是由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组成的双城地区,这两座城市以及它们周围的城区里的居民占明尼蘇達州总居民数的一半以上。 明尼蘇達州是美国重要的糧食产区之一。它还拥有许多自然财富,这些财富在过去两个世纪中被大量开采。.

新!!: 鲍勃·迪伦和明尼蘇達州 · 查看更多 »

摇滚

摇滚(rock and roll/rock 'n' roll/ rock & roll)是一种音乐类型,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Jim Dawson and Steve Propes, What was The First Rock'n'Roll Record(1992), ISBN 978-0-571-12939-3.

新!!: 鲍勃·迪伦和摇滚 · 查看更多 »

摇滚名人堂

摇滚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位於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中心伊利湖岸邊的博物馆及研究机构,致力于纪录一些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摇滚樂艺术家、唱片制作人、錄音室工程師和其他对唱片工业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的历史。搖滾名人堂基金會成立於1983年4月20日,由大西洋唱片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艾哈邁德·艾特根創立。1986年,克利夫蘭被選為名人堂的永久居所。.

新!!: 鲍勃·迪伦和摇滚名人堂 · 查看更多 »

摇滚乐

摇滾音樂(Rock Music)是20世紀50年代初起源於“搖滾” 音樂中的一種廣泛音樂類型,並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發展成為一系列不同的風格。W.

新!!: 鲍勃·迪伦和摇滚乐 · 查看更多 »

感恩至死

感恩至死(Grateful Dead)是一支美国摇滚乐队,于1965年在加州帕羅奧圖组建。乐队的风格独特而折衷,融合了摇滚、民谣、藍草音樂、布鲁斯、雷鬼、乡村、即兴爵士、迷幻和太空摇滚等音乐元素,以大段现场即兴演奏著称。乐队在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潮流中在舊金山灣區组建,创始成员为主唱兼吉他手、主唱兼吉他手、键盘手、贝斯手和鼓手。乐队阵容在日后有多次变动,但核心成员在30年间没有变化。 感恩至死和它的歌迷群体常常与嬉皮士运动联系在一起。《滚石》杂志将其列为“史上最伟大的艺人”第57位。1994年,他们被引入摇滚名人堂。2007年,乐队被授予了。.

新!!: 鲍勃·迪伦和感恩至死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鲍勃·迪伦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曼彻斯特

曼徹斯特(Man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區域大曼徹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單一管理區,人口437,000。 大曼徹斯特成立於1974年,主要來自於蘭開郡和柴郡,有人仍認為曼徹斯特是蘭開郡的一部分。“曼徹斯特”此名經常用來指整個都市區(甚至擴展到大曼徹斯特以外),其市區總人口在英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曼徹斯特以倉庫眾多聞名於世,別名「倉庫城市」。 曼徹斯特與特拉福德、泰姆賽德、索爾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鎮聯合成大曼徹斯特地區。.

新!!: 鲍勃·迪伦和曼彻斯特 · 查看更多 »

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亦称普利策新闻奖,是於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匈牙利裔美國人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獎項。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新!!: 鲍勃·迪伦和普利策奖 · 查看更多 »

時代雜誌

《時代》(Time,注册商标为大写的TIME),(又譯《時代週刊》、《時代雜誌》等),是一份於1923年開始在美國出版的新聞雜誌。現今的《時代》共有四種版本,包括了美國主版、歐洲版、亞洲版、南太平洋版。歐洲版(Time Europe,舊稱Time Atlantic)出版於倫敦,亦涵蓋了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事件。亞洲版(Time Asia)出版於香港。南太平洋版出版於悉尼,涵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群岛。《時代》之前曾发行过加拿大版(内容与美国版相同,广告刊登的是加拿大本地广告),自2008年12月起,终止发行加拿大版,目前在加拿大发行的版本均为美国版。.

新!!: 鲍勃·迪伦和時代雜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ob Dylan卜·戴倫卜戴倫巴布·狄伦巴布·狄倫鮑勃·迪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