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格林尼治村

指数 格林尼治村

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是纽约市曼哈顿南部下西城的一个大型居住区,大部分居民为中产阶级家庭,但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上中叶却以波希米亚主义首都和垮掉的一代诞生地著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区最初吸引人的那些特征最终导致其走向中产阶级化和商业化。此區亦為LGBT權利運動的發源地,1969年6月28日爆發的石牆事件就位於此地;之後每年的紐約同志遊行均會行經此處,2000年石牆酒吧被指定為美國國家史蹟名錄,2016年再將石牆酒吧與克里斯多福公園指定成為美國國家紀念區,是為第一個紀念LGBT人權演進的美國國家公園。 格林尼治村得名于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

18 关系: 垮掉的一代中產階級下东城切尔西哈德遜河石牆酒吧石牆暴動紐約同志遊行纽约纽约时报美國國家史蹟名錄百老匯西村LGBT權利運動Soho格林尼治曼哈頓14街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或稱疲憊的一代,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國的一群作家开启的文学运动,意在探索和影响二战后的美国文化和政治。他们在1950年代发表大量作品并广为人传。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包含拒绝时下流行话语的价值观,进行精神探索,美国和东方宗教的探索,反对物质主义,对人类现状详尽描述,试验致幻药物和性解放及探索。 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傑克·克魯亞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之所以将这样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学生、骗徒以及吸毒者当作“一代”,是因为这个人群对二战之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垮掉的一代”的成员们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的文学创作理念往往是自发的,有时甚至非常混乱。“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结构和形式上也往往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 “垮掉的一代”对后世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文化研究学者们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亚文化”。 “垮掉的一代”的重要文学作品包括杰克·克鲁亚克(1922年-1969年)的《在路上》(On the Road)、艾伦·金斯堡(1926年-1997年)的《嚎叫》(Howl)和威廉·博罗斯(1914年-1997年)的《裸体午餐》(Naked Lunch)等。后两部作品由于内容“猥亵”而引起法庭的注意,但也为此类文学作品在美国出版的合法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新!!: 格林尼治村和垮掉的一代 · 查看更多 »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阶层。在現代社會中,指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濟獨立,例如有安定、較高薪酬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被稱作小康階級,但有時貧富差距大時可能位於社會中間收入卻不高。此詞常用於專業人士、学者、知識分子,或大企業、公營機構、政府部門的中級管理層,或中小型企業-zh-hans:老板; zh-hant:老闆; zh-hk:東主;-,中學、小學、-zh-hans:幼儿园; zh-hant:幼稚園; zh-sg:幼稚园;-校長、教師、社工和護士等。 马克思主义将这一阶层称为“小资产阶级”。中產階級有時——特別在香港——也被戲稱作「夾心階層」,意即他們夾在社會中層,既不如上流社會人士般享有巨大財富,又不像低收入戶人士般能享受相對大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產階級的界定因素隨各國有所分別,但基本上多以收入及擁有資產作界定,其他因素則包括教育、專業地位、擁有住屋或文化等。例如擁有大學学位的人,多數可躋身中產階級的行列。而擁有自置物業及私家車,亦是中產階級的象徵。.

新!!: 格林尼治村和中產階級 · 查看更多 »

下东城

下东城(Lower East Side)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东南部的一片街区,其大致范围为艾伦街、东休斯顿街、埃塞克斯街、运河街、埃尔德里奇街,东百老汇和格兰街。其南侧为曼哈頓華埠,西侧为,北侧为.

新!!: 格林尼治村和下东城 · 查看更多 »

切尔西

切尔西(Chelsea)可以指:.

新!!: 格林尼治村和切尔西 · 查看更多 »

哈德遜河

哈德遜河(Hudson River,又译赫遜河)是美國紐約州的大河,長507公里,发源于紐約上州阿第倫達克山脈,上游分出莫華克河,西接伊利運河(可達五大湖),流经哈德遜河谷后匯入紐約港,是紐約州的經濟命脈。自北向南,流经纽约州东部、紐約市、奧爾巴尼市。下游为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边界。 1524年,意大利探險家喬瓦尼·達韋拉扎諾穿过上纽约湾,到达今天纽约市,他提出这里是一条大河入海口。達韋拉扎諾因此而聞名於世。河流名称则来源于英国探险家亨利·哈德逊,他溯河而上到达今天特洛伊一带。 哈德逊河下游实际上是潮汐型河口,潮汐甚至能够影响到特洛伊的“联邦水坝”处,大潮甚至可令纽约港部分地区难以航行。冬季,哈德逊河的浮冰因为潮汐的缘故或南或北地流动。哈德逊河在美洲印第安语中名为“Muhheakantuck”,意思是“两向流动的河”,这体现了哈德逊河的河口特性。哈德逊河的正式源头是“云之泪”湖。.

新!!: 格林尼治村和哈德遜河 · 查看更多 »

石牆酒吧

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通常簡稱:Stonewall)是一間位於美國紐約市的娛樂性同志酒吧,也是1969年石牆暴動發生的地點,該事件被普遍認為是美國同性恋解放运动和當代同性戀權利抗爭的重要起源。 原始的酒吧在1969年關閉,當時的地址是克里斯多弗街51–53號,位於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的西4街和之間。1969年一間名為「石牆」(Stonewall)的酒吧在原始建築的西半部開幕(克里斯多弗街53號)。之後在2007年重新整修並改回完整原始名稱「石牆酒吧」(The Stonewall Inn)。酒吧的建築在1969年被列入紐約市地標保護委員會格林威治村歷史區的保存範圍,而酒吧本身則在2000年被指定為美國國家歷史名勝。2016年,紐約市石牆酒吧指定成為國家紀念區,是為第一個紀念同志人權演進的美國國家公園。該紀念區將會把「石牆酒吧」周圍地區訂為美國現代同志人權運動的發源地。.

新!!: 格林尼治村和石牆酒吧 · 查看更多 »

石牆暴動

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又称石墙起义(Stonewall uprising)、石墙反抗(Stonewall rebellion),是1969年6月28日凌晨發生在美國紐約市格林-zh-hans:尼; zh-hant:威-治村石牆酒吧的一連串自發性暴力示威衝突。警察臨检直接导致了冲突的发生。石牆暴動常被認定是美國史上同性戀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導之迫害性別弱勢群体的實例,亦被认为是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 美國同性戀者在1950以及1960年代面對反對同性戀的司法系統Illinois decriminalized sodomy in 1961, but at the time of the Stonewall riots every other state criminalized homosexual acts, even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acting in private homes.

新!!: 格林尼治村和石牆暴動 · 查看更多 »

紐約同志遊行

#重定向 紐約市LGBT驕傲遊行.

新!!: 格林尼治村和紐約同志遊行 · 查看更多 »

纽约

纽约(New York)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的城市,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对全球的经济、商业、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和娱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纽约还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因此紐約也被认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纽约还被称为「世界文化之都.

新!!: 格林尼治村和纽约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格林尼治村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國國家史蹟名錄

#重定向 國家史蹟名錄.

新!!: 格林尼治村和美國國家史蹟名錄 · 查看更多 »

百老匯

老匯大道(Broadway)為美國都市纽约重要的南北向道路,南起砲台公園,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紐約地鐵百老匯線(、、、)及紐約地鐵第七大道線(、、)均通過此路底下。由於此路两旁分佈著為數眾多的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因此成為了及音樂劇的代名詞。 關於百老匯大道的長度,說法不一。通常認為只有曼哈頓島內25公里的路段才可算是真正的百老匯大道,但另有一说称應該把位於布朗克斯區(Bronx)內的6公里也算進去。 百老匯的英文原意為「寬闊的街」,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這個名字是從荷蘭文Brede weg翻譯過來的,这和把Wall Street翻成华尔街是相同的道理。.

新!!: 格林尼治村和百老匯 · 查看更多 »

西村

西村可以指:.

新!!: 格林尼治村和西村 · 查看更多 »

LGBT權利運動

LGBT權利運動(又稱同志權利運動、同志社會運動)是指一批鬆散結合的公民權利團體、人權團體、支持LGBT權利的團體、政治行動者或社會運動人士,以追求性別少數群體(包括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雙性人)達到,以及獲得法律上的基本權利為目標。參与者不一定為該群體,也包括順性別以及異性戀者。.

新!!: 格林尼治村和LGBT權利運動 · 查看更多 »

Soho

Soho或蘇活區可以指:.

新!!: 格林尼治村和Soho · 查看更多 »

格林尼治

格林尼治(Greenwich ,,或,或譯:格林--治)是位於英國英格蘭大倫敦東南的格林尼治區、泰晤士河以南的城区和历史古镇。格林尼治镇位于泰晤士河南岸,伦敦传统中心点查令十字东南偏东8.9公里处。 格林尼治以其海事歷史、作为本初子午線的标准点、以及格林尼治時間以其命名而聞名于世。格林尼治从15世纪起是王宫(普拉森舍宫,或称愉悦宫)所在地,是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等多位君主的出生地。王宫在英国内战中荒废,此后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改建为皇家海军海员医院。1873年海军医院院址改为皇家海军学院,直到1998年學院關閉為止。 格林尼治因天文台而聞名,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设立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到1998年不再做為天文观测设施使用,改为博物馆。1884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上,各国決定將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做為標準零度經線,即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镇在17世纪成为流行度假地,开始有一批豪宅在此建造。18世纪乔治时代,在古镇中心以南的高地上开始有大规模的住房开发。1890年創立有格林尼治大學。20世纪有两艘名船(卡蒂薩克號和吉普赛飞蛾4號)作为古迹被长期保存于格林尼治的河岸边。1934年,在原皇家医院学院的校舍内开办了國家航海博物館。 传统的格林尼治镇在天文台和海军学院四周,在镇中心有传统的集市、教堂以及保存下来的古船。镇中心附近的格林尼治火车站建于1836年,是伦敦第一条铁路——伦敦-格林尼治铁路的一部分。近年政府又开发了在古镇东北的格林尼治半岛区域,称为“北格林尼治”,其中包括大型表演、娱乐设施“千禧圆顶”。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部分比赛项目在格林尼治进行,包括在格林尼治宫苑草坪举行的马术比赛和现代五项的部分比赛,和在北格林尼治千禧圆顶内的北格林尼治體育館举办的篮球和体操项目。.

新!!: 格林尼治村和格林尼治 · 查看更多 »

曼哈頓

曼哈頓(Manhattan)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之中最人口稠密的一個,與紐約縣(New York County)範圍相當。這個行政區主要由一個島組成,並被東河、哈德遜河以及哈林河包圍,並同時包括鄰近的一些小島嶼和唯一在北美本土大陸上的飛地大理石山。曼哈頓被形容為整個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下曼哈頓的華爾街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高達1.2萬億的本地生產總值,並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它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全世界最昂貴之一,許多跨國企業也在此設立總部。 紐約縣是全國人口最稠密的縣。根據201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它擁有1,585,873的居民,面积,即平均每平方英里有69,071的人口(26,668人/km²),也使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它也是全國其中一個最富有的地方,在2005年便有超過$100,000的GDP。它是紐約市僅次於布魯克林和皇后區後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卻是面積最小的。 由於每年有高達5,000萬的遊客到訪紐約市,故曼哈頓的不少景點都是世界知名的。其中,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的時代廣場是璀璨奪目的百老匯劇院的中心點、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行人過路處 以及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點。這個行政區也擁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橋樑、摩天大廈以及公園;曼哈頓華埠是整個西半球最大的華人聚居地。格林尼治村的石牆酒吧被認為是LGBT權利運動的催化劑。曼哈頓也同時擁有大量的高中和大學,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知名學府如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以及洛克斐勒大學。由於紐約市是於曼哈頓的南端創立,故此紐約市政府的所在地紐約市政廳也位於此。.

新!!: 格林尼治村和曼哈頓 · 查看更多 »

14街

14街是纽约市曼哈顿一条东西向横贯道路,重要商业区。 在过去14街曾是高档地点,但城市重心北移后失去部分魅力与地位。在百老汇, 14街构成联合广场的南部边界,也是格林尼治村和东村的北部边界,和切尔西, 熨斗区和Gramercy的南部边界。 14街标志着曼哈顿方格路网的南部末端。14街以北的街道几乎完全按序号排列成完美的方格网。在14街以南,在格林尼治村和曼哈顿下城其他地方,方格网变得散乱,到休斯顿街以南就不复存在。 西14街开始于格林尼治村东北的纽约州9A公路交流道。在交流道末端,与第十大道交汇,不远又与第九大道和哈德孙街交汇。14街–第八大道车站在下一个十字路口,A线、C线、E线和L线停靠此站。在第七大道十字路口,14街车站有1号线, 2号线和3号线停靠。在下一个十字路口,14街与第六大道(美洲大道)交汇。穿越第五大道后,称为东14街。在联合广场东南部与第四大道和百老汇大道交汇。14街再穿越几个路口后,结束于东河边的罗斯福快速道路。.

新!!: 格林尼治村和14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格林威治村格林尼治村 (曼哈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