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南似鴨龍屬

指数 南似鴨龍屬

南似鴨龍屬(屬名:Willinakaqe)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阿根廷的里奧內格羅省,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與馬斯垂克階。 目前已發現數個非天然狀態的化石,包含成年、未成年個體,發現於Allen地層的下段。正模標本(編號MPCA-Pv SM 8)是一個右上頜骨。在另一個挖掘地點,還發現一些化石。這些化石已足夠拼湊出南似鴨龍的全貌。最大型個體的身長約9公尺。南似鴨龍的骨盆、尾巴基部具有長神經棘。 在2010年,這些化石被敘述、命名。模式種是薩利特拉爾南似鴨龍(W.

目录

  1. 35 关系: 动物埃德蒙頓龍屬原櫛龍屬南美洲坎潘階墨西哥始無冠龍屬小貴族龍屬山東龍屬上颌骨德州克貝洛斯龍屬短冠龍屬獨孤龍屬種系發生學系統發生樹烏拉嘎龍屬白垩纪馬斯垂克階馬普切語骨盆鳥臀目鴨嘴龍亞科鴨嘴龍科蜥形纲阿根廷脊索动物恐龙格里芬龍屬模式種櫛龍櫛龍亞科正模標本演化支慈母龍屬

  2. 櫛龍亞科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动物

埃德蒙頓龍屬

埃德蒙頓龍屬(學名:Edmontosaurus),又譯愛德蒙托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坎潘階晚期至馬斯垂克階晚期,距今約7300萬到6500萬年前。成年的埃德蒙頓龍可達13米長,平均體重約6-8噸,最大体重13.6吨,是最大的鴨嘴龍科之一。牠們是以化石發現地區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來命名的。 埃德蒙頓龍的第一個化石發現於艾伯塔省的馬蹄峽谷組。模式種是帝王埃德蒙頓龍(E.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埃德蒙頓龍屬

原櫛龍屬

原櫛龍屬(屬名:Prosaurolophus)又名原蜥冠龍、原蜥嵴龍、原蜥冠鱷,意為「原始櫛龍」,是因冠飾與較晚期的櫛龍類似而得名。原櫛龍是種鴨嘴龍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目前已經發現2個種與至少25個個體,包含頭顱骨與骨骼,但化石整體仍不明確。原櫛龍身長約9公尺,化石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恐龍公園組與美國蒙大拿州的雙麥迪遜組,年代為上白堊紀的晚坎潘階,約7600萬到7500萬年前。原櫛龍最顯著的特徵是由鼻骨形成的小型堅硬冠飾,在眼睛前方突出。 模式種是巨原櫛龍(P.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原櫛龍屬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南美洲

坎潘階

#重定向 坎帕期.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坎潘階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墨西哥

始無冠龍屬

始無冠龍屬(屬名:Acristavus,意為「沒有冠飾的鼻部」)是鴨嘴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美國猶他州的瓦衛普組(Wahweap Formation)、蒙大拿州的雙麥迪遜組(Two Medicine Formation),地質年代屬於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最大特徵是頭部缺少冠飾,如同埃德蒙頓龍。模式種是加拉斯始無冠龍,是在2011年被敘述、命名。研究人員認為始無冠龍、短冠龍、慈母龍是近親,構成短冠龍族(Brachylophosaurini)演化支。.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始無冠龍屬

小貴族龍屬

小貴族龍屬(學名:Kritosaurus),又名克里托龍,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300萬年前。小貴族龍身長10公尺,體重2到3公噸,牠的化石並不齊全,但在分類歷史上卻很重要。牠的學名意思是「分離的蜥蜴」,但卻有時因牠的鷹鈎鼻而誤譯為「貴族蜥蜴」,最初標本被發現時,鼻部是關節脫落的碎片,因此原先被重建成扁平的。牠的分類歷史很曲折,涉及了格里芬龍、阿納薩齊龍及納秀畢吐龍,這個分類的混亂狀況需要發現更多小貴族龍的化石才能解決。除了缺乏化石外,牠亦一直被認為是格里芬龍的異名,故牠要到1990年代才出現在書本之上。.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小貴族龍屬

山東龍屬

山東龍屬(屬名:Shantungosaurus)意為“山東蜥蜴”,是種頭部平坦,没有冠饰的鴨嘴龍科恐龍,归类于栉龙亚科。發現於中國山東半島的王氏群,地質年代屬於晚白堊紀。.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山東龍屬

上颌骨

上頜骨(maxilla),又稱車頷骨,是成對的聯合形成口上部的骨。除了下頜骨外,臉部的所有骨都與它形成關節。上頜骨可以分為體部、齒槽突、腭突、額突和顴突。.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上颌骨

德州

德州可以指:.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德州

克貝洛斯龍屬

克貝洛斯龍屬(學名:Kerberosaurus)是一屬鴨嘴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察尕沿組(Tsagayan Formation),地質年代約6550萬年前,相當為上白堊紀(麥斯特里希特階)Godefroit, P., Lauters, P., Van Itterbeeck, J., Bolotsky, Y.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克貝洛斯龍屬

短冠龍屬

短冠龍屬(學名:Brachylophosaurus)是鴨嘴龍科的一屬中型恐龍。牠的化石有幾組骨骼,是從美國蒙大拿州及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朱迪斯河組骨床中發現,生存年代估計是約於7650萬年前。.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短冠龍屬

獨孤龍屬

孤龍屬(屬名:Secernosaurus)是種草食性鴨嘴龍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化石發現於阿根廷。 模式種是S.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獨孤龍屬

種系發生學

#重定向 系统发生学.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種系發生學

系統發生樹

系統發生樹(phylogenetic tree)又稱演化樹或进化树(evolutionary tree),是表明被認爲具有共同祖先的各物種間演化關係的樹状图。是一種親緣分支分類方法(cladogram)。在图中,每個節點代表其各分支的最近共同祖先,而節點间的綫段長度對應演化距離(如估計的演化時間)。.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系統發生樹

烏拉嘎龍屬

烏拉嘎龍屬(學名:Wulagasaurus)是鴨嘴龍科櫛龍亞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黑龍江省,年代為白堊紀晚期馬斯垂克階,地質年代約6550萬年前Godefroit, P., Lauters, P., Van Itterbeeck, J., Bolotsky, Y. and Bolotsky, I.Y. (2011).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烏拉嘎龍屬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白垩纪

馬斯垂克階

#重定向 马斯特里赫特期.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馬斯垂克階

馬普切語

普切語(一般稱之為Mapuche或Mapudungún等,另在歷史上曾有Araucano之稱,但Araucano一詞現已避免使用)是一種未與其他語言有已知親緣關係的語言,它通行於智利中南部和阿根廷中西部的馬普切人之間。 Mapuche一詞來自馬普切語的Mapu(意即「土地」)+Che(意即「人」);而Mapudungún則來自馬普切語的Mapu(意即「土地」)+dungun(意即「言語」) 馬普切語使用者的人物,因方法學的不同而會有所差異,且不同的群體支持不同的研究成果。一些2008年的馬普切語出版品認為馬普切語有700,000的使用者。其他的報告認為馬普切語有約240,000名使用者,其中約200,000名生活於智利中部的谷地區,而有約40,000人生活於數個阿根廷的省份中,而這些人中,有約150,000人常常使用馬普切語。 儘管有智利政府改善馬普切語的處境和在智利南部提供完整的馬普切語教育的承諾,馬普切語依舊缺乏實質地保護與推廣。對於該用何種字母做為馬普切語的標準書寫系統這點的爭議亦存在著。 一些語言學家認為這種語言與北美洲的本─威坦語言(Penutian languages)有關;一些語言學家則將之歸為安第斯語言(Andean languages) (Greenberg 1987, Key 1978)的一種;還有一些語言學家認為這語言與瑪雅語言有關(Stark 1970, Hamp 1971),其中克羅斯氏(Croese) (1989, 1991)更進一步地推廣此說,將其與阿拉瓦克語言(Arawakan laguages)扯上關係。其他的一些人則認為它和其他語言沒有已知的親緣關係。 馬普切語在單詞上受到克丘亞語和西班牙語的影響,巷pataka(意即「百」)和warangka(意即「千」)等詞即是從克丘亞語處借來的。.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馬普切語

骨盆

髖(pelvis),又稱腰帶、骨盆、盤骨,是一個骨骼構造,位於脊椎末端,連接脊柱和股骨,與四足動物的後肢、雙足動物的下肢相連。股骨與腰帶在臀部連接處形成髖關節,它是球窩關節。.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骨盆

鳥臀目

鳥臀目(目名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也稱為鳥盤目。是一類有喙(外觀類似鳥喙)的植食性恐龍。ornithischia之名源自希臘文中表示「鳥的」的ορνιθειος(ornitheos)與表示「髖關節」的ισχιον(ischion),意思是「如鳥類般的臀部」。之所以有這種名字,是因為牠們擁有與鳥類相似的骨盆結構。然而,一般認為鳥類實際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的後代。.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鳥臀目

鴨嘴龍亞科

#重定向 鸭嘴龙.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鴨嘴龍亞科

鴨嘴龍科

嘴龍科(Hadrosauridae)是鳥腳下目恐龍的一科,是一群繁盛的草食性恐龍,包括著名的埃德蒙頓龍、副櫛龍,化石發現於亞洲、歐洲、以及北美洲的下白堊紀地層。牠們是上侏儸紀/下白堊紀禽龍類的後代,並擁有類似的體型。 鴨嘴龍科可分為兩個亞科。賴氏龍亞科(Lambeosaurinae)頭頂有大型冠飾或管狀物,體型較為輕型。鴨嘴龍亞科(Hadrosaurinae)頭頂缺乏冠飾或管狀物,少數物種有堅硬頭冠,身體較大。.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鴨嘴龍科

蜥形纲

蜥形纲(学名:Sauropsida)是羊膜动物(Amniota)的一大演化支。现在多用“蜥形纲”来替代“爬行纲”(Reptilia)。另一种表达是,蜥形类包含了所有现存爬行类与鸟类,而且還包括了一個現在已經滅絕的魚龍超目。 与蜥形类最亲近的类群就是合弓纲;合弓纲包括了部分似哺乳爬行动物与哺乳纲(Mammalia)的共同祖先。蜥形纲、合弓纲和鸟纲一起组成羊膜动物。.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蜥形纲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阿根廷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脊索动物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恐龙

格里芬龍屬

格--芬龍屬(學名:Gryposaurus)又名怪獸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桑托階至坎帕階)的北美洲,約8300萬至7500萬年前。牠的學名在古希臘文的正確意思是「鉤鼻的蜥蜴」,但有時被誤譯為拉丁文的「獅鷲蜥蜴」,中文譯名亦是根據此名翻譯。格--芬龍的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恐龍公園組、美國蒙大拿州的雙麥迪遜組下層、及猶他州的Kaiparowits組。 格--芬龍與小貴族龍相當相似,很多年來都被認為是同一屬。格--芬龍的化石包括了大量頭顱骨、一些骨骼及皮膚痕跡,從皮膚痕跡可發現沿牠的背部中間有一些向外突出的錐形鱗片。格--芬龍與其他鴨嘴龍科最大的差異是拱起的鼻樑,因而有時被比喻為鷹鉤鼻,這可能是牠們的物種特徵或性徵,或是作為物種內打鬥的武器。鉤鼻龍是大型的雙足或四足草食性恐龍,被估計約有9公尺長,並被認為生活於河流的環境。.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格里芬龍屬

模式種

模式種是生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名詞,是用來代表一個屬或屬以下分類群的物種,又称典型种。模式種可以指示出該生物分類單元下的生物學特徵,它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生物分類法上實際存在的系統。.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模式種

櫛龍

#重定向 栉龙属.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櫛龍

櫛龍亞科

櫛龍亞科(Saurolophinae)是鴨嘴龍科的一個亞科,頭頂缺乏冠飾或管狀物,少數物種有堅硬頭冠,身體較大。櫛龍亞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亞洲,在南美洲、南極洲也有發現化石。化石已發現於加拿大的亞伯達省、薩克其萬省,美國的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北達科塔州、南達科塔州、懷俄明州、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喬治亞州、北卡羅萊納州、紐澤西州,以及墨西哥、阿根廷、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中國等地。.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櫛龍亞科

正模標本

正模標本是多个可能的生物型中的一个。一个生物型是把一个名称归为一个分類單元。正模標本是一个种被第一次描述的时候所使用的单一物种个体。它可以是一个单一的标本,也可以是多个标本中的一个,但是这个被专门列为正模標本。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正模標本是多个中的一个。 比如蝴蝶Plebejus idas的正模標本位于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 正模標本不一定是该分类单元的典型个体,但是在理想状态下它应该是。有时一个仅一个个体的部分是一正模標本,比如一副少见的化石。比如侏儸紀早期的草食性恐龙畸形龙的正模標本是一块在伦敦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储藏的肱骨。虽然此后发现了更好的化石,但是正模標本已经被占据了。 假如正模標本丢失了的话,另一个个体可以被选为正模標本,至于哪个被选则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植物命名法規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在定义生物型的时候类似,但是虽然它们的用词是一样的,但是其概念却是不同的。 比如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和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均定义没有原始正模標本且后来定义的型为新型。但是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假如原来的正模標本缺乏能够用来把这个物种与相似物种区分开来的辨别特征的话委员会可以使用一新型来取代正模標本。比如类似鳄的主龍類爬行动物Parasuchus hislopi是使用一块前上颚骨来描写的,但是这块正模標本不足以用来区分这个种与其近亲。这样一来这个种的名称就不清晰了。因此古生物学家建议使用一个整个的化石作为新的正模標本。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考虑了这个情况并同意使用新的正模標本。 近年来有过数次因为原来的正模標本还活着因此没有被捕捉而消失,因此需要确定新的正模標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真正能够用来作为比较的标本,假如在辨别物种的时候发现有不清晰的地方作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确定一个新的正模標本。法规规定要确定一个新物种的话需要基于“一个被认可的科学或者教育研究所所拥有”的物理原型,但是对正模標本却没有这个要求。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可以确定额外和解释用的标本。在这里法规的定义非常明确和非常严格。.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正模標本

演化支

演化支是一個分類學的類別,包含著單一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裔。任何一個演化支都可以說是一個單系群,並以種系發生學的樹狀圖或支序分類學的演化樹來表示。.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演化支

慈母龍屬

慈母龍屬(學名:Maiasaura)是種大型鴨嘴龍類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坎潘階的蒙大拿州,約7400萬年前。慈母龍的學名意為「好媽媽蜥蜴」。到目前為止,慈母龍的化石僅發現於雙麥迪遜組。.

查看 南似鴨龍屬和慈母龍屬

另见

櫛龍亞科

亦称为 薩利特拉爾南似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