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8 关系: 堪布,夏河县,宗喀巴,密宗,康熙帝,嘉木样·久美旺波,嘉木样活佛,哲蚌寺,具足戒,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甘加乡,甘丹寺,甘肃省,藏族,格西,拉卜楞寺,拉藏汗。
堪布
堪布(),藏傳佛教稱謂,意為佛學博士,通過特定寺院提供佛學教育的出家僧侶,才可以享有這個稱號。通常被稱為堪布的僧人,同時要兼負寺院的管理職責,其角色與漢傳佛教中的住持類似。 西藏傳統上政教合一,因此堪布也是一種正式的僧官職稱。.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堪布
夏河县
夏河县(བསུང་ཆུ་རྫོ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东经102°31',北纬35°12'。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合作市,南边碌曲县,北边临夏县、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县,西边青海省泽库县。面积6674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8万,藏族约占78%。邮政编码为747100,县政府驻拉卜楞镇。.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夏河县
宗喀巴
宗喀巴 (,意為「宗喀」人,),法名罗桑札巴,意为 “善慧”,通稱宗喀巴 、宗大師,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中觀應成」,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其弟子克主傑开班禪转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转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宗喀巴
密宗
密大乘佛教,又名金剛乘(वज्रयान ;;蒙古语: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與印度教的怛特羅密教同時,在印度笈多王朝時期興起。印度的這一系教派,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为顯教。它的別名甚多,又稱為怛特羅佛教、密宗、秘密教、秘密乘、密乘、金刚乘、真言乘、瑜伽密教、真言宗。 歷史上密教流傳地域十分廣大,目前密教在日本和西藏最為興盛。日本密教傳承自中國的唐密,唐密傳承自印度的前期、中期密教。日本有東密(真言宗)和台密(天台密教)兩大分支,东密的道场在東寺、高野山,台密在比叡山、三井寺,本尊是大日如来。西藏密教則是傳承印度的後期密教,藏密流傳於西藏、青海、蒙古和四川西部,本尊是普贤王如来、金剛總持等。南诏大理国还盛行过阿吒力教,俗称滇密。.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密宗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康熙帝
嘉木样·久美旺波
嘉木样·久美旺波(,)藏族,青海尖扎人,第二世嘉木样,拉卜楞寺寺主。.
嘉木样活佛
嘉木样协巴(),簡稱嘉木样,驻锡拉卜楞寺,清朝时期获封呼图克图,称嘉木样呼图克图;中华民国襲用清朝稱號,续封呼图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嘉木样活佛。藏传佛教格鲁派拉卜楞寺最大的活佛系统,.
哲蚌寺
哲蚌寺(;拉丁文转译:Drepung),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拉萨“三大寺”之一,全名吉祥米聚十方尊勝洲。哲蚌,藏语“米堆”之意。.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哲蚌寺
具足戒
具足戒(Upasampadā),指佛教信眾在出家加入僧團成為出家眾後,成為比丘或比丘尼時所应接受與遵行的戒律,也就是指波羅提木叉。發誓遵守波羅提木叉,是成為僧團成員的先決條件。一般的在家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環境與自我期待,選擇遵守或不遵守某些戒律;但是成為出家眾,就必須要遵守完整的波羅提木叉,故称为“具足”。接受具足戒之後,正式成為僧團成員,才能被稱為比丘或比丘尼。.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具足戒
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
#重定向 第五世达赖喇嘛.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重定向 第六世达赖喇嘛.
甘加乡
#重定向 甘加镇.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甘加乡
甘丹寺
丹寺(),一譯噶丹寺,旧譯钆灯寺、噶登寺、噶尔丹寺、噶勒丹寺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卓日吾齐山的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顶上,距拉萨57公里。清朝雍正年间清世宗曾为该寺赐名“永泰寺”。 1966年8月19日,被中國北京當局認定為「社會主義的絆腳石」開始拆寺工程,大批西藏僧侶與民眾流亡至印度,1969年中國再次下令傾盡全力將甘丹寺完全摧毀。十四世达赖在印度又重建了另一間甘丹寺。.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甘丹寺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甘肃省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藏族
格西
格西(),汉语意译為"善知识"、善友,為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侣经过长期的修学而获得的一种宗教学位。.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格西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大夏河岸边,本名噶丹夏珠卜达吉益苏奇贝琅,简称扎西奇寺,“拉卜楞”由“拉章”(嘉木样佛宫)音变而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甘肃南部藏族地区最大的寺院,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目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其他领导人包括四大赛赤(贡唐仓、萨木察仓、霍尔藏仓、德哇仓)、八大堪布。.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拉卜楞寺
拉藏汗
拉藏汗(,,),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可汗,固始汗曾孙,达赖汗朋素克之子。1701年,达赖汗去世,拉藏汗继承汗位,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翊法恭順汗。1703年拉藏台吉抵达拉萨,1705年,拉藏汗杀死西藏专权的第巴桑结嘉措,废黜其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重新选定阿旺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得到康熙的册封。1717年,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经藏北纳木错攻入拉萨,杀死了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
查看 华秀·俄昂宗哲和拉藏汗
亦称为 俄昂宗哲,嘉木样·华秀·阿旺宗哲,嘉木样·阿旺宗哲,第一世嘉木样。